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년 7월 27일 일요일

신촌 이미지 한의원 02-336-7100 계원필경 원문 2

顯宗十一年庚戍 [淸聖祖康熙九年] 建書院于咸陽柏淵
肅宗二十二年丙子 [淸聖祖康熙三十五年] 賜額武城書院
英祖三十一年乙亥 [淸高宗乾隆二十年] 建桂林祠于大丘解顔縣 奉安影幀
[今移建于九會堂後]
正祖二十年丙辰 [淸仁宗嘉慶元年] 傳曰 文昌侯子孫 雖支庶勿侵軍役
勿入汰講之例 ○ 列聖朝受敎道來 果能遵行乎 令該曹嚴飭擧行
而其有犯守令 亦爲隨現勘處事 [以上幷家乘]
輿地勝覽略 陝川海印寺在伽倻山西 新羅時所創 有崔致遠書巖碁閣題詩石
海印寺之洞 俗云紅流洞 洞口有武陵橋 自橋循寺而行五六里
有崔致遠題詩石 後人名其石曰致遠臺 讀書堂 世傳崔致遠隱伽倻山
一朝早起出戶 遺冠屨於林間 不知所歸 海印寺僧 以其日薦冥冠禧舃寫眞留讀書堂
堂之遺址在寺西 昌原月影臺 在會原縣西海邊崔致遠所遊處
有石刻剝落 咸陽名宦崔致遠 致遠寄海印寺僧希朗詩下
題防虜太監天嶺郡太守遏粲崔致遠 瑞山名宦崔致遠 眞聖時爲太守
王召爲賀正使 盜賊交午 道梗不行 泰仁名宦崔致遠 致遠自以西學多所得
及東還 將行己志 而衰季多疑忌不能容 遂出爲大山郡太守

上書庄 在慶州金鰲山北蚊川上 眞聖王八年 先生上書陳時務十餘條此其所也
州人今建屋守護 李鍾祥詩 西遊高幕憶書庄 漠漠東還意更長
一入伽倻消息遠 浮雲落照古都忙
讀書堂 在慶州狼山西麓 先生讀書之所 古井尙存 後人因其舊礎而堂之
肄業其中 竪遺墟碑
月影臺 [月影在海中 積九十七億三萬八千尺有奇] 高麗鄭知常詩
碧波浩渺石崔嵬 中有蓬萊學士臺 松老壇邊荒草合 雲低天末片帆來百年文雅新詩句
萬里江山一酒桮 回首雞林人不見 月華空照海門廻蔡洪暫詩
文章氣習轉崔嵬 忽憶崔侯一上臺 風月不隨黃鶴去 烟波相逐白鷗來
雨晴山色濃低檻 春盡松花亂入桮 更有琴心隔塵土 佗時好與雨雲廻
眉叟許穆記略新羅史 眞聖時有崔致遠 初事唐僖宗
知天下亂 去歸國 又新羅政衰 遂遺世逃隱 於是有操雞摶鴨之語 傳稱致遠遊月影臺云
其傍海上有孤雲臺 臺有老柹木 傳謂先生手植
雙溪寺在智異山 世傳先生讀書于此 庭有老槐 根渡北澗而盤結 寺僧因以爲橋
乃先生手植云 洞口二石對峙如門 先生手書曰雙溪石門[東刻雙溪西刻石門]
又有先生所撰碑 寺內有靈神庵 佔畢齋詩 雙溪寺裏憶孤雲
時事紛紛不可聞 東海歸來還浪迹 祗緣野鶴在雞羣
濯纓金馹遊頭流錄 自丹城西行十五里 歷盡阻折得寬原 緣崖而北
三四里有谷口 入口有削巖 面刻廣濟巖門四字 字畫硒古 世傳崔孤雲手迹也
自石門一里 有龜龍古碑 篆其額曰雙溪寺故眞鑑禪師碑九字
傍書前西國都巡官承務郎侍御史賜紫金魚袋臣崔致遠泰敎撰 光啓三年建
光啓唐僖宗年也 甲子至今六百餘年 亦古矣 人物存亡 大運興廢
相尋於無窮 而此頑然者獨立不朽 可發一歎 所見碑碣多矣
斷俗神行之碑在於元和 則先於光啓矣 五臺水精之記撰於權適 則亦一世之文士也
而獨於此興懷不已者 豈孤雲手澤尙存 而孤雲所以徜徉山水間者
其襟懷有契於百世之後歟 使某生於孤雲之時 當執杖屨而從
不使孤雲踽踽與學佛者爲徒 使孤雲生於今日 亦必居可爲之地摛華國之文
賁飾太平 某亦得以奉筆硯於門下矣 摩挲苔石 多小感慨
寺北有孤雲所登八詠樓遺址 居僧義空欲鳩材而起樓云
淸涼山在安東府才山縣西 有致遠峯致遠庵 先生嘗讀書于此 故名之周愼齋遊淸涼山錄
孤雲入大唐檄黃巢 名動天下 遂爲東方文章之祖至於配食文廟
然負大名東歸 東人望之若神仙中人 其平生所歷一水一石
至今猶稱道不衰 誠使孤雲昌言排之 則五百年高麗 未必陸沈於佛若是之酷也
風穴在克 [一作極] 一庵後 穴口有二板 傳云崔致遠所坐圍碁之板
板在窟中免雨 故能千載不腐 遂訪致遠庵 飮聰明水
水在崖泐滿石坳 瀅若明鏡 冽如冰雪 入其庵躡其臺 益有感於孤雲
噫 使時君遠奸回近賢人 則雞林之葉 未必遽爲黃落也 斯人嘉遯名與日月爭光
而東都諸陵 未免耕種 尤可悲也 致遠臺詩 金塔峯前致遠臺
遙看十一寺門開 高低翠壁斜陽裏 誰倩龍眠圖畫來 又西行不遇復東行
竟餓空山恨孰平 武烈陵中金椀出 伽倻嶺上月輪明 又衆峯爭露金生法
孤月猶懸致遠心 三宿山中人不見 千秋臺上獨霑襟學士樓在咸陽客館西
先生爲太守時所登賞故名 後爲兵燹所燬 移邑時
樓亦移構而因名 又有手植林木連亙十餘里 郡人立碑而記事 玉溪盧禛詩
山水縈廻別一天 樓居此地怳遊仙 村連碧篠涼侵席 烟暝長林影蘸筵
佔畢風流年過百 孤雲屨迹歲垂千 人間俯仰空延佇 嘯詠欄楯憶少年

臨鏡臺 一云崔公臺 在梁山黃山江絶壁上 先生嘗遊賞有詩
靑龍臺在金海 石刻先生手筆 左傍書先生姓諱
海雲臺在東萊東十八里 有山陡入海中若蠶頭 先生嘗築臺 而手痕尙存
周愼齋詩 臺下無涯是大洋 儒仙一去鶴茫茫 摶搖九萬欲生羽 滌蕩古今呼滿觴
目極片雲看馬島 心飛何處是扶桑 茲遊奇絶平生冠
滿袖天風吹不妨
伽倻山在陝川冶罏縣北三十里 先生嘗帶家隱於此 至今有致遠村[後人敬其名
改呼以治仁村] 佔畢齋用先生韻 題題詩石 [以有先生詩世稱題詩石]
淸詩光燄射蒼巒 墨漬餘痕闕泐間 世上但云尸解去 那知馬鬣在空山
又和海印板上韻 孤雲嘉遯客 白日大名聞 巾屨同蟬蛻
風標混鶴羣 碁盤空剝落 詩石半刳分 細履徜徉地 追懷祗自勤
周愼齋詩 爲躡煙霞理屐來 楓崖九月正佳哉 含悽半日哀莊寺 灑淚千秋致遠臺
萬事無心寧喜芋 百年有酒卽銜桮 濯纓終老紅流洞  筆慚非鮑謝才
寒岡鄭逑衲伽倻錄 斷崖盤巖 設名深刻 字畫宛然 紅流洞 筆巖吹 峯光風瀨霽月潭噴玉瀑宛在巖
皆所名也 可經久不剜
以供遊人之玩也 又刻崔孤雲詩一絶於瀑 石面 而每年霖漲 狂瀾盪磨
今不可復認 摩挲久之 依俙僅辨得一兩字矣 眉叟伽倻山記略
海印 新羅古寺 有八萬大藏經 南巖崖 傳說新羅崔學士巖居 川石間
有紅流洞吹 峯光風瀨吟風臺宛在巖噴玉瀑落花潭疊石臺會仙巖
出洞有武陵橋七星臺 皆石刻學士大字 學士臺在海印寺西 邊有百尺老檜
腰大三丈餘 是孤雲手植 故築而名之 臺尙嵬然 籠山亭在紅流洞
孤雲有故敎流水盡籠山之詩 故名焉 [亭後數武地 有孤雲影堂
亭前方營立碑] 月留峯 乃伽倻一枝西出南廻者也 峯下有淸涼寺孤雲遊處
武陵十二曲 伽倻山入口也 自武陵橋至致遠里十餘里 白石淸川
穿過丹崖翠壑 眞奇境也 孤雲有曲曲品題 左右峯壑 並有品名
申維翰慕先生 築景雲齋 有詩 碧松亭在高靈縣西三十里平林中孤雲遊息處
[今爲水破 移建于山阿]
檀典要義 太白山有檀君篆碑 佶倔難讀 孤雲譯之 其文曰 一始无始一
碩三極无盡本 天一一 地一二 人一三 一積十鉅 無愧化三 天二三
地二三 人二三 大三合六 生七八九 運三四成環五 七一杳演 萬往萬來
用變不同本 本心本太陽 仰明人中 天中一 一終无終一 崔孤雲鸞郎碑序及三國史曰
國有玄妙之道 實乃合包三敎 入則孝於親出則忠於君
魯司寇之旨也 處無爲之事 行不言之敎 周柱史之宗也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筑乾太子之化也
東史補遺 按馬韓爲高句麗 辰韓爲新羅羅 弁韓爲百濟 崔致遠已有定論
此非致遠創爲之說 自三國相傳之說也 金富軾地理誌 亦以致遠之論爲是

徐有矩桂苑筆耕序 墓在鴻山 或云鴻山是伽倻一麓之名
西岳誌 生乎東國 而其文章事業 至於驅駕中原 映曜後世者 千古一
人而已 此其可以從祀聖廟也 以靑松黃葉之句 爲密贊麗業 則必史傳之陋耳
見幾高蹈 終於隱晦 迹不染麗代之世 其特立獨行之義 又可謂百世之師
書院請額疏 文昌侯崔致遠 非但文章卓絶 其見幾不仕之志
亦可以立懦而廉頑矣 位版改題時告由祝文 鰲山毓秀 蚊水載 
寂氣所鍾 哲人乃生 竗齡乘桴 北學中國 射策金門 蜚英桂錯
佐成蓮幕 職專翰墨 羽檄朝飛 狂巢褫魄 天子有命 錦還萊庭 抱負任重
庶幾治平 已矣其衰 隻手難支 物外靑山 夢有歸時 斂而藏蹤
知幾其神 名區勝境 遺迹空陳 思人不見 但深景慕 念我先生 文學之祖
旣躋聖廡 又建賢祠 俎豆蘋蘩 百年于茲 位題名諱 恐近不敬
今而改是 美號是正 神人俱安 福祿來拜 左右洋洋 鑑此丹誠 位版改題後祭文
倡文東邦 振雅中國 遂光儒苑 永享芬苾 亦旣改書 其舊維新
時維仲秋 薦此明禋 常享祝文 文振夷夏 澤及後學 靑邱永世
式報先覺
肅廟丙子武城書院致祭文 粵惟文昌 挺生羅季 歷敡中朝 蔚爲國瑞
文章學術 輝映千祀 腏食將聖 斯文未墜 我東儒敎 實自公始 厭世
混濁 韜光就閒 鸞棲枳棘 于彼泰山 流風餘韻 赫赫耳目 邑人追思
報祀靡忒 常享祝文 北學莫先 與道俱東 倡我後學 萬古英風
學士堂常享祝文 后孫國述 惟我先生 東國儒宗 與世不遇 此山甘終遺像在堂
舊廢新崇 敢以吉辰 黍稷是恭
正祖御製華城校宮致祭時文昌公祝文 鳳巖秀精 北學中原 廣拓藩牆舌耕翰垣
東文之倡 公實爲宗 始觀于華 先侑盎鍾
桂林祠移建時告由祝文 后孫鍾奭 惟我東方 僻在海外 檀箕世遠 人文貿貿
先生乃降 首闢鴻濛 星斗文章 華夏令名 炳幾高蹈 心閒義精
七分遺像 載高載淸 瞻者起敬 矧爾雲仍 久奉塵龕 每懷凜悚 載建新廟
于達之洞 宮牆蕭灑 山水麗明 卜吉虔奉 襟珮   其始自今
是妥是安 惠我文明 於千萬年
狼山讀書堂遺墟碑 李源祚識 先生羅代人 世遠無得以詳 尙論者曰
先生以學則躋聖廟 以文則主詞盟 以生則伯夷之避世 以迹則子房之託仙
先生果何如人也 嗚呼 先生嘗入中國登制科 與晩唐諸匠相頡頏
黃巢檄一句 至傳頌口碑 及東還値羅運訖 見幾高蹈 雲遊物外
凡域內之以名山稱者 皆得先生而著焉 先生眞天下士也 一隅東國
尙不足囿先生 況區區一州一里之小乎 雖然立鄭公之鄕 起顔樂之亭必於其所生長之地
按州志 先生古宅在本彼部味呑寺南 上書庄在金鰲山北蚊水上
東都地靈之鍾 果不偶也 矧聲明之所肇基 雲仍之所傳守
豈可泯沒乎哉 州東狼山 有讀書堂遺址 古井尙存 仍舊礎而堂爲肄業之所
後孫思衎甫始圖立石以表之 諸宗人合議而成其志 請余識
余惟先生之大 天下而國 國而州 州而里 里而堂 誠不足有無焉
而自堂而里而州而國而天下 則先生之事業文章 未必非發迹於是 爲先生後者
其敢不勉諸
柏淵祠 黃景源記 翰林侍讀學士兵部侍郎知瑞書監事文昌崔公孤雲廟在咸陽柏淵之上
世傳公嘗守天嶺 有遺愛 天嶺於今爲咸陽 故府人立公之廟以祀之
公諱致遠 幼入唐 擧乾符元年及第 爲侍御史內供奉賜紫金魚袋
黃巢叛 都統高騈辟從事 光啓元年 充詔使歸事金氏
翰林侍讀學士兵部侍郎知瑞書監事 乾寧元年 上十事 主不能用
乃棄官入伽倻山以終 按國史 公歸本國二十一年 左僕射裴樞等三十八人
坐淸流死白馬驛 唐遂亡 又二十九年 金氏國滅 蓋此時公旣隱矣
豈見天下之將亂 知宗國之必亡 超然遠去 避世而不返耶 豈其心不臣於梁
又不臣於王氏 遂逃於深山之中耶 方高騈之擊黃巢也 公慷慨爲騈草檄
徵諸道兵 名聞天下 巢旣滅 奉詔東歸 使公終身仕於唐
則惡能免淸流之禍乎 雖不免 必不屈志辱身而朝梁庭矣 慶州南有上書庄
世稱公上書王氏 然王氏始興之際 公誠上書陰贊之 則何故避世獨行
終老於山澤之間而不肯仕也 王氏中贈文昌侯祀國學 世
以爲榮 而不知公之高節不事王氏也 可勝歎哉 孔子曰 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
民到今稱之 使殷不亡 則二子不餓而死矣 餓而死者 潔其身也
故天下稱之不衰 自公之去 以時考之 則金氏蓋已亡矣 此其志亦潔其身
與二子無以異也 今上二十一年 某侯出守咸陽府 拜公之廟
爲率府人 因其遺址而改修之 屬余爲記 夫國學祀公久矣 於府治何必立廟
然旣有公之遺蹟 亦可以百世不廢矣 於是乎書
泰仁流觴臺碑 趙持謙記 泰仁郡卽新羅之泰山郡 文昌侯崔公舊所莅也
郡南七里許 巖石盤陀 嚴下流水環廻 文昌每觴詠於斯 倣逸少故事
至今父老相傳焉 臺歲久荒廢 余友趙使君子直 視篆之暇 逍遙乎臺上
悠然有曠世之感 累石增築 立小碑以識之 屬余爲記 頃年余爲吏楓岳下
地稱神仙窟宅 思一修飾 而未暇及 子直其多乎哉 余惟先生生星一周
涉海萬里 未弱冠 擢大唐巍科 踐霜臺 入金門 天下已爭知之
及其從事轅門 磨墨楯頭 使販鹽老賊魄褫膽落 眞所謂賢於百萬師矣
以其高才盛名 捲而東還 推出緖餘 亦足以維持一邦 顧乃沈淪銅墨若梅子眞
終焉浮遊方外 自託於羨門之屬 何也 噫 公之生世不辰
入中華則亂離瘼矣 歸故國則危亡兆矣 道不可行 身且難容
以此飄然遐擧 蟬蛻棼濁 誦紅流一絶 未嘗不三復歎憐其志焉 想其婆娑徜徉於是地也
感慨繼之者 豈但俛仰間陳迹而已哉 公之淸風逸韻
溢於宇宙之間 而知公志者 蓋亦尠矣 夫地之重與輕顯與晦 未嘗不由於人
古人有言 蘭亭茂林 不遇逸少則不傳 余亦云是臺水石 得文昌而始彰
而千有餘年 又得子直增修而表揭焉 茲豈非有待於其人歟
不知是後繼子直而修者又誰也
靑鶴洞碑 鄭弘溟銘曰 若高麗百濟新猶 國雖一域 粵有蓬萊瀛洲方丈
山則三神 積氣扶桑 篤生奇異 嗚呼 檀木之眞人一去 空餘太白之山
東明之麟馬不返 只有朝天之石 上古之玄風已遠 長生之秘計無傳
而況國徒尙干戈戰爭 論詩作賦之士 寥寥不聞 人不知道德文章
走馬控弦之輩 滔滔皆是 吾其左袵矣 海東無章甫之儒 文不在茲乎
嶺南降瑚璉之器 勵鋩刃於學海 樹旗幟於詞林 公姓崔 諱致遠
號孤雲 生應天命 家有祥瑞 陸出蓮花 質稟海嶽 才超秦漢 學堯典舜典之文章
禮變齊梁 振周南召南之雅頌 光焰萬丈 若列明月之珠
律呂相和 似奏勻天之樂 動蛟龍於紙上 集風雨於毫端 渤海波濤 仍健筆而益壯
扶桑日月 得高名而重光 僻處三韓 每歎山河之隘 仰視八極
欲窮宇宙之寬 豈居陋巷柴門 將展桑弧蓬矢 東浮滄海 卻逐漢使之槎
北 北學中原 更悅周召之道 始知冀郡有馬 莫謂秦國無人
魯庭經過 慕季札之觀樂 蜀橋來渡 學相如之題名 齒雖弱冠 才雄多士
天門射策 紫極之皇帝知名 幕府飛賦 綠林之盜賊屈膝 聲聞四海石友贈儒宗之歌
飛上九天 金丞遷翰林之職 顧非王仲宣之土 仍奏楚執圭之吟
[缺] 國人歎無奇才 女主授以貴職 値國朝之多艱 恨我生之不辰
吾道未展 所蘊難伸 列宿高峯 往來於銀河巫峽 靑松黃葉歎息於鵠嶺雞林
閶閤浮雲 空流賈生之涕 風塵世俗 誰知伯牙之音
燈前萬里之心 物外千山之夢 紅塵眯目 挂衣冠而長歸 紫芝療飢 向林泉而高臥
一溪松竹 半掩月影之臺 萬壑烟霞 遙連靑鶴之洞 卻忘物我
正如伏羲之民 不知死生 怳在華胥之野 登高邱而淸嘯 臨碧流而長歌
彼何人斯 吾喪我也 心通 [缺] 雲山古迹 不沒上書之庄 樂府遺音
尙傳伽倻之曲 嗚呼 上自公卿宰相 下至士庶兒童 莫不誦先生之姓名
想先生之風彩 若非道德過人者 安能景慕如是乎 惟我國家
接于遼羯 若稽自古 爲文幾人 朴堤上之忠誠 烈士而已 金庾信之英傑
[缺] 則無 惟先生 通塞遏之詞源 闢荒昧之學海 掛秦鏡於宮殿
五臟皆見 揮禹斧於山川 九州始定 東方之氣習一變 國以扶持北極之星辰爲宗
人皆瞻仰 是以 配公于聖人廟 諡公以文昌侯 流聲千萬餘年
比肩七十高弟 慕先聖德 至今祀之 使後世知 其誰功也
余濠梁秋水 憶莊生之 襟 穎川淸風 夢許由之氣像 讀劉向傳 誦屈原辭
石門嵯峨 撫古今而長歎 雙溪淸淺 訪隱逸之遺蹤 桂林祠移建後孫國述上樑文
先生之道學文章 明並乎古今日月 先生之聲名儀範光動于中外山川
舊堂重新 遺象永妥 伏惟我文昌先生 稟純一之氣
抱兼萬之才 生長於檀箕仁禮之邦 問學於孔孟聖賢之域 幼涉鯨海
心佩親訓之重嚴 賓貢龍門 身致帝國之榮貴 衣耀紫袋 一時之賢士大夫皛爲讓頭
筆破黃巢 千壘之猛將勇軍莫不褫魄 橫行天下而無敵發明海外之有人
適値內寺擅權 且奈外藩弄器 進取之意漸薄 歸覲之思益深
始理裝於淮海之間 丹綸降惠 更侑酌于巉山之下 靑囊告功
背後之濃霧宿烟 十七年覇愁暫息 眼前之順浪孤嶼 數萬里鄕夢初醒
依舊雞林 是父母之樂國 受新翰苑 庶君臣之良憐 旣多學於西遊
宜展蘊於東返 竊歎衰世之尙佛 不知大道之在儒 是以逢疑 久出在於外郡
雖或進務 每見忤於當朝 至於撰佛銘而深戒影風 因以格君心而懇陳仁孝
此乃苦心勵志 必欲行道立身 其如世不相遇何 莫非時有可止也
乃著經學以示意 心性仁義累十百言 自放山水而遯名江海湖嶺幾千餘里
嗚呼 得於中者若非不知不慍 傳於後者豈可有儀聖廡旣躋
朝家右文之典盛矣 儒苑自在 士林慕賢之誠深焉 雖然於後孫如在之心
未忘乎先祖如在之貌 爰有眞綃古簇 以安本祠崇龕
玉貌雲髥 出於傳神之手 金冠霞帶 儼然君子之容 粵在掇廢貳院之餘
乃敢移奉九堂之夾 壁卓狹隘 果脯奠謁難安 門財窘綿 棟宇營建未易
苟如是而延拕 則妥靈之所無日可成 遂不謀而經始之 闔族之論同時相應
開吉址於北隈 左右獻奇 輸美材於西城 大小適用 治屋不必侈麗
只可禮數周旋 薦豆惟貴潔精 宜其誠意齊整 聊將一語 庸贊六章
兒郎偉抛樑東 扶桑朝日上輪紅 金門射策千年後 猶見錦袍一色同
兒郎偉抛樑西 淮海雲煙入眼低 恰似當年投檄日 黃巢軍卒走城堤
兒郎偉抛樑南 琴湖環抱碧千潭 長流不盡云何似 東國文源此可諳
兒郎偉抛樑北 崢嶸公嶽撑天極 淸高氣像眞如許 萬古蒼蒼不變色
兒郎偉抛樑上 森羅列宿共相向 就中有一輝煌者 也是奎星精彩放
兒郎偉抛樑下 藻蘋黍稷盈於野 子孫歲歲修香供 應有精靈如水瀉
伏願上樑之後 山水高長 門戶昌大 文以博禮以約 喜多士之依歸
春而烝秋而嘗 祈千 之勿替
淸道影堂 盧相稷記 先生以新羅憲安王二年丁丑生 十二歲 隨商舶入唐
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 登制科 時年十八 調宣州漂水縣尉 遷侍御史內供奉
賜紫金魚袋 己亥 黃巢作亂 淮南節度使高騈爲兵馬都統以許之
辟先生爲從事 委以書記之任 先生作檄文 巢讀至人思顯戮
鬼議陰誅之句 不覺墜牀下 由是名震天下 年二十八 有歸寧之志帝命充詔使東還
新羅憲康王 留拜侍讀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知瑞書監事
時羅政日衰 先生不樂登朝 乞外爲太山富城等郡太守 眞聖主七年癸丑
命以賀正使如唐 道梗不得行 又出守天嶺義昌等郡 尋率妻子入伽倻山以終
此則先生顚末之載史牒者也 慶州有上書庄 禮安有讀書庵
咸陽有學士樓 昌原有月影臺 陝川有紅流洞 此則遺躅之所宛然也
從享夫子廟 賜額西岳武城之院 咸陽永平之士亦皆尸祝
此則精靈之所如在也 倡文學之功 武陵書告于晦齋 尋寶訣之詠 退陶增思于儒宮
萬古白日 龜巖誦斯文相傳 葉葉風聲 鶴峯示諸生有作
此則公論之所不衰也 世之慕先生者 有不待眞像而覿其彷彿 然苟欲仰其風儀之美
則眞固不爲無助也 海印有先生眞像 緇徒守之謹一幅生綃
閱千載而淨完 鰲山之奇氣不沫 桂苑之筆花相映 紅流若有響而耳不到是非
焚香竦瞻 塵慮自消 丙辰秋 後孫監察翰龍氏 移奉于道州之日谷
粵四年庚申 諸宗人閣而妥之 監察之子相秀 要余記其事
余問之曰 先生大賢也 海印巨刹也 子之先人 亡國之一孤臣也
彼諸僧何所畏於孤臣 讓寺中第一眞幀而使之輿歸乎 相秀曰 唯唯否否
先人自庚戍以來 屢有書于督府 屢拘幽于酋獄 僧或義之 而俾有以盡其追遠之誠者歟
余又問曰 先生嗜山水 生死不離名區 一
朝就遠孫之養 而捨伽倻形勝 眞或無不悅色耶 若然 有一道焉 峯曰吹 
瀨曰吟風 臺曰遊仙 皆先生所愛而在海印洞口 須摹揭閣壁 且須收聚四六集桂苑筆耕經學隊仗及文集三十卷
藏于閣中 使諸子孫及後進之來拜者
知先生爲學之方 然後方能知先生所嗜不專在於山水也

祠院 慶州西岳書院 泰仁武城書院 晉州南岳書院 陝川學士堂 [影堂]
大邱桂林祠 [影堂] 咸陽柏淵祠 河東影堂 昌原影堂 瑞山富城祠
[影堂] 韓山道忠祠 淸道影堂 蔚珍影堂 永平影堂 抱川影堂

孤雲先生文集卷之一

詠曉*
玉漏猶滴 銀河已回 彷彿而山川漸變 參差而物像將開 高低之烟景微分
認雲間之宮殿 遠近之軒車齊動 生陌上之塵埃 晃蕩天隅 蔥籠日域
殘星映遠林之梢 宿霧斂長郊之色 華亭風裏 依依而鶴唳猶聞
巴峽月中 迢迢而猿啼已息 隱映靑帘 村逈而雞鳴茅屋 熹微朱閣 巢空而燕語雕樑
罷刁斗於柳營之內 儼簪笏於桂殿之傍 邊城之牧馬頻嘶
平沙漠漠 遠江之孤帆盡去 古岸蒼蒼 漁 聲瀏 蓬艸露瀼 千山之翠嵐高下
四野之風烟深淺 誰家碧檻 鸎啼而羅幕猶垂 幾處華堂
夢覺而珠簾未捲 是夜寰縈  天地晴 蒼茫千里 曈曨八紘 漠水泛紅霞之影
疎鍾傳紫禁之聲 置思婦於深閨 紗窓漸白 臥愁人於古屋 暗牖纔明
俄而曙色微分 晨光欲發 數行南飛之雁 一片西傾之月 動商路獨行之子
旅館猶扃 駐孤城百戰之師 胡笳未歇 砧杵聲寒 林巒影疎
斷蛩音於壁 肅霜華於遠墟 粧成金屋之中 靑蛾正盡 宴罷瓊樓之上
紅燭空餘 及其氣爽淸晨 魂澄碧落 藹高影於夷夏 蕩回陰於巖壑千門萬戶兮始開
洞乾坤之寥廓

寓興*
願言扃利門 不使損遺體 爭奈探利者 輕生八海底 身榮塵易染
心 [缺] 垢難洗 澹泊與誰論 世路嗜甘醴
蜀葵花*
寂寞荒田側 繁花壓柔枝 香經梅雨歇 影帶麥風欹 車馬誰見賞
蜂蝶徒相窺 自慚生地賤 堪恨人棄遺
江南女*
江南蕩風俗 養女嬌且憐 性冶恥針線 粧成調管絃 所學非雅音
多被春心牽 自謂芳華色 長占豔陽年 却笑鄰舍女 終朝弄機杼
機杼縱勞身 羅衣不到汝
古意*
狐能化美女 狸亦作書生 誰知異類物 幻惑同人形 變化尙非艱
操心良獨難 欲辨眞與僞 願磨心鏡看
秋夜雨中*
秋風惟苦吟 擧世少知音 窓外三更雨 燈前萬古心
郵亭夜雨*
旅館窮秋雨 寒窓靜夜燈 自憐愁裏坐 眞箇定中僧
途中作*
東飄西轉路歧塵 獨策羸驂幾苦辛 不是不知歸去好 只緣歸去又家貧
饒州鄱陽亭*
夕陽吟立思無窮 萬古江山一望中 太守憂民疎宴樂 滿江風月屬漁翁
山陽與鄕友話別*
相逢蹔樂楚山春 又欲分離官滿巾 莫怪臨風偏悵望 異鄕難遇故鄕人
題芋江驛亭*
沙汀立馬待回舟 一帶烟波萬古愁 直得山平兼水渴 人問離別始應休
春日邀知友不至*
每憶長安舊苦辛 那堪虛擲故園春 今朝又負遊山約 悔識塵中名利人
留別西京金少尹 [峻]*
相逢信宿又分離 愁見歧中更有歧 手裏桂香銷欲盡 別君無處話心期
贈金川寺主*
白雲溪畔刱仁祠 三十年來此住持 笑指門前一條路 纔離山下有千歧
贈梓谷蘭若獨居僧*
除聽松風耳不喧 結茅深倚白雲根 世人知路翻應恨 石上莓苔汚屐痕
黃山江臨鏡臺*
烟巒簇簇水溶溶 鏡裏人家對碧峯 何處孤帆飽風去 瞥然飛鳥杳無蹤
題伽倻山讀書堂*
狂奔疊石吼重巒 人語難分咫尺間 常恐是非聲到耳 故敎流水盡籠山
長安旅舍 與于愼微長官接鄰*
上國羇栖久 多慚萬里人 那堪顔氏巷 得接孟家鄰 守道惟稽古
交情豈憚貧 他鄕少知己 莫厭訪君頻
贈雲門蘭若智光上人*
雲畔構精廬 安禪四紀餘 笻無出山步 筆絶入京書 竹架泉聲緊
松欞日影疎 境高吟不盡 瞑目悟眞如
題雲峯寺*
捫葛上雲峯 平看世界空 千山分掌上 萬事豁 中 塔影日邊雪
松聲天半風 烟霞應笑我 回步入塵籠
旅遊唐城 贈先王樂官*
人事盛還衰 浮生實可悲 誰知天上曲 來向海邊吹 水殿看花處
風欞對月時 攀髥今已矣 與爾淚雙垂
登潤州慈和寺上房*
登臨蹔隔路歧塵 吟想興亡恨益新 畫角聲中朝暮浪 靑山影裏古今人
霜摧玉樹花無主 風暖金陵艸自春 賴有謝家餘境在 長敎詩客爽精神
秋日 再經盱眙縣 寄李長官*
孤蓬再此接恩輝 吟對秋風恨有違 門柳已凋新歲葉 旅人猶着去年衣
路迷霄漢愁中老 家隔烟波夢裏歸 自笑身如春社燕 畫樑高處又來飛
送吳進士 [巒] 歸江南*
自識君來幾度別 此回相別恨重重 干戈到處方多事 詩酒何時得再逢
遠樹參差江畔路 寒雲零落馬前峯 行行遇景傳新作 莫學嵇康盡放慵
春曉偶書*
叵耐東流水不回 只催詩景惱人來 含情朝雨細復細 弄豔好花開未開
亂世風光無主者 浮生名利轉悠哉 思量可恨劉伶婦 强勸夫郎疎酒盃
暮春卽事 和顧雲友使*
東風遍閱百般香 意緖偏饒柳帶長 蘇武書回深塞盡 莊周夢逐落花忙
好憑殘景朝朝醉 難把離心寸寸量 正是浴沂時節日 舊遊魂斷白雲鄕
和張進士 [喬] 村居病中見寄*
一種詩名四海傳 浪仙爭得似松年 [喬字也] 不惟騷雅標新格 能把行藏繼古賢
藜杖夜携孤嶼月 葦簾朝捲遠村烟 病來吟寄漳濱句 因付漁翁入郭船

泛海*
掛席浮滄海 長風萬里通 乘槎思漢使 採藥憶秦童 日月無何外
乾坤太極中 蓬萊看咫尺 吾且訪仙翁
題輿地圖*
崑崙東走五山碧 星宿北流一水黃
姑蘇臺*
荒臺麋鹿遊秋草 廢院牛羊下夕陽
碧松亭*
暮年歸臥松亭下 一抹伽倻望裏靑
贈希朗和尙*
步得金剛地上說 扶薩鐵圍山間結 苾蒭海印寺講經 雜花從此成三絶
龍堂妙說入龍宮 龍猛能傳龍種功 龍國龍神定歡喜 龍山益表義龍雄
磨羯提城光遍照 遮拘盤國法增耀 今朝慧日出扶桑 認得文殊降東廟
天言秘敎從天授 海印眞詮出海來 好是海隅興海義 只應天意委天才
道樹高談龍樹釋 東林雅志南林譯 斌公彼岸震金聲 何似伽倻繼佛跡
三三廣會數堪疑 十十圓宗義不虧 若說流通推現驗 經來未盡語偏奇
寄顥源上人*
終日低頭弄筆端 人人杜口話心難 遠離塵世雖堪喜 爭奈風情未肯闌
影鬪晴霞紅葉逕 聲連夜雨白雲湍 吟魂對 [缺] 無羈絆 四海深機憶道安


新羅賀正表 [代新猶王作下幷同]*
臣某言 元正告始 景福惟新 伏惟皇帝陛下膺乾納祐 與天同休 臣某誠歡誠喜
頓首頓首 臣蕃伏自立國承家 開疆拓土 皆乃仰攀天蔭 方能俯靜海隅
遂從先祖而來 每慶新正之德 年無闕禮 史不虧書 近屬霧暗鯷岑
波驚蜃壑 臣雖聿修有志而式遏無功 久阻梯航 難逃斧鉞
且天雞報曉 能首唱於遐陬 海燕逢春 得躬投於巨厦 而臣顧慙卑迹
莫逮微禽 伏限權守遠蕃 不獲隨例奔走 稱謝行朝 無任賀聖戀恩鳧藻聳踊之至
謹差陪臣守倉部侍郎金穎 奉表陳賀以聞
讓位表*
臣某言 臣聞欲而不貪 駕說於孔門弟子 德莫若讓 騰規於晉國行人
苟竊位自安 則妨賢是責 臣假威天睠 承乏海隅 雖非法令滋彰 未免寇盜充斥
遑恤于後 勇退爲先 敢言善自爲謀 實慮刑茲無赦 [中謝]臣以當國
雖鬱壘之蟠桃接境 不尙威臨 且夷齊之孤竹連疆 本資廉退
矧假九疇之餘範 早襲八條之敎源 言必畏天 行皆讓路 蓋稟仁賢之化
得符君子之名 故籩豆饁田 鍦矛寄戶 俗雖崇於帶劍 武誠貴於止戈
爰從建國而來 罕致反城之釁 嚮化則南閭是絶 安仁則東戶何慙
是以直至臣兄贈太傅臣晸 遠沐皇澤 虔宣詔條 供職一終 安邊萬里
而及愚臣繼守 諸患倂臻 始則黑水侵疆 曾噴毒液 次乃綠林成黨競簸狂氛
所管九州 仍標百郡 皆遭冠火 若見劫灰 加復殺人如麻
暴骨如莽 滄海之橫流日甚 昆岡之猛焰風顚 致使仁鄕變爲疵國 此皆自臣守中迷道
馭下乖方 鴟梟沸響於鳩林 魚鱉勞形於鰈水 況乃西歸瑞節則鷁艦平沈
東降冊書則鳳軺中輟 阻霑膏雨 虛費薰風 是乖誠動於天
實懼罪深於海 羣寇旣至今爲梗 微臣固無所取材 日邊居羲仲之官
非臣素分 海畔守延陵之節 是臣良圖 久苦兵戎 仍多疾瘵
深思自適其適 難避各親其親 竊以臣姪男嶢 是臣亡兄晸息 年將志學
器可興宗 山下出泉 蒙能養正 丘中有李 衆亦思賢 不假外求
爰從內擧 近已俾權蘧寄 用靖國災 然屬蟻至壞堤 蝗猶蔽境 熱無以濯
溺未能援 帑廩一空 津途四塞 槎不來於八月 路猶夐於九天 不獲早託梯航
上聞旒扆 雖唐虞光被 無憂後至之誅 奈蠻夷冠多 久阻遄征之使
禮實乖闕 情莫遑寧 臣每思量力而行 輒遂奉身而退 自開自落
竊媿狂花 匪劉匪雕 聊全朽木 所顗恩無虛受 位得實歸 旣睽分東顧之憂
空切咏西歸之什 謹因當國賀正使某官入朝 附表陳讓以聞

起居表*
臣某言 伏承鑾駕巡幸華州 孟春猶寒 伏惟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伏以歲巡襲福
時邁騰謠 臣處蓬海之一隅 想溝池於萬仞 [中謝] 臣聞
龜爻演頤則象箸省方 麟史揚蕤則言標展 義 是故 夏諺稱吾何以助
商書美侯來其蘇 伏惟聖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陛下 三綱開仁 兩階敷德
用人惟舊 恕物自新 旣俾黃巾 服七縱七擒之略 何妨翠輦恣一遊一豫之懽
莫不仙掌開途 華封祝壽 三峯太守 欣避舒以迎恩 萬國行人
競來庭而送款 旣叶歌汾 之樂 佇觀封岱之儀 臣致寇多慙 隳官自責
跛鼈跼桑津之浪 莫遂駿奔 賓鴻翥蓮嶽之雲 徒增健羨 伏限風濤阻路
不獲隨例扈從 無任仰望仙蹕結戀屛營之至 謹附表起居以聞謝嗣位表*

臣某言 前權知當國王事臣坦是親叔 臣自亡父贈大傅臣晸及次叔臣晃
相次亡沒 叔權守蕃服 疾故相仍 至乾寧四年六月一日 懇推蕃務令臣主持
官吏甿黎 再三留請 臣亦固辭付託 未欲遵承 而乃 [缺]
阻羣情 遙歸私第 臣顧惟沖藐 謬襲宗祊 俯冰谷以兢魂 仰雲天而跼[中謝]
臣聞 難進易退 乃君子之用心 徇公滅私 實古人之陳力 口誇者甚衆
躬行者頗稀 而臣叔坦 志切立人 言深責己 以爲火生於木而
火猛則木焚 水泛其舟 而水狂則舟覆 當國大饑頻致 小盜相尋
本恣豺狼之貪 漸矜鴻鵠之志 其以藏 鼠竊 始聞胠篋探囊 乘勢蜂飛
遽見分城剽邑 遂使烟塵匝境 風雨衍期 羣戎益熾於東陵 餘粒莫栖於南畝
加復龍虎節則去沈遼壑 鳳凰使則來輟中途 有辱恩榮 莫伸誠效
實多違者 亹恐滋焉 愼思三命而恭 決計一辭而退 當蕃具寮牆進
庶族雲趨而泣請曰 天災所行 地分難免 以斯自咎 未見其宜
受帝命爲期 讓王爵非晩 又以慈踰十起 禮過三辭 叔坦謂臣 涕隨言下曰
顧茲一境 異彼三方 何則 改服章 奉正朔 仰遵帝國 俯緝侯蕃故昔玉皇賜詩先祖曰
禮義國爲最 詩書家所藏 又頃皇華元季方者來紀雞林政事詩云
但美詩書敎 曾無鼙鼓喧 古哲侯靜理斯在 而今也郡邑遍爲賊窟
山川皆是戰場 豈謂天殃偏流海曲 都因懵昧致此冠戎罪不容誅
理宜辭職 冀令一國興讓 惟在二人同心 引而進之 勿效疏受
臣以叔坦少私寡欲 多病愛間 時然後言 志不可奪 顯拒擁轅之請終追脫屣之蹤
臣也作室資功 倚門承念 宋穆能賢之擧 存歿 謝安相任之機
始終加愼 而且董戎猶近 諸盜多乖 磨鉛而盤錯未除 漏網而凶狂益甚
至使水無芥船 陸絶蓬輪 不獲早遣下僚 仰陳忠懇 齊橫島外
馳魂解慍之風 秦帝橋邊 瀝瞻朝宗之浪 臣伏限權叨蕃寄 莫能奔詣行朝
無任望恩兢懼之至
謝恩表*
臣某言 臣叔坦權守蕃務日 俱表陳請追贈 去乾寧四年七月五日 先入朝慶賀判官檢校尙書祠部郎中
賜紫金魚袋臣崔元還國 伏奉制旨
亡祖故雞林州大都督檢校太尉臣凝 太師 亡父故持節充寧海軍事檢校太保臣晸
太傅 仍各賜官告一通者 寵降天家 光融日宅 擧瀛區而增感
告泉隧而倘聞 固知喜是悲端 益驗榮爲懼本 [中謝] 臣伏以當蕃
家崇地義 國仰天慈 故昔遠祖政明 仰求禮記 玄宗聖帝別賜孝經灼見化成
著於實錄 臣謹案記曰 子孫之守宗廟社稷者 其先祖有善而弗知
不昭也 知而不傳 不仁也 又據經曰 立身揚名 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
臣以亡祖贈太師凝 頃遇咸通中 化行而天下同風 德被於海隅出日
東暆跼母 北極馳心 守遐蕃而莫遂觀周 奉儒道而唯期至魯
雖在公無暇 而嗜學自娛 中和宣布之歌 欽承往哲 太平織錦之作 景仰前修
遂著求賢才賦一篇 美皇化詩六韻 蓋乃餐和柔遠之德 挺秀登高之才
示之鄕人 翫爲家寶 敢謂歿而不朽 粗示粲然可觀 以亡父贈太傅臣晸
近屬乾符末 寰海之風波稍起 關河之祲沴旋興 冠逼咸秦
駕巡庸蜀 先臣爰披楚袂 冀請終纓 齊徵下瀨之師 決徇太朝之難故東面都統淮南節度使高騈
非因綆短 欲假鞭長 但審先聲 將觀後効
上陳蕃款 外振軍威 是躡前規 無虧遠慮 而屬本道故靑州節度使安師儒
謂彼越庖 阻茲叩楫 言雖顧後 意或忘前 專馳使人 來約兵士
以此遠俗之忠誠莫展 先臣之遺恨斯多 則臣大父之仰遵文德也旣如彼
先考之願助武功也又如此 當國顧自武德 至于開元 每見告終
皆蒙飾往 而乃追寵偶爲中絶 遐方實所大羞 臣亡父晸 願竭孝思 懇遺悲囑
臣叔坦 以初凋韡萼 益痛蓼莪 深仰澤於雲天 覬追榮於岡岵不匱之情
雖可恕 無厭之罪實難逃 豈料伏蒙睿慈 俯允丹請 特假上公之貴爵
分霑外裔之冥魂 大孝尊親 一方多幸 小人懷惠 萬死何酬且如太師也
遠則文王贈殷比干 近則德宗贈郭尙父 又如太傅也 王陵少戇
嘗屬具瞻 胡廣中庸 始階眞拜 陰復存難比 華夷有殊 而寵渥霑幽
宸波浸遠 惟祖惟考 非勳非勞 截彼南山 益媿三師之秩 放諸東海
惟欽百行之先 所冀諸侯章則永作國章 孝子傳則少裨家傳
希驥於以親九族 叔坦庶幾 刻鵠於有懷二人 臣嶢仰止 伏限卑栖四郡
追慟九原 不獲奔詣天庭 泣謝雲陛
謝不許北國居上表*
臣某言 臣得當番宿衛院狀報 去乾寧四年七月 渤海賀正王子大封裔進狀
請許渤海居新羅之上 伏奉勑旨 國名先後 比不引强弱而稱 朝制等威
今豈以盛衰而改 宜仍舊貫 準此宣示者 綸飛漢詔 繩擧周班積薪之愁歎旣銷
集木之憂兢轉竊 惟天照膽 何地容身 [中謝] 臣聞禮貴不忘其本
是戒浮虛 書稱克愼闕猷 惟防僭越 苟不循其涯分 乃自掇其悔尤
臣謹按渤海之源流也 句驪未滅之時 本爲疣贅部落 靺羯之屬
寔繁有徒 是名栗末小蕃 嘗逐句驪內徙 其首領乞四羽及大祚榮等
至武后臨朝之際 自營州作孼而逃 輒據荒丘 始稱振國 時有句駝遺燼
勿吉雜流 梟音則嘯聚白山 鴟義則喧張黑水 始與契丹濟惡
旋於突厥通謀 萬里耨苗 累拒渡遼之轍 十年食葚 晩陳降漢之旗初建邑居
來憑鄰援 其酋長大祚榮 始受臣藩第五品大阿餐之秩 後至先天二年
方受大朝寵命 封爲渤海郡王 邇來漸見倖恩 遽聞抗禮臣藩
絳灌同列 所不忍言 廉藺用和 以爲前戒 而渤海汰之沙礫 區以雲泥
莫愼守中 惟圖犯上 恥爲牛後 覬作龍頭 妄有陳論 初無畏忌
豈拘儀於隔坐 寔昧禮於降階 伏惟陛下居高劼毖 視遠孔昭 念臣蕃之驥或羸而可稱
牛雖瘠而非怯 察彼虜之鷹飽腹而高颺 鼠有體而恣貪
永許同事梯航 不令倒置冠屨 聞魯府之仍舊 驗周命之惟新 抑且名位不同
等衰斯在 臣國受秦官極品 彼蕃假周禮夏卿 而乃近至先朝
驟霑優寵 戎狄不可厭也 堯舜其猶病諸 遂攀滕國之爭 自取葛王之誚
向非皇帝陛下英襟獨斷 神筆橫批 則必槿花鄕廉讓自沈 楛矢國毒痡愈盛
今者遠綏南越 漢文之深意融春 罷省東曹 魏祖之嘉言同曉
自此八裔絶躁求之望 萬邦無妄動之徒 確守城規 靜銷紛競
臣伏限統戎海徼 不獲奔詣天朝
謝賜詔書兩函表*
臣某言 臣亡兄故國王臣晸 先差陪試殿中監金僅等 奉表慶賀先皇帝西幸鑾駕歸闕
仍別付表稱賀斬梟賊黃巢 伏蒙聖恩許降勑書兩 別賜獎飾者
烏輪上處 鸞綍飛來 分輝滋絶域之榮 感化激佳城之恨 [中謝]
臣以當國 昔者周秦質代 燕趙多虞 佳人猶合浦珠移去 壯士若延津劍化來
胥興邑洛 助守藩隅 是以辰韓誤秦韓之名 樂浪擬澮浪之字
但屬焚書餘弊 猶隨避地之徒 師古成規 久昧移風之術 是處銜十尋之髮
何人傳五色之毫 國語孝經 殊難化俗 床頭周易 罕見知名而乃臣亡兄贈太傅臣晸
生知老敎 雅善秦言 茂才則何翅錚錚 善話則實餘  
故得身文耀俗 心畫超倫 每慚爲屛外之臣 惟願逐壺中之客
形于歌咏 深於嘆嗟 至如虞松五守之難 免求於鍾會 谷永萬條之易
見賞於王充 未遇己知 頗希自試 頃者仰先皇帝罷狩錦川川 言歸絳闕
又聞東諸侯齊驅虎豹 顯戮鯨鯢 難勝拊髀之歡 冀寫由衷之懇
手成草奏 口絶技詞 雖粗殊西北之流能期至海 且未擅東南之美敢望動天
而仰蒙睿慈俯念忠款 遠飛還詔 特越常規 鸞鳳雙函 儷影指鼇山之路
 龍一札 聯行入鰈水之鄕 是乃自天屣無價之珠 擧國爲不朽之榮
伏覩詔旨節文 曰 必在秉心彌固 服義不忘 勉修正朔之儀
用契車書之美 冀使赫曦之績首冠於他方  霈之恩常霑於爾土者臣聞昔第五倫每見漢光武詔書
卽顧等輩而嘆曰 是眞聖主也 恨不得見之耶
臣今奉聖君詔旨 若承慈父誨言 其於仰聖之深 懷德之切 倍萬伯魚矣
有以見天上之詔惟照也 能委照於日邊 日邊之人謂仁乎
永歸仁於天上 且臣蕃途穉踰二萬里 朝貢僅三百年 許申父事之儀
繼獻子來之款 每奉詔勑 皆成義方 先祖旣奉以周旋 裔孫固服之無斁
至如開元御寓 海不揚波 類錫王言 誕敷文德 仍以臣先祖興光憲英父子但能慕善
累賜八分御札 莫不龍騰鳳翻 綵牋由是益光 神筆至今猶潤
分寶玉於伯叔之國 則嘗聞之 賜銀駒於夷狄之鄕 所未見也
其詔旨則曰 殆比卿於魯衛 豈復同於蕃服 又至大曆年中 天降語曰
在九州之外 可比諸侯 於萬國之中 乃爲君子 此皆愛忘譽過 小國之所不堪
伏惟聖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陛下 丕承列聖 光宅羣方
擧典謨訓詁之宗 警戎狄蠻夷之輩 行看萬國 合作一家 臣所痛傷 亡兄臣晸
先晞薤露 阻奉芝泥 生爲飮化之身 歿作負恩之魄 其所賜戒勑
臣謹已緘諸玉笥 護以金函 授姪男嶢 俾傳國寶 嶢當銘于瑗座
書在師紳 入則勗勵三卿 出則撫柔百姓 粗成功於式遏 仰裨化於時雍
臣今者殷樹辭春 孔匏擊遠 道之云阻 魂飛截海之鷹 天不可升
目斷凌雲之鶴 不獲奔波詣闕 稱謝殿庭 無任賀聖戀恩抃躍戰懼屛營之至
謹奉表陳謝以聞
百濟遣使朝北魏表* [代百濟王作]
臣立國東極 豺狼隔路 雖世承靈化 莫由奉藩 瞻望雲闕 馳情岡極
涼風微應 伏惟皇帝陛下協和天休 不勝係仰之情 謹遣私署冠軍將軍駙馬都尉弗斯侯長史
餘禮龍驤將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 設舫阻波
搜徑玄津 託命自然之運 遣進萬一之誠 冀神祗垂感 皇靈洪覆 克達天庭
宣暢臣志 雖旦聞多歿永無餘恨

遣宿衛學生首領等入朝狀* [代新羅王作 下同]
新羅國當國 差遣宿衛學生首領入朝 請附國子監習業 謹具人數姓名分柝申奏
如後學生八人 [崔愼之等] 大首領八 [祈婥等] 小首領二人
[蘇恩等] 右臣伏覩太病文武聖皇帝實錄 貞觀元年 宴羣臣 奏罷陣樂之曲
上謂侍臣曰 朕雖以武功業天下 終當以文德綏海內 尋建學舍數百間
聚四方生徒 無何 諸蕃慕善酋長 請遣子弟受業 許之
自爾臣蕃 益勤航棧 螟蛉有子 琛贐與偕 遂得庇身於米廩之中 勵志於稷山之下
學其四術 限以十冬 雖慚入洛之賢 不減浴沂之數 況遇開元闡化
大設衢樽 挹彼注茲 自近及遠 每降漢使 精擇魯儒 兩錫天章
一變海俗 故得鄕無毁校之議 家有斷機之親 雖抃作敎刑 僅同刑措
且禮聞來學 惟競學優 是時登笈之子分在兩京 憧憧往來 多多益辦
至今國子監內 獨有新羅馬道 在四門館北廊中 蠢彼諸蕃  其中絶
祗如渤海 無籍膠庠 惟令桃野諸生 得側杏壇學侶 由是海人賤姓
泉客微名 或高掛金牌 寧慚附贅 或榮昇玉案 實賴餘光 雖乖業擅專門
可證人無異國 臣竊以東人西學 惟禮與樂 至使攻文以餘力
變語以正音 文則俾之修表章 陳海外之臣節 語則俾之達情禮 奉天上之使車
職曰翰林 終身從事 是以 每遣陪臣執贄 卽令冑子觀光
而能視鯨浪爲夷途 乘鷁舟爲安宅 銳於嚮化 喜若登仙 況近者蕃臣之寬猛乖宜
荒服之凶頑睿德光武弘孝皇帝陛下 俯徇羣情崇加懿號
以聖文冠上 光武弸中 能使大邦無軍旅之事 至於小邑有弦歌之聲
以此臣蕃鴻漸者隨陽是思 蟻術者慕羶增切 競携持而避亂 願匍匐以投仁
臣今差前件學生等 以首領充傔 令隨賀正使守倉部侍郎級餐金穎船次
赴闕習業 兼充宿衛 其崔愼之等 雖材慚美箭 而業嗣良弓
用之則行 利有攸往 輒以多爲貴者 豈亦遠於禮乎 金鵠是故海州縣刺史金裝親男生在中華
歷於兩代 可承堂構 免墜家聲 臣敢以興學爲先
求賢是務 買書金則已均薄貺 讀書粮則竊覬洪恩 且千里之行
聚費猶勞於三月 十年爲活 濟竊惟仰於九天 幸遇聖朝誕敷文德 伏乞恕撞鍾之無力
憐擊磬之有心 垂慈於磁石引針 周急於浮埃生甑
特賜宣下鴻臚冠 准去龍紀三年隨賀登極使判官檢校祠部郎中崔元入朝學生崔霙等事例
勑京兆府 支給逐月書粮 兼乞冬春恩賜時服 所冀身資飽學
無憂餒在其中 跡異暗投 不媿藝成而下 更霑榮於挾纊
終免苦於易衣 臣以目想鸎喬 心攀驥乘 仰趨丹陛 俯羨靑襟 實貴儒宗
輕浼震鑑無任望恩懷德技 [缺]切瑳之至
奏請宿衛學生還蕃狀*
新羅國當國 先具表奏宿衛習業學生四人 今錄年限已滿 伏請放還
謹錄姓名奏聞如後 [金茂先楊穎崔渙崔匡裕] 右臣伏以當蕃 地號秦韓
道欽鄒魯 然而殷父師之始敎 蹔見躬親 孔司寇之欲居 惟聞口惠郯子則徒矜遠祖
徐生則可媿頑仙 是以 車書欲慶於混同 筆舌或慚於差異
何者 文體雖侔其蟲跡 土聲難辨其鳥言 字纔免於結繩 譚固乖於成綺
皆因譯導 始得通流 以此敷奏天朝 祗迎星使 須憑西學之辨
方達東夷之情 故自國初 每陳蕃貢 卽遣橫經之侶 聊申慕化之誠惟渙
[缺] 鰈水之靈 挺雞林之秀者 不遂他山攻石 徒勞陸海探珠
屬文則高謝葳蕤 曾莫從心所欲 發語則猶多澀  未免惟口起羞 趙步易違
郢歌難和 然則梯航執禮 每願勤修籩豆 司存深慚懵拙 若慮耗關中之米
無因探席上之珍 故臣亡父先臣贈太傅晸 遣陪臣試殿中監金僅充慶賀副使入朝之日
差發前件學生金茂先赴闕習業 兼充宿衛
其崔渙崔匡裕二人 金僅面叩玉階 請留學問 聖恩允許 得厠黌中今已限滿十年
威收二物 銜泥海燕久汚雕樑 導渚塞鴻 宜還舊路 況乃國境尙多離亂
家親切待放歸 雖乖大成 輒具上請 靡慚窺豹之說
冀試摶螢之功 伏乞睿慈 俯徇故事 特賜宣付屬國所司 令准去文德元年放歸限滿學生大學博士金紹游等例
勒金茂先等幷首領輩 隨賀正使級餐金穎船次還蕃
庶使駕馬成規 無辭十駕之役 割雞新刃 聊呈一割之能
臣義重在三 情深勸百 冒犯宸袞 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新羅王與唐江西高大夫 [湘] 狀*
昔貞觀中 太宗文皇帝手詔示天下曰 今欲巡幸幽薊 問罪遼碣 蓋爲句麗獷俗
干紀亂常 遂振天誅 肅淸海徼 武功旣建 文德聿修 因許遠人亦隨貢士
以此獻遼豕而無媿 逐遷鸎而有期 惟彼句麗 今爲渤海
爰從近歲 繼忝高科 斯乃錄外方慕善之誠 表大國無私之化 雖涉於賤雞貴鶴
或類於披沙揀金 靖恭崔侍郎放賓貢兩人 以渤海烏昭度爲首
韓非同老聃之傳 早已難甘 何偃在劉瑀之前 其實堪恨 縱謂簸揚糠粃
豈能餔啜糟醨 旣致四鄰之譏 永貽一國之恥 伏遇大夫手提蜀秤
心照秦臺 作蟾桂之主人 顧雞林之士子 特令朴仁範金渥兩人
雙飛鳳里 對躍龍門 許列靑襟 同趨絳帳 不容醜虜有玷仙科 此實奉太宗逐惡之心
守宣尼擇善之旨 振嘉聲於鼇岫 浮喜氣於鯷溟 伏以朴仁範苦心爲詩
金渥克己復禮 獲窺樂鏡 共陟丘堂 自古已來 斯榮無比
縱使糜軀粉骨 莫報深恩 惟當谷變陵遷 永傳盛事 弊國素習先王之道
忝稱君子之鄕 每當見善若驚 豈敢以儒爲戲 早欲遠憑書札
感謝眷知 竊審烟塵驟興 道路多阻 未伸素懇 已至後時 空餘異口同音
遙陳善祝 雖願揮毫頌德 難盡微誠 惟望早離避地之遊 速展濟川之業
永安區宇 再活烝黎不獨海外之禱祠 實爲天下之幸甚
與禮部裴尙書 [瓚] 狀*
昔者句麗衛國 負險驕盈 殺主虐民 違天逆命 太宗文皇帝震赫斯之盛怒
蠢爾之羣凶 親率六軍 遠巡萬里 龔行天罰 靜掃海隅 句麗旣息狂飇
劣收遺燼 別謀邑聚 遽竊國名 則知昔之句麗 則是今之渤海當國自貞觀中
偏荷殊恩 永安遠俗 仍許桑津之學者 俾隨槐市之生徒
遂有負笈忘疲 乘桴涉險 編名獻賦 遂趨於金馬門前 擧跡昇仙
得到於巨鼇山上 無何 異俗亦忝同科 自大中初 一彼一此 春官歷試
但務懷柔 此實修文德以來之 又乃不念舊惡之旨 有以見聖朝則恩深含垢
渤海則志切慕羶 旣非莫往莫來 則亦何先何後 然至故靖恭崔侍郎主貢之年
賓薦及第者兩人 以渤海烏昭度爲上 有同瘠魯而肥杞
誰驗鄭昭而宋聾 淘之汰之 雖甘沙礫居後 時止則止 豈使淄澠並流
車書縱賀其混同 冠屨實慚於倒置 伏遇尙書高懸藻鑑 榮掌桂科
旣照膽以無差 固推心而有待 前都統巡官殿中侍御史崔致遠 幸將薄技
獲厠諸生 先啗牛心 得爲雞口 免與薛侯爭長 不令趙將懷嫌實逢至公
得雪前恥 變化深資於一顧 光榮遠播於三韓 自此已來 未之或改
遂絶積薪之嘆 益慚刈楚之恩 今則崔致遠奉使言歸 懷材待用
粗有可取 無辱所知 示使鰈水儒流 鳩林學植 競勵觀光之志 皆增嚮化之心
斯乃尙書洞炤九流 精修四敎 善誘風行於闕里 深仁波及於互鄕
欲知擧國懷恩 惟願經邦佐聖 無思隱霧 早遂爲霖 拜謁難期
瞻攀莫極 但遇金風之爽節 遠想音徽 每吟珪月之曉光 空勞夢想聊憑雁足
略染鵝毛 欲代申拜賜之誠 惟恨非盡言之具
與靑州高尙書狀*
伏以尙書道習圯書 家傳渭訣 資潤南山之霧 威德日彰 撫寧東海之波
遠方風靡 加以察俗則地猶開  訓兵則谷亦磨鉛 自分憂於距岱之藩
能變俗於臨淄之境 指萊夷而作牧 豈矜千駟馬之名 招管晏以爲賓
寧效五羖羊之禮 美聲能大 新命匪遙 佇連耀於六階 永施恩於千里
某依栖宇下 密邇壺中 裨海雖深 順風斯在 永言瞻禱 不捨斯須
其他幷令所司 各具公牒諮白
上太師侍中狀*
伏以東海以外有三國 其名馬韓卞韓辰韓 馬韓則高麗 卞韓則百濟
辰韓則新羅也 高麗百濟全盛之時 强兵百萬 南侵吳越 北撓幽燕齊魯
爲中國巨  隋皇失馭 由於征遼 貞觀中 我太宗皇帝親統六軍渡海
恭行天罰 高麗畏威請和 文皇受降回蹕 我武烈大王 請以犬馬之誠
助定一方之難 入唐朝謁 自此而始 後以高麗百濟踵前造惡 武烈王請爲鄕導
至高宗皇帝顯慶五年 勑蘇定方統十道强兵 樓船萬隻
大破百濟 乃於其地 置扶餘都督府 招輯遺氓莅以漢官 以臭味不同
屢聞離叛 遂徙其人於河南 摠章元年 命英公李勣破高句麗 置安東都督府
至儀鳳三年 徙其人於河南隴右 高句麗殘孼類聚 北依太白山下
國號渤海 開元二十年 怨恨天朝將兵 掩襲登州 殺刺史韋俊
於是明皇帝大怒 命內史高品何行成 大僕卿金思蘭發兵 過海攻討
仍就加我王金某爲正太尉 持節充寧海軍事雞林浚都督 以冬深雪厚
蕃漢苦寒 勑命廻軍 至今三百餘年 一方無事 滄海晏然 此乃我武烈大王之功也
今致遠儒門末學 海外凡材 謬奉表章 來朝樂土 凡有誠懇
禮合披陳 伏見元和十二年 本國王子金張廉 風飄至明年下岸 浙東某官
發送入京 中和二年 入朝使金直諒爲叛臣作亂 道路不通 遂於楚州下岸
邐迤至楊州 得知聖駕幸蜀 高太尉差都頭張儉監押 送至西川
已前事例分明 伏乞太師侍中俯降台恩 特賜水陸券牒 令所在供給舟船熟食及長行驢馬艸料
幷差軍將監送至駕前 此所謂太師侍中
姓名亦不可知也 不度涯分 冒瀆嚴威 下情不任攀恩戀德兢惕戰懼之至


上襄陽李相公讓館給啓*
致遠啓 伏以孔聖絶粮 乃興譏於濫矣 孟軻傳食 嘗致問於泰乎 斯乃志在屬厭
心無苟得 每尋言於知足 常勵節於責躬 伏念致遠 四郡族微
七州學淺 俯習先王之道 雖自勤修 仰瞻夫子之牆 固難攀謁 今者整塵衣之陋質
趨露冕之淸威 酒甕飯囊 莫逃稱誚 行屍走肉 豈逭任嗤
敢矜穿葉之功 惟切斷根之嘆 伏蒙相公念以來從絶域 遠詣樂郊
特賜獎憐 榮垂撫恤 厚霑館穀 免嗟藜藿之餐 每捧簋飧 但飽鹽梅之味
莫不恩深啗炙 迹忝食魚 才遠謝於徐郎 空能實腹 病惟慙於吳客
卽恐腐膓 昨者輒具懇誠 敢陳辭讓 未蒙允諾 再賜支供 遂使息燃桂之窮愁
飫燀橙之美饌 昏煩自釋 枯悴將蘇 然僅歷五旬 常霑三飯
誠慙獻鳳 呈祥而卻是凡禽 每媿養牛 負重而不如羸  雖異於苦塡巨壑
實同於如履薄冰 切緣致遠久役旅遊 又縈微恙 精神沈頓
氣力疲羸 未獲走拜旌幢 整持簦屩 猶滯身於客舍 惟戀德於高門 重寫肺肝
仰塵視聽 伏惟特垂郎鑑 俯察微誠 所賜館給熟食 伏乞處分停供
所冀免耗稻粱 蹔安萍梗 食非求飽 能遵易退之言 泌可療飢
得避難盈之刺 干瀆尊威 下情無任
記 [凡三首 轉轉謄寫 字多舛譌 謹俟知者]
新羅伽倻山海印寺結界場記*
嘗聞大一山釋氏援金言而警沙界云 戒如大地 生成住持 蓋發心業之謂也
故大經曰 世及出世諸善根 皆依最勝尸羅地 然則地名相協 天語可尋
國號尸羅 實波羅提興法之處 山稱伽倻 同釋迦文成道之所
而況境超二室 峯聳五臺 儼茲隆崛之奇 宛是淸涼之秀 由是門標海印而雲蔚義龍
道倚山王而風嚴律虎  興三於勝墍 年僅百於和居
而顧結界嶔崟 權輿齷齪 議諧改作 律許開張 遂於乾寧四載之秋 宴坐九旬之杪
爰謀拓土 竚俟布金 莫不地媼齋心 天神悅目 矧在山中仙境
眞爲海外福場 然金界易標 珠輪難瑩 如或有心不斂 其猶無翅欲飛
身同乎玉葉隨風 生何可保 戒異乎金波出海 虧必難圓 況今象法將衰
魔軍競起 觀日暮而途邈 慮烟深而火熸 道訓曰 其安易持
儒書云 不戒謂暴 制惟人道 可不勗歟 畫界四周 悉數如左 諒所謂起屋三層
昇樓四級 好是高山易仰 覬無反水難收 則斯地也 介如金剛巋然玉刹
威鎭俗而庾塵斯絶 德勝妖而張霧莫侵 且洗心曰齋 防患曰戒
儒猶若此 釋豈徒然 欲避鬼遮 勉求神護 時有唐乾寧五祀之陬月也

善安住院壁記*
王制 東方曰夷 范曄云 夷者 也 言仁也 而好生萬物  地而出 故天性柔順
易以道御 愚也謂夷 訓齊平易 齊敎濟化之方 按爾雅云
東至日所出爲大平 大平之人 仁 尙書曰 命羲仲 宅嵎夷 曰暘谷 平秩東作
故我大王之國也 日昇月盛 水順風和 豈惟幽蟄振蘇 抑亦句萌鬯懋
[二字缺] 生化 出震爲基 加復姬詩擧西顧之言 釋祖始東行之步
宜乎九種 勉以三歸地之使然 天所假也 儒行篇曰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
愼靜尙寬 博學知服 雖分國如錙銖 不臣不仕 其規爲有如此者
則大易之不事王侯 高尙其事 幽人貞吉 其履道乎 幽人何謂梵子或亦近是
援儒譬釋 視古猶今 偉矣哉 天所貴者人 人所宗者道人能弘道
道不遠人 故道或尊焉 人自貴矣 能助道者 惟崇德歟 然則道之尊
德之貴 睠惟法首 方洽物情 必也正名 乃稱大德 是由道强名
大德成而上 禮稱得位得名得壽 則敦化之說 將非是歟 東人峻堦
義取窺豹 試稽所根 則有梁童子學士 著荊楚歲時記云 昔吳主孫權病篤道士葛玄往看之
權家人聞空中語曰 旣有大德道士 宜爲啓申遂差大德之目
或記于茲 後譯葉書 廣編花偈 如大德舍利弗輩犖犖然者斑有焉
且三界大師付囑尊法于邦君國宰 有深旨哉 其故何耶
化俗所貨 尊賢是務 意圖馴虎 事甚好龍 故有國者 欲俾業熾傳燈
光踰銜燭 爰崇淨號 或表奇林 昔我善德女君 宛若吉祥聖化 誕膺東后
景仰西方 時有觀光比丘曰 智穎 曰乘固 去探赤水 來耀靑丘 於是寵彼上乘
擢爲大德 自爾厥後 寔繁有徒 五岳羣英 竟勵爲山之志四海釋種
能均入海之名 曰瑜伽 曰驃訶健挐 曰毗奈耶 曰毗婆沙
復有彩混楚禽號齊周璞者 或推懺誦 或採 持 或擧華儕 或 苦節
斯皆假王給之所擢 擧重金牌 侔帝綱之相含 光融玉刹 擧之苦取火於燧
用之猶度木於山 覬使粉躬 終無犯齒 遂制過衛瑗知非之歲 時滿魯聖學易之年
始許遷喬 終期七稔 其或業敦時敏 德協老成 則令禰鶚獨飛
蓋獎宋雞奇辯 仍加別字 用慶後生 故幼學十成 謂優曇一
現 就是方廣相應二宗也 靜則粹山王之氣 動則儼海會之雄 譬夫翔空九苞
蹠實一角 代上猶忻逢化佛 黌中若虔奉嚴君 衆旣肘趨 事皆頤指
然咸能潔己 罕見驕人 寔所謂高而不危 威而不猛者爾 仰又學之能講
言必可師 觀其鯨杵騰雷 鵲爐飛靄 仰三尊而有裕 顧四衆以無譁
窟現象王 綏擧象王之步 座升獅子 高揚獅子之音 天口籠雲
海脣鼓退 旣比神錐鬪銳 實同明鏡忘疲 有問必酬 無疑不剖 或能折角
奚翅解頤 俾遮著者失儀 寄載者知返 每遊刃而無畏 欲藏鋒而莫能
誰言虐我則讐 允協當仁不讓 誘人也 俗以之悟 護國也 道以之興
經云 受持萬偈經 不如一句義 猶信後發前至 其惟是山 何則 有若祖師順應大德
効成覵於神琳碩德 問老聃於大曆初年 託窾木以忘軀
尋住山而得髓 窮探敎海 俊達禪河 洎遂言歸光膺妙選 乃歎曰
人資琢玉 世敢藏金 旣含天地之靈 亦藉山川之秀 鳥能擇木 吾盍誅茅
越貞元十八年良月旣望 牽率同志 卜築於斯 山靈鈞妙德之名 地體印淸涼之勢
分裝五髻 競拔一毛 于時聖穆王太后 母儀四夷 子育三學
聞風敬悅 誓日歸依 捨以嘉蔬 副之束帛 是乃自天獲祐 實惟得地成因
然屬生徒方霧擁嵒扉 耆德遽露晞林宇 利貞禪伯 踵武興功
依乎中庸 盡住持之美 取諸大壯 燠營搆之奇 雲矗霞舒 日新月改
自是伽倻勝境 雅符成道之基 海印殊珍 益耀連城之價 旣見玉林皆拔
寔同珠岸不枯 故得開薙則僅一百年 徵躬者盈四七德 以誦持同昇者五
由演暢別座者三 是皆行不浮于言 名克保于實 書曰 不矜細行
終累大德 競能敦化 詎欲踰閑 且嶽不辭塵 川能注海 可畏者如涌
幷行者自沈 糊口雖資乎者財 鍊心惟貴乎夫爵 旣仰止龍象 盍燠乎鳥蹤
遂志粉墉 聊光黛巘 庶使入室者堂基順法 負牆者壁觀宜機
如能敏則有功 自得歿而不朽 獲麟晉乘 其或在茲 希驥顔徒 云胡不勗
巨唐光化三 天一泰齋 霧日記
新羅壽昌郡護國城八角燈樓記*
天祐五年戊辰冬十月 護國義營都將重閼粲異才 建八角燈樓于南嶺
所以資國慶而攘兵釁 俚語曰 人有善願 天必從之則知願苟善焉 事無違者
觀夫今昔交質 有無相生 凡列地名 蓋符天意 是堡兌位有塘號佛佐者
巽隅有池 號佛體者 其東又有別池 號天王者 坤維有古城稱爲達佛城
南有山 亦號爲佛 名非虛設 理必有因 勝處所與 良時斯應
粵有重閼粲者 偉大夫也 乘機奮志 嘗逞儁於風雲 易操修身
冀償恩於水土 豹變而倂除三害 蛇盤而益愼九思 旣能除剗荊蓁 爰必復歸桑梓所居則化
何往不諧 遂乃銓擇崇丘 築成義堡 臨流而屹若斷岸
負險而矗如長雲 於是乎靜守西畿 對從南畝 按撫安土 祗迓賓朋
來者如雲 納之似海 使憧憧有託 能榾榾無辭 加以志切三歸
躬行六度 頓悟而朝凡暮聖 漸修而小往大來 皆由貶己若讎 敬僧如佛
常營法事 靡㝵他緣 實綻火中之蓮 獨摽霜下之桂 況乎令室素自宜家
四德有餘 一言無失 風聞玉偈 必託于心 日誦金經 不離於手
是乃用慈悲爲鉛粉 開智慧爲鏡輪 嘉聲孔彰 衆善普會 古所謂不有此婦
焉有此夫者 閼粲眞是在家大士 蔚爲本國忠臣 以盤若爲干戈
以菩提爲甲冑 能安一境 僅涉十秋 氣高者志望偏高 心正者神交必正
乃以龍年羊月庚申夜夢 於達佛城北摩頂溪寺 都一大像 坐蓮花座
峻極于天 左面有補處菩薩 高亦如之 南行於溪滸 見一女子 因訊晬容所以然
優婆夷答曰 是處是聖地也 又見城南佛山上 有七彌勒像
累體蹈肩 面北而立 其高挂空 後踰數夕 復夢於城東獐山 見羅漢僧披毳衣
以玄雲爲座 抱膝面稱可其山口云 伊處道 [殉命興法之列士也]
由此地領軍來時矣 洎覺 乃念言曰 天未悔禍 地猶容 
時危而生命皆危 世亂而物情亦亂 而我偶諧先覺 勉愼後圖 今得魂交異徵
目擊奇相 輒覬裨山益海 寧慚撮壤導涓 決報君恩 蓋隆佛事所願不生冥處
遍悟迷羣 惟宜顯擧法燈 亟銷兵火 爰憑勝槩 高刱麗譙
 以銀釭 鎭於鐵甕 永使燭龍開口 無令燧象焚軀 其年孟冬 建燈樓已
至十一月四日 邀請公山桐寺弘順大德爲座主 設齋慶讚 有若泰然大德靈達禪大德景寂禪大德持念緣善大德
興輪寺融善呪師等龍象畢集
莊嚴法筵 妙矣是功德也 八觚之 [缺] 九光 五夜之中四炤
無幽不燭 有感必通 則乃阿那律正炷之緣 維摩詰傳燈之說 宛成雙美
廣示孤標者 閼粲之謂矣 錠光如來 忉利天女 前功不棄 後世
能超者 賢耦之謂矣 愚也尋蒙遙徵拙文 俾述弘願 遂敢直書其事 用警將來
且道叶忘家 功斯永立 城題護國 名亦不誣 德旣可誇 詞無所媿者爾



智異山雙谿寺眞鑑禪師大空塔碑銘*
夫道不遠人 人無異國 是以東人之子 爲釋爲儒 [人不以國土而異其性
故新羅人之子 可以爲天竺之佛 又可以爲中國之儒] 必也西浮大洋
重譯從學 [重譯者 通兩蕃之語曰重譯 蓋所去遐遠 不可以一譯人通之
故云重譯也] 命寄刳木 [黃帝 刳木爲舟] 心懸寶洲 [中國多寶
故寶洲也] 虛往實歸[莊子云 立不敎 坐不議 虛而往 實而歸]
先難後獲 亦猶采玉者 不憚崑丘之峻 [治水經云 崑崙山 高五萬里
河源出其東 日月相碍而隱 其中多寶玉] 探珠者 不辭驪壑之深 [說文云
河上翁 家貧 緯葛而食 其子沒川 得千金之珠 翁曰 珠在驪龍頷下
汝遭其睡也 使其寤了 當爲虀粉] 遂得慧炬 [慧炬 佛慧之炬]則光融五乘
[五乘 聲聞 緣覺 菩薩 人乘 天乘] 嘉肴則味飫六籍
[禮記云 雖有嘉肴 不食 不知其旨 雖有至道 弗學 不知其善 嘉肴
美饌也 六籍 指六經也] 競使千門入善 能令一國興仁 [大學曰 一
家仁 一國興仁 一家讓 一國興讓] 而學者或謂身毒 [身毒 印度別名
佛所生地] 與闕里 [孔子所居里] 之設敎也 分流異體 圜鑿方枘[鑿枘
本相入之物 惟方枘圓鑿 則不相入] 互相矛楯 [韓子曰 有賣矛與盾者
譽其矛曰 犀革無所不入 譽其盾曰 矢戟不能入 傍人曰
以子之矛 刺子之盾 入耶 不入耶] 守滯一隅 嘗試論之 說詩者 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 禮所謂 言豈一端而已 夫各有所當 故廬峯慧遠
[東晉人 雁門賈氏 與弟慧持 造道安法師席下 聞出世法 大衆數千
遠居第一 抵潯陽匡山之陰廬峯 居之] 著論 [桓玄 下書 令僧拜俗
遠公 著沙門不敬王者論五篇 一在家 二出家 三求宗不順下 四體極不兼應
五形盡神不滅 此中引彼第四篇文] 謂如來之與周孔[本文
堯孔] 發致雖殊 所歸一揆 [揆 理也] 體極 [體達至極之理] 不兼應者
[釋不兼孔 孔不兼釋] 物不能兼受故也 沈約有云 孔發其端釋窮其致
[案孔發其端 儒論福善禍淫之事 只發其端而已 佛窮其致佛明三世因果
窮盡這理致也 有云孔發其端 儒明形而下者故也 釋窮其致
釋主形而上者故也] 眞可謂識其大者 始可與言至道矣 [孤雲許沈約之言也]
至若佛語心法 玄之又玄 名不可名 說無可說 雖云得月
指或坐忘 [見月休觀指 歸家罷問程] 終類係風 影難行捕
[言道體難見也] 然陟遐自爾 [遐喩佛法 邇喩儒道] 取譬可傷 且尼父謂門弟子曰
予欲無言 天何言哉 [子曰 予欲無言 子貢曰 子如不言
則小子何述焉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 萬物生焉 天何言哉[則彼淨名之黙對文殊
[淨名經云 文殊問維摩曰 何等是不二法門 淨名黙然不應
文殊讚曰 善哉善哉 乃至無有言語文字 是直入不二法門也]
善逝 [善逝 佛之十號之一也 善往涅槃之義] 之密傳迦葉 [世
尊 在靈山會上 拈花示衆 獨迦葉 微笑破顔] 不勞鼓舌 能叶印心
言天不言 捨此奚適 而得遠傳妙道 廣耀吾鄕 豈異人乎 禪師是也
禪師法諱慧昭 俗姓崔氏 其先漢族 冠蓋山東 [山東 指中國之山東半島]
隋師征遼 多沒驪貊 [驪貊 指吾邦] 有降志而爲遐甿者 爰及聖唐
囊括四郡 [指羅唐合力 平麗濟事也] 今爲全州金馬人也 [金馬
今益山 舊屬全州] 父曰昌元 在家有出家之行 母顧氏 嘗晝假寐[不脫衣冠而眠]
夢一梵僧謂之曰 吾願爲阿 之子[阿  方言謂母]因以瑠璃甖
[甖音鶯 甁之總名] 爲寄 未幾娠禪師焉 生而不啼 迺夙挺銷聲息言之勝芽也
旣齔 [齔音櫬 改齒也 男子八月生齒 八歲而齔
女子七月生齒 七歲而齔] 從戲 必 葉爲香 采花爲供 或西嚮雪坐
[危坐 跪也] 移晷未嘗動容 是知善本 固百千劫前所栽植 非可跂
[跂 擧足望也] 而及者 自丱臮弁 [丱音貫 束髮在後也 弁 冠也
男二十而冠] 志切反哺 [烏哺其雛 五十日而後 雛還哺其母] 跬步不忘
[跬音圭 步徐行也 一擧足爲跬 再擧足爲步 兩步曰武 跬三尺
步六尺也] 而家無斗儲 又無尺壤 可盜天時者 [列子云 齊之國氏
大富 宋之向氏 大貧 自宋至齊 請其術 國氏告之曰 吾善爲盜也一年而給
三年而足 五年而大壤 自此以往 施及州閭 向氏大喜 喩其爲盜之言
不喩其爲盜之道 遂踰牆鑿室 手目所及 無不探之 未及時
以贓獲罪 沒其先居之財 向氏 以國氏謬己也 往而怨之 國氏曰
若爲盜何若 向氏言其狀 國氏曰 噫 若失爲盜之道 至此 于今將告若矣
吾聞天有時 地有利 吾盜天地之時利 雲雨之滂潤 山澤之産育以生吾禾
植吾稼 築吾垣 建吾舍 陸盜禽獸 水盜魚鼈 亡非盜也 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鼈
皆天之所生 豈吾之所有 然吾盜天而亡殃也] 口腹之養
惟力是視 乃裨販娵隅 [娵隅 卽東海所謂靑魚也 郝隆爲南巒校尉詩曰
娵隅躍淸池 裨 補也 販 賣也 販娵隅以補親] 爲贍滑甘之業
[以若澁者自養 滑甘者奉親 乃孝子之事] 手非勞於結網 心已契於忘筌
[網 捉免具 筌 捕魚器 網筌 喩能詮 免魚 喩所詮 言不假文字而得旨之意]
能豐啜菽之資 [菽 豆太之㧾名 禮檀弓 啜菽飮水
能盡其歡 註 熬豆而食 但飮水 不違其志 故能令親歡也] 允叶采蘭之詠
[詩云 循彼南山 言采其蘭 此是孝子養親之事] 曁鍾 棘
[曁 及也 鍾 聚也   難也 棘 居喪也 詩云 庶見素冠兮 棘人欒欒兮
註云 棘 急也 欒欒 瘠貌也 言喪事 欲其忽忽爾 哀遽之狀]負土成墳
迺曰鞠育之恩 [詩云 父兮生我 母兮育我 欲報其德 昊天罔極]
聊將力報 希微之旨 盍以心求 [道經云 目之不見 曰希 搏之不得
曰微 言至道玄玄] 吾豈匏瓜 壯齡滯跡 [論語曰 吾豈匏瓜也哉
焉能係而不食] 遂於貞元卄年 [唐德宗年號 新羅元聖王元年
詣歲貢使 [冬至使也] 求爲榜人 [榜人卽篙工 主倡聲進船者 張楷亡命註
榜人 奏采菱之歌也] 寓足西泛 多能鄙事 [子曰 吾少也賤
故多能鄙事也] 視險如夷 [夷 平也] 揮楫慈航 超截苦海 及達彼岸告國使曰
人各有志 請從此辭 遂行至滄洲 謁神鑑大師 [馬祖傍傳
卽八十員中之一也] 投體方半 大師怡然曰 戲別匪遙 喜再相遇 [通載云
杯度在彭城 聞羅什入關中 歎曰 吾與此子戲別 三百餘年也
相見杳然 未期遲來世耳] 遽令削染 頓受印契 若火沾燥艾 水注卑原然
徒 [徒 神鑑大師追從之人] 中相謂曰 東方聖人 於此復見[初見道義
今見禪師 故云復也] 禪師形貌黯然 衆不名而目爲黑頭陁
斯則探玄處黙 眞爲漆道人後身 [通載云 道安法師貌黑 人謂之黑頭陁
亦曰漆道人 亦曰印手菩薩也] 豈比夫邑中之黔 能慰衆心而已哉[左傳云
宋皇國父 爲平公築臺 子罕 請俟農工之隙 築者謳曰 澤門之白
實興我役 邑中之黔 能叉 永理猢罕黑色 居邑中 國父白色 居澤門也]
永可與赤頿靑眼 以色相顯示矣 [佛陀耶舍 赤髭 達麽 靑眼]
元和五年 [唐憲宗年號] 受具於嵩山少林寺 [嵩山 卽中岳也
少林窟之前 有二株桂 故因謂之少林 應聖讖云 二株嫩桂久昌昌 密記
曹洞臨濟二宗 聯芳不絶云] 瑠璃壇 則聖善 [聖善 母也 詩云
母氏聖善 我無令人] 夢 宛若合符 旣瑩戒珠 復歸橫海[橫 學舍也]
聞一知十 茜絳藍靑 [淮南子曰 絳生於茜而絳於茜 靑生於藍而靑於藍
茜 一名地血 葉似棗而銳 四五葉對生節間 根 紫色 可染絳 藍者
通志曰 藍有三種 蓼藍染綠 大藍 如芥 染碧 槐藍 染靑 三藍
皆可爲激也] 雖止水澄心 [莊子云 人莫鑑於流水 而鑑於止水也]而斷雲浪跡
粵有鄕僧道義 先訪道於華夏 邂逅 滴願 西南得朋 [易坤卦
東北喪朋 西南得朋 邂逅相遇 適我願兮] 四遠參尋 證佛知見
義公前歸故國 禪師卽入終南 [山名 在長安也] 登萬仞之峯 餌松實而止觀
寂寂者三年 後出紫閣 [終南山之一名] 當四達之道 織芒屩[芒屩
芒色如茅 花將放時 剝其籜皮 皮可爲繩 穗可爲箒 分黃白二芒
而白之柔軟 不及黃 又稻之有芒刺者 柔軟可織履也 黃帝時 於則作履
後倣之] 而廣施 憧憧者 [憧憧 往來不絶之貌 又三年 於是苦行旣已修
他方亦已遊 雖曰觀空 豈能忘本 乃於太和四年 [唐文宗年號]
來歸 大覺上乘 照我仁域 [仁域與仁方 同指吾邦] 興德大王
飛鳳筆迎勞曰 道義禪師 曏已歸止 上人繼至 爲二菩薩 昔聞黑衣之傑
[通載曰 南朝 齊武帝 勅沙門法獻玄暢 爲天下僧主 會于帝前
肩輿入殿 時稱黑衣二傑] 今見縷褐之英 [縷音呂 絲麻之縷 可經緯者
卽敝衣也 褐音曷 卽毛布 織之而禦寒者也] 彌天慈威 擧國欣賴
寡人行 [行 將也] 當以東雞林之境 成吉祥之宅也 始憩錫於尙州露岳長柏寺
[長柏寺遺址 今在尙州] 醫門多病 來者如雲 方丈雖寬
物情自隘 遂步至康州 [康州 今晉州] 智異山 有數於菟[於菟楚人稱虎之名]
哮吼前導 避危從坦 不殊兪騎 [兪騎 引路人] 從者無所怖畏
豢犬如也 則與善无畏三藏 [善無畏 三藏 僧名] 結夏靈山
猛獸前路 深入山穴 見牟尼立像 宛司事跡 彼竺曇猷之扣睡虎歌令聽經
亦未專媺於僧史也 [晉沙門竺曇猷 一名法獻 康居國人 在豐城赤石山
石室誦經 有猛虎數十蹲在猷前 一虎獨睡 猷以如意杖
扣睡虎頭 呵曰 何不聽經 俄而羣虎皆去] 因於花開谷 故三法和尙蘭若遺基
纂修堂宇 儼若化城 洎開成 [開成 唐文宗年號] 愍哀大王
驟登寶位 [開成三年戊午 金明弑僖康王 自立 四年己未 金陽等討金明
誅之 立古微爲王 卽神武王也 追諡金明曰愍哀] 深託玄慈
降璽書餽齋費 而別求見願 禪師曰 在勤修善政 何用願爲 使復于王聞之愧悟
以禪師色空雙泯 定惠俱圓 降使賜號爲慧昭 昭字避聖祖廟諱
易之也 [廟諱 似指孝昭大王 孝昭 本是孝照] 仍貫籍于大皇龍寺
編入無皇龍寺僧籍] 徵詣京邑 星使 [漢書 李郃善天文 和帝
遣使觀風 郃見使 問京中消息 使曰 君何以知吾爲使也 郃曰 見有二使星
來向益州 故知之] 往復者 交轡于路 而岳立不移其志 昔僧稠
拒元魏之三召云 [通載曰 齊鄴西龍山雲門寺僧稠 拒元魏孝明帝之前後三召也]
在山行道 不爽大通 [爽 差也 忒也] 棲幽養高 異代同趣
居數年 請益者 稻麻成列 殆無錐地 遂歷銓 [銓音全 言選擇也]
奇境 得南嶺之麓 爽塏 [爽音桑 地高明 塏音凱 亦高也 明也
言其地爽快也] 居最 經始禪廬 却倚霞岑 俯壓雲澗 淸眼界者
隔江遠岳 爽耳根者 迸石飛湍 至如春谿花 夏徑松 秋壑月 冬嶠雪
四時變態 萬象交光 百籟 [凡有孔竅 皆曰籟 人籟則比竹是已 地籟則衆竅是已
天籟則人心自動者是已 見莊子齊物] 和唫 千巖競秀
嘗遊西土者 至此咸愕視 謂遠公東林 [晉慧遠 於廬山 創東林寺]
移歸海表 蓮花世界 非凡想可擬 壺中別有天地則信也 [列仙傳云
費長房 爲汝南市掾 市中一老翁賣藥 掛一壺於肆頭 輒入壺中 惟長房
睹之 因再奉酒脯 翁乃與俱入壺中 見玉堂嚴麗 旨酒甘肴 俱飮畢而出
乃俱入深山 于羣虎中 使獨處 長房不恐 及臥于空室 以朽索
懸巨石 石上 衆蛇嚮其索 長房亦不使獨處 長房不恐 翁曰 子可敎也
後令食糞中蟲 長房惡其穢 翁曰 子幾得道 恨于此不成 遂令歸
翁與以竹杖 任所之自至 後捉于葛陂 化爲龍而去] 架竹引流 環階四注
始用玉泉爲牓 屈指法胤 則禪師乃曹溪之玄孫 是用建六祖影堂
[今雙溪寺也] 彩飾粉墉 廣資導誘 經所謂 [法華經偈] 爲悅衆生
故綺錯繪衆像者也 大中四年 [唐宣宗年號] 正月九日詰旦
[平明] 告門人曰 萬法皆空 吾將行矣 一心爲本 汝等勉之 無以塔藏形
無以銘紀跡 言竟坐滅 報年 [俗世之享年] 七十七 積夏 [夏
謂夏安居 積夏 卽出家受戒以後之年條] 四十一 于時 天無纖雲 風雷 起
虎狼號咽 杉栝變衰 俄而紫雲翳空 空中有彈指松 會葬者
無不入耳 則梁史 載楮侍中翔 嘗請沙門 爲母疾祈福 聞空中彈指
聖感冥應 豈誣也哉 凡志於道者 寄聲相吊 未忘情者 銜悲以泣 天人痛悼
斷可知矣 靈函幽隧 [函 棺也 隧 墓道也] 預使備具 弟子法諒等
號奉色身 [色身 佛僧之肉身] 不踰日而窆于東峯之冡 [冡
山頂也] 遵遺命也 禪師性不散樸 [不亂不質而得其中] 言不由機
[機 心思而巧飾者也] 服煖縕黂 [列子曰 父衣縕黂 縕久絮 黂雄麻也
言挾纊弊麻衣] 食甘糠麧 [麧音屹 漢書 晉灼註 米屑也 又音劾說文云堅麥]
芧 [芧音序 山栗 卽橡子也] 菽雜糅 蔬佐 [蔬佐 蔬菜與佐飯也]
無二 貴達時至 曾不異饌 門人以墋腹 [墋音參 不澄淸之意]
進難 則曰有心至此 雖糲 [糲 麤米] 何害 尊卑耋穉 接之如一
每有王人 [王使] 乘馹傳命 遙祈法力 則曰凡居王士而戴佛日者
孰不傾心護念 爲君貯福 亦何必遠汚綸言 [綸言 王之傳旨] 於枯木朽株
傳乘之飢不得齕 渴不得飮 吁可念也 或有以胡香爲贈者
則以瓦載煻灰 [煻灰 盆中之火] 不爲丸而焫[焫 與爇同也]之曰
吾不識是何臭 虔心而已 復有以漢茗爲供者 則以薪爨石釜 不爲屑而 之曰
吾不識是何味 濡腹而已 守眞忤俗 皆此類也 雅善梵唄
[唄 短偈而流聲 雄而不猛 諸天聞唄 則無不歡喜] 金玉其音 側調飛聲
爽快哀婉 能使諸天歡喜 永於遠地流傳 學者滿堂 誨之不倦
至今東國 習魚山之妙者 [通載云 魏陳思王曹植 字子建 武帝中子\
每讀佛經 留連嗟玩 以爲至道之宗極 轉讀七聲 升降曲折之響 世皆諷而則之
遊魚山 聞有聲特異 淸颺哀婉 因倣其聲 爲梵唄 今法事中
魚山梵 卽其遺奏] 競如掩鼻 [晉書云 謝安能作洛下諸生詠 有鼻疾
故名流愛其詠 或掩鼻效之 其見慕如此] 效玉泉餘響 豈非以聲聞
度之之化乎 禪師泥洹 [本出黃庭經 經云 腦神精氣 字泥洹
註云丹中眞火 自尾閭上升 過夾脊玉京隨海骨 入泥洹宮 則脫殼升天
如佛之涅槃也] 當文聖大王之朝 上惻僊襟 [僊襟 王心] 將寵淨諡
及聞遺戒 [坐滅時語] 愧而寢之 越三紀 門人以陵谷 [陵變爲谷谷變爲陵]
爲慮 扣不朽之緣於慕法弟子 內共奉一吉干 [干音 汗也一品爵]
楊晉方 崇文臺鄭詢一 斷金爲心[易曰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勒石是請
獻康大王 恢弘至化 欽仰眞宗 追諡眞鑑禪師 大空靈塔
仍許篆刻 以永終譽 懿乎日出暘谷 無幽不燭 海岸植香 久而彌芳
或曰禪師垂不銘不塔之戒 而降及西河之徒 [弟子] 不能確奉先志
求之歟 仰與之歟 [案 求之 自下求請也 與之 自上特賜也 抑者 不定之辭也]
適足爲白珪之玷 [詩大雅 抑篇文云 白珪之玷 尙可磨也斯言之玷
不可爲也 南容讀詩 至此文 反復三讀 孔子聞之 以兄女妻之]
嘻非之者 亦非也 不近名而名彰 蓋定力之餘報 與其灰滅電絶
曷若爲可爲於可爲之時 使聲震大千之界 而龜未戴石 龍遽昇天
[獻康王薨] 今上 [定康王也] 繼興 塤箎相應[小雅 伯氏吹塤 仲氏吹箎]
義諧付囑 善者從之 以鄰岳招提 有玉泉之號 [卽今之晉州玉泉寺]
爲名所累 衆耳致惑 將俾棄同卽異 則宜捨舊從新 使視其寺之所枕倚
則以門臨複澗 爲對 乃錫題爲雙溪焉 [改玉泉爲雙溪] 申命下臣曰
師以行顯 汝以文進 宜爲銘 致遠拜手曰 唯唯 退而思之
頃捕名中州 [先生 十二入唐 十八登第 文名大振 二十八東還 乃僖宗光啓元年
而定康王嗣位之初載也 至翌年 僖宗遣使 特命先生 撰中興功德頌一卷]
嚼腴咀雋于章句間 [腴 肥魚臠 雋 肥鳥肉 比古人典籍深奧有味也]
未能盡醉衢罇 [淮南子云 聖人之道 猶中衢而致樽
飮者 斟酌多少 各得其宜] 唯愧深跧泥甃 [跧 就 泥 淤泥 甃井也
言蛙盡其勇 只就泥甃間] 況法離文字 無地措言 [先生自言
北學中州 未能盡得聖人之道 則況於佛家文字 無所措言] 苟或言之北轅適郢
[北向車之誤向南郢] 第以國主之外護 門人之大願 非文字
不能昭昭乎羣目 遂敢身從兩役 [兩役 口咿手寫也 或云中興詩與碑文
是兩役 非也] 力效五能 [鼯鼠 一名夷由 有五能 五不能
一能飛不能過屋 二能緣不能穿木 三能逾不能渡谷 四能穴不能掩身五能走不能先人
喩述作之能 反不能也] 雖石或憑焉 可慙可懼 [懼於心而懼於人也]
而道强名也 何是何非 [字解曰 强 自是也 自是以道爲名
何必是非] 掘 [掘音凡 莊子 掘若枯木 不動之貌]筆藏鋒[掘
與榾同 發也 吳語云 狐埋之 狐榾之 是以無成功 言發筆欲書
而更藏其筆鋒也] 則臣豈敢 [王命也 不敢不作] 重宣前義 謹札[札櫛也
編之如櫛齒相比] 銘云
杜口禪那 [禪那 此云靜慮] 歸心佛陁[佛陀 覺也] 根熟菩薩 弘之靡也
猛探虎窟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比入中原 得妙法] 遠泛鯨波
去傳秘印 來化斯羅 [新羅之一稱] 尋 幽選勝 卜築巖磴 水月澄懷
雲泉寄興 山與性寂 谷與梵應 觸境無   息機是證 道贊五朝 [五朝
憲德 興德 僖康 神武 文聖] 威摧衆 妖 黙垂慈蔭 顯拒嘉招 海自飄蕩
山何動搖 無思無慮 匪斲匪雕 食不兼味 服不必備 風雨如晦
始終一致 慧柯方秀 法棟俄墜 洞壑淒涼 烟蘿憔悴 人亡道存 終不可諼
[爾雅云 忘也 詩 衛風 終不可諼兮] 上士陳願 大君流恩
燈傳海裔 塔聳雲根 [雲根 石也] 天衣拂石 [天衣拂石 取久遠之意劫頌云
有石長廣四萬里 長壽天人過百年 六銖袈裟磨鍊盡 是則名爲一大劫]
永耀松門 [松門 卽寺刹]
聖住山聖住寺朗慧和尙白月葆光塔碑*
帝唐 [呂氏春秋云 帝者 天下之所適 王者 天下之所往 卽僖宗皇帝也]
揃亂以武功 [揃 音前 滅也 左傳云 揃賊而後朝食 言乾符戊戍濮賊王仙芝作亂
黃巢應之 高騈李克用等滅之] 易元以文德之年[景文王女子眞聖王
諱曼之二年 戊申] 暢月 [暢月 卽十一月 禮月令曰仲冬
命之曰 暢月言萬物皆充於內 註 暢 充也] 月缺之七日 日蘸咸池時
[蘸 古潛字 咸 日入處也] 海東兩朝 [景文王 獻康王]
國師禪和尙 [此 云親敎] 盥浴已 趺坐示滅 [年譜云 大師滅度 卽唐僖宗
文德元年 當新羅景文王女子眞聖王 諱曼之二年 戊申十一
月十七日也 自十六日爲月缺之日 卽月缺之七日當爲二十一日 而此云十七日不可詳也]
國中人如喪左右目 矧門下諸弟子乎 嗚呼 應東身者八十九春
[師生於貞元十七年辛巳十二月二十八日午時 卽新羅哀莊王二年
自德宗辛巳 至僖宗戊申 年八十九年也 出家於憲宗元和八年
卽新羅宣德王五年 年十二也 文宗太和元年丁未三月十五日於京都慧善寺惠照太師處
受具足戒 年二十四也 二十四 當改以二十七
以此計之 則報年八十八也 又大師沒年 卽唐僖宗文德元年 故服戒者當六二年也]
去世三日 倚繩座儼然面如生 門人詢乂等 號奉遺體
假肂 [肂 音異 殯坎也 釋名假葬于道側曰肂 禮喪大記曰 士殯見袵塗上
註 掘肂以容棺 肂猶坎也 棺在肂中 不沒其蓋云云也]
禪室中 上 [眞聖主 文考女康王妹] 聞之震悼 使駛 [馬行疾也 卽驛使也]
弔以書 賻以穀 所以資淨供 而贍玄福 越二年 攻[治也]石封層冡
[塔也] 聲聞王京 [慶州也] 菩薩戒弟子 武州 [今之光州]
都督蘇判 [新羅官儀云 級爵 波珍飧三級爵 遏粲四級爵 蘇判五級爵也]
鎰 執事侍郎 [卽今參議] 寬柔 浿江 [平壤大同江也] 都護
咸雄 全州別駕 [漢制 別駕從事吏一人 刺史行部 別乘一乘傳車 故衛曰別駕
亦判官也] 英雄 皆王孫也 [此四人皆金姓] 維城輔君德
[左傳曰 懷德維寧 宗子維城 君修德而固宗子 何城如之此 師曠對晉侯之言
詩云 介人維藩 大師維垣 大邦維屛 大宗維翰 懷德維寧
宗子維城 無俾懷城 無獨斯畏也 宗子同姓也] 險道 [卽惡道也 以受戒
力免三途也] 賴師恩 [智度論云 諸險道中戒爲橋梁 案 四人依師受戒故云
賴師恩而度險道也] 何必出家然後入室 [升堂入室之義也
雖未僧而可以爲朗慧弟子] 遂與門人昭玄 [卽昭玄精署 住持律法之司也]
大德釋通賢 四天王寺 [在慶州狼山南麓] 上座 [五分律云
上更無人名上座 毗尼毌論云 從無夏至九夏是下座 自十夏至十九夏是中座
自二十夏至四十夏是上座 五十夏已上 一切沙門之所尊敬故名耆宿也]
釋愼符 議曰 師云亡 君爲慟 奈何吾儕忍灰心木舌
[韻府羣玉云 鐸大鈴也 軍法司馬執 鐸金口木舌 文事振木鐸 武事振金鐸
案 灰心 莊子云 心如死灰 言不起心也 木舌 羣玉云 金口木舌
雖未見制度 以木爲舌則其無屈申作用可知 抑取此義而引用耶
蓋木字猶木强木訥之類 應取剛不柔之義 言不開口也] 缺緣飾在三之義乎
[君師父三也 禮記曰 生三事一 國語 欒子曰 人生於三
事之如一 父生之 師敎之 君食之 ○ 崔鴻後秦錄姚泓曰 在三之義
不可不重] 迺白黑相應 請贈諡曁 銘垥 敎曰可 旋命王孫夏官[說文天官今吏部
地官今戶部 春官今禮部 夏官今兵部 秋官今刑部 冬官今工部
若以次言 則吏部立於東班之首 兵部立於西班之首 先東後西
爲第二也] 二卿 [第二卿 卽兵部之二卿 如今參判爲判書之亞卿故也]
禹珪 [姓 金也] 召桂苑 [翰林苑也] 行人 [行人 周禮 大行人小行人
卽今通事舍人] 侍御史崔致遠 至蓬萊宮 [眞聖王所居宮]
因得並 [並與傍通] 琪樹 [宮廷列植之華樹] 上瑤墀 跽俟命珠箔外上曰
故聖住大師 眞一佛出世 [事文云 唐太宗撥亂 行仁德 一佛出世也]
昔文考 [景文王也] 康王 [獻康王也] 咸師事 福國家爲日久余始克纘承
願繼餘 [當改以余字] 先志 而天不憖遺 [憖 音銀 强也
詩小雅 天不憖遺一老 俾守我王 註 憖者 心不欲 自能强之 辭倦而勉强也
言皇天不自强留一人 而輔天子也] 益用悼厥心 余以有大行者
授大名 故追諡曰大朗慧 塔曰白月葆光 [莊子齊物論曰
注焉而不滿 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 此之謂葆光] 嘗西宦 絲染錦歸
[孤雲傳云 巫峽重峯之年 銀河列宿之歲 錦還東國 言巫峽有十二峯
比十二入 銀河有二十八宿 比二十八還 中孚子謂予曰 茶山翁云
年歲二字相換 則腰簾末簾 始合 如此覺非 當代無雙 贊之不已]
顧文考選國子 命學之 [選入國學以受學] 康王視國士 禮待之
若 [汝也] 宜銘國師以報之 [報先王待汝不德也] 謝曰 主臣 [主擊臣伏
惶恐之貌 見史記註] 殿下恕粟饒浮秕 念桂飽餘馨 [粟桂二句皆孤雲自謙辭也]
俾報德以文 固多天幸 第大師於有爲澆世 演無爲秘宗
小臣以有限麽才 [麽 卽幺麽 細小也] 紀無限景行 [景 大也]
弱轅載重 短綆汲深 [莊子云 褚小者 不可以懷大 綆短者 不可以汲深
褚者布袋 言小不任大] 其或石有異言 [左傳 昭公八年 石言于晉魏楡
晉侯問於師曠曰 石何故言 石不能言 或憑焉 不然 民聽濫也
抑臣又聞之 曰 作事不時 怨讟動于民 則非言之物言 而今宮室崇侈
民力彫盡 怨讟並作 莫保其性 石言不亦宜乎] 龜無善顧 [世
說云 孔愉嘗至吳興縣餘干亭 見人籠龜於道 愉求買 放之於溪中 龜行至水
反顧愉 及封此亭侯 而鑄印 龜首回顧 三鑄不正 有似昔龜之顧
靈德之感如此 愉悟 乃取而佩焉] 決叵使山輝川媚 [陸機文賦云
石蘊玉而山輝 水懷珠而川媚也] 反贏得林慙澗愧 [北山移文云
林慚無盡 澗愧不歇 註云 非林澗之愧 是乃周彦倫之愧也] 請筆路斯避
上曰 好讓也 蓋吾國風 善則善已 然苟不能是 [碑也] 惡用黃金牓爲
[古制 龍榜 飾以金 虎榜銀 先生以文登第 故曰金榜] 爾勉之
[縱欲辭避 不可得也] 遽出書一編 大如椽者 俾中涓[官名宦官]
授受 乃門弟子所獻狀也 復惟之 西學也 彼此俱爲之 [入中國受學謂西學
不必指佛法也 心口 亦不必配禪敎] 而爲師者何人 爲役者
[爲師執筆者 卽孤雲自身也] 何人 豈心學者高 口學者勞耶 故古之君子愼所學
抑心學者立德 口學者立言 [任安書 太上立德 其次立功
其次立言] 則彼德也 或憑言而可稱 是言也 或倚德而不朽 可稱則心能遠示乎來者
不朽 則口亦無慙乎昔人 [立德者 太史公與任安書云
太上立德 其次立功 其次立言 案 昔人者 非謂國師也 通指聖賢以下著書之人
廣載任安書中 古人著書 不過傳其不朽也 今吾著
亦得傳其不朽也 推此 則無愧昔人也] 爲可爲於可爲之時 復焉敢膠讓乎篆刻
始繹 [繹 音亦 繙閱尋究 又尋度也] 如椽狀 則見大師西遊東返之歲年
稟戒悟禪之因緣 公卿守宰之歸仰 像殿 [法堂] 影堂[祖堂]
之開創 故翰林郎金立之所撰聖住寺碑 叙之詳矣 爲佛爲孫之德化
爲君爲師之聲價 鎭俗降魔 [有賊亂 師能降之也] 之威力
鵬顯 [莊子云 北溟有魚 其名曰鯤 化而爲鵬 齊諧志曰 鵬之徙南溟水擊三千里
搏扶搖 而上九萬里云云 比大師求法中國] 鶴歸 [杜詩註云
遼東人丁令威仙去後千載 化爲鶴 止華表柱上 人欲射之 以喙畫地云
有鳥有鳥丁令威 去家千載今始歸 白骨如山陵谷變 何不學仙塚累累
比大師歸東土] 之動息 贈太傅獻康大王親製深妙寺 [在今尙州]
碑錄之備矣 顧腐儒 [自謙之辭] 之今作也 止宜標我師就般涅槃之期
[音義具云 般利涅槃那 謂般利 善也 究竟也 涅 出離也
槃那 煩惱結 言諸煩惱絶 普究竟出離] 與吾君崇窣堵婆[窣堵婆西域記云
浮圖 又云偸婆 又曰私偸簸 皆訛也 此翻方墳 亦翻圓墳
亦翻高顯 義翻靈廟 劉熙釋名云 廟者貌也 先祖形貌奉安故也]之號而已
口將手議 役將自適其適 [莊子云 是適人之適 而不自適其適也]
這有上足苾蒭 [五義見法數 苾芻曰香草 有五種味 故諭比丘
亦具此德也 一體性柔輭 二傳法度人 三德行遠聞 四能斷煩惱 五不背佛日也]
來趣虀臼 [蔡邕 題曹娥碑曰 黃絹幼婦外孫虀臼 乃絶妙好辭
而楊修見知 曹操行三十里方知 語及斯意 [指就般涅槃 與崇窣覩婆二意]
則曰 立之 [指故翰林郎金立之] 碑立之久矣 尙闕數十年遺美
太傅王神筆所紀 蓋顯示殊遇云爾 吾子口嚼古賢書 面飮今君命
耳飫國師行 目醉門生狀 宜廣記[上二碑未盡之 言廣記] 而備言之
殆貽厥可畏 [論語 子曰 後生可畏] 俾原始要終 [原 察也
要 求也 易云 原始要終 故知生死之說] 脫 [脫 音太 若也]西笑者[說文云
關東人聞長安樂 則西向而笑 古詩云 還如瞽老望長安 長安在西向東笑
西笑 往中原也] 或袖之 脫西人 [西人 中原人也]
笑則幸甚 吾敢求益 子無憚煩 狂奴餘態 [侯霸傳云 嚴光與侯霸書曰
懷仁輔德天子悅 阿諛順旨腰領絶 霸奏之 光武譏曰 狂奴舊態
竟不回 註云 狂奴 子陵少時字也] 率爾應曰 僕編苫者 師買菜乎
[傳又云 侯霸遣侯子道 奉書徵光 光曰 君房素癡 今小差否 天子三徵
我不見 況大臣乎 光口授使臣書 霸嫌其太小 光曰 買菜乎求益也
註云 編苫者 常比前欲其短也 買菜者 常求益其小分 編苫 孤雲欲略述之比也
買菜上足求廣述之比也 諸本或作彩 非是] 遂絆猿心强搖免翰
[筆也] 憶得西漢書留侯傳 尻 [尾也] 云 良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
甚衆 非天下所以存亡 故不著 則大師時順 [莊子云 適來夫子時也
適去 夫子順也 安時而處順 哀樂不能入也 註云 夫子 有道者之尊稱也
言天地之間有道之士 其來 適然而來 其去 適然而去言時順間卽生死間]
間事蹟 犖犖者 [犖 音洛 史天官書此 其犖犖者
大者 註云 事之明也 又超絶] 星繁 非所以警後學 亦不書 自許窺一斑於班史然
[黃帝始立史官 蒼頡沮誦居其職 爰及漢世 馬遷班彪班固
皆得其職之正 故后之作者 皆祖二班之史 然皆窺一班 未得全豹
玉篇云 管中窺約 只見一斑云云 出字彙也] 於是乎 管述曰
光盛且實 而有暉八紘 [四方四維也 淮南子曰 九州之外有八寅 八寅之外有八紘
東方之紘曰桑野 南方之紘曰反戶 西方之紘曰沃野
北方之紘曰委羽 東北方之紘曰黃土 東南方之紘曰衆安 西南方之紘曰火正
西北方之紘曰沙所也 紘 音橫 卽網之有綱也] 之質者 莫均乎曉日
氣和且融 而有孚萬物之功者 莫溥乎春風 惟俊風 [東風也]
與旭日 [日初出貌] 俱東方自出也 則天鍾 [聚也 注也] 斯二餘慶
[春風與曉日也] 嶽降于一靈性 [詩云 崧高維岳 駿極于天 維岳降神
生甫及申 註 崧岳 山之尊者 駿 大也 甫 甫侯 申 申伯] 俾挺生君子國
特立梵王家者 我大師其人也 法號無染 於圓覺祖師 [唐代宗追諡達摩曰圓覺
塔曰空觀] 爲十世孫 [達摩 慧可 僧燦 道信
弘忍 惠能 南岳 馬祖 麻谷 無染] 俗姓金氏 以武烈大王 [武烈者
新羅第二九太宗武烈王 名春秋 卽第二十五眞智王龍春之子] 爲八代祖
大父 [祖父也] 周川 品眞骨 位韓粲 高曾出入皆將相 [出將入相]
戶知之 父範淸 族降眞骨一等曰得難 [國有五品 曰聖而 曰眞骨
曰得難 言貴姓之難得 文賦云 或求易而得難 從言六頭品數多爲貴猶一命至九
其四五品不足者] 晩節追蹤趙文業 [莊子云 趙文王喜劍
見憲章公謀反而被誅 卽落髮入道 勑加任 號骨品大德 任漢川僧統]
母華氏魂交 [莊子曰 其寐也魂交 其寤也形魂交 言夜則神集於其心也
形開 言晝則四體動用也] 覩脩 [長也] 臂天垂授 [ 蓮也]
花 因有娠 幾踰時 [三月] 申夢胡道人自稱法藏 [彌陀佛 因地時
號也] 授十護 [十戒] 充胎敎 過期 [懷十三月 生也] 而誕大師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辛巳歲十二月二八日午時生 哀莊王二年也]
阿孩 [方言謂兒 與華无異] 時 行坐必合掌趺對 至與羣兒戲 畫墁
[孟子云 毁瓦畫墁 其志將以求食 註 墁 牆壁之飾也] 聚沙 必模樣像塔
[畫墁 爲佛像 聚沙 作佛塔也] 而不忍一日違膝下[父母膝下]
九歲始鼓篋 [學記云 入學鼓篋 遜其志也 註 入學時 大胥之官擊鼓以召學士
學士至則發篋 以出其書籍等物 警之以鼓舞聲 使之遜順其心
進其業也] 目所覽 口必誦 人稱曰海東神童 跨一星終 [左傳
魯侯曰 十二年是爲一終 一星終也 歲星十二年一周天 歲星 東方木星也
○ 大師十二歲出家 卽唐憲宗元和八年 宣德王五年也] 有隘九流[漢書云
九流有儒家流 道家流 陰陽流 法家流 名家流 墨家流縱橫家流
雜家流 農家流]意 入道 先白母 母念已前夢 泣曰  [方言許諾]
後謁父 父悔已晩悟 喜曰善 遂零 [髮也] 染 [衣也] 雪山五色石寺
[卽雪岳南麓 襄陽五色洞 洞多五色石 而寺則昔有今無]
口精嘗藥 [善解經義] 力銳補天 [女媧氏 鍊五色石 補天比大師架空說法之意]
有法性禪師 [此亦國師] 嘗扣騣 [騣 音宗] 伽門 [騣伽門
小乘法也 性於中夏黃屋山 學看心法] 于中夏者 大師師事數年
撢 [撢 與探同 周禮 撢人掌誦王志 道國政事 以巡天下之邦國而道之]
索無孑 [小也] 遺 [餘也] 性 [性 乃獻康太子所重 卽閔哀大王父
大阿飧金忠公之號也] 歎曰 迅足駸駸[駸駸者 詩云 載驟駸駸
駸 馬疾行也] 後發前至 吾於子驗之 吾 矣 [ 音怯 心悵也應昭曰志滿]
無餘勇可賈 [賈 音枯 以利爲業者也] 於子矣 如子者宜西也
大師曰唯 大師曰唯 [唯 應對之辭 尊對曰唯 野對曰阿] 夜繩而爲實蛇
是偏計之情執 指小乘法 執有之言也] 空縷難分 [羅什法師傳云
什之師 盤頭達多 與什共論大小乘優劣 達多謂什曰 汝所謂大乘者
豈非空裏之縷耶 古有至愚者 詣織師家 求布之至細者 織師以上品細妙之縷
示之 愚人猶以爲麤 織師不分指空曰 此縷如何
愚人曰 何以無見 織師曰 極細 故無見 若見則是麤 非細云云 愚人大喜
汝大乘 類是云也] 魚非緣木可求 [魚 比道也 孟子曰 以若所爲
求若所欲 猶緣木而求魚也] 免非守株可待 [言得道忘言也 韓子五 曰
宋有田父 見免觸田中株而死 捨耕守株 冀其復得 免未得而身爲宋國笑]
故師所敎己所悟 互有所長 苟珠火 [比理] 斯來 則蚌燧
[比言] 可棄 [珠在蚌中 火藏燧中 若得珠火 蚌燧可棄也] 凡志於道者
何常師之有 尋移去 問驃訶健拏 [華嚴] 于浮石山釋燈大德日敵三十夫
藍茜沮本色 [淮南子 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絳生於茜而絳於茜
喩弟子過於師也] 顧坳盃之譬 [莊子云 覆盃水於坳堂之上 則芥爲之舟
置盃焉則膠 水淺而舟大也 坳 音凹 地凹下不平 向中原之意故]
曰 東面 [本國] 而望 不見西牆 [中原] 彼岸不遙 何必懷土
遽出山並 [並 音方 倚也] 海 覗 [覗 窺也] 西泛之緣 會國使歸瑞節
[卽王誕辰 使發行於冬初 ○ 案 瑞 信玉 節 符節也 言國使授王信節
歸覲天子也] 象魏 [天子之闕 謂之象魏 象 治象也 魏者
狀魏然高大 令民觀之 故亦謂之觀 周禮月令之吉 太宰懸治象之法于象魏
使萬民觀治 魯人因謂敎令之書 爲象魏] 下   [托同]足而西
及大洋中 風濤欻顚怒 巨艑壞人 不可復振 大師與心友道亮
道亮雖未知爲何人 其爲大師同心之友 卽無疑 乃實者其人而非俗說所云]
跨隻板姿業風 [眞諦三藏云 泛泊西歸 業風賦命 飄還廣州]
通星 [晝夜通也] 半月餘 飄至劍山島 [卽黑山島 島形甚惡 故謂劍山
艤舡 風作必破 故毁置磯上 發行時 更造]  行之碕 [碕 音奇
曲岸頭也] 上 悵然甚久曰 魚腹中 [屈原漁父辭云 葬於魚腹之中
韓詩曰 顚況在須臾 魚腹甘所葬] 幸得脫身 [涉海 免死] 龍頷 [入唐
得道也] 下庶幾攙 [攙 音殘 說文 刺也 又音攙 扶也] 手 [庶幾得大寶意]
我心匪石 其退轉乎 [詩云 我心非席不可卷 我心非石不可轉也]
洎長慶 [穆宗年號] 初 朝正使 [春秋傳 甯武子曰 諸侯朝於王而受正朔]
王子昕 [金昕 字泰 金陽之從父兄 武烈王之九世
孫也 幼而聰悟 好學問 長慶二年 憲德王將遣使如唐 遂令昕充其任焉]
艤舟唐恩浦 [南陽郡] 請寓載 許焉 旣達之罘 [之罘 山名] 山麓
顧先難後易 土揖 [周禮秋官司儀 王南面 見諸侯 土揖庶姓 時揖異姓
天揖同姓 註 土揖 推手少下也 時揖 平揖手也 天揖 推手少擧也]
海若 [海神] 曰 珍重鯨波 好戰風魔 行至大興城南山至相寺
遇說雜花者 猶在浮石時 有一䃜 [䃜 音曳 美石黑色] 顔耆年
言提之 [詩云 非面命之 言提其耳 曰 遠欲取諸物 [易云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孰與認而 [汝也] 佛 [心佛也] 大師舌底大悟 自是 置翰墨
遊歷佛光寺 問道如滿[法師] 滿佩江西[馬祖] 印[馬祖門人]
爲香山[樂天軒號] 白尙書樂天空門友者[如滿門人] 而應對 有慙色曰
吾閱人多矣 罕有如是新羅子 他日中國失禪 將問之東夷耶 去謁麻谷寶徹和尙
服勤[服役勤行] 無所擇 人所難己必易 衆目曰 禪門庾異行[南史云
南齊庾黔婁 爲孱陵令 到縣 未幾 父易在家遘疾 黔婁忽心驚
擧體流汗 卽日 棄官歸家 家人驚其忽忽至 時易疾才三日醫云
欲知差劇 但嘗糞甘苦 易泄痢 黔婁輒嘗之 味轉甘滑 心逾憂苦
每夕 焚香稽顙北辰 願以身代 親疾卽愈也] 徹公賢苦節 嘗一日告之曰
昔吾師馬和尙訣我曰[訣 死時遺言也] 春蘤[蘤 音委 花榮
也] 繁 秋實寡[蓋喩道高孫少也] 攀道樹者 所悲吒[吒 音且 去聲
說文云 噴也 歎也] 今授若[汝也]印 異日徒中有奇功可封者 封之
無使刓[剸也 卽削去廉隅也] 復云 東流之說[東流之說者 傳燈錄曰般若多羅告達摩曰
待吾滅後六十七載 當往震旦 設大法藥 植接愼勿速行
襄於日下也] 蓋出鉤讖[鉤 古駈切 音苟 古兵有鉤有鑲 皆劍屬
引來曰鉤 推去曰鑲 蓋引當來說故謂之鉤讖也] 則彼日出處
善男子根殆熟矣[檀經云 六祖讖云 吾去七十年 有二菩薩 一在家梵日
二出家無染 從東方來 同時建立吾宗 締搆伽藍 昌隆法嗣云] 若若得東人可目語者[以心傳心]
畎導之[畎 音圈 上聲 田中溝 周禮
匠人爲溝洫 廣尺深尺謂之畎 倍畎爲遂 倍遂曰溝 倍溝曰洫 倍洫曰澮
書禹貢 濬畎澮距川 六畎爲一畝 又山谷通水處曰畎 蓋言引水也]
俾惠水丕冒[丕 大也 冒 吐也 言普沾也]於海昇隅 爲德非淺 師言在耳
吾喜若徠[徠 來同] 今授印[傳心]焉 俾冠[元也]禪侯于東土
往欽哉 則我當年作江西大兒 後世爲海東大父[大兒大父 皆指徹公也
大父 祖父也] 其無慙先師矣乎 居無何 師化去 墨巾離首[在喪中故]
乃曰 筏[筏 師也]旣捨矣 舟[舟 子也]何繫焉 自爾 浪遊飄飄然
勢不而遏 志不可奪 於是 渡汾水登崞[崞 音郭 山名 在雁門]山
跡之古必尋 僧之眞必詣 凡所止舍 遠人煙 大要 在安其危甘其苦
役四體爲奴虜 奉一心爲君主[貨殖傳云 齊俗 賤奴虜 曹邴氏獨任使之
○ 案 此文奴虜引用 與史意小異 其爲賤之之意 則一也
君主云者 以心稱天君眞君 或稱主人公] 就是中[苦行] 顓[專同]以視篤癃[痼疾也]
恤孤獨 爲己任 至祁[大也]寒酷暑 且煙暍[傷熱]或皸瘃[皸
音均 凍洌也 瘃 音竹 手足凍瘡也 漢書趙充國傳 將軍士寒
手足皸瘃 註 凍 洌]侵 曾無 容 耳名者 不覺遙禮 囂作東方大菩薩
其三十餘年行事也 如是 會昌[武宗年號]五年 來歸 帝命也[年譜云
武宗乙丑 仍戒賢 毁寺沙汰 勑外國僧 各還本藩 潭州觀察使令鄕僧可觀
道均 宗徹等十三人 與二 航及食牒 送至海州連水縣
便値本國內回易使張春 繫纜於武州錦城郡 將弟子體順 神靜 元暢
談洪 法焰 朗然等遊踐也 武州 一云武珍州 今光州也 錦城 今之羅州也]
國人相慶曰 連城璧復還[趙惠王得卞和氏璧 秦昭王願以十五城易之
王無償 相如完璧還趙 是謂連城寶也] 天實爲之[天子護送之也]
地有幸也[新羅國地 有慶幸也] 自是 請益者 所至稻麻矣
入王城[慶州] 省母社 大歡喜曰 顧吾疇昔夢 乃非優曇 [音儀云
具云 優曇鉢羅 此云瑞應 般泥涅經 閻浮提內 有尊樹王 名優曇鉢羅
有實無花 優曇鉢羅樹 若生金華者 世乃有佛云云 然則佛出世
乃此樹發花 故希有也]之一顯耶 願度來世 吾不復撓倚門之念也[史記
王孫賈事閔王 王出走賈失之光 其母曰 汝朝出而晩來 則吾倚門而望
汝暮出而不歸 則吾倚閭而望 今王出 汝不知處 尙何歸 賈卒誅淖齒
立齊王也] 已矣 迺北行 擬目選終焉之所 會 王子昕 懸車[謂致仕也
金昕 以大將軍 領軍十萬 禦淸海兵於大丘 敗績 不復仕宦
入小白山 葛衣蔬食 與浮屠遊] 爲山中宰相[山中宰相者 陶弘景入茅山
自稱華陽隱君 梁武帝時 有大事 無不咨訪 時人號山中宰相也]
邂逅適願[逅 音侯 不期而適相値 詩唐風 今夕何夕 見此邂逅]
謂曰 師與吾俱祖龍樹[新羅太宗名 大師 八世孫 昕 九世孫也]乙粲[武烈王卽位之前
司是職也] 則師內外爲龍樹令孫[內 太宗龍樹之孫
菩薩龍樹之孫] 眞瞠若不可及[莊子云 顔淵問於仲尼曰 夫子步亦步
夫子趨亦趨 夫子馳亦馳 夫子奔逸絶塵 而回瞠若於後矣 註瞠直視貌
不及之意也]者 而滄海外 躡瀟湘故事[唐樹惲詩云 洞庭有歸客
瀟湘逢故人 謂唐恩浦相遇之事也] 則親舊緣固不淺 有一寺
在熊川州[今公州] 坤隅[西南間藍浦 聖住山聖住寺] 是吾祖臨海公受封之所[公始祖金紫光祿大夫仁問公
太宗第二子 字仁壽 以屠穢貊功
太宗元子文武王 封之於熊川]間 刦 [  音盡 與燼同 爲餘]
流災[災 與灾同 天火也] 金田[須達長者 以金布地 而買祗陀太子園
以施佛故]半灰 匪慈哲 孰能興滅繼絶[論語云 武王興滅國 繼絶世
天下之民歸心焉] 可强爲朽夫住持乎 大師答曰 有緣則住 大中[唐宣宗年號]初
始就居 且肹飾[肹 音詰 郊祀歌 門不肹飾 師古曰
肹 振也 言皆振整而飾之也]之 俄而 道大行 寺大成 繇是 四遠問津輩
視千里猶跬步[司馬法 一擧足曰跬 跬 三尺 兩擧足曰步 步
六尺也] 其 不憶[  音里 數也 書傳云 其 不億 不啻億之意也]
寔繁有徒[詩云 無念爾祖 寔繁有徒] 大師猶鍾待扣 [有大扣則大鳴
小扣則小鳴 比問答之大小也] 鏡忘罷[罷 與疲同 ○ 世說云 車徹若問於謝
因曰 不問則德音有遺 多問則重勞二謝 表喬曰 必無此嫌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至者
靡不以慧炤導其目 法喜[禪悅食也]娛其腹
誘憧憧[往來不絶之貌]之躅 變蚩蚩[詩云 氓之蚩蚩 註云 蚩蚩
無知貌]之俗 文聖大王[名慶膺 神武王太子]聆其運爲 莫非裨[裨
補]王化 甚 [  音哥 法也 楷也]之 飛手敎 優勞 且多[重多]大師答山相之四言[子昕爲山中宰相
故云山相也 有緣則住 是四言也]
易寺牓[舊名烏合寺]爲聖住 仍編錄大興輪寺[輿輪 國之願堂 編名記錄於興輪寺
故一例崇奉之意 或大興輪寺奴婢田畓屬於聖住寺故也]
大師酬使者曰 寺以聖住爲名 招提[寺也]固所爲榮 至寵庸僧
濫吹高籍[高籍 手敎也 或云寺籍也] 寔避風斯媲[媲 音比 配也 莊子
海鳥避風止於魯郊 魯侯御以觴之于廟 具太牢以爲膳 鳥乃眩視
憂悲不敢食飮 三日而死 是不以鳥養鳥 今王之寵師 亦猶是也] 而隱霧可慙矣[列女傳云
陶答子 名譽不興 家産三倍 其妻諫曰 南山有玄豹
霧雨七日 不下食 將欲澤其毛衣而成文章也 故隱而避害 汎豕貪啗無厭
故因以見俎 今子無隱霧之操 有凡豕之欲 妾懼之 未幾被誅]
時憲安大王[卽文聖之弟 神武王之次子 名誼靖] 與檀勢[唐梵雙擧
檀 此云惠施 卽惠施越苦海也]季 舒發韓[職號 文聖十九年侍中金陽卒
追贈舒發韓 陪葬太宗陵 姓金 又名魏昕]魏昕 爲南北相[各居其官
猶左右相] 遙展攝齊[齊 音咨 裳下縫也 師弟子攝師之齊]
禮[弟子禮也] 贄[贄 音至 執也]以茗馞[馞 音孛 搏雅云 香也
茗茶也] 使無虛月[左傳 府无虛月 註 晉之府庫 无月不受 魯之貢賦
使 使介也] 至使名[師名聲也] [  與霑同 小雨沾微也] 東國
士流不識大師門 爲一世羞 得禮足者[頂禮師足] 退必唶[唶音借嘆聲]曰
面謁百倍乎耳聞 口未出而心已入 抑有猴虎[猴虎 奸人]而冠者
亦熄其趮[趮 音  說文 疾也] [  音革 更也]其虣[虣音暴虐也猛也
周禮大司徒 以刑敎中則 民不虣] 而 [  競同] 犇馳善道
曁憲安王嗣位 賜書乞言[乞言者 遣敎昌法師 書 言弟子德薄 恭膺大統
禪師神惠特深 見聞高遠 請出一栦 敎我不及 大師答曰 殿下已知爲君難也]
大師答曰 周禮對魯公之語 有旨哉 著在禮經 請銘座側[魯哀公問曰
何爲則民服 孔子曰 擧直錯諸枉 則民服 擧枉錯諸直
則民不服 又定公問 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對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人之言曰 爲君難 爲臣不易 如知爲君之難也 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曰 一言而喪邦有諸 對曰 言不以若是其幾也 人之言曰
予無樂乎爲君 惟其言而莫予違也 如其善而莫之違也 不亦善乎 如其不善而莫之違也
不期一言而喪邦乎云云也] 逮贈太師先大王[景文王
姓金 名膺廉 僖康王孫 阿飡殷明子也 憲安無子 故冊命立婿云]卽位
欽重如先朝志 而日加厚焉  [  凡同]所施爲 必馳問然後擧
咸通[唐懿宗年號也]十二年秋 飛鵠頭書[韻府羣玉云 鵠頭蚊脚
以招隱士 註 二者 皆漢詔板]以傳[傳 驛遞也] 召曰 山林何親
城邑何疎 大師謂生徒曰 遽命伯宗[左傳 梁山崩 晉侯以傳召伯宗
伯宗避重 註 言適有重載之車在途 故避之使退也 載重人曰 待我不如捷之速也
問其所居 曰 絳人也 問其絳事焉 曰 梁山崩 將召伯宗謀之
問將若之何 曰 山有朽壤而崩 可若何 國主山川 故山崩川渴
君爲不擧絳縵徹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 急其如此而已 雖伯宗若之何
伯宗請見之 其人不可 遂以告景公 從其言 縵 無紋車也 出次 出外寢也
祝幣 以幣祝天也 史辭者 深責罪] 深慙遠公[潤載云 晉安帝還次潯陽
詔遠見于行在 輔國何无忌勸遠一出 遠固辭以疾 帝三詔
問勞 勑九江太守 歲時 送米資奉 卜居三十年 影不出山 迹不入俗]
然道之將行也 時乎不可失 念付囑[佛臨涅槃 以佛法流通 付囑國王大臣也]
故吾其往矣 欻爾 至轂下[輦轂之下 卽都城也] 及見 先大王[景文王]冕服
拜爲師 君夫人世子曁太弟[追封尊諡惠成大王] 相國
羣公子公孫 環仰如一 一如古伽藍[此云衆園]繢[繢 音會 會五彩以畫也]壁面
寫出西方諸國長[諸國之君長]侍勃陁[勃陁亦云佛陁梵音小異]樣式
上曰 弟子不佞[佞 才也 魯語 夷吾 不佞也] 小好屬文[屬文
作文也] 嘗覽劉勰[勰 昔叶 並同 南史 劉勰梁武帝時人雅爲昭明太子所重
著文心雕龍五十卷 家貧不婚娶 依沙門僧裕 遂博通經論
區別部類 撰五十序 定林寺藏經 卽其詮次也 中書令沈約絶重其文
常置几案間 京都下寺塔及名僧碑碣 皆出其手也 累官通事舍人
表求出家 先燔鬚自誓 帝嘉之 賜法號惠雲云]文心 有語云
滯有守無 徒銳偏解 欲詣眞源 其般若之絶境 則境之絶者 或可聞乎大師對曰
境旣絶矣 理亦無矣 斯印也黙行爾 上曰 寡人固請少進 [
莊子云 老聃呼子貢曰 小子少進] 爰命徒中錚錚者 [光武謂樊崇曰
卽鐵中錚錚也] 更手撞擊[人師曰 撞擊 隨旬而答 如鍾撞擊故也 見字彙]
舂容盡聲[禮記云 儒有夙夜講學以待問 善待問者 如撞鍾 叩之以小者
則小鳴 叩之以大者 則大鳴 待其從容然後 盡其聲 疏曰
從 讀爲舂 舂者謂擊也 以爲聲之形容 言鍾之爲體 必待其擊 每一
舂而爲一容然後 盡其聲 善答者 亦待其一問然後 一答 乃盡說義理也]
剖滯袪煩 若商 之劃[劃 音畫 割也]陰靄然 於是 上大喜 懊[懊
音奧 悔恨] 見大師晩曰 恭己南面[論語云 無爲而治者 其舜也與
夫何爲哉 恭己正南而已] 司南[司 主守也 南 任也 見字彙] 南宗
舜何人哉 余何人也[孟子曰 舜何人也 余何人也 有意者亦若是云云]
旣出 卿相延迓[迓 音牙 迎也] 與謀不暇 士庶趨承 欲去不能
自是 國人皆認衣珠[法華中 有人衣內 係珠 喩事不煩引] 鄰叟罷窺廡玉焉[尹文子云
魏叟得徑尺玉 鄰人曰 此至怪石也 抱置廡下夜間視之
光照一室 益大駭 反棄野 鄰人獻之魏王 玉工曰 此無價
以當之五都之城 僅可一觀 王賜獻玉者千金 長食上大夫之祿也] 俄苦樊笯[樊笯
養鳥之具 比王宮]中 卽亡去 上知不可强 迺降芝檢
[瑞命記云 王者德仁則芝艸生 故王之手書 謂芝檢] 以尙州深妙寺不遠京
請禪那別館 辭不獲 往居之 一日必葺[葺 音緝 茨也 修補]儼若化城[法華經云
有導師 將導衆人 欲過險道 所將衆人 中路懈退
導師多設諸方便於險道中 過三百由旬 化作一城 告衆人言 汝等勿怖
莫得退還 今此大城 可於中止 隨意所作 若入是城 快得安穩
是時 疲極之衆 心大歡喜 嘆未曾有 爾時 導師知此人衆無復疲倦
卽滅化城 語衆人言 寶所在近 向者 大城 我所化作 爲止息耳] 乾符[僖宗年號]三年[僖宗丙申]春
先大王[景文王]不預[預 安也] 命近侍曰
亟[急也]迎我大醫王來 使至 大師曰 山僧足及王門 一之謂甚
知我者 謂聖住爲無住 不知我者 謂無染爲有染乎 然顧與吾君
有香火因緣[郭氏子儀與吐蕃 結香火之約云 言焚香告天而結兄弟也]
忉利之行[此云三十三天 帝王之死云 昇天寶天 故取其義也]有期矣
盍就一訣 復步至王居 設藥言 施箴戒[箴 與鍼同 又箴規箴戒
醫者以箴石刺病 故有所諷刺求其失 謂之箴 古醫以石 今以鍼也]
覺中愈 擧國異之 旣踰月 獻康大王居翼室[捨正殿而居翼室 以居憂故
翼室 左右廊] 泣命王孫勛榮 諭旨曰 孤幼遭閔凶[父喪] 未能知政
致君奉佛 誧[誧 音普 大 相助也 又音怖 謀]濟海人[多人也 或云
海東人] 與獨善其身 不同言也 幸大師無遠適 所居唯所擇 對曰古之師則六籍[六籍者
六經也 詩書易周禮春秋禮記]存 今之輔則三卿[三卿者
儀禮疏云 司徒司馬司空也]在 老山僧何爲者 坐蝗 桂玉哉[蝗
音黃 蟲也 似蚱蜢而大 頷下有子 翅傍有竅 可以縷貫 羣飛食苗
○   音妬 陸龜蒙 化篇橘之  大如小指 一日視之不食
明日往見 蝗化爲蝴蝶 ○ 戰國策云 蘇秦入楚 三日乃得見平王 談卒辭而行
王曰 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 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
曾不肯留 願聞其說 對曰 楚國之食貴於玉 薪貴於桂 謁者難得見如見鬼
王難見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 因鬼見帝 臣可住此 王曰 先生就舍
寡人聞命矣 卽其義] 就有三言 庸[用也]可留獻曰能官人 [
左傳云 襄公十五年 楚能官人 楚康王能爲官擇人也] 翌日挈山裝鳥逝
自爾 騎置[置 音智 驛傳曰置 漢烏孫傳 有便宜 因騎置以聞 師古曰
卽今之顓馬也]傳訊 影綴巖溪 遽人[驛傳急卒]知往抵聖住 卽皆雀躍[莊子云
鴻蒙方將撫髀 雀躍而遊 註 雀躍 勇躍自樂之貌]叢[聚也]手易轡
慮滯王程[行限] 猶尺寸地 由是 騎常侍[如司馬門校尉
卽今之宣傳官]倫伍[倫 輩也 伍 迎也 今之卒也] 得急宣[宣 敎旨也]
爲輕擧 乾符帝[僖宗]錫命之歲[天子以冊封太傅爲獻康王也]
令國內舌杪 有可道者 貢興利除害策[使國內識者有所懷者建議] 別用蠻牋[中國人自高句麗以來
吾邦産紙謂蠻牋]書 言荷天寵有所由
因垂益國之問 大師引出何尙之 [劉宋南朝侍中] 獻替宋文帝心聲
[孟子曰 言者 心之聲也] 爲對[尙之對文帝事 見于通載八卷] 太傅[獻康]王覽
謂介弟[左傳云 伯州犂曰 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 註 介
大也]曰 三畏[論語曰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聖人言] 比三歸[歸佛
歸法 歸僧] 五常均五戒 能踐王道 是符佛心 大師之言至矣哉
吾與汝宜惓惓[惓 音權 謹也 又愁切也] 中和西狩之年 [僖宗辛丑壬寅
黃巢及秦宋權稱讚號 避黃巢亂 入西蜀 故云西狩]秋 上謂侍人曰
國有大寶珠 畢世 [ 櫝同]而藏之 其可耶 曰 不可 不若時一出
俾醒萬戶眼 醉四鄰心 曰 我有末尼[此云如意珠也] 上珍
匿曜在嵩巖山[聖住寺] 脫[脫 音太 若也]闢秘藏 宜照透三千界 何十二乘[魏文侯曰
寡人有徑寸之珠 照車前後各十二杵]之足道哉 我文考[景文]懇迎
嘗再顯矣 昔酇侯譏漢王拜大將如召小兒 不能致商山四老人此以
今聞天子蒙塵[左傳云 天子奔走 謂之蒙塵 詳如西狩註]
趣令奔問官守[天子侍從羣臣 不能直斥天子 故云官守] 勤王加厚
歸佛居先 將邀大師 必叶外議 吾豈敢倚其一 慢其二哉 [孟子曰
朝廷莫如爵 鄕黨莫如齒 輔世長民莫如德 ○ 案 倚其一 指居君位也
慢其二 指師齒德也] 乃重其使 卑其辭 徵之 大師云 孤雲出岫
寧有心哉[雲無心而出岫之意也] 有緣乎大王之風 無固 [易曰 無固無必]乃上士之道
遂來見 見如先朝禮 禮之加 焯[焯 與灼同也 說文
明也] 然可屈指者 面供饌 一也 手傳香 二也 三禮者三 三也
[致敬三拜凡三次] 秉鵲尾爐[說文云 香爐有長柄者也 東坡詩註曰
費崇先 尤信佛 以鵲尾香爐 置膝前]締[結也] 生生世世緣 四也 加法稱[法號]
曰廣宗 五也 翌日命振鷺[詩云 振鷺于飛 註云 振 羣飛貌
蓋少昊以鳥紀官之時 以鵷鷺爲三公 故今之朝士謂鵷鷺之班]
趨鳳樹[鳳非梧桐不栖 非琅玕不食 鳳樹指大師留宿之所] 雁列賀
六也 敎國中磋磨[詩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註云 切磋治骨角 琢磨治玉石也]
六義者[風雅頌比賦興 詩序云 風者 民俗歌謠之詩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事也
雅者 正樂之歌 頌者 容也 美盛德之形容也] 賦送歸之什[詩歌]
在家弟子王孫蘇判嶷榮 首唱 斂成軸[卷軸] 侍讀[春坊官名]
翰林才子朴邕爲引[文體源流云 序者 叙其事也 始於卜子夏詩序
引者 引其事也 始於班固典引 引與序一也而但變名爾也]而贈行七也
申[重也]命掌次[掌次 掌設幕之官 禮記 掌次 註云 修正處所卽今之帷帳次知官也]張淨室
要叙別 八也 臨告別 求妙訣 乃眴[眴與瞬同
以目使人也]從者 擧眞要 有若詢乂圓藏虛源玄影四禪中 得淸淨者
緖抽[詩蓼莪章云 緖抽作杼抽 杼 持緯者也 抽 受經者也
又杼 音處 機上行緯具梭也 抽 引也 言梭持緯絲 出無於經間而受絲也]其慧
表纖其旨 注意無怠 沃心有餘[書云 啓乃心沃朕心]上甚悅
 拜[拱手而拜曰 昔文考爲捨瑟之賢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 盍各言爾志 三子各言其志後 子曰 點爾何如 鼓瑟希 鏗爾捨瑟而作
對曰 異乎三子之撰 子曰 何傷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暮春者春服旣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歎曰吾與點也]今寡人忝避席之子[孝經
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順天下民用和睦
上下無怨 爾知乎 曾子避席曰 參不敏何足知之云 曾晳
曾子父名 俱爲孔子弟子也]繼體[紹父之體] 得崆峒之請[莊子 黃帝聞廣成子在崆峒山
往問至道之精 成子曰 自而 治天下 雲氣不待族而雨
草木不待黃而落 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奚足以語至道 帝退三月
往問治身 成子曰 至道之精 無視無聽 無撓爾精 乃可長生云] 服膺[中庸云
回之爲人擇乎中庸 得一善 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 註 拳拳
奉持貌 服猶着也 膺  也 奉持而着之心 之間 言能守也] 開混沌之源[莊子云
南海帝爲儵 北海帝爲忽 中央帝爲渾沌 儵與忽時與遇於渾沌之地
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渾沌德曰 人皆有七竅 以視聽食息
此獨無有 當試鑿之 日鑿一竅 七日而混沌死 註 儵 音叔
儵忽取其神速爲名 混沌以和合爲貌 元氣未分前也 渾沌死 言不順自然
强開耳目也 渾沌並上聲] 則彼渭濱老翁[姜太公] 眞釣名者
圯上孺子[圯 音夷 楚人謂橋爲圯 卽下邳圯上 漢書云 張良遊下邳
遇父孺子可敎 出一編書曰 讀此爲王者師 遂去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
乃太公兵法也] 蓋履迹焉 雖爲王者師 徒弄三寸舌也 曷若吾師語
密傳一片心乎 奉以周旋 不敢失墜 太傅王雅[本也] 善華言[中華之言
卽漢文也] 金玉其音 不患衆咻聒[孟子 衆楚人咻而聒之 咻 讙
聒 亂也] 而能出口 成儷語[四六騈儷之文] 如宿構云 大師旣退 且往應王孫蘇判鎰
共言數返 卽歎曰 昔人主有有遠體 而無遠神[神知]者
而吾君備 人臣有有公才 而無公望者 而吾子全 國其庶乎[近於治也
孟子云 齊其庶乎] 宜好德自愛 及歸謝絶 方是 遣輶軒 [輕車
或輕擧使臣] 標放生場[立四方禁標 使獵士不入其中 故謂之放生]界
則鳥獸悅 紐[紐 音丑 說文 系也]銀鉤[筆也] 扎[寫也] 聖住寺題
則龍蛇活[筆形也] 盛事畢矣[崇佛至也] 昌期忽兮 [獻康王昇遐也]
定康大王[獻康之弟]莅阼 兩朝[景文王獻康王]寵遇 帥[帥 音卒
從也] 而行之 使緇素 重使迎之 辭以老且病 太尉大王 [卽位之初
帝命賜太尉 封新羅王] 流恩表海 仰德高山 嗣位九旬 馳訊十返俄聞 [ 
音期 通也]腰之苦 遽命國醫往爲之[治也] 至則請苦狀
大師微破顔曰 老病耳 無煩治 糜飧二時 必聞鍾後進 其徒憂食力虧陽戒掌枹者[今之鍾頭也
枹 音桴 擊鍾槌也] 陽密擊 乃目牖而命撤將化往
命旁侍 警遺訓于介衆[左傳 晉士景伯問于介衆 註 介 大也]曰
已過中壽[上壽百 中壽八十 下壽六十] 難逃大期[死也] 我儂[儂
音農 謂我爲儂]遠遊 爾曹好住 講若畫一 守而勿失 古之吏[蕭何曹參]尙如是
今之禪宜勉旃[旃 與之同也] 告決裁[裁 纔同]罷
慹然[莊子云 老聃新沐 方將被髮而乾 慹然似非人間 註 慹 音執
凝定貌 又不動貌]而化 大師性恭謹 語不傷和氣 禮所云 中退然[禮記云
中退然 註云 中 身也 退 謙也 性恭之順 如身之不勝諸衣也]
言吶吶然[吶 音嬾 言難也 吶吶者 聲低而語緩也 如不出諸口也]者乎
黌[黌 音橫 學舍] 侶[學侶]必目以禪師 接賓客 未嘗殊敬乎尊卑
故滿室慈悲 烝[衆也]徒悅隨 五日爲期 俾來求者質疑 諭生徒則曰
心雖是身主 身要作心師 患不爾思 道豈遠而[汝也] 設是田舍兒[農夫]
能擺脫塵萳 我馳則心馳矣 道師敎父 寧有種乎 又曰 彼所啜
不濟我渴 彼所噉 不救我餒[餒 音內 飢也] 盍努力自飮且食 或謂敎[敎宗]禪[禪宗]爲無同
吾未見其宗[不同之宗] 語本夥頤[陳涉世家云
楚人謂多爲夥 服虔曰 頤者助聲之詞] 非吾所知 大較[較音角
大略] 同弗與[許也] 異弗非[禮記儒行篇註 與其所可與 不必同乎己也
非其所可非 不必異乎己也 同於己者 或鄕愿 公而不與 異於己者
或行怪惡而不非] 晏坐息機 斯近縷褐被者歟 其言顯而順
其旨奧而信 故能使尋相爲無相 道者勤而行之[道經云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不見有岐中之歧[楊子 有亡羊 岐中多歧 故不知所之 喩大道本一而人各異說]
始壯及衰 自貶爲基 食不異糧 衣必均服 凡所營葺
役先衆人 每言祖師嘗踏泥[佛造祗垣精舍 舍秋爲匠 迦葉踏泥]
吾豈蹔安栖 至摙[摙 音連 運也 負擔]水負薪 或躬親 且曰 山爲我爲塵[言名山由我居而汚也]
我安得安身 其克己勵物 皆是類 大師少讀儒家書
餘味在脣吻 故酬對多韻語 門弟子名可名者 厪二千人
索居[獨居貌]而稱坐道場者 曰僧亮 曰普愼 曰詢乂 曰心光 諸孫詵詵[詵
音侁 衆也] 厥衆濟濟[盛貌] 實可謂馬祖毓 [毓 古育字
長也]龍子[指大師也] 東海掩西河焉 論曰 麟史[春秋]不云乎 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
則昔武烈大王[太宗金春秋也]爲乙粲時 爲屠獩貊
乞師計 將眞德女君命 階覲昭陵皇帝[唐太宗] 面陳願奉正朔[年號]易服章
天子嘉許 庭賜華裝[中華之服裝也] 授位特進 一日召諸藩王子宴
大置酒 堆寶貨 俾恣滿所欲 王乃杯觴則禮以防亂 繪綵則智以獲多
臮[洎同]辭出 文皇[唐太病也]目送而歎曰 國器 及其行也
以御製幷書溫陽晉祠二碑 曁御撰晉書一部[太宗卽位之初 魏王泰請撰晉書]賚之[賚
音賴 賜也] 時蓬閣[校書館]寫是書 裁竟二本 上一錫儲君[太宗太子]
一爲我賜[武烈大王] 復命華資官[接伴使] 祖道[黃帝子纍祖
好遠遊死於道 後人爲行神 註云 纍祖死於道 故云祖道
遠行者祭之 以保行程 祖 祭道神也] 靑門[長安城東門卽灞城門]外
則寵之優 禮之厚 設聾盲乎智者 亦足駭耳目 自茲 吾土一於魯[子曰
齊一變至於魯 魯一變至於道] 八世之後 大師西學而東化
加一變至於道 則莫之與京[左傳懿氏 辭云 五世其昌 幷于正卿 八世之后
莫之與京 註 卿 音羌 京 大也] 捨我謂誰 偉矣哉 先祖[武烈大王]平二敵國[高句麗百濟也]
俾人變外飾[易服章] 大師降六魔賊
俾人修內德 故得千乘主 兩朝[景文獻康]拜起 四方民萬里奔趨
動必頤使之[賈誼曰 頤指如意 言易使也] 靜無腹非者 庸詎非應半千[𠆩池筆硯云
古讖云 黃河水一千年一淸 聖人出 五百年一淸 賢人出]
而顯大千[金剛經云 三千 大千世界所有珍財以用普施 註云
三千 大千中千小千]者歟 復其始之說[指上麟史引文也] 亦何慊乎[慊
音歉 恨也 意不滿也]哉 彼文成侯[張良諡號]爲師漢祖 大誇封萬戶位列侯
爲韓相子孫之極 則 [  音穹 小貌]矣 假學仙有終始果能白日上昇去
於中止得 爲鶴背上一幻軀爾[言子房托仙之非] 又焉珿[珿
音促 齊等]我大師拔俗於始 濟衆於中 潔己於終矣乎 美盛德之形容
古尙乎頌 頌偈類也[詩大序所謂美盛德之形容 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 蓋頌與容 古字通用 故序以此言之也] 扣寂[扣寂 遠公註
扣虛課寂]爲銘 其詞曰 可道爲常道[道德經云 道可道 非常道註
道本無名 若道可爲者 乃有爲之事 非常道也 可道 如禮不虛道之道
常者 恒久不變之謂] 如穿草上露 卽佛爲眞佛 [卽馬祖說法意云
卽心卽佛爲眞佛] 如攬水中月 道常得佛眞 海東金上人 本枝根聖骨
瑞蓮資報身[脩臂授蓮] 五百年[應應半千句也]擇地[雞林] 十三歲離塵[出家]
雜花引鵬路[授華嚴于浮石] 窾木[窾木 舟也 窾音款
空也] 浮鯨津 觀光[悟道]堯日下[中原] 巨筏悉能捨 [指徹公化去後浪游]先達[高僧]皆歎云
苦行無及者 沙之復汰之 東流是天假[沙之云云
唐武宗會昌年中 仍戒賢僧 沙汰佛法 勑外國僧各還本國云云
故天假] 心珠瑩麻谷 目鏡燭桃野[商受本記 東海桃索山有太桃樹
根盤五千里 東西南北 枝長各三千里 是以東土謂之桃野]旣得鳳來儀
衆翼爭追隨[班史云 昭帝時 鳳集魯郡 羣鳥從之] 試覰龍變化[比大師也]
凡情那測知 仁方[東土]示方便 聖住强住持 松門遍掛錫
巖徑難容錐 我非待三顧[昭烈三顧諸葛亮於草堂之中] 我非迎七步[通載云
北齊文宣王謁僧稠 稠不坐不迎 其徒有勸迎者 稠曰
昔賓頭廬尊者 迎阿育王 起行七步 致王七年失國 貧道雖寡德 冀王獲福耳]
時行則且行 爲緣付囑故 二王[景文王獻康王]拜下風 一國滋甘露
鶴出洞天秋[出山] 雲歸海山暮[入山] 來貴乎葉龍 [說苑云
哀公不禮子張 子張去曰 君好士如葉公 葉公子高好龍 天龍降之 窺頭於牖
施尾於堂 葉公失魂 五色無主 此非好龍 好似龍非龍也] 去高乎冥鴻[冥
空 色斯之鴻 上句喩入王宮 此句喩還山] 渡水陿巢父[高士傳云
許由字武仲 聞堯以天下讓焉 遁於潁水之陽 箕山之下
堯又召爲九州之長 由不欲聞之 洗耳潁濱 巢父牽犢欲飮之 見由洗耳曰
汚吾犢口 遂牽犢上流 今師則入京 故反陿巢父] 入欲超朗公[通載云
釋僧朗風度凝遠 飮啗不常 每在京洛 循乞飮饍 未嘗入山\
今師則還山曰超也] 一從歸島外[自中原返東國]三返遊壺中[列仙傳云
費長房爲汝南市掾 見一老翁賣藥掛一壺於肆頭 市罷 入壺中 唯長房覩之
因再拜奉洒脯 翁乃與俱入別有世界 壺中比王宮也] 羣迷漫臧否
至極何異同 是道澹無味 然須强飮食 他酌不吾醉 他飧不吾飽
誡衆黜心何 糠名復粃利 勸俗飾身何 甲仁復冑義[禮記云 載仁而行
抱義而處 又云儒有忠信 以爲甲冑] 汲引無棄遺 其實天人師
昔在世間時 擧國成琉璃 自寂滅歸後 觸地生蒺藜[西域記云 玄奘法師到摩竭國菩提樹下
金剛座上 蒺藜匝生] 泥洹一何早[通載 老子至流沙嘆曰
吾生一何晩 泥洹一何早 不見釋迦文 中心空懊惱]今古所共悲
甃石[建塔也 甃 音秋 井甃 又結砌也] 復刊石[竪碑也] 藏形且顯跡
鵠塔點靑山 龜碑撑翠壁 是豈向來心 徒勞文字覛[覛音麥相視貌]
欲使後知今 猶如今示昔 君恩千載深 師化萬代欽 誰持有柯斧[中庸云
詩云 伐柯伐柯 其則不遠 執柯而伐柯 睨而視之 猶以爲遠
君子以人治人 其人改之則止] 誰倚無絃琴 [比師無生說法也
晉陶潛得素琴一張 不設絃而撫之曰 但得琴中趣 何勞琴上聲] 禪境雖沒守
客塵寧許侵 雞峯待彌勒[付法藏傳云 迦葉結集付法已 持應器與僧伽梨
入雞足山 三峯合爲一 乃至彌勒出世後 出定而奉獻也
末會後與大衆登山 彈指則方出世也] 將在東雞林
曦陽山鳳巖寺智證大師寂照塔碑銘*
叙曰 五常分位[以仁義禮智信 配東西南北中] 配動方 [東是萬物始生之方
故曰 動方]者曰仁 三敎[儒佛老]立名 顯淨域者曰佛 仁心卽佛
佛目能仁[梵語釋迦 華言能仁] 則[音測 法也]也 導郁夷 [東方
柔順性源 達迦衛[竺國] 慈悲敎海 寔猶石投水雨聚沙然[以石投水
無碍而直下 大而瀑流 不勞而沙聚 言其易也] 矧[音申 況也]
東諸侯之外守者 莫我大也 而地靈旣好生爲本 風俗亦交讓爲先 [東方生長萬物
先於他域故云 地靈好生 三韓古俗 好讓不爭 行者相逢皆住讓路故云
交讓爲先] 熙熙[和樂貌 老子云 衆人熙熙 如享太牢如春登臺]太平之春
隱隱[安心貌 又彷彿貌] 上古之化 加以性參釋種
遍頭居寐錦之尊[遍頭 削髮也 寐錦 王號也 眞興王末年祝髮被僧衣
自號法雲 王妃亦效之爲尼 住永興寺] 語襲梵音 彈舌足[音走]多羅之字[多羅
且云貝多羅 卽西域木名 其葉長廣潔白 故書寫經文也]
是乃天彰[彰 明也 或云 指漢明帝 未詳]西顧 海印東流 [海印
佛之證法也 會玄記 七寶山間 香水海中 閻浮提 有情無情一切物像
炳現其中 故謂之海印] 宜君子之鄕 染法王之道 [佛爲萬法之王
故云法王也] 日日深又日深矣 且自魯紀隕星[道安三敎論云 惠光遐照
莊王目覩夜明 註云 春秋云 魯莊公七年歲次甲寅四月辛卯夜
恒星不現 星隕如雨 卽周之莊王十年也 莊王遂易筮云 西域銅色人出也
所以夜明 非中華之灾也 淨名疏云 周時佛興 星隕如雨] 漢徵佩日[弘明集云
漢明帝永平三年 帝夢金人 項佩圓光 飛行殿庭
忻而悅之 詰朝遍問羣臣 此何神耶 通事舍人傳毅曰 臣聞 天竺有道者
號曰佛也 殆將其神乎 帝信爲然 卽遣中郎蔡諳 博士王遵等十八人
同往西域 求迎佛法 往月支國 遇迦葉摩騰 竺法蘭二梵僧 帝白 畫釋迦像及舍利幷四十二章經
白馬駄之至洛陽 乃永平十年 帝大悅
立精舍 號曰白馬寺 以安之也] 像跡則百川含月 法音則萬籟號風
或緝懿縑緗[古文云 學富縑緗 ○ 縑緗淡黃帛 古者無紙 書用竹帛也
懿 懿德也 如魯史列子等文 或纂四聖懿德故也] 或鐫花琬琰[
鐫 刻也 琬琰 美玉也 言佛之花容 刻於美玉也] 故濫觴洛宅 [書云
三江浩浩 其源濫觴 註 濫泛也 觴杯也 謂江出珉山 初出之源 可泛一盃而已
凡事之始初云濫觴 ○ 洛宅 召公宅於洛邑 故云洛宅 言佛法始到洛陽故也
又弘明集云 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夏四月八日 江漢川池
忽然汎漲 山泉大地 皆悉動震 五光氣 入貫太微 遍於四方
盡作靑黃色間 王問太史蘇由 對曰 有大聖人 生于西方 故現此瑞
一千年後 聲敎及此 因刻石 埋南郊祀側 此佛法將來之始應 此應上魯紀句]
懸鏡秦宮[始皇時 有外國沙門悉利防等十八人 持佛經來
始皇囚防等 夜有丈六金身 面如懸鏡 破獄出之 乃驚懼謝焉 此佛法現著之事]之事跡
昭昭焉如揭合璧[此明白之意 古詩 日月如合璧
五星如連珠] 苟非三尺喙[孔子曰 丘願有三尺喙 說盡天下之事也]
五色毫[說文云 江淹夢受五色筆 自後文藻日新] 焉能措辭其間 駕[傳也]說于後
就以國觀國 考從鄕至鄕[此用道經文 以一國觀一國
以一鄕觀一鄕 ○ 舊註云 上國字中國 下國字西國也 上鄕字中原也下鄕字東方也
言以我國觀他國也] 則風傳沙嶮而來 [沙卽繩度之流沙也
嶮卽傳  傳身之葱嶺也 見三莊傳] 波及海隅[東國]之始 昔當東表鼎峙之秋[鼎峙
三韓也 卽指三國並立言] 有百濟蘇塗之儀
[三韓古代諸國 各有別邑 建大木縣鈴鼓事鬼神 謂之蘇塗 出魏志東夷傳]
若甘泉金人之祀[魏書佛老志云 武帝元狩中 霍去病 入西域獲渾邪王及金人一軀來
長丈餘 帝以爲大神 置甘泉宮 燒香禮拜 此佛道之漸興也]
厥後西晉曇始 始之貊[東夷] 亦攝騰東入[攝騰 西域僧名
漢明帝時 入中國也] 句驪阿度 度于我[阿度 新羅訥祗王時墨胡子
自高句麗 禮作窟室處之 後阿度與侍子三人亦來] 如康會南行[吳書
赤烏四年 有康居國大丞相子 姓康 名僧會者 棄俗被緇 以遊化爲任
行至建康 營立茅茨設像行道 限于三七日 甁中乞舍利有驗
吳王權喜 建塔立寺度人] 時迺梁菩薩帝 反同泰一春 我法興王
剬律條八載也[梁書 武帝紀云 大通元年三月辛未 輿駕幸同泰寺 捨身
甲戍還宮 卽新羅法興王十五年也] 亦旣海岸植與樂之根[慈能與樂
悲能拔苦] 日鄕耀增長之寶[信能增長智功德也] 天融善願 地聳勝因[海岸
東海之岸 日鄕 日出之鄕 皆指東國也] 爰有中貴 [廣利傳
中貴從廣 註 居中用事之貴人]捐軀[指異次頓殉敎事] 上仙 [君也]
剔髮[指眞興王剃髮事] 苾蒭[草名 具五義故比僧 見大法數]西學
羅漢[此云殺賊 亦云應供 殺無明賊 應人天供器也]東遊 因爾混沌能開[東國佛敎之初世界]
娑婆[堪忍也]遍化 莫不選山川勝槩 窮土木奇功
藻[音早 文飾也]宴坐之宮 燭修行之路 信心泉涌 慧力風揚
果使漂杵[書 武成云 旣戊午 師渡孟津 癸亥 陣于商郊 俟天休命
甲子昧爽 受率其旅 若林會于牧野 罔有敵于我師 前徒倒戈攻于後徒
以此血流漂杵 一戎衣天下大定云云 註曰 杵或何鹵楯也 昧爽昧冥
爽明 將明未明之時也 若林 詩所謂其會如林也 紂兵若林 然無克我師之志
故紂之前徒倒戈 反攻其在後之徒 自相屠殺 至血流漂杵也]蠲灾[三國戰爭
血流漂杵 至新羅統合 而時得平和] 鍵櫜騰慶[禮記云
武王克商 濟河而西 馬散華山之陽 不復乘 牛散之桃林之野
不復服 車甲釁而藏之府庫 而不復用 倒載干戈包以虎皮 名曰建櫜
註云 建鍵同 鎖閉兵器也] 昔之蕞爾[蕞音萃 小貌 左傳蕞爾同]三國
今也壯哉一家[新羅武烈王滅百濟 文武王滅高句麗也]雁刹[西域記
昔有一伽藍僧 依小乘敎 食五淨肉 見羣雁飛翔 戲曰 今日廚供有缺
宜善知時 有雁折翼而下 上座大德曰 此佛菩薩 憐汝等愚昧
示現 因以瘞雁爲塔 故塔謂之雁塔 刹 塔上竿柱也]雲排 將無隙地
鯨桴[張衡東京賦 發鯨魚 魚鏗牢鍾 註云 海岸有獸 名蒲牢 其聲如鍾
性畏鯨 見鯨輒吼 故如今鑄鍾 像蒲牢爲頭 擊鍾之桴 像鯨故曰鯨桴]雷振
不遠諸天 漸染有餘 幽求不斁[音亦 厭也 詩云 爲締爲綌
服之無斁也] 其敎之興也 毘婆娑[音義云 此云廣解 又云分分說
總有三義 廣說 勝說 異說 卽小乘敎論也]先至 則四郡 [樂浪
臨屯 玄菟 眞蕃]驅四諦[苦 集 滅 道]之輪 摩訶衍[大乘敎也]後來則一國耀一乘[佛乘]之鏡
然能令義龍雲躍 律虎風騰[高僧傳云 陳義淨
能通義學 故曰義龍 隋贊寧 能解律學 故曰律虎也] 洶[音匈
水勢湧貌]學海之波濤 蔚[音鬱 草木盛貌]戒林之柯葉 道咸融乎無外
情或涉於有中 抑止水停漪[漪 水波也 比妄想] 高山佩旭[旭 初出日
比心印]者 蓋有之矣 世未之知 洎長慶[唐穆宗年號]初 有僧道義
西泛睹西堂之奧[西堂 馬祖弟子智藏禪師] 智光[自心也]侔智藏而還
始語玄契者 縛猿心 護奔北之短[奔北者 適越北轅之意] 矜鷃翼
誚圖南之高[莊子 斥鷃笑大鵬曰 彼且奚適也 我騰躍而上 不過數仞而下
翶翔蓬蒿之間 此亦飛之至也 而彼奚適也 此比敎學之謗禪]
旣醉於誦言[詩云 誦言如醉] 競嗤爲魔語 是用韜光廡下 [見無染碑中廡玉註]
斂迹壺中[並見無染註] 罷思東海東[東海 通一國東
新羅之東] 終遁北山北[佛陀耶舍 謝秦使曰 脫如見禮羅什 則貧道當遠遁於北山之北]
豈太易之無悶[文言曰 遯世無悶 不見是而無悶
註云 悶病也 又憂也] 中庸之不悔者耶[中庸云 君子依乎中庸
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也] 然秀冬嶺[陶淵明四時詩曰 秋月揚明輝 冬嶺秀孤松也]
芳定林 螘慕[徐無鬼云 羊肉不慕蟻 蟻慕羊肉 羊肉羶也舜有羶行
百姓悅 故三徙成都 至 之墟 而十有萬家]者彌山 鷹化[變惡爲善
如鷹化爲鳩也 出禮月令]者出谷 道不何廢 時然後行 [時至後行化也]
及興德大王纂戎[纂 繼也 戎 大也] 宣康太子監撫[監撫者
太子之職 古詩云 撫軍監國太子事] 去邪毉國 樂善肥家[去邪云云
善治國家之意] 有洪陟大師 去西堂證心 來南岳休足 鷩冕[鷩似山雞而小
乃華虫 天子玉冕 公袞冕 侯伯鷩冕 子男毳冕 大夫絺冕
士玄冕 蓋朝祭之冠 上玄下纁 前後有旒各十二 每旒十二玉 玉之色
以朱白蒼黃玄爲次 冕者 略俛之意 前低一寸二分] 陳順風之請[順風
莊子云 廣成子在崆峒 黃帝問至道 又欲官陰陽遂郡生 廣成子曰
而欲問者物質也 欲官者物殘也 奚足語至道 黃帝退 捐天下築特室
席白茅 間在三月 復往邀之 廣成子南首而臥 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
再拜稽首 而問治身之道] 龍樓[宮闕也 杜詩 雞鳴問寢龍樓曉]慶開霧之期[開霧云云
師來南岳休足 故以比南山玄豹隱霧澤毛也
霧雨七日而限滿 則開霧而出頭也 大師出山之期 猶玄豹開霧出頭之時也]
顯示密傳 朝凡暮聖 變非蔚也[繫辭云 聖人虎別 其文炳君子豹別
其文蔚 辨人狸別 其文華 言殊炳明著也 蔚文深密貌 猶爲漸次也]
興且勃焉[左傳 臧文仲曰 禹湯罪己 其興也勃焉] 試 較其宗趣
則修乎修沒修 證乎證沒證[無修 無證 言虛無也] 其靜也山立
其動也谷應 無爲之益 不爭而勝 於是乎 東人方寸地 [人之心
四方各一寸也]靈矣 能以 [靜同]利 利海外 不言其所利 大矣哉 [
能以云云 用乾卦 能以美利利天下 不言其所利 大矣哉之文也] 爾後觴騫河[觴
盃也 騫 飛也 盃度和尙 携一木盃渡河] 筌融道[卽道義
明宗旨之意] 無念爾祖 寔繁有徒 或劍化延津 [言得道中原而不還也
西晉惠帝時 張華 使雷煥掘鼓城獄而得雌雄二劍 各佩其一 華誅
失劍所在 煥死 其子雷華 持劍渡延平津 劍躍入水 使潛水者求之不得
但見雙龍琬蜒而去] 或珠還合浦[言得道而還也 後漢孟嘗
爲合浦太守 郡不産穀 海出寶珠 民以爲業 先是太守貪取珠 民不勝其苦
珠徙交趾郡 至是革袪舊弊 珠卽還來] 爲巨擘[卽居首指者也]
者 可屈指焉 西化則靜衆無相[高僧傳云 大師燒指求法 草衣 食土<凡木根之皮曰土>
居靜衆寺 保唐 無住 亦門人也 玄宗西幸 禮敬殊甚
有唐近朝詞宗柳尙書宗元 按節東川 畫無相 無住 道一 智藏四祖師眞
起四證堂 幕吏詞宗李商隱 爲碑序 大師冠其序 云 大師表海遐封辰韓顯族
始其季妹 夙挺冥機 見金夫 以有躬 授寶刀以敗面
大師得因上行 豁悟迷途 載驗土風<風俗> 東國素稱君子 旋觀沙界
西方始有聖人 銘曰 猗歟靜衆 太隔天尋 遺珪擲組 爐指求心 柔管伐毳
掬土<食土>延陰 蘇<倉廩>含檀鉢 露涉瓊針 其碑在蜀東川
惠義寺南禪院 是也 凡物之長 謂之天尋 謂中原也] 常山慧覺[金雲卿弟也
馬和尙弟子] 禪譜益州金 鎭州金者[禪譜云 黃梅子金生名也]是
東歸則前所叙北山義[道義] 南岳陟[洪陟]而降太安徹[惠徹]國師慧目育
智力聞 雙溪照[惠昭] 新興彦[沖彦] 涌巖體 珍丘休[覺休]
雙峯雲[惠雲]孤山日[品日] 兩朝[景文憲康] 國師聖住染[高僧傳云
無染 新羅國傳法師 西堂藏法嗣 道義洪陟惠徹 章敬惲法嗣玄昱覺休
鹽官安法嗣 品日 大梅常法嗣 迦智沖彦 白兆圓法嗣 惠雲
兩朝國師法嗣 景文憲康二王育門體三人 各上字及嗣法 皆未詳
炤之嗣法 亦未詳] 菩提宗 德之厚爲父衆生 道之尊爲師王者 古所謂逃名名我隨
避聲聲我追者[綱目云 法眞 名可得聞 身難得見 逃名而名我隨
避聲而聲我隨也] 故得皆化被恒沙[衆生也 世界也] 蹟傳豐石[浮屠與碑]
有令兄弟 宜爾子孫 俾定林標秀於雞林 慧水安流於鰈水[爾雅云
東方有比目魚 其名鰈 音帖 卽東海也]矣 別有 [
別有云云 不往中國 在此得道之意]不戶不牖而見大道[不戶云云 老子云
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 其知彌少 但穿明則爲戶
更以木交飾則爲牖] 不山不海而得上寶[漢書云 邴原欲遠遊學
請安丘孫崧 崧辭曰 君鄕里鄭君玄 學覽古今 博聞强識 誠學者之師模也
君乃捨之 躡屩千里 所學以鄭爲東家丘耶 原曰 人各有志 所向不同
有登山而採玉者 有入海而探珠者 豈可以登山者不如海之海入海者不如山之高哉
君謂僕以鄭爲東家丘 則君以僕爲西家之愚夫耶
崧謝 愚夫者 家語云 孔子西家有愚夫 不能識孔子爲聖人 乃曰
彼東家丘 吾知之矣] 恬然息意 澹乎忘味[莊子云 魚相忘於江湖 人相忘於道術
以至於廢枕忘饌] 彼岸也不行而至 此土也不嚴而治 七賢[見道以前凡夫之位
小乘以五停心觀 別相念住 總相念住之三賢位及煖
頂 忍世 第一法之四善根爲七賢 大乘以初發心人 有相行人無相行人
方便行人 習種性人 性種性人 道種性人爲七賢] 孰取譬
十住[發心 治地 修行 生貴 具足 正心 不退 童眞 法王子 灌頂]難定位[不歷階位而證大道]者
賢溪山智證大師其人也 始大成也[大成者
取孟子 夫子集大成之語也 成 變也 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 各爲一變
是小成 合八音 以金爲始修理 以玉爲終條理 則是大成也]
發蒙于梵體大德 稟具于瓊儀律師 終上達也[下學而上達大法也] 探玄于慧隱嚴君[智證大師法統上之父也]
授黙于楊孚令子 [法統上智證之子也
嚴令 尊美之稱] 法胤[胤音允 說文 子孫相承績也] 唐四祖
爲五世父[道信之傍出者] 東漸[進也 次也]于海 遡游[遡與泝同爾雅云
逆流而上曰泝洄 順流而下曰泝流也]數之 雙峯[四祖諡號]子法朗
孫愼行 曾孫遵範 玄孫慧隱 來孫大師也 朗大師 從大毉[代宗諡四祖曰大醫]之大證
按杜中書正倫纂銘[纂與撰同 集述也 卽四祖銘也]
叙云 遠方奇士 異域高人 無憚嶮途 來至珍所 則掬  [ 與寶同
掬 曲禮云 受珠玉者 以掬 註云 兩手承之 恐墮破也] 歸止
非師[法朗]而誰 第知者不言[道經云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也] 復藏于密
能撢[古探字]秘藏 唯行[愼行]大師 然時不利兮 道未亨[通也]也
乃浮于海[論語云 子曰 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 從我者由] 聞于天肅宗皇帝
寵賂天什[什 篇也 天什 卽天子所製詩文也]曰 龍兒渡海不憑筏
鳳子沖虛無認月[龍兒鳳子 指大師 不憑筏無認月 不執方便云]
師以山鳥海龍二句爲對[山不擇鳥 鳥能擇山 海不擇龍 龍能擇海之語也]
有深旨哉 東還三傳至大師 畢萬之後 斯驗矣[左傳 晉卜偃曰
畢萬之後必大 指魏文侯斯 能興宗業 言今大師能復振祖風]其世緣則王都[慶州]人金姓子
號道憲 字智詵 父贊壞 母伊氏 長慶 [
唐穆宗年號]甲辰歲 現乎世 中和[僖宗年號]壬寅曆 歸乎寂 恣坐 [
夏安居最終之日 謂之姿坐]也四十三夏 歸全也[曾子臨死 謂門人妻子曰
啓予手足見之 我身托於父母 所生之身 不壞而歸全云云 孝經亦同此說也]
五十九年 其具體則身仞[七尺]餘 面尺所[所 餘也]儀狀魁岸[江充爲人魁岸
岸者有廉積如崖岸不形] 語言雄亮[亮 明朗也]
眞所謂威而不猛者[論語贊孔子語] 始孕洎滅 奇蹤秘說 神出鬼沒
筆不可紀 今撮其感應聳人耳者六異 操履[志操行履]警人心者六是
而分表之 初母夢一巨人告曰 僕昔勝見[毘波尸也]佛 季世爲桑門[僧也]以謓恚故
久墮龍報 報旣旣[旣 盡也]矣 當爲法孫 故侂 [
侂與托同]妙緣 願弘慈化 因有娠 幾四百日灌佛[佛誕之日儀 卽浴佛會也]之旦[四月八日]
誕焉 事驗蟒亭[高僧傳云 漢安息國沙門安淸
字世高 本世子 當嗣位 讓叔父 出家 聰敏好學 外國典籍無不綜達
旣已遊方徧歷諸國 以漢桓帝建和四年 至洛陽 値靈帝末 關洛擾亂
因附舟 至廬山渡 昔同學達 湖廟神 靈甚 能分明 風途往來之舟
會艤舟 奉牲請福 神降語曰 舟有沙門 可上來 高至 神曰 吾昔與汝
俱出家學道 吾雖好施 性多嗔 故今爲廟神 周回千里 皆吾所管轄
報形極醜 旦夕且死 必入地獄 吾有絹疋幷雜寶物 可爲代吾造塔建寺
使我生善處 高曰 何不出形 神曰 形甚魏異 衆人必懼 高曰但出形
神從帳中出頭 乃大蟒 至高膝邊 高出梵音 贊唄祝願 蟒悲淚如雨
高卽取絹疋寶物 辭別神 神卽過命 暮有一少年 上船跪高前受其祝願
神報曰 得離惡形 生善處己 後人於西山澤中 見一死蟒
頭尾數里 高至預章 建大安寺也] 夢符象室[世尊生也 見相者 相者曰
自古夢見象 則生大聖人也 今兒無乃夢見象而生耶 慈母許之曰
如是云云 佛母摩耶 夢見大聖乘六牙白象 從天而下 降神入胎故 見西域記
見釋氏源流] 使佩韋者益誡[西門豹性急 佩韋自警] 擁毳者[被袈裟而修行之僧也]精修
降生之異一也 生數夕不嚥乳   [ 音耨
上聲 又音遘 以手壓取乳而餉也 楚人以 爲乳]之則號欲嗄 [嗄音愛
嘔逆也] [音忽 所吹起也]有道人 過門誨曰 欲兒無聲 忍絶焄腥[焄
借作葷 辛臭之菜 腥 魚肉也 言乳母不食也] 母從之 竟無恙
使乳育者加愼 肉食者懷慚 宿習之異二也 九歲喪父 殆毁滅 [毁形滅性也]
有追福僧[主典父濟之僧也] 憐之諭曰 幻軀易滅 壯志 [
出家度生之志]難成 昔佛報恩有大方便 子勉之 因感悟輟哭 白所生[母也]
請歸道 母慈其幼 復念保家無主 確不許 耳踰城故事 [釋氏源流云
悉達太子踰城出家 成佛度生也]則亡去 就學浮石山 忽一日心警坐屢遷
俄聞倚閭[母也]成疾 遽歸省而病隨愈 時人方之阮孝緖梁武帝時人
家世仕宦 年十四五 通經大旨 十六丁外艱 終喪入鍾山聽經久之
在席驚心而歸家 母果罹疾而合用蔘 躬入終南山 有鹿引指蔘處
采用而母疾愈] 居無何[言不多時] 染沈疴[沈疴 痼疾也 卽師染母之疾故也]
謁毉無效 枚卜之[杵 箇箇請卜而問之] 僉曰 宜宜名隸大神[佛也]
母追惟曩夢 試覆以方袍[袈裟]而泣 誓言斯疾若起
乞佛爲子 信宿[左傳 凡師行 一宿爲舍 再宿爲信 過信爲次也]
果大瘳[瘳音秋 愈也] 仰悟慈親 終成素志 使舐犢者割愛[漢書太尉楊彪之子修
爲曹操所殺 操見彪問曰 公何瘦之甚 對曰 愧無日磾先見之明
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操爲之改容 注云 金日磾 漢昭帝之臣
其子與宮人戲 日磾見之卽殺其子也] 飮蛇者釋疑[晉書 樂廣遷河南尹
有親客 久不至 廣問故 答曰 前蒙賜酒 見盃中有蛇影而疾 是以久失問候
時廳掛有角紫弓 廣意弓影如蛇 復置前處 謂客有所見否
客曰如初 乃告所以 客病遂豁然而愈 註云 客杜滿] 孝感之異三也
至十七受具 始就壇[羯摩戒壇]覺袖中光熠熠然 探之得一珠 豈有心而求[黃帝遊於赤水北
登于崑崙丘 遺其玄珠 使智者索之 不得 使離婁索之
不得 乃使罔象 索而得之 注云 明眼者 有心故不得 盲眼者
無心故得之也] 乃無脛而至[會稽典錄 孔融云 珠玉無脛而自至者
人好之也 善言不行而自至者 亦類是矣] 眞六度經所喩矣 [以戒喩珠]
使飢嘑者[楞嚴經云 說食飢夫 蒸沙迷客 比敎學人]自飽 醉偃者[法華經云
醉臥不識衣內繫珠 比禪學人]能醒 勵心之異四也
坐雨[卽夏安居 西域之法 一年分爲帆悶寒三際 自二月十六日至 六月十五日
爲熱際 六月十六日 至十月十五日 爲雨際 十月十六日
至二月十五日 爲寒際]竟 將他適 夜夢遍吉[普賢也] 菩薩撫頂提耳曰
苦行難行 行之必成 形開[莊子云 其寐也魂交 其寤也形開]㾕然[心驚聳縮貌]
黙篆肌骨[言銘佩也] 自是不復服繒絮焉 修  [ 與線同]之須[須
補破之具 取必麻楮 不穿達履[詩云 先生如達 達 小羊也
三韻聲彙云 達與 同 達履 羊皮履] 矧羽翣[扇也] 毛茵[毛皮褥也]餘用乎
使縕黂[縕 麻絮也 黂 麻布也 言著麻絮衣也] 者開眼
衣蟲者[錦繡衣者]厚顔[恧怩也] 律身之異五也 自綺年[妙年也]
飽老成之德 加瑩戒珠 可畏者[論語云 後生可畏也] 競相從求益 大師拒之曰
人之大患 好爲人師[孟子曰 人之大患 在好爲人師 王勉註曰
學問有餘 人資於己 不得已而應之可也 若好爲人師 則自足而不復有進矣
此人之大患也] 强欲惠不惠[言無惠人之才 而强欲惠之則大不可也]
其如模不模邪[模 法也 言其如爲師而不可爲師 何耶之意也
淮南王草木譜 吳證問曰 何以取木爲義 曰 昔 模木 生周公塚上
其葉春靑夏赤秋白冬黑 以色得其正也 楷木 生孔子塚上 其幹枝疎而不屈
以質得其直也 正與直可爲法 則況在周孔之塚乎] 況浮芥海鄕[所得者小
如浮舟於大海] 自濟未暇 無影逐[楞嚴 演若達多迷頭逐影之事]
爲必笑之態 後山行 有樵叟礙前路曰 先覺覺後覺 [
孟子曰 伊尹曰 天之生斯民也 使先知覺後知 使先覺覺後覺也 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斯道 覺斯民也 非予覺之而誰云云] 何須悋空殼[幻身]
就之則無見焉 爰媿且悟 不阻來求 森竹葦[衆多貌] 于雞籃山水石寺[卽連山開泰寺
或云 尙州龍興寺 未詳] 俄卜築他所曰
不繫[孔子曰 吾豈繫匏瓜哉 言周遊天下也]爲懷 能遷是貴 使佔畢者[佔音占
初學記云 今之敎學者 呻其佔畢 註 佔 視也 畢 簡也
但諷詠所覘視之簡牘 不能通其蘊奧也 呻 諷吟之聲也] 三省 [論語曰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爲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註云 傳謂受之於師 習謂熟之於己]營巢者[禮記云 昔者 先王未有宮室
冬則居塋室 夏則居櫓巢云云] 九思[論語云 君子有九思\疑思問
視思明 聽思聰 色思溫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忿思難 見得思義]垂訓之異六也
贈太師景文大王 心融鼎敎[三敎也]面渴輪工[大轉法輪之工
指大師] 遙深爾思 覬俾[覬 覬覦也 俾 俾倪也 言欲得希幸之貌]我卽
乃寓書曰 伊尹大通[孟子曰 伊尹曰 何事非君
何使非民 治亦進 亂亦進] 宋纖小見[晉書 宋纖有遠操 不與世俗交遊
太守馬岌造焉 高臺重閣拒不可見 岌嘆曰 名可望而身不可見 德可仰而形不可覩
然後 知先生人中之龍也 乃銘詩於石壁曰 丹岸千尺
靑壁萬尋 奇林鬱鬱 蔚若鄧林 其人如玉 維國之珍 室邇人遠 實勞我心]
以儒辟釋 自邇陟遠 甸邑[甸音田 王居五百里內爲甸服 卽五服之一
見禹貢]巖居 頗有佳所 木可擇矣[仲尼曰 鳥能擇木 木豈擇鳥耶]
無惜鳳儀[尙書 蕭韶九成 鳳凰來儀 註 來舞而有容儀也]
妙選近侍中可人[桓溫過王敦墓曰 可人可人 言稱可之人也] 鵠陵 [
先王陵號 元聖卜陵白鵠墟 故似仍號焉]昆孫 立言爲使 旣傳敎已
因攝齊[攝 摳也 齊 衣下縫也 禮 將升堂 兩手摳衣 使去地尺 恐躡之而傾跌失容也
景景褰衣 弟子之禮也]焉 答曰 修身化人 捨靜奚趣
鳥能之命[應擇木語 善爲我辭 幸許安塗中 莊子釣於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願以竟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 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
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 此龜者 寧其死爲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 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 往矣 吾將曳尾於塗中]
無令在汶上[論語云 季氏使閔子騫爲費宰 閔子騫曰善爲我辭焉
如有復我者 則吾必在汶上矣 言遠去也]上聞之 益珍重自是譽四飛於無翼[戰國策云
衆口所移 無翼而飛] 衆一變於不言
咸通[唐懿宗年號]五年冬 端儀[女之官名也] 長翁主 [景文王之姊]
未亡人[禮 夫死 妻隨死 乃夫人之行 未能隨死 故稱未亡人也 左傳云楚令尹子元者
楚文王弟之子 欲蠱惑文王 夫人息嬀 以 事爲館於其宮側
振萬<振動萬舞>焉 夫人聞之泣曰 先君以是舞也 習戎備也
今令尹不尋諸仇讎 而於未亡人之側 不亦異乎]爲稱 當來佛是歸敬謂下生[翁主自云下生也]
厚資上供 以邑司[翁主所封之地] 所領賢溪山安樂寺
富有泉石之美 請爲猿鶴主人[山林隱居之士與猿鶴爲友之意]
大師乃告其徒曰 山號賢溪 地殊愚谷[劉子云 齊桓公 逐鹿入谷中
問一老 此何谷 對曰愚公之谷 以臣名得之] 寺名安樂 僧盍住持
從之徙焉 居則化矣 使樂山者[論語曰 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益靜
擇地者愼思 行藏之是一焉 他日告門人曰故韓粲[官名]金公嶷勳[嶷音億]度我爲僧
報公以佛 乃鑄丈六玄金像 傅[塗也]之以銑 [爾雅云
金之絶澤 謂之銑也] 爰用鎭仁宇[寺也]導冥路 使行恩者日篤重義者風從
知報[知恩而報也]之是二焉 至八年丁亥 檀越翁主 使茹金[人名]等
持伽藍南畝[伽藍 此云衆園 卽賢溪伽藍也 南畝者
田地 通云南畝也] 曁臧獲[奴婢也 男曰臧 女曰獲也] 本籍[文簿]授之
爲壞袍[袈裟]傳舍[奴隸車馬之所 或云 補縫破衣之舍]俾永永不易
大師因念言 王女資法喜 尙如是矣 佛孫味禪悅[華嚴經云 若飯食時
當願衆生禪悅爲食 法喜充滿] 豈徒然乎 我家匪貧 親黨皆歿
與落路行人之手 寧充門弟子之膓 遂於乾符[僖宗年號]六年 捨莊[莊
田廬也]十二區 田五百結[百卜爲一結 ○ 方俗 以周五弓爲一結
四肘爲弓 一尺八寸爲肘 王荊公詩曰 臥占寬閒五百弓]隸寺焉飯孰譏囊[孰譏食蟲之飯囊
著實工夫 則可免此譏 漢書 彌衡曰時輩唯荀或則可與同言
餘人皆酒帒飯囊] 粥能銘鼎[正考父鼎銘云 饘於是
粥於是 以糊予口] 民天[史記酈生傳云 王者以民爲天而民以食爲天]是賴
佛土[卽西方淨土也]可期 雖曰我田 且居王土 始資疑於王孫韓粲繼宗執事侍郎金八元金咸熙
及正法大統釋玄亮 聲九皐 應千里[聲九皐者
詩云 鶴鳴九皐 聲聞于天 應千里者 周易云 鳴鶴在陰
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 吾與爾縻之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 善則千里之外應之]
贈太傅獻康大王[卽景文王之子] [佳之也] 而允[肯也]之
其年九月 敎南川郡統僧訓弼[亦金姓也] 標別墅[墅與莊同]劃正場[以禁標明示寺領]
斯蓋外佐君臣益地 內資父母生天 使續命者[卽百姓也
南史 劉善明傳 靑川飢荒 善明開倉以救 鄕里多獲全濟 百姓呼其家爲續命田]興仁
賞歌者[仇池筆硯云 唐裴晉公 召一妓 作半日遊
賞絹五疋 書生有詩云 一曲淸歌一疋絹 佳人猶自意嫌經 不知貧女寒窓下
幾度抛梭織得成]悛過 檀捨之是三焉 有居乾慧地[卽初乾慧地
是乾有其慧]者曰沈忠 聞大師刃餘[莊子云 其於游刃 恢恢然猶有餘地]定慧
鑑透乾坤[師之神鑑 通透於天文地理也]志確曇蘭[東晉時僧
蓮社高賢傳 慧持傳云 慧持法師 以東間經籍付道泓 西間法典付曇蘭
以泓行業淸敏 蘭神悟天發 並能係軌師蹤故也] 術精安廩[南朝陳時僧
續高僧傳 安廩傳云 安廩 性好老莊 早達經史 又善太一之能
幷解孫吳之術]禮足已[見禮畢] 白言 弟子有剩地 在曦陽山腹
鳳巖龍谷 境駭橫目[何尙之曰 橫目之俗 不可與言 莊子有云
橫目之民] 幸構禪宮 徐答曰 吾未能分身 惡用是 忠請膠固 加以山靈
有甲騎爲前騶之異[騶音鄒 說文 廐御也 月令季春 天子敎于田獵
命僕及七騶咸駕 註 天子馬有六種名 騶一幷總主 爲七騶]
乃錫[錫杖]挺樵蹊而歷相[說文 歷 推察也 相省視也]焉 且見山屛四迾
則鸑[鸑鷟 禽經曰 紫鳳也]翅掀[掀音軒 以手高飛也 又高聳貌]雲
水帶百圍 則 [ 音紏 無角龍]腰偃石 旣愕且唶[愕音岳 驚遽貌
唶音借 鳴也 又歎也]曰 獲是地也 庸[豈也]非天乎 不爲靑衲[僧也]之居
其作黃巾[賊也]之窟 遂率先於衆 防後爲基 [先於人而作基
以防後慮] 起瓦簷四柱以壓之 鑄鐵像二軀以衛之 至中和 [唐僖宗年號]辛丑年
敎遣前安輪寺僧統俊恭 肅正史裴聿文 標定疆域
艿賜[艿與芿同 陳根未芟 新草又生 艿 言不改鳳巖山 仍爲鳳巖寺也]牓爲鳳巖焉
及大師往化數年 有山甿[甿與氓同]爲野寇者 始敢拒輪[莊子曰
螳蜋 怒其臂以當車轍 比初不從師化也] 終能食葚[詩云
翩彼飛鴞 集于泮林 食我桑葚 懷我好音 憬彼淮夷 來獻其琛 註云
淮夷被魯侯之化 變惡來獻 如飛鴞之食葚變音 比初不從化者 從化爲善也]得非深㪺[㪺音拘
酌也]定水 預沃魔山之巨力歟 使折臂者[晉書
羊祜 相墓者 言祜祖墓有帝王氣 祜果墮馬折臂而至三公無子
今言折臂 指上捨地也]標義 掘尾者[伯宅編云 祿山 逆謀日熾
每反入長安 恐有如渠者之 ○ 唐含元殿前途 詰曲宛轉 如龍尾 此則指野寇
又掘發也 尾終也 吳語 狐埋之 狐掘之 是以無成功 言小賊以埋掘無成功自終也]制狂
開發之是四焉 太傅大王 以華風掃弊[掃夷狄之弊]慧海濡枯
素欽靈育[北魏高僧玄高之俗名 出梁高僧傳]之名
渴聽法深之論[通載云 東晉時 竺潛 字法深 興寧二年甲子 詔
講般若經於禁中 乃辭還剡山 支遁寓書 求買沃州小嶺歸隱 潛答曰
欲來當綌 未聞巢由買山而隱也 寧康二年卒 哀帝賜錢十萬建塔 言今王聽法於禪師
如哀帝聽法於法深也] 乃注心雞足[指賢溪山] 內修大惠
幸許一來 大師感動琅函[御書之稱]言及 勝因通世 同塵率土[老子云
和其光同其塵 言與塵俗 同一混處之謂也 詩云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 此詩 言率土莫非王臣 則奚必我獨賢勞也
此文 言同塵率土 則師亦隨俗不辭賢勞也] 懷玉出山 [老子云
聖人被褐懷玉 ○ 案 懷玉出山 如卞和之懷玉 出自荊山 欲獻王門也]
轡織迎途[詩云 六轡如織 言處處車馬 當途爭迎也] 至 足于禪院寺
錫安信宿 引問心于月池宮 時屬織蘿不風 溫樹[綱目云漢長樂宮中有溫室殿
三公入朝 時議政之所也 其宮庭中有樹] 方夜
適覩金波[杜詩云 金波耿玉繩 金波 月也 玉繩 星也]之影 端臨玉沼之心[心
中也] 大師俯而覬 仰而告曰 是卽是[上是水月 下是心也]
餘無所言 上洗[洗與洒同]然忻契曰 金仙[唐武宗 改佛號爲大覺金仙]花目[佛以靑蓮花目
顧視迦葉 迦葉破顔微笑 故見拈頌拈花]
所傳風流 固協於此 遂拜爲忘言師 及出 俾藎臣[詩 大雅 王之藎臣
註 忠愛之篤 進進無已]譬旨 幸宜小停 答曰 謂牛戴牛 所直無幾[梁武帝
遣使召陶弘景 弘景畫畫二牛以進 一則戴金籠厭粟豆 一
則無覇獨臥於芳草中 帝曰 此人如此 其可致耶 言若留京 則如戴牛價少]以鳥養鳥[莊子云
以己養鳥 鳥不飮食 三日而死 詳見無染註]爲惠不貲[不貲
猶言不少] 請從此辭 枉之則折 上聞之喟然 以韻語歎曰
挽旣不留 空門鄧侯[晉書 鄧收 字伯道 爲吳郡太守 除水以外束薪斗米
不食於民 稱疾去職 民至有臥輪 人歌曰 鄧侯挽不留 謝公推不去]
師是支鶴[西晉哀帝時 支遁 字道林 人有遺鶴者 乃放之曰
沖天凌雲之物 豈耳目之所玩哉 君子多稱其達] 吾非趙鷗 [通載云
後趙石勒弟 名虎 字季龍 襲兄之位 徙都鄴城 尤傾心事佛圖澄
朝會引見 侍御史擧𨏐升殿 太子諸公扶翼而前 主者唱曰大和尙 坐者皆起
勑司空李農 朝夕問候 支遁聞之曰 澄公 其以季龍爲鷗鳥乎○
鷗鳥者 列子傳云 昔有人無心日坐江邊 鷗鳥聚遊膝下矣 其父見之
語之曰 汝之膝下鷗鳥取來 從其父敎 有心而待鳥 鳥則不來 言澄公以季龍爲鷗而同遊
大師則不與王同遊而入山故也] 乃命十戒弟子
宣敎省副使馮恕行 援送歸山 使待免者離株[此大師出山 如離株見無染註]
羨魚者學網[臨淵羨魚 不如退而結網 比辭京入山 居靜修心也]
出處之是五焉 在世行 無遠近夷險 未嘗代勞以蹄角[馬牛]及還山
冰雪梗跋涉[梗 塞也 草行曰跋 水行曰涉 又行不由蹊隧曰跋涉
今則後也] 乃以栟櫚[音呂 說文云 梗木也 出安南 性堅 紫紅色
可作床几輪輿等也]步𨏐[今之步轎也]寵行 謝使者曰 是豈非井大春所云車耶[後漢
井丹 字大春 常曰 黃帝作車 少昊加牛 大禹加馬
已不可 況代人乎] 顧英君[顧 顧視也 英君 俗人中英俊者]所不須
矧形毁者乎 然命旣至矣 受之爲濟苦具 及移疾于安樂練若[練若阿練若之略稱
又云蘭若 乃比丘之修行處 卽寺院也] 扶錫不能起
始乘之 使病[憂也]病者了空 賢賢者離執[病病至離執 病不至處 師因乘輿能至
病豈實乎 是乃勝病濟苦 故云了空 賢賢者 亦得捨却不乘爲是之偏執也]
用捨之是六焉 至冬抄[末也 十二月也] 旣望之二日[十八日]
趺坐晤言[晤音吳 鄭箋 對也 蘭亭記 晤言 一室謂相對言也]之際
泊然[恬靜無爲也]無常 嗚呼 星廻上天 月落大海 終風[詩註云
終日之風也]吼谷 則聲咽虎溪[慧遠入滅 虎溪若咽]積雪摧松
則色侔鵠樹[佛入滅 娑羅樹色變 白如鵠 故謂鵠樹也] 物感斯極人悲可量
信[再宿]而假殯[猶言草殯]于賢溪 期而遷窆于曦野 太傅王馳毉問疾
降騋營齊 不暇無偏無頗[洪範註云 偏 不中也 頗 不平也
偏頗好惡 己私之生於心也 是不遵王之義也 言不外假無偏頗 實出於內心之至也]
能諧有始有卒[卒 終也 言待師死生一如] 特敎菩薩戒弟子建功鄕[地名]令[官名]金立言
慰勉諸孤[弟子] 賜諡智證禪師
塔號寂照 仍許勒石 俾錄狀聞 門人性蠲敏休楊孚繼徽等 咸得鳳毛者[晉謝鳳
有文章 而其子超宗 又有文章 謂之得鳳毛] 斂陳迹以獻
至乙巳歲[師 僖宗中和二年壬寅十二月十八日卒 公 僖宗光啓元年乙巳來
師殞後四年來也] 有國民媒儒道 嫁帝鄕[孤雲 年十二入唐
十八登科]而名掛輪中[月輪桂中 比登科也] 職攀柱下者[侍御史
着鐵冠立柱下]曰崔致遠 捧漢后[天子]龍緘[詔書] 齎淮王鵠幣[桂苑筆耕云
行次山陽 太尉<高騈>寄賜衣緞 令充歸覲 續壽信物 謹以詩謝]
雖慙鳳擧 頗類鶴歸[先生自謙言 己之榮貴 雖不足爲鳳擧之比
其去家久而今始歸 則頗與丁氏鶴相似] 上命信臣淸信者陶竹陽
授門人狀 賜手敎曰 縷[音樓 絲麻之縷 可經緯者 或云 藍縷弊衣也]褐[音曷
織毛爲之 可御寒者 陸佃曰黃黑色]東師 始悲西化[大師]
繡衣[御使 衣繡衣故也]西使 深喜東還[孤雲] 不朽[指碑文]之爲
有緣而至 無恡外孫之作[漢列女傳云 孝女曹娥 會稽上虞人也其父盰
能絃聲 爲巫祝 桓帝鴻嘉二年五月五日 泝松江濤 迎婆娑神溺死不得屍骸
娥年十四 沿流呼泣 晝夜不絶聲 旬有七日 遂投江而死
三日後 與父屍俱出之 吏爲之立碑云 孝順第一曹家女者 邯鄲淳作其碑文
蔡邕題其陰曰 黃絹幼婦外孫 臼 楊修見卽悟 曹操行三十里知之
歎曰 有知無知 較三十里] 將酬大士[指智證禪師 法華文句記
大論稱菩薩爲大士 亦曰開士 又釋門正統 宋神宗宣和元年 詔
改釋氏爲金仙 菩薩爲大士 僧爲德士]之慈 臣也雖東箭非材 而南冠多幸[晉
顧象 吳郡人 虞澤 會稽人 並起討蘇峻 時後人贊曰 顧實南冠
虞唯東箭也 註 南冠者文人 東箭者武士] 方思運斧 [昔 莊子
因送葬 過惠子之基 顧謂從者曰 郢人堊漫其鼻端 若蠅翼 使匠石斲之
匠石運斤成風 聽而斲之 盡其堊而鼻不傷 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聞之
召匠石曰 試爲寡人爲之 匠石曰 臣嘗能爲之 然臣之質死矣
吾無以爲對也 比作文之妙] 遽値號弓[言王昇遐也 黃帝鑄鼎於荊山之下
鼎成龍至 帝及羣臣宮女七十二人 乘龍而上天 百姓攀龍鬚 鬚絶
帝墮弓 羣臣百姓 抱弓而號 因名弓爲烏號] 況復國重佛書 家藏僧史
法碣相望 禪碑最多[說文云 方者爲碑 圓者爲碣]遍覽色絲[謂妙辭也]
試搜殘錦 則見無去無來之說 競把斗量 不生不滅之譚 動論車載
曾無魯史新意[春秋 乃孔子筆削魯史 則是史外典心之要典
而今於法碣中 不見其意] 或用周公舊章[孔子修禮記 盡用周公之所撰周禮
言攝取前代章句也] 是知石不能言[陳腐之文 刻於石面 爲石所慚]益驗道之云遠
唯懊[音奧 惱也 又悔恨也]師化去早[師壬寅化]
臣歸來遲[公乙巳來] 靉靆字誰告前因[法華靈驗傳 秦郡東寺
有沙彌誦法華經 甚通利 到藥草喩品靉靆二字 隨敎隨忘 師苦責之
師夢一僧曰 此沙彌前生 在寺側東村受身 誦法華藥草喩品 白魚食靉靆二字
其經現在其家 往驗之 明旦師就彼家問之 果有法華經一
部 取看果缺二字 兒亡已十七年 果與此沙彌年時胎月相應也] 逍遙義不聞眞訣[通載云
東晉安帝隆安四年 後秦姚興弘始三年庚子三月庭樹生連理
逍遙園有葱變茝 以表智人應入中國 十二月二十日迎羅什法師
居逍遙園 興以國師禮待之 甚見優寵 資學三千 拔萃有八曰道生
僧肇 道融 僧叡 道恒 僧影 惠觀 惠嚴等 可謂一時之盛 千載光華
興卑萬乘之心 尊三寶之敎 莫不精究 洞其深旨 比什公逍遙園證師月池宮也]
每憂傷手[相傳云 大匠若無則 小匠恐傷手 不能執斧
言以我腐儒 不敢下手於大師之碑] 莫悟伸拳[傳燈錄云 二十五祖奢耶多
自生至長 恆拳左手 見獅子尊者而申之 有一粒珠 衆皆驚異
獅子叙其宿因 而勸出家 今言無緣於佛 莫悟其理] 歎時則露往霜來
遽涸愁鬢 談道則天高地厚[莊子云 至人德 若天高地厚也] 厪腐頑毫[左思作三都賦
十稔始成 擲地金聲 今之述作不佳 僅塞腐毫
之責 故云僅腐] 將諧汗漫之遊[淮南子云 盧敖遊北海 見一道士 問曰
夫子何與我爲友 士曰 吾將遊於汗漫之上 乃聳身直入雲中 敖仰視曰
吾比夫子 若壤蟲之於黃鵠也 此比大師於道士 而自比於敖也]
始述崆峒之美[崆峒山 有廣成子宮 景美不可盡述也 此言述大師之景行]
有門人英爽 來趣受辛[ 臼 受辛  字 二字用意有味] 金口是資[資
依也 后稷廟前有金人三緘其口 蓋愼言之意 言自家資無言而不答也]
石心彌固[皮日休云 宋廣平爲相 疑其鐵石心腸 不解此軟媚詞
註云 宋璟封廣平公 諡文貞 比不許之尤固] 忍踰刮骨[五代萇從簡
中流矢 命醫刮骨而言笑忍痛 三國志 關雲長事亦同 言忍不作序之甚]
求甚刻身[求之益甚] 影伴八冬[案 孤雲獨坐燈下 伴自家之影於八冬而作文也
八冬 八年之冬也] 言資三復 [言謂行狀也
論語曰 白圭之玷 尙可磨也 斯言之玷 不可爲也 南容一日三復讀之孔子以兄之子妻之]
抑六異六是之屬辭無媿 賈[賈 買也 見初月註]勇有餘者
實乃大師內蕩六魔[與六塵同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外除六蔽[慳貪
破戒 瞋恚 懈怠 散亂 愚癡] 行苞六度[布施 持戒 忍辱精進
禪定 智慧] 坐證六通[神足通 天眼通 天耳通 他心通 宿命通漏盡通]故也[其苦心勞身
旣至若是 則竟不可不爲屬辭爾] 事譬採花[然記事也
如蜂之採花 但取其香不擇其味] 文難削藁 [後魏李季白上書切諫
卽消其藁 而今則登石 難於消也] 遂同榛楛勿翦 [陸機賦云
彼榛楛之勿剪兮 亦蒙榮於集翠 註云 庸文雜於麗句 如榛楛之同翠於松柏之下
善惡雖殊 同歸于美 喩自家之庸文 蒙榮於大師之美行]
有慙糠粍在前[習鑿齒 與道安法師周遊 安先去 齒曰 簸之揚之糠粍在前
安曰 淘之汰之沙石在後] 跡追蘭殿之遊[梁武帝 與達摩共遊蘭殿
卽王之正殿也] 誰不仰月池佳對[月池宮說心 爲忘言師也]
偈效柏梁之作[漢武帝作柏梁臺 命盧多遜作七字詩 七言始於此五言始於蘇武河陽詩]
庶幾騰日域[東方]高譚
其詞曰 麟聖依仁乃據德[孔子未生時 有麒麟吐玉書於闕里人家曰
水精之子 繼衰周而素王天下 孔母徵在 以繡紱而泣 絶春秋之筆]
鹿仙知白能守黑[敦煌實錄云 老子父 姓韓 名虔 夜夢日精敷野而仙人駕鹿入室
與上洋朱氏特猪婢子 合孕而生故曰鹿仙] 二敎徒稱天下式
螺髻眞人難确力[佛頭髮如螺形 故謂佛螺髻眞人也 确力 競勝負也]
十萬里外鏡西域[成光子曰 自長安至中印度境五萬八千里 西至那拘遮國五萬八千里]
一千年後燭東國[見上文洛宅註] 雞林地在鼇山側[鼇山者
列子 湯問云 渤海之東 有大壑焉 其中有五山 而五山之根
無所連著 常隨波上下往還 帝恐流于西極 使巨鰲十五擧首戴之
五山始峙] 仙儒自古多奇特 可憐羲仲不曠職[羲和 堯時主四時之官
賓日餞日也] 更迎佛日辨空色 敎門從此分階  [三輔黃圖云
未央殿前左 右平 註 天子殿高九尺 階爲九級 中分左右  有齒
人行之 右則平之 平者 以文磚相亞次 令輦車得上也  音戚 階璣也]
言路因之理溝洫[洫音革 田間水道 卽深廣 八尺曰洫 深廣四尺曰溝]
身依免窟心難息[免窟 喩隱者之居處] 足躡羊歧眼還惑[羊腸山
有九曲險路 上四句言敎路多端] 法海安流眞叵測 心傳眼訣苞眞極
得之得類罔象得[春池失珠 覓之不後 罔象無心而得之 出莊子]
黙之黙異寒蟬黙[蟬之不鳴者雄也 不鳴是黙 大師則具說 故異於常黙]
北山義與南岳陟 垂鵠翅與展鵬翼[鵠則一擧飛千里 鵬則一擧九萬里
比遊中原] 海外時來道難抑 遠派禪河無雍塞 蓬托麻中能自直[寶鑑云
蓬生麻中不扶而自直] 珠探衣內休傍貸[衣內 卽法華 親友係珠衣內
其人醉不知 後更逢親友 始知其珠不從外得 貸音惕 借也]
湛若賢溪善知識 十二因緣非虛飾[六是六異也] 何用攀絚兼拊杙[攀絚
渡流沙之事 拊杙 越葱嶺之事 言在此而得道] 何用砥筆及含墨[言不假文字而得道]
彼或遠學來匍匐[指上義與陟也] 我能靜坐降魔賊[指大師]
莫把意樹誤栽植 莫把情田枉稼穡 莫把恒沙論萬億
莫把孤雲定南北[此四句 戒門人之辭 初二句 戒空守黙之痴禪
虛栽意樹枉稼情田 次二句 戒參愚僧空論功德虛行南北者] 德馨四遠聞薝蔔[書云
黍稷非馨 唯德是馨 薝蔔 桅子花也] 惠化一方安社稷[土穀之神
有德者 配食焉 共工氏之子句龍氏 食於社 厲山氏之子柱
食於稷 乃王者崇奉神明 以報天地之功用 是國家安危所在之所]
面奉天花飄縷 [天花 御札也 縷 者 師之行狀也 卽出入宮之淸儀也]
心憑水月呈禪拭[拭音式 以巾拔垢也 卽呈禪門拭心之言也上句
入王城時事 此句 答王問心之事也] 寯嗣佳綿誰入棘 腐儒玄杖慙摘埴[盲者以杖探路之狀也
玄杖 筆也 言以儒記佛 如盲人之不知去路]
跡耀寶幢名可勒[寶幢 指塔也] 才輸錦頌文難織[輸 負也]
囂腹欲飫禪悅食[囂腹 鳴腹也 禪悅食 六度經云 以禪悅爲食 以智慧爲劍
此以碑文爲食也] 來向山中看篆刻
初月山大崇福寺碑*
臣聞 王者之基[基 本也 書武成篇 太王肇基王迹也] 祖德而峻 [峻
崇也]孫謀也[詩云 貽厥孫謀] 政以仁爲本 禮以孝爲先[仁孝爲一編大旨]
仁以推濟衆之誠[左傳鍾儀云 仁以接事 事雖大必濟 論語云
一日克己復德 天下歸仁焉] 孝以擧尊親之典 莫不體無偏於夏範[洪範曰
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無黨無偏 王道平平 注 偏不平也 黨不公也
言無偏黨反側己私之見於事也 蕩蕩 廣遠也 平平 平易也 言正直不偏邪也]
遵不匱於周詩[詩云 威儀孔特 君子有孝子 孝子不匱
永錫爾類 註云 孝子 王人之嗣子也 儀禮 祭祀之終 有嗣擧奠 匱竭也
類善也 言汝之威儀 旣得其宜 又有孝子之擧奠 孝子之孝誠不竭則永錫爾善矣]
聿修芟秕稗之譏[芟 刈也 秕 不成粟也 稗 似稻而實細也
比政事不明] 克祀潔蘋蘩之薦[詩云 于以采蘋 南澗之濱 又云
于以采蘩 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 公侯之事 蘩 各蒿也 沚 渚也 註言南國被文王之化
諸侯夫人 能盡誠敬 采以奉祭祀也] 俾惠渥[渥音屋
洽也 渾也 賈誼云 德至渥也 言王德] 均濡於庶彙 [庶 衆也
彙音暉 類也 聚也] 德馨高達於穹旻[孝誠達穹旻] 然勞心而扇暍[
暍音葛 說文 傷暑 帝王世紀 武王自孟津還 及于周 見暍人 王自左擁而右扇之]
泣辜[夏禹 出見罪人 下車 問而泣之] 豈若拯羣品[衆生]於大迷之域[三界]
竭力而配天[配音沛 匹也 合也 周頌 克配彼天也]饗帝[書曰
以饗上帝鬼神] 豈若奉尊靈於常樂之鄕 [常 樂 我
淨爲涅槃之四德 常樂之鄕卽涅槃之世界也] 是知敦睦九親[敦 厚也睦
和也 堯典云 九族旣睦 註云 高祖曾祖祖父子孫曾孫高孫玄孫爲九族]
實在紹隆三寶[佛法僧] 矧乃玉毫光[法華經云 佛放眉間白毫
相光 照東方萬八千世界 靡不周遍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阿迦尼吒天
註云 阿鼻 此云無間 卽地獄最下 阿迦尼吒 此云質礙究境 卽色界極頂也]所燭照
金口偈[佛說經文]所流傳 靡私於西土生靈 爰及於東方世界[佛說法華時
放眉間瑞光 照東方萬八千里云] 則我太平勝地也
性茲柔順[東方配五常則仁 故柔順] 氣合發生[東方始生萬物]山林多靜黙之徒[僧侶]
以仁會友 江海協朝宗之勢 [尙書 江漢朝宗于海
註 春見曰朝 夏見曰宗 江漢趨於海 如諸侯朝宗于王也] 從善如流
是故激揚君子之風 薰漬[漬音恣 漚也 浸也]梵王之道 猶若泥從璽[天子之璽
以紫泥封之]金在鎔[董仲舒曰 上之和下 下之從上
猶金之在鎔 此二句 明從善如流]而得君子鏡[照也] 志於三歸[佛法僧也]
士庶翹[翹 懸也 文選 曹植雜詩 思慕遠人 註 翹猶懸也] 誠於六度[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之總稱] 至乃國城無惜 能令塔廟相望
雖在贍部洲[此云勝金洲也]海邊 寧慚都史多[梵語 兜率
亦都史多 此云知足天]天上 衆妙之妙 何名可名 [案 衆妙二句
總結妙中之尤妙也 衆妙指莊嚴塔廟等事也 下妙字 謂妙法也 言衆妙中之眞妙法
名狀不可得也] 金城[新羅都城也]之离[南方卦名 言南方]
日觀[日觀者 泰山東南峯名 雞初鳴 則見日出 故云日觀峯
今新羅東亦有之]之麓 有伽藍號崇福者 乃先朝[景文王]嗣位之初載[西紀八六一年]
奉爲烈祖元聖大王[冊號敬信 卽景文王之九世祖]園陵追福之所修建也
粵若[發語辭也]稽古寺之濫觴 [水初出曰濫觴
比作事之始也] 審新刹之覆簣[孟子云 爲山九仞 功虧一簣 若盡一
簣 則是覆也 故言凡事之終 云覆簣] 則昔波珍飧 [新羅十七級爵中第三級也]
金元良者 昭文王后[元聖大王之母]之元舅 [帝王之長舅
卽帝王母之兄弟之長] 肅貞王后[元聖大王之后]之外祖也 身雖貴公子
心實眞古人 始則謝安[比金元良]縱賞於東山 儼作歌黨舞館 終乃慧遠同期於西境
捨爲像殿經臺[晉謝安携妓 遊東山三十年 後與慧遠法師與劉遺民雷次宗周續之宗炳等百二十人
結白蓮社 發願往生西方]
當年之鳳管鵾絃[崑山之竹 作管吹之 有龍鳳之音 以鵾之筋
作琴瑟之絃 用鐵撥彈 則其響如雷] 此日之金鍾玉磬 隨時變改
出世因緣 寺之所枕倚也[主山] 巖有鵠狀 仍爲戶榜 [因爲寺榜云鵠寺也]
能使鴦廬長價[鴛鴦必具雌雄 故東西翼廊 謂鴦廬] 永令鵝殿增輝[禽經曰
鵝鳴 沈 養之園林 則蛇遠去 諸佛所住 百害斯無 故佛殿謂之鵝殿]
則彼波羅越之標形[西域達親國 有過去迦葉佛伽藍
窮大石山作之 凡有五層 最下層作象形 五百間石室 第二層獅子形
四百間 第三層馬形 三百間 第四層牛形 二百間 第五層鴿形 一百間
窓牖通明 室中朗然 是名波羅越寺也] 崛恡遮[此云鷹 巖如鷹狀故因爲寺名]之紀號
詎若飛千里以取譬[古詩 黃鵠飛千里 取鵠字意也]
變雙林以刱題者哉[梁武帝時 傳大士於松上頂古寺 因雙搗樹
改名雙林 而居之 但取其變本名之義也 此寺名但鵠寺 而無白字 解云
佛入涅槃時 雙林皆白 取白意 非] 但茲地也 威卑鷲頭 [西域記云
梵語枯標陁羅 唐言鷲頭 亦云鷲臺 枯標特松 旣棲鷲鳥 儀類高臺
故佛於此說法也] 德峻龍耳[郭璞錦囊經云 勢止形仰 前澗後崗
龍首軾之 藏曼顙 吉昌耳 致王侯 以坎爲首 卽甲角震耳也 註 燕國公張說與玄宗
俱微行 見葬龍耳者 誤謂龍角 尋往其家 勸移他地
其人答曰 葬龍耳 則三年內 白衣天子到門前云云] 與畫金界 [金界者
寺也] 宜開玉田[玉田者 陵也] 洎貞元[唐德宗年號] 戊寅年[元聖大王十四年]冬
遺敎窀穸之事\窀音肫 穸音夕 墓穴幽堂也 杜預曰
窀 厚也 穸 夜也 言穴中厚暗如長夜] 因山是命[綱目註 帝王之葬
因其山川 而不復起墳] 擇地尤難 乃指淨居[寺也] 將安秘殿[王陵]
時獻疑者有言 昔游氏之廟[說文云 鄭聲公 欲毁游氏之廟 以廣苑囿
子産曰 游氏之賢 不能保五畝之宅耶 公遂止] 孔子之宅[漢書景帝中子
爲魯恭王 欲毁孔子舊宅 以廣其居 聞金石絲竹之音 乃止不壞]
皆不忍終毁 人到于今稱之 則欲請奪金地 無乃負須達多 [指給孤獨作祗垣精舍者
比金元良也] 大捨之心乎 冥葬者[陵也] 地所祐
天所咎[白虎通云 天以高爲尊 地以厚爲德 ○ 案 冥葬則地增其厚
故爲所祐 天減其高 故爲所咎] 不相補矣 而莅[莅音利 臨也]
政者譏[譏 議也 左傳云 鄶以下 無譏焉]曰 梵廟[寺也]也者 所居必化
無往不諧 故能轉禍基爲福場 百億劫[劫 具云劫波 此云時分也]濟其危俗
靈隧[陵也]也者 頫 坤脈[頫音府 低頭也  同銓 坤脈
五行之氣 運於地中 猶人之血脈 運於皮膚之中] 仰揆乾心 [揆
度也 乾心 二十八宿與列星 羅于乾心 各有主張分地也] 必在葛四象[謂金木水火]于九原[九原
葬處也 禮檀弓云 趙文子視于九原曰
九原可作 吾誰與從 註云 卿大夫死 則多葬于此 故云九原] 千萬代保其餘慶
則也法[佛法]無住相禮[喪葬之禮]有成期 順天之理 但得靑烏善視[郭璞之師
靑烏先生 善陰陽地理 著錦囊經]豈令白馬悲嘶[梁高僧傳云
昔外國王 盡毁諸寺 唯招提寺 未及毁 夜一白馬 繞塔悲嘶
卽以啓聞 王乃停止 因改招提 爲白馬寺 名出義集] 且驗是仁祠[寺也]
本隸[付屬]戚里[金元良也] 誠宜去卑就峻[去卑 應上威卑句
就峻 應上德峻句] 捨舊[指舊寺也]謀新[陵也] 使幽庭[陵也]
據海域之雄 淨刹[寺也]擅雲泉之媺[美也] 則我王室之福山高峙 彼侯門[侯門者
指金元良是貴公子 故下數節明不負須達陁之意 此是文結處故]之德海安流
斯可謂知無不爲 各得其所 豈與夫鄭子産之小惠
魯恭王之中輟[指上不毁宅毁廟也] 同日而是非哉 宜聞龜筮協從[筮音誓
蓍曰筮 蒿屬也 龜曰卜也 蓍二施 史記云 蓍千歲 一本百莖
下有神龜 守之 此言葬於佛地 未知吉凶 故先以占兆也] 可見龍神歡喜[案
宜聞云云 至歡喜 言龍神歡喜 故龜筮協從 龜龍一族
蓍神無二故也] 遂遷精舍 爰創玄宮 兩役[寺與陵也] 它徒 [它音披
具也 治也] 百工蕆事[蕆音闡 備也] 其改創紺宇[紺音甘 染靑赤色釋名云
紺 含也 靑而含赤色] 則有緣之衆 相率而來 張袂不風 植錐無地
霧市奔趨於五里[後漢 張楷 能爲五里霧 學其術者塡門 人謂之霧市]
雪山和會於一時[西域記云 伊爛那城長者之子 性情仁善投雪山學佛
凡有所須 自其居家 至于雪山 鄰里奴僕 交路替傳 曾不踰時
其和會可知] 至於撤瓦抽椽[撤 除去也 抽 發也] 奉經戴像迭相授受
競以誠成 役夫之跬步未移 釋子之宴居已就[寺役畢] 其成九原
則雖云王土[普下之下 莫非王土] 且非公田 於是 括以邇封[括
結束也 量也 說文 築土爲墳曰封 檀弓 孔子合葬于防 封之崇
言邇封者 作墓之近地也] 求之善價 益丘隴[指墓域周邊之地 俗所謂山坂]餘弌百結[從來寫本及刊本
皆書以 百結 今據碑石斷片 改以弌百結]
 [酬同]稻穀合二千苫[斞除一斗爲苫也 司馬法 六尺爲步
步百爲畝 秦孝公制二百四十步爲一畝 程頤曰 古者 百畝止當今田十畝也
斞音與 量名 十六斗] 旋命[旋 轉也 回也]所司[司 治葬者]
與王官之邑[官猶主也 樂記云 天地官矣 註 主也 卽畿內之邑也]
共芟榛徑[芟音杉 刈也 唐史 墟榛 註 榛 木盛也]分蒔松埏[蒔音時
植也 埏 和土也 又字彙云 墓道也]故得蕭蕭多悲風 激舞鳳歌鸞之思[魏志
武帝臨終 謂宮人曰 汝等日後思朕 登銅雀臺 望西陵而歌舞
此以舞鳳歌鸞 比思先王之宮女也] 鬱鬱見白日 [博物志云
漢滕公卒 公卿送葬 駟馬跼地悲鳴 掘地得石槨 銘曰 鬱鬱佳城 三十年見白日
嗟呼 滕公居此室] 助盤龍踞虎之威 [漢書 諸葛亮至石頭城
歎曰 鍾山虎踞 石頭龍盤 眞帝王宅也] 且觀其地 壤異瑕丘 [
禮記云 公叔文子升於瑕丘 嘆曰 樂哉 斯丘 死則我欲葬焉] 境連暘谷[時出處]
祗樹[曾是寺垈 故曰祗樹]之餘香未泯 穀林[堯葬處]之佳氣增濃
繡峯[峯之隱現端好 如錦之繡]則四遠相朝[如繡之峯 四方歸朝]
練浦[浦之澄麗亙長 如練也] 則一條在望[如練之浦 一面供望]
實謂喬山[黃帝 壽百一十歲 乘龍上天 葬弓劍於喬山] 孕秀
畢陌[文王葬地]標奇 而使金枝[本孫]益茂於雞林[新羅]玉派[外孫]
增深於鰈水[海東也 東方有比目魚 其名曰鰈也]者矣 初寺宇之徙也雖同聳出[法華
多寶佛塔 從地涌出也] 未若化城[法華 中長者 欲領諸子
達於寶所 諸子憚路險遠 故中路權化一城 略置寶貨 引諸子入化城
後更引入寶所 譬佛以二乘法引之 終入大乘也] 哉[乃也 又纔也]得剗荊棘而認岡巒
雜茅茨而避風雨 僅踰六紀 [十二年爲一紀
取歲星一周天] 驟歷九朝[元聖 昭聖 哀莊 憲德 德興 僖康 神武
文聖 憲安] 而屢値顚覆 未遑嵩飾 三利[憲安王無子 欲擇膺廉爲婿膺廉聞長女醜
而少女有姿色 範喬<敎>曰 娶長女 有三利 一 王無子
以婿爲太子 二 少女自然相從 三 終得大位 是爲景文王]之勝緣有待
千齡之寶運[指國運也]無虧 伏惟先大王[景文王也 僖康王之曾孫]虹渚騰輝[虹
水名 顓頊母 曰女節 見有星流 感而生顓頊] 鰲岑[慶州有鰲山]降跡
始馳名於玉鹿[似指花郎團 而未可詳之] 別振風流[鸞郎碑云
國有玄妙之道 曰風流] 俄綰職於金貂[貂音彫 鼠屬出胡丁零國
亦出東北 夷徐曰 侍中冠 以貂爲飾 北方寒 以貂皮暖
故附施于冠 漢冠儀 貂蟬 註曰 金取堅强 蟬取居高飮潔 貂取內勁悍外溫潤也]
肅淸海俗 據龍田而種德[易乾卦云 九二 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
註曰 田地上也 出現於地上 其德已著 以聖人言之 舜之田漁時也
利見大德之君 以行其道也 卽東宮] 棲鳳沼 [周靈王太子晉
吹鳳簫求凰 與秦穆公之女季嘯 俱爲神仙而去 後人稱太子所居室曰鳳閣
所遊池曰鳳沼]而沃心[說命云 啓乃心 沃朕心 註云 沃 灌漑
也 沃朕心者 漑我心 而厭飫也] 發言則仁者安人 謀政乃導之以道
八柄之重權咸擧[周禮 太宰以八柄貂王 御羣臣 註 一 有德則爵 二有功則祿
三 言語合道則賜予 四 有善行則置于位 五 有大勳則使子孫享養
六 有大罪則殺而奪符 七 有罪則廢而放之 八 有過失則譴責]
四維之墜緖斯張[天之四維 東西南北 人之四維 禮義廉恥]歷試諸難[玉鹿至四維
皆是諸難 如唐堯之歷試虞舜也] 利有攸往 旋屬憂侵杞國[李白詩
杞國無事憂天傾 此言王之昇遐 取天傾意] 位曠搖山[古文
邦國曠位 山岳搖動 亦言王之昇遐] 雖非逐鹿之原[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 亦有集烏之苑[詩云 瞻烏爰止 于誰之屋之意 言未知寶位將爲誰人之所傳
如烏之飛 將止于誰屋之比也 ○ 有引左傳云
宋景文公 無子 取公孫周之子得與啓 畜諸公宮 公有病 死 大尹立啓
三日 得夢啓北首而寢於廬門之外 己爲烏而集於其上 咮加於南門
尾加於北門 覺而言曰 北首 死像也 寢門外 失國也 余夢美吾必立也
然不及前義] 然以賢以順 且長且仁[賢順 就氣質而言 仁長
就德行而言也] 爲民所推 捨我奚適 乃安身代邸[漢文帝 以代王至長安
受皇帝位於代邸] 注意慈門[佛門也 以佛慈悲爲本也] 慮致祖羞[移寺而安陵
若不崇飾其寺 則是爲祖先奉佛之羞] 願興佛事
因請芬皇寺僧崇唱[寺在國城西 今猶完在也] 以修奉梵居之旨 白于佛
復遣金純行 以隆宣祖業之誠 告于廟 詩所謂愷悌君子 求福不回[愷悌
樂易也 回 邪也 言文王之求福 修德以俟之也 不爲回邪之行以要之也]
書所謂上帝時歆 下民祗協[書 微子命 註云 歆 饗也 協合也]
故能至誠冥應 善欲克從 卿士大夫與守龜協[龜協 中庸云 國家將亡
必妖孽見蓍龜 註 蓍所以卜也] 赫赫[高明顯盛貌]東國 而君臨之
爰遣陪臣[諸侯之臣 於天子 爲陪臣] 告終稱嗣 [憲安王薨
景文王嗣位也] 遂於咸通六年[唐懿宗年號] 天子使攝御史中丞胡歸厚
以我鄕人前進士裴匡 腰魚[金魚袋]頂豸[豸音池 一名神羊 似鹿而一角
生于北荒 楚文王好服豸冠 漢爲法冠 御史冠也 ○ 堯時 有一雙獬豸
立於階下 善者入之 則引之 不肖者入之\ 則觸之 死 葬於殿之左矣
生朱草 長一丈 小人入則指之 故後世取 豸爲臣冠也]
爲輔行[副使]與王人[官名]田獻銛 來錫命 曰自光膺 [光 先王之光
膺 服膺也]嗣續 克奉聲猷[天子聲敎] 俾彰善繼之名[善繼其志 善述其事]
允協至公之擧[非王子弟 而以仁善承位 故曰至公] 是用命爾爲新羅國王
仍授檢校太尉兼持節充寧海軍使 向非變齊標秀 至魯騰芬[孔子云
齊一變 而至於魯 魯一變 而至於道也] 何以致鳳筆[指上詔書]
而寵外諸侯[指上新羅王也] 降龍旋[指上持節] 而假大司馬[指上寧海軍使]之如是矣[鳳筆
筆柄雕鳳 龍旋 旋上畫龍故也]
亦旣榮沾聖澤 必將親拜靈丘[先王陵] 肆以備千乘之行 [天子萬乘
諸侯千乘] 奚翅[翅 啻也]耗十家之産[漢文帝欲作露臺 召匠計之
直百金 上曰 百金 中人十家之産 乃止] 遂命大弟相國[追奉尊諡惠成大王]
致齊淸廟[祀堂] 代謁玄扃[陵也]懿[大也 美也]乎雞樹[雞林]
揚蕤[蕤音唯 草木華垂貌 又孫氏瑞應圖曰 王者禮備至則葳蕤生于殿前]鴒原挺茂[詩
常棣 註 鶺鴒行 則首尾相接 喩兄弟急難相救]
歲久而永懷耕象[陵龜蒙曰 世謂舜田于歷山 象爲耕 鳥爲耘 吾觀象行
必端而必深 法其端深 曰象耕 鳥之啄食 務疾而畏奪 法其疾畏
故曰鳥耘 非眞象鳥耕耘] 時和而罷問喘牛[漢丙吉爲相 出逢羣鬪者
死傷橫道 吉過之不問 前逢人逐牛 牛喘 使史問曰 牛行幾里矣
謂前後失問 吉曰 民鬪傷殺 京兆尹 職當禁捕 宰相不親細事
非當於道路問也 方春牛喘 恐陰陽失和 宰相職司燮理 是以問 人以爲吉知大體也]
藻野耨川[文選云 靚粧藻野 袨服耨川 或曰 當作耨野藻川
言耘耨於野 采藻于川] 東者如雲 乃有鮐背之叟[鮐音台 鮐背
老人氣衰 皮膚消瘠 背若鮐魚 故曰鮐背 釋名 九十曰背鮐 見字彙]
鵠眉之僧[眉之皓白 如鵠眉之白也] 抃[抃音便 拊手也 列子老幼喜躍抃舞]
手相慶 大相賀曰 貴介弟[左傳 伯州犂曰 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
介 大也]之是行也 聖帝[懿宗皇帝]之恩光著矣[著者八域皆聞故也]
吾君之孝理成焉[理 道也 孝理成者 榮鬱光先故]禮義鄕風
綽[綽音作 寬貌]有餘裕[裕 寬意也] 遂使海波晏[晏 安也 柔和貌也]
塞塵淸[干戈息靜 王克寧海軍使重任故] 天吏均 [受命于天
謂之官吏 淮南子曰 四時者 天之吏也 吏卽四時也 言四時順行 天無烈風淫雨]
地財羨[羨音衍 餘也] 則乃踵[繼也]修蓮宇[寺也] 威護柏城[陵也]
今也其時 捨之何俟 於是孝誠旁達 思夢相符[晝思夜夢相符]
乃見[現也]聖祖大王[元聖王] 撫而告曰 余而[而 汝也]祖也
而[而 汝也]欲建佛像 飾護予陵域 小心翼翼[詩云 維此文王 小心翼翼
翼翼 恭愼貌] 經始勿亟[詩云 經始勿亟 庶民子來 註 經度也
亟 急也 言臺之經度始役 王言勿急 而庶民子來而作也] 佛之德予之力
庇爾躬 允執厥中 天祿永終[論語云 堯曰 咨爾舜 天之曆數在爾躬
允執厥中 四海困窮 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 書云 舜命禹曰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云云 至永終 參看銘中德符命禹以上註]
旣而韻耿銅壺[漏壺也] 形開玉枕[莊子 其寢也魂交
其覺也形開] 不占十煇[春官掌十煇之法 以觀妖祥 煇謂日傍之光
一曰侵 陰陽相侵 赤雲爲陽 黑雲爲陰 二曰象 如赤鳥 三曰鐫 日旁雲氣刺日
四曰監 赤雲在日傍 如冠珥 五曰闇 日月食也 六曰瞢 日月無光
雲氣貫日而遏 八曰叙 雲氣次序如山 九曰躋 升虹也 十曰想
雜氣形象] 若佩九齡[禮記云 文王謂武王曰 汝何夢矣 夢帝與我九齡
西方有九國 君王其終撫 文王曰 我百 爾九十 吾與爾三焉 文王九十七終
武王九十三終] 遽命有司 虔修法會 華嚴大德釋決言
承旨 於當寺 講經五日 所以申孝思而薦冥福也 仍下敎曰 不愛其親經所戒也[卽孝經也]無念爾祖
詩寧忘乎[詩云 無念爾祖 寔繁有徒]
睠言在藩[小雅云 睠言顧之 註 睠 反顧也]有欲修寺 魂交[在夢時]致感
㾕慄[㾕音甚 感寒體戰也 慄 悚縮也] 衿靈[心神也 旣愧三年不蜚[楚莊王三年不政
伍擧曰 有鳥在阜 三年不飛不鳴 是何鳥也
曰 飛將衡天 鳴將驚人也] 深思一日必葺[葺音緝 茨也 又修補也]
百尹[尹 治也 猶言百官]御史 謂利害何 雖保無賣兒貼婦之譏[宋明帝
以湘東舊宅爲寺 謂何尙之曰 此是朕之大功德 散騎常侍虞愿對曰
此是賣兒貼婦之錢 佛若有知 必當悲愍 何功德之有 註 貼 以物爲質
言徭役繁重 民不能供 故或賣兒質婦 以當役錢] 或慮有鬼怨人勞之說[秦築長城
鞭撻民丁 役使鬼神 民作魚游河曲 鬼有怨恨之聲也]
獻可替否 爾無忽諸[替 廢也 否 非也 忽輕也 諸 語辭] 宗臣繼宗勛榮以下
協議上言曰 妙願感神 慈靈現夢 誠因君志先定 果見衆議僉同
是寺也成 九族多慶 幸値農隙 請興杍工[杍音子 治木器
又木工也] 爰用擇人龍[馬岌謂宋纖曰 人中之龍] 於建禮仙門[摩詰詩
建禮高秋夜 註 建禮 門名 蓋禮曹門也] 擧僧象於昭玄精署[僧之持律院也]
乃命宗室三良 曰端元 毓榮 裕榮 與釋門二傑 曰賢諒
神解 及贊導僧崇唱等 督其事 且國君爲檀越 [梵云檀 此云施
越是唐語 言行施越苦海] 邦彦[爾雅云 美士爲彦]爲司存 [存 在也
司而在者 卽有司也] 力旣有餘 心能匪懈 將俾小加大 豈宜新間舊
然恐沮檀溪宿願[梁武帝 伐竹木 沈檀溪 積茅如岡阜 立願云 事若成
則當以此材 建立伽藍 竟得如意]不瑕[與無乃同]傷 苑前功[西域
有中虛 樹 女子從中而出 王取而爲后 建寺於其地 號 苑] 選掇故材
就遷高 [掇音徹 入聲 拾也 採也  音陟 基址] 於是占星揆日[詩云
定之方中 作之楚宮 揆之以日 作之楚室 註云 是占星之意也]
廣拓[拓音尺 開也]宏規 合土範金[造作器用 見禮運]爭呈妙技[呈
視也 露也 技 材也] 雪梯[雪 當作雲 公輸般爲楚 造雲梯攻宋
墨子拒之 出墨子] 而倕材架險[倕 黃帝時巧匠名]霜塗[霜 白也塗土也]
而 堊[  古之土工 堊 白土也]黏香[黏 着也 言以香和土而塗之]
斸巖麓[斸音燭 斬也 麓 山足]而培垣[培 加土也] 壓溪流而敞戶[敞
高曠也] 易荒階以釦砌[釦音口 金飾也 言砌石之隙
以鉛錫而鑄飾] 變卑廡以琱廊[琱 雕飾也] 複殿[上下皆殿]龍盤 中以盧舍那[毗盧舍那佛之略稱
實無異於釋迦牟尼]爲主 層樓鳳跱[跱與峙同
屹立貌 樓若鳳之屹立] 上以修多羅[修多羅 梵語經典之意]
爲名 高設鯨桴[張衡東京賦 撥鯨魚鏗牢鍾 註 海岸有獸 名蒲牢 其聲如鍾
性畏鯨 見鯨輒吼 故鑄鍾 以蒲牢爲首 桴則像鯨而擊之] 對標鸞檻[畫鸞於檻]
綺井[綺井者 卽藻井也 畫芰荷水草以覆之 所以避火
乃井上板子] 華攢[攢 族聚也]而 鞢[鞢音狎 鞢音燮 花相次比貌
何平叔景福宮賦云 紅葩 鞢] 繡栭[栭 樑上柱 又說文 屋枒上樑也
卽樑上短柱 承屋脊者]枝擁[擁 衛也 羣從也] 而杈枒[杈枒音叉耶
杈木交枝 枒木無枝 言栭梠相接 齒牙相入] 聳翼如飛 回眸必眩
其以增崇而改作者 有若睟容[佛也]別室[景堂 別於正殿與僧寮也]圓頂[僧也]蓮房[蓮之爲物
一房百子 故喩僧之一舍羣居]揣食臑堂[揣
度也 量也 臑 朱子曰 音耎 熟也 卽食堂也] 晨炊 屋[ 廣也
卽今香積殿] 加以雕礱罄虰[礱音弄 磨也 罄音敬 盡也] 彩雘[雘音
廓 丹中之善者 多出衡山]窮精 巖洞共淸 烟霞相煥 玉刹[法堂上左右白竿]掛蓬溟之月
兩朶霜蓮 金鈴激松澗之風 四時天樂 就觀勝槩
傑出遐陬 左峯巒則雞足挐雲[三峯特秀 如雞足之倒立 挐
牽引也] 右原隰則龍鱗[隰音濕 阪下隰也 公羊傳云 上平曰原 下平曰隰
遠視隰 則如龍鱗之閃日]閃日[文選云 龍鱗閃日 又云 疆域綺錯
原隰龍鱗云云] 前臨則黛[字書云 山色靑黑者 謂之黛] 列鯷嶠[
鯷音地 又言弟 魚名 頭大尾小也 言山形上大下小 如鯷魚形也 有云
鯷魚膓大着地 而背靑黑色 山形如之也 嶠 山也] 師睇 [睇音弟
目小視也]則鉤連鳳岡[傍有飛鳳山故] 故得遠而望也 峭而奇 迫而察也
爽而麗 則可謂樂浪[本是四郡之一 慶州亦嘗稱樂浪]仙境 眞是樂邦
初月名山 便爲初地[十地中初地也 地有生成 住持四義] 善建而事能周匝[匝
周也 遍也 ○ 寺與陵俱修也] 勤修而福不虛捐
必謂大庇仁方 上資寶壽 罩[罩音朝 壓也]三千界[言統合三千世界]爲四境
籌五百歲爲一春[人間五百歲 四天王一晝夜 卽上資寶壽者
卽彼天壽也] 豈期獵豹樊岑[山名 似是樊山 而未可詳之] 方歡竪尾[叢譜符命篇云
孫權獵豹樊岑 有老嫗問曰 今日獵何獸 曰得一豹也嫗曰
何不竪尾 因忽不見 因立神嫗廟 註云 竪尾者 何不立太子乎]
跨龍荊岫[荊山] 遽泣墮鬚[黃帝鑄鼎於荊山下湖水上 鼎成 龍至 帝及羣臣宮女七十二人
乘龍上天 百姓攀龍鬚 鬚絶 帝墮弓 百姓抱弓號泣
喩景文王昇遐 ○ 輦佛旣勤 豈期至此乎] 獻康大王[景文王太子]德峻妙齡
神淸遠體 仰痛於寢門問竪 [文王爲世子時 王季有疾
則雞初鳴 就寢門 問候於宦竪] 俯遵於翼室宅宗[宅 居 宗 主 蓋帝王居喪
則不居正殿 徙居翼室 爲居憂之宗主也] 滕文公盡禮居憂 [
滕文公爲世子 使然友問居憂之禮於孟子 極盡死葬之禮] 終能克己[
克除私欲] 楚莊王俟時修政 其實驚人[楚阜之鳥 三年不飛不鳴 飛將衝天
鳴將驚人之語] 矧復性襲華風 躬滋慧露[佛法也] 抗[擧也]
尊祖之義 激歸佛之誠 中和[唐僖宗年號] 乙巳年秋 敎曰 善繼其志
善述其事 永錫爾類 在我而已 先朝所建鵠寺 宜易榜 爲大崇福寺
其持經開士[蒙疏 大心始開] 提綱淨吏[卽維那執綱紀者也] 南畝以資供施
一依奉恩故事[武烈王爲眞智王追福所建] 其故波珍飧金元良所捨地利
輸轉非輕[納三寶爲寺] 宜委正法司[紏正僧法之司] 別選二宿德
編籍爲常住 薦祉于冥路 則有以見居上位[王位]者 無幽不察
結大緣者[金元良] 有感必通 自是鳧鍾[考工記 黃帝命鳧氏造鍾]
吼泬寥[泬音穴 宋玉九辨 泬寥兮天高 註 泬 曠蕩也 寥 空也]
龍鉢[檀經云 曹溪寶林寺前潭中 有一龍常出沒 現形甚巨 師叱之曰爾不能現小身耶
龍乃小身躍出 師展鉢曰 爾入老僧鉢 龍乃入鉢 師至堂
爲龍說法 龍乃蛻去 故云龍鉢耶 又龍所獻鉢歟] 飫香積[維摩經云
淨名居士過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世界 至香積世界 借一鉢飯 供養一萬文殊]
唱導則六時玉振[孟子註云 八音 金木土絲竹匏革石
擊金而始之 始條理也 後擊磬收之 終條理也 磬是玉也]修持則萬劫[具云劫波
此云時分]珠聯[持戒之法 如聯珠而不絶] 偉矣哉 得非尼父所謂無憂者其惟文王
父作之 子述之者耶[父王季 子武王]慶曆[唐代無慶曆年號
或唐曆 亦似未瑩]景午[僖宗光啓二年丙午 丙字
高宗諱 故改丙爲景]年春 顧謂下臣曰 禮不云乎 銘者自名也 以稱其先祖之德
而明著之後世 此孝子孝孫之心也 先朝締構[刱寺]之初發大誓願
金純行與若[汝也]父肩逸 嘗從事於斯矣 銘一稱而上下皆得[吾與汝俱得孝子之心也]
爾宜譔銘[譔 造也 又屬辭記事曰撰 銘名也
名記其功也] 臣也浪跡星槎[杜詩註云 漢張蹇乘槎 泝河源 至一處而見一丈夫牽牛一美女織錦
問曰 此何處也 女授一石曰 問于城都嚴君平
蹇還如言問之 君平曰 此是織女支機石 某年月日 客星犯牽牛
其時爾應到彼也 此喩入中國也] 偸香月桂[東坡詩註云 月中有桂
高五百丈 衆仙於中傲戲 下有一人 常斫之 則吳剛也 言偸香者
孤雲卽入唐登甲科] 虞丘永慟[家語云 孔子至虞丘 聞子阜哭甚哀
問其故 對曰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遊宦列國 旣歸而親沒
故哭之云] 季路徒榮[家語云 子路少時 爲親負米 及親沒仕楚
歎曰 雖列鼎而食 累茵而坐 雖欲爲親負米 其可得乎 言孤雲親沒
徒榮也] 承命震驚 撫躬悲咽[昔於乘桴之時 父有嚴訓 今於還錦之日
父不待養 季路子阜 實與我千古同情 況有君命 及於父事
心驚淚咽 無地措躬] 竊思西宦日 嘗覽柳氏子珪[江南人] 錄東國事之筆
所述政條 莫非王道 今讀鄕史 完是聖祖大王[卽元聖王] 朝事蹟
抑又流聞[流聞 傳聞也 禮王制 千里之外曰流 遠聞也] 漢使胡公歸厚之復命也
飽採風謠[指吾邦漢詩] 白時相曰 自愚已往 出山西者[漢書云
山東出相 山西出將 故烈士武夫 多出涼州] 不宜使海東矣
何則 雞林多佳山水 東王詩以印之而爲贈 賴愚嘗學爲綴韻語
强忍愧 之 不爾爲海外笑必矣 君子以爲知言[東國之行王道 右文學
中國人習知之] 是惟烈祖以四術開基 [武烈大王金春秋統合三韓
以忠愛無私 用賢簡能 四術開基] 先王以六經[詩 書 易 禮記 春秋周禮]化俗
豈非貽厥之力[書 貽厥孫謀 貽 遣也] 能得煥乎其文 則銘無愧辭[世說云
貺邕曰 吾爲人作銘 常有慙容 惟爲郭有道碑銘
無愧耳] 筆有餘勇[言若使我贊揚四術六經之化 則無愧於心 有勇於文]
遂敢窺天[以管窺天]酌海[傾蠡酌海] 始緝[繼續]凡詞 誰知墜月摧峯[獻康王薨
如月墜山崩] 俄興永恨 旋遇定康大王 [景文之子
獻康之弟] 功成遺礪[遺 餘也 礪 石砥也 言前人礪砥 後人亦磨 以成其功
喩定康大王亦成獻康之餘業也] 韻叶吹篪[伯氏吹塤 仲氏吹篪
比兄弟皆得王位也] 旣嗣守丕圖[王業也 丕 大也] 將繼成遺績
無安厥位[書 伊訓文 其云 無輕民事 惟難 無安厥位 惟危也] 未喪其文[喪
終也] 而遠逐日弟兄 遽値西山之影 高憑月妹姊 永流東海之光[說文
東王以日爲兄弟 以月爲姊妹 又春秋感精符曰 人主 父天母地
兄日妹月也 今定康遠逐獻康兄之日 而共作西山之影 言其死也
死而無子 傳於眞聖妹 則是憑月流光也] 伏惟大王殿下 [眞聖女主]
瓊萼聯芳[萼音諤 詩註云 華下有萼 萼下有跗 華萼相承覆
猶兄弟相順而榮顯意也 唐玄宗 兄弟五人 作華萼聯芳樓] 璇源激爽[王者本系之譜
尊稱爲璇源也] 體英坤德[相合無間曰體 草之秀者曰英
質英合坤之德] 纘懿天倫[纘音鑽 繼也 懿 美也 言繼美之天倫]
諒所謂懷神珠[諒音亮 信也 卽八歲龍女懷方 成佛也] 鍊彩石[事文類抄云
昔 女媧鍊五色石 補蒼天缺 斷鰲足 以立四極 其後 工共氏
與顓頊爭爲帝 怒而觸不周山 天柱絶 地維斷 故天傾西北 日月星辰就焉
地不滿東南方 故百川歸焉] 有虧皆補 無善不修 故得寶雨金言[寶雨經云
爾時 東方有一天子 名曰月光 乘五色雲來 詣佛所
退坐一面 佛告天子言 我涅槃後 最後時分 第五百年中 法欲滅時
汝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摩訶支那國位居阿鞞跋致 實是菩薩 故現女身爲自在主
經於多歲正法治化 養育衆生 建立塔寺 常修梵行 名曰日月爭光天子
爾時月光天子 從佛世尊聞受記已退坐一面 註云
摩訶 此云大 支那 此云東震阿 鞞跋致 此云不退轉] 焯然授記 大雲玉偈[通載云
唐中宗文明元年甲申七月 沙門十輩詣闕 上大雲經
盛稱則天當卽宸極 則天大悅頒經于天下郡國 各建大雲寺 九月 則天革唐稱周則天皇帝
比眞聖女主也] 完若合符 且以文考成佛宮 康王施僧供
已峻琉璃之界[寺也] 未刊琬琰之詞[曲禮 典瑞現圭 以治德結好
註 琬圭九寸 繅以象德 琬猶圜也 琰音鹽 說文云 璧上起美色
又圭之銳上者] 申命瑣才[瑣 玉屑 言才少也 申 重也 先王旣命今王重命之]
俾搖柔翰[翰 筆也 柔 無力也 言不如長杠巨筆也] 臣雖池慚變墨[羲之洗硯
池色變黑] 而筆忝夢椽[忝辱也 王珣 字坦之夢
人與大筆如椽 人曰 當有大手筆 如言] 竊比張融不恨無二王之法[齊張融善草書
高帝曰 恨卿無二王書法 答曰 臣非恨無二王法
亦恨二王無臣法 二王 羲之獻之] 庶幾曹操或解有八字之褒[邯鄲淳撰曹娥碑云
孝順第一曹娥碑 蔡邕陰題云 黃絹幼婦外孫薤臼 曹操解]
設使灰撲塡池[漢武帝鑿昆明池 得灰 問東方朔 不知 藏之府庫後有西來胡僧曰
此乃天地撲滅時 劫灰也]塵飛漲海[列仙傳云 麻姑自言
見東海三爲桑田 向到蓬萊 水又淺於往者 豈將復還爲陵陸乎
王方平曰 聖人皆言 海中行復揚塵也] 本枝蔚矣 齊若木而長榮 [淮南子曰
灰野之山 有樹 名曰若木 日入處也] 豐石[豐厚也 石碑也]
巋然[巋音奎 獨貌 莊子云 巋然有餘] 對沃焦而卓立[十住毘婆娑云南海有石
其名沃焦 萬流至此皆焦 故海水不增 取久遠之義] 齎誠拜手[首至手而不至地也
出書註中] 抆涕[思先王之命 自然流涕]援毫
追蹤華[蹤迹之華麗也]而獻銘曰
迦衛慈王[具云迦維衛 此云赤澤也] 嵎夷太陽[嵎夷 曰出處]現于西土[西土
佛生處] 出自東方[東方 日出處] 無遠不照[日也] 有緣者昌[佛不度無緣衆生也]功崇淨刹
福蔭冥藏[陵也]烈烈英祖[元聖王]德符命禹[指大舜]
納于大麓[舜典云 納于大麓 烈風雷雨弗迷 註云史記曰
堯使舜入山林川澤 暴風雷雨 舜行不迷] 奄有下士[天下也]
保我子孫 爲民父母 根深桃野[東方] 派遠桑浦[東海] 蜃紼龍輴[蜃似蛇而大
蜃紼 謂其長如蜃也 輴 喪輿也 龍輴 謂喪輿之上刻畫爲龍也]
山園保眞[莊子云 已返其眞 而我猶爲人猗 案古人指死而無分別
謂之眞無分別 謂之眞無分別者 體魄是也] 幽堂[墓也] 闢隧[
墓道也 上有負土成墳 傍掘地通道 以納棺也] 聳塔遷鄰[移寺] 萬歲哀禮[陵也]
千生淨因[寺也] 金田厚利[寺也]玉葉長春[聖子神孫謂之玉葉]
孝孫淵懿[淵 深 懿 美] 昭感天地 鳳翥龍躍[說文云 飛擧也
言子孫如鳳飛龍躍也]金圭合瑞[此二句 言子孫英傑 世世顯榮金圭
諸侯所執之信 圭 上圓下方 瑞 信也 五等諸侯 各有所執 公執桓圭
侯執信圭 伯執躬圭 子執穀璧 男執蒲璧也 言以王之金圭\
符合于天子之冒 周禮 天子執冒 以朝諸侯 冒 鎭圭也 以德覆冒天下]
乞靈不昧 徼[徼音要 求也]福斯至 欲報之德[先祖之德] 克隆法事[造寺]
妙選邦傑[俗三良 僧二傑] 嚴敦國工[工 匠也] 伺農之隙
成佛之宮 彩檻攢鳳 雕樑架虹 繚[繚音了 纏也]墉[墉 垣也] 雲矗
繢[繢音會 五彩以畫]壁霞融 盤基爽塏[爽 高明也 塏 高燥也]
觸境蕭灑 藍岫交聳 蘭泉[味甘香也]迸瀉 花娓[美也]春巖 月高秋野
雖居海外 獨秀天下 陳稱報德[陳後主 爲高祖創報德寺] 隋號興國[隋文帝創興國寺]
孰與家福 興之國力 堂聒妙音 廚豐淨食 嗣君[定康王]遺化
萬劫無極 於鑠媧后[詩云 於鑠王師 註云 於 歎歎
鑠 盛也 媧后 眞聖女君] 情敦孝友[孝於父母 友愛於兄弟也] 致媺雁行[媺
與美同 雁飛有次第 故比兄弟也] 愼徽龍首[愼 脩也 徽
美也 龍首 指陵上也] 詞恧腐毫[恧音六 慚也 毫 筆 腐 謙辭] 書慚掣肘[掣
引也 肘 臂節也 說苑云 魯使宓子賤爲單父宰 子賤恐魯君聽讒而不得便其政
請於魯君之近史善寫者 俱與之官 使之寫書
傍坐 掣其肘 書醜則怒 更欲善書 則又掣 書者歸告魯公 魯公不會其意
問于孔子 孔子曰 不齊 君子也 意者以此爲諫乎 公悟以從之
單父大治也 ○ 不齊 子賤之名也] 鰌壑雖渴[鰌壑 鰌魚所在之壑
卽東海也 鰌音秋 長千餘丈 入穴則潮水退 出穴則潮水進] 龜珉不朽[珉
美石 卽龜上所竪之碑也 世傳言 龍生九子 不成龍而各有所好
一曰贔屭 形似龍而好負重 故碑下趺是也 二曰螭吻 形似獸 性好望
故今之屋上獸頭是也 三曰蒲牢 形似龍而好吼 今之鍾上紐是也
四曰狴犴 形似虎 有威力 故立于獄門是也 五曰饕餮 性好飮食
故立于鼎蓋是也 六曰   性好水 故立于橋

華嚴佛國寺繡釋迦如來像幡贊*[並序]
聞夫法舸飛空 逈出迷津之外 慈軒駕說 高辭燬室之中 究之則莫覩竗門
導之則實資冥域 而況生標令望 歿託勝因 動有所成 往無不利故全州大都督金公
小昊玄裔 太常令孫 褰帷而接俗多能 早分銅虎
側席而求賢是切 佇戴金貂 豈意未濟巨川 先摧良木 夫人德芳蘭蕙
禮潔蘋蘩 遽失所天 如沒于地 抱灰心而誓節 剃雲鬚而改容 乃捨淨財
以成追福 中和六年五月十日 敬繡釋迦牟尼佛像 幡一旌奉爲穗判
莊嚴告畢 斯乃三歸勵志 五彩伏栖者 薰修日益 汲引日深 果希驥於東林
覬攀龍於西土 睠言福地 乃作頌云
東海東山有住寺 華嚴佛國爲名字 主人宗袞親修置 標題四語有深義華嚴寓目瞻蓮藏
佛國馳心係安難 欲使魔山平毒嶂 終令苦海無驚浪可愛苾蒭所設施
能遵檀越奉心期 東居西想寫形儀 觀身落景指崦嵫各於其國興福利
阿閃如來亦奇異 金言未必辨方位 究竟指心令有地妄生妄號空對空
浮世修行在愼終 旣能安堵仰睟容 誰謂面牆無感通景行支公與遠公
存歿皆居佛國中
順應和尙贊*
東護大師 南行童子 身一片雲 志千里水 浮囊永思 捨筏歸止 彼岸此岸
喩指非指 天業受禪 猶如覺賢 牛頭垂祫 象罔撢玄 巖扃選勝
海岸堤圓 地崇洲渚 天授林泉 化城口談 學藪心傳 影侔秋月 感隔春烟
[四字缺] 綻火中蓮
秋貞和尙贊*
片雲獨鶴 儷影巖壑 草創蓮刹 混沌逢鑿 願霈無碍 人天有托
跋*
先生著述諸帙 於唐載藝文志 於東載藝文考 未及載者 又屢萬言 而槩是開宸聰扶正脈斥異端之眞詮也
千載茫茫 日漸散落 此書所以汲汲圖成而要以窺型範也
噫 檀箕世遠 道義之說寥寥 先生乃興 始用力於經學
始從享於聖廟 東人皆創覩 故昧其說而議其事 甚至時君亦不知從享之擧由於經說
而謂之有密贊祖業之功 餘尙何說 在今日子姓之道
只欲蒐葺殘編而廣之四方 吾祖之邃學正論 善讀者將知之族祖國述氏旣編而且刊之
在敎於是役 與有聞焉 茲敬識云爾
丙寅立秋節 後孫在敎 敬識

댓글 없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