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년 5월 25일 토요일

성조인황제어제문집1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성조인황제어제문집1(四庫全書本)/全覽1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四庫全書本)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七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别集類六 〈國朝

  總目録

  初集四十卷

  二集五十巻

  三集五十巻

  四集三十六卷

  臣等謹案

  聖祖仁皇帝御製詩文自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以前

  

  初集三十六年丁丑以前為

  二集五十年辛夘以前為

  三集並大學士臣張玉書等編録山東廵撫臣蔣陳錫等校刋告成於康熙五十三年七月其自五十一年壬辰以後迄六十一年壬寅為

  四集則刋成於雍正十年十二月和碩莊親王臣允禄等編録侍講學士臣方苞等校刋自

  勅諭至古今體詩為門各十有六為巻都一百七十六敬謹繕録用冠古今集部又有專刻

  詩集二十八巻禮部侍郎臣髙士竒等校刋所載詩

  篇次第悉與

  文集合故未敢複繕云乾隆三十九年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進表

  翰林院編修加六級蔣漣㳟承

  勅㫖校刋

  御製文第一集至第三集共一百四十卷俱已告成謹

  

  表上

  進者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蓋聞日月經天煥陰陽之精藴圖書授聖宣明旦之光輝觀象成文可大而可久體元合撰有德必有言聿遡都俞緬維喜起英華既發渾噩遂開爰自商周迄於唐宋瓊箱漸富什襲法宮綈帙曽編流傳藝苑然縁情賦物多風雲雕繪之詞或遺實尋虚少道德根源之論若乃

  離明旁照宥密單心

  乾健自强始終典學集大成而首出無過

  一人推極盛於兩間有如

  今日欽惟我

  皇上

  道髙周孔

  統接羲軒

  晰至理為至文發揮純粹

  涵太極於無極妙合眞精玉振金聲自然條貫河流岳峙允矣髙深

  盛德難以形容

  聖學莫能贊歎臣漣猥從江介世受

  隆恩何意日邊身邀

  異數

  特允芻言之請賜刻瑶棱獲因摳讀之時仰瞻

  奎藻蓋海㝢之昇平已久

  聖人之著作日新雨沛如絲悉智仁之流見風行渙汗

  皆天地之性情

  廵狩省方一篇無逸

  問安視膳全部孝經庶物庶名兼該道器實心實政原本敬誠得易簡於乾坤混茫陶鑄寓法程於謨典貫絡綱維濬古今未盡之藏暢九垓而泝八埏包含廣大闡事物難窮之義匯萬殊而歸一致考索精深湯盤遜此周詳禹鼎讓茲博洽春秋冬夏揮毫而渾備四時禮樂詩書染素而自呈全體加以揚風榷雅啓秀摛華字字神竒直契無聲之帝載篇篇美善何殊肖物之化工洵宇宙之大觀實洪濛所未有

  雲章三集已統三才

  玉厯萬年應成萬卷牙籤錦軸珍並嫏嬛銀匣縹囊重逾鴻寶漣空慙漸陸有愧䝉泉幸與校讐竊附蠡測管窺之見夙懷鉛槧本無繪天畫日之能繼晷披繙猶虞隕越歷年追琢祗懼粗疎鐫鏤成書榮施葵藿編排竣事慶溢縑緗伏願

  廣布寰瀛

  昭垂琬琰

  示執中之㫖羣知先後同符

  錫建極之言人識治平有本奏太和之琴瑟咸沐薰風播元始之鼔鐘共聞鈞樂則盈廷師濟由學海以觀瀾率土譽髦企文山而覆簣豈止家絃户誦𢎞敷

  彝訓於六經佇看日珥星鈎永賁榮光於奕禩漣無

  任瞻

  天仰

  聖激切屛營之至謹奉

  表隨

  進以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總目

  巻一

  勅諭

  諭户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吏部

  諭户部

  諭吏兵刑三部

  諭吏兵二部

  諭户部

  諭宗人府

  諭刑部

  諭刑部

  諭吏部

  諭吏部

  諭宗人府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兵刑二部

  諭兵部

  諭吏部

  諭吏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户部

  諭吏部

  諭吏兵二部

  巻二

  勅諭

  諭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禮部

  諭吏部

  諭兵部

  諭兵部都察院督捕衙門

  諭戸兵二部

  諭禮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禮部

  諭刑部

  諭都察院左都御史明珠

  諭禮部

  諭禮部

  諭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戸部

  諭禮部

  諭刑部等衙門

  諭大學士巴泰索額圖李霨魏裔介學士哲爾肯哈占達都色黑馬朗古張鳯儀靳輔陳敱永

  諭禮部

  諭禮部

  諭戸部

  卷三

  勅諭

  諭内閣翰林院

  諭刑部等衙門

  諭禮部

  諭吏部

  諭兵部

  諭宗人府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禮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兵部併督捕衙門

  諭禮部尚書哈爾哈齊侍郎常鼐

  諭太常寺

  諭戸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刑部

  諭工部

  諭宗人府

  諭刑部

  諭禮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戸部

  諭戸部

  諭吏部

  諭兵部

  諭吏部

  諭吏兵二部

  諭戸部

  卷四

  勅諭

  諭禮部

  諭吏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刑部

  諭戸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禮二部

  諭吏兵刑三部

  諭兵部

  諭兵刑二部

  諭兵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兵刑二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兵刑二部

  諭兵部

  諭兵部

  卷五

  勅諭

  諭吏部

  諭禮部

  諭吏禮兵三部

  諭兵部

  諭吏部

  諭兵部

  諭刑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吏兵二部

  諭大將軍多羅貝勒等

  諭禮部

  諭内務府

  諭禮工二部

  諭兵部督捕衙門

  諭兵部

  諭吏戸兵三部

  諭戸部

  諭兵部

  巻六

  勅諭

  諭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吏戸兵三部

  諭禮部

  諭管侍衞内大臣

  諭海澄公黃芳世

  諭日講官起居注侍讀學士牛鈕

  諭禮部

  諭翰林院掌院學士喇沙里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侍講學士張英

  諭刑部

  諭新委西勒圖部落首領喇嘛墨爾根噶布褚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賫奏㕘將羅思漢諭遣徃將軍莽吉圖軍前侍講學士顧八代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賫奏囘粤張永祥諭禮部

  諭吏禮二部

  諭吏部

  諭大學士明珠

  諭大學士巴泰

  諭廣東提督王可臣

  諭大學士索額圖

  諭吏部等大小各衙門

  諭河南廵撫董國興

  諭遣徃廣西廵撫傅宏烈軍前筆帖式噶爾西拖洛

  諭大學士署禮部索額圖

  諭工部尚書馬喇侍郎温代

  卷七

  勅諭

  諭巴林長公主

  諭傅宏烈賫奏道臣劉曉

  諭内閣傳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賫奏人諭吏部

  諭將軍穆占

  諭戸部

  諭禮部

  諭吏戸兵三部

  諭撫蠻滅宼將軍廣西廵撫傅𢎞烈

  諭吏兵二部

  諭掌院學士陳廷敬侍講學士張英侍讀王士禎中書舎人髙士奇

  諭對秦吳黙納等

  諭大學士撫遠大將軍圖海

  諭吏部等衙門

  諭兵部

  諭中書舍人高士竒

  諭刑部

  諭禮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將軍穆占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總目

  卷八

  勅諭

  諭大將軍康親王傑淑

  諭安親王岳樂

  因岳州將軍等失機特諭議政諸臣

  諭禮部

  諭吏部

  諭盛京將軍安褚䕶

  諭戸部

  諭内務府

  諭吏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禮部

  諭吏部

  諭刑部

  諭禮部

  諭兵部

  諭兵部

  諭戸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戸工二部

  卷九

  勅諭

  諭内閣九卿詹事科道滿漢各官

  諭大學士明珠李霨尚書宋德宜左都御史魏象樞學士佛倫

  諭大學士明珠

  諭大學士明珠

  諭吏部等衙門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戸部尚書伊桑阿諭吏部等衙門

  諭戸部侍郎薩木哈

  諭九卿詹事科道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杜立德馮溥學士噶爾圖佛倫希福項景襄李天馥

  諭九卿科道

  諭䕶軍綂領吳丹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馮溥學士噶爾圖佛倫項景襄

  諭禮部

  諭刑部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杜立德馮溥學士噶爾圖佛倫項景襄李天馥

  諭康親王傑淑

  卷十

  勅諭

  諭戸部

  諭禮部

  諭九卿詹事科道

  諭康親王傑淑

  諭大將軍安親王岳樂

  諭九卿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杜立德馮溥諭戸部

  諭戸部尚書伊桑阿

  諭大學士索額圖勒德洪明珠李霨杜立德馮溥學士噶爾圖希福徐元文李天馥

  諭大學士索額圖

  諭刑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禮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杜立德

  諭内閣九卿詹事科道

  諭恪純長公主

  諭大學士索額圖勒德洪明珠李霨杜立德學士噶爾圖希福李天馥

  卷十一

  勅諭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杜立德馮溥諭翰林院掌院學士庫勒納等

  諭侍郎宜昌阿

  諭兵部

  諭盛京將軍安褚䕶

  諭吏部

  諭三法司

  諭翰林院

  諭吏部都察院

  諭都察院

  諭大學士明珠

  諭大學士明珠

  諭戸部

  諭戸部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馮溥學士噶爾圖希福格爾古德李光地張玉書

  諭戸部

  諭禮部

  諭侍講髙士奇

  諭兵部

  諭吏兵二部

  諭戸部

  諭戸部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

  諭禮部

  諭戸部尚書伊桑阿侍郎額庫禮

  諭禮部

  諭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奉天將軍安褚䕶

  卷十二

  勅諭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學士格爾古德阿蘭泰石柱王守才張玉書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馮溥尚書伊桑阿郭四海左都御史徐元文侍郎李天馥杜臻學士噶爾圖格爾古德阿蘭泰石柱王守才李光地張玉書

  諭議政王大臣

  諭大學士杜立德

  諭禮部

  諭將軍安褚䕶

  諭烏喇將軍巴海等

  諭學士張英

  諭裕親王福全

  諭蘇大敦柱

  諭戸刑二部

  諭裕親王福全

  諭裕親王福全

  諭敦柱蘇大

  諭刑部

  諭戸兵工三部

  卷十三

  勅諭

  諭將軍巴海副都綂薩布蘇瓦里虎等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王熙學士噶爾圖石柱張玉書

  諭部院諸臣

  諭戸部

  諭刑部

  諭吏部

  諭戸部尚書梁清標侍郎李天馥

  諭兵部

  諭議政王貝勒大臣内閣九卿詹事科道諭禮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部院大臣

  諭朝覲各官

  諭刑部

  諭戸部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王熙黃機吳正治學士薩海阿蘭泰石柱王守才金汝祥胡簡敬孫在豐

  諭刑部

  卷十四

  勅諭

  諭戸兵二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刑部

  諭戸部

  諭戸部

  諭九卿詹事科道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王熙吳正治宋德宜學士席柱喇巴克馬爾圖圖納席爾達牛鈕金汝祥吳興祖王鴻緒范承勲cq=425

  諭大學士勒德洪等

  諭戸部

  諭大學士明珠王熙

  諭大學士明珠

  諭大學士明珠王熙

  諭大學士明珠尚書介山

  諭大學士明珠總督王新命

  諭江南江西總督江蘇廵撫

  諭吏部尚書伊桑阿

  諭江南大小諸臣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總目

  卷十五

  奏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卷十六

  奏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總目卷三>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卷十七

  

  

  太皇太后進衣表

  

  太皇太后萬壽表

  

  太皇太后萬壽表

  

  慎幾微論

  無逸以致壽論

  君臣一體論

  寛嚴論

  慎刑論

  學校論

  卷十八

  

  禮樂論

  居敬行簡論

  農桑論

  讀書貴毋自欺論

  讀書貴有恒論

  王道論

  過金陵論

  勤儉論

  

  王霸辯

  巻十九

  

  性理大全序

  文獻通考序

  日講四書解義序

  日講書經解義序

  日講易經解義序

  重刻番藏經序

  古文淵鑒序

  卷二十

  

  鄚州水淀記

  乾清宮讀書記

  南廵筆記

  泉林記

  雪記

  宮中日課記

  卷二十一

  

  為學如鍊金說

  老安少懷說

  佛牙說

  詩說

  琴說

  稼說

  操舟說

  

  信古解

  八議解

  鄕舉里選解

  以德為衞解

  卷二十二

  

  聖感寺碑

  賜一等公遏必隆家廟碑

  黑龍潭重建龍王廟碑

  賜廣西廵撫馬雄鎮墓碑

  賜福建總督范承謨墓碑

  中臺演敎寺碑

  東臺望海寺碑

  卷二十三

  

  南臺普濟寺碑

  西臺法雷寺碑

  北臺靈應寺碑

  賜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墓碑

  至聖先師孔子廟碑

  孟子廟碑

  卷二十四

  

  福陵頌幷序

  昭陵頌幷序

  孝陵頌幷序

  大德景福頌幷序

  卷二十五

  

  至聖先師孔子贊幷序

  顔子贊

  曾子贊

  子思子贊

  孟子贊

  老子出關圖贊

  畫馬贊

  陳所翁畫龍贊

  筆贊

  

  講官箴

  督撫箴

  祭酒箴

  給事中箴

  御史箴

  守令箴

  

  硯銘

  鼎銘

  屛風銘

  鳥鎗銘

  鳥鎗銘

  弩銘

  弩銘

  卷二十六

  雜著

  講筵緒論計四十六則

  巻二十七

  雜著

  講筵緒論計三十九則

  巻二十八

  雜著

  書座右四則

  讀大學

  讀性理大全

  

  皇考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四字後

  㳟跋

  世祖章皇帝御書陋室銘後

  跋資政要覽

  跋王右軍書曹娥碑眞蹟

  跋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跋董其昌書

  跋董其昌書

  跋董其昌書

  書宋榻淳化閣帖後

  訓學篇

  巻二十九

  雜著

  書通鑑綱目後

  閲皇明祖訓偶書

  紀苖事

  書蘭亭帖後

  讀楚辭

  喻馬

  連珠有序

  祭文

  祭明太祖文

  祭至聖先師孔子文

  祭元聖周公文

  諭祭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文

  諭祭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第二道文

  卷三十

  

  春雨賦

  梧桐賦

  弩賦并序

  夜亮木賦并序

  西苑芙蕖賦

  松賦

  玉泉賦

  行殿讀書賦并序

  竹賦并序

  闕里古檜賦并序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總目

  卷三十一

  古今體詩五十二首

  元旦

  上元

  覽貞觀政要

  慈寧宮問

  太皇太后安

  

  昭仁殿

  春夜

  賜舊時講學

  賜撫遠大將軍圖海二首

  春日

  夜半

  

  晚春遊幸感懷

  

  白洋湖

  船獵

  水邨

  鄚州河道

  喜雨

  賜寧古塔將軍巴海詩幷序

  橋望

  郊外卽事

  郊外偶作

  馬上口占

  複道口占

  夏日登景山同翰林張英髙士竒作

  夜靜讀書

  内廏閲馬

  夏日同大學士明珠暨諸侍衛過黒龍潭途中作黒龍潭

  由廣泉寺至臥佛寺

  山寺晩景

  咏臥佛寺古樹

  駐驆碧雲寺

  碧雲寺臨泉望月

  碧雲曉起

  再賦碧雲曉景

  洪光寺盤道

  來青軒臨眺二首

  法海寺瞻

  皇考御書敬佛二字

  坐法海寺偶吟

  賜聖感寺僧海岫

  駐蹕石景山

  石景山東望

  登戒壇

  下戒壇將至潭柘馬上同髙士竒聮句二首潭柘寺偶作

  咏潭柘寺竹

  石景山望渾河

  卷三十二

  古今體詩三十九首

  駐蹕南苑遣使㳟進

  太皇太后鮮果

  南苑元靈宮是

  世祖皇考建

  南苑行圍

  德壽寺

  南苑晩景

  瀛臺偶作

  咏水禽

  

  臨城望

  夏日有懷

  内苑

  立秋前一日晩同左右閒坐進鮮果

  秋蘭幷序

  初秋幸西苑觀荷命小舟採蓮

  臨池觀魚有懷

  夜至三鼔坐待議政大臣奏事有感而作七夕

  沙河途中作

  清河荒亭

  初秋景山

  題日精門古硯

  待曉

  賜奉命大將軍傑淑二首

  秋日咏刀

  海子北紅門秋雨後行圍戯作

  晾鷹臺

  南苑閲馬

  中秋望月

  賜輔國將軍俄啟詩并序

  秋日晩景有懷

  大將軍報吳逆暴死其下賊衆潰散無餘大兵指日進取恢復封疆

  康熙十七年九月初十日奉

  太皇太后臨御温泉㳟紀五言排律八韻

  駐蹕平家灘

  潞河曉起至

  太皇太后行殿問安

  見鴈南飛

  駐蹕薊州城南遠眺山邨

  山中獲野禽㳟進

  太皇太后

  曉起山路口號

  卷三十三

  古今體詩三十六首

  㳟謁

  孝陵

  太皇太后駕到温泉

  雨後經明總兵戚繼光所作八角石亭

  清晨入盤山二首

  古中盤望蓮花峰

  盤山絶頂三首

  晚過李靖菴二首

  星出歸營

  奉侍

  太皇太后臨御温泉因孟冬享

  廟暫回京

  夜半覽本

  山中曉色

  由鮎魚池出關咏瀑布水

  登景忠山

  灤河

  冬至囘京齋戒夜坐

  登邊城作

  温泉行

  温泉流杯戱作

  南苑橋上大風

  

  景山積雪侍衞下趨如飛

  元旦

  慈寧宮行禮

  

  上元幸萬善殿戯作

  收復岳州作并序

  㳟上

  太皇太后萬壽詩二首

  賜大將軍安親王岳樂二首

  賜䕶軍統領桑格

  春夜月

  題周文矩畫說劒圖

  卷三十四

  古今體詩四十首

  春日郊行

  清明登玉泉山

  時廵近郊憫農事有作

  鄚州雜詩五首

  春日内苑賜宴詩并序

  初夏登樓臨水

  夏日同三王慈寧宮請

  太皇太后安

  夏旱步禱

  南郊喜雨

  五日泛舟賜内大臣侍衞宴

  詠蟬

  題蘇軾墨竹

  初寒

  懋勤殿古榦梅

  春曉

  春雪

  懋勤殿讀尚書至無逸篇有作

  春晝二首

  景山春望

  橊花

  咏觀天儀器

  

  經筵進講周易

  秋日出郊觀稼

  題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長至日祀

  天圜丘有述四章

  遠望西山積雪

  春盤

  端凝殿齋居

  賜直𨽻廵撫子成龍并序

  苑西新栁二首

  和唐太宗咏桃花即用原韻

  卷三十五

  古今體詩二十一首

  潞河三首

  廵幸出喜峰口過黃土巖

  大石磯

  塞上宴諸藩

  入喜峰口

  野望

  夏日迎薫亭

  午日

  夏日潭柘寺

  戒壇臥松

  蚤秋新霽

  夜坐

  瀛臺

  天津

  通惠河閲運艘

  滇平

  宮門聽政示閣部諸臣

  昇平嘉宴同羣臣賦詩用柏梁體并序

  元夜與諸王宴飲乾清宮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總目

  卷三十六

  古今體詩三十八首

  東廵二首并序

  玉田

  駐蹕豐潤城西

  夷齊廟并序

  灤河泛舟

  經永平城南

  撫寧

  山海關幷序

  䝉恬所築長城

  姜女祠

  曉過寧遠

  行殿夜覽章奏

  呂翁山是

  聖祖太宗文皇帝擒洪承疇處

  松山

  杏山晩眺

  憩小凌河

  錦州道上

  駐蹕大凌河

  途次逢寒食

  十三山

  過廣寧望醫巫閭山

  渡句驪河

  過永安橋口占

  盛京遣使請

  太皇太后

  皇太后起居夜書奏疏畢偶成

  三月初六日告祭

  福陵㳟述十韻

  初八日告祭

  昭陵㳟述十二韻

  盛京舊宮

  告祀禮成宴諸臣於舊宮

  三月十一日雪中詣

  永陵告祭

  薩爾滸并序

  栁條邊望月

  望祀長白山

  松花江放船歌

  江中雨望

  經葉赫廢城

  鐵嶺

  雜咏

  卷三十七

  古今體詩四十首

  廵幸遼陽

  駐蹕遼陽夜深對月用唐太宗遼城望月詩原韻

  廣祐寺

  入千山

  祖樾寺

  龍泉寺

  行殿讀書示翰林侍講高士竒

  登澄海樓觀海

  端陽前一日囘宮

  機政偶暇輒畱意書法漫成

  夏日瀛臺許奏事諸臣網魚攜歸

  賜大學士杜立德并序

  賜大學士馮溥并序

  西山駐蹕夜聞秋聲

  玉泉山晚景用唐太宗秋日韻

  秋日紫光閣閱射

  九日幸景山登高

  大閱

  海東青

  曩因見鴈念征南將士曾題截句今禁旅凱旋聞鴈再作

  再遊盤山

  見案頭水仙花偶作二首

  黃金臺懷古

  自長城嶺至臺懷

  顯通寺

  殊像寺法相最異

  駐蹕靈鷲峰文殊寺

  天花

  登望海峰

  北臺眺望

  娑羅樹歌

  趙北口

  水淀雜詩四首

  南苑

  初夏玉泉山二首

  卷三十八

  古今體詩四十五首

  夏日奉

  太皇太后避暑興安

  石盤峪龍潭

  白水

  古北口

  曉發古北口望霧靈山

  第一泉

  次上都河

  青城道中

  九隘

  塞外對雨

  紅川

  駐蹕興安八首并序

  廵厯塞北雜咏四首

  楊川

  細河

  塞北早秋

  興安夜

  次楊嶺北

  過團河

  次石山

  尖峯山谷口作

  三道河晩望

  黃草川

  囘鑾抵古北口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

  是夜對月再成絶句

  賜施烺詩并序

  九日對菊

  秋日再過阜平

  再駐龍泉關

  冬日重登清凉山

  咏馬

  初冬自五臺囘次日雪

  盆中橘實甚繁咏此

  台灣平告祀

  孝陵有述

  卷三十九

  古今體詩四十二首

  玉河春水

  後苑漫興

  倣二王墨蹟

  紫光閣

  玉泉春曉

  

  玉蘭

  觀苖無意到潭柘詠時景

  櫻桃

  流杯亭晚眺有懷

  曉起再賦

  夏日水雲榭聞梵聲

  偶成

  瀛臺

  塞外省覽風俗

  再至紅川避暑

  紅川秋興

  曉發虚谷

  囘鑾至鰭鬛口秋雨初霽對月

  咏史四首

  仇英青緑畫

  東廵出都作

  晾鷹臺集䝉古諸部落慰勞遣之

  河間即古瀛州地

  景州觀開福寺塔

  次德州即事

  九河故道

  平原

  渡濟水

  廵幸東省黎庶擁馬瞻拜命訶警者弗禁得以察其疾苦

  趵突泉

  登濟南城望華不注

  登岱

  百丈崖觀瀑

  岱頂對月

  汶水吟

  䝉陰曉雪

  沂水

  渡黃河

  卷四十

  古今體詩三十四首

  途次網得鮮魚馳進

  兩宮兼志思慕之誠

  晚經淮陰

  平山堂

  天寧寺

  由儀眞乘巨艦至京口

  金山并序

  試中冷泉

  妙髙臺

  鐵甕城

  竹林禪院在潤州城南竹徑數里

  夜過丹陽

  途中覽皇太子倣書以示之

  錫山

  吳閶

  虎丘

  句容道上

  雨花臺

  幸報恩寺

  駐驆金陵以方物寄獻

  兩宫

  金陵舊紫禁城懷古

  江寧駐驆皇太子啓至請安兼報讀完四書示江南大小諸吏

  燕子磯夜泊

  髙郵湖見居民田廬多在水中因詢其故惻然念之

  閲河隄作

  泉林寺即子在川上處

  途中長至

  過闕里

  闕里古檜

  晚到河間

  太皇太后使人送乳餅食物

  廵幸囘宮内殿進講毛詩

  原任總督于成龍居官清廉自古罕有特命諸臣議䘏以勵官方

  薊城遇雪

  讀左氏春秋作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一目録

  勅諭

  諭戸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吏部

  諭戸部

  諭吏兵刑三部

  諭吏兵二部

  諭戸部

  諭宗人府

  諭刑部

  諭刑部

  諭吏部

  諭吏部

  諭宗人府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兵刑二部

  諭兵部

  諭吏部

  諭吏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戸部

  諭吏部

  諭吏兵二部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一

  勅諭

  諭戸部

  前以尔部題請直𨽻各省廢藩田産差部員㑹同各該督撫將荒熟田地酌量變價今思小民將地變價承買之後復徵錢糧則民重累著免變價撤回差去部員除變價已完田地外將現在未變價田地交與該督撫給與原種之人令其耕種照常徵收錢糧以副朕愛養民生之意至於無人承種餘田應作何料理著議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八年三月初八日

  諭吏兵二部

  鰲拜等以勲舊大臣世受國恩奉

  皇考遺詔輔佐政務理應精白乃心盡忠圖報不意鰲拜結黨專權紊亂朝政紛更成憲罔上行私凡用人行政鰲拜欺藐朕躬姿意妄為文武官員欲令盡出其門

  内外要路俱用伊之奸黨班布尔善穆里瑪馬尔賽塞奔代阿思哈噶出哈濟實訥莫太必兔等結為黨羽凡事先於私家商定乃行與伊交好者多方引用不合者即行排陷種種奸惡難以枚舉朕久已悉知但以鰲拜身係大臣受累朝寵眷甚厚猶望其改行從善克保功名以全始終乃近觀其罪惡日多上負

  皇考付託之重暴虐肆行致失天下之望遏必隆明知其惡緘黙不言意在容身亦負委任朕以其罪狀昭著將其事款命諸王大臣公同究審俱已得實以其情罪重大皆擬刑辟奏聞朕復召鰲拜等面加鞫問情罪俱真本當依議處分但念鰲拜累朝効力年久且

  皇考曽經倚任朕不忍加誅姑從寛免死革職籍没仍行拘禁遏必隆無結黨之事免其重罪削去太師及後加公爵其原有一等公爵仍准留與伊子其班布尔善穆里瑪阿思哈噶出哈太必兔塞奔代訥莫或係院部大臣或係左右侍衞乃皆依附權勢結黨行私表裏為奸擅作威福罪在不赦皆已正法其餘皆係微末之人一時苟圖僥倖朕不忍盡加誅戮寛宥免死從輕治罪至於内外滿漢文武官員或有畏其權勢而依附者或有身圖倖進而依附者本當察處姑從寛免自今以後務須洗心滌慮痛改前非遵守法度恪共職業以副朕整飭紀綱愛養百姓至意尔二部即傳諭内外遵行特諭康熙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諭吏部

  近究審鰲拜等罪案據稱莫洛白清額阿塔皆其黨羽本當逮問治以重罪念其既經用為督撫畀以地方重任以來剔除加派火耗等𡚁姑從寛免罪仍畱原任以後著益殫心勉力潔已率屬綏輯地方愛養生民以副朕宥過畱用之意特諭康熙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諭吏部

  朕夙夜圖治念切民生艱難必加意撫綏各俾安居樂業乃成久安長治之道邇年水旱頻仍盜賊未靖兼以貪官汚吏肆行朘削以致百姓財盡力窮日不聊生朕甚憫焉尔等部院大臣科道各官或任要職或有言責著即將拯救生民疾苦切實裨益之處各攄所見明白陳奏以備採用勿得妄行借端以無益之事塞責指陳負朕加惠黎元圖治求言之意尔部即傳諭遵行特諭康熙八年六月初六日

  諭户部

  凡奉差及地方見任各官俱有料理公務併撫綏百姓之責宜各盡乃職以副朕差遣簡用之意近聞奉差官員及督撫提鎮等大小文武各官不思各盡乃職反圖利己買良民為奴甚至多買餽送親友此等違法妄行好生可惡以後著永行嚴禁若仍前恣買良民者從重治罪决不饒恕尔部即遵諭通行曉諭特諭康熙八年六月初六日

  諭吏兵刑三部

  近審鰲拜家人罪案據洪善泥滿供出總督白秉真原任廵撫張自德尚書龔鼎孶庶吉士王彦阿達哈哈番金鼎分得撥什庫高鬍子正紅旗髙姓之官伊等俱曾囑託行賄本當嚴究從重治罪但思此等囑託行賄者尚多非止伊等朕已有諭㫖將内外各官苟圖倖進作𡚁者俱從寛免今供出各官亦俱從寛免罪以後務須洗心改過恪守法紀副朕寛宥之意如不改過惡仍前作弊定行加等從重治罪决不饒恕尔部即行曉諭特諭康熙八年六月初七日

  諭吏兵二部

  蘇克薩哈奉

  皇考遺詔輔政蘇克薩哈雖係有罪罪止本身不至誅滅子孫後嗣此皆鰲拜等與蘇克薩哈不和挾讐滅其子孫後嗣深為可憫其白尔黒圖等並無罪犯因係族人連坐誅戮殊屬寃枉其蘇克薩哈原官及白尔黒圖等官職俱應給還尔二部將此案所革官員俱行察明議奏特諭康熙八年六月十一日

  諭戸部

  朕纘承

  祖宗丕基乂安天下撫育羣生滿漢軍民原無異視務俾各得其所乃愜朕心比年以來復將民間房地圏給旗下以致生民失業衣食無資流離困苦已極深為可憫以後圏占民間房地著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圏房地俱著退還民間尔部即速通行曉諭昭朕加惠生民至意至於旗下無地亦難資生應否將古北等口邊外空閒之地撥給耕種著議政王貝勒大臣㑹同確議具奏特諭康熙八年六月十七日

  諭宗人府

  自古帝王建國親親賢賢義在並重我

  太祖

  太宗

  世祖以來篤念本支敦睦九族咸加愛恤欲其成立以共膺福祿也朕思罪有大小法有重輕宗室犯罪遽行革除宗室朕心不忍除

  世祖皇帝時定案外自順治十八年以後凡宗室有犯罪革除宗室者著將情節一併察明具奏特諭康熙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諭刑部

  近聞官民家人以自縊投水身死報部者甚多凡此皆因本主不加愛養或逼責過甚難以存活故致身死非有廹切之情豈肯自盡以後官民務須各將家人撫恤訓養勿得仍行逼責致死人命至重尔部即行曉諭申飭特諭康熙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諭刑部

  設立通政司及登聞鼔衙門原以通達民隱陳告寃抑果有眞正寃枉事情應赴該部院衙門告理近見奸惡棍徒或以瑣細小事揑成重大或以私讐借端陷害善良或受人僱託代為控告或擅入禁地及行幸之所衝突儀仗趣近喊告及將此等狀詞交與部院審理並無大事及寃枉之處反因被告干証將良民株連受累者甚多故前此已行禁止今仍多有違禁妄告者以後著嚴加禁止如有惡徒仍前凟告者除所告之事不准外著照律治罪尔部即嚴加曉諭遵行特諭康熙八年六月二十九日

  諭吏部

  刑部事務殷繁關係人命殊為𦂳要必得才猷練達者乃能勝任内國史院大學士對哈納諳練刑部事務著加太子太保以内國史院大學士管刑部尚書事尚書明珠著以原品𠉀補特諭康熙八年七月初四日

  諭吏部

  閲處分原任户部尚書蘇納海原案並無大罪鰲拜等但以為撥地遲延遽行拏問多端文致誣陷不案律文任意將無辜處死原任總督朱昌祚廵撫王登聯於撥換地畞時見民間旗下困苦因有地方之責具疏奏聞輙以為非其職掌越行干預亦不按律文寃枉處死伊等皆國家大臣並無大罪寃死深為可憫理應昭雪以示仁恩作何恩䘏予諡及廕子入國子監讀書尔部議奏特諭康熙八年七月十一日

  諭宗人府吏兵二部

  凡令議政王貝勒大臣㑹議之事俱係國家重大機密事務㑹議之時理應極其慎密今聞㑹議之事尚未具題在外之人即得聞知此皆㑹議處不加慎密不嚴行約束閒雜隨從之人以致聽聞傳語或係㑹議之官傳說將國家大事如此預先洩漏殊為不合至於人衆愈覺煩雜其諸王貝勒法一丹大閒散議政大臣俱著停其議政以後凡㑹議時諸王貝勒大臣務須慎密勿致洩漏尔衙門該部即通行曉諭嚴飭特諭康熙八年八月初二日

  諭禮部

  凡進貢來朝人等騎用馬匹駱駝應加意喂養肥壯以便徃來行走昭示柔綏遠人之意近聞喂馬人役侵盜草料致馬駝竟不肥壯殊為可惡此皆監管喂養章京及部内堂司官怠玩不經心之故以後若再仍前偷盜草料著監管喂養章京及廵察官員稽察舉發如不舉發致馬駝瘦弱將部内堂司官及喂養官役一併從重治罪決不饒恕特諭康熙八年八月初五日

  諭兵刑二部

  京師重地理應肅清近聞竊盜剪綹搶奪詐騙者甚多此皆歩兵及五城司坊各官並巡捕營官兵稽察不嚴巡緝不力或番役人等與盜交通受賄縱容以致奸惡之徒肆行無忌殊非法紀以後著該管文武官員嚴加巡察督率番役兵丁力行緝拏務使奸宄肅清良民無擾如仍前怠玩縱容交通作弊將該管官員一併從重治罪決不饒恕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八年八月初五日

  諭兵部

  近聞邉外䝉古進貢馬匹有接至邊界不由賣主強逼勒買者甚至搶奪偷盜又或沿途跟隨強買或已入館將進貢馬匹強買此等違法妄行俱大不合理以後進貢馬匹必俟察收方許官員兵丁購買餘馬如仍前妄行者作何處分尔部㑹同理藩院議奏特諭康熙八年八月初七日

  諭吏部

  前京察處分滿尚書侍郎等因無事故被革俱給還原官令其候補今思滿漢諸臣被革相同朕原無異視應一體昭恩京察内有漢尚書侍郎革處者著察明議奏特諭康熙八年八月十一日

  諭吏部

  國家政務惟藉羣工贊理在京各衙門大小官員必各稱其職乃可以襄郅隆之化部院等衙門滿漢各官應行澄叙以示勸懲大學士尚書及三品以上堂官俱著自陳三品司官及四品以下各官尔部㑹同都察院詳加甄别具奏在外總督廵撫係封疆大臣職任𦂳要著該部院察明任内功過稱職與否詳加甄别具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八年八月十二日

  諭吏兵二部

  内大臣侍衞文武大小各官各有職掌理應精白乃心恪遵法紀循分盡職以副朕任用之意近見有不安厥分交通在内近侍使令人員妄行干求或潛為援引或畏威趨奉揆之臣誼殊為不合朕施行政務懲創奸詐佞䛕察其忠賢才能者用之有等匪類妄行陷人以圖僥倖自以為賢希覬陞遷善地以後如有不遵禁例仍前干求趨奉者定行從重治罪決不饒恕尔二部即通行内外及包衣佐領嚴加申飭遵行特諭康熙八年八月十二日

  諭吏部

  朕思部院事務𦂳要分理詳覈係司官職掌必得賢能之人方克勝任今尔部止將部院所有官員調用其旗下上朝官員内豈無堪於部院任用者著嚴行曉諭各該滿洲漢軍都統副都統等於阿達哈哈番以下拖沙喇哈番以上有通曉滿文或通曉漢文堪於部院任用有才能之官從公詳擇一旗四五員以下咨送尔部俟各旗缺出與應陞官員一併擬出題用特諭康熙八年十月初三日

  諭戸部

  朕巡幸田獵之處一切御用等項俱係各該衙門由京城備辧供用毫無取於地方除内廏馬匹不用草料其部中應差馬匹所需草料亦屬不多向來聞有地方官員指稱御用科派民間各物伺候既不便銷算又不退還民間貪汚官吏侵肥入已以致小民苦累殊違法紀以後著嚴行禁止如地方有司仍有借端科派者著該管官嚴加稽察題㕘重處如該管官不行㕘奏或别經發覺將該管官一併治罪尔部即通行嚴飭仍刋示曉諭遵行特諭康熙八年十月初四日

  諭吏部

  原任山陜總督莫洛陜西廵撫白清額已經甄别處分本當不復任用近據甘肅廵撫劉斗等合詞奏稱莫洛有益地方兵民數千哀求代題畱任又據西安等處鄉約百姓趙璉等稱莫洛白清額實心實政老稚感恱保奏留任等語朕思簡用督撫原欲其綏輯地方愛養百姓今莫洛等既為地方愛戴特順輿情免其處分莫洛白清額俱著復還原官仍留任以後著益殫心供職以副朕寛宥任用之意達爾布著改為山西廵撫馬雄鎮著候缺另用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八年十一月初八日

  諭吏兵二部

  朕因田獵畿南文武官來朝見者親加詢問河間縣知縣劉果才具優長著從優陞用又閲試弓馬都司孔𢎞憲千總王希喆侯慶凱把總陳良弼俱弓馬嫺熟具有才幹俱著從優陞用冀州知州李顯忠才具庸劣河間府副將佟透年老有病遊擊羅騰蛟楊煥斌守備黃焻周鴻儒朱緯焦乃善馬現龍千總王天才薛琰孫大載李實先王名揚王濬宗爾振賈顯沈永祥韓得桂張書化朱振芳把總李克生包得勝金名第金成李從善張龍王之相崔起龍劉元勝趙勇等俱弓馬不嫺才力不及著察議具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八年十一月初九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一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目録

  勅諭

  諭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禮部

  諭吏部

  諭兵部

  諭兵部都察院督捕衙門

  諭戸兵二部

  諭禮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禮部

  諭刑部

  諭都察院左都御史明珠

  諭禮部

  諭禮部

  諭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戸部

  諭禮部

  諭刑部等衙門

  諭大學士巴泰索額圖李霨魏裔介學士哲爾肯哈占達都色黒馬朗古張鳯儀靳輔陳敱永

  諭禮部

  諭禮部

  諭戸部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二

  勅諭

  諭吏兵二部

  向來包衣佐領下官員子弟不准為廕生監生其筆帖式無有品級今思内外官員効力相同加恩豈宜有别包衣佐領官員子弟准為廕監及筆帖式給與品級之處尔部定議具奏特諭康熙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諭禮部

  慈和皇太后誕育朕躬未遂孝養思慕之忱毎切於懷雖已上

  尊諡但今升祔

  太廟配食

  皇考典禮關係重大其應進

  諡號著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㑹同詳議具奏特諭康熙九年閏二月二十三日

  諭禮部

  皇考升遐倏忽十載罔極之思時恫於懷山陵在望未一展祭尤切悽愴朕擬於今歲八月㳟行謁

  陵禮又奉

  太皇太后旨思念情慇亦欲詣

  陵朕敬遵

  慈命躬侍前徃所有應行典禮及需用各項尔部詳議具奏特諭康熙九年閏二月三十日

  諭吏部

  朕思滿漢大小官員職掌相同品級有異應行畫一著議政王貝勒大臣㑹同定議具奏特諭康熙九年三月初九日

  諭兵部

  設立驛傳原為徃來差遣𦂳要事務速於接應近聞州縣各驛馬匹缺少應付遲悞驛遞原有額設錢糧喂養草料驛傳道專行管理乃不盡心嚴察以致尅減錢糧馬匹缺乏應作何稽察嚴禁尔部其詳議具奏特諭康熙九年三月十四日

  諭兵部都察院督捕衙門

  京師重地理宜肅清近聞京城内外惡棍肆行無忌或借端挾詐勒騙錢財或公然搶奪攪擾市肆或結夥橫行兇毆良民又夜間盜刼時聞拏獲甚少此皆歩兵甲喇大該廵城御史司坊各官督捕司官捕營將弁稽察不嚴緝捕無能以致奸盜不息善良受害作何嚴行申飭緝拏如該管官仍前怠玩者作何處分尔部院衙門㑹同定議具奏特諭康熙九年三月十四日

  諭户兵二部

  滿洲甲兵係國家根本雖天下平定不可不加意愛養近聞八旗甲兵喂養馬匹整辦器械費用繁多除月餉外别無生理不足贍養妻子家口朕甚憫之月餉銀米應作何增給著為永例尔二部㑹同詳議具奏特諭康熙九年三月二十日

  諭禮部

  自閏二月以來天氣亢暘雨澤稀少農務方殷殊切朕懷著尔部堂上官同順天府官員竭誠祈禱其應斷屠宰照例行特諭康熙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諭吏部等衙門

  時已入夏雨澤愆期皆由部院大小臣工因循舊習不能精白乃心公廉盡職以致政務失當有干

  天和尔等堂上官宜力圖脩省靖共職業嚴督所屬司官凡事應秉公勤勵革除積弊勿瞻狥情面仍稽察胥吏作奸事有應結者速行完結勿得借端多駁圖遂已私其問刑等衙門一切獄訟務期平允得情速審速結勿得株累無辜久淹羈禁尔等大小各官須實心脩省勿得視為具文仍前怠玩有負朕委任責成之意著吏部通行申飭特諭康熙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諭禮部

  科爾沁博爾濟金氏秉圖郡王額濟殷之親叔額德台吉之子三等台吉阿郁錫之女選進宮中待年方欲冊封今遽爾長逝朕心深切軫悼宜追封為妃其封號及應行禮儀尔部即察例議奏特諭康熙九年五月初九日

  諭刑部

  近覽章奏罪犯監禁踰限不行速審以致斃獄者甚多夫各犯自有應得之罪未死於法先死於獄殊非慎刑折獄之意朕心深為不忍尔部將踰限不結監斃幾人以上者作何嚴加處分詳議定例具奏特諭康熙九年六月十一日

  諭都察院左都御史明珠

  國家朝儀大體所在貴於整齊嚴肅不止係堂陛之觀瞻亦以見臣心之敬肆諸王大臣有踰越班行交相接語或輕佻嬉笑禮不踰階而相與言又况其甚乎尔衙門監察御史侍班切近見而不糾豈眞目未之覩皆緣畏事狥情所以如此都察院職任重大朕躬有失尚爾指陳王及諸臣乃不㕘奏揆之事理實所未協今後有失儀者毋得容隱康熙九年八月初四日

  諭禮部

  太祖髙皇帝創建鴻圖肇興景運

  太宗文皇帝丕基式廓大業克𢎞迨

  世祖章皇帝誕昭功德統一寰區即欲躬詣

  太祖

  太宗山陵以天下一統致告用展孝思因盜賊未靖師旅繁興暫停徃謁朕以眇躬纘承鴻緒上託

  

  宗隆庥天下底定盜賊緝寧兵戈偃息每念

  皇考未竟之志朝夕寢食不遑寧處本欲先詣

  太祖

  太宗山陵再詣

  世祖山陵因奉

  太皇太后慈命以

  世祖升遐十年未得一詣

  陵寢於今年八月前徃朕是以㳟侍

  太皇太后先詣

  孝陵展謁禮成言還今欲仰體

  皇考前志躬詣

  太祖

  太宗山陵以告成功展朕孝思著議政王貝勒大臣内院九卿科道掌印不掌印各官㑹議具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九年九月初二日

  諭禮部

  天文關係重大必選擇得人令其專心習學方能通曉精微著選取官學生令其與漢天文生一同習學有精通者俟該衙門缺出考試補用作何選取習學尔部議奏特諭康熙九年九月初四日

  諭吏兵二部

  朕惟致治雍熙在於大小官員悉尚廉潔使民生得遂内外滿漢文武官員各有職守理應律已潔清屛絶餽受乃能恪㳟職業副朕任使至意近聞尚有因循陋習借名令節生辰在外文武官員剝削兵民餽送督撫提鎮司道等官督撫提鎮司道等官復苛索下官餽送在京大臣部院大臣官員科道等官在京官員亦交相餽遺前雖屢經嚴禁未見悛改仍行授受殊違潔已奉公之義兵民日漸窮困職此之由以後著痛加省改斷絶餽受以盡厥職如仍行餽受事發之日定將授受之人一併從重治罪必不姑息尔部即遵諭嚴加曉諭内外遵行特諭康熙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諭禮部

  朕惟至治之世不專以法令為務而以教化為先其時人心醇良風俗樸厚刑措不用比屋可封長治久安茂登上理蓋法令禁於一時而教化維於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舎本而務末也近見風俗日敝人心不古囂陵成習僭濫多端狙詐之術日工獄訟之興靡已或豪富凌轢孤寒或劣紳武斷鄉曲或惡衿出入衙署或蠧棍詐害善良萑苻之刼掠時聞讐忿之傷殺疊見陷羅法網刑所必加誅之則無知可憫宥之則憲典難寛念茲刑辟之日繁良由化導之未善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緩刑化民成俗舉凡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誡窩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聨保甲以弭盜賊解讐忿以重身命等項作何訓廸勸導及作何責成内外文武該管各官督率舉行尔部詳察典制定議具奏特諭康熙九年十月初九日

  諭戸部

  淮揚所屬地方歲比不登屢厪朕懷今年又遭異常水災黃淮交漲隄岸衝決百姓室廬多被淹没夏麥未獲登塲秋禾佈種水潫難施民生失所特差部臣速行踏勘准動正項錢糧存積銀米將饑民詳加賑濟但被災之民既無耕穫何以輸糧如再加催科愈不堪命今年淮揚所屬被災地方應徵錢糧共該若干尔部速行酌議蠲免以副朕恤災愛民至意特諭康熙九年十月初十日

  諭禮部

  帝王圖治必稽古典學以資啓沃之益經筵日講允屬大典宜即舉行尔部詳察典例擇吉具儀來奏特諭康熙九年十月十三日

  諭刑部等衙門

  向來定例流徙尚陽堡寧古塔等處人犯六月十二月不行發遣其餘月分俱發今思十月至正月終俱屬寒冷之時流人多有貧者衣裝單薄無以禦寒以罪不至死之人凍斃道途殊為可憫以後流徙尚陽堡寧古塔人犯十月至正月終及六月俱停其發遣餘月照常發遣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九年十二月十四日諭大學士巴泰索額圖李霨魏裔介學士哲爾肯哈占達都色黒馬朗古張鳯儀靳輔陳敱永

  朕近日披覽章疏於科道官條奏有合於事理裨益政治者虚懷聽納不憚見之施行其所言無益不可行者非勦襲陳言則浮泛塞責尔諸臣寧有不知今後有言關政理切實可行者照常票擬朕親加裁奪其或不可行者若悉下部議既屬無益徒令章奏繁多恐反致應行政務有所稽違尔等可詳酌事理以不准行擬㫖朕仍審擇而執其中古之聖帝賢王雖邇言是察亦無稽勿聽用言致治之道蓋當如此康熙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諭禮部

  朕前欲仰體

  世祖章皇帝遺志躬詣

  太祖

  太宗山陵展祭以告成功命議政王貝勒大臣等㑹議議政王等以去年各處多有水旱之災且為時甚廹應用之物預備難及具題暫行停止今思

  太祖

  太宗創業垂統功德隆盛

  山陵在望刻不能忘去年㳟謁

  孝陵禮成今已數月若再久延時日孝思莫殫朕懷殊切靡寧茲當海内無事欲乘此時躬詣

  太祖

  太宗山陵以告成功用展孝思事關大典著議政王貝勒大臣内閣九卿科道掌印不掌印各官㑹議具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煕十年正月十二日

  諭禮部

  今歲三春無雨風霾日作耕種愆期民生何賴皆由朕躬凉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不能殫忠為國恪脩職業瞻顧因循惟圖自便偏私怠忽致干

  天和用是朕夙夜靡寧深切儆惕今實圖修省勵精勤政體

  上天仁愛之意感召休和為民請命内閣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大小官員各有職掌皆宜體朕倚任之意共効贊襄持廉秉公克盡厥職洗心滌慮痛改前非以迓天和尔部即遵諭通行申飭祈雨事宜照例作速舉行特諭康熙十年三月十九日

  諭戸部

  頃因差徃江南郎中禪塔海奏事來京朕面詢民生休戚據奏稱淮揚一帶地方水患未消人民饑饉流亡前雖行賑濟今無以餬口困窮至極聞此情形深切憫惻民為邦本如斯困苦豈可不速行拯救今應即行差官前徃賑濟或就近截留漕米或動支何項銀兩糴米給散饑民尔部作速議奏特諭康熙十年三月二十八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三目録

  勅諭

  諭内閣翰林院

  諭刑部等衙門

  諭禮部

  諭吏部

  諭兵部

  諭宗人府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禮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兵部併督捕衙門

  諭禮部尚書哈爾哈齊侍郎常鼐

  諭太常寺

  諭戸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刑部

  諭工部

  諭宗人府

  諭刑部

  諭禮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戸部

  諭戸部

  諭吏部

  諭兵部

  諭吏部

  諭吏兵二部

  諭戸部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三

  勅諭

  諭内閣翰林院

  致治之道無過法祖鑒於成憲乃罔有愆欽惟太祖髙皇帝開天垂統

  太宗文皇帝式廓鴻圖規模𢎞遠啓佑無疆朕御極以來景仰

  先猷時切儀型之念

  世祖皇帝時曽命儒臣纂修

  太祖聖訓

  太宗聖訓雖具稾進呈未經裁定頒布茲特命圖海李霨為總裁官折爾肯折庫納熊賜履為副總裁官達哈塔胡宻子楊正中郭四海陳嘉猷富拉塔王颺昌陳志紀周𢎞衞既齊為纂修官滿官四員漢官四員為謄録官滿漢典籍典簿四員為收掌官悉依前式分别義類

  重加考訂勒成全書朕得以朝夕觀覽是訓是行亦俾子孫臣民率由無斁卿等膺茲委任須恪㳟勤勵務期早竣以副朕覲光揚烈至意特諭康熙十年四月初四日

  諭刑部等衙門

  邇來天氣亢暘不雨或因刑獄淹禁中有寃枉亦未可知尔等將現監人犯詳加清理如有情罪可矜疑者照例減等發落其現審人犯尔等速為審理應減等者即與減等應釋放者即行釋放務期獄無寃滯以迓天和尔等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年四月初五日

  諭禮部

  今已入夏亢暘不雨農事堪憂朕念切民生躬自刻責特頒嚴㫖戒飭各官修省過愆祈求雨澤乃精誠未達霖雨尚稽朕心晝夜焦勞不遑啟處茲朕䖍誠齋戒躬詣天壇祭告懇祈甘霖速降以拯生民尔部作速擇吉其祭告儀物即行備辧特諭康熙十年四月初七日

  諭吏部

  朕觀侍郎嚴正矩章雲鷺通政使霍叔瑾才具庸常不能盡職俱著以原官致仕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年四月二十一日

  諭兵部

  武官有防守地方緝捕盜賊之責必弓馬嫺熟方克勝任其不稱職者雖總督提督等有不時糾㕘之例但與其糾㕘於後貽誤地方不如於選授之時詳加選擇除現任推陞各員外以後凡係應到部掣籤之官尔部即考驗其弓馬然後令其掣籤如有不堪者具題照例給以原品頂帶停其補授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年五月十一日

  諭宗人府吏兵二部

  以後王以下及文武官員處分罰銀及罰土黒勒威勒之例應否酌量其情罪改為罰俸著確議具奏特諭康熙十年五月二十六日

  諭禮部

  朕仰體

  世祖章皇帝遺志欲躬詣

  太祖

  太宗山陵展祭以告成功前命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等㑹議以各處多有災傷暫行停止今奉

  太皇太后㫖謂朕躬謁

  山陵展祭告成關係大典即宜舉行以盡孝思朕仰遵慈命擬躬行謁

  陵禮應行事宜及需用各項著各該衙門速行備辧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年八月初六日

  諭禮部

  耕耤大典事關勸農來春應照例舉行其應行事宜詳察典例具奏特諭康煕十年八月初八日

  諭吏兵二部

  差官巡察各地方及差遣大臣閱視兵馬等事前經條奏俱著候㫖舉行今思巡察地方關係吏治民生閱視兵馬關係邊防軍務俱屬𦂳要應差遣何項官員著九卿科道㑹同確議具奏特諭康熙十年八月初八日

  諭吏部

  前因浙江巡撫范承謨以患病具奏准其回京調理故將山東巡撫袁懋功調補今據兩省督提奏稱百姓愛戴號泣請留情詞懇切特順民情俱著各留原任張鳯儀著候另缺推補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年八月二十九日

  諭兵部併督捕衙門

  直𨽻重地理宜肅清邇來盜賊繁多大為民害地方官怠玩不能力行禁戢以致刼掠時聞真盜捕獲者少良民株累甚多皆因防汛官員止於降罰帶罪緝拏其間有失事最多不能盡職者仍令留任愈致貽悞地方今盜賊應作何禁戢嚴拏及以盜案降罰幾次者作何處分尔部再行定議具奏至京城内外盜賊棍徒肆行無忌作何責成官役嚴行緝拏亦著一併議奏特諭康熙十年十二月初五日

  諭禮部尚書哈爾哈齊侍郎常鼐

  人君對越神祗務盡其誠敬之心禮儀節文宜臻明備每年元旦躬詣堂子展拜可令鳴贊贊禮永著為例康熙十一年正月初一日

  諭太常寺

  祀典關係重大理宜敬慎嫺習近見尔衙門典禮俱未諳練又所奏音樂多未合節殊非慎重禋祀之義以後著詳加練習勿得仍前怠忽䙝越祀典特諭康熙十一年正月十八日

  諭戸部

  江南省連年水旱相仍災傷甚重與别省不同若將舊欠錢糧一併追徵民生愈致困苦朕心不忍其該省以前未完錢糧察實係拖欠在民者著暫行停徵俟民力稍蘇之時再行具奏請㫖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一年四月初四日

  諭吏部等衙門

  江南省事務繁劇與他省不同向來照定限料理不能如期完結各官罹㕘罰者甚多前原任山陜總督莫洛曽請寛限積案始得清楚今應照此例將江南省一切陳積事件寛其限期令地方官料理完結尔部等衙門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一年四月初六日

  諭吏兵二部

  陜西幅員遼闊邊疆重地防禦宜周省城有將軍滿兵駐防總督衙門應移駐近邊扼要地方專管陜西以便控制其山西省附近京師應照山東河南例令該撫料理尔二部㑹同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一年四月十八日

  諭吏部

  原任大學士衛周祚品行端方清慎素著曩以引疾請告回籍調理今閣務殷繁贊理需人著即召取馳驛來京入閣辦事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諭刑部

  刑獄重地人命攸關天氣炎熱亟宜清理雖熱審現有定例但已結大案現在監禁各犯或有無知而罹法網小過而陷重辟者株連無辜久淹禁羈朕心每思及此深為惻然茲特遣大學士圖海杜立德學士哈占宋德宜等㑹同三法司逐一詳加審鞫凡有罪可矜疑者即與察明事由開列具奏務使情法允協有枉必申以副朕欽恤刑獄至意特諭康熙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諭工部

  河道屢年衝決地方被災民生困苦深軫朕懷據差徃看視決口侍衞吳丹學士郭廷祚回京繪圖進呈朕觀黃河自宿遷以至清河皆為𦂳要雖有遥堤恐一層未足捍蔽水勢應否於遥堤之外再築遥堤尔部即行河道總督漕運總督㑹同相視商酌築堤果否有益併所需錢糧若干逐一詳確議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諭宗人府

  貝子尚善性行端良凡事小心敬慎勤勞為國著仍復其原多羅貝勒尔衙門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一年閏七月初二日

  諭刑部

  設立刑法原以戢奸禁暴必事情重大方可用刑嚴訊近見内外問刑衙門嘗有濫用夾棍致斃人命者朕心殊為不忍以後審問事情尔等務加詳慎勿得輕聽問官不分輕重動輙夾訊希圖草率結案仍將審事官員嚴加申飭不時稽察其有任情作弊者即行指實題㕘務使重刑不得濫及無辜以副朕矜恤民命至意若有不應夾訊之人擅用夾棍及罪不至死徑行夾死者應作何處分尔部㑹同吏兵二部定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一年閏七月十四日

  諭禮部

  帝王致治首在維持風化辨别等威崇尚節儉禁止奢侈故能使人心淳樸治化休隆近見内外官員軍民人等服用奢靡僭越無度富者趨尚華麗貧者互相效尤以致窘乏為非盜竊詐偽由此而起人心囂凌風俗頽壞其於治化所關匪細今應作何分别務行禁止著九卿科道㑹同嚴加確議定例具奏特諭康熙十一年八月十一日

  諭兵部

  都統副都統職司軍務關係重大必得其人乃克勝任以後漢軍都統缺出著將該旗副都統應陞官員現任提督一併開列具奏副都統缺出著將該旗㕘領應陞官員現任總兵官一併開列具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諭禮部

  民資粒食以生今當播種之時亢暘不雨農事堪憂皆由朕躬凉德政治有所未協未能仰格

  天心用是夙夜靡寧實圖修省以感召休和為民請命尔部即䖍誠祈禱雨澤以副朕勤恤民隱至意特諭康熙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諭戸部

  江南要地財賦繁多前馬祜所報歴年那移侵欠錢糧數目未清雖經有㫖暫行停徵但官民侵欠必須分晰明白應追應蠲始免牽混若止責令該督撫清察歲月遲延茫無頭緒以致官民受累無所底止今應否專差大臣前徃徹底清察著九卿科道㑹同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二年三月十三日

  諭戸部

  江南蘇松常鎮淮揚六府連年災荒民生困苦與别處不同朕心時切軫念除今年錢糧已經派撥兵餉外其六府康熙十三年地丁正項錢糧特行蠲免一半以昭朕存恤災黎至意尔部即將應蠲免數目察明確議具奏特諭康煕十二年四月十二日

  諭吏部

  國家大小事務在内責成部院在外責成督撫其事情重大煩難者固應照限完結如平常易結之事理應速結以清沉滯近見内外各衙門題覆本章有將易結之事遲延不結必俟限滿乃為具題其不行具題完結遲滯者必多牽連守候必致苦累以後著速行完結勿得遲延務俾案件清楚以副朕委任至意尔部即通行傳諭遵行特諭康熙十二年五月十一日

  諭兵部

  茲因地方底定平西親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各具疏請撤安插已允所請令其搬移前來地方應行事務及兵馬機宜必籌畫周詳乃為善後之䇿應各遣大臣一員前徃㑹同該藩及總督廵撫提督商確作何布置官兵防守地方並照管該藩等起行應差官員職名開列具奏特諭康熙十二年八月初九日

  諭吏部

  國家設立言官專司耳目凡政治得失民生利𡚁必須詳切條陳直言無隱斯為稱職若但敷衍虚文浮冗勦襲或以不急之務草率塞責非朕廣開言路之意今將科道官親加考試其留用各員著益加勉勵殫心盡職以副委任内石文郁范時起何名揚才庸無文不稱言職著革職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煕十二年八月十二日

  諭吏兵二部

  雲南地屬遠疆今該藩官兵既撤控制需人應專設雲南總督一員添設提督一員責成專管料理尔部速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二年八月十八日

  諭戸部

  平西親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等請撤安插已允搬移該藩及各官兵家口安插地方所需房屋田地等項應預為料理務令到日即有寧居以副朕體恤遷移至意尔部作速詳議具奏特諭康煕十二年八月十八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三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四目録

  勅諭

  諭禮部

  諭吏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刑部

  諭戸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禮二部

  諭吏兵刑三部

  諭兵部

  諭兵刑二部

  諭兵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兵刑二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兵刑二部

  諭兵部

  諭兵部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四

  勅諭

  諭禮部

  壇廟祭祀國家大典必儀文詳備允符禮制乃可肅將誠敬昭格神明其致祭時辰齋戒處所稽諸徃代各有定制尔部詳察典例酌議妥確具奏特諭康熙十二年八月二十日

  諭吏部

  向來定例外官告病不准起用原以防其規避但其中或有才品優長政績素著者廹於一時至情引例告歸終身棄置不錄深為可惜應令地方督撫確行諮訪果有才品堪用者據實保奏以憑擢用其作何舉行尔部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二年九月初五日

  諭吏部等衙門

  國家致治首在崇尚寛大愛惜人才俾事例簡明易於

  遵守處分允當不至煩苛乃符明作惇大之治向來各部衙門俱定有處分條例已經頒行但其中款項太多過於繁宻以致奉行者或以膠執為守法或以苛察為詳明或例所未載援引比附輕重失宜徒據成規罔原情理大小各官稍有過誤動觸文網雖具才能弗獲展布深為可惜著該部各衙門將見行處分條例重加訂正斟酌情法刪繁從簡應去應留逐一分别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諭刑部

  自古帝王欽恤民命務期獄無枉縱讞决明允以成刑措之治朕每於秋決重犯特為詳慎惟恐一夫有寃以傷和氣向來朝審之例先期進呈招册然後九卿科道㑹審覆奏完結乃外省秋審奏本内止有節畧觀覽未能明晰又有屢經續到之案為期甚廹以致過期復俟來年殊為不合以後外省秋審應令預期照在京朝審例造册進呈亦著九卿科道㑹同覆核奏請定奪其造進招册及奉㫖結案行咨俱應限定日期尔部一併詳議定例具奏特諭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

  諭戸部

  自古國家久安長治之謨莫不以足民為首務必使田野開闢蓋藏有餘而又取之不盡其力然後民氣和樂聿成豐亨豫大之休見行墾荒定例俱限六年起科朕思小民拮据開荒物力艱難恐催科期廹反致失業朕心深為軫念以後各省開墾荒地俱著再加寛限通計十年方行起科其該管地方官員原有議叙定例如新任之官自圖紀叙故掩前功紛更擾民者著各該督撫嚴行稽察題㕘處分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初五日

  諭吏兵二部

  國家用人宜尚恬靜之風人臣服官首重廉耻之節邇來文武官員或因不得陞遷或因不與差遣輙稱寃枉紛紛控告不過圖便已私原非從公起見即使果係應陞應差自行辨白希求榮利廉耻之道已虧豈能修舉職業克副任使理宜嚴加禁止以肅官常尔二部通行申飭遵行特諭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六日

  諭吏禮二部

  致治之道首重人才儲養之源由於學校必衡鑒得人釐剔有法乃能革除積弊遴㧞眞材以彰文治之盛近聞直省學差沿襲陋規隳廢職業營私作𡚁考試不公以致真才淪棄文治不光今應作何整飭差遣何官磨勘考核之法何以盡善務期永革弊端著九卿科道㑹同詳確議奏特諭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諭吏兵刑三部

  吳三桂背恩反叛其原係伊所屬之人見在直𨽻各省文武官員人等恐因三桂反叛心懷疑畏致罹法網有負朕撫育好生之意已有諭㫖槩從寛宥雖有父兄子弟見在雲南者亦不株連其見隨吳應熊在京及職任部院官員亦應寛宥著議政王貝勒大臣㑹同確議具奏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諭兵部

  近因逆賊吳三桂背恩反叛已遣大兵前徃征剿聞彼處百姓有預先驚避者輕離家室恐致失所朕心深為憫念向來大兵紀律嚴明所過並無騷擾今寧南靖宼大將軍啓行朕復面加戒諭務令秋毫無犯安輯地方逆寇煽亂不過一隅大兵到日立見蕩平該地方軍民人等俱係朕之赤子遣發大兵原以衞民何必妄生驚恐著該地方官廣行宣諭俾其各安生理勿致流離以副朕定亂安民之意尔部即速行湖廣督撫提鎮等官通行曉諭遵行特諭康熙十三年正月十八日

  諭兵刑二部

  近因逆犯楊起隆詐稱朱三煽惑愚民潛謀不軌陸續緝獲俱經審明正法其株連者業行省釋除逆首楊起隆張子房金玉環鄭得勝仍嚴緝務獲外其餘黨與一槩從寛免緝以後著改行從善恪遵法紀勿得自干憲典軍民人等俱宜各安生理不得聽信訛言自生疑懼旁人亦不許妄行搜拏首告借端嚇詐擾害善良尔二部即出示通行曉諭特諭康熙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

  諭兵部

  陜西提督王輔臣久歴戎行勞績素著近舉首反賊吳三桂所送逆劄遣子奏聞堅守臣節益見忠貞朕心深為嘉恱前已有㫖事平之日從優議叙今應即行加恩以彰激勸及其子作何叙用尔部一併速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四日

  諭吏兵二部

  陜西邊陲要地西控番回南通巴蜀幅員遼闊素號巖疆茲逆賊吳三桂煽亂滇黔四川從逆秦省地處鄰封恐有奸徒揺惑以致人心不寧雖有督撫提鎮等官各盡乃職但軍務繁重必須專遣大臣假以便宜相機行事方可綏靖中外保固邊疆刑部尚書莫洛前任秦督深得軍民之心諳曉地方情形茲特授為經畧率領滿兵駐劄西安府㑹同將軍總督而行廵撫提鎮以下悉聽節制兵馬糧餉悉聽調發一切應行事宜不從中制文武各官聽便選用吏兵二部不得掣肘隣省用兵當應援者酌量䇿應如有軍機將軍總督領兵而行俟湖廣四川地方底定即命還朝應兼職銜及應給勅印尔二部㑹同速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諭吏部

  大兵進𠞰逆賊指日蕩平地方恢復之後即應設官撫綏民生料理事務頃以需人甚急已將漢軍堪用人員照該督撫所請發徃軍前𠉀用其漢人中素有清操及才能堪任煩劇者不拘資格著漢官大學士以下三品堂官以上據實保舉發徃軍前與漢軍官員一體並用務期虚公舉薦有裨地方以副朕廣攬人才之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三年三月二十日

  諭兵刑二部

  逆賊吳三桂値明季闖賊之變委身從賊尋以父死賊手窮竄來歸

  世祖章皇帝念其投誠優封王爵授之軍旅委以事權異數殊恩振古未有爰及朕躬特進親王倚任等於腹心恩禮加於勲舊方期其感恩圖報殫竭忠忱詎意三桂以梟獍之資懷狙詐之計隂圖不軌自啓釁端藉請搬移輙行叛逆煽惑奸宄荼毒生靈極惡窮兇神人共憤已經遣發大兵進𠞰剋期蕩平諸王大臣㑹議反逆子孫理應誅戮以彰國法再三奏請朕尚冀其悔禍自新束身待罪未忍即行加誅近覽三桂奏章詞語乖戾妄行乞請諸王大臣咸以三桂怙惡不悛其子孫即宜棄市再難寛緩朕思亂臣賊子孽由自作刑章具在衆論僉同朕亦不得而曲貸之也本當照廷議將吳應熊吳世霖并其餘子俱行凌遲處死但以應熊久在近侍朕心不忍故將應熊及子世霖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應坐人犯分别正法所有干連人等情罪稍可矜原者勅所司槩行省釋以昭法外之仁尔二部即通行曉諭内外軍民人等俾咸悉朕意特諭康熙十三年四月十三日

  諭兵部

  逆賊耿精忠庸懦無能癡愚寡識祗緣伊祖耿仲明航海來歸

  太宗文皇帝念其投誠之功特封王爵寵眷優隆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復加委任令其統兵鎮粤中道殞身其子耿繼茂叨恩承襲兩鎮巖疆恪共職守朕惓懷勲裔恩禮有加及其病亡尤深軫䘏特遣部臣頒賜勅諭俾耿精忠襲封王爵自伊祖以及伊身受恩三世四十餘年在精忠賴祖父之餘勲冒朝廷之崇秩自宜感恩圖報殫竭忠忱不意其包藏禍心潛謀不軌乗吳逆之變輙行反叛煽亂地方罪惡昭彰國法難宥今削其王爵遣發大兵進𠞰指日蕩平但念其所屬官兵及地方官員軍民人等或被逆賊廹脅雖懷忠義莫能自明恐大兵一到玉石難分有能擒斬耿精忠投獻軍前者優加爵賞或以兵馬城池納款者論功叙錄或力有不逮能自拔來歸者亦免罪收用其原係所屬之人直隷各省文武官員人等槩從寛宥雖有父子兄弟見在福建者亦不株連勿得心懷疑畏自罹法網負朕好生之意尔部即作速通行曉諭遵行特諭康熙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

  諭禮部

  皇后黒舎里氏作配朕躬已經十載上事

  太皇太后

  皇太后克盡誠孝佐朕内治尤極敬勤節儉居身寛仁逮下宮闈式化淑德彰聞茲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懷懿範痛悼彌深宜有稱諡以垂永久著内閣翰林院㑹同擬奏其應行典禮尔部詳察速議具奏特諭康煕十三年五月初八日

  諭兵刑二部

  蔡禄係福建投誠之人念其來歸加以宫銜給之世職復從優擢用補授河南河北總兵官理應殫竭忠忱力圖報効不意其潛蓄逆謀欲應吳逆披甲練兵約期煽亂經驛遞所設筆帖式密行報部奏聞差内大臣阿宻達前徃察訊已近懷慶令人喚彼乃并不出城迎接及入城徃伊衙門輙敢放砲射箭拒敵因其叛形顯著俱行擒拏奏請正法朕以人命關係重大恐有寃枉復令詳加究審據其兵丁家人口供稱蔡禄製造鳥鎗買騾馬與楊來嘉差人徃來同謀要迎吳逆謀反情眞即將蔡祿父子併伊姪蔡鼎席及同謀罪犯人等俱行正法其餘投誠墾荒弁兵事無干涉者槩不株連叛逆法所必誅良善務加綏輯國有成憲軍民無得驚疑尔二部即通行曉諭俾咸悉朕意特諭康熙十三年五月十一日

  諭兵部

  平南王尚可喜累朝勲舊久鎮巖疆勞績懋著近吳三桂等叛逆以來復能篤守忠貞殫心籌畫屢抒謀略保固地方事平之日從優議叙已經有㫖其藩下官兵及該省文武官員兵丁俱能協力同心克効忠順防禦逆賊勞瘁行間朕心時切軫念事平之日俱著一併從優叙賚尔部即速行傳諭俾咸悉朕意特諭康熙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諭兵部

  曩者耿精忠之祖耿仲明於

  太宗文皇帝時航海歸誠優錫王爵効力行間勞績茂著及其身故墨勒根王不令承襲

  世祖章皇帝追念舊勲特准其子耿繼茂仍襲王封令其兩鎮巖疆為國藩屏爰及朕躬惓懷勲裔恩寵有加後覽其病終遺疏有地方兵民凋敝賊宼未滅死不瞑目等語忠義肫篤深切軫念且因繼茂之子精忠自幼曾為近侍准襲王爵仍鎮閩省朕以精忠必能紹伊祖父遺訓殫竭忠猷無沗先烈乃不意近為逆賊吳三桂誘惑煽亂地方棄累世之忠貞搆一旦之狂舉既干國法復墜家聲朕猶念其祖父前功諒精忠必係一時無知墮人狡計與吳三桂不同故將三桂子孫正法精忠在京諸弟照舊寛容所屬官兵並未加罪今湖廣遣寧南靖宼大將軍順承王統領大兵由湖南進勦雲貴吳逆指日授首鎮南將軍尼雅漢統領大兵由廣西進勦雲貴四川遣安西將軍赫業及西安將軍民尔喀等統領大兵已攻克七盤朝天等闗直抵保寧刻期底定全川並勦雲貴安南將軍希尔根統領大兵由江西進𠞰福建平寇將軍耿特巴兔魯統領大兵由廣東進𠞰福建又遣揚威將軍阿密達鎮西將軍席普臣安南將軍華善鎮東將軍喇哈達等各統領大兵駐劄江南京口等處調度征𠞰精忠殲滅在於旦夕但念其祖父宣力累朝洎精忠之身遽至覆亡宗祀斬絶朕心深為不忍且吳三桂乃本身投誠之人背恩反叛自取誅戮精忠祖父以來受恩三世四十餘年非素蓄逆謀首倡叛亂者比尔部即傳諭精忠果能追念累朝恩德及伊父忠藎遺言革心悔禍投誠自首將侵犯内地海賊速勦圖功即行赦免前罪視之如初朕以至誠待天下必不食言俾其善自審度勿負朕保全勲舊之意尔部即遵諭速行傳知特諭康熙十三年六月初一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五目録

  勅諭

  諭吏部

  諭禮部

  諭吏禮兵三部

  諭兵部

  諭吏部

  諭兵部

  諭刑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吏兵二部

  諭大將軍多羅貝勒等

  諭禮部

  諭内務府

  諭禮工二部

  諭兵部督捕衙門

  諭兵部

  諭吏戸兵三部

  諭戸部

  諭兵部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五

  勅諭

  諭吏部

  自古帝王統御天下必資后德之賢贊助政理昭宮闈之令範端王化之本源粤稽徃代册立中宫即加恩所生榮鍚封爵所以重内治隆恩禮甚盛典也緬維仁孝皇后作配朕躬歴經十載上事

  太皇太后

  皇太后克誠克孝佐朕治理惟敬惟勤節儉居身寛仁逮下儀型允備淑德著聞詎意忽焉崩逝深悼朕懷榮哀之禮已行推恩之典未舉内大臣噶布喇乃仁孝皇后之父也勲舊世裔素篤忠貞翊衞攄夙夜之勞謀猷重股肱之寄茲奉

  太皇太后慈諭仁孝皇后毓質名門夙昭内則芳儀永謝時切悲思維后德之攸彰實鍾祥之有自宜加崇秩

  以合舊章朕恪遵

  慈命特錫殊恩噶布喇著封為一等公給與誥命世襲罔替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

  諭禮部

  古帝王撫御天下莫不以禮制為先務然釐定章程必文質適中方可昭垂永久前見風俗近奢恐漸流於僭濫故令更定條例一切服飾力崇儉樸冀反淳龎詎意有司奉行過當專事苛細借端紛擾以致商賈壅滯物力匱詘小民深為未便以後著仍照康熙九年定例遵行現今一應禁約俱行停止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諭吏禮兵三部

  平南王尚可喜航海歸誠勲猷懋著

  太宗文皇帝嘉其勞績特錫王封及定鼎燕京復能殫竭忠忱贊襄大業

  世祖章皇帝知其夙篤忠貞畀以巖疆重任鎮守粤東海氛寧靖百姓乂安近因吳三桂耿精忠等叛逆該藩益勵忠純克抒偉略悉心籌畫數建膚功朕甚嘉焉事平優叙已有屢㫖前據奏稱年老任重請以其子尚之孝承襲王爵已允所請今思該藩累朝勲舊功著封疆宜錫殊榮以酬茂績平南王尚可喜著晉封為平南親王即令其子尚之孝襲封尚可喜以親王品級頂帶支俸示朕優眷之意廣東文武事務著尚可喜照舊料理其親王之寶亦著暫行掌管尚之孝統兵在潮著給與大將軍印應行封典尔等衙門即遵諭行特諭康煕十四年正月初九日

  諭兵部

  寧夏總兵官陳福効力巖疆勞績素著屢次舉首逆劄克篤忠貞且其妻子家屬見在川中逆賊挾誘全無顧戀矢志不移深為可嘉著以見兼職銜陞補陜西提督給與勅印仍暫駐寧夏管總兵官事俟平凉地方平定之後即赴平凉料理提督事務陳福之弟守備陳竒妻kao子家口亦陷賊中深為可憫著從優以㕘將陞用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四年三月十九日

  諭吏部

  内閣機密重地事務殷繁贊理需人原任大學士巴泰耆舊大臣雖向以年老請休精力尚健才品優長久諳閣務仍著以原銜入閣辦事翰林院掌院學士熊賜履素有才能居官清慎著陞内閣大學士應兼職銜著議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四年三月三十日

  諭兵部

  本月初四日太監劉忠傳奉

  太皇太后諭㫖慈寧宫内庶妃有母九十餘嵗同其兄薩麻地尚在察哈爾處聞之深為憫惻軍前可弗加擄掠等語朕欽承

  諭㫖仰見

  太皇太后仁慈已極敢不敬副

  聖懷尔部即速行文彼處如伊等陣亡則已或存一二或全未傷殘即行收管其家産亦勿致散失交與内務府所管莊頭解送來京特諭康熙十四年五月初四日

  諭刑部

  邇者天氣炎亢農事堪憂雖䖍誠禱祈尚稽雨澤朕念切民瘼夙夜焦勞或因刑獄淹禁中有寃枉致干天和亦未可知茲特遣索額圖熊賜履等㑹同三法司將已結重案逐一詳加審鞫如有罪可矜疑者即與察明事由開列具奏務期情法允協有枉必伸以副朕欽恤獄讞至意特諭康熙十四年五月十七日

  諭兵部

  秦省巖疆重地軍務方殷靖逆將軍靖逆侯張勇忠勤懋著謀略優長久鎮西陲奠安疆圉近復躬履行間殫心籌畫屢敗賊衆恢復城池志期殲滅逆渠底定秦隴朕甚嘉之凡用兵籌餉一切機宜必須重其事權不拘常格而後可以整飭軍紀齊一衆心以收蕩平之績所屬地方總兵官有故違節制不聽調遣者許即行指㕘副將以下有臨陣畏縮殺良冒功者聽以軍法從事其文官自道員以下倘有遲悞𦂳急軍需者許㑹同廵撫據實㕘奏務令克展壮猷早奏膚功以副朕委任至意尔部即遵諭速行特諭康熙十四年閏五月初一日

  諭禮部

  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緜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

  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承

  太皇太后

  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為皇太子尔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特諭康熙十四年六月初三日

  諭吏兵二部

  逆賊耿精忠背恩附逆煽亂閩疆荼毒生靈罪惡重大其兄弟親族人等律應不赦但念伊祖耿仲明於太宗文皇帝時航海歸誠効力行間著有勞績伊父耿繼茂自

  世祖章皇帝時亦効力行間鎮守邊陲耿精忠雖行同禽獸辜負國恩其弟耿昭忠耿聚忠等道途隔遠實未同謀竟尔株連朕心不忍耿昭忠耿聚忠及親族屬下人等茲槩從寛典盡行釋放所有官職俱令照舊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四年七月初四日

  諭大將軍多羅貝勒等

  比者仰荷

  天佑及國家福祚秦州鞏昌蘭州等處漸次懾服朕甚嘉恱亦係兵丁自保寧徒步跋涉深明大義殊死効力所致貝勒等須不時存念若軰艱苦非𦂳要必節其勞無大過則寛其罰始可謂之軫恤行間勞瘁也貝勒等身為將軍事情經練頗多必能同寅協恭折衷而行斷不狥一已之利但相隔遼遠意慮所及不得不為申布秦地實為形勢要區今張勇等將軍提督總兵及投誠兵衆雲屯一處將軍張勇之功況亦甚大恐貝勒等藐忽視之生彼憤懣時厪朕懷貝勒等既効勤勞底定秦省務期克奏全功以慰朕望為此特諭康熙十四年七月十六日

  諭禮部

  徃代帝王陵寢所在地方理宜守䕶以妥神靈朕近行幸湯泉道經昌平見明朝諸陵殿宇雖存户牖損壞附近樹木亦被摧殘朕心深為憫惻尔部即嚴加申飭守陵人户令其小心䕶防仍責令該地方官不時稽察勿致仍前怠玩以副朕優禮前代之意特諭康熙十四年九月十五日

  諭内務府

  設官分職務得眞材必分别勤惰錄用方可各勉職守有裨部院衙門政務朕見票本筆帖式温泰為人勤慎雖才品無甚優長自

  世祖章皇帝時即在票本之處効力守分寡交兼之年久其同事之人俱經超擢惟伊無人汲引耳現有郎中缺出應將温泰補用示朕造就之意且以風勵後之實心効力者尔等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諭禮工二部

  仁孝皇后陵寢已卜定於

  孝陵附近之山理應備依典制營建但目今軍需浩繁民力維艱著將地宫先行修造其餘一應工程俟國用充足之日次第舉行著即選擇吉期竝應行事宜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五年正月十三日

  諭兵部督捕衙門

  逃人事情關係旗下重大前因恐致百姓株連困苦故將條例屢行更改減定期於兵民兩益近見各該地方官奉行疎玩緝獲日少旗下民生深為未便茲應遣部院大臣㑹同尔衙門將新舊條例逐一詳定務俾永遠可行其應差官員職名著即開列具奏特諭康熙十五年正月十四日

  諭兵部

  自逆賊煽亂以來各省綠旗官員兵丁勦禦賊宼恢復地方戮力行間著有勞績朕心時切軫念凡以前奉㫖事平議叙者尔部逐一察明功次即行議叙以昭朕酬庸鼔勵之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五年五月初二日

  諭吏户兵三部

  邇年以來各處大兵征𠞰軍需浩繁一切供應皆出民力凡領兵將軍將弁及地方督撫文武大小各官俱當以國計民生為念潔已奉公加意撙節表率屬員恪遵法紀以副朕戡亂救民之意乃有不思𠞰宼安民平定地方專營私射利糜費錢糧軍前所用米豆草束等項自將軍以下有自行販買囑託地方官多取價値地方官狥其情面浮冒開銷者亦有地方官販買支放多行開銷者有已備本色不行收納折價入已者有民間運到米豆草束地方官故意遲延掯勒及至軍前又將解官多方刁難恣意需索方肯收納者至於購買馬匹不開實價以少為多濫行銷算種種情弊難以枚舉皆由大小各員互相狥庇惟知貪利圖便已私大不合理應嚴加禁飭處分以清積𡚁以後此等事情發覺者照貪官例治罪有能舉首者從優議叙著議政王貝勒大臣㑹同逐一詳確定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五年八月初四日

  諭户部

  目今正當軍需浩繁在外總督廵撫及經管錢糧各官俱宜潔已奉公殫心料理一應收支銷算詳明造册據實開報聽部核議近見部覆各處奏銷本内或因款項不符或因數目舛錯或因造報遺漏或因册結不到多致駁察道路徃返動經歲月明係地方各官不加意清釐故留疑竇希圖延挨時日以滋弊端錢糧朦混不清民力苦累益甚以後如何盡除積習錢糧不致駁察尔部定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五年八月十六日

  諭兵部

  自逆賊煽亂以來奸徒附和侵擾地方關隴以西疆域遼闊大兵一時未集人心不無動揺靖逆將軍靖逆侯張勇提督王進寶鎮臣孫思克一聞蘭州之變即統領兵馬星馳渡河𠞰殺賊衆攻圍蘭州臨鞏等處恢復城池條奏機宜舉發偽札拏獲奸細綏靖邊陲其功甚大及大兵攻取平凉專任靖逆侯張勇等鎮守秦鞏復殫心籌畫調度合宜𠞰禦川賊屢奏捷音紓朕西顧之憂厥功尤為茂著伊等皆宿將重臣矢志報國同心協力展布謀猷兼以訓練士卒忠義素孚故能身先行陣所向克捷其屬下官員兵丁亦皆効力共建功績朕甚嘉之於軍功議叙之外應從優加恩以示朕奬勵忠貞酬答勲勞至意著議政王貝勒大臣㑹同議奏特諭康熙十五年八月二十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六目錄

  勅諭

  諭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吏戸兵三部

  諭禮部

  諭管侍衞内大臣

  諭海澄公黄芳世

  諭日講官起居注侍讀學士牛鈕

  諭禮部

  諭翰林院掌院學士喇沙里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侍講學士張英

  諭刑部

  諭新委西勒圖部落首領喇嘛墨爾根噶布褚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齎奏叅將羅思漢

  諭遣往將軍莽吉圗軍前侍講學士顧八代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齎奏回粤張永祥諭禮部

  諭吏禮二部

  諭吏部

  諭大學士明珠

  諭大學士巴㤗

  諭廣東提督王可臣

  諭大學士索額圖

  諭吏部等大小各衙門

  諭河南廵撫董國興

  諭遣往廣西廵撫傅𢎞烈軍前筆帖式噶爾西拖洛

  諭大學士署禮部索額圗

  諭工部尚書馬喇侍郎温代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六

  勅諭

  諭吏兵二部

  撫遠大將軍都統大學士圖海器識老成才猷練達贊襄機務宣力累朝以文武之長才兼忠愛之至性勞績茂著倚毗良殷前察哈爾布爾尼背恩反叛命圖海為副將軍統兵征剿運籌决勝克振軍威未及一月㨗功立奏逆賊殱滅疆圉敉寧近以平凉等處阻兵日久屢命剿撫㒺有成效特簡圗海為大將軍總統大兵節制各路果爾謀略淵深調度得宜軍鋒所至一戰克㨗更能體朕好生之心宣布恩威開誠招撫遂使平凉慶陽固原等處文武官員兵民人等傾心向化悔罪歸誠生民免於塗炭地方得以安全數日之間關隴悉皆底定皆由籌畫周詳布置神速剿撫並用克建膚功圗海以心膂大臣膺秉鉞重寄實心為國克副倚任朕心深為

  嘉恱於軍功議叙外應從優加恩以示朕眷注忠勤酬答勲庸至意著議政王貝勒大臣㑹同議奏特諭康熈十五年八月二十日

  諭禮部

  帝王克謹

  天戒凡有埀象皆關治理故設立專官職司占𠉀所係甚重一切祥異理應詳加推測不時具奏今欽天監衙門止於㝷常節氣尚有觀驗至今嵗三月初間霜霧及以前星辰凌犯等項應行占奏者並未奏聞皆由該監官員蒙昧疎忽有負職掌尔部即行察議具奏以後欽天監所奏占𠉀本章内閣照例票擬批發特諭康熙十六年三月十三日

  諭吏戸兵三部

  自逆賊呉三桂煽亂以來各用兵地方文武官員或矢志固守勢窮莫支盡節封疆或身陷賊中堅貞不屈横被慘害或從容就義全家殉難視死如歸此皆為國捐軀克全忠節深為可憫其有骸骨未能歸𦵏妻子尚寄逺方孤苦無依更堪軫惻宜加恩䘏以慰忠魂著各該督撫察明凡殉難文武大小官員骸骨妻子俱准動正項錢糧資送歸里以昭朕優䘏忠節至意特諭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諭禮部

  朕恭奉

  聖祖母太皇太后慈諭冊立妃公遏必隆之女為皇后尔部即選擇吉期開具儀注來奏特諭康熙十六年五月十一日

  諭管侍衞内大臣

  海澄公黄芳世舉家殉莭被慘至極芳世坐次曾入内大臣班中已後凡有恩賞皆與内大臣一體頒賜坐次仍在舊列伊或有奏事幷請安人來俱照外省漢藩等例著内班侍衞代為陳奏康熙十六年五月十六日

  諭海澄公黄芳世

  卿父子功烈素著復全家殉難毎念及此朕心㒺不傷悼况卿由粤東進剿忽遭廣省兵變孤身渉險而出可見忠貞不貮顚沛不改其守今仍襲海澄公鎮守福建水師提督總兵官卿愈加訓練鼓舞將士以靖海氛使地方秋毫無犯百姓安堵方為不負封疆重寄特諭康熙十六年五月十八日

  諭日講官起居注侍讀學士牛鈕

  尔考中進士正宜黽勉學問之時抑且年富力强自當大有進益誦讀之功固不可廢躬行實踐尤為至要務時勤職業也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日

  諭禮部

  朕恭奉

  聖祖母太皇太后慈諭稽古帝王宮闈之制必備妃嬪以襄内政今冊封佟氏為貴妃李氏為安嬪王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馬佳氏為榮嬪納喇氏為惠嬪郭羅洛氏為宜嬪黑舍里氏為僖嬪尔部即選擇吉期開列儀注具奏特諭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諭翰林院掌院學士喇沙里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侍講學士張英

  卿等進講啓導一一悉備皆内聖外王修齊治平之道朕雖不敏㒺不孜孜詢之毎講之時必專意以聽但學問無窮不在徒言要惟當躬行實踐方有益於所學卿等仍愈加直言毋有隱諱以助朕好學進修之意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諭刑部

  邇者農事方殷天氣亢旱朕念切民依夙夜憂惕或刑獄淹禁中有寃抑致干

  天和亦未可知兹特遣巴㤗明珠孔國岱項景㐮㑹同三法司將已結重案逐一詳加審理凡有罪可矜疑者即與察明事由開列具奏務使情法允協有枉必申以副朕省刑恤民至意特諭康熙十六年六月初二日諭新委西勒圖部落首領喇嘛墨爾根噶布褚

  此廟係

  太宗皇帝建立令滿習禮胡圖克突喇嘛居住嗣令諾門汗喇嘛居住嗣令尔叔西勒圖綽爾濟喇嘛居住後因徒衆揭告革退屢經更換喇嘛管理俱貪蒙古市利止以蓄飬蕃滋家計殷厚為念求其能明梵教之理勉力課誦者甚少積習漸深至蒙古額木齊之軰學騎射鎗法當察哈爾叛時依附惡黨同抗大兵後叛逆盡除仍念尔叔西勒圖綽爾濟原係大喇嘛可以約束復令管理今已物故以尔為滿習禮胡圖克突之親選委管理部落尔到彼即將喇嘛陋習盡行釐革務遵本業克守清規絶去欺妄梵教佛法咸宜闡明若踵行前𡚁則上負

  太宗皇帝建刹之意下實有愧於諸名喇嘛也欽哉康熙十六年六月十四日

  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齎奏叅將羅思漢

  尔王素懷忠藎思報効國家朕已知之舉廣東全省歸誠民免湯火之患深為可嘉據今時勢剿滅吳三桂甚為𦂳要大兵進取務貴神速吳逆近在湘潭其意盖以大兵必從衡永廣東進攻故據此為備今廣西若能反正尔王即宜率兵三路進剿滿洲大兵亦令各路遄發前此吳三桂率領偽將軍十八人賊兵十萬屯聚長沙挑濠立樁僅可支持旦夕若大兵數路並進吳逆斷無如許偽將賊兵隨處備設濠樁以與大兵相抗其滅亡可翹足而待矣尔到彼即傳朕諭康熈十六年六月十四日

  諭遣往將軍莽吉圖軍前侍講學士顧八代

  將軍莽吉圖於指授之處克奏成功深為可嘉宜益加勉勵以副朕委任之意用兵之道以神速為上從前稽遲以致岳州漳州廣東全省未收㨗效伊所親見此後凡有徵調俱宜剋期迅發尔顧八代以内閣職掌前往檔案冊籍須逐一詳明無預外事以盡乃職康熙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齎奏回粤張永祥

  近來逆賊俱偏在廣西一邊奄達宜親率將士進剿以圖功效尔張永祥既授總兵官俟有專汛應勉勵職守安戢兵民整飭地方剿除賊㓂可也康熙十六年七月十三日

  諭禮部

  世祖章皇帝乳母朴氏保育

  先皇克昭敬慎朕躬幼時殫心調䕶夙夜慇懃撫視周詳情實等於顧復提攜備至時㒺怠於寒暄襁抱曲體乎性情勤渠彌切於啼笑恭謹抒匪懈之忱淑惠盡慈愛之義毎懷疇昔時厪於𠂻封典宜加用彰隆眷今封為奉聖夫人頂㡌服色照公夫人品級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諭吏禮二部

  自古帝王統御寰區首在敦崇孝治既已追尊母后揚扢慈徽尤必推恩外戚優加封爵展孝思於靡盡昭發祥之有源甚盛典也緬惟

  慈和皇太后奉事

  太皇太后克盡誠孝佐助

  皇考夙著敬勤誕育朕躬纘承鴻業毎懷顧復深慈不勝本源永慕恩推所自允符彛章原任都統精竒尼哈番佟圖頼

  慈和皇太后之父也勲舊世裔宣力累朝厚徳鍾祥篤生

  聖母念劬勞之㒺報宜恩禮之隆施特晉崇階以昭典制佟圖頼著將精竒尼哈番加封為一等公妻焦氏封為公夫人給與誥命世襲㒺替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諭吏部

  内閣機密重地事務殷繁需人贊理尚書勒德洪明珠著補授内閣大學士應兼職銜著議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諭大學士明珠

  卿才能素著久任股肱特簡絲綸重地贊理機務因卿夙稽典史曉鬯古今責難陳善之理文獻通考等書皆致君澤民至道所係特以賜卿退食之暇可時觀閲以副朕虛懷求治之意特諭康熙十六年八月初一日

  諭大學士巴㤗

  卿以年邁請休情詞懇切准以原官致仕以遂其志念卿効力有年清端勤慎今將所御衣冠帶靴特賜與卿用旌老臣以昭朕始終眷戀至意特諭康熙十六年八月十四日

  諭廣東提督王可臣

  卿久任巖疆聲名素著故特簡禁近兹因廣東要地授為提督尔至地方撫戢兵民剿滅賊㓂奠安疆圉以副朕委任之意康熙十六年八月十五日

  諭大學士索額圖

  卿首膺機密之重素著輔弼之猷讜言屢進毎得其效竭力無餘恒見其勞誠為股肱心膂兼之藴蓄淵深博聞廣見想翰墨餘事博物品類必了然心目朕於萬幾之暇貯有試筆墨字五幅珍玩玉器二具特賜與卿瞻觀之時即知隆眷之意特諭康熙十六年八月十八日

  諭吏部等大小各衙門

  向來各衙門事件關係重大者雖有定限赴科道稽察但事有易結者即宜速結必俟限滿方行題覆多致壅滯更有各項呈狀不係註銷者任意耽延借端拘提人犯數月不為審結無辜牽累殊堪憫惻以後題覆本章俱著速行料理不必盡拘定限至於審理事件亦速為完結著照註銷欽件例定限毎月造冊赴都察院科道稽察具奏尔等各宜力圖振作體恤民隱以副朕孜孜求治之意特諭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日

  諭河南廵撫董國興

  尔前任廵撫雖無善狀未有過端因病求罷遂爾解任今復簡尔廵撫河南宜以愛民為要徵收賦税慎勿煩擾百姓委曲勸輸以資兵餉務期竭盡心力以副特用之意康熙十六年九月初二日

  諭遣往廣西廵撫傅宏烈軍前筆帖式噶爾西拖洛

  傅宏烈自歸正以來盡力報効綏定地方朕深嘉焉傳諭知之尔等亦宜殫心勉勵凡伊所司檔案之外他事無得干預康熙十六年九月初八日

  諭大學士署禮部索額圖

  所賜外藩蒙古廩食數原充足所飼馬匹亦皆肥壯粟肉草豆未曽核減近聞供給不足馬匹瘦羸此皆司事幷看餵馬匹人員作弊侵剋所致此後著禮部堂官親身嚴察康熙十六年九月初九日

  諭工部尚書馬喇侍郎温代

  尔等俱係特簡工部近見工部事務弊端甚多各宜勉盡乃職釐剔積𡚁以副朕委任之意康熙十六年十一月初二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六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七目錄

  勅諭

  諭巴林長公主

  諭傅𢎞烈賫奏道臣劉曉

  諭内閣傳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賫奏人諭吏部

  諭將軍穆占

  諭戸部

  諭禮部

  諭吏戸兵三部

  諭撫蠻滅宼將軍廣西廵撫傅𢎞烈

  諭吏兵二部

  諭掌院學士陳廷敬侍講學士張英侍讀王士禎中書舎人髙士竒

  諭對秦吳黙納等

  諭大學士撫逺大將軍圖海

  諭吏部等衙門

  諭兵部

  諭中書舎人髙士竒

  諭刑部

  諭禮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將軍穆占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七

  勅諭

  諭巴林長公主

  淑慧長公主體中安否公主孝敬性成諸事無不周詳即至微之物皆極精美毎年各種油凝乳餅并羊腊等件進奉

  太皇太后及朕者尤極誠恪故

  太皇太后聖祖母時增匕箸朕亦為之加餐念姑常從逺處賫送思特製衣相寄未有式様因將薩哈爾察貂皮外褂貂袍并鈕扣又製㡌黑狐皮一張文綺内縀表裏各十端付之來使若不以輕微可製衣服之天氣嚴寒遣人未便故詳布朕意附札以往康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諭傅宏烈賫奏道臣劉曉

  將軍傅宏烈為國忘家黽勉効力所奏諸事俱係當今

  急務區畫周詳朕甚嘉納尔歸傳與傅宏烈此後益當整頓師旅速滅賊宼以副朕出民湯火至意康熙十七年正月十一日

  諭内閣傳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賫奏人

  昔尔老王在時果品細物無不誠潔二年以來粤東事變道路阻塞信使不通念及尔老王素日忠貞不貮為國忘家㒺不憫傷今王能承先志恢復粤東使人逺來請安兼進橙子可嘉但用兵之秋非比無事之時况見此物不勝思念尔老王王當安戢地方恢復粤西湖南以全尔老王未盡之意朕心甚為期望此等細務勞人費事勿復為念已後暫止康熙十七年正月十二日

  諭吏部

  自古一代之興必有博學鴻儒振起文運闡發經史潤色詞章以備顧問著作之選朕萬幾時暇遊心文翰思得博洽之士用資典學我朝定鼎以來崇儒重道培養人材四海之廣豈無竒才碩彦學問淵通文藻瑰麗可以追踪前喆者凡有學行兼優文詞卓越之人不論已未出仕著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員在外督撫布按各舉所知朕將親試錄用其餘内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見在内開送吏部在外開報於該督撫代為題薦務令虛公延訪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賢右文之意尔部即通行傳諭遵行特諭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

  諭將軍穆占

  尔所密奏事宜朕已悉知前議政王大臣所議因無接濟之兵令尔前進今賊將韓大任窮蹙來歸諸處俱已尅復江西全省將士皆有餘暇故著簡親王與尔㑹同酌議移文想尚未至尔是以先為陳奏耳在廷所議乃合諸路情形統籌全局覽尔將軍等所奏各執已見者甚衆此皆無濟於事嗣後須當同心勉力無負委任將軍身體如何彼處諸將士佳否原奏發回特諭康熙十七年二月初四日

  諭戸部

  錢糧関係國家大計年來各處兵馬需用糧餉最為浩繁在外總督廵撫及經管錢糧各官俱宜潔已奉公殫心料理一應支放開銷務須嚴加稽核詳慎節省方於軍國有禆近見各處奏銷或製備物料並不先行題明藉口軍機𦂳急濫請銷算或不行察核重複支給又不為扣抵或朦混重領希圖利已致滋糜費以及侵欺浮冒種種弊端難以枚舉以後應作何嚴行禁飭處分尔部㑹同吏兵工三部詳議定例具奏特諭康熙十七年二月初九日

  諭禮部

  皇后鈕祜盧氏端懿夙著作配朕躬奉事

  太皇太后

  皇太后恪恭婉順殫竭孝忱正位宫闈節儉寛仁克襄内治芳型伊始淑徳彌彰兹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崩逝追念壼儀良深痛悼宜有稱諡以埀永久著内閣翰林院㑹同擬奏其應行典禮尔部詳察速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二日

  諭吏戸兵三部

  朕統御寰區孜孜圖治期於朝野安恬民生樂業共享昇平乃副朕宵旰勵精之願不意逆賊吳三桂背恩煽亂各處用兵禁旅征剿供應浩繁念及百姓困苦不忍加𣲖科斂因允諸臣節次條奏如裁减驛站官俸工食及存畱各項錢糧改折漕白二糧顔料各物增添鹽課鹽丁房田稅契牙行雜税宦戸田地錢糧奏銷浮冒隱漏地畆嚴行定例處分用過軍需未經報部不准銷算以上新定各例不無過嚴但為籌畫軍需早滅逆賊以安百姓之故事平之日自有裁酌各省督撫提鎮大小文武等官俱宜上體朕意下念民生潔已奉公愛惜物力務期早奏蕩平與民休息以稱朕乂安海宇至意尔三部即通行傳諭遵行特諭康熙十七年三月十二日

  諭撫蠻滅寇將軍廣西廵撫傅𢎞烈

  覽卿所奏安人心固内地𠞰賊之策一一悉備疏内頒㫖及部議不甚如意又一時更換撫院藩司心甚疑畏暫允其請俟廣西平定再為更易未為遲也等語以後朕自有裁酌疏内河南綠旗兵三千北邊綠旗馬兵一千福建藤牌手一千或江西贑州鎮標挑兵一千著前營遊擊管天祥帶領迅赴臣營臣得此添兵五千便可獨力前征等語但調北邊綠旗官兵途路遥逺不能無慮近省綠旗官兵但有可調務允所奏疏内用其弟帶領官兵來守梧州等語此人離粤日久難以復回又恐其兄有疑心也密陳之疏留中其廣東布政司一事髙州官兵一事滿洲大兵一事已有密㫖著部議卿國爾忘家勲猷夙著恢復潯梧斬賊巨魁屢屢有功因賊負固踞險一時不能即效卿愈加勤力𠞰撫粤西掃蕩逆氛以副朕倚任至意特諭康熈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諭吏兵二部

  向以閩省海疆要地雖經恢復海逆未平民生凋敝撫綏防禦全藉文武大吏殫心料理方於兵民有裨今總督郎廷相提督段應舉自簡任以來為時已久山谷之伏莽未靖閭閻之困苦未蘇吏治未見澄清營伍漫無整頓宼警頻聞地方騷擾更有甚者海賊侵犯内地事前不能防禦事後不能堵𠞰皆由該提督庸劣無才職業不修殊負簡任之意豈可仍令在任貽誤封疆著大將軍康親王叅贊大臣靖南王及鎮平將軍㑹同嚴加確議密行具奏尔二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諭掌院學士陳廷敬侍講學士張英侍讀王士禎中書舎人髙士竒

  朕召卿等編輯適五臺山貢至天花鮮馨罕有可稱佳味特賜卿等使知名山風土也康熙十七年閏三月二十一日

  諭對秦吳黙納等

  尔等聞有皇后事欲以告祭長白山事畢將所委諸務暫停來京固是但來已無及且烏喇等處未可頻行遣使可將大小事宜逐一料理完結從容歸來朕於二三月間體稍違和今已安善尔等佳否康熙十七年閏三月二十五日

  諭大學士撫遠大將軍圖海

  卿向在機宻重任澡徳浴身志節髙潔奉命西征早清巨宼宣布徳意兵過之地秋毫無犯舊徳老成可謂社稷之臣前者拉都戸來知卿平安朕心良足慰也今因拉都戸復回汛地故示朕意特諭康熙十七年四月初五日

  諭吏部等衙門

  國家設法定例原期章程盡善埀之久逺上裨軍國下益民生必藉内外臣工精白乃心恪恭詳慎實心奉行方克永遵而無弊近見各處章奏凡於現行之例或借端營私巧為掩飾或推諉卸過冀免處分或徇庇情面曲為彌縫凡行一事毎滋弊端以致良法美意澤未下究而累已及民揆諸立法初意殊為未符此等情𡚁科道官雖有風聞因無確據難於指叅朕雖洞悉緣由期其自行改悔不加深求遂爾因循以為僥倖之路以後在内部院等衙門在外督撫各官俱著滌慮洗心痛改積習於有益國家民生事務籌畫擔當不避嫌怨務期法行無弊恩被閭閻以副朕立法定制愛飬斯民至意如視為故事仍蹈前轍事經發覺定行嚴加處分決不饒恕著通行申飭遵行特諭康熈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諭兵部

  提督九門歩軍統領費揚古自任事以來夙夜勤勞殫心料理緝獲盜賊搜捕奸宄使里巷寧謐輦轂肅清向來効力有年今尤克稱厥職應行議叙以示鼓勵作何加恩著議奏特諭康熙十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諭中書舎人髙士竒

  尔在内辦事有年凡宻諭及朕所覽講章詩文等件纂輯書冩甚多實為可嘉特賜表裏十疋銀百兩以旌尔之勤勞特諭康熙十七年五月初十日

  諭刑部

  刑獄重地人命攸關天氣炎熱亟宜清理雖熱審定例毎歳舉行但已結大案見在監禁者其中各犯或有無知而罹法網小過而陷重辟株連無辜淹禁日久朕心毎思及此深為惻然兹特遣索額圖勒徳洪杜立德屯㤗等㑹同三法司逐一詳加審理凡有罪可矜疑者即與察明事由開列具奏務使情法允協有枉必申以副朕欽恤刑獄至意特諭康熙十七年五月十三日

  諭禮部

  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於下則天變應於上㨗如影響豈曰㒺稽今時值盛夏天氣亢暘雨澤維艱炎暑特甚禾苗枯槁農事堪憂朕用是夙夜靡寧力圖修省躬親齋戒䖍禱甘霖務期精誠上達感格

  天心尔部即察例擇期具儀來奏特諭康熙十七年六月十三日cq=426

  諭吏部等衙門

  時當盛夏亢暘不雨酷暑經旬藴隆未解又於是月十二日有青氣竟天之異因朕凉德布政不均㒺克昭事上帝協叙陰陽

  上天埀戒良有其由朕夙夜徬徨循省思咎兹已躬親齋戒䖍行祈禱因念國家立綱陳紀分職宣猷政務繁多易滋闕失或用人未當賢否混淆以致庶績未熙事多叢脞内而部院總天下之樞機或條例有未盡善外而督撫繋生民之休戚或吏治有未澄清以致朝廷徳意不能下究軍民疾苦無由上聞召兹災眚譴告良殷凡今有應行應革事宜關係政治得失者著在京三品以上堂上官及言路諸臣各抒所見切實直陳朕將採擇施行用以上迓

  天和綏乂蒸庶勿得浮泛塞責負朕求言圖治至意特諭康熙十七年六月十三日

  諭將軍穆占

  尔等近來行兵致有大臣陣亡聞之不勝傷悼兼之兩將軍彼此推諉以非已汛為辭恐於事機有誤深為憂之尔等争執雖屬細事但尔前此欲將簡親王兵與尔相繼前進止畱將軍和善額附希福鎮守陳請前來朕未之允盖以江西地方所關甚鉅且無接續之兵此將軍等所悉知務令江西不生事變兩將軍商確萬全保其無虞屢有諭旨何至尚厪朕懐今簡親王留鎮在彼尚有此事尔復藉口非已汛地倘如所請遣簡親王繼尔進兵今此賊衆又將何兵禦之滿兵之勢貴聚聚則處處攻戰始克有利若無用空城使滿兵分駐以寡力而遇賊輕戰有志氣者盡殁行陣無頼之徒俱行敗北如此則實為可惜滿兵關係極為重大利戰則戰利守則守宜合全力以破賊衆若將所復賊棄之空城固執分守似乎不可今福建廣東情形亦不甚妥尔等益當同心協意保固地方特此宻諭康熙十七年七月初二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七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八目錄

  勅諭

  諭大將軍康親王傑淑

  諭安親王岳樂

  因岳州將軍等失機特諭議政諸臣

  諭禮部

  諭吏部

  諭盛京將軍安褚䕶

  諭戸部

  諭内務府

  諭吏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禮部

  諭吏部

  諭刑部

  諭禮部

  諭兵部

  諭兵部

  諭戸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戸工二部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八

  勅諭

  諭大將軍康親王傑淑

  近聞海澄被陷大臣提督俱各自盡殊為憫惻前以初至兵力即當削平山海諸宼因尔等輕視賊衆止知休養士卒有失逺謀以至於此今勢不可緩緩則賊可据守地方積蓄糧草固其濠壘所關非細或有匪類乗此蠢動亦未可定王其悉心籌度謀出萬全速滅賊氛慰朕懸切行間諸事王應統為陳奏特此密諭康熙十七年七月初二日

  諭安親王岳樂

  王肺腑至親久駐炎疆因長沙地勢卑濕朕毎多懸念來使抵京奏王平安朕心良足慰也今牙圖復回長沙故示朕意特諭康熙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因岳州將軍等失機特諭議政諸臣

  據今時勢最緊要者全在岳州此不可不速取也近雖少有失利然民為賊所廹尙有嚮往朝廷之心朕欲親率滿洲綠旗大兵聲明肆討儻失此機㑹則滿兵不服水土致挫鋒鋭愈難收拾凡在軍前將軍皆謂破賊無期委靡如此即有志者恐亦掣肘不能行矣㑹議者國家謀猷所頼卿等有速滅巨憝救民水火之策亦宜預為商確著詳議以聞康熙十七年八月十六日

  諭禮部

  元良關係國本慶喜懋膺

  天眷今皇太子出痘荷

  天地

  祖宗

  社稷之祐已經痊愈朕心欣悅應遣官致祭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行告謝禮尔部作速擇吉來奏特諭康熙十七年十二月初九日

  諭吏部

  皇太子出痘痊愈朕心欣悅醫官甄國鼐𠉀選知縣傅為格侍奉調理小心勤慎宜行議叙以示加恩尔部議奏特諭康熙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諭盛京將軍安褚䕶

  今據鎮守寧古塔烏喇將軍巴海寄字與侍衛瓢子對秦云副都統布克韜還自盛京向衆宣言已經遷移盛京之人出兵不行差遣凡有事故俱照寧古塔例寛至五年始行結案遷移之人皆加級賞賚其時適値將布克韜補授副都統鄂泰員缺移文到彼宣㫖畢布克韜復向逹布都杜牛諾海祁木訥等言伊得補副都統之故尔等亦應遷移因此達布都杜牛諾海祁木訥等俱各率本佐領於正月初六初十日與從前原欲遷移佐領一同遷移惟副都統查努喀瓦柳杜布達喀阿巴泰巴牛堪屠木柱賈齊哈七佐領並納達納半佐領仍欲畱彼其先不願遷者今既欣然欲遷望兩侍衛轉奏等語觀此則達布都杜牛諾海祁木訥等所言遷移是實若將伊等於盛京安挿則地方窄狹所分田土遥遠必致糜費錢糧尔來京師曾面奏云欲於山海關以外諸城分設駐防協領副都統將舊官兵歸併一處駐札似為有益今詳繹尔言甚當應速行之其地方逺近田土多寡㑹同彼處大臣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八年正月初五日

  諭戸部

  江西舊欠錢糧屢經該省總督廵撫及科道等官奏請蠲免朕已洞悉但當逆賊煽亂之時各省地方與賊接壤者被其侵犯廹而從逆情非得已故於平定之後其舊欠錢糧應蠲免者悉行蠲免江西於賊未到之先地方奸徒輒行倡亂廣信南康饒州奉新寧州宜黄安仁永新永豐彭澤湖口瀘溪玉山鉛山等處所在背叛忠義全無紳衿兵民人等或附和嘯聚抗拒官軍或運送糧米助張賊勢或布散偽劄惑誘良民或窩蔵奸細潛通消息輕負國恩相率從逆以致寇氛益熾兵力多分遲延平定之期勞師費餉揆厥所由良可痛恨即今田廬蕩析家室仳離皆其自作之孽逋賦未蠲職此之故但思逆㓂漸經殱除地方凋敝舊欠追比民困愈深朕心殊為不忍其十六年以前舊欠錢糧著盡行蠲免尔部即行該督撫通行曉示務使小民均霑實惠以昭朕愛養百姓至意特諭康熙十八年二月初四日

  諭内務府

  近聞從前所賜包衣佐領及渾託河人等葬地今已無餘此等窮寒之人在日辛勤供役没無葬身之處甚為可憫著於戸部查交尔衙門田地内酌量撥給特諭康熙十八年二月初九日

  諭吏部

  朕以萬幾時暇留心經史思得博學鴻儒備顧問著作之選故特頒諭㫖令内外諸臣各舉所知膺薦人員已經陸續到部欲行考試因天寒晷短恐其難於屬文弗獲展厥藴抱今天氣已漸融和應定期考試所有合行事宜尔部㑹同翰林院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八年二月十七日

  諭兵部

  我國家開創大業軍法最為嚴明凡擊斬賊衆攻取城池必據實奏報復行確核功罪昭著故能信賞必罰鼔勵戎行並無虛偽冒功之𡚁今自用兵以來毎覽各處奏㨗章疏其中固有實在建功者亦有虚詞妄報者如擊敗賊兵動稱斬殺甚多或云數千或云萬餘或云不計其數甚至賊棄空城或云如何攻取如何恢復妄行謊報微功小㓂任意鋪張議叙之時希冀濫邀陞賞殊非人臣事上勿欺實心為國之誼以後各處領兵大將軍將軍督撫提鎮等務須洗心滌慮勿蹈前轍凡於報㨗必確核功績據實上聞如因仍陋習冒濫軍功或被傍人舉首或別經發覺定以軍法從重治罪決不饒恕尔部即通加嚴飭併曉諭官兵一體遵行特諭康熙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諭禮部

  自古帝王敦重倫常篤念勲舊必有褒嘉之典以示推恩孝昭皇后德著椒宮母儀天下懿範如在毎切追思其父公遏必隆簪纓世裔宣力累朝忠殫謀猷功存弼亮况篤生賢淑佐理宮闈宜加表揚垂諸永久已勅所司特為建立祠堂其妻縣主夙懋温㳟克昭家訓宜並袝享朕親製碑文勒之貞珉告成之日應賜諭祭尔部詳察典例具奏特諭康熙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諭禮部

  時已入夏天氣亢暘農務方興雨澤未降恐麥禾不能及時長養朕心深為惓切著尔部堂上官一員同順天府官員竭誠祈禱特諭康熙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諭吏部

  薦舉到文學人員已經親試其取中一等彭孫遹倪燦張烈汪霦喬萊王頊齡李因篤秦松齡周清源陳維崧徐嘉炎陸葇馮朂錢中諧汪楫袁佑朱彞尊湯斌汪琬邱象隨二等李來泰潘耒沈珩施潤章米漢雯黄與堅李鎧徐釚沈筠周慶曾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張鴻烈方象瑛李澄中呉元龍龎塏毛竒齡金甫呉任臣陳鴻績曹宜溥毛升芳曹禾黎騫髙詠龍燮邵吳逺嚴繩孫俱著纂修明史其現任候補及已仕未仕各員作何分別授以職銜其餘現任者仍歸原任𠉀補者仍令𠉀補未仕者俱著回籍内有年老者作何量給職銜以示恩榮尔部一併詳議具奏告病者不必補試特諭康熙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諭刑部

  今已入夏亢陽不雨耕種愆期民生何頼或内外問刑衙門有無知而罹法網小過而䧟重辟株連無辜淹禁日久刑獄重地人命攸關審擬未當有干

  天和朕心毎思及此深用警惕兹特遣索額圖明珠杜立徳等㑹同三法司將已結大案見在監禁者逐一詳加審理務期明允無使寃滯其在外直省監𠉀重犯應選三法司滿漢賢能司官前往察審凡罪可矜疑者㑹同該撫臬司詳開情由具奏俾無枉無縱以祈

  天休副朕愼刑愛民至意其應遣司官開列職名具奏特諭康熙十八年四月初四日

  諭禮部

  民資粒食以生今時值夏令雨澤未降久旱傷麥秋種未下農事堪憂皆由朕躬凉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不能廉已愛民勤修職業致干

  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寧深切警惕實圖修省諸臣亦宜循省過愆恪共乃職期於共襄治理感召休和兹當䖍誠齋戒躬詣

  天壇親行祈禱為民請命尔部即擇期具儀來奏特諭康熙十八年四月初十日

  諭兵部

  湖南廣西等處已經底定滇黔指日蕩平凡在京在外大小文武官員内有家口陷於賊中者有隻身投誠家口仍在彼處者有以前抗賊被害而家口尚有畱遺者大兵到日著逐一清察務加保全俾令得所聼其親眷完聚尔部即通行傳諭各路大將軍將軍督撫提鎮等遵行特諭康熙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諭兵部

  逆賊呉三桂煽亂以來各處大小文武官員克堅臣節不負朝廷不辱身名者既已加恩旌異以勵忠貞其或勢窮力極廹而從賊者朕久已洞悉苟悔罪來歸槪行寛宥惟祖澤清父子受國家恩飬甚厚前澤清叛時意其必被賊廹脅不得已從逆及既降復叛則甘心附賊可知情罪重大國法難容不許招撫亦不許准其投誠尔部即宻行傳諭各路大將軍督撫提鎮等遵行康熙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諭戸部

  民生以食為天必盖藏素裕而後水旱無虞自古耕九餘三重農貴粟所以藏富於民經久不匱洵國家之要務也比以連年豐稔粒米充盈小民不知蓄積恣其狼戾故去年山東河南一逢歲歉即以饑饉流移見告雖議蠲議賑加意撫綏而被災之民生計難遂良由地方有司各官平日不以民食為重未行申明勸喻之故近據四方奏報雨澤霑足可望有年恐豐熟之後百姓仍前不加撙節妄行耗費著各該地方大吏督率有司曉諭小民務令力田節用多積米糧庶俾俯仰有資凶荒可備以副朕愛養斯民至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八年六月初八日

  諭吏部等衙門

  自古帝王撫御萬方兢兢業業勤求治理必期陰陽順序和氣凝庥或遇災異示儆務省愆思過實修人事挽回

  天心兹者本月二十八日巳時地震之變譴告非常反覆思維深切悚惕盖由朕躬不徳敷治未均用人行政多未允符内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恪盡職掌或㒺上行私或貪縱無忌或因循推諉或恣肆虐民是非顚倒措置乖方大臣不法小臣不廉上干

  天和召斯災眚若不洗心滌慮痛除積習無以昭感格而致嘉祥朕兹力勤政務實圖修省目今應行應革事宜著部院三品以上官及科道在外各該督撫明白條奏直言無隱其在京三品以上堂官并督撫提鎮俱著據實自陳毋得浮泛塞責尔部即遵行仍通行曉諭内外軍民人等咸使聞知特諭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諭戸工二部

  朕御極以來孜孜求治期於上合

  天心下安黎庶夙夜兢惕不敢怠荒乃於本月二十八日巳時地忽大震變出非常皆因朕躬不徳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儆深思愆咎悚息靡寧兹當力圖修省以迓

  天庥念京城内外軍民房屋多有傾倒無力修葺恐致失業壓倒人口不能棺殮良可憫惻作何加恩軫恤著速議具奏仍通行曉諭咸使聞知特諭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八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九目錄

  勅諭

  諭内閣九卿詹事科道滿漢各官

  諭大學士明珠李霨尚書宋德宜左都御史魏象樞學士佛倫

  諭大學士明珠

  諭大學士明珠

  諭吏部等衙門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戸部尚書伊桑阿諭吏部等衙門

  諭戸部侍郎薩木哈

  諭九卿詹事科道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杜立徳馮溥學士噶爾圖佛倫希福項景襄李天馥

  諭九卿科道

  諭䕶軍統領呉丹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馮溥學士噶爾圖佛倫項景襄

  諭禮部

  諭刑部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杜立德馮溥學士噶爾圖佛倫項景襄李天馥

  諭康親王傑淑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九

  勅諭

  諭内閣九卿詹事科道滿漢各官

  兹者異常地震尔九卿大臣各官其意若何朕毎念及甚為悚惕豈非皆由朕躬料理幾務未當大小臣工所行不公不法科道各官不直行叅奏無以仰合天意以𦤺變生耶今朕躬力圖修省務期挽回天意尔各官亦各宜洗滌肺腸公忠自矢痛改前非存心愛民為國且尔等自被任用以來家計頗已饒裕乃全無為國報効之心尔等所善之人即以為善而奏聞尔等所不合之人即不行奏請此等不公事情朕聞見最確欲即行處分猶望改過雖知之而不令議罪也今見所行愈加貪黷習以為常且從前遇此等災變之事朕亦屢曾申飭但在朕前云欽遵申飭之㫖究竟全不奉行前此大奸大惡之人朕重加處分尔等亦所明知

  此即牓樣也再科道各官向來於大奸大惡之人未見糾叅或因事體曖昧未有憑據難於舉發此後科道各官如有確見即行據實叅奏若依然虛飾如前所行奸惡巧為遮盖不加省改或事情發覺或經朕訪出雖欲寛免國法具在決不饒恕著即傳諭齊集諸臣咸令知悉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諭大學士明珠李霨尚書宋徳宜左都御史魏象樞學士佛倫

  地震示警災及軍民朕居髙御物勤恤民隱遇兹變異惻怛彌殷其摧塌房屋壓傷人口惟恐五城御史不能逐戸細察止憑司坊官員總甲人等開報未盡詳確不得均霑實惠應分遣不在五城滿漢御史詳加稽察著都察院遵行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諭大學士明珠

  地震傾倒民居朕心憫念至於窮苦兵丁出征在外房屋毁壞妻子露處無力修葺更堪惻然可勅該部行令八旗各佐領下官員殷實者共相存恤出貲修助俾貧困之家早獲寧居該旗都統副都統叅領親行詳察毋𦤺遺漏使窮苦之人妻子無棲息之所朕亦時加訪問若有玩忽該旗都統副都統叅領佐領驍騎校小撥什庫俱從重治罪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諭大學士明珠

  兹因地震五城地方房屋傾頽貧苦小民不能補葺朕心特為軫念兩鄰十家戸有互相存恤之義可協助修理如官紳富民願捐貲為貧民修理房屋者該管官酌量奬勵其令都察院行五城御史遵行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諭吏部等衙門

  朕薄徳寡識愆尤實多遘此地震大變中夜撫膺自思如臨冰淵兢惕悚惶益加修省仍宣布朕心使尔諸大臣總督廵撫司道有司各官咸共聞知務期洗心滌慮實意為國為民斯於國家有所裨益即尔等亦並受其福庶幾

  天和可𦤺若仍虗文掩飾𦤺負朕意詢訪得實決不為尔等姑容也一民生困苦已極而大臣長吏之家日益富饒民間情形雖未昭著近因家無衣食將子女入京賤鬻者不可勝數非其明騐乎此皆地方官吏諂𡡾上官苛派百姓總督廵撫司道又轉而餽送在京大臣以天生有限之物力民間易盡之脂膏盡歸貪吏私槖小民愁怨之氣上干

  天和以𦤺召水旱日食星變地震泉涸之異一大臣朋比狥私者甚多毎遇㑹推選用時皆舉其平素往來交好之人但云辦事有能並不問其操守清正如此而謂不上干

  天和者未之有也一用兵地方諸王將軍大臣於攻城克敵之時不思安民定難以立功名但志在肥已多掠占小民子女或借為通賊毎將良民廬舍焚燬子女俘獲財物攘取名雖救民於水火實則陷民於水火之中也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一外官於民生疾苦不使上聞朝廷一切為民詔㫖亦不使下達雖遇水旱災荒奏聞部覆或則蠲免錢糧分數或則給散銀米賑濟皆地方官吏苟且侵漁揑報虛數以𦤺百姓不霑實惠是使窮民而益窮也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一大小問刑官員將刑獄供招不行速結使良民久羈囹圄改造口供草率定案証據無憑枉坐人罪其間又有衙門蠧役恐嚇索詐𦤺一事而破數家之產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一包衣下人及諸王貝勒大臣家人侵占小民生理所在指稱名色以網市利干預詞訟肆行非法有司不敢犯其鋒反行財賄甚且身為奴僕而鮮衣良馬逺勝仕宦之人如此貴賤倒置為害不淺以上數條事雖異而源則同總之大臣廉則總督廵撫有所畏憚不敢枉法以行私總督廵撫清正則屬下官吏操守自潔雖有一二不肖有司亦必改心易慮不𦤺大為民害此等事朕非不素知但以正在用兵之際毎示寛容今上天屢埀警戒敢不昭布朕心嚴行誡飭以勉思共回天意作何立法嚴禁務期盡除積𡚁著九卿詹事科道㑹同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八年七月三十日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戸部尚書伊桑阿

  官員兵丁房屋墻垣頃因地震塌毁甚多一時不能修葺四品官員以下原有半俸此一次仍行全給其明甲撥什庫披甲當差人役錢糧併原增銀一兩著即支與兩月令其修理康熙十八年八月初二日

  諭吏部等衙門

  凡為臣子者同寅協恭自古皆然今各部院辦理事務大小漢官凡事推諉滿官事之得當則歸功於已如事失宜則缷過於人至於入署不待事畢諉於滿官祗圖早歸宴㑹嬉逰不為國家盡力擔當料理公務自此以後各宜協力同心務盡厥職不可仍前推諉至科道各官平日章奏内將一二可行之事隱附私情希圖作弊凡有條議鮮非無因閲覽奏疏多以已為至公至廉其囑託公事肆行妄為外播威勢挾制多端地方督撫等官莫不畏懼小民困苦未必不由於此作何懲戒著九卿詹事科道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八年八月十二日

  諭戸部侍郎薩木哈

  通州三河等處地震災變壓傷人口無人收瘞殊為可憫戸工二部㑹同將旗下及民人房屋并各寺廟内有見被壓埋者作何察明數目其速議具奏康熙十八年八月十八日

  諭九卿詹事科道

  自古設立臺省原係朝廷耳目之官上之則匡過陳善下之則激濁揚清務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乃稱厥職近見直言讜論者不過幾人徇私好名者不可勝數朕自臨御以來略知此情毎期言路諸臣化其偏私實陳得失輔登上理頃有以風聞請者試約略論之如今之章奏已見施行者雖不明言為風聞何嘗不是風聞今若開風聞之條使言事者果能奉公無私知之既確言之當理即當敷陳何必名為風聞方入告也儻生事之小人恃為可以風聞但知已之好惡必𦤺擅作威福以行其私彼言之者既無確見聼之者安能問其是非故曰無稽之言勿聼弗詢之謀勿庸正所以誡言之無據謀之自專也况天下之大臣民之衆導之以理曉之以法待臣下須寛仁有容不因細事而即黜之所以體羣工也用人則隨才器使無求全責備之心盖以人材有不齊也若關天下之重朋黨徇私之情皆國家可叅可言之大事不但科道而已有志之臣民槩可以言之何在區區風聞之言能斂戢奸貪之志氣哉治國家者在有治人不患無治法爾康熙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杜立徳馮溥學士噶爾圖佛倫希福項景襄李天馥

  自古帝王治天下之道因革損益期於盡善原無數百年不弊之法果屬不可行者自應叅酌時宜歸於可久至於制度既定事可遵行不宜議論紛紜朝更夕改近閲章奏亦有不思事之可否但欲徒為更張或粗識數字即為大言凖之事理殊屬茫昧如逞空言無補實用誰其不能且明末一切事例㳺移不定上無道揆下無法守以𦤺淪亡此皆尔等所親見亦衆所共知今後凡條奏本章尔大學士等務加詳酌康熙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諭九卿科道

  今將科道兩衙門本章情弊無益國計民生之處一一講究卿等必有至公之衆論以佐朕意卿等但有所見即直言不可隱諱自古設立科道原係朝廷耳目之官務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方稱其職今毎見直言讜論者不過幾人徇私好名者不可勝數即如科道條陳一事部議妥確奉㫖准行又有科道官言其不可者今日之所謂是明日又轉而為非朝更夕改部院至於督撫有司不知今日之事或行二三日而即更或行數月而即更茫無成憲難取信於天下豈治道至理哉舉其大槩如舉才能一事是因人材不一有能理繁者有有操守者有練習其事者自古選賢任能治之大道與論俸不同其法未嘗不善即

  世祖皇帝時亦曽有諭常行選擇之條偶有徇私作弊之人將不肖寡廉者薦之因一人而其法遂壞自朕親政以來如鹽差關差數行更換以後條陳不知又改幾次也又如戸部銷算錢糧一事因督撫所報不合時價故部議駮回而科道輒有言者以為督撫地方大臣斷無虛估價値肥已行私凡有銷算皆不應駮查及部議徑准督撫之銷算不行再駁則科道又以督撫冒破錢糧一束草原價若干開銷若干一石豆原價若干開銷若干不特草豆為然凡馬匹等項事事皆有虛冒部中不行詳查槩聼督撫開銷以徇情面由此觀之部議不行駮回則以為徇督撫之私情駮回則以為督撫地方大臣不宜疑其有所虛冒又恐衙役往來騷擾生事或應駮不應駮何者為是兩説俱無定論是皆大者餘悉難述康熙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諭䕶軍統領呉丹

  近者廣西南寧賊將軍呉世琮被誅湖南武岡州呉國柱亦已授首廣西湖南俱經投誠賊意懈弛賊兵潰散天下之人咸知賊勢必敗㒺不引領望諸將軍早清逆氛尔等陜西將士駐馬無傷斃人無疾病之地不思速滅賊㓂支吾推諉進取無期又有何人代為尔等破賊耶尔在朕左右稔知朕意應勇果任事參贊大將軍機宜以立功勲頃大將軍稱言來京陛見面奏軍國大事比至陳奏並無成算有失衆望此固軍前將士所悉知也若失此機㑹可乘之時萬一賊據四川貴州雲南以為巢穴𦤺歳月相持彼時悔無及矣宜速行籌畫特諭康熙十八年九月初九日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馮溥學士噶爾圖佛倫項景襄

  今聞錢法漸弛鼔鑄收銅等項滋生弊端以𦤺制錢日少價值騰貴著尸工二部都察院堂官同詣錢局親察毎鑄錢一文必重一錢應作何釐剔弊端俾制錢充裕永可遵行著徹底確察逐一定議具奏至於部院衙門各處所有廢銅噐皿毁壞銅鐘及廢紅衣大小銅砲并直𨽻各省所存廢紅衣大小銅砲著盡行確察解部鼔鑄康熙十八年九月十三日

  諭禮部

  前以地震示警朕恐懼修省夙夜靡寧已經遣官䖍告郊壇乃精誠未達迄今時復震動未已朕心益用悚惕兹當䖍誠齋戒躬詣

  天壇親行祈禱尔部即擇期具儀來奏特諭康熙十八年九月十三日

  諭刑部

  國家設立法制原以禁暴止奸安全良善故律例繁簡因時制宜總期合於古帝王欽恤民命之意向因人心滋偽輕視法網及强暴之徒凌虐小民故於定律之外復嚴設條例俾其畏而知警免罹刑辟乃近來犯法者多而奸宄未見衰止人命關係重大朕心深用惻然其定律之外所有條例如罪不至死而新例議死或情罪原輕而新例過嚴者應去應存著九卿詹事科道㑹同詳加酌定確議具奏特諭康熙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杜立徳馮溥學士噶爾圖佛倫項景襄李天馥

  地震以來修葺破壞工費甚多時值用兵軍需孔亟度支浩繁各處工役或有遲延浮冒侵蝕等弊除

  奉先殿皇太子宫幷總管内務府監造工程外其各處修造著都察院逐一詳察康熙十八年十月十五日

  諭康親王傑淑

  自數年用兵以來所費錢糧不貲以𦤺民力疲困今大破湖南賊宼餘孽遁入雲貴扼據險要抵死支持其勢旦夕殄滅惟福建海賊竊踞海澄倚金門厦門為營窟騎兵無所用其力惟藉水師樓櫓攻取甚屬𦂳要王等曾言今嵗賀蘭國船隻若到於八月内進攻海宼儻賀蘭國船隻愆期當内徙邊海人民堅壁清野以待其困今嵗因賀蘭國之船未至故前議不行近者福建綠旗兵丁較取厦門金門時漸增數倍即無滿兵止以綠旗兵丁剿滅賊宼未為不足現在福建滿兵甚多應即掣一半以省糧餉以甦民力但耿精忠尚在閩中虞有意外之變故暫為停止朕思即令精忠來京此輩惶恐疑畏或生他故如留精忠在彼王親率滿兵一半回京似屬不可設必𠉀諸處底定則福建需用糧餉較之他省不啻什百為今之計王當開諭耿精忠令其陳奏請安詣京陛見儻精忠因王之言具疏止可令其自來若精忠未能即行王獨率滿兵一半先回則勢更有所不可也此事關係甚為重大王當詳細籌畫具奏特諭康熙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九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目錄

  勅諭

  諭户部

  諭禮部

  諭九卿詹事科道

  諭康親王傑淑

  諭大將軍安親王岳樂

  諭九卿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杜立徳馮溥諭戸部

  諭戸部尚書伊桑阿

  諭大學士索額圖勒徳洪明珠李霨杜立徳馮溥學士噶爾圖希福徐元文李天馥

  諭大學士索額圖

  諭刑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禮部

  諭吏部等衙門

  諭大學士勒徳洪明珠李霨杜立徳

  諭内閣九卿詹事科道

  諭恪純長公主

  諭大學士索額圖勒徳洪明珠李霨杜立徳學士噶爾圖希福李天馥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

  勅諭

  諭戸部

  前者大兵進剿四川已破朝天等關直至保寧恢復在邇因周有徳張德地席普臣駐劄廣元不將糧餉極力轉送軍前陜西總督廵撫亦不將糧餉極力運送以𦤺大兵糧餉不繼難於久駐遂爾退回貽誤軍機關係重大此數年以來使逆賊逋誅封疆未復兵民苦累休養無期皆周有徳張德地席普臣陜西總督廵撫怠玩遲延之故毎念及此深可痛恨目今大兵分路進取已經恢復漢中府不日前抵蜀疆相機剿撫底定可期軍前糧餉最為緊要著陜西總督廵撫大小文官殫心料理設法運送務令兵食無匱士馬飽騰早奏㨗功以副朕定亂安民至意如該督撫等官漫不經心泄泄從事𦤺糧餉缺乏有誤軍機將督撫以下誤餉之官俱以軍法

  從事決不饒恕尔部即速為傳諭遵行特諭康熙十八年十一月初十日

  諭禮部

  本月初三日太和殿災變出非常朕心深切警惕兹欲詔告天下尔部即擇期具儀以聞特諭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五日

  諭九卿詹事科道

  君臣誼均一體分勢雖懸而情意不隔安危欣戚無不可相告語者堂陛之義固宜如是也邇者朕體初平忽遇殿廷不戒被燬於火尔諸臣因朕偶恙復睹此災愛主心切必謂朕當過於憂慮朕披閲經史頗明大道朕之一身上受

  祖宗之付託下繫臣民之瞻仰為任匪輕寧不自愛惟是今秋有地震之變又各處饑饉洊臻宼盜未息此朕早作夜思中心惶懼寢食靡寧者至於殿廷告災乃上天致警敢不夙夜祗畏循省厥愆然其所關止屬朕躬臨御之所但得海宇清宴置斯民於衽席之上則朕今所居較諸前代茅茨土階尚或過矣豈至以露處為慮哉朕自五齡即知讀書八齡踐阼統蒞萬方

  太皇太后嘗問朕何欲朕敬對曰臣無他欲惟願天下乂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當時左右實共聞之自兹迄今謹持此心兢兢業業恒如一日可以質諸寤寐儻有政治失宜皆朕躬之咎從不諉過臣下惓惓之意兹與尔等悉之特諭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

  諭康親王傑淑

  王所奏據實指叅事已經覽悉朕思凡行一事必前後計慮果有裨於國家始可舉行若輕率妄動必𦤺舛錯今廣西湖南漢中興安等處俱已底定逆賊餘黨引領以冀歸正者不止百千若將耿精忠即行正法不但已經投誠之人以為後日亦必如此聲明其罪即未經投誠之人覩此寒心亦未可知關係實重前朕手諭欲令耿精忠來京者盖掣回福建一半滿兵之意非使即行處決俾王先來也如王善能勸諭令至京師諸事皆得平妥王但當加意開導之不可輕舉彼如必不赴京再行詳悉宻奏候㫖特諭康熙十九年正月初六日

  諭大將軍安親王岳樂

  褒徳賞功國家之令典安内攘外社稷之崇勲王連年以來遠蒞巖疆親經百戰木莭 -- 櫛風沐雨厯暑逾寒競揚貔武之雄克清梟獍之孽湖湘諸處已見蕩平滇黔餘氛俱成坐困更體朕軫念窮荒之心廣示招徠深加撫恤王師所至遐邇來歸㨗奏屢宣中外稱慶朕既嘉碩畫益篤親親爰命班師副朕懷想頃者聞王已抵武昌奏凱可期特遣使臣慰勞兼賜駱駝良馬以示優眷王其按程而來朕將計日以待特諭康熙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

  諭九卿

  科道官内陞外轉原以示勸懲也今見才優者猶知憚於外轉其或才力不及不稱言職之人安於外轉道員者甚多是但以示勸非所以示懲也故令九卿詹事科道㑹議務期得當魏象樞等奏稱恐天下不肖之輩不識朝廷慎重道員之意疑為厭薄言路之端等語邇年以來姚文然李之芳施維翰等内陞未久即任以大僚督撫亦因其克盡言職才能素著之故也此無論天下智愚不肖當亦知朝廷無厭薄言路之意矣其外轉者或係素無建白或係昧於事理或係任臆妄言或係才力不及原非因其條奏而外轉也又稱近年外轉之科道並無貪汚溺職之一人而五部郎中俸深陞道如范永茂髙恒豫盧元培程汝璞等𧷢私纍纍劣蹟彰彰者不知凡幾等語科道外轉者豈並無溺職之一人乎五部俸深陞道員者甚多豈盡係貪劣之人乎如陳丹赤等優者匿而不言獨舉范永茂等四人不辨賢否而槩言之可乎魏象樞去歳七月内曽於朕前靣奏科道官所行皆係徇私有負朝廷耳目之任罪皆應死今甫數月復言歴年外轉者並無溺職之一人前後參差何其速耶尔等所奏理不宜批答因註語内有以存國體之語故令諸臣知之至若外轉科道以小品官員用遂至有傷國體朕殊不解故特諭諸臣示以朕意康熙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

  諭大學士索額圖明珠李霨杜立徳馮溥

  雲南貴州係邊疆重地苗民雜處總督關係最為緊要必得才謀超衆之人方克勝任將軍趙良棟勇略甚著操守清廉雖係武弁通逹文義著改授雲貴總督仍兼將軍必能蕩平地方撫輯兵民著議政王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官員㑹議具奏康熙十九年正月二十九日

  諭戸部

  前因各省地方多有饑饉已經遣官賑濟今見京師附近之地四方饑民流移在道朕心深為憫惻若不急行安揷令其得所將來必至鬻賣子女難以生全作何設法令其各歸原籍著該地方官加意撫綏安集復業以免流離著九卿詹事科道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七日

  諭戸部尚書伊桑阿

  朕聞宣府等處歲值大祲吾民乏食鬻賣妻子以自求活夫人孰不愛其室家哉至欲延一朝夕之命割其所親憯惻莫甚焉其遣尔部郎中明格禮馳驛速往㑹同地方官賑濟急拯艱厄以紓朕懷康熙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諭大學士索額圖勒徳洪明珠李霨杜立徳馮溥學士噶爾圖希福徐元文李天馥

  頃者年復不登饑民就食多聚京師故令增設各厰煑糜救饑今四方失業之民聞而來者愈衆反𦤺流離道路有轉徙溝壑之虞且天氣漸向炎熱老幼羸弱聚之蒸為疾疫轉益災沴朕甚憂焉作何設法令其各歸原籍不𦤺失所仍令各該地方官拊循周恤毋𦤺流移饑民内有疾疫死亡者令五城作何給以藥餌醫治拯救去歲三冬無雪今春無雨刑獄淹禁恐有寃抑應即行清理乞食饑民向不許入裏城今應聽其出入用兵地方殉難諸臣卹典原𠉀事平定議今應即與舉行陰陽不和盖由人事失當思欲感通未得其方以上數事皆朕意念所及尔等㑹同尚書侍郎左都御史副都御史詳議具奏尔等國之大臣所宜極慮深思以答委任應行應革關切時務者其各抒所見一併議聞康熙十九年四月初一日

  諭大學士索額圖

  五城賑濟饑民可各將姓名籍貫問明造冊交與總理賑濟僉都御史髙爾位彚送戸部康熙十九年四月初一日

  諭刑部

  去歲三冬無雪今春雨澤愆期天氣亢暘農事可慮朕念切民瘼夙夜焦勞或因刑獄淹禁中有寃枉至支 -- 𦤺干天和亦未可知兹特遣明珠杜立徳希福李天馥等㑹同三法司將已結重案逐一詳加審鞫如有罪可矜疑者即與察明事由開列具奏務期情法允協有枉必伸以副朕欽恤獄讞至意康熙十九年四月初二日

  諭吏兵二部

  自呉逆叛亂以來各用兵地方文武官員有矢志忠貞克篤臣誼抗賊不屈捐軀殉難者幽忠難泯大莭可風彼時即宜錫以卹典但以各處尙未蕩平其中有情莭未確者有應行察者有正在招撫未便遽行者不得已而緩至今日朕毎念及深為惻然兹各路㑹剿大勢底定餘氛指日殲滅其殉難各官應加褒卹以慰忠魂尔等即詳察議奏特諭康熙十九年四月初三日

  諭吏部

  朕萬幾之暇留心經史雖遜志時敏夙夜孜孜而硏究闡發良資講幄之功日講起居注各官俱以學行優長簡備顧問講解明晰奉職勤勞所纂講義典確精詳深裨治理侍讀學士張英供奉内廷日侍左右恪恭匪懈勤慎可嘉髙士竒杜訥學問淹通居職勤愼供奉有年應授為翰林官尔部俱一併從優議叙具奏以後著益殫心職業佐助典學以副朕崇儒重道稽古右文至意特諭康熙十九年四月初八日

  諭禮部

  農務為國家之本粒食乃兆姓所資必雨暘時若而後秋成可期自去冬以來雨雪未降今時已入夏甘霖尚稽久旱傷麥秋種未布農事深為可虞且失業之民饑饉流移尤堪憫惻或因政治未協致干

  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寧循省儆惕兹當䖍誠齊戒躬詣天壇親行祈禱為民請命尔部即擇吉具儀來奏康熙十九年四月十一日

  諭吏部等衙門

  ⿰至支 -- 𦤺治安民之道首在懲戒貪蠧嚴禁科派而後積弊可清閭閻不擾近見街道衙門蠧役詐索害民又聞提督歩兵衙門五城司坊街道廵捕營等衙門各官不能潔已奉公恪遵法紀縱容衙役朘削小民或沿習陋規科斂行戸或借端挾詐官役分肥肆意横行無辜受害種種弊端深可痛恨向來雖經嚴禁定有處分之例但恐小民未能悉知仍被奸徒擾害應再加嚴飭務令家喻戸曉以副朕安全生民至意著各該衙門通行曉諭遵行特諭康熙十九年五月初二日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杜立徳

  向以亢暘齋居䖍禱雖雨澤薄降四野田疇尚未霑足今兹不雨為時又久旱魃為災朕甚懼焉意者政事之失宜者多歟不然天心仁愛下民何其宜雨而久不雨也日者以政理之故勤求言矣而言者文繁無益其集九卿詹事科道掌印不掌印各官問今有何事當行何事當革悉意以陳毋有所隱康熙十九年五月十五日

  諭内閣九卿詹事科道

  朝廷至支 -- 𦤺治惟在端本澄源臣子服官首宜奉公杜弊大臣為小臣之表率京官乃外吏之觀型大法則小廉源清則流潔此從來不易之理如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紀勤修職業公爾忘私小臣自有所顧畏不敢妄行在外督撫各官自應慎守功令潔已愛民乃大臣等毎自謂清正無私粉飾空言至其所行往往營私作弊有玷官方深負委任之意科道係耳目之官凡有弊端自當據實叅奏且居處甚近如此情弊豈無見聞乃瞻徇情面緘黙不言即有條奏多係繁文言官職掌殊為未盡如肯從公糾舉孰敢恣行無忌朕以為目今之弊莫大於此近因天氣亢旱朕夙夜焦思念慮所及無不舉行感格之道猶恐未盡故特召尔等各面陳所見因宣諭朕意令尔等知之康熙十九年五月十五日

  諭恪純長公主

  公主被反叛所累屢年困頓朕毎念及未嘗不為惻然不意深染時症遣乳媪暨親近侍衞往視及回轉奏公主之語不勝感歎又聞病勢危篤即命該部院衙門將服飾執事等項星夜製辦今公主體中大愈將此各項盡送公主處以示朕惓惓注念之意但慮製辦期廹不甚佳耳康熙十九年六月初七日

  諭大學士索額圖勒徳洪明珠李霨杜立徳學士噶爾圖希福李天馥

  凡試職官員一年果係稱職者方准實授其未能稱職者或仍令再試或作何另用著吏部定例議奏康熙十九年六月二十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一目録

  勅諭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杜立德馮溥諭翰林院掌院學士庫勒納等

  諭侍郎宜昌阿

  諭兵部

  諭盛京將軍安褚䕶

  諭吏部

  諭三法司

  諭翰林院

  諭吏部都察院

  諭都察院

  諭大學士明珠

  諭大學士明珠

  諭户部

  諭戸部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馮溥學士噶爾圖希福格爾古德李光地張玉書

  諭戸部

  諭禮部

  諭侍講高士竒

  諭兵部

  諭吏兵二部

  諭戸部

  諭戸部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

  諭禮部

  諭戸部尚書伊桑阿侍郎額庫禮

  諭禮部

  諭吏兵二部

  諭禮部

  諭奉天將軍安褚䕶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一

  勅諭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杜立德馮溥

  朕萬幾餘暇留心經史時取古人墨蹟臨摹雖好慕不衰未窺其堂奥嵗月旣深偶成巻軸卿等佐理勤勞朝夕問對因思古之君臣美惡皆可相勸故以平日所書者賜卿方將勉所未逮非謂書法已工也卿等其知朕意康熙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諭翰林院掌院學士庫勒納等

  卿等日侍講筵夙夜匪懈啓沃之暇每以朕書為請朕萬幾餘閒時取古人墨蹟臨摹雖好慕不衰實未窺其堂奥何可示人卿等既為文學侍從之臣即有成就德業之責故因所請輒以頒賜朕意其悉之康熙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諭侍郎宜昌阿

  尔等所行事宜俱各得當甚為嘉悅朕意所及數事特行宻諭一尚之信雖經犯法伊等妻子不可令卑賤小人凌辱應查明嚴禁遣人䕶送来京一廣東所有大市小市之利經藩下諸人霸占者無算可㑹同廵撫詳察應歸百姓者題明仍歸百姓則廣東人民得霑無窮之惠矣一聞藩下所屬私市私稅每歳所獲銀兩不下數百萬當盡充國賦以濟軍需一各省商販人等欲藉藩下行勢投入者甚多皆須查明應斷出者即行斷出其不應斷出者宜盡行遣發来京勿致逃亡隱漏一尚之信等所有銀兩盡行查明用充軍餉已有諭㫖務須詳行稽查毋致有遺漏侵剋等𡚁康熙十九年八月三十日

  諭兵部

  目今四方悉已蕩平惟滇黔餘孽尚未殄滅前經㑹議各路官兵俱於八月内進剿兹師期已届士馬飽騰正宜分路竝進奮勇長驅埽除殘寇以靖地方尔部作速傳諭湖南四川廣西大將軍將軍督撫提鎮等官整搠兵馬星馳進剿勿得借端推諉躭延時日有逗留不前者即行重處又聞各處綠旗兵丁將帥不恤軍士令其為滿洲大兵蓋房割草餧馬及私行役使恣意虐害以致兵丁苦累如桑格標兵潛逃一千有餘皆由於此不思為將者與士卒甘苦相同加意愛養方可責其用命今罔恤卒伍惟便私圖貽誤軍機深為可惡尔部即通加嚴飭以後有仍蹈前轍者即行察叅從重治罪特諭康熙十九年閏八月初九日

  諭盛京將軍安褚䕶

  自古身任封疆節鉞重臣不避小人疑忌惟計有益於國有利於民耳為君者視其事之可否折衷而行之未嘗偏執意見過寛過猛也凡事不一有創始則難行之乆而乃定者有自始至終不可變易者有現行似乎未便而日後稱便者有目前行之雖善乆而𡚁生者固不可執一而論也據尔奏疏所稱請發嚴㫖將尔原議欲行鹽引乃又不能禁戢兵丁以致搶掠衆怨沸騰未經陳奏等處一併聲明從重處分等語朕㫖昭如日星設無明白實據所係匪輕今若如尔等所請遂有議處之㫖是無實據何以服人又疏稱凡闗鹽法諸犯盡行赦宥領引諸商盡行革除被搶諸物交與盛京刑部酌量令其賠補則遼東諸人咸戴皇恩如天如日等語但差往大臣察審將竣是非當有定論正水落石出黑白分明之時矣無故遽改前㫖恐衆意以為法令更張厭苦煩擾致生疑惑難與遵行將軍所奏雖是此事結案在邇不便更有諭㫖兹因將軍密陳故不逐款批答擇其要者將大意手草密諭康熙十九年九月初六日

  諭吏部

  言官職司耳目必學識優長練逹政務乃克勝任近以科臣孫纘條奏行取考𨕖應加考試因將見任科道各官俱行親試觀其才品以昭澄敘姚締虞王曰温李迥條奏詳明可稱言職并張鵬等俱著留任其益加勉勵殫心職業以副任用傅廷俊和鹽鼎孫纘才識庸常不稱言職俱著降三級調用不准以加級紀錄抵銷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九年十月二十日

  諭三法司

  帝王以德化民以刑弼教莫不敬慎庶獄刑期無刑故讞決之司所闗最重必聽斷明允擬議持平乃能使民無寃抑可幾刑措之風近覽法司章奏議決重犯甚為繁多愚民無知身陷法網或由敎化未敷或為饑寒所迫以致習俗日偷愍不畏法每念及此深為憫惻在外督撫臬司及問刑各官審理重案有律例未諳定擬失當草率完結者有膠執成見改竄供招深文羅織者有偏私索詐受囑徇情顚倒是非者有一於此民枉何由得伸以後著嚴加申飭内外大小問刑各衙門洗心滌慮持廉秉公凡問理刑名務期原情準法協於至當不得故縱市恩亦不得苛刻失入痛改積習加意祥刑以副朕尚德好生欽恤民命至意特諭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

  諭翰林院

  日講官敷陳經史日侍顧問贊襄典學職務繁多宜廣其員以彰右文之治見在滿官足用漢官尚宜増添著即開列應用各員職名具奏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

  諭吏部都察院

  國家設官分職各有專司必勤勵辦事乃克勝任近見各衙門官員有虚糜俸祿懶惰不上衙門者有老疾孱弱不能任事者應分别勤惰以示勸懲堂上官員尔等開列具奏所屬官員㑹同各該堂官分别議奏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

  諭都察院

  祭祀以承上下神祇理宜敬愼近見陪祭各官跡渉慢易班行不整笑語自如殊失執事有恪之道尔衙門職在察劾未見指名叅奏所司何事其嚴飭之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

  諭大學士明珠

  太皇太后駕幸湯泉頤養甚宜起居萬安朕體佳善扈從諸臣亦皆安好聞在京新滿洲患病者多朕在内時賜醫調理常奏速愈今者無人照看此後上三旗新滿洲有抱病者尔須不時詢問即傳㫖令在内良醫調治便中時將患病與全愈之人明白奏聞尔身佳否為此特諭康熙二十年四月初五日

  諭大學士明珠

  朕聞京城左右亢旱農事堪憂尔可傳諭禮部著行祈雨再傳諭内務府總管噶禄照前祈雨例於西山等處虔行致禱朕體甚佳皇長子亦安尔近佳否為此特諭康熙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諭户部

  比年以来宣府大同疊罹饑饉而邉外蒙古亦復凶荒故發宣大存貯米石盡用賑濟朕思邉境糧儲所闗最要古稱九年六年之蓄蓋合侯甸藩畿通為之計豈僅謂公廩之充盈已也養人足食道貴變通可發京倉米二十萬石前運宣大備用其運送米石用就近地方驛站車夫不致糜費尔部核議具奏康熙二十年五月初十日

  諭戸部

  宣府太原大同等處近罹災傷人民困苦所徵房號銀兩應與除免尔部議奏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二日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馮溥學士噶爾圖希福格爾古德李光地張玉書

  聞蘇尼忒人所有米糧止能支至六月應預運米或數千石或萬石送至宣府備用其運送米石著用兵部馬車并大内以下八分公以上酌捐車輛大臣等亦捐車輛速運尔衙門㑹同戸兵二部議奏康熙二十年五月二十五日

  諭戸部

  前因大同等處地方自去歳饑荒百姓無食流離失所已經發銀二十萬兩遣官賑濟又將應徵房稅悉與豁除務期小民家室復完不失故業今復差官各處察㸔閭閻尚多逃亡田土仍然荒棄耕種無資衣食奚頼朕心深為憫惻所有本年應徵地丁各項正賦并歴年帯徵拖欠錢糧盡行蠲免但小民困苦已極猶恐無濟目前此外有何應行事宜可以速拯災黎俾得存活者尔部即行詳議具奏以副朕軫恤百姓至意特諭康熙二十年五月二十七日

  諭禮部

  奉聖夫人朴氏保育

  先皇恭勤克著䕶朕沖幼淑惠彌昭提抱之殷靡間於夙夜恩勤之篤乆歴夫歳時朕眷念前勞已錫封典兹聞奄逝軫悼良深應得恩卹宜從優厚尔部即詳察定例具奏特諭康熙二十年六月十五日

  諭侍講高士竒

  尔在内以来勤慎盡誠夙夜匪懈近日聞尔偶得暑病朕甚憫之每日問醫方知少痊兹特遣内使往視并賜頤養之資尔當安慰自怡省思慮專精神輔以醫藥可也特諭康熙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諭兵部

  在外武職官員有未經從逆効力行間勤勞日乆者枕戈臥甲躬冒矢石建立功績雖經敘錄加銜加級但不能即補實缺仍留該標投閒置散虚糜嵗月或赴部𠋫補又因無缺守𠋫遲延資斧匱乏俱深可憫此等軍前効力之人應令本身赴部驗明原劄即行推補其作何錄用尔部確議具奏特諭康熙二十年七月十七日

  諭吏兵二部

  大同地方連年旱荒百姓困苦以致流離失所就食他方因而田地荒蕪生計不遂今已屢行賑濟蠲免各項錢糧又聞雨澤霑足秋成有望但饑饉之後安養生全必須廉能官吏方克加意招徕留心撫字見任府州縣衞所等官貪劣不職者照常叅處外其才具平常者該撫酌量更調本省簡僻之缺仍扵通省見任官員内選擇清亷愛民者調補大同所屬地方若果撫循有能戸口充實田地開墾著有成效該撫特行舉薦該部從優敘録以副朕奬勵循良愛養百姓至意尔等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

  諭戸部

  積貯為國家大計嵗運漕米充實京倉最為緊要旗丁人等輓運勤勞宜加存恤朕頃巡行近畿至通惠河一帯見南来漕艘旗甲人丁資用艱難生計窘迫深為可憫若不預為籌畫恐其苦累難支以致沿途遲滯貽悞倉儲所關匪細前以軍需浩繁漕運額設錢糧節經裁減今應作何酌復款項尔部詳議具奏特諭康熙二十年九月二十日

  諭户部

  頃者朕巡行近畿至霸州地方見其田畝窪下多遭水患小民生計無資何以供納正賦其該州見在被淹田地應徵本年錢糧著察明酌量蠲免以示朕勤恤民隠至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年九月二十日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

  漕運遲速關京庾盈詘國用之本也今年糧船稽滯逾期勢必守凍明歳漕運恐致後時朕思臨清德州見有倉座欲將後幇米石分貯彼地速令空船南回明年著用山東河南船隻發所貯臨德諸倉之米轉運抵通庶今年漕艘得以早歸而明歳輓輸可無貽悮尔等同戸部及倉塲侍郎㑹議具奏康熙二十年九月二十日

  諭禮部

  古帝王敦重倫常推恩勲戚生則被以顯榮沒則必存優䘏歷稽前代舊典昭然今仁孝皇后之父領侍衛内大臣公噶布喇簪纓世裔宣力累朝恭謹持身忠勤奉職忽聞奄逝深軫朕懐應作何恩䘏著察例從優議奏特諭康熙二十年九月二十二日

  諭户部尚書伊桑阿侍郎額庫禮

  今嵗漕船必致守凍運船旗丁悉係南人既貧苦可念又北地寒冷非其所習應作何處置不致有饑寒之累尔部議奏康熙二十年十月初七日

  諭禮部

  朕恭奉

  聖祖母太皇太后慈諭自古帝王慎簡淑德備秩宮闈以襄内政歷稽往制典禮攸隆貴妃佟氏温惠端良壼儀茂著今進封為皇貴妃鈕祜盧氏恭和淑慧令範克昭今冊封為貴妃惠嬪納喇氏宜嬪郭羅洛氏徳嬪呉雅氏榮嬪馬佳氏秉質柔嘉恪勤内職今進封惠嬪為惠妃宜嬪為宜妃德嬪為德妃榮嬪為榮妃尔部即選擇吉期開列儀注具奏特諭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

  諭吏兵二部

  總督哈占蔡毓榮統領官兵進剿逆賊直抵雲貴地方著有勞績其所革原官俱准復還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年十一月初七日

  諭禮部

  逆賊呉三桂背恩反叛煽亂地方罪惡貫盈已服冥殛逆孽世璠敗遁雲南竊據省城今大將軍貝子章泰等遵奉成命統兵進剿世璠窘迫自刎逆黨咸伏厥辜偽官軍民人等革心来歸疆域大定念數年以来大兵征剿士卒勞頓轉運糧餉民生困苦今逋寇既已蕩平兵民得以休息此皆仰荷

  天地

  祖宗眷佑已命行

  告祭禮仍應布告中外與民更始以昭維新之化尔部即擇吉具儀来奏特諭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初五日

  諭奉天將軍安褚䕶

  今雲南等處俱已底定海㝢清平告祭

  天地

  太廟

  社稷畢即於

  陵寢行告祭禮盛京者

  祖宗開創根本重地朕時思念不忘今值天下宴安意欲躬詣

  山陵告祭前幸盛京時未至

  永陵致奠迄今尚歉於懐兹若果往當身歴其處仰瞻祖宗發祥舊址尔可密遣副都統穆泰暨賢能官員將所行塗程與駐蹕及應行之處自興京通烏喇徑路詳看繪圖於同往章京内擇通曉者一員来奏恐踏看未周不能詳記道里山川也因無定期未行明示若俟定後商酌恐不及矣故爾密諭將軍身體佳否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初八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二目録

  勅諭

  諭大學士勒徳洪明珠李霨學士格爾古徳阿蘭泰石柱王守才張玉書

  諭大學士勒徳洪明珠李霨馮溥尚書伊桑阿郭四海左都御史徐元文侍郎李天馥杜臻學士噶爾圖格爾古徳阿蘭泰石柱王守才李光地張玉書

  諭議政王大臣

  諭大學士杜立徳

  諭禮部

  諭将軍安褚護

  諭烏喇将軍巴海等

  諭學士張英

  諭裕親王福全

  諭蘇大敦柱

  諭户刑二部

  諭裕親王福全

  諭裕親王福全

  諭敦柱蘇大

  諭刑部

  諭户兵工三部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二

  勅諭

  諭大學士勒徳洪明珠李霨學士格爾古徳阿蘭泰石柱王守才張玉書

  賞罰乃國家之大柄忠逆實臣節之大防從古帝王敷治戡亂未有忠不賞而逆不罰者但其中情有輕重故法有寛嚴必功罪分明予奪精確始稱允恊前總兵官王永清身膺重任甘心從賊及大兵抵滇圍困省城為日甚乆猶不歸順乃與夏國相隨在奔竄迨計無復之始來投誠故拏禁其子封其家産今文武官員見在雲南仍不投順者可察出如王永清之例一併封拏其應作何結案曽經議政王等議俟雲南省城克復之後再議今議此案時應将從賊受職歸順後未經定議官員品秩稍大者通行察出具奏其從賊官員前已歸順曽經奉㫖從寛免罪者不必槩行察議此内有原為大吏

  靦顔從逆又受偽職者名節棄㓕大玷人臣之誼若輩不合仍令居官應俱革任著議奏儻其間有効力真確功績甚著之人應酌量留任仍於各名下明白開注勞績見在𠉀缺者俱停其録用至明嵗以後文武各官舉行大計軍政凡屬從賊受職歸順者俟督撫提鎮開造計冊到日吏兵二部應行察明罷黜著議政王貝勒大臣㑹議具奏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初九日

  諭大學士勒徳洪明珠李霨馮溥尚書伊桑阿郭四海左都御史徐元文侍郎李天馥杜臻學士噶爾圖格爾古徳阿蘭泰石柱王守才李光地張玉書

  頃九卿等以逆首既除四方底定奏請上朕尊號朕自御極以來日夜孜孜以乂安民生為念乃逆賊吳三桂一倡變亂遂至塗炭八年當吳三桂初叛時散布偽劄煽惑人心各省兵民相率背叛此皆徳澤素未孚洽吏治不能剔釐所致幸頼

  上天眷佑

  祖宗威靈滿洲兵士之力逆渠授首奸黨悉除地方平靖獨念數年之中水旱頻仍災異疊見師旅疲於征調被創者未起閭閻敝於轉運困苦者未甦且因軍興不給裁減官員俸禄及各項錢糧竝増加各項銀兩仍未復舊每一軫念甚歉於懐若大小臣工人人廉潔俾生民得所風俗淳厚教化振興天下共享太平之福雖不上朕尊號令名實多如一切政治不能修舉則上尊號何益朕斷不受此虚名也朕自幼讀書覽古人君行事始終一轍者甚少嘗以為戒惟恐幾務或曠鮮克有終以故宵衣旰食祁寒盛暑不敢少間偶有違和亦勉出聽斷或中夜有機宜奏報未嘗不披衣而起朕非不知燕息自怡蓋所愛不在一身總為天下生靈計政事務求當理官職務在得人期於家給人足百姓樂業而已今吏鮮潔清之效民無康阜之休君臣之間全無功績可紀儻復上朕尊號加尔等官秩則徒有負媿何尊榮之有至於

  太皇太后

  皇太后加上徽號詔赦天下理所宜然其上朕尊號之事斷不可行乃朕實意非粉飾之辭也自今以徃大小臣工宜各洗心滌慮砥節厲行休飬蒼黎培復元氣尔等可向九卿各官悉諭朕意不必再行陳請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十四日

  諭議政王大臣

  頃九卿等以逆首既除四方底定奏請上朕尊號朕思曩平南王尚可喜奏請回籍時折出票簽面議圖海言斷不可遷移朕以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乆滋蔓馴致不測故决意撤回下議政王大臣九卿等官㑹議時未有言不可撤者皆以遵㫖宜撤議奏朕意已定遂命遷移不圖吳三桂背恩反叛天下騷動偽檄一傳在在響應八年之間兵疲民困幸荷

  上天眷佑

  祖宗福庇逆賊遂爾蕩平儻復再延數年将若之何爾時惟有莫洛米思漢明珠蘇拜塞克徳等言應遷移其餘竝未明言遷移吳三桂必致反叛向議此事之人至今尚多試言當日曽有謂吳三桂必反者否及吳三桂叛後各處擾亂多有退而非毁謂此事皆因遷移所致此等情事朕俱洞悉若彼時朕諉過於人将議應撤三藩者悉置於法諸人豈不死於非命耶朕素性不諉過臣下即今部院事務如有錯誤朕亦自任未嘗歸咎於人朕自少時以三藩勢燄日滋不可不撤豈因吳三桂反叛遂諉過於人耶賴

  天地

  祖宗之靈剿滅逆賊方為此言儻逆賊不滅其過豈不盡歸朕身今雖賊亂削平地方寜静而民困未甦瘡痍未起君臣宜各修省恤兵飬民布宣敎化務以廉潔為本共致太平若遂以為功徳崇上尊稱濫邀恩賚是可恥也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十四日

  諭大學士杜立徳

  卿弼亮老臣久任機密端醇恪㳟勤慎素著兹海宇蕩平時當令序内殿賜宴廷臣念卿臥疾不克同此歡讌特遣中使慰問賜以醴饌卿其加餐珍攝以副朕惓惓至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諭禮部

  比年以來逆賊吳三桂背恩反叛擾亂地方仰荷祖宗在天之靈黙垂庇佑克奏蕩平應躬詣

  山陵展祭以告成功前初聞㨗音即謁

  孝陵行禮兹奉

  太皇太后慈諭

  太祖

  太宗山陵亦應親徃祭告隨命議政王貝勒大臣等㑹議僉謂事闗大典允宜舉行今擬即謁

  太祖

  太宗山陵䖍申昭告用展孝思應行事宜及需用各項著各該衙門速行偹辦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日

  諭将軍安褚䕶

  詳覽尔奏所言雖是但今雲南蕩平告成功之大典不便延遲中止朕與廷臣公同酌議於二月十五日啓行已有定期此外别旨俱口諭賫奏官員矣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初二日

  諭烏喇将軍巴海等

  今以雲南等處底定躬詣盛京告祭

  三陵意欲於扈從人等餧飬馬匹之暇觀看烏喇地方将軍應從何處帶領兵丁𠉀迎可與盛京将軍定議行之再産鱏鰉等魚之處尔即詢明烏喇西特庫㑹同将湏用諸物悉加偹辦完整為此特諭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

  諭學士張英

  尔素性醇樸侍從有年朝夕講筵恪㳟盡職兹因尔父未葬具疏請假朕念人子至情忠孝皆出一理准假南還特賜白金五百兩表裏二十匹既旌尔之勤勞兼資墓田之用尔其欽悉朕惓惓至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諭裕親王福全

  相别以來忽復兼旬棣萼之思時在寤寐初四日已抵盛京山川形勢風土民情深維

  祖宗開創之艱難令人逺想慨然春氣漸佳知意興甚適也特此佈問不宣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五日

  諭蘇大敦柱

  兹上

  太皇太后奏啟為切陳㣲衷仰祈

  睿鑒事内云自山海關至盛京水土皆佳獸多魚鮮每當食頃輙念不能馳奉

  太皇太后甚歉於懐到盛京後身親網獲鰱魚𩺀魚設法成叚浸以羊脂者一種鹽醃者一種星馳逓送心期兩件奉到之日儻得味仍鮮美庻可稍見㣲誠山中野燒自落榛實及山核桃朝鮮所進柿餅松子白果栗子附𠉀

  安奏啓同徃等語所進之物可同奏啓一併送至慈寜宫其銀缾中所貯之魚到日鮮否明白奏知若太皇太后欲寄製成棗脯即實之缾中封固付來為此特諭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八日

  諭户刑二部

  朕承

  祖宗丕緒撫御區宇日以子育元元為念自逆賊吳三桂倡亂滇南多方煽動軍興八載中外驛騷仰頼祖宗在天之靈黙垂眷佑殄滅兇渠民生乂安疆圉底定爰特行徧祀

  山陵之禮用告成功兹㳟詣

  福陵

  昭陵謁祭禮竣惟盛京為國家肇基重地朕躬親幸宜沛大澤以示殊恩山海闗以外及寜古塔等處地方官吏軍民人等除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其餘已結未結一切死罪俱著減等發落軍流徒杖等犯悉准赦免奉天錦州二府屬康熙二十一年地丁正項錢糧著通行蠲豁其官役墊補包賠等項應追銀兩察果家産盡絶亦并豁免用稱朕加惠根本優恤黎民至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八日

  諭裕親王福全

  頃覽來奏具悉念朕之懐兹者告祭事畢廵行疆土兼講春蒐正當草淺獸肥弓燥手柔之時且地多豺虎麋鹿此樂惜不與王共之也近状想佳特此諮詢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

  諭裕親王福全

  别來未幾麥氣迎秋荏苒流光良増思念每閱來疏足慰朕懐兹東廵典禮事事已畢經過之處無不喜見昇平二十日自盛京囬鑾㑹面可期佈問不宣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諭敦柱蘇大

  朕至渾河太子河遼河三河合流之處地名牛荘河水泛漲乗舟渡河扈從諸人以次待渡因暇舉網所得鰱魚五尾島子魚六尾鯉魚四尾𩺀魚四尾鯿魚三十二尾鴨嘴魚六尾重脣魚二尾中魚三尾杆條魚一尾共六十三尾欲遣人賫往恐日久味變故著驛逓馳送尔二人将魚進

  太皇太后兼奏明此意有何

  慈諭併此魚到去新鮮與否於隨常奏啟内詳細奏來為此特諭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諭刑部

  頃以逆賊殲滅海宇蕩平朕躬詣盛京展謁

  永陵

  福陵

  昭陵以告成功因而廵行邊塞咨詢民間疾苦東至烏喇地方見其風氣嚴寒由内地發遣安挿人犯水土不習難以資生念此輩雖干憲典但既經免死原欲令其生全若仍投畀窮荒終歸踣斃殊非法外寛宥之初念朕心深為不忍以後免死減等人犯俱著發徃尚陽堡安插其應發尚陽堡人犯改發遼陽安插至於反叛案内應流人犯仍發烏喇地方令其當差不必與新披甲之人為奴以昭朕軫恤民隐哀矜保全之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九日

  諭户兵工三部

  從前盛京看守

  陵寝及山海關等城守章京員缺俱令其子弟頂補後停止此例悉由京師補授頃朕以昭告成功展謁永陵

  福陵

  昭陵因周視所歴地方見道里遼逺徃返艱難若章京員缺盡從京師補授則家口遷移重為貧窶者之累且将前任章京房屋田地掣給新補之員以致前官孤孀無倚不能回京如欲即留彼地則田廬既空資生何䇿困苦日甚深用憫然嗣後盛京看守

  陵寢及山海關等處城守章京員缺不必自京補授著於伊等子弟内令該将軍選擇賢能者具題引見頂補以免其徃返遷移之苦儻伊等子弟無人堪用别有補授發徃之員可另撥田房給與其前任章京田房仍行留給不必掣出令其孤孀得所尔三部㑹同詳議具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二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十三目錄

  勅諭

  諭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蘇瓦里虎等諭大學士勒徳洪明珠李霨王熙學士噶爾圖石柱張玉書

  諭部院諸臣

  諭户部

  諭刑部

  諭吏部

  諭户部尚書梁清標侍郎李天馥

  諭兵部

  諭議政王貝勒大臣内閣九卿詹事科道諭禮部

  諭兵部

  諭禮部

  諭部院大臣

  諭朝覲各官

  諭刑部

  諭户部

  諭大學士勒徳洪明珠李霨王熙黄機呉正治學士薩海阿蘭泰石柱王守才金汝祥胡簡敬孫在豊

  諭刑部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十三

  勅諭

  諭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蘇瓦里虎等

  朕幸吉林地方訪詢民隐見兵丁役重差繁勞苦至極此等情由囘鑾之日將軍以下至於兵丁敎諭大意已有特㫖朕自至京師復為思繹不將各種無益差徭顯與革除兵丁人等終無禆補且不得霑實惠矣一鷹鸇窩雛於三月尋覓四月内捕取最妨農事兼屬無益况所得鷹鸇不諳呼飼難至京師徒勞人力應行停止一自八月放鷹原欲令之熟習以便賫送數年以來竝無名鷹貢至京師在烏喇地方兵丁於冬寒之時尋覓山鷄人馬勞頓應行停止一圍獵以講武事必不可廢亦不可無時冬月行大圍臘底行年圍春夏則看馬之肥瘠酌量行圍令貧人採取禽獸皮肉須預先傳明日期以便遵行所獲禽獸均行分給圍獵不整肅者照例懲

  治不可時加責罰苛求瑣屑遇有猛獸須小心防禦以人為重勿致悞有所傷一打鱏鰉等魚既有專管西特庫等烏喇兵丁應停差役其搬移新滿洲採取造房幷船隻桅木等項及偵探巡邏等差俱係軍務乃駐防官兵專責不可寛假應照常行此外偶爾差遣大臣侍衞督看採取東珠砍伐木植尋覓鷹鸇不渉每歲定例所行之事似無過勞此後將軍以下撥什庫以上應念兵丁逺居邊境無市貿易身冐嚴寒往採山木妻子汲水操作備極艱辛時加憐憫吉林烏喇田地米糧甚為緊要農事有悞闗係非細宜勸勉之使勤耕種朕軫念滿洲人民生理欲遣人專往以驛遞疲獘故因筆帖式來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十九日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王熙學士噶爾圖石柱張玉書

  朕觀部院衙門大小官員俱分班啓奏甚或一部分作數班朕與爾等皆每日曉起部院官員分數班啓奏殊非上下一體勵精圖治之意嗣後滿漢大小官員除有事故外凡遇啓奏事宜俱着一同啓奏都察院衙門及科道官員無逐日啓奏本章著每日黎明齊集午門如滿漢部院官員有怠惰規避者即行察叅又大小各衙門滿漢官員雖該衙門無啓奏事宜亦著每日同啓奏官員黎明齊集午門俟啓奏事畢同散有怠惰規避不於黎明齊集者亦著都察院及科道官員察出叅奏康熙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諭部院諸臣

  朕因天氣炎熱特奉

  兩官避暑瀛臺今幸天下少安四方無事然每日侵晨御門聽政未嘗暫輟卿等各勤職掌時來啓奏曾記宋史所載賜諸臣於後苑賞花釣魚傳為美談今於橋畔懸設罾網以待卿等遊釣可於奏事之暇各就水次舉網得魚隨其大小多寡攜歸邸舍以見朕一體燕適之意誰謂東方曼倩割肉之事不可見於今日也特諭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三日

  諭户部

  漕糧闗係國儲理應早登倉庾向因經管各官及旗丁人等怠緩遷延每致遲悞故嚴定處分之例以警積玩但定例過嚴期限迫促經管文武大小各官及旗丁人等不無苦累爾部㑹同吏兵二部將見行之例再加詳酌定議務期不悞漕運不病官民寛嚴適中永可遵守以副朕軫恤至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

  諭刑部

  時已季夏雨澤愆期邇來亢旱益甚農事堪憂朕思天人一理感格之道必有未孚且刑獄或有淹滯寃抑之氣最能上干

  天和内外大小問刑各衙門審讞案件恐有聽斷不公曲直顚倒以及草率怠忽任意遲延致無辜之人久羈犴狴爾部即通行申飭今後問刑各官凡應速結事情即為歸結勿得借端稽緩苦累平民務期虚明公允詳慎得情以副朕欽恤刑獄感召休祥至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諭吏部

  圖治首在安民勸善莫先懲惡必咨詢廉訪責有專官而後民隱得以上聞奸頑為之斂戢近聞直省各地方多有紳衿勢要土棍豪強及旗下兇惡人員幷莊頭等縱暴恣行武斷鄉曲有司畏威而不敢問大吏狥隱而不能糾非特遣大臣巡察難以袪除積𡚁直𨽻為畿輔重地尤當首先澄清今應遣大臣一員前往㑹同該撫巡歴地方有勢要豪強旗人莊頭大為民害者廉訪眞實惡蹟指名題叅重加懲處以警奸徒用安良善副朕移易風俗愛飬民生至意應遣大臣爾部即開列具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四日

  諭户部尚書梁清標侍郎李天馥

  運丁輸輓糧儲備極艱苦朕時在念浙省運丁錢糧有未經全復者今應否全復著議奏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諭兵部

  近因逆賊蕩平四方底定將經制之外增設緑旗兵丁議令裁汰於二年内陸續報完原以寛恤民力敉寧地方今思各處兵丁多有隨征進剿効力行間綿厯歲時備嘗艱苦事平囘汛若漫無分别一概裁汰深為可憫著該督撫提鎮等官於裁汰之時詳加察閲不得混留私人反將曾經効力兵丁輙行裁退至於已𢦏兵丁及投誠歸農人等恐有無籍可歸艱於生計者著各該地方官設法安插善加撫輯務俾有以資生母致流離失所擾累平民爾部即通行申飭經管文武大小官員實心奉行殫力料理以副朕恤兵愛民至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諭議政王貝勒大臣内閣九卿詹事科道

  傳諭王進寶趙良棟前逆賊竊據漢中四川等處地方悉力固守在外領兵諸將咸以恢復為難因特遣學士希福馳往傳諭從來漢將所轄地方猝有變亂即用漢兵勘定原無待借力於滿兵之事爾等皆封疆大臣久歴戎行應各率所𨽻部曲將士相機進取時趙良棟即首先倡議應行恢復隨允良棟議刻期進剿於是爾等同往克取漢中王進寶自蘭州失守遂率兵乗筏渡河恢取蘭州鞏昌等處剿禦賊宼所向奏功及同取漢中之後意見不合嫌隙漸生遂爾分路進兵趙良棟直取成都王進寶恢復保寧若成都不下則雖攻保寧未易即拔若保寧未克則雖下成都難以固守勢必復退是爾等二人功績俱著封疆使能公爾忘私和衷共濟即統士卒乗勝長驅則滇黔賊宼可以計日殄滅何復遷延歲月遲至一二年之久耶且爾等既克四川賊衆膽落遂悉其精鋭入川抗拒雖中路空虚大兵得乗機進取沅州鎮逺貴陽等處而川中賊勢復張已恢之疆土幾致再陷此皆由爾等不能和衷之所致也爾等賦性鹵莽不諳大體各懷私忿互相攻訐屢疏求勝交圖陷害朕當爾等訐奏之初即已洞悉情事念爾等功績竝茂惟欲保全絶無深究之意且一切投誠人員有免其前罪者有仍加錄用者况爾等建功之臣耶今爾等俱至京師如欲治罪何難逮問重處但朕意終以曲全為念特將爾等互訐章奏俱行發還槩不究問其遲於救援失陷地方闗係軍機等事者仍照例察議此非為爾等二人調解朕深惟國家大體務欲保護勞臣用全終始故兹申諭自今以往爾等其洗心滌慮各改前愆消釋私嫌共矢忠藎以副朕優待功臣至意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初一日

  諭禮部

  古帝王敦崇孝治恩篤懿親生則被以寵榮歿則優加追䘏歴稽往牒典例攸存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章皇后之母誥贈一等公佟圖頼妻誥封一等公妻一品夫人覺羅氏毓秀名門作儷巨室誕育

  皇妣衍慶𢎞長奄逝遽聞朕心深為軫悼應作何恩䘏著察例從優議奏特諭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諭兵部

  國家撫定寰區削平逆亂必資將士之力我

  太祖

  太宗訓詰戎兵申嚴紀律信賞必罰懲勸維彰其時行間將帥爭自奮勵所向奏功後因歴年既久奉行少寛人情不無怠弛朕御極以來恪守

  祖宗成憲每於戎政兵機加意整飭自逆賊叛亂各路將帥統兵征剿行間功罪屢經奏報朕念我國家軍法自昔嚴明稽核殿最務從詳確頻頒詔㫖炳如日星今逆賊殄滅武功告成振旅班師正分别功罪昭示懲勸之時因思軍法固不可寛功罪自宜相抵必酌量重輕情法允協庶俾羣心悅服激厲將來凱旋大兵將帥内現在應議者有直抵雲南建立功績人員應詳察功過准其相抵雖未至雲南果立有大功亦應准抵其未至雲南及竝無大功者仍照軍法處分著議政王貝勒大臣㑹同確議具奏爾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

  諭禮部

  農事為民生之本必雨雪以時庶春耕不悞秋成可期今歲入冬以來尚未降雪愆陽日久時序失宜田畞暵乾恐妨明年東作應䖍行祈禱爾部即照例作速舉行特諭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諭部院大臣

  從來君臣之分雖甚尊嚴上下之情貴相浹洽嘗觀唐宋盛時堂廉不隔以成交泰之治卿等朝夕勤勞出入奏對朕心時切嘉念今將内廏馬匹及滇中新到馬匹擇其馴良易於控御者頒賜卿等兼以内紵卿等其各承受示朕優念之懷康煕二十二年正月十三日

  諭朝覲各官

  爾等各有職掌闗係國計民生自宜實心辦理如奏銷錢糧採買米石借端浮冐希圖侵剋審理刑獄顛倒是非稽延歲月致累平民皆因尔等因循怠玩積𡚁未除嗣後俱應潔已奉公殫心盡職諸凡公務俱照在内各衙門事例勤慎料理著實遵行乃副朕察吏安民之意尔等若謂道途遙逺所行獘端未必盡知仍沿陋習漫無省改憲典具存決不姑貸尔等悉知欽哉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初九日

  諭刑部

  國家設立問刑衙門期於明罰勅法弼敎化民必審鞫精詳讞決平允而後民情悅服寃抑畢伸近見尔部審理大小事件每多草率因循瞻狥舛錯全無振刷省改如聽訟之時兩造是非自應分别定案因意有偏私往往不問曲直勒令和息或逼撤原状含糊完結以致奸頑倖免良善含寃又如入官財物奉差籍沒官員不能廉潔自持據實冊報乃恣意侵盜竟飽私囊貪黷成風愍不畏罪殊非人臣奉公守法之誼至於審事官員膠執已見聽斷不公或更改口詞圖遂私意或恐喝犯証不令直供或妄肆株連稽延月日或怠玩疎忽苟且告竣此等獘端種種難以枚舉嗣後堂司各官俱著洗心滌慮痛改前非一切刑名事務必令情法允恊無枉無縱恪遵法紀持廉秉公以副委任之意特諭康熙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諭户部

  黔省為滇南孔道地瘠民貪大兵凱旋輓輸芻糗供應人夫極其浩繁且起觧吳逆家口駱驛運送不無苦累恐小民竭力供億生計艱難朕心深為憫惻所有本年秋冬及來年春夏應徵地丁正項錢糧盡行蠲免以示朕勤恤民隱至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二年四月初九日

  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李霨王熙黃機吳正治學士薩海阿蘭泰石柱王守才金汝祥胡簡敬孫在豐

  朝廷優䘏臣工賜以碑祭之文必使當其實行毋得恣意抑揚撰擬之人親戚同鄉悉宜迴避所進刑部侍郎葉方藹祭文著另行撰擬一倂奏覽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初八日

  諭刑部

  人命闗係重大凡現審人犯自應早取口供速行完結庶不致無辜久禁囹圄淹滯斃命其中有應行詳審及等𠉀質對者或暫行監𠉀或羈禁各門該管官員亦當嚴加稽察不時照管毋令獄卒及守門人等借端需索恣行凌虐且各犯雖有應得之罪若未死於法先死於獄既非憲典亦干

  天和朕心尤為不忍向來在外各衙門審理人犯或係監斃或在路物故凡一起内至三人以上者定有處分之例今思内外刑獄事屬一體嗣後在内各衙門及各門監禁人犯一起致斃幾人以上者作何處分著九卿詹事科道㑹同詳議定例具奏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二年閏六月二十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四目錄

  勅諭

  諭戸兵二部

  諭吏兵二部

  諭吏部

  諭刑部

  諭戸部

  諭戸部

  諭九卿詹事科道

  諭大學士勒徳洪明珠王熙吴正治宋徳宜學士席柱喇巴克馬爾圖圖納席爾達牛鈕金汝祥吴興祖王鴻緒范承勲

  諭大學士勒徳洪等

  諭戸部

  諭大學士明珠王熙

  諭大學士明珠

  諭大學士明珠王熙

  諭大學士明珠尚書介山

  諭大學士明珠總督王新命

  諭江南江西總督江蘇廵撫

  諭吏部尚書伊桑阿

  諭江南大小諸臣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四

  勅諭

  諭戸兵二部

  海洋險逺風濤不測自有明以來賊寇盤踞島嶼出沒靡常為害已久本朝平定閩省逆賊鄭成功竄伏海島侵擾沿海一帶地方雖屢經剿殺未盡根株逆孽遁踞臺灣蠢爾㳺魂尚恣窺伺自滇黔底定賊寇殄除獨兹海外鯨鯢猶梗王化必須用兵撲滅埽蕩逆氛庶海隅安全民生樂業特命施琅為水師提督統領舟師并飭該督調度㑹商相機征剿今克取澎湖已扼險要臺灣逆穴指日殲滅立見廓清凡進剿軍前所需兵餉米折應用器械及修理船隻預備物料各項錢糧所關甚為緊要應差部院堂官一員前往㑹同督撫速為料理不拘何項錢糧儘現在者准其動用毋致貽悮其同施琅進剿官員兵丁著照進剿雲貴事例俱著從優加級賞

  賚以示朕鼓勵将士優恤兵丁至意應差堂官職名𨳩列具奏尔二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十四日

  諭吏兵二部

  向來海寇竄踞臺灣出沒島嶼窺伺内地擾害生民雖屢經剿撫餘孽猶存沿海地方烽烟時警邇者滇黔底定逆賊削平惟海外一隅尚梗王化爰以進剿方略咨詢廷議咸謂海洋險逺風濤莫測長驅制勝難計萬全朕念海氛不靖則沿海兵民弗獲休息特簡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前往相度機宜整兵征進該提督忠勇性成韜鈐夙裕兼能洞悉海外形勢力任尅期可奏蕩平遂訓練水師整頓戰艦揚帆冒險直抵澎湖鏖戰力攻大敗賊衆克取要地立奏膚功餘衆潰遁臺灣懾服兵威乞降請命已經納土登岸聼𠉀安插自明朝以來逋誅積寇始克殄除瀕海逺疆自兹寧謐此皆該提督矢心報國大展壮猷籌畫周詳布置允當建兹偉伐宜霈殊恩施琅著加授靖海将軍封為靖海侯世襲罔替以示酬庸前進剿雲南官員曽各加一級兵丁賞賚一次頃因該提督所統官兵出海進剿勤勞堪念已經照雲南例加級賞賚復思官兵逺抵海疆冒險剿寇非滇黔陸地用兵可比在事官員著再各加一級兵丁再賞一次以示特加優渥至意尔二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初十日

  諭吏部

  朕夙夜孜孜勤求治理務期紀綱整肅吏治澄清庶績咸熙民生樂業以㡬郅隆之化部院衙門事務屢加申飭近皆修舉職業勉力清釐惟在外直𨽻各省督撫等衙門積習相沿未盡整飭一切事務不能恪㳟勤勵實心辦理督撫為地方大臣果能潔已率屬公正無私則大法小㢘交相儆惕吏治自當振興閭閻克臻康阜且糾劾官員關係激勸必莅任既久賢否洞知方可據實指叅貪劣知儆向來督撫有入境即行糾叅者既未夙悉官評止據下屬掲報即行題叅則所劾未盡得實徒為具文塞責果係真知灼見自當不時指叅何必拘定遲速又廣西四川地處邊疆選補官員赴任每多遲悮懸缺久待料理乏人著九卿詹事科道㑹同詳議具奏特諭康熙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諭刑部

  明罰勅法民命攸關必讞決精詳案無畱滯而後聼斷得情民免株累向因刑部等衙門事務審理遲延屢加申飭今積案已完宿𡚁漸革惟在外直𨽻各省督撫等衙門因循積習怠忽稽遲一切刑名案件有經年不結者有數年不結者或因承審官員不能恪秉虚公妥招定案每多草率含糊希圖苟且完結以致上官屢行批駮沉案積久不清或因上官意有偏狥借端頻行駮審因而營求滋𡚁顛倒是非寃抑無辜莫由申訴此等情弊皆由聼斷不公完結不速牽連淹滯苦累小民今應作何立法俾在外各衙門痛改積習永絶𡚁源訟簡刑清克稱平允著九卿詹事科道㑹同詳議具奏特諭康熙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諭戸部

  陜西西安甘肅等處前當大兵進剿之時轉輸糧糗辦運芻茭一應軍需取給閭里小民由陸路供億勞費繁多今既經蕩平朕心時切軫念康熙二十三年應徵地丁各項錢糧著與蠲免三分之一以昭朕睠念民生勞苦之意又山西崞縣忻州定襄五臺代州振武衞新經地震被災頗重雖經遣官賑濟仍應量行加恩以示軫恤其被壓身亡民人所有康熙二十三年應徵地丁錢糧著與全免其房舍倒壊力不能修者丁銀全免地畝錢糧著免十分之四尔部速行該地方官曉諭小民務俾各霑實惠如有司官役借端朦混私行重徵者或經叅奏或經告發将經管各官從重治罪尔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諭戸部

  民為邦本必年穀順成家給人足乃愜朕撫育羣生之意比者巡行近畿見閭里生計僅支日用乃米價漸貴民食維艱又聞河南地方年嵗荒歉所在苦饑小民無以資生恐致流移失所朕心深切軫念直𨽻應作何平糴及勸諭捐輸河南應行緩徴併鼓勵捐輸設法賑濟等項事宜著九卿詹事科道㑹同確議具奏特諭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十七日

  諭九卿詹事科道

  御史衞執蒲奏請御門聼政或以五日或以二三日為期其意蓋欲君臣之間政事餘暇稍得休息也朕自躬親庶政宵旰弗遑念致治之道務在精勤勵始圖終勿宜有間二十餘年以來於凡用人行政事無鉅細㒺不殫心籌畫早夜孜孜有如一日

  

  廟禋享必躬執祀事間有不親詣之時皆甚非得已至於内殿齋居幾微悉謹左右𥊍御咸所稔知在朕未明求衣辨色視朝日與大小臣工率作省成用熙庶績近念尔諸臣奏事勞苦少展御門晷刻俾得從容入奏非圖便安邇年海宇敉寕政事漸簡頃復諭部院事務應得歸併者酌量合奏期於簡要清省從此民生日康刑清政肅部院章奏當不期省而自省若必預定三日五日以為奏事常期非朕始終勵精之意也其本内事情著内閣翰林院㑹同九卿詹事科道詳議具奏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諭大學士勒徳洪明珠王熙吴正治宋徳宜學士席柱喇巴克馬爾圖圖納席爾逹牛鈕金汝祥吴興祖王鴻緒范承勲

  凡有給過陣亡身價及致祭銀兩後因事故扣追者至陞遷之間停止之俸并所裁缺汰兵餉其中情事䝉混多端錢糧出入動關國計自應極其明確以杜隠冐重支之𡚁著交與吏戸兵三部確議具奏康熙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諭大學士勒徳洪等

  向令開海貿易謂於粤閩邊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財貨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貿易非貧民所能冨商大賈貿遷有無薄徵其稅不致累民可充粤閩兵餉以免腹裏省分轉輸協濟之勞腹裏省分錢糧有餘小民又獲安養故令開海貿易今若照伊爾格圖等所呈給與各關定例欵項於橋道渡口等處概行徵税何以異於原無税課之地反増設一關科斂乎此事恐致擾害民生尔等傳諭九卿詹事科道㑹議具奏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初一日

  諭戸部

  朕軫念蒼生勤求治理邇年以來於畿輔郡縣時行歴覽補助兼施今俯允廷議諏吉東廵正欲體察民情周知吏治一應沿途供用皆令在京所司儲備無缺毫不取之民間猶恐地方官役不能悉體朕懐借端支應妄行濫取今特加申飭如有悖㫖私征一經發覺定行從重治罪更念朕此番廵歴原以俯恤編氓問俗觀風於閭閻休戚務期洞曉凡經過地方百姓須各安生業照常寧處毋得遷移逺避反滋擾累尔部即行令該地方官於府州縣城市邨莊窮鄉僻壤大張告示徧行曉諭務令通知以副朕惠愛元元之至意特諭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日

  諭大學士明珠王熙

  朕夙夜孜孜勤求治理深宫寧處軫念閭閻諏吉時廵省觀民隐經行所至登於泰山至聖遺蹤緬然可覩一覽衆山臨眺九有洵足攬天下之勝察造化之竒遂援筆濡毫書成普照乾坤四字可於孔子小天下處建亭懸額復書雲峰二字可於極頂處磨崖勒石其本年泰山香税免解該部用以鳩工庀材䖍修泰山頂上各廟應行事宜尔㑹同該撫確議具奏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十一日

  諭大學士明珠

  三冬時令嚴寒窮苦小民恐其無以資生餬口故於五城地方各支銀米設厰煮粥散給貧窮戸口原係朝廷撫恤小民之意今奉行日久經管各官視為具文虚應故事以致貧民嗷嗷待哺罔獲宿飽其令部院即嚴飭廵城御史及司坊官員必令親視散給毋得假手胥役侵漁虚冒務俾小民均霑實惠部院堂官仍不時稽察如有故違者題叅治罪以副朕愛養窮黎至意其令戸部都察院實心奉行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十六日

  諭大學士明珠王熙

  明太祖一代開創令主功徳並隆朕廵省方域将及江寧鍾山之麓陵寝斯在朕優遇前代况於其君實賢可祀之如禮内閣禮部太常寺㑹議具奏康熙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諭大學士明珠尚書介山

  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寧距陵非逺欲至其處親為拜奠具議以聞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

  諭大學士明珠總督王新命

  明太祖陵寢歴經年世幸本朝加意䕶守鬱然無恙朕躬詣奠祭典數優崇今車駕将旋圖善其後尔等可傳諭守陵太監及陵戸朝夕敬慎廵視罔輟灑埽維勤毋令附近民人旗丁恣行蹂踐其在陵守視人等特加賞賚以示恩恤彰勸厲焉特諭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

  諭江南江西總督江蘇廵撫

  明太祖天資英武敷政仁明芟刈羣雄混一區宇肇造基業功徳並隆其陵寢在鍾山之麓係江寧所屬地方向已有㫖令有司各官春秋致祭嚴禁樵採并設有守陵人戸朝夕廵視但為日已久不無廢弛今朕省方江寧親詣拜奠見墻垣傾圮林木凋殘皆係無知民人不遵約束恣肆作踐往來行走殊違法紀嗣後尔等督令地方各官不時廵察務俾守陵人役用心防䕶勿致附近旗丁居民仍前踐蹋所有春秋二祭亦必䖍潔舉行kao以副朕崇重古帝王陵寢至意特諭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

  諭吏部尚書伊桑阿

  朕車駕南廵省民疾苦路經髙郵寶應等處見民廬舍田疇被水淹沒朕心深為軫念詢問其故具悉梗概髙寶等處湖水下流原有海口以年久沙淤遂致壅塞今将入海故道濬治疏通可免水患自是往還每念及此不忍於懐此一方生靈必圖拯濟安全咸使得所始稱朕意尔同工部尚書薩木哈往被水災州縣逐一詳勘期於旬日内覆奏務期濟民除患總有經費在所不惜尔等體朕至意速行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

  諭江南大小諸臣

  朕向聞江南財賦之地今觀市鎮通衢似覺充盈其鄉邨之饒人情之樸不及北方皆因粉飾奢華所致尔等身為大小有司當潔已愛民奉公守法激濁揚清體恤民隐以副朕望老安少懐之至意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五目錄

  奏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太皇太后書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五

  奏書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躬詣

  陵寢暫别

  庭闈叨䝉

  庇佑一路安善可慰

  聖懷因此恭請

  萬安臣引領

  殿陛不勝瞻切之至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二月二十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自東行以來於二十三日已出山海關恐煩

  垂念特此

  奏知謹請

  聖躬萬安曷勝懸想之至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暌離

  訓誨思念日增戀戀之心須㬰不能忘也日前請𠉀起居定䝉

  慈鑒再此恭請

  萬安曷勝嚮徃之至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二月三十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於初四日至

  盛京謁

  陵已畢祭告之事次第舉行

  盛京風土淳厚仰見

  

  宗創立鴻基庇䕃子孫不淺也専此遣人恭請

  萬安未盡縷縷之懷謹具

  

  聞康煕二十一年三月初五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於初五日遣人回京陳述愚欵必䝉

  聖覽今者

  福陵

  昭陵告祭方畢擬初九日率領諸王大臣徃謁

  永陵為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八日

  

  太皇太后書

  奏為切陳微衷仰祈

  睿鑒事臣自山海闗至盛京水土皆佳獸多魚鮮毎當食頃輒念不能馳奉

  太皇太后聖祖母甚歉於懷到盛京後身親網獲鰱魚𩺀魚設法成段浸以羊脂者一種鹽醃者一種星馳遞送心期奉到之日儻得味仍鮮羙庶可稍見微誠山中野燒自落榛實及山核桃朝鮮所進柿餅松子白果栗子附𠉀

  安奏啟同徃伏乞

  俯賜一笑不勝欣幸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八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初九日自

  盛京啟行十一日詣

  永陵告祭環視地形山廻水繞佳氣鬱蔥真是興王基業也兹因大典已畢敬想

  祖宗開疆非易臣至此甚難故欲躬率諸王貝勒大臣䝉古等周行邊境親加撫綏兼以畋獵講武俟所至何處再當具奏耑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十三日曾有牋奏奉逹

  慈聼廵狩東行皆平山巨澤日間行五六十里今至栁條邊地方専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雖屢有章奏言未盡意京師地暖時届春深遙知

  聖體康和

  聖情嘉悦臣心殊為欣慰也専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二十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屢䝉

  温諭緩行深加慰勞頃者所歴邊境頗近烏喇二十五日已至其處因思長白山乃

  祖宗發祥重地臣叨繼大統不能躬行祭祀故於烏喇地方遙拜名山以展望祀之典暫停一二日即可回盛京矣所有愚欵另遣人陳奏先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於二十六日曾將情節詳行陳奏外烏喇等處地方於二十六二十七日又經大雨道路甚是泥濘河渠水漲渡橋盡行衝决一二人尚可行走行營人衆跋渉殊屬艱難故臣與諸臣公同商議少延數日俟水勢稍掣即當速回總不越八十日之限也為此恭請

  萬安一併

  奏明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一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自到烏喇之後連值隂雨諸處未得廵行今亦不便久稽當即勉強登程矣特遣人恭請萬安兼進江魚統冀

  慈鑒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昨初七日稍得晴霽即從烏喇啟行専此恭請

  萬安兼慰

  慈念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自初七日以來天氣雖晴河水未下橋梁難成道路尚多泥淖今已勉強行至中途矣専此恭請

  萬安一併陳述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十一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途中情形前已具奏不再陳述兹特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於十六日回至

  盛京矣自謁

  陵望祀長白山以來經過之處軍民人等無不懽欣鼓舞喜見太平皆仰頼

  聖祖母鴻庥福庇所致也専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於四月二十日已從

  盛京啟行兹因恭請

  萬安之便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捧讀

  教諭深䝉

  慈念感戴無涯毎聞

  聖祉康和臣心殊為欣忭兹特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太皇太后書

  謹奏

  聖祖母太皇太后臣久别

  庭闈急欲望見

  聖顔四月三十日進山海關五月初一日畱皇太子同大營按程緩行臣當先詣

  宫闕恭請

  萬安初四五之間必可到都喜

  慈雲之日近奉

  教誨之有期専此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三十日

  

  太皇太后書

  臣於十九日至五臺

  菩薩頂目覩地方官吏督率工匠鑿山開石修除道路皆極敬謹民役甚勞又詳㸔長城嶺迤東雖係﨑嶇偪仄尚可用小肩輿勉強登陟至長城嶺尤為難行高可二十餘里皆屬峭險其陡崖不可下視今雖就原徑修砌稍寛儻登陟萬有不虞臣何以當之伏冀

  太皇太后聖祖母睿鑒愚悃仍詢太監趙守寳定奪實為至幸

  鑾駕既已到此臣豈不欲

  太皇太后聖祖母至

  菩薩頂瞻禮但極危至險之處不行奏明為孫者不能即安也曷勝悚惕待

  命之至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五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六目録

  奏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皇太后書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十六目録>

  皇太后書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六

  奏書

  

  皇太后書

  奏為名分尊卑關係甚大陳𤁋愚衷仰祈

  聖母慈鑒事自古母子關乎天倫尊卑各有定分近以細務毎䝉

  慈㫖將皇帝字様俱行高寫

  皇太后諭㫖反接書其下此雖慈愛為子之至意臣每捧讀不勝感激而不能無悚惕之心謹頓首再拜嗣後伏乞

  聖母慈㫖照例高冩或書諭或書臣名則遂為子之分於心始安而仰戴

  聖母慈惠愈無窮矣臣不勝戰慄待

  命之至康熙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皇太后書

  臣奉

  太皇太后於三月二十日自京師啓行二十五日特駐蹕於灤河岸二十六日仍留

  太皇太后親至河干觀取魚賜宴山川甚佳翠紫交錯聖懷殊為懽悦二十八日回至湯泉

  太皇太后聖躬康和臣頓首敬請

  皇太后萬安臣體平善宫眷曁保成俱佳為此一併奏聞康熙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

  

  皇太后書

  奏為奏

  聞事近者

  太皇太后聖體康嘉湯泉之水甚宜臣於初五日行獵邊外宫眷曁保成俱平善今特遣使敬請

  皇太后萬安一併謹

  奏康熈二十年四月初六日

  

  皇太后書

  謹奏請

  皇太后聖體萬安自出邊外地方凉爽水土甘肥禽獸繁多甚為暢適保成亦佳殪三虎將其中最大者去其肉骨櫝之以草竝所獲野豕麅鹿及鹿羔鹿尾恭奉

  皇太后觀覽兼充庖膳為此謹

  奏康熙二十年四月二十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躬詣

  陵寢暫别

  庭闈叨䝉

  庇佑一路安善可慰

  聖懷因此恭請

  萬安引領

  殿陛不勝瞻切之至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二月二十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自東行以來於二十三日已出山海關恐煩

  埀念特此

  奏知謹請

  聖躬萬安曷勝懸想之至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暌離

  訓誨思念日增戀戀之心須㬰不能忘也日前請候起居定䝉

  慈鑒再此恭請

  萬安曷勝嚮往之至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二月三十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於初四日至

  盛京謁

  陵已畢祭告之事次第舉行

  盛京風土淳厚仰見

  

  宗創立鴻基庇蔭子孫不淺也專此遣人恭請

  萬安未盡縷縷之懷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五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於初五日遣人回京陳述愚欵必䝉聖覽今者

  福陵

  昭陵告祭方畢擬初九日率領諸王大臣往謁

  永陵為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八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初九日自

  盛京啓行十一日詣

  永陵告祭環視地形山廻水繞佳氣鬱蔥眞是興王基業也兹因大典已畢敬想

  祖宗開疆非易至此甚難故欲躬率諸王具勒大臣䝉古等周行邊境親加撫綏兼以畋獵講武俟所至何處再當具奏耑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十三日曾有牋奏奉達

  慈聽巡狩東行皆平山巨澤日間行五六十里今至柳條邊地方專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雖屢有章奏言未盡意京師地暖時屆春深遥知

  聖體康和

  聖情嘉悦心殊為欣慰也專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二十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屢䝉

  温諭緩行深加慰勞頃者所歴邊境頗近烏喇二十五日已至其處因思長白乃

  祖宗發祥重地叨繼大統不能躬行祭祀故於烏喇地方遥拜名山以展望祀之典暫停一二日卽可回盛京矣所有愚欵另遣人陳奏先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巡行烏喇曾具奏陳明兹因雨阻亦只在數日之間可以取程回

  盛京矣為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一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到烏喇情形前已陳奏今又值陰雨俟天氣稍晴卽可就道矣專遣人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昨初七日稍得晴霽卽從烏喇啓行專此恭請

  萬安兼慰

  慈念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自初七日以來天氣雖晴河水未下橋梁難成道路尚多泥淖今已勉强行至中途矣專此恭請萬安一倂陳述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十一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途中情形前已具奏不再陳述兹特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熈二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於十六日回至

  盛京矣自謁

  陵望祀長白山以來經過之處軍民人等無不懽欣鼔舞喜見太平皆仰頼

  聖母鴻庥福庇所致也專此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於四月二十日已從

  盛京啓行兹因恭請

  萬安之便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捧讀

  教諭深䝉

  慈念感戴無涯每聞

  聖祉康和心殊為欣忭兹特恭請

  萬安謹具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皇太后書

  謹奏

  聖母皇太后久别

  庭闈急欲望見

  聖顏四月三十日進山海關五月初一日畱皇太子同大營按程緩行當先詣

  宫闕恭請

  萬安初四五之間必可到都喜

  慈雲之日近奉

  教誨之有期專此謹具cq=427

  

  聞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三十日

  

  皇太后書

  奏為恭請

  萬安兼陳微衷仰祈

  睿鑒事隨侍

  聖祖母臨幸烏喇代興安拜察地方朝夕欣奉

  慈顏今已回鑾將至京師但還宮日期未便預定凡臣所經過皆大山茂林竝無土產佳物惟畋獵所獲鹿尾鹿脯因時當盛暑醃晒成乾曾經進奉未知到日其味何如䝉加餐否自拜違漸及兩月欲表思念

  聖母之心將鳥鎗所得鹿尾親手法製幷揀榛令坐塘筆帖式等馳送用申誠悃伏冀

  埀鑒少賜匕箸不勝瞻切之至謹

  奏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初十日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七目録

  

  

  太皇太后進衣表

  

  太皇太后萬壽表

  

  太皇太后萬壽表

  

  愼幾微論

  無逸以致壽論

  君臣一體論

  寛嚴論

  愼刑論

  學校論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七

  

  

  太皇太后進衣表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伏以

  聖慈埀裕啓萬年光大之圖景運維新極四海尊親之戴溥鴻恩於庶類配坤德之無疆錫

  懿訓於孫謀比春暉之有耀欣逄令節敬展微忱恭惟聖祖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仁宣太皇太后陛下純仁積慶盛德凝庥髙厚難名至道永符於覆載禎祥駢集遐齡常竝乎升恒値寳厯之方亨仰璇階之正泰謹奉觴而介壽爰製錦以伸懷膝下本支百世長看戲綵宫中堯舜萬方共覩埀裳率土同懽普天咸忭夙承

  教誨永沐涵濡瞻繡服之光華樂

  慈顏之康豫伏願崇禧益茂睂壽増隆昭徽範於子孫享昌後燕天之盛廣嘉祉於民物彰歛時錫福之仁踴躍懽忭之至

  

  太皇太后萬壽表康熙十七年二月初八日

  伏以

  慈德同天五福集箕疇之盛遐齡配地萬方騰嵩祝之聲岡陵獻瑞於瑶階永符安吉日月呈輝於寳算常竝升恒遠邇尊親寰海忻忭恭惟

  聖祖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仁宣太皇太后陛下性成至德躬備純禧懿訓𢎞深範累朝而作則恩施高厚含萬物而化光啓景運於維熙正期頤之方茂南極光連寳𭒀隆名永戴重闈東風慶入韶年佳氣恒瞻二月肅綺筵而介壽捧玉醴以稱觴藉庭實之微儀冀

  慈顏之一顧懽生殿陛喜溢階墀祗奉

  誨言仰承鞠育合臣民之頌祝率子姓以賡颺伏願福嘏無疆壽祺增盛玉冊煥千秋之彩徽音偕星漢同昭瑶池埀五色之雲景祜與乾坤咸㤗臣踴躍懽忭之至

  

  太皇太后萬壽表康熙十八年二月初八日

  伏以時啓陽和萬國祝呼嵩之盛天開旭景千秋樂無疆之休山川獻瑞於

  慈宫八方同慶河漢呈祥於内殿四海咸清逺邇尊親寰宇忻忭恭惟

  聖祖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太皇太后陛下性成仁聖德配坤貞日月竝光照率土而作範雨露浹洽明物理而埀恩遇佳節於雍熙被春風之浩蕩壽祉綿洪億禩福星臨耀兆年昭淑美之𢎞規崇高厚之懿訓岡陵擬頌進扁額以敷揚葵藿申誠賦詩詞而拜舞懽生丹陛喜溢彤墀服膺

  誨言仰承咻煦實邦家之共戴顧慈孝之相成伏願純嘏尤繁錫齡彌廣瑶池稱北斗之樽寳冊上南極之籙臣踴躍懽忭之至

  

  愼幾微論

  易曰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夫天下之廣事物之衆其接於中而㪚見於外者至紛綸而莫可紀極然當其寂焉獨處萬感不交自人窺之罔測端倪而心之隱躍欲動者已灼然其不能遏此所謂幾也幾動而理與欲遂分是以古之聖賢於一念之發必審之於中曰此為理乎為欲乎理則擴充之欲則禁止之不待其滋長顯露而後為補救也以故理日長而欲日消昔大禹嘗以慎乃在位告舜而復推其㫖於安止幾康舜之庸作歌也亦曰勅天之命惟時惟幾夫不言事而言幾何哉蓋事顯而幾微也微則幽而難辨危而難持苟非察之於早而謹之於終則天命之在人者必漓心之安於止者必蕩軼而踰檢矣朕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惟恐隱微之地有一端未善故日講求於先儒性命之學以務盡其誠意正心之功而猶恐未得其要也孜孜焉從事於惇頤之所謂思張載之所謂豫朱熹之所謂敬劼毖罔懈庶幾愼獨之方可企而全歟由斯以觀易與書之言幾猶大學之言獨中庸之言微顯也其道總不外於一愼而已矣然朕勉焉而未能自信也蓋人心道心消長靡定勢不中立或縱於一時而貽於久遠或疎於一事而誤及多端則其失非淺鮮也其何以無歉於聖賢性命之學乎哉

  無逸以致壽論

  三代盛時民風沕穆政令醇簡天下諸侯分治其國為之君者可以優游坐治矣乃聖君處此必兢兢業業宵旰不遑以自勞其神力然卒獲享遐福而成令名秦漢以降廢封建而為郡縣凡事之有關於宫府者無不奏請於天子其幾務之衆千百倍於三代宜為之君者日給且不暇乃或自圖便安至信神仙為可學輒為方士所誤曾不之返者何哉朕嘗觀於商周漢唐諸往事而得其故矣人君之所無逸者莫如商之中宗與高宗及周之文王中宗則嚴恭寅畏天命自度高宗則作其卽位不敢荒寧文王則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而考其享國之年此三君者最為悠久迄今無逸一篇班班可覩也人君之好逸樂者莫如秦之始皇漢之武帝唐之憲宗始皇旣并天下方士爭言不死之藥於是遣使訪三神山久之藥卒不可得武帝敬鬼神之事祠太乙建飛廉館作柏梁臺以招天神之屬游心芒思者數年究無左驗乃自歎愚惑憲宗詔求方士用柳泌為刺史求仙藥後服之日益躁渴夫中宗高宗文王之敬修其德而享福者若此始皇武帝憲宗之博養其生而寡效者若彼然則帝王致壽之道從可識矣宋儒吕祖謙曰敬之方壽之理也蓋無逸則主敬主敬則無欲無欲者仁也孔子曰仁者壽又仁則有德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壽舜年百有十歲是也則壽之理亦視其德之盛衰為何如耳朕願後世之為君者無惑於神仙之説而第求之無逸之㫖則身與天下皆䝉其福矣

  君臣一體論

  泰交之治其惟唐虞之世乎天尊地卑自然之定位也泰之象乾下坤上天之氣下降地之氣上升陰陽交而成歲功也君尊臣卑百王之大經也唐虞之時君都而臣俞君吁而臣咈同其寅焉協其恭焉上下交而成治功也昔人謂天下猶一身君為元首大臣為心腹其次為股肱又其次為耳目又其次為爪牙天下之疲癃殘疾則癢疴疾痛舉切吾身者也而况於君臣之際乎三代以還堂廉疏逺志氣日暌上之情無以達於下下之情亦往往至於壅閼而難以自通政治之衰率由於此唐之太宗受言納諫時時延訪羣臣藹然有家人之誼故貞觀之政庶幾近古後之圖治者莫能及焉有明之世君臣濶絶至有輔弼之臣經年不一見顔色者凡出納之命皆假於宦䜿之手相沿不變以至於亡此上下不交之所致也我

  列聖相承上下一心志氣感孚罔不周浹朕嗣守丕基臨御以來無一日不與羣臣接見恒恐席崇高之勢不克盡羣下之情嘗讀易至泰之二曰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言保泰之臣能以中道合乎君也泰之五曰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言主泰之君能柔中虚已以應乎臣也五之義朕方自勉以仰企乎唐虞之治二之義則尚頼百爾有位一乃心德以匡不逮此又君臣一體之實也

  寛嚴論

  昔子産之論政也曰惟有德者能以寛服民其次莫如猛斯殆為鄭言之耳要非致治之本論也致治之本在寛仁今夫天化育萬物生之以春長之以夏成之以秋藏之以冬陰陽消息四序代嬗而其道歸於生生為用仁愛為極夫豈春夏寛而秋冬嚴歟古之聖王知其然體上天仁愛之心出而御物德以道之政以齊之刑以範之惟務化民於善閑民於義而已不忍制民以術怵民以威也是故五刑之屬三千皆本惻怛之心以出之而非慘刻峻削之為也夫物剛則折絃急則絶政苛則國危法峻則民亂反是者有安而無危有治而無亂三代之成事無論已秦用李斯挾荀卿之學行督責之令不數年而秦亡漢高以寛大為政入關而萬民大悦光武以柔道治天下而王業用興唐太宗聽魏徵之言崇尚教化而幾致刑措是古之帝王以寛得之者多矣未聞其以寛失也若後世祖述申韓之徒有謂民驕於愛聽於威非嚴不足以集事不知衰世之主百度廢弛馴致淪敗者其失在紀綱廢弛詎寛之謂哉朕撫綏元元期以純王之道化民成俗凡束濕之政弗敢庸也苛察之明弗敢尚也恐恐焉日慮其刑之重而德之薄夫寧忍從事於猛歟書曰克寛克仁彰信兆民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禄是遒詩書之言朕之蓍鑑矣

  愼刑論

  聖人之治天下有禮有刑禮也者所以勸民之為善也刑也者所以禁民之為非也五倫以為凖三物以為坊漸而摩之優游而自化之邪慝不作比户可封聖人之心豈不甚愜而勢有不能於是制為刑罰以驅之於後使天下之人𢥵然有所畏而不入於非彞是刑之設也聖人之所不得已也其輕者傷肌膚重者戕性命天下之慘痛至刑罰極矣聖人在上不能使天下無刑人而政平訟理一民一物卒無顛連困苦之虞者則惟此慎刑之道得也夫生人之性有善而無不善陷溺旣久匪僻廼生一旦麗於郵罰雖欲悔之固無及已故聖人之慎刑所以全民衷也雨露雷霆天之所以成歳功也而一歲之中雨露時行雷霆之用不數數見焉故聖人之慎刑所以順天道也在易之噬嗑其象為明罰勅法而卽繼之以賁曰無敢折獄豐之象為折獄致刑而卽繼之以旅曰明慎用刑噬嗑上離下震豐上震下離於義為明為斷而賁與旅皆有艮體於義為止聖人之意以為用刑之道貴乎明斷相資而必本之於至慎聖人之心如此其昭然而可覩也然則愼刑者所以止刑也書曰刑期無刑其謂是歟朕嘗謂欲天下之治必使刑獄清簡者誠有見於此也蓋惟刑愼則不濫善人無誤罹文網之懼刑慎則必當不善者無僥倖苟免之心天下雖大天下之民雖衆使為善必䝉福澤為不善必不可倖免則是非别白大道昭明㑹極歸極是訓是行而刑措不用矣

  學校論

  治天下者莫亟於正人心厚風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學校者教化所從出將以納民於軌物者也是以古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人生八歲自王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元子衆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蓋自家至於國莫不有學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學自幼至於長莫不皆學几學有詩書禮樂以為之本干戈羽籥以為之文父子君臣長幼之道於是焉觀之六德六行之教於是焉取之所以淑其耳目手足之舉措而養其心以復其性以為修己治人之大者可謂備至矣是以當時之君子履信思順以事其上小人亦皆樂循禮而恥犯法侯撻不事而至治以興後世學校寖廣博士之途寖繁所以立教之方失先王之遺意士之遊其中者直以為利禄之階欲期道德之一詎不難哉且夫今之所謂教者誦讀焉而已爾而又弗實致其力以防其放僻邪侈之心使氣之充而識之明以漸求復其性其何以為修己治人之道哉故曰教隆於上化成於下教不明於上而欲化成於下猶却行而求前也教化者為治之本學校者教化之原欲敦隆教化而興起學校者其道安在在務其本而不求其末尚其實而不務其華以内行為先不汲汲於聲譽以經術為要不屑屑於文辭如是則於聖人化民成俗之道庶乎其有當也夫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八目録

  

  禮樂論

  居敬行簡論

  農桑論

  讀書貴毋自欺論

  讀書貴有恒論

  王道論

  過金陵論

  勤儉論

  

  王霸辯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八

  

  禮樂論

  禮樂何始乎始於天地而通於陰陽何者天位乎上地位乎下萬物中處尊卑燦列而禮以行二氣絪緼合同而化而樂以興禮者主於一定其道屬陰樂者主於流通其道屬陽故漢儒謂陽倡始是以樂言作陰制度於陽是以禮言制此禮與樂之所由分也然二者不可偏勝禮勝則過峻而違人情樂勝則和而無節日流蕩而忘返猶之陽勝則亢陰勝則溢也朕嘗讀周禮有曰以天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之又似乎禮原於陽而樂原於陰者何哉蓋天之所產陽也而其沖然無象者則為陰之靜地之所產陰也而其磅礴外見者則為陽之動故大宗伯之掌禮大司樂之掌樂其防民之道二而一也朱熹曰嚴而泰和而節夫

  嚴者禮和者樂而所謂泰與節者非禮之中有樂樂之中有禮歟然此特言其禮樂之理爾若夫治定功成制禮作樂以漸摩天下則必上之人履中蹈和秉至德以為之基而後可協天地之極此朕之所以欿然而不敢足也

  居敬行簡論

  觀民氣之靜躁而政之得失可知也觀政事之繁簡而治之隆替可知也上古之世淳淳悶悶執契而自平結繩而自治猗歟盛矣自禪繼相承創守代見張弛因革道非一端約而舉之其政簡者其治隆其政繁者其治替此古今不易之理雖百世而可知也雖然此特就其所行者言之耳若夫宰治之原則有至要者存焉使操之本無而一以簡為主則任法之獘必傷於綜核省事之漸必流於叢脞秦之衡石程書晉之清言召禍其所失均也必也主之以至一本之以無私正心以窮理而是非不得淆其中虚己以知人而邪正不得熒其外夫然後見之措施清靜畫一無為而治事有不期簡而自簡者故曰君子之學大居敬

  農桑論

  嘗觀王政之本在乎農桑虞舜之命棄曰汝后稷播時百穀禹之告舜也曰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殷之考績羣辟亦曰稼穯匪懈周以農事開基至成王之世制禮作樂典章明備彬彬郁郁然周公所作矇史所歌若豳風七月之篇其道于耜舉趾采桑載績之事反覆不置何前後聖同一指歟蓋農者所以食也桑者所以衣也農事傷則饑之原女紅廢則寒之原小民饑寒廹於身而欲其稱仁慕義有無不競遵路㑹極其勢不能朕嘗躬行三推以率天下農矣而敦實崇儉之令繩督有司靡不加意宜乎薄海以内襏襫之衆比肩於野杼柚之聲相聞於里庶幾古初醇樸之風乃逐末者未盡息而錦繡纂組之文日盛也中夜求治惄焉慮之孟子曰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㫖哉斯言使天下之民咸知貴五穀尊布帛服勤戒奢力田孝悌而又德以道之教以匡之禮以一之樂以和之將比户可封而躋斯世於仁壽之域故曰農桑王政之本也

  讀書貴毋自欺論

  古之聖人生而知之猶必學而取諸人者不敢自信也不敢自信者不敢自欺也蓋人之知也有涯不能憑虚以悟故必假於詩書六藝之文誦讀以舉其詞思索以晰其義綜微研賾以窮其指歸而後可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然詩書六藝之文至奥博矣有其所可知者亦有其所不可知者使不加以深造之功而槪以為有得則其不可知者吾心先受其蔽而可知者亦危殆而有所不安是自欺也豈所謂格物窮理之學乎朕自沖年讀書於隻字未明必往覆尋繹積漸於諷詠之中而未能實獲於義藴之内竊以為古人毋自欺之學卽此為可見故不敢不致其力也夫誠意之要首嚴自欺於以正心於以修身於以治國平天下豈獨讀書一事為然哉

  讀書貴有恒論

  為學之道朕旣要其本於毋自欺矣雖然尤患於始勤而終惰也蓋聖賢入道非學之難而有恒之為難書曰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夫虚以受人勤以勵己則其所修常若原泉始達汨汨不已而必曰時者則恒之説也詩曰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夫君子博聞强識敦行不怠以故知日廣而能日崇若朝勤而夕懈進鋭而退速則學彌晦矣何光明之有是詩人之言要亦恒之説也人之為學非好之篤嗜之深其勢必不能以持久何則詩書之氣未克浸滛於性情之内則離而去之矣求其學之有成詎可得哉朕自八齡雅好典籍無論細旃廣厦諷詠古訓日與講臣共之卽至鑾車帳殿之間罔廢圖史尋味討論弗敢畏其艱深而阻焉弗敢騖於外物而遷焉蓋初終如一日也然聖賢理道至為精微朕孜孜矻矻愧僅得其糟粕耳苟能由是而益加勉焉庶於學問之途或尚有所獲但恐志氣怠弛乘於不覺書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此言克終之不易也朕用是兢兢焉以有恒為警云

  王道論

  治天下必審擇所以為治之道然後運之有本而措之也不勞蓋得其道則一時無赫赫之功而久大之業可以永建而不拔不得其道則雖殫精敝形而終無以幾於治故治理之方不可不審也其要在仁義而已矣昔三代之盛也蠲煩去苛屏飾斥偽先躬行而後文告崇禮讓而緩刑罰優游漸漬不期效於旦夕迨積之旣久風俗日茂人心日醇大化敦龎號為上理此行仁義之所致也秦漢而下務為一切苟且之政以檢束其民民生其時亦皆匿情飾貌以應其上上下相蒙競趨媮薄治功之降逺不古若此則不行仁義之過也故曰仁以育之義以正之仁以育之所以養也義以正之所以教也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又曰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蓋言王道之成仁義之效也是以聖王在上制田里廣樹畜省刑而薄歛崇本而抑末使天下之民家給人足有俯仰之樂而無阽危之患由是立庠序之制置慈惠之師修六禮以節其性播六樂以淑其情明七教以興其德齊八政以禁其非當是之時六合之逺一家之積也四海之廣一身之推也天下之久安而長治猶泰山而四維之也其去夫驩虞之治不亦逺乎嗚呼天下重器也有天下大業也彼挈缾之智猶必厝之於至安况夫居重器而履大業者哉盍亦知所擇矣

  過金陵論

  金陵禹貢揚州之域秦立郡縣為秣陵兩漢因之孫權時稱建業東晉及宋齊梁陳地號佳麗隋唐之間六朝舊跡漸致湮没南唐李氏始更築城名金陵府明有天下建都於此窺明太祖之意以為宅中圖大控制四方千百世無有替也歲在甲子冬十一月朕省方南來駐蹕江寧將登鍾山酹酒於明太祖之陵道出故宫荆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峩今則頽垣斷壁矣昔者玉河之灣環今則荒溝廢岸矣路旁老民跽而進曰若為建極殿若為乾清宫階磌陛級猶得想見其華構焉夫明太祖以布衣起淮泗之間經營大業應天順人奄有區夏頃過其城市閭閻巷陌未改舊觀而宫闕無一存者覩此興懷能不有呉宫花草晉代衣冠之歎耶昔人論形勢之地首推燕秦金陵次之然金陵雖有長江之險為天塹而地脉單弱無所憑倚六朝偏安弗克自振固厯數之不齊或亦地勢使然也明自文皇靖難之後嘗以燕京為行在宣德末年遂徒而都之其時金陵臺殿苑囿之觀聲名文物之盛南北竝峙逺勝六朝迨承平旣久忽於治安萬厯以後政事漸弛宦寺朋黨交相構陷門户日分而士氣澆漓賦歛日繁而民心渙㪚闖賊以烏合之衆唾手燕京宗社不守馬阮以囂偽之徒託名恢復僅快私仇使有明艱難創造之基業未三百年而為丘墟良可悲夫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國家者知天心之可畏地利之不足恃兢兢業業取前代廢興之蹟日加儆惕焉則庶幾矣

  勤儉論

  嘗觀堯以執中之㫖授舜舜以執中之㫖授禹而孔子之稱禹曰無間然舜亦美其勤邦儉家蓋以禹之奉已簡薄而於天地祖宗生民數大事克備夫道以致其厚有合於中之㫖焉夫崇宫室豐飲食美衣服此人心也其幾易溺敬天地孝祖宗拯民生此道心也其幾易怠溺則侈侈則嗜慾日荒怠則逸逸則理道日逺發於一心見諸天下而盛衰治亂之途判矣傳曰私欲𢎞多則德義鮮少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逺者距違甚言奢之不可不戒也至書載文王卑服卽康功田功又言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諴和萬民伊尹之告太甲曰慎乃儉德惟懷永圖噫儉與勤之道盡之矣朕檢身省心常恐弗及故萬幾日御以自砥礪而宫中府中之用刻意損抑較之前代毎歲所需十不及一雖不敢比於大禹文王之為君而兢兢勿侈勿逸之念恒欲化雕返朴袪肆崇敬以務幾乎道然人心危而道心微苟侈泰之私中於幾微勢必形於家國其𡚁有不可遏者則慎修思永尤執中之要道也歟

  

  王霸辯

  禪繼之統分而後有三王㑹盟之事興而後有五霸世之儒者尚論古今推明已事語仁義則尊隆王道言權術則崇尚霸功要其同異得失之辨可得而言也大約出之有誠偽行之有公私耳天下之民其阽於危而思卽安也不啻如饑之待哺寒之待衣上之人有萬物一體之懷有天下為家之意仁以漸之義以摩之而下之人亦皆愛之如父母敬之如師保咸有不忍去其上之心此王道也法立而政明令行而禁止有市德於下之心而下亦有所懾服此霸功也故誅伐同也而應天順人之與克威立慬不同也播告同也而至誠惻怛之與噢咻嘔喻不同也此誠偽之分公私之辨可以見王霸之大端矣世或有謂古今異宜王霸貴乎雜用者不知古今雖異而天命民彞之理豈有異乎春秋戰國之時三綱淪九法斁世風日下人心日偷矣而孔子孟子生於其時不聞有隨時遷就之説所守者一以道德仁義為歸雖其不能見用於時君而萬世之天下皆得以其空言治之孰謂王道之宜於古而不宜於今乎若以雜霸之術而欲奏熙隆之治猶適越者而北其轅也故作王霸辯云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八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九目録

  

  性理大全序

  文獻通考序

  日講四書解義序

  日講書經解義序

  日講易經解義序

  重刻番藏經序

  古文淵鑑序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九

  

  性理大全序

  朕惟古昔聖王所以繼天立極而君師萬民者不徒在乎治法之明備而在乎心法道法之精微也執中之訓肇自唐虞帝王之學莫不由之言心則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言性則曰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蓋天性同然之理人心固有之良萬善所從出焉本之以建皇極則為天德王道之純以牖下民則為一道同風之治欲修身而登上理舍斯道何由哉朕荷

  太祖

  太宗積累之休纘承

  世祖章皇帝鴻業夙夜祇懼嘉與海内期登隆平毎思二帝三王之治本於道二帝三王之道本於心辨析心性之理而羽翼六經發揮聖道者莫詳於有宋諸儒迨

  明永樂間命儒臣纂集性理大全一書朕常加繙閲見其窮天地陰陽之蘊明性命仁義之㫖揭主敬存誠之要微而律數之精意顯而道統之源流以至君德聖學政教紀綱靡不大小兼該而表裏咸貫洵道學之淵藪致治之凖繩也歲月旣久版籍殘缺特命禮臣重加補訂以備觀覽爰製序於巻端朕方精思格言探討緒論以遐稽乎古帝王心法道法之微亦欲天下臣民究心兹編思降衷之理安物則之恒庶幾咸盡其性以復臻乎唐虞三代熙皥之治云爾

  文獻通考序

  朕惟治天下之道莫詳於經治天下之事莫備於史人主總攬萬幾考証得失則經以明道史以徵事二者相為表裏而後郅隆可期經史而外編纂之書不啻百家其溯委窮源足資化理而部分類别便於覽觀者莫善於宋儒馬端臨所輯文獻通考一書以古為鑒則取諸文以人為鑒則取諸獻一展巻間而上下千餘年貢賦之贏絀人才之進退規制之沿革禮樂之廢興輿圖之險易災祥之感召是非隆替瞭如指掌可以為考鏡之林稽古之助矣間嘗披覽史冊漢唐以降代有誼辟以彼更絃易轍鮮不各有張弛然而法立𡚁滋罕臻盡善豈非博綜往事曲協時宜之為難歟語曰有治人無治法又曰師古者師其意不師其跡今歴代之已事具在自唐虞以迄宋季中間因時適變義例棼如詳考事理之源流参以諸儒之論説雖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然率循舊章斟酌損益端於是書有藉焉流傳歲久版籍殘缺特命禮臣重加補訂俾成完書朕聽政之餘時勤乙覽爰製序於巻端以昭示海内凡我庶府諸司尚其共討舊聞與治同道庶稱朕表章之意也夫

  日講四書解義序

  朕惟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繫也自堯舜禹湯文武之後而有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自易書詩禮春秋而外而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之書如日月之光昭於天岳瀆之流峙於地猗歟盛哉蓋有四子而後二帝三王之道傳有四子之書而後五經之道備四子之書得五經之精意而為言者也孔子以生民未有之聖與列國君大夫及門弟子論政與學天德王道之全修己治人之要具在論語一書學庸皆孔子之傳而曾子子思獨得其宗明新止至善家國天下之所以齊治平也性教中和天地萬物之所以位育九經達道之所以行也至於孟子繼往聖而開來學闢邪説以正人心性善仁義之㫖著明於天下此聖賢訓辭詔後皆為萬世生民而作也道統在是治統亦在是矣歴代賢哲之君創業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講明斯道朕紹

  祖宗丕基孳孳求治留心問學命儒臣撰為講義務使闡發義理裨益政治同諸經史進講經歴寒暑罔敢間輟兹已告竣思與海内臣民共臻至治特命校刋用埀永久爰製序言弁之簡首毎念厚風俗必先正人心正人心必先明學術誠因此編之大義究先聖之微言則以此為化民成俗之方用期夫一道同風之治庶幾進於唐虞三代文明之盛也夫

  日講書經解義序

  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高富貴之具而已固將副教飬之責使四海九州無一夫不獲其所也是故古之帝王奉若天道建都樹屏以立其綱設官置吏以張其紀經天緯地以盡其才親親尊賢以𢎞其業黎民阻饑而為之教稼五品不遜而為之明倫為禮樂以導其中和為兵刑以息其爭訟事未然而預為之備患已至而亟為之驅蓋治天下之法見於虞夏商周之書其詳且密如此宜其克享天心而致時雍太和之效也所以然者蓋有心法以為治法之本焉所謂敬也誠也中也敬則神明有主而物欲不能揺誠則孚信在中而偽巧不能間中則公正無偏而邪説不能移凡書中曰欽明曰寅恭曰祇懼曰迪畏皆敬之屬也曰允塞曰至諴曰一德曰惇信皆誠之屬也曰義制事禮制心曰沉潛剛克高明柔克曰寛而有制從容以和皆中之屬也性之者為堯舜禹文身之者為湯武高宗困而學之者為太甲成王悖而去之者為太康桀紂嗚呼心法之存亡治道之升降分焉天命之去留繫焉曷其奈何弗鑒朕萬幾餘暇讀四代之書惕若恐懼爰命儒臣取漢宋以來諸家之説薈萃折衷著為講義一十三巻逐日進講兹特加鋟梓頒示臣民俾知朕仰法前代聖王志勤道遠然夙夜兢兢思體諸身心措諸政治以毋負上天立君之意夫豈敢一日忘哉是為序

  日講易經解義序

  朕惟帝王道法載在六經而極天人窮性命開物前民通變盡利則其理莫詳於易易之為書合四聖人立象設卦繫辭焉而廣大悉備自昔包犧神農黄帝堯舜王天下之道咸取諸此蓋詩書之文禮樂之具春秋之行事罔不於易㑹通焉漢班固有言六藝具五常之道而易為之原詎不信歟朕夙興夜寐惟日孜孜勤求治理思古帝王立政之要必本經學嘗博綜簡編玩索精蘊至於大易尤極研求特命儒臣參考諸儒註疏傳義撰為解義一十八巻日以進講反復卦爻之辭深探作易之㫖大抵造化功用不外陰陽而配諸人事則有貞邪淑慝之别運數所由盛衰風俗所由治亂君子小人所由進退消長鮮不於奇偶二畫屈伸變易之間見之若乃體諸躬行措諸事業有觀民設教之方有通德類情之用恐懼修省以治身思患豫防以維世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而治理備矣於是刋刻成書頒示天下朕惟體乾四德以容保兆民且期庶司百執事矢于野渙羣之公成拔茅允升之美則泰交嫓於明良而太和溢於宇宙庶稱朕以經學為治法之意也夫

  重刻番藏經序

  朕聞羲爻旣衍逺開經籍之源禹範旋披𢎞啓文章之籥溯淳風於太古恢景運於中天大義微言較日星而竝燦靈篇寳籙偕嶽瀆以爭奇卽至祐國庇民有祝史受釐之冊和風甘雨有陰陽占候之家總皆以崇有為歸遂各著闡幽之論若夫十方四諦之門三明六通之業夢金人於漢帝白馬䭾來序聖教於唐宗青蓮湧出琅函東度登黄珉碧玉之壇金疊南翻建獅子龍王之㑹竺蘭授記宗風振四十二章元奘載歸勝果揚六百餘部用度閻浮之域長留震旦之區原其流衍𢎞綱意在挽回末俗依然忠孝言言袪妄存眞亦曰仁慈念念勝殘去殺心燈夜炳則照徹昏衢意蕊晨飄則凉生火宅雖殊途而一致實異派而同源兼以諷誦仙輪仰祝靈長之祚敷宣教鐸俯埀濟渡之航固所瞻依寧無裨補是知乾綱在握無俟藉響於法螺而當泰宇方隆竝可徵休於香象矣朕探索古今研窮謨典皇風帝緒之䇿時掣牙籖名山秘笈之藏更披玉軸雞籌報曉資啓沃於經幃鳳炬分宵備詢謀於冊府憲章所係討蒐文獻之遺儒術攸崇紹明理性之學際兹車書一統庶幾軌物咸遵至於意樹心蓮未展貝多之葉鶴林鹿苑偶臨般若之臺究玉鏡之圓光覽金繩之妙諦伏惟太皇太后遐齡永錫齋心舍衞之城

  皇太后純嘏殷流報禮祗洹之役曩者林衡授矩無非桂棟海梁于焉竹素成編盡是彫談奥辯供億靡勞於蔀屋不涉民財經營悉出於芝宫非關内帑念眞乘之慧業宜宣而梵唄之潮音未廣乃稽歴古傳燈之録更輯千山印鉢之篇番藏舊文爰加鐫刻緑縹裝就八解高超黃錦開時七花逺邁誠以導璸暉於紫幄分璇彩於黄圖助啓芳詮廣崇大藏頌

  兩宫之景福延萬姓之鴻庥式弁簡端用資褒讚云爾

  古文淵鑑序

  夫經緯天地之謂文文者載道之器所以彌綸宇宙統括古今化裁民物者也是以乾苞坤絡非文不宣聖作賢述非文不著其為用也大矣書契以後作者代興載籍充盈體製不一約而論之靡不根柢於羣經權輿於六籍如論説之類以疏解為主始於易者也奏啓之類以宣述為義始於書者也賦頌之類以諷喻為指始於詩者也傳叙之類以紀載為事始於春秋者也引而伸之觸類而通之雖流別各殊而鎔裁有體於是能言之士抒寫性情賁飾辭理同工異曲以求合乎先程皆足以立名當時埀聲來葉彬彬郁郁稱極盛焉然而代不乏人人不一製著作旣富篇什遂繁不有所裒輯慮無以觀其備也不有所詮擇慮無以得其精也古來采獲之家載在四部名目滋多類皆㪚佚其流布人區者自蕭統文選而外唐有姚鉉之文粹宋有吕祖謙之文鑑皆限斷年代各為一編夫典章法度粲然一王之制前不必相師後不必相襲此可限以年代者也至於文章之事則源流深長今古錯綜盛衰或通於千載損益無關於一朝此不可限以年代者也諸家之選雖足鳴一代之盛豈所以窮文章之正變乎朕留心典籍因取古今之文自春秋以迄於宋擇其辭義精純可以鼔吹六經者彚為正集卽間有瑰麗之篇要皆歸於古雅其綺章秀製弗能盡載者則列之別集旁採諸子録其要論以為外集煌煌乎洵秉文之玉律抽牘之金科矣夫帝王之道質文互用而大化以成聖賢之業博約竝施而性功以備是書也雖未足以盡文章之勝於聖人游藝之㫖亦庶乎其有當也夫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目録

  

  鄚州水淀記

  乾清宫讀書記

  南巡筆記

  泉林記

  雪記

  宫中日課記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

  

  鄚州水淀記

  康熙十八年己未暮春之初朕萬幾有暇行幸鄚州于是惠風拂地淑景浮空節應佳辰時登令月與羣臣春蒐於南浦泛舟於河淀庶憑歡心以召和氣萬物暢茂順陽和而布政三光燭耀賑貧乏以勸農雖無山林臺閣之趣水村林藪有淳厚之俗沙鷗錦鱗互相游泳春花野草參差萬狀觀之不足因同侍從諸臣題詩賦鼔瑤琴俯仰古今飛觴飲宴昔人横汾昆明之遊皆所以洽上下之情同君臣之樂豈獨流連光景已哉故記之

  乾清宫讀書記

  二帝三王之治夐然尚已後之人興於千百世之下而欲遐稽往烈以為多聞畜德之資非載籍是賴厥道無由顧載籍極博大而道德之淺深政理之因革小而聲

  名度數采章文物之繁靡弗該也靡弗悉也若徒習其文辭侈其浩博而不深考其道法之大原得諸心而致諸用古人之言皆陳迹耳於我何與焉朕自沖齡性耽問學踐阼訖今罔自暇逸未明求衣待旦視事講臣執經羣工入奏未嘗一日不與相接旣退裁決庶務披覽章疏有間則書冊翰墨之外無他嗜好端居乾清宫取六經之書發而讀之以求契夫古聖人之心將以致其用而未能也又上下古今盱衡數千載思昔人之所以致其用者而求之乎紀志表傳編年紀事之文將以考其用而知其心之所存朝斯夕斯怡然忘倦蓋浩乎其未有涯悠然其未有艾也比者海宇乂安國家閒暇而風俗人心未能登進淳良聿臻上理毎一念之𢢀然於懷將以得之於心者而實致諸用焉積晦明閲寒暑展巻吟誦神理淵穆如晤古人夫乾為健天得一以清所貴執中而建極也自强不息以希天遜志好學以希聖朕雖不敏詎弗勉旃

  南巡筆記

  康熙甲子春日有以時値上元請行封禪及巡狩燔柴諸典禮者夫朕凉德菲躬臨御海㝢邇年以來水旱兵戈民亦勞止雖邀天庇佑四海蕩平萬姓樂業實未有豐功偉烈足以昭示來兹何敢效法前人銘功紀德至於巡狩古天子所以周省侯國使諸侯肆覲明堂考其政績今天下之權統一於内督撫之賢不肖朕皆得而知之又無事於巡狩之名也惟是近畿郡邑屢經巡幸補助時施而東南黎民風俗尚未周知乃於秋九月陳請

  兩宫暫違定省二十八日出京師經河間𬨨德州閲濟南城觀趵突泉題曰激湍百姓遮拜馬首口户繁盛比屋可封昔稱臨淄之間肩相摩轂相擊者今尚有遺風焉十一日至泰山石徑崚嶒緩步登陟四十里御障崖瀑水懸流五大夫枯松猶在巖畔或亦後人繼植者入南天門捫秦時無字碑至孔子小天下處眞可収羅宇宙暢豁襟懷題普照乾坤雲峰諸字宿泰山巓月色清朗賦詩遣興來日登日觀峰看扶桑日出下山祀於嶽廟嶽為五方之長發生萬物故躬祀之為蒼生祈福十三日雨雪駐蒙陰縣侍臣云明日小雪喜其應候詰朝雪霽望䝉山峰頂半入雲霧或隱或現其上石衣土人攀縋取之名蒙山頂上茶嘗考四川雅州有䝉山五峰極高峻上產甘露茶世所傳者或雅州之䝉山也渡沂水取魚旣多且鮮因遣使馳進

  兩宫以志思戀之懷葓花舖青淮之界居人輻輳十八日發宿遷縣閲黄河北堤岸一百八十里頻年水患工役浩繁民俗罷敝不若山左之庶饒渡河舟行過清江浦淮安府商賈往來舟楫如織寳應縣高郵州邵伯鎭皆以湖水汎濫未復故道居人草屋臨流床竈半在水中朕甚憫焉登岸步行十餘里親察水勢召集耆老秀才細訪其故皆云自海口壅塞水無所歸二十年來田畝已成巨浸賦詩紀事思所以拯濟之卄三日抵維揚市肆繁華園亭相望遊平山堂天寧寺百姓持香夾道意甚誠敬平山堂乃宋臣歐陽修所建修以文學侍從之臣出知揚州為政之暇優游談讌傳為佳話故朕詩有文章太守心偏憶之句卄四日將由儀眞幸江寧府忽遇順風可以速達京口遂乘沙船順流而下波恬浪靜瞬息七十里沙船江中戰艦也自岳州長沙用兵以來多得其力今河海清宴當時戰具僅供渡江之用然安不忘危朕於此時未嘗不念艱難用武之際次早登金山孤巒隱岫屹峙大江中飛閣流丹金碧照灼更有一峰離立曰善才石郭璞墓在其西上有妙高臺留雲亭朝陽洞下有中泠水稱天下第一泉朕率扈從諸臣一一探眺縱目千里題江天一覽四字并賦二詩竹林禪院在鎭江府城南五里曲徑逶迤茂林修竹高者四五丈大者圍尺青葉碧枝陰森崖谷實北地之所未有晩而登舟揚帆丹陽縣常州府無錫縣俱未及泊一晝夜行三百六十餘里達姑蘇舟人云從無如此之速者卄七日由楓橋入閶門登城閲視士民觀瞻莫不忭舞有獻賦頌者是日駐蹕城中念執事人役辛勤遠來遍賞白金聽其各帶方物以示體恤卄八日回鑾過虎丘山不甚高亭榭闌檻布滿其上千人石高下可容千人傳為生公講經處故旁有㸃頭石劒池在夾崖中殊可觀平逺堂俯瞰虎丘之背田疇林木望若錯錦蘇民仍列酒坊茶肆各安生業管絃競奏覺有昇平景象然徒事紛奢罔知務本未若東北風俗之樸實耳夜坐舟中與侍臣高士奇探論古今興廢之跡或讀尚書左傳及先秦兩漢文數篇或談周易或賦一詩毎至漏下三十刻不倦日以為常蓋詩書意味深長不似耳目之好易於煩厭也舟過無錫縣遊錫山觀惠泉石甃八角池水色渟泓味較玉泉遠不相及不知前人何以稱之為第二泉二十九日由丹陽縣陸行初一日過句容縣蜿蜒石堤數十里抵江寧府雨花臺在城南登之則江山城郭歴歴可見報恩寺規制𢎞壯寳塔九級金碧琉璃盡鏤梵相結構之巧殆竭人工非前代内帑所修不能至此城中闤闠充實煙火萬家景物太平昔稱六朝佳麗今亦不減大都也明日祭明洪武陵見其頽廢勅地方官禁䕶之過明故宫僅存遺趾不禁慨然作過金陵論并賦一詩登觀星臺望後湖題曠觀二字又明日再遣使進

  兩宫方物閲鎭將射於教塲頒賜扈從諸臣幣帛督撫御衣初四日發江寧府泊燕子磯峭壁臨江亦有勝致初十日閲高家堰堤工望洪澤湖汪洋千頃復由河南岸行一百八十里過桃源縣十一日渡河至宿遷次日駐蹕葓花舖自郯城沂州取道東兗渡沂濟祊汶泗諸水泗水出陪尾山下泉林寺側石穴吐水衆泉俱導古樹成林有石碑刻子在川上處然闕里志載孔子觀川亭在尼山宣聖廟側未知孰是十六日長至節天氣晴暖無朔風祁寒扈從諸人莫不欣喜十七日𬨨少昊陵顏子林駐蹕曲阜縣南十八日黎明祀於闕里齋心穆穆若有所見禮畢坐詩禮堂命孔氏子孫講周易大學遍觀車服禮器及漢唐碑版檜樹在大成門内古榦蒼然苔蘚潤澤眞靈蹟也敬想至聖道冠百王前代留金銀器具皆人力可辦獨以仗前曲柄龍盖留廟中并書萬世師表四字過闕里詩古檜賦出北門釃酒孔子墓下伯魚墓在孔子墓東十餘步子思墓在其前西有子貢廬墓之所左有宋眞宗駐蹕亭林中奇樹蔥鬱未可計數行三十里駐蹕兗州府杜甫所謂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是也念周公制禮作樂道接文武頃過曲阜未得躬謁廟庭特製祭文遣親藩代祀之遂由汶上東阿高唐至德州亟欲定省

  兩宫兼程而歸是行也往返數旬所歴山東江南諸郡縣日以周諮民隱體察吏治為首務行道之頃復得覽其山川憑弔古蹟至於地方利𡚁則將有以斟酌損益焉率筆記之示朕之不徒事遊豫也

  泉林記

  朕被服至道誦法孔子於詩書簡冊之中羮牆載見如聞其言論而接其聲容者匪伊朝夕矣嘗以不得一登闕里之堂觀其車服禮器山川風物慨然至聖之音徽毎低佪於中而不能自已迺者在廷之臣咸謂古者天子巡省方岳觀察民俗朕俞其請因念岱宗在望于邁魯郊夙昔所懷今兹可慰歲之冬月輿衞北還抵於泗水東境距其縣治五十里陪尾山之陽衆泉出焉石竇㟏岈清流蕩潏下合沂泗逺波悠然相傳為子在川上處云旁有古寺厥名泉林陂陁幽曠樹木茂宻雖古今異時陵谷不改去聖人之居如此其近意者當日杖履所經周覽原泉黙契道體喟然發水哉之歎者其卽斯地耶於是停驂弭節瞻眺久之恍乎如有所得殆移晷而後去也夫天地無終窮流水之出於天地者亦無終窮聖人之道川流敦化萬古不息與天地流水同其無終窮焉其何能已於予懷耶孔子之繫易其言天也曰行健言地也曰無疆孟子之言水也曰盈科而後進君子之於聖人之道也溯源窮流學水至海亦若是焉而已矣朕旣幸宫牆親覿至止非遙而又喜泉源勝地聖跡所存而得游歴其處也遂為之記

  雪記

  民之貧富關乎歲歲之豐歉因乎天稼穯之道雨暘時若不苦旱不病澇則力作省而百穀暢茂及乎西成収穫必倍是謂豐年若宜暘而雨宜雨而暘高下燥濕違乎物性農力必困而百穀之登亦絀矣朕撫兹兆庶念民為邦本而歲為民天故衡量雨暘首於農事為兢兢比者畿甸之内夏則少雨冬則少雪蓋偏於陽也間省刑簡賦廣行賑恤天亦隨感輒應然甘澤之施未極汪濊恒用為憂甲子冬南巡還京師越數日大雪幸薊州復雪喜而記之以詩於時三輔郡邑逺近數千里田疇溝澮罔弗霑被數年以來未之有也小雅信南山之章曰上天同雲雨雪雰雰繼之曰旣優旣渥旣霑旣足生我百穀言乎雪盛於冬而潤澤乎春能使土膏饒洽而百穀豐實以臻有年之慶也則兹之應候而降周徧繁密淪浹郊圻若此將五土之宜頼以潤三農之緒賴以興殆豐年之徵也謂非天之所貺歟聞之雪乃五穀之精得則嵗豐歳豐則民富朕於是有厚望焉因援筆而為之記

  宫中日課記

  嘗讀商頌之詠成湯也曰聖敬日躋周詩之詠文武也曰緝熙曰執競其詠成王也曰夙夜基命宥密而史亦稱大禹惜寸陰蓋古帝王未嘗不終日乾乾夕惕若也朕於宫中未明求衣辨色而起則命講官捧書而入討論義理是典學者為一時出御宫門則羣工循序奏事朕親加咨度是聽政者為一時已而閣臣升階朕與詳求治理咨諏軍國者久之若夫宫禁之務各有攸司廷臣退乃裁決焉旣事竟罷朝宫中圖籍盈几案朕性好讀書丹黄評閲輒徑寸辨别古今治亂得失暇或賦詩或作古文或臨池灑翰以寫其自得之趣止此數事已不覺其日之夕矣及宫中燃燭玉漏初下則省一日所進章疏必審其理道之安而後已要非夜分不就宴息也如是者歲率以為常夫禹湯文武成王之德自揣烏能企及而不敢懈逸之心或者其庶幾焉因為記自勗以比於盤銘之義云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一目録

  

  為學如鍊金説

  老安少懷説

  佛牙説

  詩説

  琴説

  稼説

  操舟説

  

  信古解

  八議解

  鄉舉里選解

  以德為衛解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一

  

  為學如鍊金説

  伊尹之告太甲曰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恊於克一先儒釋之以為學未有得不可執一定之見德無常師泛觀而博取也學旣有得不可無一貫之理恊於克一反觀而約求也昔人有云聖人之取善如冶人之鍊金或取於沙或取於水初無定在所謂德無常師也迨旣鍊焉沙者忘其為沙水者忘其為水但見其為精純之金所謂協於克一也其喻可謂至明切矣而猶惜其㫖之未暢也蓋金之在礦也其為沙礫者恒多其為金者恒少此猶繼善成性之後天事漸漓人心危而道心微也及夫金之在冶其質判矣然必汰其非金者而存其是金者此猶人之氣稟不能無殊善不善之數常雜揉而互勝而硏辨之功則在乎去不善以存其善也

  至於就冶之後則所見無非金者然金猶有上下之品必淬之鑠之以務底於精然後為鏐為鐐者出焉此猶衆善㑹歸之後吾以一心統其全於萬事萬物之理一以貫之是純粹之至一之極也昔揚雄之言因鑄金而得鑄人久矣金之説之通於道也然自非深於學者其孰能知之哉

  老安少懷説

  天地者生民之本也教養者王道之原也聖人者功化之極也民非天何以生非地何以養然天地能生養民而不能人督其孝弟户賜以衣食也惟聖人出而節民之性阜民之財然後長幼得遂其宜出入得安其命故曰天地育萬物而聖人經天地然其道要不越於教養古者分疆畫井民授之田家各百畝居有宅宅有桑春而耕秋而穫夫而農婦而織當是時也老者其養於堂幼者其哺於室矣而聖人曰未也是不可以無教於是家立塾黨立庠術立序國立學以五禮防其偽而範之中以六樂防其情而導之和凡遒人木鐸以至樂正大司徒無一非教之官干戈羽籥夏楚之類無一非教之具故其時之民罔弗事長上以孝字幼孤以慈者自王政缺而井田廢民生困而教道衰壯者無以資其生貧者無以賙其恤於是老者不克奉而幼者不克顧此孔子所以慨然於王道而思安與懷之也朕撫御萬國聖人之德恒企焉而不逮而志在仁育元元每講求於老安少懷之道雖三代之井田學校非後世所能猝復而竊師其意則惟有薄税歛以厚民生興禮教以正民德而已雖然王道必積久而後成是朕志殆終無已時也

  佛牙説

  薊州之盤山寺相傳有佛牙闊二寸其長以倍寺之人藏而寳之豈不以其異焉而羣奉以為神乎夫異固非聖人之道之所貴者聖人之道其質日用飲食其事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行而著習而察是天下之大同也惟其同故人皆可以為堯舜而忠孝節義之槪無不可以勉焉而至佛則不然離俗以為高矯情以絶物悖先王之教而創為苦空之説舉天下之好異者莫有能尚之者也世之人爭騖其説之異而竝及其形質之怪且誕者亦羣然尊奉之是非大惑歟夫堯之睂八彩舜之目重瞳堯舜不自為異也而千古之下思學為堯舜者以其孝弟之道欽明文思溫恭允塞之德不聞其以睂與目也故使佛之牙出於偽耶則其譸張為幻也已甚使其果眞耶則古之可怪者多矣又何足貴乎朕嘗巡幸畿東駐蹕此州聞有是事慮其罔世而誣民也因作是説俾州之人祛所惑焉

  詩説

  詩者心之聲也原於性而發於情觸於境而宣於言凡山川之流峙天地之顯晦風物之變遷以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古今治亂興亡之跡無不可見之於詩而讀其詩者雖代邈人湮而因聲識心其為常為變皆得於詩遇之故曰感天地而動鬼神莫善乎詩然詩道升降與世逓遷三百篇之經孔子刪定者可觀可興可羣可怨極纒綿悱惻之思皆忠厚和平之意性情之正也夐乎其莫可及已迨詩亡而騷作騷亡而漢之五言作流傳於魏猶存古風降自六朝寖尚綺麗比興義缺唐以詩取士能名家者粲如林立初唐盛唐咸足上追風雅然其間矩矱雖一而心聲各别奇正濃淡品格自成不可强而同也至中晚則菁華盡露而渾厚之象為稍變矣若夫宋人為詩大率宗師杜甫其卓然騷壇者洵能樹幟一代雖後人覽之覺言理之意居多言情之趣居寡然反復涵泳自具舒暢道德之致及乎有明詩家起而規模唐音洋洋渢渢可謂盛矣而明之於唐終有間焉朕稽古之暇怡情吟咏於唐人詩集雖嘗誦習而猶念詩有其原故復上遡乎楚詞以及三百篇尋玩其指趣博徴其義理庶幾得其心之元聲而毋騖乎世之所强同者因為之説以自勉云

  琴説

  琴何自而昉也新論曰神農氏王天下而作琴通典曰伏羲作琴以修身理性樂記曰舜作五弦之琴廣雅曰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於是琴制始備及孔子學琴師襄子如見文王今所傳文王操是也間嘗考其義上圓下方法乎天地前廣後狹别乎尊卑大弦為君寛和而温小弦為臣清廉不亂盖有明良交濟之道焉又聞之琴者禁也禁入於邪以正厥心則閑邪存誠之道更寓於是朕詩書不輟陶泳性情於琴之理頗有㑹心油油弗釋不啻與神農伏羲數聖人晤語一室夫琴不𬨨樂中之一器耳乃精求其理遂至和天人通神明純君道表臣職正心修身阜財解愠無善不具何其廣大而淵微歟然則朕之崇德淑性以諴和萬邦也殆於琴乎遇之

  稼説

  朕嘗讀雅頌諸什其時之公卿大夫士罔不盡力於田畝而其西成東作之景至被諸管弦升歌清廟豈非以其事為國之大務耶間考其義若生民之詩茀厥豐草是去稼之害也甫田之詩或耘或耔是雝稼之本也良耜之詩荼蓼朽而黍稷茂是厚稼之生也其詳且盡若此朕軫念農業毎巡省畿甸時而春也則觀其播種之函活時而夏也則觀其良苗之懷新時而秋也則觀其穀穗之頴栗堅好用以親民亦因假以自樂非若周成之於豳風徒得之矇誦而已然竊計其自春而夏而秋寒暑逓遷嗟我農人其間芟矱之功滋培之力藴崇之方棄匪類而殖嘉禾如詩人所云者朝斯夕斯不遑啓處累閲月而穀乃告登甚矣稼穯之艱習焉而後知之也雖然世顧有耕而得餒者原其初非不庤乃鎛播乃種而始勤終惰汚穢弗治稂莠弗剪苗在草間迄乎秋期十無一穫豈地土之不宜天時之不善哉咎在害稼罔辨而養夫稼者未博其功也噫治稼之道可通於治天下矣

  操舟説

  器之利用而致遠者陸行莫如車水行莫如舟舟之為用也逸於車而險或過之若享其逸而不入於險則恃乎操舟者之有其道也當夫水石擊撞波濤怒飛迴颿如騖驟合若離此非其巧之為乎至如浮滄溟駕虞淵歴艨艟如衽席泛浩瀚以洄沿此非其習之然乎若或凌萬頃之中流驚颶風之四集檣檝敧傾徒侣失色巧者不及施習者不及試斯時也惴惴然有胥溺之憂自非備之以至豫而持之以至愼殆鮮克濟事焉蓋其所為巧與習者藝也而其所為豫且愼者道也易曰濡有衣袽終日戒詩曰紼纚維之言其豫也言其愼也朕南巡江淮間見操舟者苟備之豫而持之愼矣雖大舟罔弗如其意之所欲為焉苟備之不豫而持之不愼舟雖小亦不能勝任而愉快也夫舟一器操舟一藝耳猶必有道持之以不至於敗况居天下之大器者哉揚子有言乘國者其如乘航乎航安則民安矣此物此志也解

  信古解

  學以求古人之是也非以求古人之非也六經之義藴博大精奧有終身探索之而難盡者自後世好異之徒喜立已説以爭衡於世於是離經悖道無所不至而身心之所喪者多矣究之古人之論其理常昭於千古而彼之所非議古人者卒不能行其所獨是也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以孔子之神聖而一則曰好古再則曰好古絶未嘗有一端辨駮古人者惟汲汲皇皇以深窮其理遵循其訓而已此其故何也夫亦曰我之學於古者求其有益於吾身吾心云爾豈以是求異於古人為哉慨自孔子殁而異端邪説紛爭竝起互相牴牾大道愈晦於是不知而妄作肩相望也頼有宋濂洛關閩諸儒起而闡明經學聖人之道復著使後之人篤信其説以求古人之所為是者是亦世道之幸矣朕故作此解以導世之惑於異學者

  八議解

  嘗讀周禮小司宼以八辟麗邦法曰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賔竊歎古聖人之統馭臣下何仁至而義盡也無論堂陛相得之時歌蓼蕭賦湛露藹然其有禮意焉卽為之臣者職業或有所忝以罪戾貽羞勢不得不繩之於法而猶必多為之解以君子長者之道待之夫豈聖人之有所私於其間而故以屈天下之法哉特以親故賢能功勤貴賔八者皆素所倚毗而禮貌之者也若一旦有罪竟與疏賤之儔輿𨽻之輩同罰而竝辱非所以厲廉恥而彰仁恩也故嚴其防於五刑而通其權於八議語曰禮義節廉以治君子又曰履雖鮮不加於枕冠雖敝不以苴履言乎貴賤之有體也秦用申商之術行督責之令耑尚峻法治以大壞漢初猶有餘風至文帝用賈誼之言而大臣遂有廉恥自重者朕禮遇臣下惟期其砥礪於無過卽間有微眚亦不忍斥言之也庶幾百尔卿士其爭自勉於道義之途而漸有禮讓之風焉由是而往將八議亦可存而弗論也夫

  鄉舉里選解

  取士之塗古今異制得失之數可考而知也古者大司徒以三物教萬民而賔興之德行居其二而藝居其一五禮六樂之文不先於知仁聖義孝友睦婣也春秋衰世齊桓霸主而國語所載正月之朝親問鄉長猶必以慈孝賢仁為選首此古人鄉舉里選之法惇本而崇實得人所以盛也自科舉之法行上之所以求士與士之所以自見相率而趨於記誦之學文辭之末由是古制大變而得人之效衰矣夫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天之生才豈以世為厚薄而後世之人才寖不及古者法使之然也然欲盡廢貢舉而復鄉舉之舊又有所不可蓋古之風俗純茂人心質樸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有不善可得而誅選舉一出於至公而無狥名失實之患後世文巧日勝澆競滋多徵賁者或由於勢利之交簡斥者或出於愛憎之口此九品中正之法所以終不可行也雖然貢舉之不可廢者勢也非法之盡善也必也愼簡有司嚴立程品取實學而汰勦説崇雅正而削浮夸矯鑒其前違而課責其後效以無失乎聽言觀行之意則庶乎其可以得人矣

  以德為衛解

  城郭之固足恃乎公輸之巧可仰而攻也河山之險足恃乎五丁之勇可啓而乘也兵革之利足恃乎耰鋤棘矜之子可起而抗也蓋天下大器也有天下大業也幅員之廣人民之衆至遼闊而莫可紀極使必畫地而守之家撫而户諭之其勢將不能終日聖人知其然故常有道焉合天下之渙而不至於離為之本仁以育之率義以正之忠信誠慤以行之哀矜惻怛以嘔喻之使夫天下之人親之如父母肫然有不可解之誼如是而我之所以為天下者亦庶乎其可以無患也故曰以力為衞者一夫之雄也以險為衞者一國之守也以德為衞者天下之所以善建而不拔也夫古之善為衞者莫如秦内之尺寸之兵毋得入殿廷外之罷侯置守収天下之兵銷以為鐘鐻卒之盜起於博浪之中禍及於齋宫之内當此之時非無衛也明之時其君皆深居九重狃於燕逸間以郊祀親行所乘輦皆用鐵絲為障以防不測然其究也羣盜竝起以至於亡此亦非備之不豫也故尚德則雖無周廬式道而可以為安尚威則雖有金城湯池不可以為固治天下者觀於此亦可以擇術矣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一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二目録

  

  聖感寺碑

  賜一等公遏必隆家廟碑

  黒龍潭重建龍王廟碑

  賜廣西廵撫馬雄鎭墓碑

  賜福建總督范承謨墓碑

  中臺演教寺碑

  東臺望海寺碑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二

  

  聖感寺碑

  夫以北極神京西山勝地𡶶巒迴互草木蘢蔥晴嵐霽雪掩映皇居秋水春華邀迎翠輦非徒百工職事瞻仰於斯實亦九州風土形勢所在其間招提梵宇極雕梁巨麗之竒精舍珠林盡繡桷紆迴之巧然松雲燈火不聞禪誦之聲泉石荒苔難覓經行之蹟故雖危甍聳漢上接雲霄而紺殿凝塵空頽歲月朕毎遊歴其處輒為致慨於衷平坡寺者僻處西南遥臨宫闕刻盤螭於玉砌丹碧流金塑寳像於琳宫煇煌映藻罘罳網户饑鴿時馴鈴鐸鳴檐野狐知肅迨時移物換雨圮風侵華榱作㸑已無往日之𢎞觀畫壁成泥誰識當年之璀璨寺僧海岫篤實持躬勤勞砥行簞瓢布衲林中不演三車瓦鉢芒鞵胷次時䖍五戒十載經營重新殿廡六時功

  課繼廣門庭遂使清宵梵唄蕭疎盡入寒空向曉鐘聲颯沓仍隨秋雨浮屠之傳於斯無媿朕萬幾有暇七校偶過省耕省歛時駐蹕於兹山一豫一遊再撫臨於其地詢知本末感

  佛慧之重光鑒彼勤劬啓聖功於匪懈更名聖感特賜宸書欲使遐邇具瞻臣民共識豈若崇祀作佞開愚甿奔走之端惟曰致敬而遠法往聖格思之道勒諸貞珉垂感㑹於千秋記注瑶編志心期於一日臣工上下咸悉朕懷

  賜一等公遏必隆家廟碑

  孝昭皇后壼德攸宣倫情肫篤念父母鞠育之勤思祠宇春秋之祀朕嘉其意遣官督理後二月皇后已崩十七年十二月工作告成因諭内閣詳考明代實錄允符典例特賜碑文勒諸貞石粤稽往代臨御萬邦必敦九族宫闈化洽内輔惟賢眷祐之隆宜崇曠典以篤椒親道至備也孝昭皇后仁孝性成溫恭德著久存屺岵之思每深霜露之感尔一等公遏必隆同妻縣主敬慎齊家洽謙沖之令望肅雍秉訓誕淑慎之坤儀是當錫以丹堊享以蘋蘩爰命冬官董其興作事方行乎二月哀忽動於六宫未遂之志朕甚悼焉念尔勲戚大臣兼核歴朝典制落成之日用賜豐碑昭國家不遺故舊之恩示皇后永懷顧復之念光流泉壤堪為戚屬之羽儀名列丹青不愧綸言之奬賚凡尔子孫克保無斁欽哉

  黒龍潭重建龍王廟碑

  傳曰神有功德於民則祀之能捍大患禦大災則祀之非此族也不載祀典朕自御極以來夙興夜寐惟思稼穯為小民之依所期時和歲豐嘉生樂育然年穀順成雨澤是資詩曰琴瑟擊鼔以祈甘雨信乎

  天心仁愛亭毒萬物而協靈効順優渥霑足之應皆有神焉以司之亦如分猷布澤之無敢曠厥職焉距京師西三十餘里金山之麓有潭泓然以深不泛不涸前代時以亢旱禱望其地輒能興致靈雨因名黒龍潭焉潭之側倚山瞰壑舊有祠宇以祀其神朕數以祈雨駐蹕於兹爰謀式廓其廟貌以昭靈貺而敬民事今者四郊之内雨暘時若歲登大稔工適告成惟神之功德實能膏澤田疇以福庇生民揆諸捍患禦災之義莫大於此用是勒諸貞石垂示無窮寧不偉歟

  賜廣西廵撫馬雄鎭墓碑

  朕惟臣子之誼大節為重然平居無事之時人人侈談忠義一旦臨事而為國捐軀確乎不奪者蓋寡則所稱成仁取義之士國家得之宜何如褒崇焉尔馬雄鎭洊歴禁近簡授節旄恪共之譽有聞綏輯之功斯著豈意叛藩逆命怙惡弄兵急變起蕭牆之中孤城介桂嶺之外聲阻援絶形絀勢危尔則以死自持抗詞罵賊遂觸兇怒横致幽囚然猶志切輸忠力圖滅宼間關遣子萬里來歸慷慨上書一心罔貳丹誠旣通於王室闔門咸殉於巖疆節挺氷霜歴四年而益厲操堅金石經百折而不撓可云烈矣嗚呼惟見危乃知授命之不易疾風勁草繄尔一身實荷綱常之鉅朝廷養士數十年有臣如此庶無負焉朕用旣憫且嘉特考彞憲賜諡文毅躋以崇階爰勒貞珉昭示來世凡屬臣僚聞風興起咸思自勵尔之為功世道豈淺歟康熙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

  賜福建總督范承謨墓碑

  朕惟朝廷簡畀重臣授以封疆之任平時則竭誠殫力以靖厥職猝逄事變則有凛乎不可犯確然不可奪之節舍生取義流光天壤古所謂不二心之臣如此而已尔范承謨名臣之子奮迹甲科入侍禁林出典節鉞咸有聲績著於當官洎閩疆蒞鎭之年值狂豎盜兵之日宼起門庭禍生肘腋智未及施勇不暇展而尔志恥倖生義無苟免奮身罵賊誓不共天遂致闔室幽囚三年拘繫阻敓其衣食廹脅以甲兵兇燄彌張貞操愈勁卒蹈白刃以作完人慷慨從容兼有其美兹者底定疆陲申明命討罪人斯得臣節益昭倍深軫悼之情特厚飾終之禮寵以隆秩諡曰忠貞嗚呼褒忠顯善帝王治世之大權恩命疊頒朕曷有私於尔以培正氣以植人倫庶使選愞之士覩盛典而知興慕義之夫聞休風而加勸勒諸貞石其永有譽於無窮哉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中臺演教寺碑

  五臺之山高出雲代然不與岳鎭之列山經禹貢以及道書所稱洞天福地均莫之載蓋自昔為釋子所棲故與峨嵋普陀號三靈山之三山者或在海上或當巴蜀險遠之區惟兹山峙神京之右千里而近宜登陟者較多焉朕嘗覽觀載記謂兹山東有離岳火珠西有麗農瑶室南有洞光珠樹北有玉澗瓊枝中𡶶則有自明之金環光之璧是靈秀所鍾中臺為尤異矣臺高三十有九里游者至是必思憩息之地此自唐以來演教寺之所由建也山峻多風寺久傾圮朕爰命工拓而新之譬諸於物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鵬之飛九萬里而扶摇六月而息其遠邇高下雖殊方其息自適之情則一也朕之命新兹寺亦欲登是山者咸有自適之樂焉爾

  東臺望海寺碑

  周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辨九州之國州表一山以為鎭躋其巓可以望海者則揚之㑹稽兗之岱青之沂幽之醫無閭凡四山焉惟岱距海較遠登日觀望扶桑其岧嶤峻極尤非他山可比也五臺隷幷州州境無海而臺之東𡶶以望海名蓋雲中上黨晉地踞天下之脊山之麓旣高而臺之高復三十餘里龍泉以東岡巒陵阜皆處其下遠瞰滄瀛諸州景光惝恍儼若紫瀾浩淼與青顥之氣混涵相接記稱旭日方升望大海若陂澤信有以哉臺有寺榱棟桯桷不蔽風雨朕省方登此命加修葺復其初制蓮臺法相固極莊嚴已四方之人得於焉信宿縱睇溟渤之朝暾以視夫岱宗日觀又何多讓耶遂礱片石文以紀之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三目録

  

  南臺普濟寺碑

  西臺法雷寺碑

  北臺靈應寺碑

  賜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墓碑

  至聖先師孔子廟碑

  孟子廟碑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三

  

  南臺普濟寺碑

  南臺世傳文殊示現之處也臺當山之陽地稍暄暖金蕖日菊佛鉢之花生徧崖谷若錦繡之相錯故其𡶶曰錦繡之𡶶峰有寺曰普濟蓋宋所建云佛氏之教息心淨業以獨善其身而文殊所願在饒益衆生布施以廣仁義持戒以守信忍辱以為謙精進以施敬禪定以守靜智慧以通理其慈惠之心有獨𢎞者自漢以來清凉之山代有精舎至宋之十寺為國祝釐恒賜詔褒答載籍傳之所從來久矣山之僧棲巖飲澗以自甘惟守其師之説以獨善其身寺有圮者力不能興葺也朕登南臺乃命復新普濟寺以居僧徒之息心淨業者俾祝釐於是登臨者覩象教之精嚴慈惠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西臺法雷寺碑

  朕聞鷲嶺蜂臺不少水晶之域鵠林鹿苑恒開金粟之園莫不獻露裛之千花蔭春浮之䨇樹廼有龍湫抱鉢偕猿鶴以高栖燕子成龕捫藤蘿而直上况夫竺法蘭之初地舊是花宫勾龍爽之畫圖羣推紫府緗蓮照野智炬長然青豆開房精廬用結西臺絶頂有法雷寺焉方廣化城文殊密宇琉璃布地霄鄰挂月之𡶶栲栳名山磴轉千雲之石僊人五百青髻曾遊沙界三千玉毫盡撤指修蛇之負壑恒嶽匪遥數歸雁之銜蘆并門在下朕對清凉之勝景招閶闔之長風北瞻則畢月昴車西顧則參旗井鉞憫此伽藍久廢飭其瓴甋重新紺馬銖衣長轉相輪於雲表桐魚茶版仍流清響於山椒庶使龍象行時金閣逺符大厯狻猊坐處神光復現元和云爾

  北臺靈應寺碑

  清凉山左鄰恒嶽右接天池環基五百餘里五𡶶竦峙而北臺為最高歲癸亥二月朕鑾輅西巡登其層巘雲氣生舄履之下開合萬變時春雪方霽青霄夐絶天風颯然所謂身歴清靜之域目睇澄鮮之境心遊太古之地盈縮造化吐納顥氣冷然善也臺名叶斗𡶶舊有靈應寺丹青虧剝杗廇欹傾朕念衣緇之流不外仁義以為教故熙隆之代亦所不廢矧曼殊化宇恒著感通逺邇之人蘄嚮久矣爰命崇其陛戺飾其題楶土木瓦石丹堊金碧之需財自内出不渉經費工以傭給役弗違農是以工敏於事而民若不知秋八月告落成焉董事之臣請製文勒石以志之用以上昭景福於

  慈闈下廣嘉惠於兆庻埀示於億萬斯年爾

  賜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墓碑

  朕讀周官六計獘吏曰廉善亷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辯吏道厥惟廉重哉朕用是審觀臣僚有眞能廉者則委以重寄錫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標準也尔于成龍秉心樸直蒞事忠勤而考其生平廉為尤著以故累加特擢皆朕親裁蓋㧞自庶官之中洊授節鉞之任尔能堅守夙操無間初終古人脱粟布被或者嫌於矯偽尔所謂廉本於至誠聞尔之風可以興起乃不憖遺忽焉奄逝日者省方察吏南及江表采風謡於草野見道路之謳思清德在人於今不泯惟尔之廉天下所知朕俯合輿情載褒勁節旣考名副實諡曰清端𦵏祭以禮又晉之崇秩賜予有加恩卹尔子嗚呼人臣行已服官事主之道尔可謂有始有卒者矣顧不可以風世也歟

  至聖先師孔子廟碑

  朕惟道原於天𢎞之者聖自庖犧氏觀圖畫象闡乾坤之祕堯舜理析危微厥中允執禹親受其傳湯與文武周公逓承其統靡不奉若天道建極綏猷夐乎尚矣孔子生周之季韋布以老非若伏羲堯舜之聖焉而帝禹湯文武之聖焉而王周公之聖焉而相也巋然以師道作則與及門賢喆紹明絶業教思所及陶成萬世伏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統惟孔子繼續而光大之矣間嘗誦習詩書之所刪述大易之所演繫春秋之所筆削禮樂之所修明本末一貫根柢萬有殆與覆載合其德日月竝其明四時寒暑協其序焉故曰仲尼之道一天道也朕敬法至聖景仰宫牆嚮往之誠弗釋寤寐歲甲子十有一月時邁東魯躬詣曲阜展修祀事復謁聖墓循撫松栝儀型在望僾乎至德之親人也朕忝作君啓牖下民深惟夫子師道所建百王治理備焉舍是而圖郅隆曷所依據哉因勒文於石彰朕尊崇聖教以承天治民之意系以辭曰

  遐哉三五維辟之式於皇尼山師道允植天畀木鐸覺彼羣生百行以正六籍以明賢邁唐虞聖則河洛綏和動來文博禮約性天峻極倫教孔彰學昌洙泗統歸素王炎漢崇儒少牢用饗厥後賢君高山是仰予懷至聖蒞彼東方音徽云邈道德彌光鬱鬱塋林峨峨祠殿企慕安窮羮牆如見泰岱匪高東海匪深敬揚懿軌終古式欽

  孟子廟碑

  自王迹熄於春秋聖人之道或幾於泯滅卒之晦而復明歴千百世而不敝者恃有孔子也孔子沒百有餘年寖假及於戰國楊墨塞路禍尤烈於曩時子輿氏起而闢之於是天下之人始知誦法孔子率由仁義斯道之有傳至於今賴之是以後世學者如韓愈蘇軾之徒咸推其功以配大禹而閩洛之儒咸尊為正學之宗傳烏虖盛已夫洪水之禍止於人身已爾楊墨之禍隱然直中於人心不有孟子使楊墨濫觴於前釋老推波於後後之人雖欲從千載之下探尼山之遺緖其孰從而求之因推述厥義刻文於石俾揭於鄒之廟其文曰尼聖旣往夐矣音徽後百餘歲聖緒寖微尚異實繁楊墨競煽䧟溺之禍酷於昏墊惟子輿氏距跛放滛以承先聖以正人心述舜稱堯私淑孔子正學修明百世以俟不有是者斯道孰傳宇宙晦霿萬物狂傎我讀其書曰仁曰義遺澤未湮聞風可企嶽嶽亞聖巖巖泰山功邁禹稷德參孔顏刻石兹文於祠之下誦烈颺休用告來者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四目録

  

  福陵頌幷序

  昭陵頌幷序

  孝陵頌幷序

  大德景福頌并序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四

  

  福陵頌并序

  

  上帝鑒觀下民誕畀神聖俾立君極以開闢草昧埀統億祀非甚盛德曷克應天順人而締造鴻業焉我太祖高皇帝聰眀睿知本於性生英武勇略迥不世出故能躬著戎衣手提尺劒而疆宇日拓丕受景命顯庸東國騰威區夏雖太王之居岐翦商文王之江漢歸化未足方斯赫濯也予小子仰荷

  列聖丕基統御萬國昄章式廓隆古圖籍所莫覯矣然上跡

  聖祖當日一成一旅櫛沐風雨斬刈荆棘張彼撻伐順者綏之逆者殄之統壹羣部建元正位國始立焉旣乃鞠旅徂征遐邇讋服悉臣悉氓遂定鼎遼土而王業愈

  光顯矣於戲盛哉惟

  天生

  聖惟

  聖奉

  天我

  太祖創業之艱如彼而埀統之逺如此豈非天實授之而克荷厥休者哉予小子景仰謨烈奚敢忘紹述焉爰作頌曰

  於昭

  太祖誕膺景命允武允文體協仁聖天罰恭行赫然割正啓疆東海聿懷兆姓戰罔弗克威略如神德罔弗冒桀驁咸臣受籙踐祚帝厯鼎新建官立制王路丕遵爰誓六師濯征明國以少擊衆羣醜胥殛長驅鐵嶺墮彼阨塞芒芒遼瀋隷我版域㑹極歸極乃建皇都大統肇跡炳埀帝謨在昔湯文蹶起一隅先聖後聖同軌合符皇哉龍興山川孔固

  寢園崔嵬風雲盤互玉衣鐵馬百神衛護仰頌

  先猷萬年錫祚

  昭陵頌幷序

  國家垂厯服無疆之休類必有神聖開天肇興王業又必有神聖繼體式廓鴻基故能經綸宇宙積功累仁保世滋大我

  太宗文皇帝挺濬哲之資蘊欽明之德紹膺寳位纘前謨而光顯之外奮威武内修文教百度具舉臣民胥悦於是南征則墮巖關繞明都耀兵燕趙鞠旅齊魯投鞭渤海飲馬黃河六師安行莫我敢遏東征則誅貳綏服朝鮮納款列為屛藩西征則三十五部厥角歸命貢賮奉朔蓋其允塞之猷桓撥之略赫濯於覆載間矣乃若惇九族惠元元郊圻以飭爵秩以班賞善宥過優禮勲舊求賢之思若渴崇儒之化丕隆雖古帝德廣運曷以加焉當是時義問炳爍仁風翔洽一統之規已裕矣猶畫境息民俟天休命於戲皇哉盛哉昔殷祥長發而湯受之周室本支百世而文啓之若我

  皇祖詎有遜美予小子嗣承丕緖撫安海㝢以𢎞億萬禩之業紹述

  祖德敬揚

  先烈廼作頌曰

  猗歟

  皇祖克配彼

  天光被四表仁氾八埏旣受共球神人攸主至治洋洋𢎞謨訏訏桓哉七萃撻彼南疆匪疚匪棘兆人是匡徂征朝鮮爰渡鴨緑聲其攜貳綏其臣屬西荒千帳慕義同歸鐘鼔始振稽顙莫違至化覃敷函夏率育

  天錫大寳景命有僕曰崇儒雅曰叙彝倫五章五用式迪俊民法度孔昭典常聿正嫓美唐虞惟后克聖建中錫極詒我後昆皇皇大烈億祀彌尊肅望

  山陵光華燀赫永言埀裕敬承靡斁

  孝陵頌幷序

  蓋聞乾苞合契誕開長發之祥坤極毓靈永錫丕承之祚是以溯若水者誦顓頊之遺風登穀林者仰陶唐之餘澤莫不煒煌瑶牒炳爍珍符垂裕萬年流輝千載况乎當紹庭之日篤纘緒之思覃厚旣深覲揚滋切者乎我

  皇考世祖章皇帝躬上聖之資啓維新之運宅中圖治保大定功舞干羽於兩階武昭文洽受共球於萬國遠至邇安峻德𢎞勲懿綱釀化至矣盛矣蔑以加矣肆予一人嗣膺厯服方厪纂承之志彌深對越之心展謁孝陵式瞻

  園寢驚秋霜之始肅感春露之初濡光烈宣昭僾在見聞之内聲靈赫濯儼然陟降之前敬申繼述之情用廣敷陳之義爰拜手稽首而為頌曰

  奕奕

  孝陵蔥蔥佳靄多沛艾兮土脈淳和地靈清㤗無塵磕兮五𡶶屏嶂三臺襟帶拱内外兮王氣如龍紫雲如蓋紛來㑹兮猗歟

  皇考陟降往來常在兹兮桂宫蘭殿繡磶文榱鬱參差兮鸞旂羽葆蒼虯翠螭何葳蕤兮太和充溢景光淑熹亘四維兮琬琰在房圖球在序神所處兮金穗宵明玉衣晨舉永終古兮如接形聲如聆笑語我

  聖父兮以妥以侑式垂懿舉昭來許兮我寵受之蕃衍鴻龎命溥將兮紹聞衣德繼序其則不愆忘兮凝休篤祜錫祉儲祥一人慶兮本支百世詒燕無疆祚靈長兮

  大德景福頌幷序

  恭惟

  聖祖母太皇太后躬備聖德

  天錫純禧作配我

  太宗文皇帝内廷翼贊肇造邦家誕育我

  世祖章皇帝瑞應昌期撫綏函夏爰及小子纘承基緒十有六載

  恩勤鞠育莫罄名言訓迪𢎞深難於殫述蓋

  皇天眷佑我國家篤生

  聖哲母儀後昆以為積慶凝祥之本猗歟盛哉啓百代之鴻圖樹千秋之懿則備累朝之孝養極四海之尊親德福兼隆康寧壽考曠古以來未有若我

  太皇太后之盛者也臣日侍

  慈闈欽瞻

  懿範戴天地而莫能窮其高厚仰日月而莫能繪其光華顧念罔極深恩敢辭固陋敬颺萬一冀展微忱爰拜手稽首而獻頌曰

  天開景祚運際龎鴻

  太祖啓宇嗣以

  太宗文武神聖帝業光融惟

  聖祖母大德嫓隆純仁至孝克儉克恭茂修内治佐厥成功迨我

  皇考誕膺天禄沖睿承乾海宇賓服允賴

  聖慈劬勞顧復式訓寛仁垂型雍肅德洽萬邦恩流九族以天下養奄受多福越予小子大業祗承帡幪啓佑仰戴

  慈寧仁如天覆靜比坤貞𢎞綱大政懿訓是程勉以懷保惕以勵精孫謀宏遠壼教光亨漙愛宣慈秉禮度義端莊誠一萬善咸備穆處深宫含𢎞庶類德化殷流惠風遐曁

  顯號鴻名昭埀後嗣

  寳冊騰輝瑶編紀瑞

  聖人之配誕生

  聖人古惟太姒今兹比倫壽祺正茂休祉駢臻本支百世子孫繩振慶延家國光被臣民億萬斯年景祐常新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五目録

  

  至聖先師孔子贊幷序

  顏子贊

  曾子贊

  子思子贊

  孟子贊

  老子出關圖贊

  畫馬贊

  陳所翁畫龍贊

  筆贊

  

  講官箴

  督撫箴

  祭酒箴

  給事中箴

  御史箴

  守令箴

  

  硯銘

  鼎銘

  屏風銘

  鳥鎗銘

  鳥鎗銘

  弩銘

  弩銘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五

  

  至聖先師孔子贊并序

  蓋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傳而聖人代宣其藴有行道之聖得位以綏猷有明道之聖立言以埀憲此正學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緒仰溯前徽堯舜禹湯文武達而在上兼君師之寄行道之聖人也孔于不得位窮而在下秉刪述之權明道之聖人也行道者勲業炳於一朝明道者教思周於百世堯舜文武之後不有孔子則學術紛淆仁義湮塞斯道之失傳也久矣後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為治國平天下之凖其奚所取衷焉然則孔子之為萬古一人也審矣朕巡省東國謁祀闕里景企滋深敬摛筆而為之贊曰

  清濁有氣剛柔有質聖人參之人極以立行著習察舍

  道莫由惟皇建極惟后綏猷作君作師埀統萬古曰惟堯舜禹湯文武五百餘歲至聖挺生聲金振玉集厥大成序書删詩定禮正樂旣窮象繫亦嚴筆削上紹往緖下示來型道不終晦秩然大經百家紛紜殊途異趣日月無踰羮牆可晤孔子之道惟中與庸此心此理千聖所同孔子之德仁義中正秉彝之好根本天性庶幾夙夜勗哉令圖溯源洙泗景躅唐虞載歴庭除式觀禮器濡毫仰贊心焉遐企百世而上以聖為歸百世而下以聖為師非師夫子惟師於道統天御世惟道為寳㤗山巖巖東海泱決牆高萬仞夫子之堂孰窺其藩孰窺其徑道不逺人克念作聖

  顏子贊

  聖道早聞天資獨粹約禮博文不遷不貳一善服膺萬德來萃能化而齊其樂一致禮樂四代治法兼備用行舎藏王佐之器

  曾子贊

  洙泗之傳魯以得之一貫曰唯聖學在兹明德新民止善為期格致誠正均平以推至德要道百行所基纂承統緒修明訓辭

  子思子贊

  於穆天命道之大原靜養動察庸德庸言以育萬物以贊乾坤九經三重大法是存篤恭愼獨成德之門巻之藏密擴之無垠

  孟子贊

  哲人旣萎楊墨昌熾子輿闢之曰仁曰義性善獨闡知言養氣道稱堯舜學屏功利煌煌七篇並埀六藝孔學攸傳禹功作配

  老子出關圖贊趙孟頫畫

  修身養夀古隱君子掌藏室書為柱下史清靜自正是其大㫖宗周式微羣雄龍戰逝將去此八荒周徧徐甲負笥青牛服韅關尹望氣物色𠋫門和光抱一目擊道存少留著書虚無是論元文旣宣解人亦寡入於無垠廣莫之野去住兩忘物無害者吳興學士繪事肖神旣寫道德又貌僊眞高古肅穆髣髴伊人神龍見首變化莫同乘雲上下孰知其終至聖所名斯言我從

  畫馬贊

  大梁韓幹古之筆精寫此駿足千載如生紅光耀脣紫豔承睫削玉霜蹄團花霧鬛乾維叶象房宿効形體中儀式法合圖經鵠起鸞停風猋電駛不遇九方孰致千里我聞在昔文德誕敷飛黃服皁騕褭駕車覽物心怡披圖神往曾是權奇曾是俶儻南浮滇水北絶玉山利兹地用充我天閑

  陳所翁畫龍贊

  雲龍騤騤衆物之靈暫行萬里少息千齡飛潛應候變化無形乾爻九五取象君德時乘六位周流八極雲行雨施品彚生殖爰有哲匠絹素經營僧繇䑛筆董羽研精蜿蜒夭矯巧若天成嗟此好手聲價超越得水能飛㸃睛斯活波濤騰涌煙霧滅没逺宅江海亦遊名都夏王逺駕虞舜受圖命官紀年用表禎符德至泉水神物乃下馴擾可豢奚俟摹寫祕藏斯巻以驗眞者

  筆贊

  文犀之植中山之毫絢以藻采潤以蘭膏翡翠其牀玉璧其匣濡之隃糜翰染八法若墳若典若史若經奉以撰述逸於汗青時維休昌誕敷文德弓矢載櫜彤管競飭遐哉八表車書其同結繩云邈永資爾功

  

  講官箴

  予企至道覃思簡編朝夕討習禮茂講筵詩人有云顯示德行啓沃惟賢庶幾金鏡尔列詞苑峨峨在廷細旃廣厦論史談經體之行之朕躬是力載獻載替尔職宜飭毋務勦説毋苟雷同毋繆於正毋悖厥中在昔大儒稱先則古臯䕫是師言規行矩誼貴翼勵先正其心尔苟勿欺吐辭足欽詎曰名義可以塗飾詎曰聖賢可以蠡測關閩濂洛炳矣心傳撰述大㫖庠序宗焉用昭儒修用𢎞教澤尔其勉兹尚無攸斁

  督撫箴

  芒芒方域分理需人岳牧之選實惟重臣寄以封疆千里而逺地則星羅令猶風偃控攝文武統馭官司繩違糾慢宣德布慈廉善是旌貪黷毋宥小眚是矜吞舟毋漏彼昏而墨日削月朘或市徇縱以恣撟䖍澤不下殫民隱罔恤政廼不和為時蟊賊曽是源濁而流則清曾是表正而景則傾職汝之由是曰曠墜軫我元元保釐奚賴天命天討我不敢私勗哉有位敬聽箴辭

  祭酒箴

  予敷文德式禮辟雍允維祭酒多士攸宗在昔有虞命䕫教胄洎於成周升彼孝秀撫今區夏遵路陳常海域遣子願齒膠庠尔長廼司表率匪易木繩斯直玉琢斯器烝烝譽髦尔儀是型濟濟橋門尔訓是聆惟廉持躬惟慎率屬佻達其懲戒董其勗皇矣謨典如鏗金鏞闡揚罔盡則傚奚從毋矜而華導之誠正毋詭而趨範之孔孟王化丕盛視乎成均苟隳厥職曷明人倫儒行克臧汝績廼效黽勉詔媺助宣聲教

  給事中箴

  咨尔給事實專言職厥地惟親禁闥之側入納奏劄出奉綸章清勤斯稱敬愼斯臧六曹有失汝其正之百僚有邪汝其諍之予懷邦直謇諤足多庶兹有位胥用濯磨罔逞已私小心乃集罔見近利不阿乃立勿流於黨而苟為同勿懾於威而戾夫公道貴毋欺論尚執要棄佞勵忠令聞始劭尔之無忝寵錫是承尔之弗率譴罰是膺憲典丕昭視尔賢否靖獻克誠國恩孔厚毋曰秩卑補闕拾遺夙夜匪懈勗哉攸司

  御史箴

  柱下一星列曜太紫其象維何今也御史淬厲風裁檢齊霜紀下飭官方上參國是肅肅柏府峨峨豸冠其職清要簪筆朝端百司有闕是繩是彈民澤或壅是宣是殫汝不自克何以懲墨汝不自正何以糾慝毋畏强禦毋縱殘賊庶幾夙夜邦之司直昔之法吏正色臺中為我耳目効彼股肱馳聲簡册流美無窮敬之敬之罔不克恭

  守令箴

  五等封建古今異宜郡縣之制百王同規壤地磐牙提封棊峙大者一州小則百里有社有稷有民有人守令何職職兹拊循勸農課桑宣條設教偃風以德從星惟好毋營筐篋毋急簿書悃愊之治歲計有餘莫高匪天而卑其聽莫愚匪民而智其性民不可掩天不可欺一之不愼而戚自詒稽古治效嘉禾瑞麥勉能其官紹休前迹

  

  硯銘

  鳳咮之姿龍尾之質雕焉琢焉登翰墨室如珪之方桓信是率如璧之圓蒲穀是匹或巉而巖芙蓉崒嵂或潤而泉玉膏湓溢腹坦而容目仰而出外斂其華中堅其實端溪伊何縝密以栗銅臺伊何澤黝以桼靜兮不佻動兮不軼研之隃糜運之不律磨礲性情發揮道術厥功懋哉允惟迪吉

  鼎銘

  庖犧作鼎尚象太乙神禹鑄金九鼎崒嵂皇哉鼎義易稱元吉㢲濟以離烹飪何飶享帝養賢位命凝一初象維陰利其否出二克剛中是為有實陽居廼腹和而悔失苟或比陰覆餗莫恤厥鉉伊何金玉其質大德保之守以無逸

  屏風銘

  維爾卓立巍然嚮離亦稱斧扆亦名罘罳動而有則靜而不欹端廉方直藩翰攸宜繄昔漢殿圖畫載披永言好德納彼良規洎乎唐室十漸用裨大書作障釋兹念兹予懷上聖治企無為南靣聽政埀拱於斯云何敢逸廣列訓辭儗諸士史以獻典詩

  鳥鎗銘

  範金為質石火中蘊體約用𢎞宣威制勝潛發其機愼持其柄摧堅擊逺聲光震迅翼我武功式臻耆定

  鳥鎗銘

  一器也體類戈㦸功逾矢礮當機迅發則星馳而電激落雲霄之勁翮殲林莽之軼材洵武功之良具更無所施而不宜

  弩銘

  珍木自南其理則直省括有度用以觀德

  弩銘

  夾也柔克唐也剛克不剛不柔兹器維則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六目錄

  雜著

  講筵緒論計四十六則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六

  雜著

  講筵緒論計四十六則

  大學一書言明德新民誠修已治人之要道也千古君道之隆莫過於堯舜觀克明峻德以親九族平章百姓協和萬邦此正大學修身教家由家及國由國及天下之理然必已德既明而後可推以及人故大學以愼德為本

  古人有言反經合道謂之權先儒已有論其非者天下止有一經常不易之理權衡輕重隨時斟酌而不失乎經常之理此卽所謂權也豈有反經而可以行權者乎古稱慶都感赤龍之祥孕十有四月生堯此等事先儒常疑之正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之意也蓋聖人不語怪以垂戒於世而後人猶有矯誣上天侈言祥瑞之事况敢從而啓之乎

  前代治河皆以為宜疏決而放之海則永無河患但今運道自淮以北必由黃河一百八十里而後達於運河與古形勢不同則古説亦何可盡行也

  論才則必以德為本故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司馬光之言洵為篤論

  寛𢎞容納正所以開敢言之路而使人得盡其言舜之大智全在於此

  從來有生知有學知有困知而及其成功則一未有下學既久而不可以上達者但功夫固不可躐等而進尤不可半塗而止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此正謂半塗而廢者也

  孟子一書言仁義最為親切最為詳盡為功於後學不淺

  中庸言至誠至聖贊化育參天地制度考文之盛聲名洋溢之逺可謂費矣究竟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何其隱也中庸之旨大約不外於費隱

  前代所造渾天儀未嘗不善但世久法湮交食錯亂不能枚舉曾講究古法新法故知其槩古法推算冬至及日月交食多用積數因數多奇零盈縮虚實之難明不能合於天新法多用餘數及濛氣差之類又驗之於測景故較之古法僅能與天象相合

  咨詢固宜廣攬而衆好之必察焉衆惡之必察焉又不可不詳加審辨也

  唐人詩命意高逺用事清新吟詠再三意味不窮近代人詩雖工然英華外露終乏唐人深厚雄渾之氣書謂刑期于無刑古來任人而不任法故常原情輕重未嘗膠於一定所以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後世人情巧偽日滋輕重大小不得不斷之一定之法此亦勢之不得已也

  大禹謨帝德罔愆一節常涵泳理㑹其贊帝舜如天之仁該括已盡如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二語覺聖人慈愛惻怛之意千載如見

  儉以成廉侈以致貪此乃理勢之必然者

  國家刑法之制原非得已然懲警奸慝又不可無毎於刑法必反覆祥愼期於至當未嘗一事有所輕忽人臣進言固當直切無隱人君納諫尤當虚懷悦從若勉聽其言後復厭棄其人則人懷顧忌不敢盡言矣毎閲唐太宗魏徵之事歎君臣遇合之際千古為難魏徵對太宗之言臣願為良臣毋為忠臣嘗思忠良原無二理惟在人君善處之以成其始終耳

  朕毎有巡幸卽留心訪察民間利獘政治得失如河工一事屢年衝決雖由水勢泛溢亦間有不肖小吏利於興工往往為此旋修旋決遂成河患若竟聽之入海則運道淤塞不通近簡命河臣董理辨其水勢疏其故道嚴察下吏重其考成果能實心行之庶或一勞永逸閲禹貢註中所釋九河諸説紛紜亦無確見大約書史經秦火以來上古事已難於考証後人以意求之豈能脗合

  曩巡幸薊州盤山時侍臣奏盤山佛寺有佛骨佛牙因言佛牙闊二寸許長過之比諭之曰古所謂聖賢皆與人無異故學堯則可至於堯學舜則可至於舜能忠則為忠臣能孝則為孝子此聖賢所以可貴也若尔所言佛牙之大如此則佛本天地間奇異之人生來便不可學又何用尊奉為哉言者無以對

  雍州西北之地古稱沙漠向來人跡罕通是以紀載所傳多未詳確今皆奉車書往來故知之獨詳大約甘肅之西從長城外至四川松潘止十餘日可達導江雖始於岷山其實江源尚在茂州之西至岷山始大耳黃河自積石北流為河套之地至延安府入陜西境其地亦不甚逺今阿爾多斯固山之地卽是也

  言治河者謂宜順其入海之性不宜障塞以與之爭此但言其理耳今河決在七里溝去海止四十餘里若聽其順流入海旣可不勞人功亦且永無河患豈不甚便但淮以北二百里之運道遂成枯渠國計所關故不得不使其迂廻而入淮河之故道此由時勢與古不同也古人所謂民可近不可下者卽孟子所謂民為貴之意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斯豈非邦本之謂乎臨民以主敬為本昔人有言一念不敬或貽四海之憂一日不敬或以致千百年之患禮記首言毋不敬五子之歌始終皆言敬愼大抵誠與敬千聖相傳之學不越乎此

  今人沿於明季陋習積漸日深清操潔已難言之矣職守亦多至曠怠罕能恪勤朝廷良法美意往往施行未久卽為叢獘之地常欲化導轉移毎患積習之難去也書言推亡固存此正中庸所云因材而篤栽培傾覆之意王者體天心以為賞罰正宜如是

  人君以天下之耳目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為心思何患聞見之不廣觀舜以好問好察而稱大智則知自用則小者正與之相反矣

  書中義理原自完備惟在詮解明白加以反覆玩味自kao然㫖趣無窮若多為援引反致書理不能豁然矣嘗觀古來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聽言納諫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誼浹洽故能陳善閉邪各盡所懷登於至治明朝末世君臣隔越以致四方疾苦生民利獘無由上聞我

  太祖

  太宗

  世祖相傳以來上下一心滿漢文武皆為一體情誼常令周通隱微無有間隔一遊一豫體恤民情創作艱難立萬世不易之法朕雖凉德上慕前王之盛事凛遵祖宗之家法思與天下賢才共圖治理常以家人父子之誼相待臣僚罔不兢業以前代為明鑒也

  人君出入警蹕固宜嚴肅朕見明朝之君高居深宫過於安逸凡郊祀偶出所乗之輦皆鐵絲作幃以防不測人君臨御天下以四海為一家當使遐邇上下傾心歸慕若刀矢可加於輦幄之中則人心離貳雖鐵壁何益故古來賢聖之君尚德不尚威也

  詩以吟詠性靈如唐太宗諸篇未有不以天下黎民為念者

  歐陽修憎蒼蠅賦題雖小喻讒人亂國意極深長毎喜讀之

  君臣之際當使情誼浹洽則下志得以上通孔子所謂君使臣以禮孟子所謂君之視臣如手足皆此義也書云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此節大㫖不外博約之義嘗閲直解有云聖人之取善如冶人之鍊金或取之於沙或取之於水曾無定在所謂德無常師也迨旣鎔鍊之後沙者忘其為沙水者忘其為水但見其為精純之金所謂協于克一也此喻可謂明切世風澆漓人皆不能潔已自愛故今日求操守廉介之人甚難或僅能自守而其才不克有為當理繁治劇之時又苦於不能肆應可見人才之難也

  昔人曾有論高宗以舊勞于外幼居民間當必久知傅説之賢而思用之恐人未信而託為帝賚之言此論甚是蓋恐後人藉口神奇以開矯誣之漸也

  端人正士當與之日親自有啓沃開陳之益此古人所以重朝夕之納諫也若小人日近則不覺其損而自損矣

  講書以明理為要理旣明則與古人之説無往不合此所謂一本散為萬殊萬殊歸於一本博約兼資之道也自幼讀書凡一字未明必加尋繹期無自欺不特讀書為然治天下國家亦不外是也

  書云惟斆學半此句有二説一説自學與教人功居其半一説教者之指授僅示以半其餘必待學者之自悟直解亦主後説註以其近於禪家解悟機鋒而闢之是也

  異獸珍禽雖古人所不尚但西洋逺貢來京跋涉艱阻多歴歲月誠心慕化良為可嘉却之非柔逺之道故留畜上林非侈苑囿之觀也

  讀書以有恒為主積累滋灌則義蘊日新毎見人期效於旦夕常致精神誤用究歸無益也

  嘗詳覽古人詩文造語精微才學兼到閲之似易傚之甚難故云讀書萬巻方能下筆有神更須善運古人於筆底化陳腐為清新斯為盡善

  人君惟敬修其德以與天意相感孚不必指何事為何德之應總之和氣致祥乖氣致戾乃古今不易之恒理遇祥益謙遇災知儆乃人君應天之實事亦無時不致其謹凛而已

  通鑑前編所引諸説雖皆古人遺書但不若朱子綱目切要純正

  古史中如黃帝鼎湖乘龍及周穆王宴於瑤池之事皆非正史所傳雖文章中嘗採用之不過資其華藻以新耳目其實不足信也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七目錄

  雜著

  講筵緒論計三十九則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七

  雜著

  講筵緒論計三十九則

  經學在於切實通明折衷諸説史學在於始末淹貫論定是非二者皆確有証據難於支離其説故必由積累之功涵泳之久較之詞章之學其難易固不同也書云不役耳目百度惟貞孟子所謂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正心思為耳目所役之意始為所引漸為所役勢有必然

  康誥一篇言修德保民之要極為詳備如明德新民如保赤子惟命不于常等語大學多引用之今繹觀其訓諭諄切文詞古奧具見三代聖賢咨儆之意

  書云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古人又稱再斯可矣若斷獄而至于旬時不决固愼重之意又恐獄久淹則易滋𡚁古人之意惟求其眞知灼見而無疑獄之為難

  也酒誥中數節似寛而實嚴正古人治世之微權也近日小民蓄積匱乏一遇水旱遂爾捐瘠莫支幾塡溝壑此皆豐稔之年粒米狼戾不能儲備之故也

  古人常云三年耕必有一年之積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通此先事預防之至計所當講求於平日者

  自古帝王崇信方士以求神仙者不可勝數如唐之憲宗武宗宣宗皆餌金石之藥以求壽考而不知反以自𢦤其生覆轍相尋而不知悔者昔人毎深歎其愚此皆未知無逸可以致壽聖賢原有切實可信之理也朕自沖年臨御以來民間疾苦及貪吏𡚁竇留心體察已久其中情獘知之素矣但念君德莫大於有容治道莫尚於能寛故毎事務存矜恕其有自罹於法者尚不忍置之重典誠恐近於苛刻有乖體恤臣工之至意也朝廷設立科道原寄以耳目重任邇來民生困苦朝廷之德澤不能下究科道各官於國計民生之大實心講究確切敷陳者寥寥無幾但將六部現行之事指摘紛更希圖塞責冀免春秋年例處分其在朕前所奏皆若至廉至公及考其行事狥私自利者不可勝數所謂耳目之官風紀之任豈不大負厥職哉近日貪私之獘滿漢皆然滿人聚處京城形迹尚為易見漢人散處外郡往往有田宅彌連州縣挾其冨厚之勢侵凌小民有司莫敢詰其非者科道官寧不知之而不聞有所糾叅舉發此皆言官溺職民生失所之由也

  天下國家事莫不有大小重輕之勢故凡事當權衡折衷必務從其大者重者今言官論事論人多指摘瑕疵但見及一偏而於大局全體所關不能審度其輕重卽如用兵之地督撫大吏職任至重至其製備鞍馬招募技勇激賞將士以及供餽官兵之費勢與内地不同儻復事事苛責恐隳其任事之心亦將何以展布其手足若兵興時用之兵休時遽黜之亦非所以慰勸勞臣且言官毎事惟知推諉獨不思身在㑹議㑹推之列何不可直陳於事前而必待推過於事後乎若其始或知而不言或有所畏而不言皆非實心任事之道也

  近日外吏可謂極難營私者固不免於糾叅卽有守正者又多不為人所容若因一時之彈覈而遽置於重典常恐有寃抑可矜故毎兢兢然愼之

  近日民生貧困家給人足之樂遠不及於古而風俗之奢靡日甚向嚴加禁止漸有規模自兵興以來稍弛其禁誠恐奉行不善或至擾民毎思足民良法終無逾於此

  嘗閲明宣宗實錄其奉事母后和敬有禮至今覽之猶足令人感慕朕常思先王以孝治天下故夫子稱至德要道莫加於此自唐宋以來人君往往疎於定省有經年不一見者獨不思朝夕承懽乃家庭之常禮且天倫至性何嘗以貴賤殊也

  觀古廢興之際如夏商之桀紂周之幽厲所以墜失天命皆其自取後世亦有無大失德而隕覆其家國者如明之崇禎年間是也皆由其臣子背公狥私處言路者變易是非淆亂可否曾無實心體國之人故至此耳嘗觀明仁宗宣宗時用法皆極寛平毎思人君承天子民時育萬物自當以寛厚為根本始可成敦裕之治但不可過於縱弛所貴乎寛而有制耳

  國家財賦出於民民力有限當思撙節愛養則國家常見其有餘毎見明季諸君奢侈無度宫中服食及創造寺觀動至數十萬我朝崇尚樸質較之當時僅百之一二耳

  嘗閲歴代史册見開創之初及守成之主政簡治約上下臣民有所遵守末世君臣變亂成法朝夕紛更終無補益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耳

  讀古人書當審其大義之所在所謂一以貫之也若其字句之間卽古人亦互有異同不必指摘辨駮以務求伸一已之説

  聖人立言必渾淪切實後人求其説而過之毎蹈虚寂之獘如釋老之書朕向亦曾流覽深知其虚幻無益於政治易曰有君臣父子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今釋道之教棄絶五倫根本既失其餘言論更何著落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人竝列而為三才今釋道之教生生之理已絶是使三才且有時而窮此皆其大體錯謬不待辨而自明者也

  自十二年用兵以來嘗取前人韜略武備等書閲之亦皆紙上談兵無益於事間有用符呪法術者尤屬不經我朝用兵自有調度且號令嚴明人人具有勇敢之氣卽公卿士夫皆嫻戎馬故所向多能成功王者之師行之以正豈藉詭譎之術哉

  嘗聞明宫闈中食御浩繁糜費不貲掖庭宫人幾至數千此皆可為深鑒朕思人主惟能自檢束恭謹則貴者益貴易所謂謙尊而光也若惟知侈縱反不覺其可貴矣我

  祖宗相傳以此為訓朕恒用是凜凛

  嘗聞明宫掖中人數甚多往往饑寒不恤鞭笞無度因而致斃者亦甚衆小有營建動費鉅萬以本朝各宫計之尚不及當時妃嬪一宫所用之數本朝自入關定鼎以來外廷軍國之費與明代略相髣髴至宫中服用則三十六年之間尚不及當時一年所用之數蓋深念民力艱難國儲至重鑒彼侈靡之失𢎞昭敦樸之風古人云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常思此言而不敢過也

  祖宗以來累代相傳家法巡幸所至尤以勞費為慮我太宗皇帝時毎車駕所歴一切御用之物皆辦自宫中凡扈從之人絲毫不以擾民朕偶有廵幸惟守成憲誠恐駐蹕之地侵擾官民也

  朕觀明世宗時廷臣爭執者莫如議禮一事然兹事折衷最難總由世宗為興獻王長子而興獻王又别無子嗣則世宗尊崇之議未為不當父子天性至恩恐難盡以義屈情也

  履霜堅氷之喻可謂切至司馬光作通鑑託始於周以三晉為諸侯而首發論斷極言防微杜漸之宜謹正闡明此爻之義千古治亂不能出其範圍後世如莽操之禍總皆由辨之不早耳

  易理雖變化無窮而歴觀諸卦實有一貫之義大約審爻位之陰陽辨剛柔之中正而吉凶悔吝之數卽不外乎此矣

  易卦中大象言簡義該獨扼一篇之要如乾之自强不息坤之厚德載物䝉之果行育德師之容民畜衆全卦之義蘊不越乎此尤當尋繹

  三代井田之法寓兵於農正易所謂容民畜衆也自兵農旣分勢難復合後世有欲於曠閑之壤倣古行井田之法者不惟無補於民正恐益滋煩擾天下事興一利不如去一獘之為愈增一事不如省一事之為得也古車戰之法其廢已久由今思之不獨山林原隰難於馳驅卽平衍之地亦不易用蓋一車之中左主射右主擊刺居中者主御或有一人不用命則勝負所關不小此後世所以難行也

  古人紀一事當觀其要㫖所在如郭隗市駿之語見求士不可以不誠甘茂投杼之言見任人不可以不信此要領處尤不可不知也

  久亂之民思治秦民日在湯火之中沛公入關首行寛大之政與父老約法三章民心旣歸王業根本已定於此

  漢高帝之待韓信不能如漢光武宋太祖之待功臣者亦時勢不同也光武宋祖之時功臣歸於京師無握兵之權無震主之勢故保全之尚易韓信居楚兵柄在握天下初平人心未定高帝収之亦非得已總由所遇之時不同故所行亦各異耳

  上古人心淳樸故鄉舉里選之法尚可以得眞才後世人心日漓奔競日多若行古法於後世恐益滋其偽勢不得不以科舉為重耳

  古有八議之法議賢議貴議功議能正以養大臣之廉恥而不輕加以戮辱古云刑不上大夫固所以敬大臣亦所以尊重國體也

  人臣之義以責難於君陳善閉邪為正叔孫通以為天子無過舉因而成之是欲飾其君以無過之名而反䧟其君於文過之實宜為後世所譏也

  後人謂陳平周勃之對吕后若能與王陵同持正論未必吕后之意不可回此蓋事後論人恒見其易耳吕后以悍鷙之威當稱制之日欲王諸吕氣凌羣臣此豈平勃諸人口舌之所能爭乎是以君子論事又當觀其世也

  嘗觀文帝以斷獄錢穀之數問宰相固為未當而陳平對以一切有主者亦為未善二者乃國家之大務宰相自宜振舉其綱領豈可云專責於所主乎

  古者田以井授人皆自耕其田故室家殷阜而鮮失業遊食之民後世富室之田跨連阡陌貧民代為耕耨是以素無蓋藏一遇水旱遂致遊食四方流亡載道亦勢使然也

  朕自㓜讀通鑑於張釋之論犯蹕盜環二事深喜其用法平允不媿廷尉之職

  易之理雖無所不該下至士庶人皆可用而聖人立經垂訓之大義則為有天下國家者而發一辭一語皆可通於政治故繫辭有曰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此所以為萬世法程也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八目録

  雜著

  書座右四則

  讀大學

  讀性理大全

  

  皇考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四字後

  恭跋

  世祖章皇帝御書陋室銘後

  跋資政要覽

  跋王右軍書曹娥碑真蹟

  跋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跋董其昌書

  跋董其昌書

  跋董其昌書

  書宋搨淳化閣帖後

  訓學篇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八

  雜著

  書座右四則

  覽本之際不可說閒話不然差錯亦未可知如用人與刑名錢糧等事關係非小不可不慎

  

  無一日不寫字無一日不看書義理自然貫通若畫地自限豈登髙行逺之至意哉

  

  時當春令天氣融和萬物發生之時三農布種之日

  

  為學之道須功夫嚴密久之其理自昭一叚自得之趣自不能已

  讀大學

  自古治道盛於唐虞而其所以為治之道即其所以為

  學之功後世聖人紹明厥緒以詔来者雖𣺌然千百載其大義㣲言豈有殊指哉大學首言明徳新民誠不異於堯典所言固可因以推論其符合之故而溯其所由致力之端矣堯典曰克明俊徳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大學之言明徳新民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所謂先聖後聖若合符節者歟其言克明俊徳者統言之也猶大學言明明徳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者分言之也而堯典闕然未明其義盖嘗以是而求之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㣲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則其所以致力之端不外是矣夫曰惟危曰惟㣲則辨之不可不早辨所貴致其知矣曰惟精則格物之謂也知之既極其明則守之貴極其誠曰惟一則誠意之謂也以至正心修身皆主於一而允執厥中之義以全繼此而家齊國治天下平胥於此受裁成焉孰謂十六字之心傳不可以括大學之全書歟朕於帝王修己治人之道雖日加自勵而未之有得念大學所由致力之端而合之堯典以明其義云

  讀性理大全

  昔者堯舜以一中相授受禹湯文武周公繼之孔子又繼之祖述憲章大成以集於是言道者莫不折𠂻於孔子然孔子之言性與天道也雖子貢不得而聞况其下焉者乎孔子之後惟子輿氏首揚性善之旨而仁義充塞其道不行漢之諸儒抱其遺經以誦法孔子然僅窮六經之義未聞性道之傳也若夫荀卿之言性惡而理偽揚雄之言性善惡混修其善而為善人修其惡而為惡人皆與聖人之㫖陽合而陰悖雖韓愈之賢謂性有上中下三品之異亦似指氣質之性而言盖未得為至論焉宋儒生於千載之下探索㣲言紹明墜緒性道之理始昭然大著於天下今讀其遺書如周子之學以誠為本以無欺主靜為要二程子之學以主敬致知為先朱子之學以窮理致知主一居敬為務皆深有得於性天之㫖可以上承夫孔子之傳者也其他諸儒造詣所至或見諸撰述或形諸論説悉能發明先聖之傳黙契精㣲之藴其有功於斯道非淺鮮矣朕備覽前哲垂著之言手句讀而丹黄之雖研精極慮而於天人性命之㫖詎能洞鑒本源歟

  

  皇考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四字後

  世祖章皇帝御筆書正大光明四字結搆蒼秀超越古今仰見

  聖神文武精一執中發於揮毫之間光昭日月誠足嫓羙心傳朕㒺不時為欽若敬摹勒石垂諸永久為子孫萬世法康熙十五年正月吉旦恭跋

  恭跋

  世祖章皇帝御書陋室銘後

  

  皇考世祖章皇帝以上聖之資撫興王之運躬處九重心周蔀屋盖所謂養其民以致賢人矣至於親簡册灑翰墨無時而不存此念也今恭覩

  御筆書陋室銘一巻陋室者何山間水涯之居詩人之所謂考槃空谷也以萬乘之崇髙不㤀草茅之卑末於其所居若有取焉而親為書其辭則

  聖心之所存於此亦可見焉康熙十六年九月四日萬善殿記

  跋資政要覽

  右資政要覽三巻

  皇考世祖章皇帝機政餘暇博考羣籍萃精獵㣲御製成編朕時勤披讀思仰先猷洪惟

  皇考亶首出之資開太平之業所以承叙萬年裕我後嗣子孫無疆之祚者顯謨駿烈非寡昧之所能窺盖體具狥齊徳兼廣運因心以剏悉合於先程率性而行咸符乎天則過化存神之妙夫豈有資於效法也者而猶不廢夫學古之勤稽求之益豈非聖不自聖謙尊而光者乎予小子欽承手澤念紹庭聞寶此遺文常作蘭臺之秘陳兹大訓即為西序之珍恭綴片詞用貽来葉云爾

  跋王右軍書曹娥碑真蹟

  曹娥碑相傳為晉右軍將軍王羲之得意書今覩真蹟筆勢清圓秀勁衆羙兼偹古来楷法之精未有與之匹者至今千餘年神采生動透出絹素之外朕萬㡬餘暇披玩摹倣覺晉人風味宛在几案間因書數言識之

  跋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晉右軍將軍王羲之真蹟存於世者尠矣快雪時晴嘗見刻之搨本中今覩其真蹟可為希代之寶藏之篋衍不時觀閲恍接其人於千載以上也

  跋董其昌書

  米芾書天馬賦縱横騫翥前無古人董其昌所臨既得其形似且極游行自如之妙朕嘗愛玩揭之屏風因題數語志真賞焉

  跋董其昌書

  朕觀昔人墨蹟華亭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字體遒媚於晉唐人之中獨出新意製以為屏列諸座右晨夕流覽寜不逺勝鏤金錯彩者歟

  跋董其昌書

  此屏裝潢既成尚餘縑素詹事沈荃亦華亭人素學其昌筆法題跋數語命之續書以志朕意時康熙壬戌二月八日

  書宋搨淳化閣帖後

  宋太宗皇帝嘗遣使購歴代君臣書蹟命侍書王著模刻法帖十巻搨以澄心堂紙李廷珪墨大臣登兩府者方得賜焉盖其重之如此當時本不可多得况歴數百年之後乎此本乃賜翰林學士畢士安者神采煥發波磔明潤漢晉以来翰墨風規宛然猶在者尚賴此帖之存也朕㡬政餘閒啟帙披巻如晤徃昔心意融洽洵可寶而藏之也

  訓學篇

  皇初之㑹惠浸萌生澤及翔泳要其淳風沕穆難得而稱焉若夫上體乾撰俯育民物尼聖尚嘉之以冠徳表治炳煥於典謨者莫崇乎陶唐有虞氏之為君也其時肇命中天圅光始曜化神通變運啟文明而以禹臯稷契夔龍數賢聖為之臣亮天工熙帝載矣乃猶君臣咨嗟動色相儆勞謙恭已兢兢業業休哉帝者之上儀百王之芳軌也自兹以還或與治同道或與亂同歸未有不原於敬怠之殊途積漸為安危之異轍者朕研精經籍逖覽徃事念欽若之不易天位之維艱沖齡踐祚遂以安生民利天下為心厥後三逆之亂勞我師徒朕於此時憫念吾民罹此荼毒日昃而食中宵不寐階籤警夜軍書刺閨或已就枕披衣而興坐遽逹旦凡攻守之難易機宜之遲速地形之險平饋餉之盈詘間諜之虛實物情之真偽羣下之勞苦功能之髙下㒺不博稽獨運惕若有遺用是四征不憓踣跐剗膊草薙禽獮殲厥醜類底於廓清兹五年矣四方無事邊境寜謐風行海表萬里来庭朕固凉徳遘兹嘉㑹可不謂難得之時哉向使蒙業而安宴然以處三逆者尾大不掉蔓滋難圗或久而不發發至於大如火燎原不可撲滅乃欲使戍壘壤境之間芸芸黎烝耳不聞鳴鏑目不覩金革士旅無暴露之憂閭井無驛騷之患其可得乎又况能使六合怡怡羣生就理永無𨂂盭之虞長有恬熙之象乎今天下既平矣公卿大夫方伯連帥羣有司在官者可以少息其肩矣孔子繫易曰黄帝堯舜埀衣裳而天下治又稱舜無為而治比自武功耆定上下恪勤興廢祛慝㒺即於逸庶事漸康刑政㡬於清簡雖不敢仰追無為之聖化繼自今以徃公卿百寮退食自公將優㳺有餘日焉所謂難得之時者非耶朕嘗考漢唐治平之世有百官休沐之制有令節游宴之詔蘇軾亦謂士大夫捐親戚離墳墓宣力之餘亦欲取樂此人之至情諸臣際此休暇之時而有優游之適豈不甚愜於朕懷雖然難得者時可幸也亦可愓然警也昔漢文帝之賢值承平之日賈生獨以為未安未治者盖居安思危所以久安已治求治所以長治也朕又觀古先哲王以及名公卿賢士大夫無有不遜志於學者盖立身之本政治之原莫尚乎學堯則欽明文思舜則濬哲文明立人君之極也禹宅揆契掌教臯陶明刑伯典禮夔典樂立人臣之極也凡能此者其惟學乎朕雖探索羣書積日彌年不自暇逸然而未有所得中心𢢀然曷敢企望勲華之績諸臣舍臯夔將以何者為矩矱耶不寜惟是漢世三公九卿如倪寛公孫𢎞韋賢貢禹劉向蕭望之匡衡桓榮楊震之徒並以儒雅尊顯於朝廷凡國有大事則引經據義歸極於道故漢之政理最為近古逮於唐宋名臣如林咸本儒術發為事功即程顥程頤朱熹諸賢不得大用於其時而著書立説羽翼六經至今學者宗之為世坊表甚矣學之不可已也如此及是時百爾卿士翺翔乎詩書之苑囿斟酌乎道徳之淵源體心踐行率其子弟寜學而後仕毋仕而後學焉且夫農工商賈必世其業而士夫之子弟若一惰慢遂為平人間有出而仕者少或不學長無所知語及古今之事茫然如墮雲霧又或矜其私智不度弇陋如犢僨轅害斯大矣其不得仕者或飽食美衣冶游嬉戲忽忽過日一旦銷落泊如窮流可不念哉夫學以實本根資通逹定經權也未知事親者觀古人之事親而知孝未知事君者觀古人之事君而知忠未知天下之務者觀古人之前言徃行而知守經逹變由是作賔王家為國禎幹使振鷺之聲充庭鴻鸞之羽漸階詎弗美歟朕是以遐溯唐虞鋪觀歴代取君臣交儆之義以及修身教家之法而為之説云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八

<集部,別集類,清代,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九目録

  雜著

  書通鑑綱目後

  閲皇明祖訓偶書

  紀苖事

  書蘭亭帖後

  讀楚辭

  喻馬

  連珠有序

  祭文

  祭明太祖文

  祭至聖先師孔子文

  祭元聖周公文

  諭祭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文

  諭祭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第二道文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九

  雜著

  書通鑑綱目後

  史之作也不惟其備紀載而已將以昭勸懲於萬世自孔子作春秋以明天徳以彰王事善善惡惡之間褒貶見焉故其文則史也其抑揚予奪之法即經也自是而降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史皆易編年為紀傳本末具於篇中是非備於論贊至司馬光綜括古今為通鑑一書采獲詳博考据精嚴為諸史之大成然據事臚列褒貶之義或闕此朱子綱目所以繼春秋而作也然考厯朝正史之外有金履祥通鑑前編以及馬總之通厯宋庠之通譜靡不網羅舊聞多所引證然終不若朱子之綱目為切要而純正信乎其有功於世道人心非淺鮮也觀其自序之言曰大書以提要分注以備言使詳略同異通貫曉析如指諸掌盖隐然不敢當筆削之意焉

  然其邪正是非之辨賢姦忠佞之分寓大義於㣲詞紹素王之心法麟經以後惟有此書朕披讀尋繹弗釋於懷治天下者其視此為龜鑑也夫

  閲皇明祖訓偶書

  朕遐稽載籍近考前朝凡禆治理之書必殫精深之藴豈徒以其文焉而愛悦之已哉皇明祖訓一書萃列后之謨兼衆智之羙至於去邪納諫之規勤政慎刑之誡内而宫闈之禮教外而朝堂之政令胥盡於斯焉迨其後世子孫漸至於陵替者豈其貽謀之未臧歟由不能善守之故也朕披覽之際心焉景慕常以為鑒因書以記之

  紀苖事

  王師之平蜀也大破逆賊王平藩於保寜獲苖人三千皆釋而歸之及進兵滇中吳世璠窮蹙遣苖人濟師以拒我苗不肯行曰天朝活我恩徳至厚我安忍以兵刃相加遺耶夫苖之獷悍不可以禮義馴束宜若天性然者一旦感恩懷徳不忍輕倍其上有中土人士所未易能者而苖顧能之是可異也雖然其又何異之有昔有虞舞羽三苖格姬文因壘崇墉降叔弓禮俘南蒯走荀吳却叛䳒鞮拘仲暠遣質莎車来諸葛攻心南人服皆不事斬艾以恩信相約結而敵人自歸已事具在苖奚異焉且夫苖其種蠻也其居荒外也而其性則猶然秉彞好徳之人也子輿氏不云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足也以徳服人中心悦而誠服也獨謂苖而異乎人而不可以徳服也耶

  書蘭亭帖後

  唐文皇嗜蘭亭帖至竭萬乘之力多方以購之又時橅善本賜其臣僚可謂勤矣而卒無妨於治國理民之政盖其納諫受言力行仁義所圖者大舉凡游藝之事不足以累之况寄心翰墨於㡬務之餘豈非前王之令軌哉推考其時貞觀之風㡬與三代比隆其仁心善政可施於後世者多矣髙山在望景行行止寜獨於蘭亭一事哉

  讀楚辭

  朕讀屈原書徃復不厭豈直以其文辭哉盖其浩然之氣畜積鬱勃磅礴激越故其發於咏歌嗟歎之間不能自己自非實有其忠君愛國繾綣惻怛之誠亦烏能若此耶是以徃復讀之尋其指意之所出而於是乎有取焉耳昔子輿氏論浩然之氣謂直養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若屈原者實有是氣可知矣司馬遷謂可與目月爭光者豈謬語哉夫其所養如此故其言曰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卒自沉於汨羅信乎其忠也或者乃臆測天問九章謂其實無沉淵之事士生於千載之下欲懸斷千載以上之是非盖已難矣矧並其所行之事以有無變易其説其好竒失實為已甚朕所以惡夫輕議古人者也至如屈子之行昭昭在天壤間者而可沒其實耶

  喻馬

  伯樂嘗薦九方臯於秦穆公公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之曰已得之矣在沙邱牝而黄使人往取之則牡而驪公以讓伯樂伯樂曰是所相者天機也有貴乎馬者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及馬至果天下之馬也是説也吾嘗疑之夫馬之行於地也猶士之用於世也君子之觀人也聽其言然後察其行故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其不略乎外而遺其粗也如是世有色物牝牡之不知而可以得善馬者乎是不必納言試功而可以盡天下之士也非通人之論也且夫千里之馬世不恒有而馬之用不可一日而或缺其上焉者以之備輿衞充十二閑次則供戎事下者亦可以服轅而代歩天下固無不可用之馬也使必待逺筋駿才而後用之則利用致逺之道或幾乎絶矣故善相馬者天下無棄馬善相士者天下無棄材嗚呼此器使之方也歟

  連珠有序

  朕嘗觀揚雄博綜藝文叙述短章名曰連珠班固賈逵傅毅諸人相繼有作昔人所謂辭麗言約合於古詩諷興之義良不虚也效其體作數首以示侍臣雖亦假物陳義至於託寄髙逺殊讓古人爾

  蓋聞動靜互宅所以乘陰陽之機張弛咸宜所以體剛柔之撰是以春温秋肅四時之玉燭常調山結川融八柱之金樞永奠

  蓋聞海水納其所出故浩大而無涯車輪復其所過故廣逺而不滯是以善由虚受而萬物歸懷徳本健行而上天合契

  蓋聞篤時之士以之應變則乖蹈故之儒以之經方則拙是以夏蟲不可以語氷而秋蟬不足以知雪

  蓋聞上之御下不貴挈瓶之智下之比上必由盈缶之孚是以敎戰以忠非察慧之用救饑以信無匱乏之虞蓋聞興善察亷朝廷之典安上庇下臣子之忠是以叔向賀貧在建徳以為本子文逃富不勤民以自封蓋聞錫爵酬庸必首進賢之典疏勲命秩宜先勸善之褒是以潞子見拘士伯分田於𤓰衍箕師告㨗胥臣受縣於先茅

  盖聞仁義之性不因地而遷移貞白之姿不隨時為豐嗇是以蘭蕙生於幽谷不以居僻而損其芳松栢産於茂林不以嵗寒而凋其色

  盖聞律吕迭宣而音以蕭條為主采章代變而形以寂寞為君是以樂主人和非縁鐘鼓之節禮由天秩不傳玉帛之文

  盖聞舞羽之朝不廢刑章之設畫衣之制實輔禮教之窮是以嚴父之威期於式榖慈母之愛寓於折葼盖聞徳之所届靡逺弗周化之所孚無幽不被是以祝網中之飛翮而六合戴其恩蔭樾下之暍人而九州懷其惠

  盖聞吳歈越吟異轉而皆樂荆豔楚舞殊姿而並妍是以五方墳壚咸興謡於堯壤八方燥濕同被化於虞絃祭文

  祭明太祖文

  自古歴代帝王繼天立極功徳並隆治統道統昭埀奕世朕君臨海㝢運㑹昇平軫念民生省方問俗途經白下慿眺鍾山緬憶前徽興言徃烈園陵入望瞻封樹之依然史册可徴企芳規之儼在儀章式舉殷禮聿稱敬遣耑官代陳牲帛爰申禋祀之誠用著景行之志冀神爽其不昧降雲車以格歆

  祭至聖先師孔子文

  仰惟先師徳侔元化聖集大成開萬世之文明樹百王之儀範永言光烈㒺不欽崇朕丕御鴻圖緬懐至道憲章徃哲矩矱前模夕惕朝乾覃精思於六籍居今稽古期雅化於萬方繄惟典訓之功實覩乂安之效兹者廵省方國至於岱宗瞻望魯邦爰来闕里空堂至止恍聞絲竹之聲舊寢徘徊喜動宫墻之色車服禮器宛然三代遺風几杖册書夐矣千秋盛蹟愾明靈之儼在文治遐昌肅禋祀以惟䖍精忱庶格cq=428

  祭元聖周公文

  惟公丕承聖緒懋叙人倫光烈覲揚成一家之繼述官禮制作埀萬世之經常道闡圖書探六爻而易貢心傳精一兼三代以訏謨啟東魯之典型猶存故澤入尼山之夢寐未墜斯文朕稽古省方瞻言至止郊原縱目遥深松桷之思廟貌崇觀爰切羮墻之慕特申祗薦代以親藩惟冀神靈尚克歆饗

  諭祭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文

  朕惟國家敷治簡賢道先保障人臣奉公奏最節重清勤苟四知之克嚴歴終身而弗替寵褒宜賁恩恤用昭尔于成龍志篤醇誠誼敦貞介甫膺民社聿著循聲既懋旬宣彌彰令績是用畀以節鉞綏乃邦畿尔克撫字維勤苞苴盡絶迨兩江遷鎮一節㒺渝馭下則大革貪風勵已則寒同儒素雖古㢘吏曷以加兹迺倚任方殷遂溘焉淪逝軫懷良惻異數頻頒嗚呼蕭然官舍竟擔石之無存煥矣綸章庶泉臺之克慰苾芬在御尚其歆承

  諭祭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第二道文

  惟尔苦節克貞鞠躬匪懈真一介之弗取越數官而彌堅奄忽云亡能無憫䀌嗚呼清風未逺長存表徳之思寵䘏重頒丕著旌賢之典尔靈不昧其克欽承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二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三十目録

  

  春雨賦

  梧桐賦

  弩賦幷序

  夜亮木賦幷序

  西苑芙蕖賦

  松賦

  玉泉賦

  行殿讀書賦幷序

  竹賦幷序

  闕里古檜賦幷序

 

 

 

  欽定四庫全書巻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三十

  

  春雨賦

  神籥絪緼化機和煦元氣上融醲膏下聚首五行者曰水潤萬物者惟雨于時蒼祗蒞節青鳥司晨餘寒未斂禁火方新風輕颺以習習雲宻布而鱗鱗垂九霄之嘉澍飛四野之甘津始觸石以吐液旋彌空而散澤初曵縷以吹絲繼縁霤而滴墀乍密還踈欲斷又續拂宇披檐挹川注谷既磅礴而淋漓亦瀰漫而滲漉戛綺埒之明璣流銅池之文縠木欣欣以向榮草萋萋而如沐若夫徂畛徂隰是蓘是穮塍麥漸秀田禾始苖廣地道之發育資土脈之沃饒雖霑體而塗足幸渥葉而濡條况乃灌溉神州濊汪赤縣無逺弗届靡幽不遍灑郊牧而歡呼浹寰瀛而舞忭慶玉燭之長調喜豐年之屢見夫惟天地之徳廣大無私春生夏長雲行雨施寓栽培於

  無意普美利於不知植品物以咸若含細大而莫遺所以解澤旁皇湛恩深厚覆被民生惠鮮隴畞興有渰於三陽敷仙霖於千耦世竝享夫豐亨俗咸登於仁壽洋洋乎造物之𢎞功予一人乎何有

  梧桐賦

  撫萬彚之生成攬植物之暢茂見藹藹之梧桐為良材之僅覯當綺閣而結柯臨玉階而吐秀既託根以得地亦含靈而迎𠉀扇淑景於春陽振英華於清晝揚蕤瑶樹布葉金鑾碧滋密綴翠纈深攢㪚澄暉於幃幄濯鮮色於琅玕被光華於日月耀羽儀於鳳鸞迺有釀雲上覆瓊泉下浸長浥潤於丹穹永敷榮於紫禁雨滴疎聲風吹籟鳴乍饗迴於環珮已樂合於竽笙若夫新條始引清露初流如潔清之士邈焉而寡儔挺節無撓陵虚欲上如謇直之臣介然而不黨菶菶者其陰可以矢巻阿之頌音離離者其實可以廣湛露之雅什韻虞氏之文琴絙軒皇之素瑟信天地之嘉生非凡材之能匹彼夫桃李之佳蔭松栢之貞心甘棠蔽芾於南國玉樹青蔥於上林雖留詠於在昔詎埒美於斯今至於嶧山孤立之姿龍門百尺之榦或擢本於邱樊或漸色於巖畔豈若兹樹之曜穎朝陽植枝霄漢負聳壑之遐標增麗城之榮觀也哉

  弩賦幷序

  弩之制昉於有熊氏周禮掌之稾人後世寖失其巧爰命工人規古遺制而神明之省度悉合迺為賦曰

  觀五材之利用美四弩之超羣法軒轅之天巧象枉矢之星文關施牙列樞合機分爾其勢若迅雷形如規月雪鏃騫騰霜鋩激越邁白的之神竒埒黄間之飄忽墜百石於三連引千鈞於一髮若爾秋原蕭颯春草縈茸長楸獵馬甫草軍容既省括而命中亦裂眥而洞胷弋封狐於巨壑射飛隼於髙墉至於魚麗六師龍驤萬騎羽箭霆鳴雕弧雨厲踰貫蝨以呈能軼穿楊而逞藝彼夫黒矟朱㦸玉劒金鋋或收功於後勁或制勝於中權雖宣威而克敵未届逺而乘堅豈與夫夾庾唐大之制同垂烈於戎旃

  夜亮木賦幷序

  塞上古木夜視有光遇雨益明移置室中即之可以燭物嘉其有異故賦

  猗嘉木之逈異垂四照之華英蜿輪囷於川壤萃盤錯於柯莖外禀㢲徳内藴離精煥然夕皎灼爾宵明晼瑞星之初麗炯璧月之漸生既騰輝於山谷亦揚彩於檐楹若乃靈根濯雨榮枝浥露芳澤加鮮澄暉逺布方隱之而彌耀旋即之而如晤洵昭質之無虧何㝠行之是懼爾迺金膏灺蕊鶴燄韜光獨飛熛而振采長煜煜以煌煌吐瓊文於赤水懸瑶景於昆岡非朝華而夕謝殆積闇以能彰於是列之桂宫置以椒室流映金鋪近燭緗帙豈浮豔之為容亮靈竒之足述庶含章之可貞雖在野而靡失

  西苑芙蓉賦

  惟澤芝誌於爾雅菡萏詠於風詩繄金塘之麗草允栁沼之朱儀夫其的爍輕莎翩蹮清瀨玉節蟠根翠羽襞盖縷黄作鬚跗紫成蔕蔭太液之漣漪蕩昆明之霧靄爾乃幽房晨折芳葩夜舒前迎丹殿後匝瑶除髙披直道斜嬝周廬萋萋川碧淼淼天虚光留錦鶩陰唼文魚葉漾珠而錯落影翻月而軒渠若夫黛罨如烟華濃似綺藻采横洲霱雲被沚或雪沁瓊英螺含碧蘤桃倩紅𧀮菊分金蕊競秀揚輝爛兮出水如仰如俯似低復昻亭亭交倚田田並將宛若瑶林之四映矯如朱鷺之載翔至於萍合橋痕蒲牽波縠溪静禽喧臺髙樹複梅雨滴而浮馨麥飇扇而散馥氤氲於講席之書郁烈乎侍臣之服間命沙棠之楫駕芙蓉之舟似搴華峰之種無待汾水之謳宴羣工於在鎬聊悦豫以凝庥盖其擢素挺生拔泥不滓外直中通花榮實㫖潔比髙人清同君子是以廬山則淵明届焉濂溪則惇頤樂只余願賢士之釋荷裳乃睠幽姿而不自己

  松賦

  猗歟喬松鍾靈上苑柯百尺以如搴盖千年而欲偃散積秀於蓮𡶶蔭孤芳於蘭畹標豔冶之不矜抗風塵其獨逺若夫盤根泰岱聳幹匡廬涵貞温岫映彩嵩衢比徳則質符君子授秩則名榮大夫三眠遜其勁節百木讓為仙株爾其緑玉抽鍼黛蛾攢葉夭矯虯鱗騰趠龍鬛謖謖離羣森森爽睫碧駕嶧桐翠增堯莢至十圍蓊鬱連抱巃嵸濤乍驚而疑雨聲既逺而猶風𢎞景聞之於牖比陶潛撫彼於籬東更若招栢為朋呼筠偕響白兔頻遊青牛時徃蘿蔦旁牽芝苓暗長落氛霧於瓊堦藹菁蔥於書幌或俯垂紫磴或斜倚清池鷺獨鶱而啄實鶴載舞而巢枝日騰照兮光蔚薈月流素兮隂紛披繄符邱之神王羌偓佺所心怡是以茂姿式詠於雅詩貞修表揚於戴禮箕山則棟欲生雲石室則脂堪作餌非幽品之可懷曷詳美於圖史至若皁衣迎氣白草迷煙雪霏千里氷凝萬川橘柚罷色杞梓藏妍獨斯樹之不改厯嵗寒而蒼然凉飇至弗移其操沍陰積彌著其堅信國家之楨幹而表徳者所取焉

  玉泉賦

  若夫天產瑰竒地標靈迥融則川流峙惟山靜撫風壤之清淳對玉泉之幽靚信芳甸之名區而神臯之勝境也爾其洞壑厜㕒巖阿叢複源出髙岡溜生寒麓瑶竇濺珠瓊沙歕玉控以翔螭引之鳴瀑初噴薄以飄絲旋瀠洄而曵縠既瀺灂於澗谿遂𣺌瀰於陵陸侔色則素纈無痕儷質則纖塵不屬挹味則如醴如膏揣聲則為琴為筑於是長輸逺逝澶漫演迤曲之為沼渟之為池拭一泓之明鏡㵼千頃之琉璃排玲瓏之雁齒跨蜿蜒之虹鬐拓澄湖而西匯環仙籞而東馳當其春日載陽惠風潛扇草緑初芽栁黄欲綫捲百尺之湘漪拖十重之楚練蔭逺樹之芊緜泛落英之蔥蒨及夫長嬴届節新漲平堤林霏夕斂嵐彩晨飛抽碧筩以徐引綴丹的以紛披展含風之翠葆搴裛露之紅衣若乃炎歊既回鮮飇疎豁泠泠桂間嫋嫋蘋末見鳬鴈之沉浮望煙雲之出沒掬晧魄於晴瀾散清暉於深樾至於凄辰中律水樹蕭騷木葉盡脱㣲霜始飄耿氷雪以流映擁貞萋而後凋攬六宇之曠邈寄余懷於泬寥是其為狀也何時不妍何妍不極境近心逺目營神逸有林坰之美而無待於攀躋有亭榭之安而無勞於雕飾豈所語於入華林者擬濠濮之遊渉太液者象蓬瀛之域也耶

  行殿讀書賦幷序

  東廵十有餘日矣寒夜初永行帷清肅取大易尚書及前代史籍探索披覽夜分乃休侍臣髙士竒每以過勞為請然朕勤政愛民之外惟涵泳乎詩書心契古人寤寐勿倦非此何以自樂耶乃作行殿讀書賦以示之

  

  三后之令緒兮撫曩代之遺蹤爰省方而設教兮言時廵於兖東軫予懷於蔀屋兮息予駕於蒿宫發圖書於行笈兮窮墳典之淵通溯帝王之餘烈兮勤效法之深𠂻昔唐虞之詢岳兮闢四門而明目禹泣罪而下車兮湯解網以致祝文獵渭以求賢兮武邁邦以問俗景列聖之芳模兮睎千秋之懿躅庶咸五而登三兮亦覲光而式穀惟時商秋甫謝寒律初尋風日髙肅雲物蕭森陳羽衛之清約兮憩帷宫之靜深愛三冬之暇景兮惜萬㡬之餘陰於是心曠情怡氣恬神攝玉虯書嚴銅蠡宵歇望山海之崇深兮凛載登而載渉詎博洽之自矜兮何菁華之足獵鄙虞初之屬車兮陋河東之遺篋冀文教之永敷兮播風聲而四浹

  竹賦幷序

  江南修竹成林森如緑玉見輒愛之昔人所以歌君子也舟行閒暇偶作賦曰

  攬嘉生之植物美修竹之㛹娟振葳蕤以擢地結蒼翠而叅天吐碧鮮於原隰含玉潤於山川拂丹霄以煥采濯晨露以增妍爾其體本貞堅性惟髙孑欵欵虚中亭亭秀越居逺俗以無塵生自然而有列游必集於鵷鸞色不渝於霜雪抱君子之徳生豈凡姿之可埒至於汗青為簡截管成聲文章彬郁律吕和鳴流兩間之元化開萬古之菁英亦有簜材敷布箭括叢生鏃礪作器規矩中程或埀美於九府或程能於五兵斯其為致用之廣逺尤不可以一得名也至若淇澳見稱於衛國夾池作賦於梁園詠千畞於渭上想一葉於湘潭罔不絶羣標傑意殊態嚴况爾闕北秋髙江南地潔見衆茂之咸凋知孤貞之自結巨榦凌風修莖映月豈徒覽夫清陰實興感乎勁節何當植根綺殿布影彤庭彩鸞下集丹鳳載鳴將曉餐夫珠實亦暮託於紺莖迺其峭蒨之容檀欒之美繁條綴青芳筠孕紫散夏景於瑶林蔭春華於仙沚戞素籟以風疎被青暉而雲委影入户而窺簷聲含宫而嚼徴亦足以怡情適性娛目賞心徘徊晨夕抒冩髙吟響蕭蕭而隱几飇颯颯以開襟披十重之緗帙鼓五弦之雅琴聊濡毫以成賦寄予思於遥探

  闕里古檜賦幷序

  孔子手植檜在杏壇之側金貞祐間無復存矣元至元三十年再茁故處明𢎞治間又燬於火今所遺者不枯不榮屹立霜露而秀色獨異撫摩久之迺作賦曰

  維槎枒之靈質實鈞化之所鍾標扶輿之竒特峙先聖之故宫涵元氣以不朽與至道而俱崇爾其黛榦蒼蒼孤柯濯濯鶴骨初扶霜鱗未作儼茁軋以方舒類鴻荒之忽鑿謝縟采於春華完淳風於太樸夭矯拂勃星臨露滴枝無取於樛樛葉全稀於摵摵夕飇度兮弗驚朝旭烘兮如滌伊間氣之潛滋惟神爽之咸集徘徊延却宛轉斷連蟠屈兮若佾羽之在列聳削兮若簨簴之待懸則有築以崇封沃以膏壤方以周闌角以文磉足縮心歔目給神賞蘿煙奪翠松籟失響於是楷因之而擢穎蓍感之而抽莖爭葳㽔於弦誦之里齊扶疎於禮樂之庭朝菌慚兮一旦大椿讓兮千齡上泝真宰之功逺契無為之代均雲行兮雨施等乾始兮坤載疇則出混茫之中而居耳目之外與三才以竝植緜厯禩其長在亦有扶桑海表若木山顛東瀛西極揭日摩天迹雖誇於神異植非出於文宣宜瞠乎其後矣邈無得而稱焉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巻三十

 

댓글 없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