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년 10월 27일 월요일

장자 내편 원문 신촌이미지한의원

莊 子
莊子今註今譯 , 陳鼓應, 中華書局(香港), 1991


< 內 篇 >

逍 遙 遊

1.
北冥有魚, 其名爲鯤. 鯤之大, 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爲鳥, 其名爲鵬. 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
里也., 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 天池也.
齊諧者, 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 鵬之徙於南冥也, 水擊三千里, 박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
月息者也. 野馬也, 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
視下也, 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則其負大舟也無方. 覆杯水於요堂之上, 則芥爲之舟., 置杯焉則膠, 水淺
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 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故九萬里, 則風斯在下矣, 而後乃今培風., 背負
靑天而莫之夭閼者, 而後乃今將圖南.
조與學鳩笑之曰.. 我決起而飛, 창楡枋而止, 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
爲? 適莽蒼者, 三飡而反, 腹猶果然., 適百里者, 宿春糧., 適千里者, 三月聚糧. 之二蟲又
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 혜고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 楚
之南有冥靈者, 以五百歲爲春, 五百歲爲秋., 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歲爲春, 八千歲爲秋, 此大
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九特聞, 衆人匹之, 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
湯問棘曰.. 上下四方有極乎?
棘曰.. 無極之外, 復無極也.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 天池也. 有魚焉, 其廣數千里, 未有知其修
者, 其名爲鯤. 有鳥焉, 其名爲鵬, 背若太山, 翼若垂天之雲, 박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絶雲
氣, 負靑天, 然後圖南, 且適南冥也. 斥안笑之曰.. 彼且奚適也? 我騰躍而上, 不過數인而下,
고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而彼且奚適也? 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鄕,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且擧世
而譽之而不加勸,擧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
也. 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冷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无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聖人无名.

2.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 日月出矣,而작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 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
也,不亦努乎!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 請致天下.
許由曰.. 子治天下,天下旣已治也. 而我猶代子,吾將爲名乎? 名者實之賓也. 吾將爲賓乎? 초
료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飮河,不過滿腹. 歸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爲! 포人雖不治포,尸祝不
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於連叔曰.. 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 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
庭,不近人情焉.
連叔曰.. 其言謂何哉?
曰.. 邈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氷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飮露.,乘雲氣,御飛龍
,而遊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使物不疵癩而年穀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連叔曰.. 然! 고者无以與文章之觀,聾者无以與乎鐘鼓之聲. 豈唯形骸有聾盲哉? 夫知亦有之.
是其言也,猶時女也. 之人也,之德也,將旁박萬物以爲一,世기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爲事! 之人
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
肯分分然以物爲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无所用之.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邈姑射之
山,汾水之陽,요然喪其天下焉.

3.
惠子謂莊子曰.. 魏王胎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擧也.,剖之以爲
瓢,則瓠落無所容. 非不악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부之.
莊子曰..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 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병벽광爲事. 客聞之,請買其方
以百金. 聚族而謀曰.. 我世世爲병벽광,不過數金.,今一朝而粥技百金,請與之. 客得之,以說吳
王. 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
於병벽광,則所用之異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爲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用? 則夫
子猶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 吾有大樹,人謂之樗.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
匠者不顧. 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
莊子曰.. 子獨不見狸猩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其벽,死於罔고.
今夫邰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此能爲大矣,而不能執鼠. 今子有大樹,患其无用,何不樹之於无何有
之鄕,廣莫之野,彷徨乎无爲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齊 物 論

1.
南郭子기隱机而坐,仰天而噓,답言似喪其우. 顔成子游立侍乎前,曰.. 何居乎? 形固可使如槁
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
子기曰.. 偃,不亦善乎? 而問之也! 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 汝聞人뢰而未聞地뢰.,汝聞地뢰而
未聞天뢰夫!
子游曰.. 敢問其方.
子기曰.. 夫大塊噫氣,其名爲風. 是唯無作,作則萬窺怒악. 而獨不聞之료료乎? 山陵之畏佳,
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병,似圈,似臼,似와者,似汚者,激者,학者,叱者,吸者,叫者,
호者,요者,咬者. 前者唱于而隨者唱우. 冷風則小知,飄風則大和,려風濟則衆竅爲虛. 而獨不見
之調調之조조乎?
子游曰.. 地뢰則衆竅是已,人뢰則比竹是已. 敢問天뢰.
子기曰.. 夫天뢰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2.
大知閑閑,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첨첨. 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爲구,日以心鬪. 만
者,교者,密者. 小恐췌췌,大恐만만. 其發若機괄,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조盟,其守勝之謂也.,
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爲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緘,以言其老혁也.,近死之心,
莫使復陽也. 喜怒哀樂,慮嘆變집,姚佚啓態.,樂出虛,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
乎,已乎! 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是亦近矣,而不知所爲使. 若有眞宰,而特不得其진. 可行已信.,而不見
其形,有情而無形.
百骸.九竅.六藏,해而存焉,吾誰與爲親? 汝皆說之乎? 其有私焉? 如是皆有爲臣妾乎? 其臣妾不
足以相治乎? 其遞相爲君臣乎? 其有眞君存焉? 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眞.
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盡. 與物相刃相靡,其行進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終身役役而不見
其成功,날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 人謂之不死,奚益! 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
乎?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3.
夫隨其成心而死之,誰獨且无師乎? 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 愚者與有焉. 未成乎心而有是
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 是以無有爲有. 無有爲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果有言邪? 其未嘗有言邪? 其以爲異於구音,亦有辯
乎,其無辯乎?
道惡乎隱而有眞僞? 言惡乎隱而有是非? 道惡乎往而不存? 言惡乎存而不可? 道隱於小成,言隱
於榮華.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自彼則不見,自是則知之. 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 彼是方生之說也,雖
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
也.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果且有彼是乎哉? 果且无彼是乎哉? 彼是莫得
其偶,謂之道樞. 樞始得其環中,以應无窮. 是亦一无窮,非亦一无窮也. 故曰莫若以明.

4.
以指喩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喩指之非指也.,以馬喩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喩馬之非馬也.
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 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 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 惡乎然? 然
於然. 惡乎不然? 不然於不然. 惡乎可? 可於可. 惡乎不可? 不可於不可.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
可. 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故爲是擧정與楹,려與西施,恢궤결怪,道通爲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
也,毁也. 凡物無成與毁,復通爲一.
唯達者知通爲一,爲是不用而寓諸庸.,因是已. 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努神明爲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 何謂朝三? 狙公賦서曰.. 朝三而暮四. 衆狙皆怒. 曰..
然則朝四而暮三. 衆狙皆悅. 名實未虧而喜怒爲用,亦因是也. 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釣,
是之謂兩行.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惡乎至? 有以爲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其次,以爲有物
矣,而未始有封也. 其次,以爲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 道之所以虧,
愛之所以成. 果且有成與虧乎哉? 果且無成與虧乎哉? 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
昭氏之不鼓琴也. 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
末年. 唯其好之也,以異於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 彼非 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 而其子
又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 若是而可謂成乎? 雖我無成,亦可謂成矣. 若是而不可謂成乎? 物與我
無成也. 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 爲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5.
今且有言於此,不知其與是類乎? 其與是不類乎? 類與不類,相與爲類,則與彼无以異矣.
雖然,請嘗言之.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 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
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今我則已有
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无謂乎?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爲小.,莫壽於상子,而彭祖爲夭. 天地與我竝生,而萬物與我爲一.
旣已爲一矣.且得有言乎? 旣已謂之一矣,且得无言乎? 一與言爲二,二與一爲三. 自此以往,巧曆
不能得,而況其凡乎! 故自无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 无適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爲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
有爭,此之謂八德.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 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
而不辯.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 曰.. 何也? 聖人懷之,衆人辯之以相示也. 故
曰辯也者,有不見也.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경,大勇不기. 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
淸而不信,勇기而不成. 五者无棄而幾向方矣.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 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 注焉而不滿,酌焉而
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보光.

6.
故昔者堯問於舜曰.. 我欲伐宗.膾.胥敖,南面而不釋然. 其故何也? 舜曰.. 夫三子者,猶存乎
蓬艾之間. 若不釋然,何哉? 昔者十日竝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
齧缺問乎王倪曰..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
曰.. 吾惡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曰.. 吾惡乎知之!
然則物无知邪?
曰.. 吾惡乎知之! 雖然嘗試言之. 庸거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 庸거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
且吾嘗試問乎汝..民濕寢則腰疾偏死,추然乎哉? 木處則췌慄恂懼,원후然乎哉? 三者孰知正處?
民食芻환,미鹿食薦, 즉저甘帶,치鴉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원편狙以爲雌,미與鹿交,추與魚游. 毛
장.西施,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미鹿見之決驟. 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自我觀
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효亂,吾惡能知其辯!
齧缺曰.. 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王倪曰.. 至人神矣! 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호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傷,飄風振海而不能驚.
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內. 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 吾聞諸夫子.. 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无謂
有謂,有謂无謂,而遊乎塵垢之外. 夫子以爲孟浪之言,而我以爲妙道之行. 吾子以爲奚若?
長梧子曰.. 是皇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且汝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효
炙.
予嘗爲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奚? 旁日月,挾宇宙,爲其문合,置其滑혼,以隸相尊. 衆人役役,聖
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 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 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
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牀,食芻환,而後悔其泣也.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
始之기生乎!
夢飮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 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 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
知其夢也. 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而愚者自以爲覺,竊竊然知之. 君乎,牧乎,固哉! 丘也與
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 是其言也,其名爲弔詭. 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
之也.
旣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 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
非也邪? 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 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 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탐闇,吾誰
使正之? 使同乎若者正之? 旣與若同矣, 惡能正之! 使同乎我者正之? 旣同乎我矣,惡能正之! 使
異乎我與若者正之? 旣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 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 旣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
之! 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 何謂和之以天倪? 曰..是不
是,然不然. 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 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 忘
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7.
罔兩問景曰.. 낭子行,今子止.,낭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與?
景曰.. 吾有待而然者邪? 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吾待蛇부조翼邪? 惡識所以然! 惡識所以不
然!
昔者莊周夢爲胡蝶,허허然胡蝶也,自喩適志與! 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거거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
爲胡蝶,胡蝶之夢爲周與?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 物化 .


養 生 主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隨无涯,殆已.,已而爲知者,殆而已矣. 爲善无近名,爲惡无近
刑. 緣督以爲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2.
포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기,획然嚮然,奏刀획然,莫不中音.,合
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 희,善哉! 技蓋至此乎?
포丁釋刀對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後,未嘗
見全牛也.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之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각 導大관因其固然,
枝經肯경之未嘗微애,而況大고乎! 良포歲更刀,割也.,族포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
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형. 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
餘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형.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출然爲戒,視爲止,行爲遲.
動刀甚微,획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士委地. 提刀而立,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 吾聞포丁之言,得養生焉.

3.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 是何人也? 惡乎介也? 天與,其人與? 曰.. 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
獨也,人之貌有與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食,不기畜乎樊中. 神雖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
弟子曰.. 非夫子之友邪?
曰.. 然.
然則弔焉若此,可乎?
曰.. 然. 始也吾以爲至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
其母. 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기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適來,夫子
時也.,適去,夫子順也.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
指窮於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人 間 世

1.
顔回見仲尼,請行.
曰.. 奚之?
曰.. 將之衛.
曰.. 奚爲焉?
曰.. 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
其無如矣,回嘗聞之夫子曰.. 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門多疾. 願以所聞,思其所行,則庶幾其國有
추乎!
仲尼曰.. 희! 若殆往而刑耳! 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 古之至人,先存
諸己而後存諸人. 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爲出乎哉? 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名也者,相軋也.,知者也,爭之
器也. 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
且德厚信강,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 而强以仁義繩墨之言衒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育其
美也,命之曰재人. 재人者,人必反재之,若殆爲人재夫! 且苟爲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
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鬪其捷. 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 是以
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구부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
以제之. 是好名者也. 昔者堯攻叢.枝.胥敖 禹攻有扈,國爲虛려,身爲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
已. 是皆求名實者也. 而獨不聞之乎? 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 雖然,若必有以也,
嘗以語我來!
顔回曰.. 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
曰.. 惡! 惡可! 夫以陽爲充孔揚,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 名之
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 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자,其庸거可乎!
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直者,與天爲徒,與天爲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
以己言기乎而人善之,기乎而人不善之邪? 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爲徒. 外曲者,與人爲
徒也. 擎기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爲之,吾敢不爲邪! 爲人之所爲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爲
徒. 成而上比者,與古爲徒. 其言雖敎,적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
謂與古爲徒. 若是則可乎?
仲尼曰.. 惡! 惡可! 大多政法而不諜,雖固亦無罪. 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 猶師心者
也.
顔回曰.. 吾无以進矣,敢問其方.
仲尼曰.. 齋,吾將語若! 有心而爲之,其易邪? 易之者,희天不宜.
顔回曰.. 回之家貧,唯不飮酒不茹훈자數月矣. 如此, 則可以爲齋乎?
曰.. 時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回曰.. 敢問心齋.
仲尼曰.. 若一志,无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无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耳止於聽,心止於符.氣也
者,虛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虛. 虛者,心齋也.
顔回曰.. 回之未始得使,實有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
夫子曰.. 盡矣. 吾語若! 若能入遊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 无門无毒,一宅而寓於
不得已,則幾矣.
絶迹易,无行地難. 爲人使易以僞,爲天使難以僞. 聞以有翼飛者의.未聞以无翼飛者也.,聞以
有知知者矣,未聞以无知知者也. 瞻彼결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 夫徇耳目
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 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羲궤거之所行終,而況散
焉者乎!

2.
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 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 匹夫猶未可
動,而況諸侯乎! 吾甚慄之. 子常語諸梁也曰.. 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환成. 事若不成,則必有
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 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吾食也執粗而不臧,
찬無欲淸之人. 今吾朝受命而夕飮氷,我其內熱與!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旣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
成,必有人道之患. 是兩也,爲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仲尼曰..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 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
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
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
至也. 爲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 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 夫子其行可矣.
丘請復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交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 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
下之難者也. 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
殃. 故法言曰.. 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
且以巧鬪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
. 凡事亦然. 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 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 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 獸死不擇
音,氣息발然,於是竝生려心. 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 苟爲不知其然也,孰
知其所終! 故法言曰.. 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 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愼
與!
且夫乘物以遊心,託不得已以養中,至矣. 何作爲報也! 莫若爲致命,此其難者.

3.
顔闔將傅衛靈公太子,而問於거伯玉曰.. 有人於此,其德天殺. 與之爲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爲
有方,則危吾身. 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 若然者,吾奈之何?
거伯玉曰.. 善哉問乎? 戒之,愼之,正汝身也哉!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雖然,之二者有患. 就不
欲入,和不欲出. 形就而入,且爲顚爲滅,爲崩爲蹶. 心和而出,且爲聲爲名,爲妖爲孼. 彼且爲영
兒.,亦與之爲영兒.,彼且爲無町畦,亦與之爲無町畦,彼且爲無崖,亦與之爲無崖. 達人入於無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愼之! 績伐而美
者以犯之,幾矣.
汝不知夫養虎者乎? 不敢以生物與之,爲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爲其決之之怒也.,時
其飢飽,達其怒心. 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之者,逆也.
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 適有蚊맹僕緣,而부之不時,則缺衝毁首碎胸. 意有所至而愛有
所亡,可不愼邪!

4.
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력社樹. 其大蔽數千牛,혈之百圍,其高臨山,十인而後有枝其可以爲舟者
旁十數. 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 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 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
見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
曰.. 已矣,勿言之矣! 散木也,以爲舟則沈,以爲棺槨則速腐,以爲器則速毁,以爲門戶則液만,以
爲柱則두. 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匠石歸,력社見夢曰.. 女將惡乎比予哉? 若將比予於文木邪? 夫사梨橘柚,果라之屬,實熟則剝,
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부擊於世俗者也. 物莫
不若是. 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爲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且也
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 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
匠石覺而診其夢. 弟子曰.. 趣取無用,則爲社何邪?
曰.. 密! 若無言! 彼亦直寄焉,以爲不知己者후려也. 不爲社者,且幾有전乎! 且也彼其所保與
衆異,而以義喩之,不亦遠乎!

5.
南伯子기遊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將隱비其所뢰. 子기曰.. 此何木也哉? 此必有
異材夫? 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爲棟樑.,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爲棺槨.,지其葉,
則口爛而爲傷.,嗅之,則使人狂정,三日而不已.
子기曰.. 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 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 其拱把而上者,求狙후之익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
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전傍者斬之. 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 故解之以牛
之白상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 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爲不祥也. 此乃神人
之所以爲大祥也.

6.
支離疏者,이隱於臍,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비爲脇. 挫鍼治해足以호口.,鼓책播精,
足以食十人. 上徵武士,則支離攘臂而遊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
則受三鍾與十束薪. 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7.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
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
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畵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극曲극曲,無傷吾足!


德 充 符

1.
魯有兀者王태,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於仲尼曰.. 王태,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
. 立不敎,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 固有不言之敎,無形而心成者邪? 是何人也?
仲尼曰.. 夫子,聖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耳.丘將以爲師,而況不若丘者乎! 奚假魯國! 丘將引天
下而與從之.
常季曰.. 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
仲尼曰..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裝不與之遺. 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
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 何謂也?
仲尼曰,,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
宜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仲尼曰.. 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靑靑.,受
命於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 幸能正生,而正衆生. 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 勇士一人,雄入
於九軍. 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而況官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
嘗死者乎! 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 彼且何肯以物爲事乎!

2.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産同師於伯昏无人. 子産謂申徒嘉曰.. 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
止. 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 子産謂申徒嘉曰,, 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 今我將出,子
可以止乎,其未邪? 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
申徒嘉曰.. 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 子而悅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 聞之曰.. 鑑明則塵垢
不止,止則不明也. 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子産曰.. 子旣若是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 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衆,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
者能之. 遊於예之구中. 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불
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 吾與夫子遊十九年矣.而未嘗知吾
兀者也, 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子産蹴然改容更貌曰.. 子無乃稱!

3.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 子不謹,前旣犯患若是矣. 雖今來,何及矣!
無趾曰.. 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焉,吾是以務全之也.
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吾以夫子爲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
孔子曰.. 丘則陋矣. 夫子胡不入乎,請講以所聞!
無趾出. 孔子曰.. 弟子勉之! 夫無趾,兀然者,猶務學以複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호!
無趾語老聃曰.. 孔丘之於之人,其未邪? 彼何賓賓以學子爲? 彼且기以숙詭幻怪之名聞,不知至
人之以是爲己桎梏邪?
老聃曰.. 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爲一條,以可不可爲一貫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無趾曰.. 天刑之,安可解!

4.
魯哀公問於仲尼曰.. 衛有惡人焉,曰哀태타. 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 婦人見之,請於父
母曰 與爲人妻,寧爲夫子妾 者,十數而未止也. 未嘗有聞其唱者也,常和人而矣. 无君人之位以
濟乎人之死,无聚祿以望人之腹. 又以惡駭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 是必
有異乎人者也. 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 與寡人處,不至以月數,而寡人有意乎其爲人也.,不
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國無宰,寡人傳國焉,悶然而後應,氾然而若辭. 寡人醜乎,卒授之國. 無幾
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無與樂是國也. 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 丘也嘗使於楚矣,適見돈子食於其死母者,少焉絢若皆棄之而走. 不見己焉爾,不得類
焉爾. 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 戰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삽資.,월者之구,無爲
愛之.,皆無其本矣. 爲天子之諸御,不전瓜,不穿耳.,取妾者止於外,不得復使. 形全猶足以爲爾,
而況全德之人乎! 今哀태타未言而信,無功而親,使人授己國,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
也.
仲尼曰.. 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毁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
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 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 使之和預通而不失於兌.,使日夜無극而與物
爲春,是接而生時於心者也. 是之謂才全.
何爲德不形?
曰.. 平者,水停之盛也. 其可以爲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 德者,成和之修也. 德不形者,物不
能離也.
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死,吾自以爲至通矣. 今吾聞至
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其國. 吾與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5.
인기支離無신說衛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두肩肩. 甕앙大영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
人,其두肩肩.
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爲孼,約爲膠,德爲接,工爲商. 聖人不謀,惡用知? 不斷,惡用膠? 無喪,惡用
德? 不貨,惡用商? 四者,天육也.,天육者,天食也. 旣受食於天,又惡用人!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有人之形,故群於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 묘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 오乎大哉,獨成其天!

6.
惠子謂莊子曰.. 人故无情乎?
莊子曰.. 然.
惠子曰.. 人而无情,何以謂之人?
莊子曰.. 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
惠子曰.. 是非吾所謂情也. 吾所謂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 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莊子曰.. 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无以好惡內傷其身. 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
(槁)梧而瞑. 天選之形,子以堅白鳴!


大 宗 師

1.
知天之所爲,知人之所爲者,至矣. 知天之所爲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爲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
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雖然,有患. 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거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所謂人之非天
乎?
且有眞人而後有眞知. 何謂眞人? 古之眞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 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
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 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古之眞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眞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
악言若회. 其기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之眞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흔,其入不距.,유然而往,유然而來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
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 是之謂眞人.
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상괴.,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爲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
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眞,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務光.
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之眞人,其狀義而不明,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고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병乎其似喜也
! 崔乎其不得已也! 축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려乎其似世也! 오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
閉也,문乎忘其言也. <以刑爲體,以禮爲翼,以知爲時,以德爲循. 以刑爲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
爲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爲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爲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眞
以爲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일,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其不一也. 其一與天爲徒,其不一與人爲
徒. 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眞人.

2.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爲父,而身猶愛之,而
況其卓乎! 人特以有君爲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眞乎!
泉학,魚相與處於陸,相구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
道.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 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藏小大有宜.猶有所
遯. 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 若人之形者,萬化而
未始有極也,其爲樂可勝計邪! 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 善夭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
之.又況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

3.
夫道,有情有信,無爲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
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爲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爲深,先天地生而不爲久,長於上古而不
爲老. <희韋氏得之,以설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특.,日月得之,終古不
息. 배堪得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皇帝得之,以登雲天.,전頊
得之,以處玄宮.,우强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
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4.
南伯子葵問乎如우曰.. 子之年長矣,而色若유子,何也?
曰.. 吾聞道矣.
南伯子葵曰.. 道可得學邪?
曰.. 惡! 惡可! 子非其人也. 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无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无聖人之才,
吾欲以敎之,庶幾其果爲聖人乎! 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 吾猶告而守之,三日而候
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
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 殺生
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其爲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毁也,無不成也. 其名爲영寧. 영寧也者,
영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 子獨惡乎聞之?
曰.. 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섭許,섭許聞之需役,
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료,參료聞之疑始.

5.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 孰能以無爲首,以生爲脊,以死爲구,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
者,吾與之友矣. 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爲友.
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 曰.. 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爲此拘拘也! 曲루發背,上有五管,이隱
於齊,肩高於頂,句췌指天. 陰陽之氣有전,其心閒而無事,변선而鑑於井,曰.. 嗟乎! 夫造物者又
將以予爲此拘拘也!
子祀曰.. 女惡之乎?
曰.. 亡,予何惡?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而爲鷄,予因以求時也.,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爲彈,予因以
求효灸.,浸假而化予之구以爲輪,以神爲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 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謂縣解也. 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 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
又何惡焉!
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 子리往問之,曰.. 叱! 避! 無달化 倚其戶與之
語曰.. 偉哉造化! 又將奚以汝爲,將奚以汝適? 以汝爲鼠肝乎? 以汝爲蟲臂乎?
子來曰.. 父母於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 陰陽於人,不翅於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聽,我則悍
矣,彼何罪焉!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今
之大冶鑄金,金踊躍曰 我且必爲막야 ,大冶必以爲不祥之金.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人耳人耳 ,
夫造化者必以爲不祥之人. 今一以天地爲大로,以造化爲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 成然寐,거然覺.

6.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 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爲於無相爲? 孰能登天遊霧,撓挑
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爲友.
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 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 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 嗟來桑
戶乎! 嗟來桑戶乎! 而已反其眞,而我猶爲人의! 子貢趨而進曰.. 敢問臨尸而歌,禮乎?
二人相視而笑曰.. 是惡知禮矣!
子貢反,以告孔子,曰.. 彼何人者邪? 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尸而歌,顔色不變,無以命之,彼
何人者邪?
孔子曰.. 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 外內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弔之,丘則陋矣. 彼
方且與造物者爲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 彼以生爲附췌縣우,以死爲決환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
生先後之所在! 假於異物,托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
之外,逍遙乎無爲之業. 彼又惡能궤궤然爲世俗之禮,以觀衆人之耳目哉!
子貢曰.. 然則夫子何方之依?
孔子曰.. 丘,天之戮民也. 雖然,吾與汝共之.
子貢曰.. 敢問其方.
孔子曰.. 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故曰,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子貢曰.. 敢問畸人.
曰.. 畸人者,畸於人而모於天. 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

7.
顔回問仲尼曰.. 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 無是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
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 回壹怪之.
仲尼曰.. 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 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
以死.,不知孰先,不知孰後.,若化爲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 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 方將不
化,惡知已化哉? 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 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耗精. 孟孫氏特
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거知吾所謂吾之非吾乎? 且汝夢爲鳥而려乎
天,夢爲魚而沒於淵. 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 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
乃入於료天一.

8.
意而子見許由. 許由曰.. 堯何以資汝?
意而子曰.. 堯謂我.. 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許由曰.. 而奚來爲지? 夫堯旣已경汝以仁義,而의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遙蕩恣휴 轉徙之
塗乎?
意而子曰.. 雖然,吾願遊於其藩.
許由曰.. 不然. 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顔色之好,고者無以與乎靑黃보불之觀.
意而者曰.. 夫无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皇帝之亡其知,皆在로추之間耳. 庸거知夫造物者
之不息我경而補我의,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許由曰.. 噫! 未可知也. 我爲汝言其大略. 吾師乎! 吾師乎! 재萬物而不爲義,澤及萬世而不
爲仁,長於上古而不爲老,覆載天地刻조衆形而不爲攷. 此所遊已.

9.
顔回曰.. 回益矣.
仲尼曰.. 何謂也?
曰.. 回忘禮樂矣.
曰.. 可矣,猶未也.
他日,復見,曰.. 回益矣.
曰.. 何謂也?
曰.. 回忘仁義矣.
曰.. 可矣,猶未也.
他日,復見,曰.. 回益矣.
曰.. 何謂也?
曰.. 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 何謂坐忘?
顔回曰.. 墮肢體,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仲尼曰.. 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 而果其賢乎! 丘也請從而後也.

10.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 子輿曰.. 子桑殆病矣! 裏飯而往食之. 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
鼓琴曰.. 父邪! 母邪! 天乎! 人乎! 有不任其聲而趨擧其詩焉.
子輿入,曰.. 子之歌詩,何故若是?
曰.. 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不得也. 父母豈欲吾貧哉?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
求其爲之者而不得也. 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應 帝 王

1.
齧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 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 而乃今知之乎? 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
非人. 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爲馬,一以己爲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眞,而未始入於非人.

2.
肩吾見狂接輿,狂接輿曰.. 日中始何以語女?
肩吾曰.. 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
狂接輿曰.. 是欺德也. 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夫聖人之治也,治外乎! 正
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鳥高飛以避증익之害,혜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而曾
二蟲之無如!

3.
天根遊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 請問爲天下.
無名人曰.. 去! 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 予方將與造物者爲人,厭,則又乘夫莽묘之鳥,以出六
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鄕,以處壙垠之野. 汝又何예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爲?
又復問.
無名氏曰.. 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4.
陽子居見老聃,曰.. 有人於此,嚮疾强梁,物徹疏明,學道不권.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聃曰.. 是於聖人也,胥易技係,勞形출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원狙之便來藉. 如是者,
可比明王乎?
陽子居蹴然曰.. 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 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擧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
,而遊於無有者也.

5.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 鄭人見之,皆棄而走. 列子見
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 始吾以夫子之道爲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
壺子曰.. 吾與汝旣其文,未旣其實,而固得道與? 衆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 而以道與世亢,必
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 噫! 子之先生死矣! 弗活矣! 不以旬數矣! 吾見怪焉,
見濕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 壺子曰.. 鄕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止. 是殆見吾杜德機也. 嘗
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 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 有추矣,全然有生矣! 吾見其杜
權矣.
列子入,以告壺子. 壺子曰.. 鄕吾示之而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 是殆見吾善者機也. 嘗
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 子之先生不齊,吾无得而相焉. 試齊,且復相之.
列子入,以告壺子. 壺子曰.. 鄕吾示之以太沖莫勝. 是殆見吾衡氣機也. 예桓之審爲淵,止水之
審爲淵,流水之審爲淵. 淵有九名,此處三焉. 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立未定,自失而走. 壺子曰.. 追之! 列子追之不及. 反,以報壺子曰.. 已
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
壺子曰.. 鄕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 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爲弟靡,因以爲波流,故逃
也.
然後列子自以爲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 爲其妻찬,食豕如食人. 於事无與親,雕琢復朴,塊然獨
以其形立. 紛而封哉,一以是終.

6.
无爲名尸,无爲謀府.,无爲事任,无爲知主. 體盡无窮,而遊无朕.,盡其所受乎天,而无見得,亦虛
而已.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南海之帝爲숙,北海之帝爲忽,中央之帝爲混沌. 숙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숙
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댓글 없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