2008년 10월 28일 화요일

신촌 이미지 한의원 02-336-7100 명심보감 원문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
繼善篇第一
繼善篇-001 子曰爲善者, 天報之以福. 爲不善者, 天報之以禍.
繼善篇-002 尙書云作善, 降之百祥. 作不善, 降之百殃.
繼善篇-003 徐神翁曰積善逢善, 積惡逢惡. 仔細思量, 天地不錯.
繼善篇-004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若還不報, 時晨未到.
繼善篇-005 尙書云作善自福生. 作惡自災生.
繼善篇-006 福在積善. 禍在積惡.
繼善篇-007 平生作善天加福, 若是愚頑受禍殃. 善惡到頭終有報, 高飛遠走也難藏.
繼善篇-008 行藏虛實自家知, 禍福因由更問誰. 善惡到頭終有報, 只曾來早與來遲. 閑中點檢平生事, 靜裏思量日所爲. 常把一心行正道, 自然天地不相虧.
繼善篇-009 易云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
繼善篇-010 漢昭烈將終勅後主曰勿以惡小而爲之, 勿以善小而不爲.
繼善篇-011 莊子曰一日不念善, 諸惡自皆起.
繼善篇-012 西山眞先生曰擇善固執, 惟日孜孜.
繼善篇-013 耳聽善言, 不墮三惡.
繼善篇-014 人有善願, 天必從之.
繼善篇-015 晉國語云從善如登, 從惡如崩.
繼善篇-016 太公曰善事須貪. 惡事莫樂.
繼善篇-017 顔子曰善以自益, 惡以自損. 故君子務其益以防損, 非以求名, 且以遠辱.
繼善篇-018 太公曰見善如渴. 聞惡如聾.
繼善篇-019 爲善最樂. 道理最大.
繼善篇-020 馬援曰終身行善, 善猶不足. 一日行惡, 惡自有餘.
繼善篇-021 顔子曰君子見毫釐之善, 不可傾之. 行有纖之惡, 不可爲之.
繼善篇-022 易曰出其言善, 則千里應之. 出言不善, 則千里外違之.
繼善篇-023 但存心裏正, 不用問前程. 但能依本分, 前程不用問.
繼善篇-024 若要有前程, 莫做沒前程.
繼善篇-025 司馬溫公家訓, 積金以遺子孫, 未必子孫能盡守. 積書以遺子孫,未必子孫能盡讀.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 以爲子孫之計也.
繼善篇-026 心好命又好, 發達榮華早. 心好命不好, 一生也溫飽. 命好心不好, 前程恐難保. 心命都不好, 窮苦直到老.
繼善篇-027 景行錄云以忠孝遺子孫者, 昌. 以智術遺子孫者, 亡. 以謙接物者, 强. 以善自衛者, 良.
繼善篇-028 恩義廣施. 人生何處, 不相逢. 讐寃莫結. 路逢狹處難廻避.
繼善篇-029 莊子云於我善者, 我亦善之. 於我惡者, 我亦善之. 我旣於人無惡, 人能於我無惡哉.
繼善篇-030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善人之資.
繼善篇-031 老子曰柔勝剛, 弱勝强. 故舌能存, 齒剛則折也.
繼善篇-032 太公曰仁慈者壽. 凶暴者亡.
繼善篇-033 太公曰懦必壽老. 勇必夭亡.
繼善篇-034 老子曰君子爲善若水, 擁之可以止山, 汲之可以渴상, 能方能圓, 委曲隨形. 故君子能柔而不弱, 能强而不剛, 如水之性也.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 是以柔弱勝剛强.
繼善篇-035 書云爲善不同, 同歸於理. 爲政不同, 同歸於治. 惡必須遠. 善必須近.
繼善篇-036 景行錄云爲子孫作富貴計者, 十敗其九. 爲人作善方便者, 其後受惠.
繼善篇-037 與人方便者, 自己方便.
繼善篇-038 日日行方便, 時時發善心.
繼善篇-039 力到處行方便.
繼善篇-040 千經萬典, 孝義爲善. 天上人間, 方便第一.
繼善篇-041 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 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所以, 人心起於善, 善雖未爲, 而吉神以隨之. 或心起於惡, 惡雖未爲, 而凶神以隨之.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久, 久必獲吉慶. 所謂轉禍爲福也.
繼善篇-042 東嶽聖帝垂訓, 天地無私, 神明暗察, 不爲享祭而降福, 不爲失禮而降禍. 凡人, 有勢不可盡倚, 有福不可盡用, 貧困不可盡欺. 此三者, 乃天地循環, 周而復始. 故一日行善, 福雖未至, 禍自遠矣. 一日行惡, 禍雖未至, 福自遠矣. 行善之人, 如春園之草, 不見其長, 日有所增. 行惡之人, 如磨刀之石, 不見其損, 日有所虧. 損人安己切宜戒之.
繼善篇-043 一毫之善, 與人方便. 一毫之惡, 勸人莫作. 衣食隨緣, 自然快樂. 算甚마命, 問甚마卜. 欺人是禍, 饒人是福. 天網恢恢, 報應甚速. 諦聽五言, 神欽鬼伏.
繼善篇-044 康節邵先生誡子孫曰上品之人, 不敎而善. 中品之人, 敎而後善.下品之人, 敎亦不善. 不敎而善, 非聖而何. 敎而後善, 非賢而何. 敎亦不善, 非愚而何. 是知, 善也者, 吉之謂也. 不善也者, 凶之謂也. 吉也者, 目不觀非禮之色. 耳不聽非禮之聲. 口不道非禮之言. 足不踐非禮之地. 人非善不交. 物非義不取. 親賢如就芝蘭. 避惡如畏蛇蝎. 或曰不謂之吉人, 則吾不信也. 凶也者, 語言詭譎, 動止陰險, 好利飾非, 貪淫樂禍. 疾良善如讐隙. 犯刑憲如飮食. 小則隕身滅性. 大則覆宗絶嗣. 或曰不謂之凶人, 則吾不信也. 傳有之曰吉人爲善惟日不足. 凶人爲不善, 亦惟日不足. 汝等欲爲吉人乎, 欲爲凶人乎.
繼善篇-045 楚書曰楚國無以爲寶, 惟善以爲寶.
繼善篇-046 子曰見善如不及, 見不善如探湯.
繼善篇-047 子曰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繼善篇第一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
天命篇第二
天命篇-001 孟子曰順天者存, 逆天者亡.
天命篇-002 近思錄云循天理, 則不求利而自無不利. 循人欲, 則求利未得而害已隨之.
天命篇-003 諸葛武侯曰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天命篇-004 人願如此如此, 天理未然未然.
天命篇-005 康節邵先生曰天聽寂無音, 蒼蒼何處尋. 非高亦非遠, 都只在人心.
天命篇-006 人心生一念, 天地悉皆知. 善惡若無報, 乾坤必有私.
天命篇-007 玄帝垂訓, 人間私語, 天聽若雷. 暗室欺心, 神目如電.
天命篇-008 忠孝略云欺人必自欺其心. 欺其心必自欺其天心. 豈可欺乎.
天命篇-009 人可欺, 天不可欺. 人可瞞, 天不可瞞.
天命篇-010 世人要瞞人, 分明把心欺. 欺心卽欺天, 莫道天不知. 天在屋첨頭, 須有聽得時. 이道不聽得, 古今放過誰.
天命篇-011 湛湛靑天不可欺, 未曾擧意早先知. 勸君莫作虧心事, 古往今來放過誰.
天命篇-012 人善人欺, 天不欺. 人惡人파, 天不파.
天命篇-013 人心惡, 天不錯.
天命篇-014 皇天不負道心人. 皇天不負孝心人. 皇天不負好心人. 皇天不負善心人.
天命篇-015 益智書云惡罐若滿, 天必戮之.
天命篇-016 莊子曰若人作不善, 得顯名者, 人雖不害, 天必誅之.
天命篇-017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天網恢恢, 疎而不漏.
天命篇-018 深耕淺種, 尙有天災. 利己損人, 豈無果報.
天命篇-019 子曰獲罪於天, 無所禱也.
天命篇第二
原本明心寶鑑券上
順命篇第三
順命篇-001 子夏曰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順命篇-002 孟子曰行或使之, 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所能也.
順命篇-003 一飮一擢, 事皆前定.
順命篇-004 萬事分已定, 浮生空自忙.
順命篇-005 萬事不由人計較, 一生都是命安排.
順命篇-006 景行錄云凡不可著力, 處便是命也.
順命篇-007 會不如命, 知不如福.
順命篇-008 景行錄云禍不可以倖免. 福不可以再求.
順命篇-009 素書云見謙而不苟免. 見利而不苟得.
順命篇-010 福至不可苟求. 禍至不可苟免.
順命篇-011 曲禮曰臨財毋苟得. 臨難毋求免.
順命篇-012 子曰知命之人, 見利不動, 臨死不怨.
順命篇-013 得一日過一日. 得一時過一時.
順命篇-014 緊行慢行, 前程只有許多路.
順命篇-015 時來風送등王閣, 運退雷轟薦福碑.
順命篇-016 列子曰痴聾痼아家豪富, 智惠聰明却受貧. 年月日時該栽定, 算來由命不由人.
順命篇第三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
孝行篇第四
孝行篇-001 詩曰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哀哀父母, 生我구勞. 欲報深恩, 昊天罔極.
孝行篇-002 子曰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毁傷,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
孝行篇-003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 居則致其敬, 養則致其樂, 病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 祭則致其嚴.
孝行篇-004 子曰故不愛其親, 而愛他人者, 謂之悖德. 不敬其親, 而敬他人者, 謂之悖禮.
孝行篇-005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 故忠可移於君. 事兄弟, 故順可移於長. 居家理, 故治可移於官.
孝行篇-006 曲禮曰夫爲人子者, 出必告, 反必面. 所遊必有常, 所習必有業. 恒言不稱老. 年長以倍, 則父事之, 十年以長, 則兄事之, 五年以長, 則肩隨之.
孝行篇-007 子曰父母在, 不遠遊, 遊必有方.
孝行篇-008 子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 一則以懼.
孝行篇-009 子曰父在, 觀其志. 父沒, 觀其行. 三年, 無改於父之道, 可謂孝矣.
孝行篇-010 伊川先生曰人無父母, 生日當倍悲痛. 更安忍置酒張樂, 以爲樂. 若具慶者, 可矣.
孝行篇-011 太公曰孝於親, 子亦孝之. 身旣不孝, 子何孝焉.
孝行篇-012 孝順還生孝順子, 五逆還生五逆兒. 不信但看첨頭水, 點點滴滴不差移.
孝行篇-013 孟子曰無不是底父母.
孝行篇-014 養子方知父母恩, 立身方知人辛苦.
孝行篇-015 孟子曰不孝有三, 無後爲大.
孝行篇-016 養子防老, 積穀防餓.
孝行篇-017 曾子曰父母愛之, 喜而勿忘, 父母惡之, 懼而無怨, 父母有過, 諫而不逆.
孝行篇-018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 而罪莫大於不孝.
孝行篇-019 曾子曰孝慈者, 百行之善, 莫過於孝. 孝至於天, 則風雨順時. 孝至於地, 則萬物化盛. 孝至於人, 則衆福來臻.
孝行篇第四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
正己篇第五
正己篇-001 性理書云見人之善, 而尋己之善. 見人之惡, 而尋己之惡. 如此方是有益.
正己篇-002 景行錄云不自重者, 取辱. 不自畏者, 招禍. 不自滿者, 受益. 不自是者, 傳聞.
正己篇-003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學則不固. 主忠信.
正己篇-004 景行錄云大丈夫當容人無爲人所容.
正己篇-005 景行錄云人資稟要剛, 剛則有立.
正己篇-006 素書云釋己以敎人者, 逆. 正己以化人者, 順.
正己篇-007 武蘇曰不可以己之所能, 而責人之不能. 不可以己之所長, 而責人之所短.
正己篇-008 太公曰勿以貴己而踐人. 勿以自大而蔑小. 勿以持勇而輕敵.
正己篇-009 魯共王曰以德勝人, 則强. 以財勝人, 則凶. 以力勝人, 則亡.
正己篇-010 荀子曰以善先人者, 謂之敎. 以善和人者, 謂之順. 以不善先人者, 謂之諂. 以不善和人者, 謂之諛.
正己篇-011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 以德服人者, 中心悅而誠服也.
正己篇-012 太公曰見人善事, 卽須記之. 見人惡事, 卽須掩之.
正己篇-013 孔子曰匿人之善, 所謂蔽賢. 揚人之惡, 斯爲小人. 言人之善, 若已有之. 言人之惡, 若已受之.
正己篇-014 馬援曰聞人之過失, 如聞父母之名, 耳可得聞, 口不可得言也.
正己篇-015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 當如後患何.
正己篇-016 康節邵先生曰聞人之謗, 未嘗怒. 聞人之譽, 未嘗喜. 聞人言人之惡, 未嘗和. 聞人言人之善, 則就而和之, 又從而喜之. 故其詩曰樂見善人, 樂聞善事, 樂道善言, 樂行善意. 聞人之惡, 如負芒刺. 聞人之善, 如佩蘭蕙.
正己篇-017 文詩曰心無妄思, 足無妄走, 人無妄交, 物無妄受.
正己篇-018 近思錄云遷善當如風之速. 改過當如雷之決.
正己篇-019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 如日月之食焉. 過也, 人皆見之. 更也, 人皆仰之.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正己篇-020 子曰過而不改, 是謂過矣.
正己篇-021 直言訣曰聞過不改, 愚者若駕馬也. 駕馬自受鞭策, 愚人終受毁추, 而不漸其駕也.
正己篇-022 道吾惡者, 是吾師. 道吾好者, 是吾賊.
正己篇-023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己篇-024 景行錄云寡言擇交, 可以無悔吝, 可以免憂辱.
正己篇-025 太公曰勤爲無價之寶. 愼是護之符.
正己篇-026 景行錄云寡言則省謗, 寡慾則保身.
正己篇-027 太公曰多言不益其體. 百藝不忘其身.
正己篇-028 景行錄云保生者, 寡慾. 保身者, 避名. 無慾易, 無名難.
正己篇-029 景行錄云務名者, 殺其身. 多財者, 殺其後.
正己篇-030 老子曰慾多傷神. 財多累身.
正己篇-031 胡文定公曰人須是一切世味, 淡簿方好, 不要有富貴相.
正己篇-032 李端파師設, 人於外物奉身者, 事事要好, 只有自家一箇, 身與心, 却不要好. 苟得外物好時, 却不知道何家, 身與心已自先不好了也.
正己篇-033 呂氏童蒙訓曰攻其惡, 無攻人之惡. 盖自攻其惡, 日夜且自點檢, 絲毫不盡, 則慊於心矣, 豈有工夫點檢他人邪.
正己篇-034 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時, 血氣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壯也, 血氣方剛. 戒之在鬪. 及其老也, 血氣旣衰. 戒之在得.
正己篇-035 孫眞人養生銘, 怒甚偏傷氣, 思多太損神. 神疲心易役, 氣弱病相因. 勿使悲歡極, 當令飮食均. 再三防夜醉, 第一戒晨嗔.
正己篇-036 景行錄云節食養胃, 淸心養神. 口腹不節, 致疾之因. 念慮不正, 殺身之本.
正己篇-037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正己篇-038 脈訣云智者能調五藏和.
正己篇-039 喫食少添鹽醋, 不是去處休去. 要人知重勤學, 파人知後莫做.
正己篇-040 若欲不知除非莫爲.
正己篇-041 老子曰欲人不知, 莫若無爲. 欲人不言, 莫若不言.
正己篇-042 景行錄云食淡精神爽. 觀淸夢寐安.
正己篇-043 老子曰人能常淸淨, 天地悉皆歸.
正己篇-044 道高龍虎服. 德重鬼神欽.
正己篇-045 蘇黃門曰衣冠佩玉, 可以化强暴. 深居簡出, 可以却猛獸. 定心寡欲, 可以服鬼神.
正己篇-046 荀子曰積土成山, 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 蛟龍生焉. 積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聖心備焉.
正己篇-047 性理書云修身之要, 言忠信, 行篤敬, 懲忿窒慾, 遷善改過.
正己篇-048 景行錄云凡修身爲學, 不在文字言語中. 只平日待人接物, 便是取非其有, 謂之盜. 欲非其有, 謂之賊.
正己篇-049 太公曰修身莫若敬. 避强莫若愼.
正己篇-050 景行錄云定心應物, 雖不讀書, 可以爲有德君子.
正己篇-051 禮記曰君子姦聲亂色不留聰明. 淫樂慝禮不接心術. 惰慢邪僻之氣不設於身體. 使耳目鼻口心, 知百體, 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正己篇-052 景行錄云古人修身以避名. 今人飾己以要譽. 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 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君子人則無古今, 無治無亂, 出則忠, 入則孝, 用則智, 舍則愚.
正己篇-053 老子曰萬般求法, 不如修身. 千種多般, 不如禁口.
正己篇-054 太公曰身須揮行. 口須揮言.
正己篇-055 直言訣曰治家治身者, 猶如構屋者, 先固基址. 立身者, 先要其德行. 成家者, 先安其産業. 治家者, 須葺其房屋. 屋舍脩可以庇人物. 立身可以奉神命. 全家可以安老. 幼治國可以保君子. 若基址不實, 屋必崩壞. 心行若虛, 身體危辱, 家必喪亡. 百姓離亂, 國必顚墜. 君臣何保. 家若喪亡, 長幼何託. 身若危辱, 神命何安. 최崩房舍, 人物何庇. 成敗如斯, 孰可察也.
正己篇-056 警身錄曰聖世獲生, 始覺寸陰勝尺璧, 豈不去邪從正, 惜身重命. 如人未歷於事, 當明根葉之異, 禍福之殊, 根葉者. 賢良篤行信爲本, 正直剛毅枝葉也. 父母己身性爲本, 妻子財物枝葉也. 一家之內粮爲本, 不急之物枝葉也. 免辱免刑仁爲本, 倚財고力枝葉也. 疾病欲전藥爲本, 信卜失醫枝葉也. 萬事無過實爲本, 巧言粧飾枝葉也. 思親賢良敬爲本, 私好之人枝葉也. 衣飡飽煖業爲本, 浮蕩之財枝葉也. 爲官治訟法爲本, 恣意疑斷枝葉也. 是故有根無葉可以待時, 有葉無根甘雨所不能活也. 若務本業, 勤謹儉用, 隨時知足, 孝養父母, 誠於爭鬪, 守分安身, 遠惡近善, 知過必改, 調五藏以避寒暑, 不必問命. 此眞福也.
正己篇-057 景行錄云禍莫大於從己之欲. 惡莫甚於言人之非.
正己篇-058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 而敏於行.
正己篇-059 武蘇曰一言之益, 重於千金. 一行之虧, 毒如蛇蝎.
正己篇-060 近思錄云懲忿如求火. 窒慾如防水.
正己篇-061 夷堅志云避色如避讐, 避風如避箭. 莫喫空心茶, 少食中夜飯.
正己篇-062 利不苟貪終禍少, 事能常忍得身安. 頻浴身安頻慾病, 學道無憂學道難.
正己篇-063 太公曰貪心害己. 利口傷身.
正己篇-064 景行錄云聲色者, 敗德之興. 思慮者, 殘生之本.
正己篇-065 荀子曰無用之辯, 不急之察, 棄而勿治. 若夫君臣之義, 父子之親, 夫婦之別, 則日切磋而不舍也.
正己篇-066 子曰衆惡之必察焉. 衆好之必察焉.
正己篇-067 太甲曰天作孼猶可違, 自作孼不可환. 此之謂也.
正己篇-068 景行錄云聞善言則拜, 告有過則喜, 有聖賢氣象.
正己篇-069 子路聞過則喜. 禹聞善言則拜.
正己篇-070 節孝徐先生, 訓學者曰諸君欲爲君子, 而使勞己之力, 費己之財, 如此而不爲君子猶可也. 不勞己之力, 不費己之財, 諸君何不爲君子. 鄕人賤之, 父母惡之, 如此而不爲君子猶可也. 父母欲之, 鄕人榮之, 諸君何不爲君子.
正己篇-071 論語云夫子時然後言. 人不厭其言. 樂然後笑. 人不厭其笑. 義然後取. 人不厭其取.
正己篇-072 酒中不語, 眞君子. 財上分明, 大丈夫.
正己篇-073 大學云富潤屋, 德潤身.
正己篇-074 寧可正而不足, 不可邪而有餘.
正己篇-075 景行錄云爲人要忠厚. 若刻峻大甚, 則不肖之子, 應之.
正己篇-076 德勝財爲君子. 財勝德爲小人.
正己篇-077 子曰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 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正己篇-078 作福不如避罪. 避禍不如省罪.
正己篇-079 萬事從寬, 其福自厚.
正己篇-080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正己篇-081 子貢曰君子有三恕. 有君不能事, 有臣而求其事, 非恕也. 有親不能報, 有子而求其孝, 非恕也. 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 士明於此三恕, 則可以端身矣.
正己篇-082 君子曰自是者不明, 自足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
正己篇-083 到會曰持穀帛者, 不愛飢寒. 把道德者, 不畏凶邪.
正己篇-084 太公曰欲量他人, 先須自量. 傷人之語, 還是自傷. 含血噴人, 先汚其口.
正己篇-085 老子曰大辯若訥, 大功若拙. 燈心淸淨可以安神, 讒口多言自亡其身.
正己篇-086 太公曰貧而雜懶, 富而雜力.
正己篇-087 孔子食不語. 寢不言.
正己篇-088 論語云寢不尸. 居不容.
正己篇-089 荀子云良農不爲水旱不耕. 良賈不爲折閱不市. 士君子不爲貧窮怠乎道.
正己篇-090 孟子曰飮食之人, 則人賤之矣. 爲其養小以失大也.
正己篇-091 凡戱無益. 惟勤有功.
正己篇-092 太公曰瓜田勿섭履. 李下不整冠.
正己篇-093 孟子曰愛人不親, 反其仁. 治人不治, 反其智. 禮人不答, 反其敬.
正己篇-094 景行錄云自滿者, 敗. 自矜者, 愚. 自賊者, 忍.
正己篇-095 太公曰家中有惡, 外已知聞. 身有德行, 人自稱傳.
正己篇-096 人非賢莫交. 物非義莫取. 忿非善莫擧. 事非是莫設. 謹則無憂, 忍則無辱. 靜則常安, 儉則常足.
正己篇-097 曲禮曰敖不可長. 欲不可從. 志不可滿. 樂不可極.
正己篇-098 素書云行足以爲儀表. 智足以決嫌疑. 信可以守約廉可以分財.
正己篇-099 景行錄云心可逸, 形不可不勞. 道可樂, 身不可不憂. 形不勞, 則怠惰易弊. 身不憂, 則荒淫不定. 故逸生於勞, 而常休. 樂生於憂, 而無厭. 逸樂者, 憂勞, 其可忘乎.
正己篇-100 心無諂曲, 與霹靂同居.
正己篇-101 景行錄云耳不聞人之非, 目不視人之短, 口不言人之過, 庶幾君子.
正己篇-102 門內有君子, 門外君子至. 門內有小人, 門外小人至.
正己篇-103 太公曰一行有失, 百行俱傾.
正己篇-104 素書云短莫短於苟德, 孤莫孤於自恃.
正己篇-105 老子曰鑑明者, 塵埃不能汚. 神淸者, 嗜慾豈能膠矣.
正己篇-106 書云不矜細行, 終累大德.
正己篇-107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 小人驕而不泰.
正己篇-108 荀子云聰明聖智, 君以窮人. 齊給速通, 不生先人. 剛毅勇敢, 不以傷人. 不知則問, 不能則學. 雖能必讓, 然後爲德.
正己篇-109 賢士博曰色不染無所穢. 財不貪無所害. 酒不貪無所觸. 不輕他自厚. 不出他自安. 心平則無怨惡.
正己篇-110 老子曰聖人積德, 不積財. 軌道全身. 執利於害.
正己篇-111 蔡伯개曰喜怒在心. 言出於口. 不可不愼也.
正己篇-112 衛伯曰寬惠博愛, 養身之基. 勤學者, 立身之本.
正己篇-113 子曰身居富貴, 而能下人者, 故何人而不與富貴. 身居人上, 而能愛敬者, 何人, 而不敢愛敬. 身居權職, 所行嚴肅者, 何人, 而不敢畏懼也, 發言, 而古動止合規, 何人, 而敢違命者也.
正己篇-114 顔氏家訓曰借人典籍, 皆須愛護. 先有缺壞, 就爲補治. 此亦士大夫, 百行之一也.
正己篇-115 宰予晝寢.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牆, 不可오也.
正己篇-116 紫虛元君, 誠諭心文, 福生於淸儉, 德生於卑退, 道生於安靜, 命生於和暢, 患生於多慾, 禍生於多貪, 過生於輕慢, 罪生於不仁. 戒眼莫看他非, 戒口莫談他短, 戒心莫自貪嗔, 戒身莫隨惡伴. 無益之言莫妄設, 不干己事莫妄爲. ???, 無限神仙從此得, 饒饒饒, 千災萬禍一齊消, 忍忍忍, 債主寃家從此盡, 休休休, 盖世功名不自由. 尊君王孝父母, 敬尊長奉有德, 別賢愚恕無識. 物順來而勿拒, 物旣去而勿追, 身未遇而勿望, 事已過而勿思. 聰明多暗昧, 算計失便宜. 損人終自失, 倚勢禍相隨. 戒之在心, 守之在氣. 爲不節而亡家, 因不廉而失位. 勸君子警於平生. 可歎可警而可畏. 上臨之以天鑑, 下察之以地祇. 明有王法相繼, 暗有鬼神相隨. 惟正可守, 心不可欺. 戒之戒之.
正己篇-117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 不顧父母之養, 一不孝也. 博奕, 好飮酒, 不顧父母之養, 二不孝也. 好貨財, 私妻子, 不顧父母之養, 三不孝也. 從耳目之欲, 以爲父母戮, 四不孝也. 好勇鬪흔, 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正己篇第五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
安分篇第六
安分篇-001 景行錄云知足可樂, 務貪則憂.
安分篇-002 知足者, 貧賤亦樂. 不知足者, 富貴亦憂.
安分篇-003 知足常足, 終身不辱. 知止常止, 終身無恥.
安分篇-004 將方上不足, 比下有餘.
安分篇-005 若比向下, 生無有不足者.
安分篇-006 擊壤詩云安分身無辱, 知幾心自閑. 雖居人世上, 却是出人間.
安分篇-007 神童詩云壽夭莫非命, 窮通各有時. 迷途空役役, 中分是便宜.
安分篇-008 子曰富與貴,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安分篇-009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
安分篇-010 老子曰知其榮, 守其辱.
安分篇-011 荀子云自知者不怨人, 知命者不怨天. 怨人者窮, 怨天者無志. 失之己, 反之人. 豈不亦迂哉. 榮辱之大, 守安危利害之常體. 先義而後利者榮, 先利而後義者辱. 榮者常通, 辱者常窮. 通者常制人, 窮者常制於人. 是榮辱之大分也.
安分篇-012 命含喫추食, 莫思重羅麵.
安分篇-013 量其所入, 度其所出.
安分篇-014 子曰君子固窮, 小人窮斯濫矣.
安分篇-015 省喫, 省用, 省求人.
安分篇-016 汪信民嘗言, 人常咬得菜根, 則百事可做.
安分篇-017 中庸云素富貴, 行乎富貴. 素貧賤, 行乎貧賤. 素夷狄, 行乎夷狄. 素患難, 行乎患難.
安分篇-018 子曰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
安分篇第六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
存心篇第七
存心篇-001 景行錄云坐密室如通衢, 馭寸心如六馬, 可免過.
存心篇-002 游大夫錄, 心要在腔子裏.
存心篇-003 素書云務善策者, 無惡事. 無遠慮者, 有近憂.
存心篇-004 有客來相訪, 如何是治生. 但存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存心篇-005 擊壤詩云富貴如將智力求, 仲尼年少合封侯. 世人不解靑天意, 空使身心半夜愁.
存心篇-006 范忠宣公誡子弟曰人雖至愚, 責人則明. 雖有聰明, 恕其則昏. 爾曹但當以責人之心責己. 恕己之心恕人. 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存心篇-007 將心比心, 便是佛心.
存心篇-008 以己之心, 度人之心.
存心篇-009 素書云博學切問, 所以廣知. 高行做言所以修身.
存心篇-010 子曰篤信好學, 守死善道.
存心篇-011 子曰聰明思睿, 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 守之以讓. 勇力振世, 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 守之以謙.
存心篇-012 子貢曰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
存心篇-013 子曰貧而無怨難, 富而無驕易.
存心篇-014 邵康節問陳希夷, 求將身之術. 希夷曰快意事不可做得. 便宜處不可再性.
存心篇-015 得意處, 早廻頭.
存心篇-016 聰明本是陰즐助, 陰즐引人聰明路. 不行陰즐使聰明, 聰明返被聰明오.
存心篇-017 風水人間不可無, 全憑陰즐兩相扶. 富貴若憑風水得, 在生郭璞也難圖.
存心篇-018 古人形似獸, 心有大聖德. 今人表似人, 獸心安可測.
存心篇-019 有心無相, 相逐心生. 有相無心, 相隨心滅.
存心篇-020 三點如星象, 橫鉤似月斜. 披毛從此得, 作佛也有他.
存心篇-021 大學云所謂誠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惡惡臭, 如好好色.
存心篇-022 道經云用誠似愚, 用?似訥, 用柔似拙.
存心篇-023 人皆道我拙, 我亦自道拙. 有耳常如聾, 有口不會說. 休目逞豪傑,橫竪有一갹. 喫결敎君思, 返不如我拙.
存心篇-024 百巧百成, 不如一拙.
存心篇-025 未來休指望. 過去莫思量.
存心篇-026 常將有日思無日. 莫待無時思有時.
存心篇-027 有錢常記無錢日, 安樂常思官病時.
存心篇-028 素書云薄施厚望者, 不報. 貴而忘賤者, 不久.
存心篇-029 求人須求大丈夫, 濟人須濟急用無.
存心篇-030 施恩勿求報, 與人勿追悔.
存心篇-031 寸心不昧, 萬法皆明.
存心篇-032 孫思邈言, 膽欲大, 而心欲小. 智欲圓, 而行欲方.
存心篇-033 念念有如臨敵日, 心心常似過橋時.
存心篇-034 景行錄云誠無悔, 恕無怨, 和無讐, 忍無辱.
存心篇-035 懼法朝朝樂, 欺公日日憂.
存心篇-036 小心天下去得. 大膽寸步難移.
存心篇-037 子曰思無邪.
存心篇-038 朱文公曰守口如甁, 防意如城.
存心篇-039 是非只爲多開口. 煩惱皆自强出頭.
存心篇-040 素書云有過不知者, 蔽. 以言取怨者, 禍.
存心篇-041 景行錄云貪是逐物於外. 欲是情動於中.
存心篇-042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存心篇-043 君子憂道, 不憂貧. 君子謀道, 不謀食.
存心篇-044 子曰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
存心篇-045 量大福亦大, 機深禍亦深.
存心篇-046 莫爲福首, 莫爲禍先.
存心篇-047 各人自掃門頭雪, 莫管他家屋上霜.
存心篇-048 早知今日悔, 不當初.
存心篇-049 心不負人, 面無慙色.
存心篇-050 莊子云求財恨不多, 財多害人已.
存心篇-051 但存夫子三分禮, 不犯蕭何六律條.
存心篇-052 說苑云推賢能擧, 能揚善抑惡.
存心篇-053 景行錄云休恨眼前田地窄. 退一步自然寬.
存心篇-054 人無百歲人, 枉作千年計.
存心篇-055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與兒孫作遠憂.
存心篇-056 世上無難事, 都來心不專.
存心篇-057 寧結千人意, 莫結一人緣.
存心篇-058 景行錄云語人之短, 不曰且. 濟人之惡, 不曰義.
存心篇-059 忍難耐事恕不明人.
存心篇-060 景行錄云規小節者, 不能成榮名. 惡小恥者, 不能立大功.
存心篇-061 無求勝布施, 謹守勝持齊.
存心篇-062 守輕莫勸요無錢, 莫請人.
存心篇-063 寇萊公六悔銘, 官行私曲失時悔, 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 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後狂言醒時悔. 安不將息病時悔.
存心篇-064 孫景初安樂法, 추茶淡飯, 飽卽休. 補破遮寒, 暖卽休. 三平二滿, 過卽休. 不貪不妨, 老卽休.
存心篇-065 益智書云寧無事而家貧, 莫有事而家富. 寧無事而住茅屋, 不有事而住金屋. 寧無病而食추飯, 不有病而食良藥.
存心篇-066 心安茅屋穩, 性定菜羹香. 世事靜方見, 人情淡始長.
存心篇-067 風波境界一身難, 處世規模要放寬. 萬事盡從忙裏錯, 此心須向靜中安. 路當平處更行穩, 人有常情耐久看. 直到始終無悔吝, 재生枝節便多端.
存心篇-068 子曰無欲速, 無見小利. 欲速, 則不達. 見小利, 則大事不成.
存心篇-069 子曰巧言亂德. 小不忍, 則亂大謀.
存心篇-070 景行錄云責人者, 不全交. 自恕者, 不改過.
存心篇-071 有勢者, 不要當方承, 落得孩兒叫小名.
存心篇-072 子絶四.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存心篇-07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存心篇-074 孟子曰君子不怨天, 不尤人. 曰彼一時也, 此一時也.
存心篇-075 子曰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 而不畏也. 狎大人, 侮聖人之言.
存心篇-076 景行錄云夙興夜寐, 所思忠孝者, 人雖不知, 天必知之. 飽食煖衣,怡然自衛者, 身雖安, 其如子孫何.
存心篇-077 景行錄云以愛妻子之心事親, 則曲盡其孝. 以保富貴之心奉君, 則無往不忠. 以責人之心責己, 則寡過. 以恕己之心恕人, 則全交.
存心篇-078 景行錄云爾謀不臧, 悔之何及. 爾見不長, 敎之何益. 利心專, 則背道. 私意確, 則滅公.
存心篇-079 會做快活人, 凡事莫生事. 會做快活人, 省事莫惹事. 會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 會做快活人, 小事化沒事.
存心篇-080 孔子觀周, 入后稷之廟, 有金人焉. 三緘其口, 而銘其背曰古之愼言人也, 戒之哉. 無多事, 多言多敗. 無多事, 多事多患. 安樂必戒, 無所行悔. 勿謂何傷其過其長. 勿謂何害其謂將大. 勿謂不聞禍將及人. 焰焰不滅, 炎炎若何. 涓涓不壅, 終爲江河. 綿綿不絶, 或成網羅. 毫末不相, 將尋斧柯. 誠能愼之, 福之根也. 口是何傷禍之門也. 彊梁者, 不得其死. 好勝者, 必遇其敵.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一者, 故下之, 知衆人之不可先也, 故後之. 溫恭愼德吏, 人慕之. 江海雖左長於百川, 以其卑也. 天道無親, 而能下人, 成之哉.
存心篇-081 生事事生, 省事事省.
存心篇-082 柔弱護身之本. 剛强愆禍之因.
存心篇第七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
戒性篇第八
戒性篇-001 景行錄云人性如水, 水一傾, 則不可復. 性一縱, 則不可反. 制水者,必以제防. 制性者, 必以禮法.
戒性篇-002 忍一時之氣, 免百日之憂.
戒性篇-003 得忍且忍, 得戒且戒. 不忍不戒, 小事成大.
戒性篇-004 一切諸煩惱, 皆從不忍生. 臨機與對境, 妙在先見明. 佛語在無諍,儒書貴無爭. 好條快活路, 世上少人行.
戒性篇-005 忍是心之寶, 不忍身之殃. 舌柔常在口, 齒所只爲剛. 思量這忍字,好箇快活方. 片時不能忍, 煩惱日月長.
戒性篇-006 愚濁生嗔怒, 皆因理不通. 休添心上焰, 只作耳邊風. 長短家家有,炎양處處同. 是非無實相, 究竟摠成空.
戒性篇-007 子張欲行, 辭於夫子, 願賜一言爲修身之美. 夫子曰百行之本, 忍之爲上. 子張曰何爲忍之. 夫子曰天子忍之, 國無害. 諸侯忍之, 成其大. 官吏 忍之, 進其位. 兄弟忍之, 家富貴. 夫妻忍之 終其世. 朋友忍之, 名不廢. 自身忍之, 無患禍. 子張曰不忍, 何如. 夫子曰天子不忍, 國空虛, 諸侯不忍, 喪其軀. 官吏不忍, 刑法誅. 兄弟不忍, 各分居. 夫妻不忍, 令子孤. 朋友不忍, 情意疎. 自身不忍, 患不除. 子張曰善哉善哉. 難忍難忍, 非人不忍. 不忍非人.
戒性篇-008 忍耐在.
戒性篇-009 景行錄云屈己者, 能處重. 好勝者, 必遇敵.
戒性篇-010 張敬夫曰小勇者, 血氣之怒也. 大勇者, 理義之怒也. 血氣之怒, 不可有義理之怒. 不可無知此, 則可以見情性之正, 而識天理. 人欲之分矣.
戒性篇-011 惡人罵善人, 善人總不對. 善人若返罵, 彼此無智慧. 不對心淸량,罵者口熱沸. 正如人唾天, 還從己身墜.
戒性篇-012 我若被人罵, 佯聾不分說. 譬如火燒空, 不救自然滅. 鎭火亦如是,有物遭他熱. 我心等虛空, 은니번脣舌.
戒性篇-013 老子曰上士無爭. 下士好爭.
戒性篇-014 凡事留人情, 後來好相見.
戒性篇-015 或問晦庵曰如何是命. 先生曰性是也. 凡性格不通, 不近人情者, 薄命之士也.
戒性篇第八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
勤學篇第九
勤學篇-001 子曰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勤學篇-002 禮記曰博聞强識而讓, 敦善行而不怠, 謂之君子.
勤學篇-003 子曰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勤學篇-004 性理書云爲學之序, 博學之, 審問之, 謹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勤學篇-005 莊子云人之不學, 若登天而無術. 學而智遠, 若披祥雲而覩靑天. 如登高山而望四海.
勤學篇-006 莊子云不登峻嶺, 不知天高. 不履深崖, 豈知地厚. 人不遊於聖道,焉可謂賢.
勤學篇-007 禮記云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勤學篇-008 太公曰人生不學, 冥冥如夜行.
勤學篇-009 韓文公曰人不通古今, 馬牛而襟거.
勤學篇-010 人不知學, 譬如牛羊.
勤學篇-011 朱文公曰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 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 日月逝矣, 歲不我延. 嗚呼老矣, 是誰之愆.
勤學篇-012 朱文公曰家若貧, 不可因貧而廢學. 家若富, 不可恃富而怠學. 貧若勤學, 可以立身. 富若勤學, 名乃光榮. 惟, 見學者顯達, 不見學者無成. 學者乃身之寶, 學者乃世之珍. 是故, 學則乃爲君子, 不學則爲小人. 後之學者, 各宜勉之.
勤學篇-013 徽宗皇帝勤學文, 學也好, 不學也好. 學者如禾如稻, 不學者如蒿如草. 如禾如稻兮, 國之精糧, 世之大寶. 如蒿如草兮, 耕者憎嫌, 鋤者煩惱.他日面牆, 悔之已老.
勤學篇-014 直言訣曰造燭求明, 讀書求理. 明以照暗室, 理以照人心.
勤學篇-015 劉通曰繭質合絲, 待繰方出. 人情懷知, 須學乃成.
勤學篇-016 禮曰獨學無友, 則孤陋寡聞.
勤學篇-017 書是隨身本. 才是國家珍.
勤學篇-018 論語云學如不及, 猶恐失之.
勤學篇-019 學到老, 不會到老.
勤學篇-020 論語云好仁不好學, 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學, 其蔽也蕩. 好信不好學, 其蔽也賊. 好直不好學, 其蔽也絞. 好勇不好學, 其蔽也亂.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勤學篇-021 子曰弟子入則孝, 出則弟, 謹而信, 汎愛衆而親仁,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
勤學篇-022 諸葛武侯戒子書曰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 非靜無以成學, 滔慢, 則不能硏精. 險躁則不能理性. 年與時馳, 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 悲歎窮廬. 將復何及也.
勤學篇第九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
訓子篇第十
訓子篇-001 司馬溫公曰養子不敎父之過, 訓導不嚴師之惰. 師嚴父敎兩無外, 學問不成子之罪. 煖衣飽食居人倫, 視我笑談如土塊. 攀高不及下品流, 稍遇賢材無與對. 勉後生力求誨, 投明師莫自昧. 一朝雲路果然登, 姓名亞等呼先輩. 室中若未結親姻. 自有佳人求匹配. 勉전汝等各早修, 莫待老來空自悔.
訓子篇-002 柳屯田勸學文, 父母養其子而不敎, 是不愛其子也. 雖敎而不嚴, 是亦不愛其子也. 父母敎而不學, 是子不愛其身也. 雖學而不勤, 是亦不愛其身也. 是故養子必敎, 敎則必嚴, 嚴則必勤, 勤則必成. 學則庶人之子爲公卿. 不學則公卿之子爲庶人.
訓子篇-003 白侍郞勉子文, 有田不耕倉름虛, 有書不敎子孫愚. 倉름虛兮歲月乏, 子孫愚兮禮義疎. 若惟不耕與不敎, 是乃父兄之過歟.
訓子篇-004 景行錄云賓客不來門戶俗. 詩書無敎子孫愚.
訓子篇-005 莊子曰事雖小, 不作不成. 子雖賢, 不敎不明.
訓子篇-006 漢書云黃金滿영, 不如敎子一經. 賜子千金, 不如敎子一藝.
訓子篇-007 至樂莫如讀書. 至要莫如敎子.
訓子篇-008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敎子, 何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 敎者必以正. 以正不行, 繼之以怒. 繼之以怒, 則反夷矣. 夫子敎我以正, 夫子未出於正也, 則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則惡矣. 古者易子而敎之. 父子之間不責善. 責善則離, 離則不祥莫大焉.
訓子篇-009 呂滎公曰內無賢父兄, 外無嚴師友, 而能有成者鮮矣.
訓子篇-010 太公曰男子失敎, 長必頑愚. 女子失敎, 長必추疎.
訓子篇-011 太公曰養男之法, 莫聽誰言. 育女之法, 莫敎離母. 男年長大, 莫習樂酒. 女年長大, 莫令遊走.
訓子篇-012 嚴父出孝子. 嚴母出巧女.
訓子篇-013 憐兒多與棒. 憎兒多與食.
訓子篇-014 憐兒無功, 憎兒得力.
訓子篇-015 桑條從小鬱, 長大鬱不屈.
訓子篇-016 人皆愛珠玉, 我愛子孫賢.
訓子篇-017 內則曰凡生子擇於諸母與可者. 必求其寬裕慈惠, 溫良恭敬, 愼而寡言者, 使爲子師. 子能食食, 敎以右手. 能言, 男唯女兪. 男반革, 女반絲. 六年, 敎之數與方名. 七年, 男女不同席, 不共食. 八年, 出入門戶及卽席食, 必後長者, 始敎之讓. 九年, 敎之數日. 十年, 出就外傅, 居宿於外.
訓子篇第十
原本明心寶鑑卷上終.
原本明心寶鑑卷下
省心篇第十一
省心篇-001 資世通訓, 陰法遲而不漏, 陽憲速而有逃.
省心篇-002 陽網疎以易漏. 陰網密以難逃.
省心篇-003 景行錄云無瑕之玉, 可以爲國稅. 孝弟之子, 可以爲家寶.
省心篇-004 景行錄云寶貨用之有盡, 忠孝享之無窮.
省心篇-005 家和貧也好, 不義富如何. 但存一子孝, 何用子孫多.
省心篇-006 父不憂心因子孝, 夫無煩惱是妻賢. 言多語失皆因酒, 義斷親疎只爲錢.
省心篇-007 景行錄云旣取非常樂, 須防不測憂.
省心篇-008 樂極悲生.
省心篇-009 得寵思辱. 居安慮危.
省心篇-010 景行錄云榮輕辱淺. 利重害深.
省心篇-011 景行錄云盛名必有重責. 大巧必有奇窮.
省心篇-012 景行錄云甚愛必甚費. 甚譽必甚毁甚喜必甚憂. 甚臟必甚亡.
省心篇-013 恩愛生煩惱, 追隨大丈夫. 亭前生瑞草, 好事不如無.
省心篇-014 子曰不觀高崖, 何以知顚墜之患. 不臨深淵, 何以知沒溺之患. 不觀巨海, 何以知風波之患.
省心篇-015 荀子云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 不聞先王之遺言, 不知學問之大也.
省心篇-016 素書云推古驗今, 所以不或.
省心篇-017 欲知未來, 先察已往.
省心篇-018 子曰明鏡所以察形, 往古所以知今.
省心篇-019 過去事明如鏡. 未來事暗似漆.
省心篇-020 景行錄云明朝之事, 薄暮不可必. 薄暮之事, 哺時不可必.
省心篇-021 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朝夕禍福.
省心篇-022 未歸三尺土, 難保百年身. 已歸三尺土, 難保百年墳.
省心篇-023 巧厭多勞拙厭閑, 善嫌懦弱惡嫌頑. 富遭嫉妬貧遭辱. 勤曰貪圖儉曰간. 觸目不分皆笑蠢, 見機而作又疑奸. 思量那件當敎做, 爲人難做做人難.
省心篇-024 寫得紙盡筆頭乾, 更寫幾箇爲人難.
省心篇-025 老子曰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爲道.
省心篇-026 子曰朝聞道, 夕死, 可矣.
省心篇-027 景行錄云木有所養, 則根本固, 而枝葉茂, 棟梁之材成. 水有所養, 則泉源壯, 而流派長, 灌漑之利博. 人有所養, 則志氣大, 而識見明, 忠義之士出. 可不養哉.
省心篇-028 直言訣曰鏡以照面, 智以照心. 鏡明則塵埃不往, 智明則邪惡不生.人之無道也, 如車無輪, 不可駕也. 人而無道, 不可行也.
省心篇-029 景行錄云自信者人亦信之, 吳越皆兄弟. 自疑者人亦疑之, 身外皆敵國.
省心篇-030 左傳曰意合則吳越相親. 意不合則骨肉爲讐敵.
省心篇-031 素書云自疑, 不信人. 自信, 不疑人.
省心篇-032 疑人莫用. 用人莫疑.
省心篇-033 語云物極則反, 樂極則憂, 六合必離, 勢盛必衰.
省心篇-034 物極則反, 否極泰來.
省心篇-035 家語云安不可忘危. 治不可忘亂.
省心篇-036 書云制治于未亂, 保邦于未危. 預防其患也.
省心篇-037 諷諫云水底魚天邊雁, 高可射兮低可釣. 惟有人心咫尺間, 咫尺人心不可料.
省心篇-038 天可度而地可量, 唯有人心不可料.
省心篇-039 畵虎畵皮難畵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省心篇-040 對面共語, 心隔千山.
省心篇-041 海枯終見底, 人死不知心.
省心篇-042 太公曰凡人不可逆相. 海水不可斗量.
省心篇-043 勸君莫結寃, 寃深難解結. 一日結成寃, 千日解不徹. 若將恩報寃, 如湯去潑雪. 若將寃報寃, 如狼重見蝎. 我見結寃人, 盡被寃磨折.
省心篇-044 景行錄云結怨於人, 謂之種禍. 捨善不爲, 謂之自賊.
省心篇-045 莫信直中直. 제防仁不仁.
省心篇-046 常防賊心, 莫偸他物.
省心篇-047 若聽一面說, 便見相離別.
省心篇-048 禮義生於富足. 盜賊起於饑寒.
省心篇-049 貧窮不與下賤, 下賤而自生. 富貴不與驕奢, 驕奢而自至.
省心篇-050 飽煖思淫慾. 飢寒發道心.
省心篇-051 長思貧難危困, 自然不驕. 每想官病熬煎, 병無愁悶.
省心篇-052 太公曰法不加於君子. 禮不責於小人.
省心篇-053 桓範曰軒冕以重君子. 유설以罰小人.
省心篇-054 易曰禮防君子. 律防小人.
省心篇-055 景行錄云好食色貨利者, 氣必吝. 好功名事業者, 氣必驕.
省心篇-056 子曰君子喩於義, 小人喩於利.
省心篇-057 說苑云財者君子之所輕. 死者小人之所畏.
省心篇-058 蘇武曰賢人多財, 損其志. 愚人多財, 益其過.
省心篇-059 老子曰多財失其守眞. 多學或於所聞.
省心篇-060 人非堯舜, 焉能每事盡善.
省心篇-061 子貢曰自生民以來, 未有盛於孔子也.
省心篇-062 人貧智短. 福至心靈.
省心篇-063 不經一事, 不長一智.
省心篇-064 成則妙用, 敗則不能.
省心篇-065 是非終日有, 不聽自然無.
省心篇-066 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省心篇-067 擊壤詩云平生不作皺眉事, 世上應無切齒人.
省心篇-068 이害別人猶自可, 別人害니却如何.
省心篇-069 嫩草파霜霜파日. 惡人自有惡人磨.
省心篇-070 有名豈在鐫頑石. 路上行人口勝碑.
省心篇-071 有麝自然香, 何必當風立.
省心篇-072 自意得其勢, 無風可動搖.
省心篇-073 得道誇經紀. 時熟好種田.
省心篇-074 孟子云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省心篇-075 張無盡曰事不可使盡. 勢不可倚盡. 言不可道盡. 福不可享盡.
省心篇-076 有福莫享盡, 福盡身貧窮. 有勢莫使盡, 勢盡寃相逢. 福兮常自惜, 勢兮常自恭. 人生驕與侈, 有始多無終.
省心篇-077 太公曰貧不可欺, 富不可勢. 陰陽相推, 周而復始.
省心篇-078 王參政四留銘留有餘不盡之巧, 以還造化. 留有餘不盡之祿, 以還朝廷. 留有餘不盡之財, 以還百姓. 留有餘不盡之福, 以還子孫.
省心篇-079 漢書云勢交者近勢竭而亡. 財交者密財盡而疎. 色交者親色衰而義絶.
省心篇-080 子游曰事君數, 斯辱矣. 朋友數, 斯疏矣.
省心篇-081 黃金千兩, 未爲貴. 得人一語, 勝千金.
省心篇-082 千金易得, 好語難求.
省心篇-083 好言難得, 惡語易施.
省心篇-084 求人不如求己. 能官不如能推.
省心篇-085 用心閑管是非多.
省心篇-086 能者拙之奴.
省心篇-087 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
省心篇-088 小船不堪重載. 深逕不宜獨行.
省心篇-089 踏實地, 無煩惱.
省心篇-090 黃金未是貴. 安樂直錢多.
省心篇-091 是病是苦, 是安是樂.
省心篇-092 非財害己. 惡語傷人.
省心篇-093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
省心篇-094 景行錄云利可共而不可獨. 謀可寡而不可衆. 獨利則敗. 衆謀則泄.
省心篇-095 機不密, 禍先發.
省心篇-096 不孝怨父母. 貧苦恨財主.
省心篇-097 貪多嚼不細. 家貧怨隣有.
省心篇-098 在家不會邀賓客, 出外方知少主人.
省心篇-099 但願有錢留客醉, 勝如騎馬傍人門.
省心篇-100 貧居요市無相識. 富住深山有遠親.
省心篇-101 世情看冷煖, 人面逐高低.
省心篇-102 人義盡從貧處斷. 世情便向有錢家.
省心篇-103 喫盡千般, 無人知. 衣衫藍縷, 被人欺
省心篇-104 寧塞無底缸, 難塞鼻下橫.
省心篇-105 馬行步慢皆因瘦. 人不聰明只爲窮.
省心篇-106 人情皆爲窘中疎.
省心篇-107 樂記曰환豕爲酒, 非以爲禍也, 而獄訟益繁, 則酒之流生禍也. 是故先王因爲酒禮, 一獻之禮, 主賓百拜, 終日飮酒, 而不得醉焉. 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
省心篇-108 論語云唯酒無量, 不及亂.
省心篇-109 史記曰郊天禮廟, 非酒不享. 君臣朋友, 非酒不義. 鬪爭相和, 非酒不勸. 故酒有成敗, 而不可泛飮之.
省心篇-110 子曰敬鬼神而遠之, 可謂知矣.
省心篇-111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 諂也. 見義不爲無勇也.
省心篇-112 禮佛者, 敬佛之德. 念佛者, 感佛之恩. 看經者, 明佛之理. 坐禪者, 踏佛之境. 得悟者, 正佛之道.
省心篇-113 看經未爲善, 作福未爲願. 莫若當權時與人行方便.
省心篇-114 濟顚和尙警世詩, 看盡彌陀經, 念徹大悲呪. 種瓜還得瓜, 種豆還得豆. 經呪本慈悲, 寃結如何求. 照見本來心, 做者還他受.
省心篇-115 自作還自受.
省心篇-116 子曰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省心篇-117 子曰士志於道, 而恥惡衣惡食者, 未足與議也.
省心篇-118 荀子云公生明, 偏生闇, 端慤生通, 詐僞生塞, 誠信生神, 과誕生惑.
省心篇-119 書云侮慢自賢, 反道敗德, 君子在野, 小人在位.
省心篇-120 荀子云士有妬友, 則賢交不親. 君有妬臣, 則賢人不至.
省心篇-121 太公曰治國不用영臣, 治家不用영婦. 好臣是一國之寶, 好婦是一家之珍.
省心篇-122 讒臣亂國, 妬婦亂家.
省心篇-123 太公曰斜耕敗於良田. 讒言敗於善人.
省心篇-124 漢書云曲突徙薪無恩澤, 焦頭爛額爲上客.
省心篇-125 整日梳粧合面睡.
省心篇-126 畵梁拱斗猶未乾, 堂前不見痴心客.
省心篇-127 三寸氣在千般用, 一日無常萬事休.
省心篇-128 萬物有無常.
省心篇-129 萬物莫逃乎數.
省心篇-130 萬般祥瑞不如無.
省心篇-131 天有萬物於人, 人無一物於天.
省心篇-132 天不生無祿之人, 地不長無名之草.
省心篇-133 大富由天. 小富由勤.
省心篇-134 詩云大富則驕, 大貧則憂. 憂則爲盜, 驕則爲暴.
省心篇-135 莫道家未成, 成家子未生. 莫道家未破, 破家子未大.
省心篇-136 成家之兒, 惜糞如金. 敗家之兒, 用金如糞.
省心篇-137 胡文定公曰大抵人家須常敎. 有不足處, 若十分快意제防, 有不恰好事出.
省心篇-138 康節邵先生曰閑居愼勿說無妨, 재說無妨便有妨, 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爲殃. 爭先徑路機關惡, 近後語言滋味長. 端其病後能服藥, 不若病前能自防.
省心篇-139 饒人不是痴, 過後得便宜.
省心篇-140 간人不要간上. 捉賊不如간賊.
省心篇-141 梓潼帝君垂訓, 妙藥難醫寃債病, 橫財不富命窮人. 虧心折盡平生福, 幸短天敎一世貧. 生事事生君莫怨, 害人人害汝休嗔. 天地自然皆有報, 遠在兒孫近在身.
省心篇-142 藥醫不死病, 佛度有緣人.
省心篇-143 吳眞人曰幸短虧心只是貧, 莫生巧計弄精神. 得便宜處休歡喜, 遠在兒孫近在身.
省心篇-144 十分惺惺使五分, 留取五分與兒孫. 十分惺惺都使盡, 後代兒孫不如人.
省心篇-145 越奸越狡越敎窮, 奸狡原來天不容. 富貴若從奸狡得, 世間매漢吸西風.
省心篇-146 花落花開開又落, 錦衣布衣更換着. 豪家未必常富貴, 貧家未必常寂寞. 扶人未必上靑소, 推人未必塡溝壑. 勸君凡事莫怨天, 天意於人無厚薄.
省心篇-147 莫入州衙與縣衙, 勸君勤謹作生涯. 池塘積水須防旱, 田地勤耕足養家. 敎子敎孫幷敎藝, 栽桑栽자少栽花. 閒非閑是俱休管, 渴飮淸泉悶煮茶.
省心篇-148 堪歎人心毒似蛇, 誰知天眼轉如車. 去年妄取東隣物, 今日還歸北舍家. 無義錢財湯潑雪, 당來田地水推沙. 若將狡譎爲生計, 恰似朝開暮落花.
省心篇-149 得失榮枯總是天, 機關用盡也徒然. 人心不足蛇呑象, 世事到頭螳捕蟬. 無藥可醫卿相壽, 有錢難買子孫賢. 家常守分隨緣過, 便是逍遙自在仙.
省心篇-150 寬性寬懷過幾年, 人死人生在眼前. 隨高隨下隨緣過, 或長或短莫埋寃. 自有自無休歎息, 家貧家富總由天. 平生衣祿隨緣度, 一日淸閑一日仙.
省心篇-151 花開不擇貧家地, 月照山河到處明. 世間只有人心惡, 凡事須還天養人.
省心篇-152 眞宗皇帝御製, 知危識險, 終無羅網之門. 擧善薦賢, 自有安身之路. 施恩布德, 乃世代之榮昌. 懷妬報寃, 與子孫之爲患. 損人利己, 終無顯達雲仍. 害衆成家, 豈有久長富貴. 改名異體, 皆因巧語而生. 禍起傷身, 盖是不仁之召.
省心篇-153 仁宗皇帝御製, 乾坤宏大, 日月照鑑分明. 宇宙寬洪, 天地不容姦黨. 使心用행, 果報只在今生. 善布淺求, 獲福休言. 後世千般巧計, 不如本分, 爲人萬種强圖, 爭似隨緣. 卽儉心行慈善, 何須弩力. 看經意慾, 損人空讀, 如來一藏.
省心篇-154 神宗皇帝御製, 遠非道之財, 戒過度之酒. 居必擇隣, 交必擇友. 嫉妬勿起於心, 讒言勿宣於口. 骨肉貧者莫疎, 他人富者莫厚. 克己以勤儉爲先, 愛衆以謙和爲首. 常思已往之非, 每念未來之咎. 若依朕之斯言, 治家國而可久.
省心篇-155 高宗皇帝御製, 一星之火, 能燒萬頃之新. 半句非言, 誤損平生之德. 身被一縷, 常思織女之勞. 日食三손, 每念農夫之苦. 苟貪妬損, 終無十載安康. 積善存仁, 必有榮華後裔. 福緣善慶, 多因積行而生. 入聖超凡, 盡是眞實而得.
省心篇-156 老子送. 孔子曰吾聞, 富貴者送人以財. 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雖不能富貴於人. 切人者號令送子以言也. 曰聰明深察, 反近於死, 博辯閑遠, 而危其身.
省心篇-157 王良曰欲知其君, 先視其臣. 欲識其人, 先視其友. 欲知其父, 先視其子. 君聖臣忠. 父慈子孝.
省心篇-158 家貧顯孝子, 世亂識忠臣.
省心篇-159 家語云水至淸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省心篇-160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省心篇-161 子曰生而知之者, 上也. 學而知之者, 次也. 困而學之, 又其次也. 困而不學, 民斯爲下矣.
省心篇-162 子曰君子有三思. 而不可不思也. 少而不學, 長無能也. 老而不敎, 死無思也. 有而不施, 窮無與也. 是故君子, 少思其長則務學. 老思其死則務敎. 有思其窮則務施.
省心篇-163 景行錄云能自愛者, 未必能成人. 自欺者必罔人. 能自儉者, 未必能周人. 自忍者必害人. 此無他, 爲善難, 爲惡易.
省心篇-164 景行錄云富貴易於爲善, 其爲惡也, 亦不難.
省心篇-165 子曰富而可求也, 雖執鞭之士, 吾亦爲之. 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省心篇-166 千卷詩書難却易, 一般衣飯易却難.
省心篇-167 天無絶人之祿.
省心篇-168 一身還有一身愁.
省心篇-169 子曰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省心篇-170 輕諾者信必寡, 面譽者背必非.
省心篇-171 許敬宗曰春雨如膏, 行人惡其泥녕. 秋月揚輝盜者憎其照鑑.
省心篇-172 景行錄云大丈夫, 見善明, 故重名節於泰山. 用心剛, 故輕死生於鴻毛.
省心篇-173 景行錄云外事無小大, 中慾無淺深. 有斷則生, 無斷則死. 大丈夫以斷爲善.
省心篇-174 子曰知而不爲, 莫如勿知. 親而弗信, 莫如勿親. 樂之方至, 樂而勿驕. 患之將至, 思而勿憂.
省心篇-175 孟子云雖有智慧, 不如乘勢. 雖有자基, 不如待時.
省心篇-176 呂氏鄕約云德業相勸, 過失相規, 禮俗相成, 患難相恤.
省心篇-177 憫人之凶, 樂人之善, 濟人之急, 求人之危.
省心篇-178 經目之事, 猶恐未眞, 背後之言, 豈足深信.
省心篇-179 人不知己過, 牛不知力大.
省心篇-180 不恨自家蒲繩短, 只恨他家苦井深.
省心篇-181 僥倖脫無辜報.
省心篇-182 贓濫滿天下罪拘薄福人.
省心篇-183 人心似鐵, 官法如爐.
省心篇-184 太公曰人心難滿, 谿壑易盛.
省心篇-185 天若改常, 不風卽雨. 人若改常, 不病卽死.
省心篇-186 狀元詩云國正天心順, 官淸民自安. 妻賢夫禍少, 子孝父心寬.
省心篇-187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 以仁. 其失天下也, 以不仁. 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 諸侯不仁, 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廟. 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今惡死亡而樂不仁, 是猶惡醉而强酒.
省心篇-188 子曰始作俑者, 其無後乎.
省心篇-189 子曰木受繩則直, 人受諫則聖.
省心篇-190 佛經云一切有爲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省心篇-191 一派靑山景色幽, 前人田土後人收. 後人收得莫歡喜, 更有收人在後頭.
省心篇-192 蘇東坡云無故而得千金, 不有大福, 必有大禍.
省心篇-193 景行錄云大筵宴不可屢集, 金石文字不可輕爲. 皆禍之端.
省心篇-194 子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省心篇-195 爭似不來還不往也. 應觀樂也無愁.
省心篇-196 康節邵先生曰有人來問卜, 如何是禍福. 我虧人是禍, 人虧我是福.
省心篇-197 大厦千間, 夜臥八尺. 良田萬頃, 日食二升.
省心篇-198 不孝만燒千束紙, 虧心枉설萬爐香. 神明本是正直做, 豈愛人間枉法贓.
省心篇-199 久住令人賤, 頻來親也疎. 但看三五日, 相見不如初.
省心篇-200 渴時一滴, 如甘露, 醉後添盃不如無.
省心篇-201 酒不醉人人自醉. 色不迷人人自迷.
省心篇-202 孟子云爲富不仁矣. 爲仁不富矣.
省心篇-203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省心篇-204 公心若比私心, 何事不辨. 道念若同情念, 成佛多時.
省心篇-205 老子云執着之者, 不名道德.
省心篇-206 過後方知前事錯. 老來方覺少時餘.
省心篇-207 揚雄曰君子修身, 樂其道德. 小人無度, 樂聞其譽. 修德日益, 智慮日滿.
省心篇-208 子曰君子高則卑而益謙. 小人寵則倚勢驕奢. 小人見短易盈. 君子見深難溢. 故屛風雖破骨格有存. 君子雖貧禮義常在.
省心篇-209 家語云國之將興, 實在諫臣. 家之將榮, 必有爭子.
省心篇-210 子曰不知命, 無以爲君子也. 不知禮無以立也. 不知言, 無以知人也.
省心篇-211 論語云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省心篇-212 濂溪先生曰巧者言, 拙者?. 巧者勞, 拙者逸. 巧者賊, 拙者德. 巧者凶, 拙者吉. 嗚呼, 天下拙, 刑政撤, 上安下順, 風淸弊絶.
省心篇-213 說苑云山致其高雲雨起焉. 水致其深蛟龍生焉. 君子致其道福祿存焉.
省心篇-214 易曰德薄而位尊, 智小而謀大, 力小而任重, 鮮不及禍矣.
省心篇-215 荀子云位尊則防危, 任重則防廢, 擅寵則防辱.
省心篇-216 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後, 人侮之. 家必自悔然後, 人悔之. 國必自伐然後, 人伐之.
省心篇-217 說苑云官怠於宦成, 病加於小愈. 禍生於懈惰, 孝衰於妻子. 察此四者, 愼終如始.
省心篇-218 子曰居上不寬, 爲禮不敬, 臨喪不哀, 吾何以觀之哉.
省心篇-219 孟子曰無君子莫治野人, 無野人莫養君子.
省心篇-220 直言訣曰事君父者, 以忠孝. 爲君父者, 以慈愛. 家與國無異, 君與父相同. 德顯己揚名. 惟忠與孝榮貴不招而自來, 辱不逐而自去.
省心篇-221 老子曰六親不和, 有慈孝. 國家昏亂, 有忠臣.
省心篇-222 家語云慈父不愛不孝之者. 明君不納無益之臣.
省心篇-223 奴須用錢買. 子須破腹生.
省心篇-224 着破是君衣, 死了是君妻.
省心篇-225 莫笑他家貧, 輪廻事公道. 莫笑他人老, 終須還到我.
省心篇-226 是日以過, 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 於斯何樂.
省心篇-227 景行錄云器滿則溢, 人滿則喪.
省心篇-228 羊羹雖美, 衆口難調.
省心篇-229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省心篇-230 漢書云金玉者飢不可食. 寒不可衣. 自古以穀帛爲貴也.
省心篇-231 益智書云白玉投於泥塗, 不能汚涅其色. 君子行於濁地, 不能染亂其心. 故松栢可以耐雪霜. 明智可以涉艱危.
省心篇-23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
省心篇-233 無求到處人情好, 不飮從他酒價高.
省心篇-234 入山擒虎易, 開口告人難.
省心篇-235 孟子云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省心篇-236 遠水不救近火, 遠親不如近隣.
省心篇-237 太公曰日月雖明, 不照覆盆之下. 刀劒雖快, 不斬無罪之人. 非災橫禍, 不入愼家之門.
省心篇-238 讚嘆福生, 作念禍生, 煩惱病生.
省心篇-239 國淸才子貴, 家富小兒驕.
省心篇-240 得福不知, 禍來便覺.
省心篇-241 太公曰良田萬頃, 不如薄藝隨身.
省心篇-242 周禮云淸貧常樂, 濁富多憂.
省心篇-243 房室不在高堂, 不漏便好. 衣服不在綾羅, 和煖便好. 飮食不在珍羞, 一飽便好. 娶妻不在顔色, 賢德便好. 養兒不問男女, 孝順便好. 弟兄不在多少, 和順便好. 親眷不擇新舊, 來往便好. 隣里不在高低, 和睦便好. 朋友不在酒食, 扶持便好. 官吏不在大小, 淸正便好.
省心篇-244 道淸和尙警世, 善事雖好做, 無心近不得. 이若做好事, 別人分不得. 經典積如山, 無緣看不得, 五逆不孝順, 天地容不得. 王法鎭乾坤, 犯了休不得. 良田千萬頃, 死來用不得. 靈前好供養, 起來喫不得. 錢財過壁堆, 臨終將不得. 命運不相助, 却也强不得. 兒孫雖滿堂, 死來替不得.
省心篇-245 欲修仙道, 先修人道. 人道不能修, 仙道遠矣.
省心篇-246 孝友朱先生曰終身讓路, 不枉百步. 終身讓畔, 不失一段.
省心篇-247 顔子曰鳥窮則啄, 獸窮則攫, 人窮則詐, 馬窮則라.
省心篇-248 着意栽花無不活, 無心揷柳揷成林.
省心篇-249 景行錄云廣積不如敎子. 避禍不如省非.
省心篇-250 病有工夫, 急有錢.
省心篇-251 得之易, 失之易.
省心篇-252 寧喫開眉湯, 莫喫皺眉羊.
省心篇-253 桓範曰若服一縷, 憶織女之勞. 若食一粒, 思農夫之苦. 學而不勤, 不知道. 耕而不勤, 不得食. 敬則疎者, 成親矣.
省心篇-254 性理書云接物之要,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省心篇-255 酒色財氣四堵墻, 多少賢愚在內廂. 若有世人跳得出, 便是神仙不死方.
省心篇-256 人生智未生, 智生人易老. 心智一切生, 不覺無常到.
省心篇第十一
原本明心寶鑑卷下
立敎篇第十二
立敎篇-001 子曰立身有義, 而孝爲本. 喪祀有禮, 而哀爲本. 戰陣有列, 而勇爲本. 治政有理, 而農爲本. 居國有道, 而嗣爲本. 生財有時, 而力爲本.
立敎篇-002 景行錄云爲政之要,曰公與淸. 成家之道曰儉與勤.
立敎篇-003 讀書起家之本. 循理, 保家之本. 勤儉治家之本. 和順齊家之本.
立敎篇-004 景行錄云勤者富之本. 儉者富之源.
立敎篇-005 孔子三計圖云一生之計, 在於幼. 一年之計, 在於春. 一日之計, 在於寅. 幼而不學, 老無所知. 春若不耕, 秋無所望. 寅若不起, 日無所辦.
立敎篇-006 性理書云五敎之目,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立敎篇-007 古靈陳先生爲仙居令, 敎其民曰爲吾民者, 父義母慈, 兄友弟恭, 子孝, 夫婦有恩, 男女有別, 子弟有學, 鄕閭有禮. 貧窮患難, 親戚相救. 婚姻死喪, 隣保相助. 毋惰農業, 毋作盜賊, 毋學賭博, 無好爭訟, 毋以惡陵善, 毋以富呑貧. 行者讓路, 耕者讓畔, 斑白者不負戴於道路, 則爲禮義之俗矣.
立敎篇-008 性理書云敎人者, 養其善心, 而惡自消. 治民者, 道之敬讓, 而爭自息.
立敎篇-009 禮云爲君止於敬, 爲父止於慈, 爲子止於孝, 爲朋止於信. 若爲斯理, 可以爲政理乎.
立敎篇-010 王촉曰忠臣不事二君. 烈女不更二夫.
立敎篇-011 忠子曰治官莫若平. 臨財莫若廉.
立敎篇-012 說苑云治國若彈琴, 治家若執비也.
立敎篇-013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立敎篇-014 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立敎篇-015 張思叔座右銘曰凡語必忠信, 凡行必篤敬. 飮食必愼節, 字畵必楷正. 容貌必端莊, 衣冠必肅整. 步履必安詳, 居處必正靜. 作事必謀始, 出言必顧行. 常德必固持, 然諾必重應. 見善如己出, 見惡如己病. 凡此十四者, 我皆未深省. 書此當座隅, 朝夕視爲警.
立敎篇-016 范益謙座右戒曰一, 不言朝廷利害邊報差除. 二, 不言州縣官員長短得失. 三, 不言衆人所作過惡之事. 四, 不言仕進官職趨時附勢. 五, 不言財利多少厭貧求富. 六, 不言淫설戱慢評論女色. 七, 不言求멱人物干索酒食. 又, 曰一, 人附書信, 不可開坼沈滯. 二, 與人竝坐, 不可窺人私書. 三, 凡入人家, 不可看人文字. 四, 凡借人物, 不可損壞不還. 五, 凡喫飮食, 不可揀擇居取. 六, 與人同處, 不可自擇便利. 七, 見人富貴, 不可歎羨저毁. 凡此數事, 有犯之者, 足以見用意之不肖. 於存心修身, 大有所害. 因書以自警.
立敎篇-017 武王問太公曰人居世上, 何得貴賤貧富不等. 願聞說之, 欲知是矣. 太公曰富貴如聖人之德, 皆由天命, 富者用之有節, 不富者家有十盜. 武王曰何爲十盜. 太公曰時熟不收爲一盜. 收積不了爲二盜. 無事燃燈寢睡爲三盜. 용懶不耕爲四盜. 不施工力爲五盜. 專行切害爲六盜. 養女太多爲七盜. 晝眠懶起爲八盜. 貪酒嗜慾爲九盜. 强行嫉妬爲十盜. 武王曰家無十盜不富者何如. 太公曰人家必有三耗. 武王曰何名三耗. 太公曰倉庫漏濫不蓋, 鼠雀亂食爲一耗. 收種失時爲二耗. 抛撒米穀穢賤爲三耗. 武王曰家無三耗不富者何如. 太公曰人家必有一,錯.二,오.三,癡.四,失.五,逆.六,不祥.七,奴.八,賤.九,愚.十,强,自招其禍, 非天降殃. 武王曰願悉聞之. 太公曰養男不敎訓爲一錯. 영孩勿訓爲二오. 初迎新婦不行嚴訓爲三癡. 未語先笑爲四失. 不養父母爲五逆. 夜起赤身爲六不祥. 好挽他弓爲七奴. 愛騎他馬爲八賤. 喫他酒勸他人爲九愚. 喫他飯命朋友爲十强. 武王曰甚美誠哉, 是言也.
立敎篇第十二
原本明心寶鑑卷下
治政篇第十三
治政篇-001 明道先生曰一命之士, 苟存心於愛物, 於人必有所濟.
治政篇-002 唐太宗御製, 上有麾之, 中有乘之. 下有附之. 幣帛衣之, 倉름食之. 爾俸爾祿, 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 上蒼難欺.
治政篇-003 童蒙訓曰當官之法, 唯有三事, 曰淸, 曰愼, 曰勤. 知此三者, 則知所以持身矣.
治政篇-004 童蒙訓曰當官者, 必以暴怒爲戒, 事有不可, 當詳處之, 必無不中, 若先暴怒, 只能自害. 豈能害人.
治政篇-005 童蒙訓曰事君如事親, 事官長如事兄, 與同僚如家人, 待群吏如奴僕, 愛百姓, 如妻子, 處官事如家事, 然後能盡吾之心. 如有毫末不至, 皆吾心有所未盡也.
治政篇-006 或問, 簿佐令者也. 簿所欲爲, 令或不從, 奈何. 伊川先生曰當以誠意動之. 今令與簿不和, 只是爭私意, 令是邑之長, 若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之, 過則歸己, 善則唯恐不歸於令, 積此誠意, 豈有不動得人.
治政篇-007 童蒙訓曰凡異色人, 皆不宜與之相接. 巫祝尼온之類, 尤宜罷. 絶要以淸心省事爲本.
治政篇-008 劉安禮問臨民. 明道先生曰使民各得輸其情. 問御吏曰正己以格物.
治政篇-009 韓魏公問明道先生. 說, 立朝大槪前面路, 子放敎寬. 若窄時異.
治政篇-010 和自家, 無轉側處.
治政篇-011 子曰不敎而殺, 謂之虐. 不戒視成, 謂之暴. 慢令致期, 謂之賊.
治政篇-012 子曰擧直錯諸枉, 能使枉者直.
治政篇-013 子曰擧直錯諸枉, 則民服. 擧枉錯諸直, 則民不服.
治政篇-014 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治政篇-015 子曰言忠信, 行篤敬, 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 行不篤敬, 雖州里行乎哉.
治政篇-016 子公曰位尊者德不可薄. 官大者政不可欺.
治政篇-017 子謂子産. 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 其事上也敬. 其養民也惠. 其使民也義.
治政篇-018 子張問仁於孔子. 孔子曰恭則不侮, 寬則得衆, 信則人任焉, 敏則有功, 惠則足以使人.
治政篇-019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 勞而不怨, 欲而不貪, 泰而不驕, 威而不猛.
治政篇-020 孟子曰責難於君謂之恭. 陳善閉邪謂之敬. 吾君不能謂之賊.
治政篇-021 書云木以繩直. 君以諫正.
治政篇-022 抱朴子云迎斧鉞而正諫, 據鼎확而盡言, 此謂忠臣也.
治政篇-023 忠臣不파死, 파死不忠臣.
治政篇第十三
原本明心寶鑑卷下
治家篇第十四
治家篇-001 司馬溫公曰凡諸卑幼, 事無大小, 毋得專行, 必咨稟於家長
治家篇-002 勤儉常豊, 至老不窮.
治家篇-003 待客不得不豊. 治家不得不儉.
治家篇-004 有錢常備無錢日. 安樂須防官病時.
治家篇-005 健奴無禮. 嬌兒無孝.
治家篇-006 敎婦初來, 敎子영孩.
治家篇-007 太公曰癡人畏婦, 賢女敬夫.
治家篇-008 凡使奴僕, 先念飢寒.
治家篇-009 時時防火發, 夜夜備賊來.
治家篇-010 子孝雙親樂, 家和萬事成.
治家篇-011 景行錄云觀朝夕之早晏, 可以卜人家之興替.
治家篇-012 司馬溫公曰凡議婚姻, 先當察其壻與婦之性行及家法如何. 勿苟慕其富貴. 壻苟賢矣. 今雖貧賤, 安知異時不富貴乎. 苟爲不肖. 今雖富盛, 安知異時不貧賤乎. 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 苟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之, 彼挾其富貴, 鮮有不輕其夫, 而傲其舅姑, 養成驕妬之性, 異日爲患庸有極乎. 借使因婦財以致富, 依婦勢以取貴, 苟有丈夫之志氣者, 能無愧乎.
治家篇-013 安定胡先生曰嫁女必勝吾家者, 勝吾家, 則女之事人必欽必戒. 娶婦必須不若吾家者, 不若吾家, 則婦之事舅姑必執婦道.
治家篇-014 男大不婚, 如劣馬無강. 女大不嫁, 如私鹽犯首.
治家篇-015 文仲子曰婚娶而論財, 夷虜之道也.
治家篇-016 司馬溫公曰凡爲家長, 必謹守禮法, 以御群子弟及家衆. 分之以職, 授之以事, 而責其成功, 制財用之節. 量入以爲出, 稱家之有無, 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費, 皆有品節, 而莫不均一. 裁省冗費, 禁止奢華, 常須稍存영餘, 以備不虞.
治家篇第十四
原本明心寶鑑卷下
安義篇第十五
安義篇-001 顔氏家訓曰夫,有人民, 而後有夫婦, 有夫婦, 而後有父子, 有父子, 而後有兄弟. 一家之親, 此三者而已矣. 自玆以往, 至于九族, 皆本於三親焉. 故於人倫爲重者也. 不可不篤.
安義篇-002 曹大家曰夫婦者, 以義爲親, 以恩爲合, 欲行楚撻, 義欲何義. 喝罵叱喧, 恩欲何恩. 恩義旣絶, 鮮不離矣.
安義篇-003 莊子云兄弟爲手足. 夫婦爲衣服. 衣服破時, 更得新, 手足斷時, 難可續.
安義篇-004 蘇東坡云富不親兮貧不疎, 此是人間大丈夫. 富則進兮貧則退, 此是人間眞小輩.
安義篇-005 太公曰知恩報恩, 風光如雅. 有恩不報, 非爲人也.
安義篇第十五
原本明心寶鑑卷下
遵禮篇第十六
遵禮篇-001 子曰居家有禮, 故長幼辨. 閨門有禮, 故三族和. 朝廷有禮, 故官爵序. 田獵有禮, 故戎事閑. 軍旅有禮, 故武功成.
遵禮篇-002 晏子曰上無禮, 無以使下. 下無禮, 無以侍上.
遵禮篇-003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 愼而無禮則시. 勇而無禮則亂, 直而無禮則絞.
遵禮篇-004 子曰君子有勇而無禮, 爲亂. 小人有勇而無禮, 爲盜.
遵禮篇-005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 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 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항愛之. 敬人者人항敬之.
遵禮篇-006 有子曰禮之用, 和爲貴.
遵禮篇-007 言不和, 貌且恭.
遵禮篇-008 有子曰恭近於禮, 遠恥辱也.
遵禮篇-009 程子曰無不敬.
遵禮篇-010 曾子曰朝廷莫如爵. 鄕黨莫如齒. 輔世長民莫如德.
遵禮篇-011 孟子云徐行後長者, 謂之弟. 疾行先長者, 謂之不弟.
遵禮篇-012 出門如見大賓. 入室如有人.
遵禮篇-013 少儀曰執虛如執盈, 入虛若有人.
遵禮篇-014 孔子於鄕黨, 恂恂如也. 似不能言者.
遵禮篇-015 若要人重我, 無過我重人.
遵禮篇-016 太公曰客無親疎, 來者當受.
遵禮篇-017 父不言子之德, 子不談父之過.
遵禮篇-018 欒共子曰民生於三. 事之如一. 父生之, 師敎之, 君食之. 非父不生, 非食不長, 非敎不知. 生之族也.
遵禮篇-019 禮記曰男女不雜坐, 不親授. 嫂叔不通問, 父子不同席.
遵禮篇-020 論語云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遵禮篇-021 子曰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 孝之至也.
遵禮篇第十六
原本明心寶鑑卷下
言語篇第十八
言語篇-001 劉會曰言不中理, 不如不言.
言語篇-002 一言不中, 千語無用.
言語篇-003 孔子家語云小辯害義. 小言破道.
言語篇-004 君平曰口舌者, 禍患之門. 滅身之斧也.
言語篇-005 四皓謂子房曰向獸彈琴, 徒盡其音聲也哉. 以言傷人, 痛如刀戟.
言語篇-006 荀子云與善人言, 煖於布帛. 傷人之言, 深於矛戟.
言語篇-007 離騷經云첨言如蜜, 苦言如刀. 人不以多言爲益, 犬不以善吠爲良.
言語篇-008 刀瘡易可, 惡語難消.
言語篇-009 利人之言, 煖如綿絮, 傷人之語, 利如荊棘. 一言利人, 重直千金. 一語傷人, 痛如刀割.
言語篇-010 口是傷人斧, 言是割舌刀. 閉口深藏舌, 安身處處로.
言語篇-011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爲知, 一言以爲不知. 言不可不愼也.
言語篇-012 論語云一言而可以興邦. 一言而可以喪邦.
言語篇-013 藏經云人於倉卒. 顚沛之濟, 善用一言, 上資祖考, 下음兒孫.
言語篇-014 逢人且說三分話, 未可全抛一片心. 不파虎生三箇口

댓글 없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