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년 5월 28일 수요일

신촌 이미지 한의원 02-336-7100 동양철학 몽구원문


王戎簡要(15)裴楷淸通(15)孔明臥龍(16)呂望非熊(16)
楊震關西(18)丁寬易東(18)謝安高潔(19)王導公忠(19)
匡衡鑿壁(21)孫敬開戶(21)郅都蒼鷹(22)寗成乳虎(22)
周嵩狼抗(23)梁冀跋扈(23)郗超髥參(25)王珣短簿(26)
伏波標柱(27)博望尋河(27)李陵初詩(29)田橫感歌(29)
武仲不休(31)士衡患多(32)桓譚非讖(33)王商止訛(33)
嵆呂命駕(34)程孔傾蓋(34)劇孟一敵(35)周處三害(35)
胡廣補闕(36)袁安倚賴(36)黃覇政殊(38)梁習治最(38)
墨子悲絲(40)楊朱泣岐(40)朱博烏集(40)蕭芝雉隨(40)
杜后生齒(41)靈王出髭(41)賈誼忌鵩(42)莊周畏犧(42)
燕昭築臺(44)鄭莊置驛(44)瓘靖二妙(46)岳湛連璧(46)
郤詵一枝(47)戴憑重席(47)鄒陽長裾(48)王符縫掖(48)
鳴鶴日下(50)士龍雲間(50)晋宜狼顧(51)漢祖龍顔(51)
鮑靚記井(52)羊祜識環(52)仲容靑雲(54)叔夜玉山(54)
毛義奉檄(56)子路負米(56)江革巨孝(57)王覽友弟(57)
蕭何定律(58)叔孫制禮(58)葛豊刺擧(60)息躬歷詆(60)
管寧割席(61)和嶠專車(61)時苗留犢(62)羊續懸魚(62)
樊噲排闥(63)辛毗引裾(63)孫楚漱石(65)郝隆曬書(65)
枚皐詣闕(66)充國自贊(66)王衍風鑒(68)許劭月旦(68)
賀循儒宗(70)孫綽才冠(70)大叔辯給(71)摯仲辭翰(71)
山濤識量(71)毛玠公方(71)袁盎郤坐(73)衛瓘撫牀(73)
于公高門(75)曹參趣裝(75)庶女振風(76)鄒衍降霜(76)
范冉生塵(77)晏嬰脫粟(77)詰汾興魏(78)鼈令王蜀(78)
不疑誣金(78)卞和泣玉(78)檀卿沐猴(80)謝尙鴝鵒(80)
太初日月(81)季野陽秋(81)荀陳德星(82)李郭仙舟(82)
王忳綉被(83)張氏銅鉤(83)丁公遽戮(84)雍齒先侯(84)
陳雷膠漆(86)范張鷄黍(86)周侯山嶷(87)會稽霞擧(87)
季布一諾(87)阮瞻三語(87)郭文遊山(89)袁宏泊渚(89)
黃琬對日(90)秦宓論天(90)孟軻養素(92)楊雄草玄(92)
向秀聞笛(93)伯牙絶絃(93)郭槐自屈(95)南康猶憐(95)
魯恭馴雉(96)宋均去獸(96)廣客蛇影(97)殷師牛鬪(97)
元豐模楷(99)季彦領袖(99)魯褒錢神(101)崔烈銅臭(101)
梁竦廟食(103)趙溫雄飛(103)枚乘蒲輪(104)鄭均白衣(104)
陵母伏劒(105)軻親斷機(105)齊后破環(106)謝女解圍(106)
鑿齒尺牘(107)荀勗音律(107)胡威推縑(109)陸績懷橘(109)
羅含呑鳥(110)江淹夢筆(110)李廞淸貞(111)劉驎高率(111)
蔣詡三逕(113)許由一瓢(113)楊僕移關(113)杜預建橋(113)
壽王議鼎(114)杜林驕堯(114)西施捧心(115)孫壽折腰(115)
靈輒扶輪(116)魏顆結草(116)逸少傾寫(117)平子絶倒(117)
澹臺毁璧(119)子罕辭寶(119)東平爲善(120)司馬稱好(120)
公超霧市(121)魯般雲梯(121)田單火牛(122)江逌爇雞(122)
蔡裔隕盜(123)張遼止啼(123)陳平多轍(124)李廣成蹊(124)
陳遵投轄(126)山簡倒載(126)淵客泣珠(127)交甫解佩(127)
龔勝不屈(128)孫寶自劾(128)呂安題鳳(130)子猷尋戴(130)
董宣彊項(131)翟璜直言(131)紀昌貫虱(132)養由號猨(132)
馮衍歸里(133)張昭塞門(133)蘇韶鬼靈(135)盧充幽婚(135)
震畏四知(136)秉去三惑(136)柳下直道(137)叔敖陰德(137)
張湯巧詆(138)杜周深刻(138)三王尹京(140)二鮑糾慝(140)
孫康映雪(142)車胤聚螢(142)李充四部(143)井春五經(143)

谷永筆札(149)顧愷丹靑(149)戴逵破琴(150)謝敷應星(150)
阮宣杖頭(151)畢卓甕下(151)文伯羞鼈(152)孟宗寄鮓(152)
史丹靑蒲(154)張湛白馬(154)隱之感隣(155)王脩輟社(155)
阮放八雋(157)江臮四凶(157)華歆忤旨(158)陳群蹙容(158)
王濬懸力(159)丁固生松(159)姜維瞻斗(160)魯植音鐘(160)
桓溫奇骨(161)鄧艾大志(161)楊修捷對(163)羅友黙記(163)
杜康造酒(164)蒼頡制字(164)樗里智囊(165)邊韶經笥(165)
滕公佳城(166)王果石崖(166)買妻恥醮(167)澤室犯齋(167)
馬后太練(169)孟光荊𨥁(169)顔叔秉燭(171)宋弘不諧(171)
鄧通銅山(172)郭況金穴(172)秦彭攀轅(174)侯覇臥轍(174)
淳于炙輠(175)彦國吐屑(175)太眞玉臺(176)武子金埒(176)
巫馬戴星(177)宓賤彈琴(177)郝廉留錢(178)雷義送金(178)
逢萌挂冠(178)胡昭投簪(178)王喬雙鳧(179)華佗五禽(179)
程邈隸書(181)史籒大篆(181)王承魚盜(182)丙吉牛喘(182)
賈琮褰帷(184)郭賀露冕(184)馮媛當熊(186)班女辭輦(186)
王充閱市(187)董生下帷(187)平叔傅粉(189)弘治凝脂(189)
楊寶黃雀(190)毛寶白龜(190)宿瘤採桑(191)漆室憂葵(191)
韋賢滿籝(193)夏侯拾芥(193)阮間曠達(194)袁耽俊邁(194)
蘇武持節(195)鄭衆不拜(195)郭巨將坑(197)董永自賣(197)
仲連蹈海(198)范蠡泛湖(198)文寶緝柳(200)溫舒截蒲(200)
伯道無兒(201)嵇紹不孤(201)綠珠墜樓(202)文君當壚(202)
伊尹負鼎(205)寗戚扣角(205)趙壹坎壈(205)顔駟蹇剝(205)
龔遂勸農(207)文翁興學(207)晏御揚揚(209)五鹿嶽嶽(209)
蕭朱結綬(210)王貢彈冠(210)龐統展驥(211)仇覽棲鸞(211)
諸葛顧廬(212)韓信升壇(212)王裒柏慘(214)閔損衣單(214)
蒙恬製筆(215)蔡倫造紙(215)孔伋縕袍(217)祭遵布被(217)
周公握髮(218)蔡邕倒屐(218)王敦傾室(219)紀瞻出妓(219)
暴勝持斧(220)張綱埋輪(220)靈運曲笠(221)林宗折巾(221)
屈原澤畔(223)漁父江濱(223)魏勃掃門(224)潘岳望塵(224)
京房推律(226)翼奉觀性(226)甘寧奢侈(229)陸凱貴盛(229)
干木富義(230)於陵辭聘(230)元凱傳癖(232)伯英草聖(232)
馮異大樹(233)千秋小車(233)漂母進食(235)孫鍾設瓜(235)
壺公謫天(237)薊訓歷家(237)劉玄刮席(239)晉惠聞蟆(239)
伊籍一拜(240)酈生障揖(240)馬安四至(241)應璩三入(241)
郭解借交(242)朱家脫急(242)虞延刻期(243)盛吉垂泣(243)
豫讓呑炭(244)鉏麑觸槐(244)阮孚蠟屐(246)祖約好財(246)
初平起石(247)左慈擲杯(247)武陵桃源(249)劉阮天台(249)
王儉墜車(252)褚淵落水(252)季倫錦障(254)春申珠履(254)
甄后出拜(255)劉楨平視(255)胡嬪爭樗(256)晉武傷指(256)
石慶數馬(257)孔光溫樹(257)翟湯隱操(258)許詢勝具(258)
優旃滑稽(260)落下歷數(260)曼容自免(263)子平畢娶(263)
師曠淸耳(264)離婁明目(264)仲文照鏡(264)臨江折軸(264)
欒巴噀酒(265)偃師舞水(265)德潤俑書(267)君平賣卜(267)
叔寶玉潤(268)彦輔氷淸(268)衛后髮鬢(269)飛燕體輕(269)
玄石沈湎(271)劉伶解酲(271)趙勝謝躄(272)楚莊絶纓(272)
惡來多力(274)飛廉善走(274)趙孟疵面(274)田騈天口(274)
張憑理窟(274)裴頠談藪(274)仲宣獨步(276)子建八斗(276)
廣漢鉤距(277)弘羊心計(277)衛靑拜幕(278)去病辭第(278)
酈寄賣友(280)紀信詐帝(280)濟叔不癡(281)周兄無慧(281)
虞卿擔簦(282)蘇章負笈(282)南風擲孕(283)商受斮涉(283)

廣德從橋(287)君章拒獵(287)應奉五行(289)安世三篋(289)
相如題柱(290)終軍棄繻(290)孫信藁席(292)原憲桑樞(292)
端木辭金(293)鍾離委珠(293)季札挂劒(294)徐穉置芻(294)
朱雲折檻(295)申屠斷鞅(295)衛玠羊車(297)王恭鶴氅(297)
管仲隨馬(299)倉舒稱象(299)丁蘭刻木(300)伯瑜泣杖(300)
陳逵豪爽(301)田方簡傲(301)黃向訪主(301)陳寔遺盜(301)
龐儉鑿井(303)陰方祀竈(303)韓壽竊香(304)王濛市帽(304)
勾踐投醪(305)陸抗嘗藥(305)孔愉放龜(307)張顥墮鵲(307)
田豫儉素(308)李恂淸約(308)義縱攻剽(309)周陽暴虐(309)
孟陽擲瓦(310)賈氏如皐(310)顔回簞瓢(311)仲蔚蓬蒿(311)
糜竺收資(311)桓景登高(311)雷煥送劒(312)呂虔佩刀(312)
老萊斑衣(314)黃香扇枕(314)王祥守柰(315)蔡順分椹(315)
淮南食時(316)左思十稔(316)劉惔傾釀(318)孝伯痛飮(318)
女媧補天(319)長房縮地(319)季珪士首(321)安國國器(321)
陸玩無人(322)賈詡非次(322)何晏神伏(323)郭奕心醉(323)
常林帶經(324)高鳳漂麥(324)孟嘉落帽(325)庾凱墮幘(325)
龍逢板出(327)張華召坼(327)董奉活爕(328)扁鵲起虢(328)
寇恂借一(330)何武去思(330)韓子孤憤(332)梁鴻五噫(332)
蔡琰辨琴(334)王粲覆棊(334)西門投巫(335)何謙焚祠(335)
孟嘗還珠(336)劉昆反火(336)姜肱共被(337)孔融讓果(337)
端康相代(339)亮陟隔坐(339)趙倫瘤怪(340)梁孝牛禍(340)
桓典避馬(342)王尊叱馭(342)鼂錯峭直(343)趙禹廉裾(343)
亮遺巾幗(345)備失匕箸(345)墻翰適意(347)陶潛歸去(347)
魏儲南館(348)漢相東閤(348)楚元置醴(350)陳蕃下榻(350)
廣利泉涌(352)王覇氷合(352)孔融坐滿(353)鄭崇門雜(353)
張堪折轅(354)周鎭漏船(354)郭伋竹馬(355)劉寬蒲鞭(355)
許史侯盛(357)韋平相延(357)雍伯種玉(358)黃尋飛錢(358)
王允千里(360)黃憲萬頃(360)虞비才望(361)戴淵峯穎(361)
史魚黜殯(362)子囊城郢(362)戴封積薪(363)耿恭拜井(363)
汲黯開倉(365)馮煖折券(365)齊景駟千(367)何曾食萬(367)
顧榮錫炙(368)田文比飯(368)稚圭蛙鳴(369)彦倫鶴怨(369)
廉頗負荊(371)須賈擢髮(371)孔翊絶書(373)申嘉私謁(373)
淵明把菊(374)眞長望月(374)子房取履(376)釋之結말(376)
郭丹約關(378)祖逖誓江(378)賈逵問事(379)許愼無雙(379)
婁敬和親(380)白起坑降(380)蕭史鳳臺(382)宋宗雞窓(382)
王陽囊衣(383)馬援薏苡(383)劉整交質(385)五倫十起(385)
張敞畵眉(387)謝鯤折齒(387)盛彦感蹧(388)姜詩躍鯉(388)
宗資主諾(390)成瑨坐嘯(390)伯成辭耕(390)嚴陵去釣(390)
董遇三餘(392)譙周獨笑(392)將閭仰天(393)王凌呼廟(393)
二疏散金(394)陸賈分橐(394)慈明八龍(396)禰衡一鶚(396)
不占殞車(398)子雲投閣(398)魏舒堂堂(400)周舍鄂鄂(400)
無鹽如漆(401)姑射若氷(401)邾子投火(403)王思怒蠅(403)
苻朗皂白(403)易牙淄澠(403)周勃織薄(404)灌嬰販繒(404)
馬良白眉(405)阮籍靑眼(405)黥布開關(406)張良燒棧(406)
陳遺飯感(407)陶侃酒限(407)楚昭萍實(409)束晳竹簡(409)
曼倩三冬(410)陳思七步(410)劉寵一錢(412)廉范五袴(412)
汜毓字孤(413)郗鑒吐哺(413)苟弟轉酷(414)嚴母掃墓(414)
洪喬擲水(416)陳泰挂壁(416)王述忿狷(416)荀粲惑溺(416)
宗女愈謹(418)敬姜猶績(418)鮑照篇翰(419)陳琳書檄(419)
浩浩萬古(421)不可備甄(421)芟煩摭華(421)爾曹勉旃(421)
薦蒙求表
臣良言 臣聞建官撰賢 其來有素 抗表薦士 義或可稱. 爰自宗周逮玆炎漢 競徵茂異 咸重儒術. 竊見 臣境內寄住客 前信州司倉參軍李瀚 學藝淹通 理識精究. 撰古人狀跡 編成音韻 屬對類事 無非典實. 名曰蒙求. 約三千言 注下轉相敷演 向萬餘事. 瀚家兒童參數歲者 皆善諷誦 談古策事 無減鴻儒. 不素諳知 謂疑神遇. 司封員外郞李華當代文宗 名望夙著. 與作序云 不出卷而知天下 其蒙求哉. 漢朝王子淵製洞簫賦. 漢帝美其文 令宮人誦習. 近代周興嗣撰千字文 亦頒行天下 豈若蒙求哉. 錯綜經史 隨便訓釋. 童子則固多弘益 老成亦頗覽起予. 臣屬忝宗枝 職備藩扞. 每廣廳遠視 採異訪奇 未嘗遺一才蔽片善 有可甄錄 不敢不具狀聞奏. 陛下察臣丹誠 廣達四聰之義 令瀚志學開獎善之門 伏願量授一職 微示勸誡. 臣良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天寶五年八月一日 饒州刺史李良上表.
良令國子司業陸善經爲表. 表未行而良授替事因寢.
蒙求序
安平李瀚 著蒙求一篇 列古人言行美惡 參之聲律 以授幼童 隨而釋之. 比其終始 則經史百家之要 十得其四五矣. 推而引之 源而流之. 易於諷誦形於章句. 不出卷知天下 其蒙求哉. 周易 有童蒙求我之義. 李公子以其文碎 不敢輕傳達識者 所務訓蒙而已. 故人蒙求爲名 題其首. 亦每行注兩句人名外 傳中有別事可記者 亦此附敍之. 雖不配上文 所資廣博. 從切韻東字起 每韻四字 凡五百九十六句云爾.
子光序
前言往行 載在經史 炳若丹靑. 然簡編浩博 未易硏究. 非眞積力久 莫能撮其要. 唐李瀚搜羅載積 采古人行事 著爲蒙求 揣議聲韻以類折偶 剪剔煩蕪 掊擷精英. 事跡粲然 斑斑可攷. 其於屬辭備閱不爲無補矣. 然鮮究本根 類多舛訛. 覽者病焉. 豈瀚之所載然歟 抑亦後世傳襲之誤也. 予嘗嘉其用意 而惜其未備. 於是漁獵史傳 旁求百家 窮本探源 摭華食實. 大抵傳記無見 而語淺謬妄者 就加是正. 至於載籍之中 間有故實可以槪擧者 仍掇其一二大者附焉. 庶幾照然若日星之麗天煥然可覩. 命曰補注. 將以備遺忘而助討論. 不亦文範之捷徑歟. 時己酉仲冬之月辛卯吉日 徐子光序.
1. 王戎簡要(15)
晉書 王戎字濬沖 琅邪臨沂人. 幼而穎悟 神彩秀徹 視日不眩. 裴楷見而目之曰 戎眼爛爛如巖下電. 阮籍素與戎父渾爲友. 戎年十五隨渾在郞舍. 少籍二十歲 籍與之交. 籍每適渾去 輒過視戎 良久然後出. 謂渾曰 濬沖淸賞 非卿倫也. 共卿言 不如共阿戎談. 歷官至司徒.
2. 裴楷淸通(15)
晉裴楷字叔則 河東聞喜人. 明悟有識量 少與戎齊名. 鍾會薦於文帝 辟相國掾. 及吏部郞缺 帝問鍾會. 曰 裴楷淸通 王戎簡要 皆其選也. 於是用楷. 楷風神高邁 容儀俊爽 博涉群書 特精理義. 時謂之玉人. 又稱 見叔則如近玉山 照暎人也. 轉中書郞 出入官省 見者肅然改容. 武帝登祚 探策以卜世數多少. 其而得一不悅. 群臣失色. 楷曰 臣聞 天得一以淸 地得一以寧 王侯得一以爲天下貞. 帝大悅. 累遷中書令侍中.
3, 孔明臥龍(16)
蜀志 諸葛亮字孔明 琅邪陽都人. 躬耕隴畝 好爲梁父吟 每自比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 惟崔州平‧徐庶與亮友善 謂爲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之謂曰 諸葛孔明臥龍也. 將軍豈願見之乎. 此人可就見 不可屈致. 宜枉駕顧之. 先主遂詣亮 凡三往乃見. 因屛人與計事善之. 於是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 先主曰 孤之有孔明 猶魚之有水也. 願勿復言. 及稱尊號 以亮爲丞相. 漢晉春秋曰 亮家南陽鄧縣襄陽城西 號曰隆中.
4. 呂望非熊(16)
六韜曰 文王將田. 史編布卜曰 田於渭陽 將大得焉. 非龍 非彲 非虎 非羆. 兆得公侯. 天遣汝師 以之佐昌 施及三王. 文王曰 兆致是也. 史編曰 編之太祖史疇爲舜占得皐陶. 兆比於此. 文王乃齊三日 田於渭陽 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文王勞而問之 乃載與歸 立爲師. 舊本作非熊非羆. 疑流俗承誤 後世莫知是正耳. 按後漢崔駰達旨辭曰 或以漁父見兆於元龜. 注曰 西伯出獵 卜之. 曰 所獲非龍非螭 非熊非羆. 所獲覇王之輔. 所謂非熊 蓋本諸此.
5. 楊震關西(18)
後漢楊震字伯起 弘農華陰人. 少好學明經 博覽無不窮究. 諸儒爲之語曰 關西孔子楊伯起. 常客居於湖 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 衆謂之晩暮. 而志愈篤. 後有鸛雀 銜三鱣魚 飛集講堂前. 都講取魚進曰 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 數三者法三台也. 先生自此升矣. 年五十乃始州郡 安帝時爲太尉.
6. 丁寬易東(18)
前漢丁寬字子襄 梁人. 初梁項生從田何受易. 時寬爲項生從者. 讀易精敏 材過項生. 遂事何. 學成東歸. 何謂門人曰 易已東矣. 寬復從周王孫受古義 號周氏傳. 景帝時 爲梁孝王將軍. 作易說三萬言. 訓詁擧大誼而已.
7. 謝安高潔(19)
晉書 謝安字安石 陳國陽夏人. 年四歲桓彛見而嘆曰 此兒風神秀徹. 後當不減王東海. 王導亦深器之. 由是少有重名. 初辟除 並以疾辭. 有司奏 安被召歷年不至 禁錮終身. 遂棲遲東土. 常往臨安山中 放情丘壑. 然每遊賞必以妓女從. 時弟萬爲西中郞將 總藩任之重. 安雖處衡門 名出其右 有公輔望. 年四十餘始有仕志. 征西大將軍桓溫請爲司馬. 朝士咸送. 中丞高崧戱之曰 卿屢違朝旨 高臥東山. 諸人每相與言 安石不肯出 將如蒼生何. 今蒼生亦將如卿何. 安有愧色. 後拜吏部尙書. 時孝武立 政不自己. 桓溫威振內外. 安盡忠匡翼 終能輯穆. 進中書監錄尙書事. 苻堅率衆 次淮肥. 加安征討大都督. 旣破堅 以總統功進太保. 薨贈太傅 諡文靖.
8. 王導公忠(19)
晉王導字茂弘 光祿大夫覽之孫. 少有風鑒 識量淸遠. 陳留高士張公見而奇之 謂其從兄敦曰 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 元帝爲琅邪王 與導素相親善. 導知天下已亂 遂傾心推奉 潛有興復之志. 帝亦雅相器重. 會帝出鎭下邳 請導爲安東司馬. 軍謀密策 知無不爲. 帝常謂曰 卿吾之蕭何也. 屢遷中書監錄尙書事. 及帝登尊號 百官陪列 命導升御床共坐. 導固辭曰 若太陽下同萬物 蒼生何由仰照. 帝乃止. 進位司空.
9. 匡衡鑿壁(21)
前漢匡衡字稚圭 東海承人. 父世農夫. 至衡好學家貧 庸作以供資用. 尤精力過絶人. 諸儒爲之語曰 無說詩 匡鼎來. 匡說詩解人頤. 射策甲科. 元帝時爲丞相. 西京雜記曰 衡勤學無燭. 隣舍有燭而不逮. 衡乃穿壁 引其光而讀之. 邑大姓文不識名家富多書. 衡乃與其客作 而不求償. 願得書遍讀之. 主人感歎 資給以書 遂成大學.
10. 孫敬開戶(21)
楚國先賢傳 孫敬字文寶. 常閉戶讀書 睡則以繩繫頸 懸之梁上. 嘗入市. 市人見之皆曰 閉戶先生來也. 辟命不至.
11. 郅都蒼鷹(22)
前漢郅都河東大陽人. 景帝時爲中郞將 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 遷中尉. 是時民樸畏罪自重. 而都獨先嚴酷 致行法 不避貴戚. 列侯宗室見都 皆側目而視 號曰蒼鷹. 拜鴈門大守. 匈奴素聞都節 擧邊爲引去 竟都死不近鴈門. 匈奴至爲偶人象都 令騎馳射莫能中. 其見憚如此. 匈奴患之. 竇太后乃中都以漢法 卒斬之.
12. 寗成乳虎(22)
前漢寗成南陽穰人. 以郞謁者事景帝. 好氣 爲小吏必陵其長吏 爲人上操下急 如束濕薪. 爲中尉. 其治効郅都 其廉弗如. 武帝卽位 徙爲內史. 外戚多毁其短抵罪. 後上欲以爲郡守. 公孫弘曰 臣爲小吏時 成爲濟南都尉. 其治如狼牧羊 不可使治民. 上乃拜爲關都尉. 歲餘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 號曰 寧見乳虎無値寗成之怒 其暴如此.
13. 周嵩狼抗(23)
晉書 周嵩字仲智 兄顗字伯仁 汝南安成人. 中興時 顗等竝列貴位. 嘗冬至置酒. 其母擧觴乍賜三子曰 吾本渡江 託足無所. 不謂爾等竝貴 列吾目前. 吾復何憂. 嵩起曰 恐不如尊旨. 伯仁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識闇 好乘人之弊. 非自全之道. 嵩性抗直 亦不容於世. 唯阿奴碌碌 當在阿母目下耳. 阿奴嵩弟謨小字也. 後顗‧嵩竝爲王敦所害. 謨歷侍中‧護軍. 世說抗直作狼抗. 晉書周顗傳 處仲剛愎强忍 狼抗無上. 處仲王敦字也.
14. 梁冀跋扈(23)
後漢梁冀字伯卓 褒親愍侯竦之曾孫. 爲人鳶肩豹目 洞精瞠眄 口吟舌言. 拜大將軍 侈暴滋甚. 冲帝崩 冀立質帝. 少聰惠 知冀驕橫. 嘗朝群臣 目冀曰 此跋扈將軍也. 冀聞深惡之 遂鴆殺. 復立桓帝 而枉害大尉李固‧杜喬. 海內嗟懼. 其四方調發 歲時貢獻 皆先輸上弟於冀 乘輿乃其次焉. 一門前後七封侯 三皇后‧六貴人‧二將軍. 在位二十餘年 窮極滿盛 威行內外 百僚側目 莫敢違命 天子恭己 不得有所親豫. 帝旣不平之. 後發怒誅冀 中外宗親 無長少皆弃市. 他連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 死者數十人 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餘人 朝廷爲空. 收冀財貨三十餘萬 以充王府 用減天下稅租之半.
15. 郗超髥參(25)
晉書 郗超字景興 大尉鑒之孫. 少卓犖不羈 有曠世之度. 善談論 義理精微. 大司馬桓溫辟爲參軍. 溫英氣高邁 罕有所推 與超言 常謂不能測. 遂傾意禮待. 超亦深自結納. 時王珣爲溫主簿 亦爲溫所重. 府中語曰 髥將軍短主簿 能令公喜 能令公怒. 超髥珣短故也.
16. 王珣短簿(26)
晉王珣字元琳 丞相導之孫. 弱冠與謝玄爲溫掾. 溫嘗謂之曰 謝掾年四十必擁旄杖節. 王掾當作黑頭公. 皆未易才也. 孝武時 爲僕射領吏部. 帝雅好典籍 以才學文章見昵. 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 旣覺語人曰 此當有大手筆事. 俄而帝崩. 哀冊諡議皆珣所草. 玄字幼度. 少穎悟 爲叔父安所器中. 安嘗戒約子姪 因曰 子弟亦何預人事. 而正欲使其佳. 諸人莫有言者. 玄答曰 譬如芝蘭玉樹 欲使其生於庭堦耳. 安悅. 時苻堅入寇. 朝廷求文武良將可以鎭禦北方. 安乃以玄應擧. 累進冠軍將軍 爲前鋒都督 與從弟輔國將軍琰決戰肥水南. 堅衆奔潰 弃甲宵遁. 聞風聲鶴唳 皆以爲王師已至. 進號前將軍.
17. 伏波標柱(27)
後漢馬援字文淵 扶風茂陵人. 少有大志 嘗謂賓客曰 丈夫爲志 窮當益堅 老當益壯. 建武中歷虎賁中郞將 數被進見. 爲人明鬚髮 眉目如畵 閑於進對. 又善兵策. 帝嘗言 伏波論兵 與我意合. 有謀未嘗不用. 後交阯女子徵側等反 蠻夷皆應之. 拜援爲伏波將軍 擊破之 封新息侯. 援乃擊牛釃酒 勞饗軍士. 將樓船戰士 進擊餘黨 嶠南悉平. 後復請擊武陵五溪蠻夷. 時年六十二. 帝愍其老. 援曰 臣尙能被甲上馬. 帝令試之. 援據鞍顧眄 以示可用. 帝笑曰 矍鑠哉是翁也. 遂遣征之. 進營壺頭. 會暑甚中病卒. 廣州記曰 援到交阯 立銅柱爲漢之極界.
18. 博望尋河(27)
前漢張騫漢中人. 建元中爲郞. 武帝方欲事滅胡 迺募能使者. 騫應募 使月氏. 徑匈奴 留十餘歲 持漢節不失. 因與其屬亡鄕月氏. 後亡歸 拜太中大夫. 騫身所至者 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 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 具爲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元朔中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 知水草處 軍得以不乏. 封博望侯. 贊曰 禹本紀言 河出崑崙. 崑崙高二千五百里餘 日月所相避隱爲光明也. 自張騫使大夏之後 窮河源. 惡睹所謂崑崙者乎. 舊注云 得支機石歸. 未詳所出.
19. 李陵初詩(29)
前漢李陵字少卿 前將軍廣之孫. 少爲侍中建章監. 善騎射 愛人 謙遜下士 甚得名譽. 武帝以爲有廣之風 拜騎都尉. 天漢二年將步卒五千人征匈奴. 戰敗遂降焉. 初陵與蘇武俱爲侍中. 武使匈奴 明年陵降. 後昭帝立 與匈奴和親. 武得還漢. 陵以詩贈別曰 携手上河梁 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側 恨恨不得辭. 晨風鳴北林 熠燿東南飛. 浮雲日千里 安知我心悲. 武別陵詩曰 雙鳧俱北飛 一鳧獨南翔. 子當留斯館 我當歸故鄕. 一別如秦胡 會見何渠央. 愴恨切中懷 不覺淚霑裳. 願子長努力 言笑莫相忘. 五言詩蓋自此始.
20. 田橫感歌(29)
前漢田橫狄人 故齊王田氏之族. 秦末自立爲齊王. 漢將灌嬰敗橫軍 遂平齊地. 橫懼誅 與其徒居海島中. 高帝召之. 迺與其客二人乘傳詣洛陽. 謝死者曰 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 今王爲天子 而橫爲亡虜 其愧已甚. 遂自剄 令客奉其頭奏之. 高帝爲之流涕 以王禮葬之 拜其二客爲都尉. 旣葬. 二客穿其冢旁 皆自剄. 其餘五百人在海中. 聞橫死 亦皆自殺. 李周翰曰 橫自殺. 從者不敢哭 而不勝哀. 故爲悲歌以寄情. 後廣之爲薤露蒿里歌 以送終. 至李延年 分爲二等 薤露送王公貴人 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挽柩者歌之. 因呼爲挽歌.
21. 武仲不休(31)
後漢傅毅字武仲 扶風茂陵人. 少博學. 肅宗博召文學之士 以毅爲蘭臺令史. 拜郞中 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 毅追美明帝功德最盛 而廟頌未立. 乃依淸廟 作顯宗頌十篇奏之. 由是文雅顯於朝廷. 魏文帝典論曰 文人相輕 自古而然. 傅毅之於班固 伯仲之閒耳. 而固小之 與弟超書曰 武仲以能屬文 爲蘭臺令史 下筆不能自休.
22. 士衡患多(32)
晉陸機字士衡 吳郡人 大司馬抗之子. 身長七尺 其聲如鐘. 少有異才 文章冠世. 與弟雲俱入洛 造太常張華. 華素重其名 如舊相識. 曰 伐吳之役 利獲二俊. 又詣侍中王濟. 濟指羊酪謂曰 吳中何以敵此. 答云 千里蓴羹 未下鹽豉. 時人稱名對. 機天才秀逸 辭藻宏麗. 華嘗謂之曰 人之爲文 常恨才少. 而子更患其多. 弟雲嘗與書曰 君苗見兄文輒欲燒其筆硯. 華薦之諸公. 累遷中書郞. 後成都王穎起兵 討長沙王乂 假機後將軍河北大都督. 機以羈旅入宦 頓居群士之右. 皆有怨心 譖之於穎. 穎怒使人收機. 機歎曰 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 遂遇害. 初機有駿犬. 名黃耳. 旣羈寓京師 久無家問. 笑語犬曰 我家絶無書. 汝能齎書取消息否. 犬搖尾作聲. 機乃爲書以竹筒盛之 繫其頸. 犬尋路南走 遂至家 得報還洛. 後以爲常.
23. 桓譚非讖(33)
後漢桓譚字君山 沛國相人. 好音律. 世祖卽位 拜議郞給事中. 後詔會議靈臺所處. 時商方信讖 多以決定嫌疑. 謂譚曰 吾欲讖決之何如. 譚曰 臣不讀讖. 帝問其故. 譚復極言讖之非經. 帝大怒曰 譚非聖無法. 將下斬之. 叩頭流血 乃得解. 出爲六安郡丞卒.
24. 王商止訛(33)
前漢王商字子威 涿郡蠡吾人. 成帝時爲左將軍. 京師民無故相驚 言大水至. 百姓奔走相蹂躪 老弱號呼 長安中大亂. 天子召公卿議. 大將軍王鳳以爲太后與上及后宮可御船. 令吏民上長安城以避水. 商曰 自古無道之國 水猶不冒城郭. 今政治和平 世無兵革 上下相安. 何因有大水暴至. 此必訛言. 上迺止. 果訛言. 上美壯商之固守. 數稱其議. 而鳳大慙. 後爲丞相. 爲人多質而有威重. 長八尺餘 身體鴻大 容貌過人. 單于來朝 商坐未央廷中. 單于前拜謁商 仰視大畏之 遷延却退. 上聞歎曰 眞漢相矣. 鳳怨商 陰求其短. 上卒爲所中 免相薨.
25. 嵆呂命駕(34)
晉書 嵆康字叔夜 譙國銍人, 性巧而好鍛. 宅中有一柳樹. 甚茂. 乃激水圜之 每夏月居其下以鍛. 東平呂安服其高致. 每一相思 輒千里命駕. 康友而善之.
26. 程孔傾蓋(34)
家語曰 孔子之郯 遭程子於塗 傾蓋而語 終日甚相親. 顧謂子路曰 取束帛以贈先生.
27. 劇孟一敵(35)
前漢劇孟洛陽人. 以俠顯. 吳楚反時 條侯周亞夫爲大尉 東將至河南 得劇孟喜曰 吳楚擧大事而不求劇孟. 吾知其無能爲已. 天下騷動 大將軍得之 若一敵國.
28. 周處三害(35)
晉周處字子隱 義興陽羨人. 膂力絶人 不修細行 州曲患之. 處自知爲人所惡 慨然有改勵之志. 謂父老曰 今時和歲豊. 何苦而不樂. 父老歎曰 三害未除 何樂之有. 處曰 何謂也. 答曰 南山白額猛虎 長橋下蛟 幷子爲三矣. 處曰 吾能除之. 乃入山射殺猛虎 投水搏殺蛟 遂勵志好學有文思. 志存義烈 言必忠信 克己朞年. 州府交辟. 仕晉爲御史中丞. 凡所糾劾不避寵戚. 及氐人齊萬年反 朝臣惡處强直 皆曰 處名將子 忠烈果毅. 乃使隸夏侯駿西征. 伏波將軍孫秀謂之曰 卿有老母 可以此辭. 處曰 忠孝之道安得兩全. 旣辭親事君 父母安得而子乎. 已而戰敗 左右勸退. 處按劒曰 此吾效節授命之日. 何退之爲. 且古者良將受命凶門以出. 蓋有進無退也. 諸君負信 歲必不振. 我爲大臣 以身殉國 不亦可乎. 遂力戰而沒. 追贈平西將軍.
29. 胡廣補闕(36)
後漢胡廣字伯始 南郡華容人. 察孝廉 試章奏. 安帝以廣爲天下第一. 累爲三公. 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壯. 性溫柔謹素 常遜言恭色. 達練事體 明解朝章. 雖無謇直之風 屢有補闕之益. 故京師諺曰 萬事不理問伯始 天下中庸有胡公. 及共李固‧趙戒‧杜喬議立淸河王蒜 而蠡吾侯志取梁冀妹 冀欲立之. 廣‧戒憚冀 皆曰 惟大將軍令. 獨固與喬 堅守本議 竟立蠡吾侯. 是爲桓帝. 以此議毁於時. 自再公臺三十餘年 歷事安‧順‧冲‧質‧桓‧靈六帝 凡一履司空 再作司徒 三登大尉 又爲太傅. 其所辟命 皆天下名士. 與故吏陳蕃‧李咸 竝爲三司. 蕃等每朝會輒稱疾避廣. 時人榮之.
30. 袁安倚賴(36)
後漢袁安字邵公 汝南汝陽人. 嚴重有威. 見敬於州里. 肅宗末爲司空 遷司徒 和帝時薨. 初安以天子幼弱 外戚擅權 每朝會‧進見及與公卿言國家事 未嘗不噫鳴流涕. 自天子及大臣皆倚賴之. 及薨 朝廷痛惜焉. 初安父沒 訪求葬地 道逢三書生. 問安何之. 安告之. 生乃指一處云 葬此地 當世爲上公. 須臾不見. 安異之. 於是葬其地. 故累世隆盛.
31. 黃覇政殊(38)
前漢黃覇字次公 淮陽陽夏人. 武帝末以待詔入錢賞官 補侍郞謁者. 後復入穀 補左馮翊二百石卒史. 馮翊以覇入財爲官 不署右職 使領郡錢穀計. 簿書正 以廉稱. 宣帝時擢揚州刺史 以賢良高第爲穎川太守. 力行敎化 而後誅罰. 外寬內明 得吏民心 戶口歲增 治爲天下第一. 徵守京兆尹. 坐貶秩歸穎川. 前後八年 郡中愈治. 是時鳳凰‧神爵數集郡國 穎川尤多. 天子以覇治行終長者 下詔稱揚 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 後爲丞相. 覇材長於治民. 及爲相總綱紀號令 風采不及丙‧魏‧于定國. 功名損於治郡.
32. 梁習治最(38)
魏志 梁習字子虞 陳郡柘人. 以別部司馬 領幷州刺史. 承高幹荒亂之餘 胡狄在界張雄跋扈. 吏民亡叛入其部落 兵家擁衆作爲寇害 更相扇動 往往棊跱. 習到官 誘喩招納 皆禮召其豪右 稍相薦擧 使詣幕府. 邊境肅淸 百姓布野. 勤勸農桑 令行禁止. 貢達名士 咸顯於世. 太祖嘉之 賜爵關內侯. 更拜爲眞. 長老稱詠以爲自所聞識刺史 未有及習者. 文帝時 復爲刺史. 政治常爲天下最. 舊本習作集誤.
33. 墨子悲絲(40)34. 楊朱泣岐(40)
淮南子曰 楊子見逵路而哭之. 爲其可以南可以北. 墨子見練絲而泣之. 爲其可以黃可以黑. 高誘曰 憫其本同而末異.
35. 朱博烏集(40)
前漢朱博字子元 杜陵人. 哀帝時 御史府吏舍百餘區 井水皆竭. 又其府中列柏樹 常有野烏數千 棲宿其上 晨去暮來. 號曰朝夕烏. 烏去不來者數月 長老異之. 後二歲餘 博爲大司空. 奏言 高皇帝置御史大夫 位次丞相. 今中二千石 未更御史大夫而爲丞相 權輕. 非所以重國政也. 臣以爲大司空官可罷. 復置御史大夫 遵奉舊制. 臣願盡力 以爲百僚率. 從之. 迺更拜博御史大夫. 後爲丞相 坐事自殺.
36. 蕭芝雉隨(40)
蕭廣濟孝子傳 蕭芝至孝. 除尙書郞. 有雉數千頭 飮啄宿止. 當上直 送至岐路 及下直入門 飛鳴車前.
37. 杜后生齒(41)
晉書 成恭杜皇后諱陵陽 鎭南將軍預曾孫. 后少有姿色. 然長猶無齒. 有來求婚者 輒中止. 及帝納采之日 一夜齒盡生. 在位六年無子. 先是三吳女子相與簪白花 望之如素柰. 傳言天公織女死. 爲之著服. 至是而后崩.
38. 靈王出髭(41)
左氏傳 王子朝曰 定王六年 秦人降妖曰 周其有髭王 亦克能修其職 諸侯服享 二世供職. 王室其有閒王位 諸侯不圖 而受其亂災. 至于靈王 生而有髭. 王甚神聖 無惡於諸侯 靈王‧景王 克終其世.
39. 賈誼忌鵩(42)
前漢賈誼雒陽人. 年十八 能誦詩書 屬文 稱於郡中. 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 召置門下. 及爲廷尉 迺言 誼年少頗通諸家書. 文帝召爲博士. 每詔令議下 諸老先生未能言 誼盡爲之對 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諸生以爲能. 帝說之. 超遷歲中至太充大夫. 誼以爲漢興當改正朔 易服色‧制度 定官名 興禮樂. 迺草具其儀. 帝謙讓未皇也. 然諸法令召更定 皆誼發之. 天子以誼任公卿之位. 絳灌之屬害之. 於是上亦疎之 不用其議 以爲長沙王太傅. 三年有服飛入舍 止於坐隅. 服似鴞不祥鳥也. 誼旣適居. 長沙卑濕 自傷悼 以爲壽不得長. 迺爲賦以自廣. 歲餘帝思誼徵之. 入見上方受釐坐宣室. 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 誼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帝前席. 旣罷曰 吾久不見賈生 自以爲過之 今不及也. 迺拜誼梁王大傅. 死年三十三. 孔臧鴞賦云 昔賈生有識之士 忌玆服鳥.
40. 莊周畏犧(42)
莊子曰 或聘於莊子. 莊子應其使曰 子見夫犧牛乎. 衣以文綉 食以芻菽 及其牽而入於太廟 雖欲爲孤犢 其可得乎. 史記曰 莊周蒙人. 嘗爲蒙漆園吏. 與梁惠王同時. 其學本於老子 著書率寓言. 洸洋自恣以適己. 故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周賢 使使厚幣迎之 許以爲相. 周引此辭應之. 郭象云 樂生者 畏犧而辭騁.
41. 燕昭築臺(44)
史記 燕昭王卽位 卑身厚幣 以招賢者. 謂郭隈曰 齊國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 孤極知燕小力少 不足以報. 然誠得賢士以共國 以雪先王之恥 孤之願也. 先生視可者. 得身事之. 隈曰 王必欲致士 先從隈始. 況賢於隈者 豈遠千里哉. 於是昭王爲隈改築宮而師事之. 樂毅自魏往 鄒衍自齊往 劇辛自趙往. 士爭趍燕. 後與秦‧楚‧三晉合謀伐齊敗之. 齊城之不下者 唯聊‧莒‧卽墨. 餘皆屬燕. 孔文擧與曹公書曰 昭王築臺以尊郭隈 鮑昭樂府曰 豈伊白璧賜 將起黃金臺. 注云 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 以延天下之士.
42. 鄭莊置驛(44)
前漢鄭當時字莊 陳人. 孝文時 以任俠自喜. 脫張羽阨 聲聞梁楚閒. 孝景時爲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 常置驛馬長安諸郊 請謝賓客 夜以繼日 常恐不徧. 其知友皆大父行 天下有名之士. 武帝時 遷大司農. 當時爲大吏 戒門下 客至亡貴賤 亡留門者. 執賓主之禮 以其貴下人. 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 常引以爲賢於己. 聞人之善言 進之上 唯恐後. 山東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後陷罪 起爲汝南太守卒. 家亡餘財. 先是下邽翟公爲廷尉 賓客亦塡門. 及廢門外可設爵羅. 後復爲廷尉. 客欲往. 翟公大署其門曰 一死一生 迺知交情 一貧一富 迺知交態 一貴一賤 交情乃見.
43. 瓘靖二妙(46)
晉書 衛瓘字伯玉 河東安邑人. 武帝時 拜尙書令 加侍中. 性嚴整以法御下. 視尙書若參佐 郞若掾屬. 瓘學問深博 明習文藝. 與尙書郞索靖俱善草書. 時號一臺二妙. 漢末張芝亦善草書. 論者謂 瓘得伯英筋 靖得伯英肉. 瓘筆勝靖. 然有楷法遠不能及靖. 靖字幼安 敦煌人. 少有逸群之量. 與鄕人氾衷‧張彪‧索紒‧索永俱詣大學 馳名海內 號稱敦煌五龍. 靖該博經史. 擧賢良 對策高第 累遷遊擊將軍. 伯英芝字也.
44. 岳湛連璧(46)
晉潘岳字安仁 滎陽中牟人. 少以才穎見稱. 鄕邑號爲奇童 謂終賈之儔也. 夏侯湛字孝若 譙國譙人也. 幼有盛才. 文章宏富 善構新詞. 美容觀 與潘岳友善. 每行止同輿接茵. 京都謂之連璧. 岳美姿儀 辭藻絶麗. 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 婦人遇之者 皆連手縈繞 投只以果 滿車而歸. 擧秀才 名冠世. 爲衆所疾 棲遲十年 出爲河陽令. 負其才 鬱鬱不得志. 後至黃門侍郞. 湛擧賢良 對策中第 終散騎常侍.
45. 郤詵一枝(47)
晉書 郤詵字廣基 濟陰單父人. 博學多才 瓌偉倜儻 不拘細行 州郡禮命竝不應. 泰始中擧賢良 對策上第. 拜議郞 遷雍州刺史. 武帝於東堂會送 問詵曰 卿自以爲何如. 對曰 臣擧賢良 對策爲天下第一 猶桂林一枝崑山片玉. 帝笑. 詵在任威嚴明斷 甚得聲譽.
46. 戴憑重席(47)
後漢戴憑字次中 汝南平輿人. 光武時擧明經 試博士. 後拜侍中. 正旦朝賀 百僚畢會. 帝令群臣能說經者 更相難詰 義有不通 輒奪其席 以益通者. 憑遂重坐五十餘席. 故京師爲之語曰 解經不窮戴侍中. 舊本憑作馮誤.
47. 鄒陽長裾(48)
前漢鄒陽齊人. 爲人有智略. 慷慨不苟合. 漢興 諸侯王皆自治民騁賢. 吳王濞招致四方游士. 陽仕吳 以文辯著名. 久之吳王以太子事怨望 稱疾不朝. 陰有邪謀. 陽奏書諫. 略曰 今臣盡智畢議 易精極慮 則無國不可奸 飾固陋之心 則何王之門 不可曳長裾乎. 然臣所以歷數王之朝 背淮千里而自致者 非惡臣國而樂吳民也. 竊高下風之行 尤說大王之義. 願大王無忽. 王不納. 陽乃去 從梁孝王 卒爲上客.
48. 王符縫掖(48)
後漢王符字節信 安定臨涇人. 少好學. 有志操. 耿介不同於俗. 以此遂不得升進. 乃隱居著書三十餘篇 以譏當時失得. 號潛夫論. 後度遼將軍皇甫規解官歸. 鄕人有以貨得鴈門太守者. 亦去職還家 書刺謁規. 規臥不迎. 旣入而問 卿前在郡食鴈美乎. 有頃又白 王符在門. 規素聞符名. 乃驚遽而起 衣不及帶 屣履出迎 援符手而還 與同坐極歡. 時人爲之語曰 徒見二千石 不如一縫掖. 言書生道義之爲貴也. 後竟不仕.
49. 鳴鶴日下(50)50. 士龍雲間(50)
晉書 陸雲字士龍 六歲能屬文. 性淸正有才理. 少與兄機齊名. 雖文章不及機 而持論過之 號二陸. 幼時吳尙書閔鴻見而奇之曰 此兒若非龍駒是鳳雛. 後擧雲賢良. 吳平入洛. 雲與荀隱未相識. 嘗會張華坐. 華曰 今日相遇 可勿爲常談. 雲因抗手曰 雲閒陸士龍. 隱曰 日下荀鳴鶴. 鳴鶴隱字也. 雲又曰 旣開靑雲覩白雉. 何不張爾弓挾爾矢. 隱曰 本謂是雲龍騤騤. 乃是山鹿野麋 獸微弩强. 是以發遲. 華撫手大笑. 刺史周浚召爲從事. 謂人曰 士龍當今之顔子也. 官至中書侍郞 與機同被害. 初雲嘗行逗宿故人家 夜暗迷路 莫知所從. 忽望草中有火趣之 至一家寄宿. 見一年少美風姿 共談老子. 辭致深遠. 向曉辭去 行十許里 至故人家. 云 此數十里中無人居. 雲意始悟. 卻尋昨宿處 乃王弼冢. 雲本無玄學. 自此談老殊進.
51. 晋宜狼顧(51)
晉宣皇帝諱懿字仲達 河內溫縣孝敬里人. 姓司馬氏. 少聰朗多大略 博學洽聞. 漢末大亂 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魏武爲丞相 辟爲文學掾 累遷相國. 武帝受禪 上尊號曰宣皇帝. 帝內急而外寬. 猜忌而多權變.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 聞有狼顧相 欲驗之. 乃召使前行 令反顧 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 甚惡焉. 因謂太子丕曰 司馬懿非人臣也. 必預汝家事. 太子素與帝善. 每相全佑 故免.
52. 漢祖龍顔(51)
前漢高祖諱邦字季 沛豊邑陽里人. 姓劉氏. 母媼嘗息大澤之陂 夢與神遇. 是時雷電晦冥. 父太公往視 則見交龍於上. 已而有娠. 遂産高祖. 隆準而龍顔 美鬚髥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寬仁愛人 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 不事家人生産作業.
53. 鮑靚記井(52)
晉書 鮑靚字太玄 東海人. 年五歲語父母云 本是曲陽李家兒 九歲墮井死. 其父母訪問 皆符驗. 靚學兼內外 明天文‧河洛書. 後遷南海太守. 嘗見仙人陰君 授道訣 百餘歲卒.
54. 羊祜識環(52)
晉羊祜字叔子 泰山南城人. 世吏二千石. 至祜九世 竝以淸德聞. 祜年五歲時 令乳母取所弄金環. 乳母曰 汝先無此物. 祜卽詣隣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 主人驚曰 此吾亡兒所失物 云何持去. 乳母具言之. 李氏悲惋. 時人異之 謂李氏子卽祜之前身也. 祜博學能屬文. 魏高貴鄕公時 公車徵 拜中書侍郞. 武帝有滅吳之志 以祜都督荊州諸軍事 出鎭南夏. 累進征南大將軍南城侯. 卒贈大傅. 初有善相墓者. 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氣. 若鑿之則無後. 後遂鑿之. 相者見曰 猶出折臂三公. 祜竟墮馬折臂 仕至公 而無子. 祜樂山水 每風景必造峴山 置酒言詠 終日不倦. 襄陽百姓於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 歲時享祀. 望其碑者 莫不流涕. 杜預因名爲墮淚碑. 荊州人爲祜諱名云.
55. 仲容靑雲(54)
晉書 阮咸字仲容 陳留尉氏人. 任達不拘. 與叔父籍爲竹林之游. 當世譏其所爲. 咸與籍居道南 諸阮居道北. 北阮富而南阮貧. 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服 錦綺粲目. 咸以竿挂大布犢鼻於庭曰 未能免俗. 歷散騎侍郞. 妙解音律 善彈琵琶. 雖處世 不交人事. 唯共親知絃歌酣宴而已. 荀勖每與咸論音律 自以爲遠不及 疾之出補治平大守. 顔延年作五君詠. 其一曰 仲容靑雲器 實稟生民秀. 達音何用深. 識微在金奏. 郭奕已心醉. 山公非虛覯 屢薦不入官. 一麾乃出守.
56. 叔夜玉山(54)
晉嵇康字叔夜 有奇才. 遠邁不群 美詞氣. 有風儀 而土木形骸 不自藻飾. 人以爲龍章鳳姿 天質自然. 恬靜寡欲 含垢匿瑕 寬簡有大量. 博覽該通 長好老莊. 與魏宗室婚 拜中散大夫. 所與交者 唯阮籍‧山濤. 預其流者 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爲竹林之游. 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戎與叔夜居山陽二十年 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世說曰 叔夜之爲人嵒嵒若孤松之獨立 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頹.
57. 毛義奉檄(56)
後漢毛義字少節 廬江人. 家貧以孝行稱. 南陽張奉慕其名 往候之. 坐定而府檄適至 以義爲守令. 義奉檄而入 喜動顔色. 奉者志尙士也. 心賤之 自恨來 固辭而去. 及義母死 去官行服. 數辟公府爲縣令 進退必以禮. 後擧賢良 公車徵不至. 張奉歎曰 賢者固不可測. 往日之喜 乃爲親屈. 所謂家貧親老 不擇官而仕者也. 章帝下詔 褒寵義 賜穀千斛 常以八月 長吏問起居 加賜羊酒. 壽終于家.
58. 子路負米(56)
家語 仲由字子路. 見孔子曰 負重涉遠 不擇地而休 家貧親老 不擇祿而仕. 昔由事二親之時 常食藜藿之實 爲親負米百里之外. 親沒之後 南遊於楚. 從車百乘 積粟萬鍾 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願欲食藜藿 爲親負米 不可得也. 子曰 由也事親 可謂生事盡力 死事盡思者也.
59. 江革巨孝(57)
後漢江革字次翁 齊國臨淄人. 少失父 獨與母居. 遭亂負母逃難 備歷阻險 常採拾以爲養. 數遇賊 或劫欲將去. 革輒涕泣言有老母. 辭氣愿款 有足感動人者. 賊不忍犯之. 革轉客下邳. 窮貧 裸跣行傭以供母. 建武末 與母歸鄕里. 至歲時 縣當案比 革以母老不欲搖動 自在轅中輓車 不用牛馬. 由是鄕里稱江巨孝. 及母終 擧賢良方正 遷司空長史. 肅宗崇禮之 拜諫議大夫 賜告歸. 因謝病. 常以八月長史存問 致羊酒 以終厥身. 巨孝之稱行於天下. 舊本巨作忠非.
60. 王覽友弟(57)
晉王覽字玄通 母朱遇兄祥無道. 覽年數歲 見祥被楚撻 輒涕泣抱持 每諫其母. 母少止凶虐. 朱屢以非理使祥. 覽輒與俱. 又虐使祥妻 覽妻亦趍而共之. 朱患之乃止. 祥喪父. 後漸有時譽. 朱深疾之 密使酖祥. 覽知之 徑起取酒. 祥疑其有毒 爭而不與. 朱遽奪反之. 自後朱賜祥饌 覽輒先嘗. 覽孝友恭恪 名亞於祥. 仕至光祿大夫 門施行馬.
61. 蕭何定律(58)
前漢高祖初入關 約法三章. 曰 殺人者死 傷人及盜抵罪. 蠲削煩苛. 秦民大說. 其後四夷未附 兵革未息 三章之法不足以禦姦. 於是相國蕭何攈摭秦法 取其宜於時者 作律九章. 高祖布衣時 何數以吏事護高祖. 高祖爲沛公 何嘗爲丞督事. 沛公至咸陽 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 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沛公具知天下00塞 戶口多少强弱處 民所疾苦者 以何得秦圖書也. 高祖卽位 論功行封 以何功最盛 先封酇侯.
62. 叔孫制禮(58)
前漢叔孫通薛人. 秦時以文學待詔博士 降漢拜博士 號稷嗣君. 漢王爲皇帝 悉去秦儀法 爲簡易. 群臣飮爭功 醉或妄呼 拔劒擊柱. 上益饜之. 通說上 願徵魯諸生 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頗采古禮與秦儀 雜就之. 上使徵魯諸生 與其弟子爲綿蕝野外 習之月餘. 通曰 上可試觀. 七年長樂宮成. 諸侯群臣朝十月 行禮畢置酒 以尊卑次起上壽. 觴九行 謁者言罷酒. 御史執法 擧不如儀者輒引去. 竟朝無敢喧譁失禮者. 帝曰 吾乃今日知爲皇帝之貴也. 拜通爲奉常 賜金五百斤.
63. 葛豊刺擧(60)
前漢諸葛豊 字少季 琅邪人. 以明經爲郡文學. 特立剛直. 元帝擢爲司隸校尉. 刺擧無所避. 京師爲之語曰 閒何闊 逢諸葛. 上嘉其節 加秩光祿大夫.
64. 息躬歷詆(60)
前漢息夫躬字子微 河內河陽人. 少爲博士弟子 受春秋 通覽記書. 哀帝擢光祿大夫‧給事中. 上疏歷詆公卿大臣曰 方今丞相王嘉健而蓄縮 不可用. 御史大夫賈延墮弱不任職. 左將軍公孫祿‧司隸鮑宣皆外有直項之名 內實騃不曉政事. 諸曹以下 僕遫不足數. 卒有强弩圍城 長戟指闕 陛下誰與備之.
65. 管寧割席(61)
世說 管寧字幼安. 與華欽共園鋤菜. 堅地有金. 寧揮鋤與瓦石不異. 欽捉而擲之. 又嘗同席讀書. 有乘軒冕過門者. 寧讀書如故. 欽廢書而看. 寧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寧‧欽‧邴原俱遊學 三人相善. 故時人號爲一龍 謂寧爲龍頭 原爲龍腹 欽爲龍尾.
66. 和嶠專車(61)
晉和嶠字長輿 汝南西平人. 少有風格 厚自崇重. 有盛名於世. 朝野許其能整風俗理人倫. 庾敱見而歎曰 嶠森森如千丈松. 雖磥砢多節目 施之大廈 有棟梁之用. 累遷中書令. 武帝深器遇之. 舊監令共車入朝. 時荀勖爲監. 嶠鄙其爲人 以意氣加之. 每同乘高抗專車而坐. 乃使監令異車自嶠始也.
67. 時苗留犢(62)
魏略 時苗字德冑 鉅鹿人. 少淸白 爲人疾惡. 建安中爲壽春令. 令行風靡. 其始之官 乘薄軬車 黃牸牛布被囊. 歲餘牛生一犢. 及去留伎犢 謂主簿曰 令來時本無此犢. 犢是淮南所生. 時人皆以爲激. 然由是名聞天下. 後遷中郞將.
68. 羊續懸魚(62)
後漢羊續字興祖 太山平陽人. 爲南陽太守 班宣政令 候民病利. 百姓歎服. 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 府丞嘗獻其生魚. 續受而懸之於庭. 後又進之. 續乃出前所懸者 以杜其意. 靈帝欲以爲太尉. 時拜三公者 皆輸東園禮錢千萬 令中使督之. 名爲左騶. 其所之往輒迎致禮敬 厚加贈賂. 續乃坐使於單席 擧縕袍示之曰 臣所資唯斯而已. 以此故不登公位.
69. 樊噲排闥(63)
前漢樊噲沛人. 以屠狗爲事. 從高祖定天下 以功封舞陽侯. 帝嘗病 惡見人臥禁中 詔戶者無得入群臣. 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餘日. 噲乃排闥直入 大臣隨之. 上獨枕一宦者臥. 噲等流涕曰 始陛下與臣等起豊‧沛定天下. 何其壯也. 今天下已定 又何憊也. 且陛下病甚 不見臣等計事 顧獨與一宦者絶乎. 且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帝笑而起. 初帝已定關中. 項王至 怒欲攻之. 帝從百餘騎見羽鴻門. 亞父范增令項莊拔劒舞欲擊帝. 項伯常屛蔽之. 噲聞事急 持盾直入怒甚. 羽壯之 賜以巵酒彘肩. 噲飮酒拔劒切肉食之曰 臣死且不辭. 豈特巵酒乎. 帝如厠 麾噲出 獨騎馬. 噲等步從山下走 歸覇上軍. 是日微噲幾殆.
70. 辛毗引裾(63)
魏志 辛毘字佐治 穎川陽翟人. 文帝踐阼 遷侍中. 帝欲徙冀州士家十萬戶實河南. 時連蝗民饑. 群司以爲不可. 而帝意甚盛. 毘與朝臣俱求見. 帝知其欲諫作色以見之. 皆莫敢言. 毘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 置之左右 厠之謀議之官. 安得不與臣議. 臣所言非私 乃社稷之慮也. 帝不答 起入內. 毘隨而引其裾. 帝遂奮衣不還. 良久乃出曰 卿之我何太急邪. 毘曰 今徙旣失民心. 又無以食. 帝遂徙其半. 嘗從帝射雉. 帝曰 射雉樂哉. 毘曰 於陛下甚樂 群下甚苦. 帝黙然. 後遂乃爲之稀出. 終衛尉.
71. 孫楚漱石(65)
晉書 孫楚字子荊 太原中都人. 才藻卓絶 爽邁不群 多所陵傲 缺鄕曲之譽. 年四什與始參鎭東軍事 終馮翊太守. 初楚少時欲隱居. 謂王濟曰 當欲枕石漱流 誤云漱石枕流. 濟曰 流非可枕 石非可漱. 楚曰 所以枕流 欲洗其耳. 所以漱石 欲厲其齒.
72. 郝隆曬書(65)
世說 郝隆七月七日 出日中仰臥. 人問其故 曰 我曬腹中書也.
73. 枚皐詣闕(66)
前漢枚皐字少孺. 至長安上書北闕 自陳枚乘之子. 始乘死 詔問乘子. 無能爲文者. 乘在梁時 取皐母爲小妻. 及東歸 皐母不肯隨. 留與母居. 上得大喜 召入見待詔. 因賦殿中 詔使賦平樂館. 善之 拜爲郞 使匈奴 皐不通經術 詼笑類俳倡. 爲賦頌好嫚戱 以故得媟黷貴幸. 比東方朔‧郭舍人等.
74. 充國自贊(66)
前漢趙充國字翁孫 隴西上邽人. 善騎射 補羽林. 爲人沈勇有大略. 少好將帥之節而學兵法 通知四夷事. 宣帝時爲後將軍 封營平侯. 神爵初諸羌背叛犯塞. 時充國年七十餘. 上老之 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 充國對曰 亡踰於老臣者. 臣願馳至金城 圖上方略. 充國常以遠斥候爲務. 行必爲戰備 止必堅營壁 尤能持重 愛士卒 先計而後戰. 遂至西部都尉府 日饗軍士. 士皆欲爲用. 虜數挑戰充國堅守. 捕得生口言 羌豪相責曰 語汝亡反. 今天子遣趙將軍來. 年八九十矣. 善爲兵. 今請欲一鬪而死 可得邪. 充國引兵至先零. 虜弃車重 赴水溺死者數百 降斬五百餘. 後00幵不煩兵而下. 遂上屯田便宣十二事. 上聽其計 後罷屯兵 振旅而還 乞骸骨. 賜安車駟馬黃金 罷就第. 每有四夷大議 常與參兵謀問籌策. 薨諡壯侯. 初充國以功德 與霍光等列畵未央宮. 成帝時西羌有警. 上思將帥之臣 追美充國 迺召黃門郞揚雄 卽圖畵而頌之.
75. 王衍風鑒(68)
晉書 王衍字夷甫. 神情明秀 風姿詳雅. 嘗造山濤 旣去. 濤目送之曰 何物老嫗生寧馨兒. 然誤天下蒼生者 未必非此人. 武帝聞其名 問其從兄戎曰 夷甫當世誰比. 戎曰 未見其比 當從古人中求耳. 補元城令. 終日淸談 顯務亦理. 衍有盛才美貌 明悟若神. 常自比子貢. 聲名籍甚. 喜空言 惟談老莊爲事. 每捉玉柄塵尾 與手同色. 義理有所不安 隨卽改更. 世號口中雌黃 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 累居顯職 後進景慕. 歷尙書令 及石勒寇京師 以衍都督征討諸軍事 遷大尉. 衆共推爲元帥. 擧軍爲勒所破. 衍欲求自免 勸勒稱尊號. 勒怒曰 君名蓋四海. 身居重任 少壯登朝 至於白首. 何得言不豫世事邪. 使人夜排墻塡殺之. 王戎謂王衍 神姿高徹 如瑤林瓊樹. 自然是風塵表物. 王敦曰 夷甫處衆中 如珠玉在瓦石間. 顧愷之作畵贊 亦稱衍 巖巖淸峙 壁立千仞. 其爲人所尙如此.
76. 許劭月旦(68)
後漢許邵字子將 汝南平輿人. 少峻名節 好人倫 多所賞識. 時郭太亦知人. 故天下言拔士者 稱許‧郭. 曹操微時 常卑辭厚禮 求爲己目. 邵鄙其人曰 君淸平之姦賊 亂世之英雄. 操大悅而去. 初邵與從兄靖俱有高名. 好共覈論鄕黨人物 每月輒更其品題. 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擧方正‧郭樸不就. 兄虔亦知名. 汝南稱平輿淵有二龍焉.
77. 賀循儒宗(70)
晉書 賀循字彦先 會稽山陰人. 操尙高厲 童齔不群. 言行進止 必以禮讓. 建武初爲中書令 加散騎常侍 固辭. 改拜太常 朝廷疑滯皆諮之. 循輒依經禮而對. 爲世儒宗.
78. 孫綽才冠(70)
晉書 孫綽字興公 馮翊太守楚之子. 博學善屬文. 居會稽 遊遊山水十餘年 節重張衡‧左思賦. 每云 三都二京 五經之鼓吹也. 嘗作天台山賦 辭致甚工. 初成 以示友人范榮期云 卿試擲地. 當作金石聲. 榮期曰 恐此金石非中宮商. 然每至佳句 輒云 應是我輩語. 除著作郞. 後轉廷尉卿. 綽少以文才稱 于時文士 綽爲其冠. 溫‧王‧郗‧庾諸公薨 必須綽爲碑文 然後刊石焉.
79. 大叔辯給(71)80. 摯仲辭翰(71)
晉書 摯虞字仲洽 京兆長安人. 才學通博 著述不倦. 擧賢良 策爲下第. 拜中郞. 武帝詔會東堂策問. 對畢 擢太子舍人 歷太常卿. 虞性愛人 人有表薦者 常爲其辭. 東平太叔廣樞機淸辯. 廣談虞不能對. 虞筆廣不能答. 更相嗤笑 紛然於世云.
81. 山濤識量(71)
晉書 山濤字巨源 河乃懷人. 少有器量 介然不群. 年四十始爲郡上計掾. 擧孝廉. 武帝時遷吏部尙書 前後選擧 周徧內外 竝得其才. 官至右僕射 贈司徒. 初濤布衣家貧. 謂妻韓氏曰 忍飢寒. 我後當作三公. 但不知卿堪作夫人不耳. 及居榮貴 貞愼儉約. 裴楷有知人鑒. 嘗謂濤 若登山臨下 幽然深遠. 王戎亦目濤如璞玉渾金. 人皆欽其寶 莫知名其器. 梁任昉爲范雲讓尙書吏部表云 在魏則毛玠公方也. 居晉則山濤識量. 以臣況之 一何遼落.
82. 毛玠公方(71)
魏志 毛玠字孝先 陳留平丘人. 魏太祖爲相 玠嘗爲東曹掾 與崔琰竝典選擧. 其擧用皆淸正士. 雖有盛名 而行不由本者 終莫得進. 務以儉率人 由是士以廉節自勵. 雖貴寵之臣 輿服不敢過度. 太祖歎曰 用人如此 使天下人自治. 吾復何爲哉. 文帝爲五官將 親自詣玠 屬所親眷. 玠答曰 老臣以能守職 幸得免戾. 今所設人非遷次. 是以不敢奉命. 請謁不行. 時人憚之. 初太祖平柳城 班所獲器物 特以素屛風‧素馮几賜玠曰 君有古人之風. 故賜君古人之服. 玠居顯位 常布衣蔬食 賞賜以振施貧族. 魏國初建 爲僕射 復典選擧. 時太子未定 而臨淄侯植有寵. 玠密諫曰 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 覆宗滅國. 廢立大事. 非所宜聞. 後太祖目指曰 此古所謂國之司直 我之周昌也.
83. 袁盎郤坐(73)
前漢袁盎字絲 安陵人. 孝文時 爲中郞將. 上幸上林 皇后‧愼夫人從. 其在禁中 常同坐. 及坐郞署 盎引卻夫人坐. 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 盎因前說曰 臣聞尊卑有序 則上下和. 今陛下旣已立后. 夫人迺妾. 主豈可同坐哉. 且陛下幸之則厚賜之. 陛下所以爲愼夫人 適所以禍之也. 獨不見人豕乎. 上迺說 入語愼夫人. 夫人賜盎金五十斤. 然亦以數諫不得久居中.
84. 衛瓘撫牀(73)
晉書 衛瓘字伯玉 河東安邑人. 武帝時遷司空. 爲政淸簡 甚得朝野聲譽. 惠帝爲太子 朝臣咸謂純質勿能親政事. 瓘每欲陳啓廢之 而未敢發. 後會宴凌雲臺. 瓘託醉 因跪帝床前曰 臣欲有啓. 欲言而止者三. 因以手撫床曰 此座可惜. 帝悟 因謬曰 公眞大醉邪. 瓘不復有言. 賈后由是怨之. 後告老. 進位太保就第. 惠帝立 以瓘錄尙書事. 賈后素怨瓘 且忌其方直不得騁己淫虐 啓帝作詔 免瓘官. 遂被害.
85. 于公高門(75)
前漢于定國字曼倩 東海郯人. 其父于公爲縣獄史郡決曹 決獄平. 罹文法者 于公所決皆不恨. 郡中爲之生立祠. 始其閭門壞 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謂曰 少高大閭門 令容駟馬高蓋車. 我治獄多陰德. 未嘗有所寃. 子孫必有興者. 至定國 宣帝時爲丞相 封西平侯. 子永爲御史大夫 封侯傳世云.
86. 曹參趣裝(75)
前漢曹參沛人. 從高祖有功. 割符封平陽侯. 高祖以長子肥爲齊王 以參爲相國. 九年齊國安集 大稱賢相. 蕭何薨. 參聞之 告舍人 趣治行. 吾且入相. 居無何 果召參. 參代何爲相 擧事無所變更 一遵何之約束. 參薨 百姓歌之曰 蕭何爲相 講若畵一. 曹參代之 守而勿失. 載其淸淨 悶以寧一.
87. 庶女振風(76)
淮南子曰 庶女告天 雷電下擊 景公臺隕 支體傷折 海水大出. 許愼曰 庶賤之女 齊之寡婦. 無子不嫁 事姑謹敬. 姑無男有女. 女利母財 令母嫁婦. 婦終不肯. 女殺母以誣. 婦不能自明 寃結告天.
88. 鄒衍降霜(76)
燕鄒衍事燕惠王. 左右譖之. 被繫於獄 仰天而哭. 盛夏天爲之降霜. 江淹書曰 昔者賤臣叩心 飛霜擊於燕地 庶女告天 振風襲於齊堂.
89. 范冉生塵(77)
後漢范冉字史雲 陳留外黃人. 受業通經. 好違時絶俗 爲激詭之行. 常慕梁伯鸞‧閔仲叔之爲人. 桓帝時爲萊蕪長 遭母憂 不到官. 後辟大尉府. 以狷急 常佩韋於朝. 議者欲爲侍御史. 因遁逃梁沛間 賣卜於市. 遭黨人禁錮 遂推鹿車載妻子 捃拾自資. 或寓息客廬 或依宿樹蔭. 如此十餘年. 乃結草室而居. 有時絶粒 窮居自若. 閭里歌之曰 甑中生塵范史雲 釜中生魚范萊蕪.
90. 晏嬰脫粟(77)
晏子春秋曰 晏嬰字平仲. 爲齊相. 常食脫粟米 不重味.
91. 詰汾興魏(78)
北史 魏聖武皇帝諱詰汾. 嘗田於山澤 見輜輧自天而下. 旣至 見美婦人. 自稱天女 受命相偶. 旦日請還 期年周時復會于此. 言終而別. 及期 帝至先田處 果見天女. 以所生男授帝曰 此君之子也. 當世爲帝王. 語訖而去. 卽始祖神元皇帝也. 故時人諺曰 詰汾皇帝無婦家. 力微皇帝無舅家. 力微神元諱.
92. 鼈令王蜀(78)
蜀王本紀曰 荊人鼈令死. 其屍流亡 隨江水上至成都 見蜀王杜宇. 立以爲相. 杜宇號望帝. 自以德不如鼈令 以其國禪之. 開明帝下至五代 有開明尙 始去帝號 復稱王.
93. 不疑誣金(78)
前漢直不疑南陽人. 爲郞事文帝. 其同舍有告歸 誤持其同舍郞金去. 已而同舍郞覺亡 意不疑. 不疑謝有之 買金償. 後告歸者而歸金. 亡金郞大慙. 以此稱爲長者. 稍遷中大夫. 朝廷見 人或毁曰 不疑狀貌甚美. 然善盜嫂何也. 不疑聞曰 我乃無兄. 然終不自明. 景帝末爲御史大夫.
94. 卞和泣玉(78)
韓非子曰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奉獻厲王. 王使玉人相之. 曰 石也. 王以和爲詐而刖其左足. 及武王卽位 和又獻之. 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爲詐而刖其右足. 文王卽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 泣盡而繼之以血. 王聞之 使人問其故曰 天下刖者多矣. 子奚哭之悲. 和曰 吾非庇刖也. 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 貞士而名之以詐. 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遂命曰和氏之璧.
95. 檀卿沐猴(80)
前漢平恩侯許伯入第. 丞相‧御史‧將軍‧中二千石皆賀. 蓋寬饒爲司隸校尉不行. 許伯請之迺往. 酒酣樂作. 長信少府檀長卿起舞 爲沐猴與狗鬪. 坐皆大笑. 寬饒不說. 因起趍出劾奏 長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 失禮不敬. 宣帝欲佐少府. 許伯爲謝迺解. 寬饒字次公 魏郡人. 明經 以孝廉爲郞. 擧方正 對策高第. 爲人剛直高節 志在奉公. 然深刻喜陷害人 又好言事刺譏 奸犯上意. 時上方用刑法 新任宦官. 寬饒奏曰 方今聖道寖廢 儒術不行 以刑餘成周召 以法律爲詩書. 又引韓氏易傳言 五帝官天下 三王家天下 家以傳子官以傳賢. 若四時之運 功成者去. 上以其怨謗 遂下吏. 自剄.
96. 謝尙鴝鵒(80)
晉謝尙字仁祖. 八歲神悟夙成. 其父鯤嘗携之送客. 或曰 此兒一座之顔回也. 尙曰 坐無尼父焉. 焉別顔回. 席賓歎異. 及長善音樂 博綜衆藝. 王導比之王戎. 長呼爲小安豊. 辟爲掾. 始到府通謁 導以其有勝會 謂曰 聞君能作鴝鵒舞. 一座傾想. 尙著衣幘而舞. 導令坐者撫掌擊節. 尙俯仰其中 旁若無人. 其率詣如此. 終衛將軍‧散騎常侍.
97. 太初日月(81)
魏志 夏侯玄字太初 沛國譙人. 少知名 弱冠爲黃門侍郞. 嘗進見 與皇后弟毛曾竝坐. 玄恥之 不悅形於色. 明帝恨之 左遷羽林監. 世說曰 曾與玄共坐. 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又云 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98. 季野陽秋(81)
晉褚裒字季野 河南陽翟人 康獻皇后父也. 少有簡貴之風. 與杜乂俱有盛名 冠于中興. 桓彛目之曰 季野有皮裏陽秋. 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謝安亦雅重之. 常云 裒雖不言 而四時之氣亦備矣. 仕至征北大將軍.
99. 荀陳德星(82)
異苑 陳寔字仲弓 荀淑字季和. 仲弓與諸子姪造季和父子討論. 于時德星聚. 太史奏曰 五百里內有賢人聚.
100. 李郭仙舟(82)
後漢郭太字林宗 太原界休人. 家世貧賤 博通墳籍 善談論 美音制. 遊洛陽 始見河南尹李膺. 膺大奇之 遂相友善. 名震京師. 後歸鄕里. 諸儒送至河上 車數千兩. 林宗唯與膺同舟而濟. 賓客望之 以爲神仙焉.
101. 王忳綉被(83)
後漢王忳字少林 廣漢新都人. 嘗詣京師 於空舍中 見一書生金彦疾困 愍而視之. 生曰 我命在須臾. 腰下有金十斤. 願以相贈. 死後乞藏骸骨. 已而命絶. 忳00一斤營葬 餘悉置棺下. 人無知者. 忳後署大度亭長. 初到有馬馳入亭中而止. 其日大風 飄一綉被 復墮忳前. 卽言之於縣. 縣以歸忳. 後乘馬到雒縣. 主人見之 問所由得馬. 忳具說其狀 幷及綉被. 主人曰 卿何陰德而致此. 忳因說葬書生事. 主人驚曰 是我子也. 大恩久不報. 天以此彰卿德耳. 由是縣名 仕郡爲功曹.
102. 張氏銅鉤(83)
三輔決錄 扶風張氏之先 爲郡功曹. 晨起當朝 有鳩從承塵上 飛下几前. 功曹曰 鳩何來. 爲禍飛上承塵. 爲福飛入我懷. 開懷待之. 鳩乃飛入懷中. 探得銅鉤. 帶之 官至數郡太守九卿. 有蜀客至長安 私賂張氏婢. 婢賣鉤與蜀客. 客家喪禍. 懼而還張氏. 張氏得鉤 復爲二千石. 後失鉤 張氏遂衰.
103. 丁公遽戮(84)
前漢丁公薛人 季布母弟. 爲項羽將 逐窘高祖彭城西. 短兵接高祖急. 顧謂丁公曰 兩賢豈相戹哉. 丁公引兵還. 及項羽滅 丁公謁見. 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 丁公爲項王臣不忠. 使項王失天下者也. 遂斬之曰 使後爲人臣無傚丁公.
104. 雍齒先侯(84)
前漢高祖居雒陽南宮 從復道望見 諸將往往偶語. 上問張良. 良曰 陛下起布衣 與此屬取天下. 今以爲天子 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 所誅者皆平生仇怨. 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 又恐見疑過失及誅. 故相聚謀反耳. 上平生所憎 群臣所共知. 誰最甚者. 上曰 雍齒與我有故怨. 數窘辱我. 我欲殺之 爲功多不忍. 良曰 今急先封齒以示群臣 則人人自堅矣. 於是上置酒 封齒爲什方侯 而急趣丞相御史 定功行封. 群臣罷酒皆喜曰 雍齒且侯 我屬無患矣.
105. 陳雷膠漆(86)
後漢陳重字景公 豫章宜春人. 少與鄱陽雷義爲友. 義字仲公. 太守擧重孝廉 重以讓義. 太守不聽. 義明年擧孝廉 俱在郞署. 後俱拜尙書郞. 義代同時人受罪 以此黜退 重見義去亦以病免. 義後擧茂才 讓於重不應命. 鄕里爲之語曰 膠漆自謂堅 不如陳與雷. 三府同時俱辟 竝至御史.
106. 范張鷄黍(86)
後漢范式字巨卿 山陽金鄕人. 少遊大學 與汝南張劭爲友. 劭字元伯. 二人竝告歸鄕里. 式謂元伯曰 後二年當還. 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 乃共剋期日. 後期方至. 元伯具以白母 請設饌以候之. 母曰 二年之別 千里結言. 爾何相信之審. 對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違. 母曰 若然當爲爾醞酒. 至其日 巨卿果到. 升堂拜飮 盡歡而別. 舊注引殺雞炊黍事 無載.
107. 周侯山嶷(87)
世說曰 世目周侯 嶷如斷山. 注 晉陽秋曰 顗正情嶷然 雖一時儕類 皆無敢媟近 周侯謂周顗也.
108. 會稽霞擧(87)
世說曰 海西時 諸侯每朝 朝堂猶暗. 唯會稽王來 軒軒如朝霞擧. 會稽王謂道子也.
109. 季布一諾(87)
前漢季布楚人. 任俠有名. 項籍使將兵. 數窘高祖. 籍滅 高祖購求布千金 敢有舍匿 罪三族. 布匿濮陽周氏. 周氏迺𩫴鉗布 衣褐 置廣柳車中 幷與其家僮數十之魯朱家所賣之.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 乃見汝陰侯滕公說曰 季布何罪. 臣各爲其主用職耳. 項氏臣可盡誅耶. 今上始得天下 而以私怨求一人. 何示不廣也. 滕公言於上. 上乃赦布 召見拜郞中 後爲河東守. 布初不說辯士曹丘生. 生至揖布曰 楚人諺曰 得黃金百 不如得季布諾. 足下何以得此聲梁楚之閒哉. 僕與足下俱楚人. 使僕游揚足下名 顧不美乎. 何距僕深也. 布大說 引爲上客. 史記 得黃金百斤 不如得季布諾.
110. 阮瞻三語(87)
晉阮瞻字千里 始平太守咸之子. 性淸虛寡欲自得於懷. 讀書不甚硏求 而黙識其要. 遇理而辯 辭不足而旨有餘. 見司徒王戎. 戎問曰 聖人貴名敎 老莊明自然. 其旨同異. 瞻曰 將無同. 戎咨嗟良久. 卽命辟之. 時謂之三語掾. 永嘉中爲太子舍人 瞻素執無鬼論 自謂. 瞻與之言 良久及鬼神之事 反覆甚苦. 客遂屈. 乃作色曰 鬼神古今聖賢所共傳 君何得獨言無. 卽僕便是鬼. 於是變爲異形 須臾消滅. 瞻大惡 歲餘病卒.
111. 郭文遊山(89)
晉書 郭文字文擧 河內軹人. 少愛山水 尙嘉遯. 每遊山林 彌旬忘反. 父母終不娶. 辭家游名山. 洛陽陷 乃步擔入吳興餘杭大辟山中 窮谷無人之地 倚木於樹 苫覆其上而居焉. 亦無壁障. 時猛獸爲暴 而文獨宿十餘年 卒無患. 常著鹿裘葛巾 不飮酒食肉. 王導召置園中 七年未嘗出入. 後逃歸臨安 結廬山中.
112. 袁宏泊渚(89)
晉袁宏字彦伯 陳郡陽夏人. 有逸才文章絶美. 謝尙時鎭牛渚. 秋夜乘月 與左右微服泛江. 會宏在舫中諷詠. 聲淸辭文藻拔. 遣問焉. 卽迎升舟 與譚論 申旦不寐. 自此名譽日茂. 謝安常賞其機對辯速. 後安爲揚州刺史 宏出爲東陽郡 乃祖道於治亭. 時賢皆集. 安欲以卒迫試之 臨別執其手 顧左右取一扇授之曰 聊以贈行. 宏曰 輒當奉揚仁風 慰彼黎庶. 時人歎其率而要焉.
113. 黃琬對日(90)
後漢黃琬字子琰 江夏安陸人. 少辯慧. 祖父瓊初爲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師不見. 瓊以狀聞. 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對未知所況. 琬年七歲 在旁. 曰 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瓊大驚 以其言應詔 甚奇愛之. 後瓊爲司徒 琬以公孫拜童子郞 不就. 知名京師. 獻帝初遷大尉 坐免. 及徙西都 起爲司隸校尉. 與司徒王允同謀誅董卓 爲卓將李傕所害.
114. 秦宓論天(90)
蜀志 秦宓字子勑 廣漢綿竹人. 少有才學. 拜長水校尉. 吳遣使張溫來聘 百官往餞. 衆集而宓未往. 丞相亮遣使促之. 溫曰 彼何人也. 亮曰 益州學士也. 及至 溫問曰 君學乎. 宓曰 五尺童子皆學. 何必小人. 溫復問曰 天有頭乎. 宓曰 有. 在西方. 詩曰 乃眷西顧. 以此推之. 溫曰 天有耳乎. 宓曰 天處高而聽卑. 詩云 鶴鳴九皐 聲聞于天. 無耳何以聽之. 溫曰 天有足乎. 宓曰 詩云 天步艱難. 無足何以步之. 溫曰 天有姓乎. 宓曰 姓劉. 天子姓劉 以此知之. 溫曰 日生於東乎. 宓曰 雖生於東 而沒於西. 答問如響應聲. 溫大驚服. 宓之文辯皆此類. 舊本 宓誤作密.
115. 孟軻養素(92)
史記 孟軻鄒人. 受業子思之門人. 道旣通 游事齊宣王‧梁惠王 皆不能用. 以爲迂遠而闊於事情. 是時天下方務合從連衡 以攻伐爲賢. 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 述仲尼之意 作書七篇. 嘗曰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16. 楊雄草玄(92)
前漢揚雄字子雲 蜀郡成都人. 有田一전(土+廛) 有宅一區 世世以農桑爲業. 雄少而好學 不爲章句訓詁 通而已. 博覽無所不見. 爲人簡易佚蕩 口吃不能劇談. 黙而好深湛之思 淸靜亡爲 少耆欲 不汲汲於富貴 不戚戚於貧賤. 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 家産不過十金 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自有大度 非聖哲之書不好. 非其意 雖富貴不事. 哀帝時丁‧傅‧董賢用事 諸附離之者 或起家至二千石. 時雄方草太玄 有以自守泊如. 或嘲雄以玄尙白. 雄解之 號曰解嘲. 客有難玄太深 衆人不好. 雄解之 號曰解難.
117. 向秀聞笛(93)
晉書 向秀字子期 河內懷人也. 淸悟而有遠識 少爲山濤所知. 雅好老莊之學. 莊周內外篇 歷世雖有觀者 莫適論其旨統 秀乃爲之解 發明奇趣 振起玄風. 讀之者 超然心悟. 郭象又述而廣之 儒墨之迹見鄙 道家之言遂盛焉. 嵆康善鍛 秀爲之佐 相對欣然 旁若無人. 康誅 秀入洛 作思舊賦云 嵆博綜技藝 於絲竹特妙. 臨當就命 顧視日影 索琴而彈之. 逝將西邁. 經其舊廬. 于時日薄虞泉 寒氷凄然. 隣人有吹笛者 發聲寥亮. 追想曩昔游宴之好 感音而歎. 故作賦云 後爲散騎常侍 在朝不任職 容迹而已.
118. 伯牙絶絃(93)
列子曰 伯雅善鼓琴. 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子期曰 善哉峩峩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子期必得之. 呂氏春秋曰 鍾子期死. 伯牙破琴絶絃 終身不復鼓琴. 以爲無足爲鼓者.
119. 郭槐自屈(95)
晉書 賈充字公閭 平陽襄陵人. 前妻李豊女. 豊誅 李氏坐流徙. 後娶郭槐. 號廣城君. 武帝踐阼 李以赦還. 特詔充置左右夫人. 郭槐性妬忌 怒攘袂數充曰 刊定律令 爲佐命之功 我有其分. 李那得與我竝. 充乃爲李築室於永平里 而不往來. 惠帝爲太子 納槐女爲妃. 初槐欲省李氏. 充曰 彼有才氣. 卿往不如不往. 及女爲妃 乃盛威儀而去. 旣入戶 李氏出迎. 槐不覺脚屈 因遂再拜. 自是充每出 槐使人尋之 恐其過李氏. 李氏淑美有才行. 作女訓 行於世. 舊本槐作隗非.
120. 南康猶憐(95)
世說曰 桓溫尙明帝女南康公主. 溫平蜀 以李勢妹爲妾 甚有寵. 嘗著別齋後. 主聞與數十婢拔刃襲之 値李梳頭. 髮垂地 姿貌端麗. 乃徐下地結髮 斂手向主曰 國破家亡 無心至此. 今日若能見殺 猶生之年. 神色閑正 辭氣悽惋. 主於是擲刀 前抱之曰 我見汝亦憐. 何況老奴. 遂善遇之.
121. 魯恭馴雉(96)
後漢魯恭字仲康 扶風平陵人. 肅宗時 拜中牟令. 專以德化爲理. 不任刑罰. 郡國螟傷稼. 犬牙緣界 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聞之 疑其不實 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恭隨行阡陌 俱坐桑下. 有雉過而止其傍. 傍有童兒. 親曰 兒何不捕之. 兒言雉方將雛. 親瞿然起 與恭訣曰 所以來者 欲察君政迹耳. 今蟲不犯境 化及鳥獸 竪子有仁心. 三異也. 還府以狀白安. 是年嘉禾生恭便坐庭中. 安上書言狀 帝異之. 在事三年 州擧尤異. 去官吏人思之. 後爲司徒. 性謙退 奏議依經 潛有補益 然不自顧. 故不以剛直爲稱.
122. 宋均去獸(96)
後漢宋均字叔庠 南陽安衆人. 光武時遷九江太守. 郡多虎暴 數爲民患. 常募設檻穽 猶多傷害. 均到 下記屬縣曰 夫虎豹在山 黿鼉在水 各有所託. 且江淮之有猛獸 猶北土有雞豚也. 今爲民害 咎在殘吏. 而勞動張捕 非憂恤之本. 可一去檻穽. 其後傳言 虎相與東游度江.
123. 廣客蛇影(97)
晉書 樂廣字彦輔 南陽淯陽人. 遷河南尹. 常有親客 久闊不復來. 廣問其故. 答曰 前在坐蒙賜酒. 方飮忽見盃中有蛇 意甚惡之. 旣飮而疾. 于時河南廳事壁上有角弓 漆畵作蛇. 廣意盃中蛇卽角弓影也. 復置酒於前處 謂客曰 盃中復有所見不. 答曰 所見如初. 廣乃告其所以. 客輍然意解 沈痾頓愈. 廣所在爲政. 無當時功譽 每去職 遺愛爲人所思. 凡論人 必先稱其所長 則所短不言而自見. 後代王戎 爲尙書令 始戎薦廣 而終踐其位. 時人美之.
124. 殷師牛鬪(97)
晉殷仲堪陳郡人. 父師晉陵太守. 初師病積年. 仲堪衣不解帶 躬學醫術 究伎精妙. 執藥揮淚 遂眇一目. 居喪毁. 以孝聞. 孝武帝召爲中庶子 甚相親愛. 伎父嘗患耳聰 聞牀下蟻動 謂之牛鬪. 帝素聞之 而不知其人. 至是問仲堪曰 患此者爲誰. 仲堪流涕而起曰 臣進退維谷. 帝有愧焉. 仲堪能淸言. 每云 三日不讀道德論 便覺舌本閒彊. 其談理與韓康伯齊名. 後假節鎭江陵 爲桓玄追兵逼殺.
125. 元豐模楷(99)
後漢李膺字元禮 穎川襄城人. 性簡亢無所交接. 擧孝廉高第 遷河南尹. 及黨議起 流言轉入大學 諸生三萬餘人 郭林宗‧賈偉節爲其冠 竝與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 學中語曰 天下模楷李元禮 不畏彊禦陳仲擧 天下俊秀王叔茂. 時張成善風角. 推占當赦 敎子殺人. 膺按殺之. 其弟子上書告 膺等共爲部黨誹訕朝廷. 桓帝震怒 逮捕黨人 收執膺等. 後赦歸田里 禁錮終身. 而黨名猶書王府. 由是海內共相摽搒 指名士爲之稱號. 上曰三君 次曰八俊‧八顧‧八及‧八廚 猶古之八元‧八凱也. 膺拜司隸校尉 諸黃門‧常侍 皆鞫躬屛氣 休沐不敢復出宮省. 是時朝廷綱紀00阤. 膺獨持風裁 以聲名自高. 士有被其容接者 名爲登龍門. 靈帝時 曹節諷有司 奏捕前黨. 皆死獄中.
126. 季彦領袖(99)
晉裴秀字季彦 河東聞喜人. 少好學 有風操. 八歲能屬文. 叔父徽有盛名 賓客甚衆. 秀年十餘歲 有詣徽者 出則過秀. 秀母賤. 嫡母宣氏不之禮. 嘗使進饌於客 見者皆爲之起 母曰 微賤如此. 當應爲小兒故也. 宣侍知遂止. 時人爲之語曰 後進領袖有裴秀. 武帝時爲司空. 秀儒學洽聞 留心政事 以職在地官 作禹貢地域圖奏之 藏於祕府. 制圖之體有六. 一曰分率 所以辨廣輪之度 二曰準望 所以定彼此之體. 三曰道里 所以定所由之數. 四曰高下 五曰方邪 六曰迂直. 此六者各因地而制宜. 所以校夷險之異.
127. 魯褒錢神(101)
晉書 魯褒字元道 南陽人. 好學多聞. 以貧素自立. 元康之後綱紀大壞. 褒傷時貪鄙 乃隱姓名而著錢神論 以刺之. 其略曰 親之如兄 字曰孔方. 失之則貧弱 得之則富昌. 無翼而飛 無足而走 解嚴毅之顔 開難發之口. 錢多者處前 少者居後. 錢之所祐 吉無不利. 何必讀書然後富貴. 昔呂公欣悅於空版 漢高克之於贏二. 文君解布裳而被錦綉 相如乘高蓋而解犢鼻. 官尊名顯 皆錢所致. 無德而尊 無勢而熱. 排金門而入紫闥 危可使安 死可使活 貴可使賤 生可使殺. 諺曰 錢無耳可使鬼. 凡今之人 唯鐫而已. 疾時者傳其文. 後莫知所終.
128. 崔烈銅臭(101)
後漢崔烈𣵠郡平安人. 有衆名於北州. 歷郡守九卿. 靈帝時開鴻都門 榜賣官爵. 公卿以下皆有差. 富者先入錢 貧者到官而後倍輸. 或因常侍阿保 別自通達. 是時段00等雖有功勳名譽 然皆先輸貨財而後登公位. 烈因傅母入錢五百萬爲司徒. 嘗問其子鈞曰 吾居三公. 於議者如何. 鈞曰 大人少有英稱 歷位卿守. 人謂當爲三公. 今登其位 天下失望. 烈曰 何爲然也. 鈞曰 論者嫌其銅臭. 後拜大尉. 董卓旣誅 拜城門校尉.
129. 梁竦廟食(103)
後漢梁竦字叔敬 安定烏氐人. 閉門自養 以經籍爲娛 著書數篇 名曰七序. 班固見而稱曰 公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梁竦作七序而竊位素餐者慙. 竦自負其才 鬱鬱不得意. 嘗登高遠望 歎息言曰 大丈夫居世 生當封侯 死當廟食. 如其不然 閑居可以養志. 詩書足以自娛. 州郡之職 徒勞人耳. 後辟命不就. 肅宗納其二女 皆爲貴人. 小貴人生和帝 竇皇后養以爲子. 諸竇恐梁氏得志爲己害 遂讒殺二貴人 而陷竦以惡逆. 死獄中. 和帝立 追封褒親愍侯.
130. 趙溫雄飛(103)
後漢趙溫字子柔 蜀郡成都人. 初爲京兆郡丞 歎曰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 遂弃官去. 歲饑. 散家糧振窮餓 所活萬餘人. 獻帝西遷 遂爲三公.
131. 枚乘蒲輪(104)
前漢枚乘字叔 淮陰人. 爲吳王濞郞中. 王謀爲逆. 乘奏書諫 王不用. 卒見禽滅. 乘由是知名. 景帝召拜弘農都尉. 乘久爲大國上賓 與英俊竝游 不樂郡吏. 以病去官 復遊粱. 及孝王薨 歸淮陰. 武帝卽位 乘年老. 迺以安車蒲輪徵乘道死.
132. 鄭均白衣(104)
後漢鄭均字仲虞 東平任城人. 少好黃老書. 建初中擧直言不詣. 公車特徵. 再遷尙書 數納忠言 肅宗重之. 後告歸. 帝東巡 乃幸均舍 勅賜尙書祿 以終其身. 時號爲白衣尙書.
133. 陵母伏劒(105)
前漢王陵沛人. 高祖起 陵亦取黨數千人. 及高祖擊項羽 迺以兵屬漢. 羽取陵母置軍中. 陵使至. 則東向坐陵母 以招陵. 陵母私送使者 泣曰 爲妾語陵. 善事漢王. 漢王長者. 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 遂伏劒而死.
134. 軻親斷機(105)
古烈女傳 鄒孟軻母 其舍近墓. 孟子少嬉遊 爲墓閒之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 乃去 舍市傍. 其嬉戱乃賈人衒賣之事. 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 復徙舍學官之旁. 其嬉戱乃設俎豆 揖讓進退. 孟母曰 眞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旣學而歸 孟母問學所至. 孟子曰 自若也. 孟母以刀斷斯織曰 子之廢學 若吾斷斯織也. 孟子懼 旦夕勤學不息. 師事子思 遂成名儒. 君子謂 孟母知爲人母之道.
135. 齊后破環(106)
戰國策曰 齊閔王遇弑. 其子法章變姓名 爲莒太史家庸夫. 太史敫女 奇其狀貌 以爲非常人. 憐而常竊衣食之 與私焉. 法章立. 是爲襄王. 以太史女爲王后. 襄王卒 子建立. 后事奏謹 與諸侯信. 以故建立四十餘年 不受兵. 秦昭王嘗使使者遺后玉連環. 曰 齊多智. 解此環不. 后以示群臣. 群臣不知解. 后引榷榷破之 謝秦使曰 謹以解矣.
136. 謝女解圍(106)
晉王凝之妻謝氏 字道韞. 聰識有才辯. 叔父安嘗問 詩何句最佳. 道韞稱 吉甫作誦 穆如淸風. 仲山甫永懷 以慰其心. 安謂有雅人深致. 又嘗內集. 俄而雪驟下. 安曰 何所似也. 安兄子郞曰 散鹽空中 差可擬. 道韞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 安大悅. 凝之弟獻之 嘗與賓客談議 詞理將屈. 道韞遣婢白獻之曰 欲爲小郞解圍. 乃施靑綾步障自蔽 申獻之前議 客不能屈.
137. 鑿齒尺牘(107)
晉書 習鑿齒字彦威 襄陽人. 少有志氣 博學洽聞 以文筆著稱. 荊州刺史桓溫辟爲從事 累遷別駕. 溫出征伐 鑿齒或從或守 所在任職. 每處機要 莅事有績. 善尺牘論議 溫甚器遇之. 出爲滎陽太守. 時溫覬覦非望. 鑿齒在郡 著漢晉春秋 以裁正之. 起漢光武 終晉愍帝. 後徵典國史 會卒. 初鑿齒嘗與孫綽共行. 綽性通率 好譏調. 時綽在前 顧鑿齒曰 沙之汰之 瓦石在後. 鑿齒曰 簸之颺之 糠粃在前.
138. 荀勗音律(107)
晉荀勗字公曾 穎川穎陰人 漢司空爽曾孫. 岐嶷夙成. 十餘歲能屬文 長博學 達於從政. 武帝受禪 拜中書監 加侍中 領著作. 與賈充共定律令 旣掌樂事 又修律呂 竝行於世. 初勗於路逢趙賈人牛鐸 識其聲. 及掌樂 音韻未調. 乃曰 得趙之牛鐸則諧矣 遂下郡國 悉送牛鐸 果得諧者. 又嘗在帝坐進飯. 謂在坐人曰 此勞薪所炊. 帝遣問膳夫 實用故車脚. 擧世伏其明識. 後守尙書令. 勗久在中書 專管機事. 及失之甚悵恨. 或有賀之者. 勗曰 奪我鳳凰池 諸君賀我耶. 初太子婚未定. 勗與左衛將軍馮紞伺帝閒 竝稱賈充女才色絶世. 遂成婚. 當時甚爲正直者所疾 而獲佞媚之譏. 帝素知太子闇弱 恐後亂國 遣勗及和嶠往觀之. 勗還盛稱太子之德. 而嶠云 太子如初. 於是天下貴嶠而賤勗.
139. 胡威推縑(109)
晉書 胡威字伯武 淮南壽春人. 父質以忠淸稱. 仕魏爲荊州刺史. 威自京都定省 家貧無車馬僮僕 自驅驢單行. 旣至 見父而歸 父賜絹一匹. 威曰 大人淸高 何得此絹. 答曰 是吾俸祿之餘. 威受之辭歸 卒取與質帳下都督. 後爲徐州刺史. 勤於政術 風化大行. 入朝 武帝謂曰 卿孰與父淸. 對曰 臣父淸恐人知 臣淸恐人不知. 是臣不及遠也.
140. 陸績懷橘(109)
吳志 陸績字公紀 吳人. 年六歲 於九江見袁術. 術出橘. 績懷三枚 拜辭墮地. 術謂曰 陸郞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跪曰 欲歸遺母. 術大奇之. 績博學多識 星歷算數 無不該覽. 孫權辟爲掾 以直道見憚. 出爲鬱林太守 加偏將軍. 績意在儒雅 非其志也. 雖有軍事 著述不廢. 作渾天圖 注易釋玄. 皆傳於世.
141. 羅含呑鳥(110)
晉書 羅含字君章 桂陽耒陽人. 幼孤 爲叔母朱氏所養. 少有志尙. 嘗畵臥. 夢一鳥文彩異常 飛入口中. 因起驚說之. 朱氏曰 鳥有文彩 汝後必有文章. 自此藻思日新. 江夏守謝尙稱曰 君章可謂湘中之琳琅. 桓溫以爲江左之秀. 累遷長沙相 致仕加中散大夫 門施行馬. 初含在官舍 有一白雀 栖集堂宇. 及還家 階庭忽蘭菊叢生. 以爲德化之感.
142. 江淹夢筆(110)
南史 江淹字文通 濟陽考城人. 少孤貧. 嘗慕司馬長卿‧梁伯鸞之爲人 不事章句之學 留情文章. 仕齊爲侍中秘書監 入梁至金紫光祿大夫. 淹以文章顯. 晩節才思微退云. 爲宣城太守 時罷歸. 夢一人自稱張景陽 謂曰 前以一匹錦相寄. 今可見還. 淹探懷中得數尺與之. 此人大恚曰 那得割截都盡. 顧見丘遲謂曰 餘此數尺. 旣無所用 以遺君. 自爾淹文章躓矣. 又嘗夢. 一丈夫自稱郭璞. 謂曰 吾有筆在卿處多年. 可以見還. 淹乃探懷中 得五色筆一 以授之. 爾後爲詩絶無美句. 時人謂之才盡.
143. 李廞淸貞(111)
世說 李廞茂曾第五子. 淸貞有遠操. 少羸病 不肯婚宦. 王丞相欲招禮之 辟爲府掾. 廞得牋命笑曰 茂弘乃復以爵假人.
144. 劉驎高率(111)
晉書 劉麟之字子驥 南陽人. 少尙質素 虛退寡欲 不修儀操 人莫之知. 好游山澤 志存遯逸. 車騎將軍桓冲聞其名 請爲長史 麟之固辭. 居于陽岐 來往莫不投之. 麟之躬自供給. 士君子頗以勞累更憚過焉. 凡人致贈 一無所受. 世說載 麟之高率 善史傳.
145. 蔣詡三逕(113)
前漢蔣詡字元卿 杜陵人. 爲兗州刺史 以廉直爲名. 王莽居攝. 以病免 歸鄕里. 三輔決錄曰 詡舍中竹下開三逕 唯故人求仲‧羊仲從之遊.
146. 許由一瓢(113)
逸士傳 許由隱箕山. 無盃器 以手捧水飮之. 人遣一瓢 得以操飮. 飮訖掛於木上 風吹瀝瀝有聲. 由以爲煩 遂去之.
147. 楊僕移關(113)
前漢楊僕宜陽人. 武帝時爲樓船將軍. 初函谷關在弘農. 僕旣有功. 恥爲關外民 上書乞徙東關 以家財給其用度. 於是徙新安. 去弘農三百里 以故關爲弘農縣.
148. 杜預建橋(113)
晉書 杜預字元凱 京兆杜陵人. 博學多通 明於興廢之道. 常言德不可以企及. 立功立言 可庶幾也. 尙文帝妹高陸公主 拜尙書郞. 武帝時拜度支尙書. 預以孟津渡險有覆沒之患 請建河橋于富平津. 議者以爲殷周所都歷聖賢而不作者 必不可立也. 預曰 造舟爲梁則河橋之謂也. 及橋成 帝從百僚臨會 擧觴屬預曰 非君此橋不成. 對曰 非陛下之明 臣亦不得施其微巧.
149. 壽王議鼎(114)
前漢吾丘壽王字子贛 趙人. 爲光祿大夫. 汾陰得寶鼎 薦見宗廟 藏於甘泉宮. 群臣皆賀得周鼎 壽王獨以爲非. 武帝問之. 對曰 臣聞周德始乎后稷 長於公劉 大於大王 成於文武 顯於周公. 德澤上昭天 下漏泉 無所不通. 上天報應 鼎爲周出. 故名曰周鼎. 今漢自高祖繼周 至於陛下 恢廓祖業 功德愈盛 天瑞竝至 珍祥畢見. 天祚有德 而寶鼎自出. 迺漢寶 非周寶也. 上曰 善. 賜黃金十斤.
150. 杜林驕堯(114)
後漢杜林字伯山 扶風茂陵人. 拜侍御史 大議郊祀制. 多以爲周郊后稷 漢當祀堯. 詔下公卿議. 議者僉同. 光武亦然之. 林獨以爲周室之興 祚由后稷. 漢業特起 功不緣堯. 祖宗故事 所宜因循. 定林議. 終大司空.
151. 西施捧心(115)
莊子曰 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醜人 見而美之 歸亦捧心而矉其里. 彼知美矉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西施越女 所謂西子也. 有絶世之美. 越王勾踐獻之吳王夫差. 夫差嬖之 卒至傾國.
152. 孫壽折腰(115)
後漢梁冀爲大將軍. 其妻孫壽封襄城君 加賜赤紱 比長公主. 壽色美. 善爲妖態 作愁眉‧嗁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 以爲媚惑. 性鉗忌 能制御冀. 冀甚寵憚之. 及冀敗自殺.
153. 靈輒扶輪(116)
左傳曰 晉靈公不君. 趙宣子驟諫. 公患之 飮宣子酒 伏甲將攻之. 公嗾夫獒. 其車右提彌明搏殺之. 宣子曰 弃人用犬. 雖猛何爲. 鬪且出. 明死之. 初宣子田於首山 舍于翳桑 見靈輒餓. 不食三日. 宣子食之 舍其半. 問之 曰 宦三年矣. 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 請以遺之. 使盡之 而爲之簞食與肉 寘諸槖以與之. 旣而與爲公介 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 對曰 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 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154. 魏顆結草(116)
左傳曰 晉魏顆武子之子. 初武子有嬖妾無子. 武子疾. 命顆曰 必嫁是. 疾病則曰 必以爲殉. 及卒顆嫁之. 曰 疾病則亂. 吾從其治也. 及敗秦師于輔氏 獲杜回. 秦之力人也. 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 杜回躓而顚. 故獲之. 夜夢之. 曰 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 爾用先人之治命. 余是以報.
155. 逸少傾寫(117)
晉書 王羲之字逸少 司徒導從子. 年十三謁周顗 顗異之. 時重牛心炙. 坐客未噉 顗先割啗之. 於是始知名. 及長辯贍. 以骨骾稱. 尤善隸書 爲古今之冠. 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壻於導. 導令徧觀子弟. 門生歸謂鑒曰 王氏諸少並佳. 然聞信至 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東床 坦腹食 獨若不聞. 鑒曰 正此佳壻邪. 訪之乃羲之也. 遂妻之. 仕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 世說曰 郗夫人謂二弟司空‧中郞曰 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庋. 見汝來平平耳. 無煩復往. 二弟愔與曇也. 二謝安石與萬石也.
156. 平子絶倒(117)
晉衛玠好言玄理. 其後多病體羸. 母常禁其語. 遇有勝日 親友時請一言. 無不咨嗟以爲入微. 王澄字平子有高名. 少所推服. 每聞玠言 輒歎息絶倒. 時人爲之語曰 衛玠談道 平子絶倒. 澄及王玄‧王濟並有盛名 皆出玠下. 世云 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 兄衍有一倫之鑒 尤重澄. 由是顯名. 有經澄所題目者 衍不復有言. 輒云 已經平子矣. 爲荊州刺史 爲王敦所害.
157. 澹臺毁璧(119)
博物志曰 澹臺字子羽. 渡河齎千金之璧. 于河河伯欲之 至陽侯波起 兩鮫挾船. 子羽左操璧 右操劒 擊鮫皆死. 旣渡 三投璧于河 河伯躍而歸之. 子羽毁而去.
158. 子罕辭寶(119)
左傳曰 宋人得玉 獻諸司城子罕. 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 以示玉人 玉人以爲寶 故獻之. 子罕曰 我以不貪爲寶. 爾以玉爲寶. 若以與我 皆喪寶也. 不若人有其寶.
159. 東平爲善(120)
後漢東平憲王蒼 顯宗同母弟. 少好經書 雅有智思. 顯宗愛重之 拜驃騎將軍 爲三公上. 王旣還國 後朝京師. 上問王處家何等最樂. 王言爲善最樂. 肅宗立. 恩禮踰於前世. 旣薨. 帝東巡守幸其宮 追感念蒼 謂其子曰 思其人至其鄕 其處在 其人亡. 人泣下. 幸其陵 祠以太牢.
160. 司馬稱好(120)
後漢司馬徽字德操 穎川人. 口不談人之短 與人語 莫問好惡 皆言好. 有鄕人問徽安否. 答曰 好. 有人自陳子死 答曰 大好. 妻責之曰 人以君有德故相告. 何忽聞人子死 便言好. 徽曰 卿言亦大好.
161. 公超霧市(121)
後漢張楷字公超 成都人也. 家河南. 通春秋‧尙書. 門徒常百人 自父黨夙儒偕造門 車馬塡街 徒從無所止. 黃門貴戚家 皆起舍巷次 以候過客往來之利. 楷疾其如此 輒徙避之. 後隱弘農山中. 學者隨之 所居成市. 華陰山南 遂有公超市. 五府連辟 擧賢良方正不就. 性好道術 能作五里霧. 後安車聘之 以疾辭.
162. 魯般雲梯(121)
淮南子曰 楚欲攻宋. 墨子聞而悼之 見楚王曰 臣見大王之必傷義 而不得宋. 王曰 公輸天下之巧士. 作爲雲梯之械 設以攻宋 曷爲弗取. 墨子曰 令公輸設攻. 臣請守之. 於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 墨子設守宋之備.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弗能入 乃偃兵不攻. 公輸魯般也.
163. 田單火牛(122)
史記 田單齊諸田疏屬也. 爲臨淄市掾 不見知. 及燕使樂毅伐破齊 盡降齊城而單得脫 東保卽墨. 燕人攻之. 單乃收城中 得千餘牛. 爲絳繒衣 畵五彩龍文 束兵刃於其角 灌脂束葦於尾 燒其端 鑿城數十穴 夜縱牛 壯士五千人隨其後. 牛尾熱 怒而奔燕軍. 燕軍夜大驚 視之皆龍文. 所觸盡死傷. 五千人因銜枚擊之 城中鼓譟從之 老弱皆擊銅器爲聲 聲動天地. 燕軍大敗 遂復齊七十餘城. 迎襄王於莒 王封單號安平君.
164. 江逌爇雞(122)
晉江逌字道載 陳留圉人. 中軍將軍殷浩請爲諮議參軍 遷長史. 時羗及丁零叛 浩軍震懼. 姚襄去浩十里結營 以逼浩. 浩令逌擊之. 逌進兵至襄營 謂將校曰 今兵非不精. 而衆少於羗 且塹柵甚固 難與校力. 吾當以計破之. 乃取數百雞 以長繩連之 繫火於足. 群雞駭散 飛集襄營. 營火發. 因其亂而擊之. 襄遂小敗. 逌後遷大常.
165. 蔡裔隕盜(123)
晉書 蔡裔爲兗州刺史. 有勇氣 聲若雷震. 嘗有三盜入室. 裔拊床一呼 而盜俱隕. 故殷浩爲中軍將軍北征 委以軍鋒焉.
166. 張遼止啼(123)
魏志 張遼字文遠 鴈門馬邑人. 武力過人 數有戰功. 累轉前將軍. 舊注曰 江東小兒啼 怖之曰 遼來遼來 無不止者.
167. 陳平多轍(124)
前漢陳平陽武戶牖人. 少家貧 好讀書 治黃老術. 爲人長大色. 及長可取婦 富人莫與者 貧者平亦隗之. 久之 富人張負有女孫. 五嫁夫輒死 人莫敢取. 平欲得之. 負偉平 隨至其家 迺負郭窮巷 以席爲門. 然門外多長者車轍. 負歸謂其子仲曰 吾欲以女孫予陳平. 仲曰 平貧不事事 一縣中盡笑其所爲. 奈何予之女. 負曰 固有美如陳平長貧者乎. 卒與女 予酒肉資以內婦. 戒其孫曰 毋以貧故事人不謹. 里中社平爲宰 分肉甚均. 父老善之. 平曰 使平得宰天下 亦如此肉矣. 從高祖爲護軍中尉 盡護諸將. 出黃金四百萬斤予平 恣所爲不問出入. 平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 自初從至天下定 凡六出奇計. 定封曲逆侯 惠帝時爲左丞相 呂后時爲右丞相 又相文帝 乃薨.
168. 李廣成蹊(124)
前漢李廣隴西成紀人. 世世受射法. 武帝時拜右北平太守 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 數歲不入界. 廣出獵 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 中石沒矢. 視之石也. 他日射終不能入. 廣經七郡太守 前後四十餘年 得賞賜輒分其戱下. 飮食與士卒共之 寬緩不苛. 士樂爲用. 元狩中爲前將軍 從大將軍衛靑擊匈奴 惑失道. 靑欲上書報天子失軍曲折. 長史責廣 之幕府上簿. 廣謂其麾下曰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 今又迷失道. 豈非天哉. 且廣年六十餘 不能復對刀筆吏矣. 遂引刀自京. 百姓聞之 知與不知 老莊皆爲垂泣. 贊曰 李將軍恂恂如鄙人. 口不能出辭. 及死之日 天下知與不知 皆爲流涕. 彼其中心 誠信於士大夫也. 諺曰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此言雖小 可以喩大.
169. 陳遵投轄(126)
前漢陳遵字孟公 杜陵人. 爲京兆史. 放縱不拘. 後爲校尉 擊賊有功. 封嘉威侯 居長安中. 列侯‧近臣‧貴戚皆貴重之. 牧守當之官 及郡國豪傑至京師者 莫不相因到遵門. 遵嗜酒. 每大飮賓客滿堂. 輒關門 取客去轄 投井中. 雖有急 終不得去.
170. 山簡倒載(126)
晉山簡字季倫 司徒濤之子. 溫雅有父風. 永嘉中爲征南將軍 鎭襄陽. 四方寇亂 天下分崩 朝野危懼. 簡優游卒歲 唯酒是耽. 諸習氏荊土豪族 有佳園池. 簡每出多之池上 置酒輒醉. 名之曰高陽池. 時有童兒歌 曰 山公出何許 往至高陽池 日夕倒載歸. 酩酊無所知. 時時能騎馬 倒著白接䍦. 擧鞭向葛疆 何如幷州兒. 疆家在幷州 簡愛將也.
171. 淵客泣珠(127)
舊注引博物志云 鮫人從水中出 向人家寄住 積日賣綃. 臨去從主人索器 泣而出珠 滿盤以與主人. 今本無載. 左思吳都賦云 泉室潛織而卷綃 淵客慷慨而泣珠. 淵客蓋鮫人也. 述異記曰 南海中有鮫人室 水居如魚. 不廢機織. 其眼能泣則出珠.
172. 交甫解佩(127)
列仙傳 江妃二女 皆麗服華裝 佩兩明珠. 大如雞卵. 遊於江漢之湄 逢鄭交甫. 交甫說之 不知其神也. 遂下與言曰 願請子之佩. 二女解佩以與. 交甫受而懷之 趍去數十步 視其懷空無佩. 顧二女 忽然不見.
173. 龔勝不屈(128)
前漢龔勝字君賓 舍字君倩 楚人也. 二人相友 並著名節. 世謂楚兩龔. 哀帝時 勝爲光祿大夫. 王莽秉政 乞骸骨. 莽後遣使 卽拜講學祭酒. 稱疾不應. 復遣使者 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安車駟馬 與郡太守‧縣長吏‧官屬諸生千人以上 入里致詔. 勝稱病篤 東首加朝服拕紳. 勝曰 吾受漢家厚恩 亡以報. 今老旦暮入地. 誼豈以一身事二姓 下見故主哉. 語畢 不開口飮食 積十四日死. 舍通五經 拜太山太守. 數月乞骸骨. 哀帝使使者拜光祿大夫 數賜告 終不起. 舍‧勝歸鄕 二千石長吏初至官 皆至其家 如師弟之禮.
174. 孫寶自劾(128)
前漢孫寶字子嚴 穎川鄢陵人. 以明經爲郡吏. 御史大夫張忠辟爲屬 欲令授子經. 寶自劾去. 後署主簿 寶徙入舍. 忠怪 使所親問曰 前大夫爲君設除大舍. 子自劾去者 欲爲高節也. 寶曰 高士不爲主簿. 而大夫君以寶爲可 一府莫言非. 士安得獨自高. 前日君男欲學文 移寶自近. 禮有來學 義無往敎. 道不可詘 身詘何傷. 且不遭者 可無不爲. 況主簿乎. 忠聞之慙 上書薦寶. 平帝時爲大司農.
175. 呂安題鳳(130)
世說曰 嵇康與呂安善. 每一相思 千里命駕. 安後來 値康不在. 喜出戶延之. 不入 題門上作鳳字而去. 喜不覺 猶以爲忻. 鳳字凡鳥也.
176. 子猷尋戴(130)
晉王徽之字子猷 右軍羲之之子. 性卓犖不羈 爲大司馬桓溫參軍 蓬首散帶 不綜府事. 嘗寄居空宅中 便令種竹. 或問其故. 徽之但嘯詠 指竹曰 何可一日無此君邪. 嘗居山陰 夜雪初霽 月色淸朗 四望皓然. 獨酌酒詠左思招隱詩 忽憶戴逵. 時逵在剡. 便夜乘小船詣之 經宿方至. 造門不前而反. 人問其故. 曰 本乘興而行. 興盡而反. 何必見安道邪. 官至黃門侍郞.
177. 董宣彊項(131)
後漢董宣字少平 陳留圉人. 光武時爲洛陽令. 時湖陽公主蒼頭 白日殺人 匿主家 吏不能得. 及主出 以奴驂乘. 宣候之 駐車叩馬 大言數主之失 叱奴下車 因格殺之 主訴帝. 帝怒召宣 欲箠殺之. 宣叩頭曰 願一言而死. 曰 陛下聖德中興. 而縱奴殺良人 何以理天下. 臣不須箠請自殺. 卽以頭擊楹 流血被面. 帝使宣謝主. 宣不從. 强使頓之 兩手據地 終不肯俯. 主曰 文叔爲白衣時 藏亡匿死. 吏不敢至門. 今爲天子 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下不與白衣同. 因勅 强項令出. 賜錢三十萬. 宣悉以班諸吏. 由是搏擊豪强. 京師號爲臥虎 歌之曰 枹鼓不鳴董少平. 文叔光武字也.
178. 翟璜直言(131)
新序曰 魏文侯與士大夫坐. 問曰 寡人何如君也. 群臣皆曰 君仁君也. 次至翟璜. 曰 君非仁君也. 君伐中山 不以封君之弟 而以封君之長子. 臣以此知之. 文侯怒逐璜. 璜起而出. 次至任座. 文侯問之. 對曰 君仁君也. 臣聞其君仁者其臣直. 向翟璜之言直 是以知也. 文侯曰 善. 召翟璜入 拜爲上卿. 舊本翟璜誤作任座.
179. 紀昌貫虱(132)
列子曰 甘蠅古之善射者 彀弓而獸伏鳥下. 飛衛學射於甘蠅 而巧過其師. 紀昌學射於飛衛. 衛曰 爾先學不瞬. 而後可言射. 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 以目承牽挺. 二年之後 雖錐末倒眥而不瞬. 以告衛. 衛曰 未也. 學視而後可. 視小如大 視微如著 而後告我. 昌以氂懸虱於牖而望之. 旬日之間寖大也. 三年之後 如車輪焉. 以視餘物 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 貫虱之心 而懸不絶. 舊本紀昌誤作甘蠅.
180. 養由號猨(132)
淮南子曰 楚王有白猨. 自射之則搏矢而熙. 使養由基射之. 始調弓矯矢 未發而猨擁樹號矣.
181. 馮衍歸里(133)
後漢馮衍字敬通 京兆杜陵人. 幼有奇才. 博通群書. 王莽時不肯仕. 常好俶儻之策 時莫能聽用其謀. 衛尉陰興等以外戚貴顯 深重衍 遂與交結. 由是爲諸王所聘請. 尋爲司隸從事. 光武懲西京外戚賓客. 故皆以法繩之. 由此得罪而歸故郡 閉門自保 不敢與親故通. 顯宗卽位. 又多短衍以文過其實. 遂廢於家 00壈於時. 然有大志. 居常慷慨歎曰 衍少事名賢 經歷顯位 懷金垂紫 揭節奉使 不求苟得. 常有凌雲之志 三公之貴千金之富 不槩於懷. 貧而不哀 賤而不恨 猶庶幾名賢之風 修道德於幽冥之路 以終身名 爲後世法.
182. 張昭塞門(133)
吳志 張昭字子布 彭城人. 博覽衆書. 孫權拜輔吳將軍. 昭每朝見 辭氣壯厲 義形於色. 權以公孫淵稱藩 遣張彌‧許晏至遼東 拜淵爲燕王. 昭諫不用. 稱疾不朝. 權恨之 土塞其門. 昭又於內以土封之. 淵果殺彌‧晏. 權數慰謝昭 昭固不起. 權因出過其門呼昭 昭辭疾篤. 權燒其門 欲以恐之 昭更閉門 權使人滅火 住門良久. 昭諸子共扶昭起 權載以還宮 深自克責. 昭不得已 然後朝會. 昭容貌矜嚴有威風. 權常曰 孤與張公言 不敢妄也. 擧朝憚之.
183. 蘇韶鬼靈(135)
三十國春秋曰 中牟令蘇韶卒. 後從弟節見韶乘馬晝日而行 著黑介幘‧黃綵單衣. 節因問幽冥之事. 韶曰 死者爲鬼俱行天地之中. 在人間 而不與生者接顔回‧卜商今見爲修文郞. 死之與生 略無有異. 死虛生實 此有異爾. 言終而不見.
184. 盧充幽婚(135)
舊注 引孔氏志怪曰 漢盧充范陽人. 家西四十里有崔少府女墓. 充因獵逐麞 忽見朱門官舍. 有人迎充見崔. 云近得公尊府君書 爲君娶吾小女. 故相邀耳. 將書示充. 乃亡父手札. 崔乃命女糚飾於東廂 引充相見成禮. 留三日臨別謂充曰 君婦有娠矣. 生男則當還之. 贈充衣衾 令車送之. 充至家經三年三月三日臨水戱. 忽見水上二犢車 乍沈乍浮 旣達于岸. 充視車中 見崔氏與三歲小兒共載. 其別車卽崔少府也. 抱兒還充. 及詩一首金椀一枚. 俄而不見. 及兒長成後 歷任數郡.
185. 震畏四知(136)
後漢楊震擧茂才 四遷荊州刺史. 東萊太守當之郡 道經昌邑 故所擧荊州茂才王密爲昌邑令 謁見. 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震曰 故人知君. 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無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 我知 子知. 何謂無知. 密愧而出. 性公廉 不受私謁. 子孫蔬食步行. 故舊或欲令爲開産業 震不肯曰 使後世稱爲淸白吏子孫. 以此遺之 不亦厚乎. 震安帝時爲大尉爲中常侍樊豊所譖而卒.
186. 秉去三惑(136)
後漢楊秉字叔節 震中子也. 桓帝時爲大尉 每朝廷有得失 輒盡忠規諫 多見納用. 秉性不飮酒. 又早喪夫人 遂不復娶. 所在以淳白稱. 嘗言曰 我有三不惑 酒‧色‧財也.
187. 柳下直道(137)
論語曰 柳下惠爲士師 三黜. 人曰 子未可以去乎. 曰 直道而事人 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 何必去父母之邦.
188. 叔敖陰德(137)
賈誼新書曰 孫叔敖爲嬰兒 出遊而還 憂而不食. 其母問其故 泣而對曰 今日吾見兩頭蛇. 恐去死無日矣. 母曰 今蛇安在. 曰 吾聞見兩頭蛇者死. 吾恐他人又見 已埋之矣. 母曰 無憂. 汝不死. 吾聞之 有陰德者 天報以福. 人聞之皆喩其爲仁也. 及令尹 未治而國人信之. 列女傳曰 有陰德者陽報之. 德勝不祥 仁除百禍. 天之處高聽卑. 爾必興於楚. 及長爲令尹 老終.
189. 張湯巧詆(138)
前漢張湯杜陵人. 爲廷尉 舞文巧詆. 其造請諸公 不避寒暑. 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 然得此聲譽. 而深刻吏多爲爪牙用者 依於文學之士 每朝奏事 語國家用 日旰天子忘食 丞相取充位. 天下事皆決湯. 百姓不安其生騷動. 縣官所興 未獲其利 姦吏並侵漁. 於是痛繩以00. 自公卿以下至庶人 咸指湯. 後爲御史大夫 坐事自殺. 初湯父爲長安丞出. 湯爲兒守舍. 還鼠盜肉. 父怒笞湯. 湯掘熏得鼠及餘肉 劾鼠掠治 傳爰書訊鞫論報 幷取鼠與肉 具獄磔堂下. 父見之 視文辭 如老獄吏. 大驚 遂使書獄.
190. 杜周深刻(138)
前漢杜周南陽杜衍人. 少言重遲 而內深次骨. 委廷尉 其治倣張湯. 上所欲擠者 因而陷之 上所欲釋 久繫待問 而微見其寃狀. 客謂周曰 君爲天下結平 不循三尺法 專以人主意指爲獄. 周曰 三尺安出哉. 前主所是著爲律 後主所是 疏爲令. 當時爲是. 何古之法乎. 後爲執金吾 逐捕桑弘羊‧衛皇后昆弟子刻深. 上以爲盡力無私. 遷御史大夫 兩子夾河爲郡守 家資累巨萬. 治皆酷暴 唯少子延年 行寬厚云.
191. 三王尹京(140)
前漢王駿 諫大夫吉之子. 以孝廉爲郞. 成帝欲大用之 出委京兆尹 試以政事. 先是京兆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 至駿皆有能名. 故京師稱曰 前有趙‧張 後有三王. 駿終御史大夫. 章字仲卿 泰山鉅平人. 遷諫大夫 在朝廷名敢直言. 成帝選爲京兆尹. 時帝舅王鳳輔政專權. 會日食 章奏封事. 召見言鳳不可任用. 宜選忠賢. 上不忍退鳳 章遂爲鳳所陷. 初章爲諸生 學長安. 疾病無被. 臥牛衣中 與妻決涕泣. 妻呵怒之曰 京師尊貴在朝廷. 誰踰仲卿者. 今不自激卬 乃反涕泣. 何鄙也. 後欲上封事. 妻又止之曰 人當知足. 獨不念牛衣中涕泣時邪. 章曰 非女子所知也. 書上. 果下獄死. 死非其罪 衆庶寃之. 廣漢‧敞‧尊互見於後.
192. 二鮑糾慝(140)
後漢鮑永字君長 上黨屯留人. 少有志操. 事後母至孝. 妻嘗於母前叱狗 永卽去之. 建武中爲司隸校尉 乃辟扶風鮑恢爲都官從事. 恢亦抗直 不避强禦. 帝嘗曰 貴戚且斂手避二鮑. 其見憚如此. 父宣 哀帝時爲司隸校尉 爲王莽所害. 子昱 中元初亦拜司隸校尉 章帝時官至大尉.
193. 孫康映雪(142)
孫氏世錄曰 康家貧無油 常映雪讀書. 少小淸介 交遊不雜. 後至御史大夫.
194. 車胤聚螢(142)
晉車胤字武子 南平人. 恭勤不倦 博覽多通. 家貧不常得油. 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 以照書 以夜繼日焉. 桓溫在荊州 辟爲從事. 以辯識義理 深重之. 稍遷征西長史 遂顯於朝廷. 時武子與吳隱之 以寒素博學知名于世 又善於賞會. 當時每有盛坐 而武子不在 皆云 無車公不樂. 終吏部尙書.
195. 李充四部(143)
晉書 李充字弘度 江夏人. 善楷書 妙參鍾索. 世咸重之. 褚裒引爲參軍. 充以家貧苦 求外出. 裒將許之爲縣 試問之. 充曰 窮猿投林. 豈暇擇木. 乃除剡縣令. 後爲著作郞. 時典籍混亂. 充刪除煩重 以類相從 分作四部 秘閣以爲永制. 累遷中書侍郞.
196. 井春五經(143)
後漢井丹字大春 扶風郿人. 少受業大學 通五經 善談論. 京師爲之語曰 五經紛綸井大春. 性淸高 未嘗修刺候人. 建武末 沛王輔等五王居北宮 皆好賓客. 更請丹不能致. 信陽侯陰就 光烈皇后弟也. 以外戚貴盛. 乃詭說五王 求錢千萬 約能致丹. 而別使人要劫之. 丹不得已 旣至. 就故爲設麥飯葱葉之食. 丹推去之曰 以君侯能供甘食. 及就起 左右進輦. 丹笑曰 吾聞桀駕人車. 豈此邪. 坐中皆失色. 就不得已 令去輦. 自是隱閉不關人事.

197. 谷永筆札(149)
前漢谷永字子雲 長安人. 與樓護俱爲五侯上客. 長安號曰 谷子雲筆札 樓君卿脣舌. 言其見信用也. 永於經書 汎爲疏達 與杜欽‧杜鄴略等. 不能洽浹如劉向父子及揚雄也. 其於天官‧京氏易最密. 故善言災異. 終大司農. 護字君卿 少隨父爲醫 出入貴戚家. 是時王氏方盛 賓客滿門. 五侯爭名 其客各有所厚 不得左右. 唯護盡入其門 咸得其驩心. 爲人精辯論議 常依名節 聽者皆竦. 仕至廣漢太守. 王莽專政 召爲前輝光. 西京雜記曰 五侯競致奇膳. 護乃合以爲鯖. 世盛稱五侯鯖 以爲奇味焉.
198. 顧愷丹靑(149)
晉顧愷之字長康 晉陵無錫人. 博學有才氣. 好諧謔. 人多愛狎之. 每食甘蔗 常自尾至本. 人或怪之. 云 漸入佳境. 尤善丹靑 圖寫特妙. 嘗以一廚畵糊題其前 寄桓玄. 皆其所珍惜者. 玄發其廚後 竊其畵而緘閉如舊還之 紿云未開. 愷之見封題如初 直云 妙畵通靈 變化而去 亦猶人之登仙. 了無怪色. 其矜伐過實. 少年因相稱譽 以爲戱弄. 初在桓溫府 嘗云 愷之體中癡黠各半. 合而論之 正得平耳. 故俗傳愷之有三絶. 才絶‧畵絶‧癡絶. 終散騎侍郞.
199. 戴逵破琴(150)
晉書 戴逵字安道 譙國人. 少博學善屬文 能鼓琴 工書畵. 其餘巧藝 靡不畢綜. 武陵王晞聞其善鼓琴 使人召之. 逵對使者 破琴曰 戴安道不爲王門伶人. 晞怒引其兄述. 述欣然擁琴而往. 後累召不起.
200. 謝敷應星(150)
晉謝敷字慶緖 會稽人 性澄靖寡欲. 入太平傘十餘年 召皆不就. 初月犯少微. 少微一名處士星. 占者以隱士當之. 戴逵有美才. 人或憂之. 俄而敷死. 故會稽人士 以嘲吳人云 吳中高士 求死不得死.
201. 阮宣杖頭(151)
晉書 阮脩字宜子 咸從子也. 好易老 善淸言. 性簡任不修人事. 常步行 以百錢掛杖頭 至酒店便獨酣暢. 雖當世富貴 而不肯顧. 家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與兄弟同志 常自得於林阜閒. 王衍與脩談易 言寡旨暢. 衍歎服焉. 脩居貧 年四十餘未有室. 王敦等斂錢爲婚. 皆名士也. 時慕之者 求入錢而不得. 後爲太子洗馬. 避亂爲賊所害.
202. 畢卓甕下(151)
晉畢卓字茂世 新蔡鮦陽人. 少希放達. 爲吏部郞 常飮酒廢職. 比舍郞釀熟. 卓因醉 夜至其甕閒盜飮 爲掌酒者所縛. 明旦視之 乃畢吏部也. 遽釋其縛. 卓遂引主人 宴於甕側 致醉而去. 卓常謂人曰 得酎滿數百斛船 四時甘味置兩頭 右手持酒杯 左手持蟹螯 拍浮酒船中 便足了一生矣. 過江爲溫嶠長史.
203. 文伯羞鼈(152)
魯語曰 公父文伯 飮南宮敬叔酒 以露睹父爲客. 羞鼈小焉. 睹父怒. 相延食鼈 辭曰 將使鼈長而後食之. 遂出. 文伯之母聞之怒曰 吾聞之先子. 曰 祭養尸 饗養上賓. 鼈於何有. 而使夫人怒也. 遂逐之. 五日魯大夫辭而復之.
204. 孟宗寄鮓(152)
吳錄 孟仁字恭武 本名宗 江夏人. 少從李肅學. 其母爲作厚蓐大被曰 小兒無德致客. 學者多貧. 故爲廣被. 庶可得與氣類接也. 其讀書 夙夜不解. 肅奇之曰 卿宰相器也. 除監池司馬. 自能結網 手以捕魚 作鮓寄母. 母以還之曰 汝爲魚官 而以鮓寄我 非避嫌也. 遷吳令. 時皆不得將家之官. 每得時物 未以寄母 常不先食. 楚國先賢傳曰 宗母嗜筍. 冬節將至 時筍尙未生. 宗入竹林哀歎. 而筍爲之出 得以供母. 皆以爲至孝所感. 仕孫皓至司空.
205. 史丹靑蒲(154)
前漢史丹字君仲 魯國人. 元帝卽位 爲侍中. 時定陶共王有材藝 子母俱愛幸. 而太子頗有酒色之失. 母王皇后無寵. 上寢疾. 皇后太子皆憂. 丹以親密臣得侍疾. 候上閒獨寢時 直入臥內 伏靑蒲上 涕泣言曰 皇太子以適長立十餘年 名號繫於百姓. 天下莫不歸心臣子. 見定陶王愛幸 道路流言 以爲太子有動搖之議. 審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爭不奉詔. 臣願先賜死 以示群臣. 天子素仁. 見丹涕泣 言又切至 大感曰 皇后謹愼. 先帝又愛太子. 吾豈可違指. 太子由是爲嗣. 成帝立. 累遷左將軍.
206. 張湛白馬(154)
後漢張湛字子孝 扶風平陵人. 矜嚴好禮 動止有則. 居幽室必修整. 遇妻子若嚴君. 在鄕黨 詳言正色. 三輔以爲儀表. 人或謂湛爲僞詐. 湛曰 人皆詐惡. 我獨詐善. 建武初 拜光祿勳. 光武臨朝 或有惰容 輒陳諫. 常乘白馬. 常每見 輒言 白馬生且復諫矣. 及郭后廢 稱疾不朝. 拜太中大夫. 帝强起之 爲大司徒. 湛自陳疾篤 遂罷.
207. 隱之感隣(155)
晉書 吳隱之字處黙 濮陽鄄城人. 博涉文史 以儒雅標名. 弱冠而介立有淸操. 年十餘丁父憂. 每號泣 行人爲之流涕. 事母孝謹. 及其執喪 哀毁過禮. 與太常韓康伯隣居. 康伯母賢明婦人. 每聞其哭 輟餐投筋 爲之悲泣. 謂康伯曰 汝若居銓衡 當擧如此輩人. 及康伯爲吏部尙書 隱之遂階淸級. 廣州珍異所出 前後刺史多黷貨. 朝廷欲革其弊 以隱之爲刺史. 州有水 曰貪泉. 飮者懷無厭之欲 隱之至泉所 酌而飮之 因賦詩曰 古人云此水 一歃懷千金 試使夷齊飮 終當不易心. 及在州 淸操愈厲. 後致仕 授光祿大夫‧金章紫綬.
208. 王脩輟社(155)
魏志 王脩字叔治 北海營陵人. 年七歲喪母. 以社日亡. 來歲隣里社 脩感念母哀甚. 隣里爲之罷社. 後太祖破南皮 閱脩家 穀不滿十斛 有書數百卷. 太祖歎曰 士不妄有名. 乃辟爲司空掾 遷魏郡太守. 爲治抑强扶弱. 百姓稱之.
209. 阮放八雋(157)
晉書 羊曼字延祖 少知名. 歷晉陵太守. 任達頹縱 好飮酒. 溫嶠‧庾亮‧阮放‧桓彛同志友善. 並爲中興名士. 時州里稱元放爲宏伯 郗鑒爲方伯 胡母輔之爲達伯 卞壺爲裁伯 蔡謨爲朗伯 阮孚爲誕伯 劉綏爲委伯 而曼爲䵬伯. 凡八人號兗州八伯. 蓋擬古之八儁也.
210. 江臮四凶(157)
羊曼弟聃字彭祖 少不經學. 時論皆鄙其凡庸. 先是兗州有八伯之號. 其後更有四伯. 大鴻臚江臮以能食爲穀伯 豫章太守史疇以大肥爲笨伯 散騎郞張嶷以狡妄爲猾伯 而聃以狼戾爲瑣伯. 蓋擬古之四凶也.
211. 華歆忤旨(158)
華嶠譜序曰 文帝受禪 朝臣並受爵位. 歆以形色忤旨. 徙爲司徒 而不進爵. 帝久不懌 以問尙書令陳群曰 我應天受禪 百辟群后 莫不悅喜形于聲色. 而相國及公獨有不怡者何也. 群曰 臣與相國 曾臣漢朝. 心雖悅喜 義形其色. 帝大悅. 歆字子魚 平原高唐人. 明帝時進拜太尉.
212. 陳群蹙容(158)
世說曰 文帝受禪 陳群有蹙容. 陳群字長文 穎川許昌人. 進司空‧錄尙書事. 初群爲兒時 祖父寔常奇異之 謂宗人父老曰 此兒必興我宗矣. 博物志曰 大丘長陳寔 寔子鴻臚卿紀 紀子司空群 群子泰. 四世於漢魏 並有重名. 而其德漸漸小減. 時人爲之語曰 公慙卿 卿慙長. 蹙或作慼.
213. 王濬懸力(159)
晉書 王濬字士治 弘農湖人. 博涉墳典 疎通亮達. 恢廓有大志. 嘗起宅 開門前路. 廣數十步 欲使容長戟幡旗. 衆咸笑之. 辟河東從事. 守令有不廉潔者. 皆望風引去. 除巴郡太守. 郡邊吳境 兵士苦役 生男多不養. 濬乃嚴其科條 寬其徭課. 其産育者 皆與休復. 所全活數千人. 轉廣漢太守. 垂惠布政 百姓賴之. 夜夢懸三刀於臥屋梁上 須臾又益一刀. 濬意甚惡之. 主簿李毅拜賀曰 三刀爲州字. 又益一刀者 明府其臨益州乎. 果遷益州刺史. 後再刺史益州. 武帝謀伐吳 詔濬修舟艦. 乃作大船連舫 以木爲城 起樓櫓 畵鷁首怪獸於船首 以懼江神. 舟楫之盛 自古未有. 拜龍驤將軍 監軍統兵 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 皆堪徭役供軍. 其父母戒之曰 王府君生爾. 爾必勉之. 無愛死也. 濬自發蜀 兵不血刃 順流鼓棹 逕造三山. 孫皓降. 濬解縛受壁焚櫬 送于京師. 以功封襄陽縣侯. 累轉撫軍大將軍. 卒諡武.
214. 丁固生松(159)
吳志 丁固仕孫皓爲司徒. 吳書曰 初固爲尙書 夢松樹生其腹上. 謂人曰 松字十八公也. 後十八歲 吾其爲公乎. 卒如夢焉.
215. 姜維瞻斗(160)
蜀志 姜維字伯約 天水冀人. 與費褘共錄尙書事. 加督中外軍事 遷大將軍 整勒戎馬出戰 屢爲魏將鄧艾所破. 及後主降 維投戈放甲 詣鎭西將軍鍾會. 會厚待之 出則同轝 坐則同席. 謂長史杜預曰 以伯約比中土名士 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會旣構鄧艾 因謂維等曰 詣成都 自稱益州牧. 欲授維兵五萬人 使爲前駈. 魏將士奮發 殺會及維. 世語曰 維死時見剖膽 如斗大.
216. 魯植音鐘(160)
後漢盧植字子幹 涿郡涿人. 音聲如鐘. 少與鄭玄俱事馬融 能通古今 學好硏精 不守章句. 融外戚豪家. 多列女倡 歌舞於前. 植侍講積年 未嘗轉眄. 融以是敬之. 學終辭歸 闔門敎授. 性剛毅有大節. 常懷濟世志 不好辭賦. 能飮酒一石. 靈帝時爲尙書
217. 桓溫奇骨(161)
晉書 桓溫字元子 譙國龍亢人. 生未朞 溫嶠見之曰 此兒有奇骨. 可試使啼. 及聞其聲曰 眞英物也. 父彛以嶠所賞故 名之曰交. 嶠笑曰 果爾後將易吾姓也. 溫豪爽有風槩 姿貌甚偉. 面有七星. 少與劉惔善. 惔嘗曰 溫眼如紫石稜 鬚作蝟毛磔. 孫仲謀‧晉宣王之亞流也. 尙南康長公主 拜駙馬都尉 終大司馬南郡公.
218. 鄧艾大志(161)
魏志 鄧艾字士載 義陽棘陽人. 少家貧. 每見高山大澤 輒規度指畵軍營處所. 時人多笑焉. 後爲尙書郞. 時欲廣田畜穀 爲滅賊資 使艾行陳項以東至壽春. 艾以爲田良水少 不足以盡地利. 宣開河渠 可以引水澆漑 大積軍粮 又通運漕之道. 乃著濟河論 以喩其指. 後開廣漕渠. 每東南有事 大軍興衆 汎舟而下 達江淮. 資食有儲而無水害 艾所建也. 累遷征西將軍 征蜀大破之. 劉禪降. 以勳進太尉. 鍾會忌其威名 構成其事 遂見害.
219. 楊修捷對(163)
後漢楊脩字德祖 太尉震玄孫. 好學有俊才. 爲丞相曹操主簿. 操平漢中. 欲因討劉備. 而不得進. 欲守之又難爲功. 操出敎 唯曰雞肋而已. 外曹莫能曉. 脩獨曰 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 弃之則如可惜. 公歸計決矣. 操於此廻師. 脩之幾決多有此類. 又嘗出行 籌操有問外事 乃逆爲答記 敕守舍兒 若有令出 依次通之. 旣而果然. 操怪其速 廉之知狀忌脩. 後因事殺之. 語林曰 脩至江南 讀曹娥碑. 碑背有八字 曰 黃絹幼婦外孫00臼 操不解 問脩曰 卿知否. 脩曰 知之. 操曰 且勿言. 待朕思之. 行三十里乃得之. 令脩解. 脩曰 黃絹色絲 色絲絶字. 幼婦少女 少女妙字. 外孫女子 女子好字. 00臼受辛 受辛00字. 操曰 一如朕意. 俗云 有智無智 挍三十里.
220. 羅友黙記(163)
世說云 羅友少時多謂之癡. 常伺人祠 欲乞食. 了無怍容. 爲人强記. 從桓宣武伐蜀 按行蜀城 道陌果木 皆黙記之. 後宣武集蜀道事 亦有遺忘. 皆名列之. 坐者歎伏.
221. 杜康造酒(164)
魏武帝樂府短歌行曰 慨當以慷 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惟有杜康. 注謂 杜康古之造酒者. 呂氏春秋曰 儀狄造酒.
222. 蒼頡制字(164)
淮南子曰 昔蒼頡作書而天雨粟 鬼夜哭. 許愼曰 蒼頡始視鳥跡之文造書契. 則詐僞00生 去本趨末 弃耕作之業 務錐刀之利. 天知其將餓 故爲雨粟. 鬼恐爲文書所刻. 故夜哭也. 舊云 龍潛藏. 未詳所出.
223. 樗里智囊(165)
史記 樗里子名疾 秦惠王之弟. 疾室在昭王廟西 渭南陰鄕樗里. 故俗謂之樗里子. 滑稽多智. 秦人號曰智囊. 秦武王立 以樗里子‧甘茂爲左右丞相. 疾卒 葬渭南章臺東. 曰 後百歲 是當有天子宮夾我墓. 至漢興 長樂宮在其東 未央宮在其西 武庫正直其墓. 秦人諺曰 力則任鄙 智則樗里.
224. 邊韶經笥(165)
後漢邊韶字孝先 陳留浚儀人. 以文學知名 敎授數百人. 韶口辯. 曾晝日假臥. 弟子私嘲之曰 邊孝先腹便便 懶讀書但欲眠. 韶潛聞之 應時對曰 邊爲姓 孝爲字. 腹便便 五經笥 但欲眠思經事. 寐與周公通夢 靜與孔子同意. 師而可嘲 出何典記. 嘲者大慙. 韶之才捷皆此類. 桓帝時拜太中大夫 著作東觀.
225. 滕公佳城(166)
西京雜記 滕公駕至東都門. 馬鳴跼不肯前 以足跑地久之. 滕公使士卒掘馬所跑地. 入三尺所得石00. 膯公以燭照之有銘焉. 乃以水洗 寫其文. 文字皆古異 左右莫能知. 以問叔孫通. 通曰 科斗書也. 以今文寫之. 曰 佳城鬱鬱 三千年見白日. 吁嗟滕公居此室. 滕公曰 嗟乎天也. 吾死其卽安此乎. 死遂葬焉. 滕公卽前漢夏侯嬰. 官至太僕. 初爲滕令奉車. 故號滕公.
226. 王果石崖(166)
神怪志 將軍王果爲益州太守 路經三峽 船中望見江崖 石壁千丈 有物懸在半崖. 似棺00. 問舊行人 皆云已久. 果使人懸崖就視 乃一棺也. 骸骨存焉. 有石誌 云 三百年後 水漂我 欲及長江 垂欲墮 欲墮不墮 遇王果. 果見銘愴然曰 數百年前知我名. 如何舍去. 因留 爲營歛瘞埋 設祭而去.
227. 買妻恥醮(167)
前漢朱買臣字翁子 吳人. 家貧好讀書 不治産業. 常艾薪樵 賣以給食. 擔束薪 行且誦書. 其妻亦負戴相隨. 羞之求去. 買臣曰 我年五十當富貴. 今已四十餘矣. 女苦日久. 待我富貴. 報汝功. 妻恚怒曰 如公等 終餓死溝中耳. 何能富貴. 買臣卽聽去. 後數歲 隨上計吏爲卒 將重車至長安 詣闕上書 待詔公車. 會邑子嚴助貴幸. 薦買臣. 召見. 說春秋言楚詞. 武帝說之 拜中大夫 與嚴助俱侍中. 久之拜會稽太守. 上謂曰 富貴不歸故鄕 如衣繡夜行 今子何如. 買臣頓首謝. 入吳界 見其故妻 妻夫治道. 買臣呼令後車載其夫妻 到太守舍 置園中給食之. 妻自經死. 買臣乞其夫錢令葬. 悉召見故人 與飮食 諸嘗有恩者 皆報復焉.
228. 澤室犯齋(167)
後漢周澤字穉都 北海安丘人. 顯宗時爲司徒. 性簡忽威儀 頗失宰相之望. 後爲太常 淸潔脩行 盡敬宗廟. 嘗臥疾齋宮. 其妻哀澤老病 闚問所苦. 澤大怒 以妻干犯齋禁 收送詔獄謝罪. 當世疑其詭激. 時人爲語曰 生世不諧作太常妻. 一歲三百六什日 三百五十九日齋. 後數爲三老五更. 漢官儀 於齋下云 一日不齋醉如泥.
229. 馬后太練(169)
後漢明德皇后 伏波將軍援小女. 年十歲幹理家事 同成人. 嘗久疾. 大夫人令筮. 筮者曰 此女雖久疾 後當太貴. 兆不可言. 後又呼相者 使占諸女. 見后大驚曰 我必爲此女稱臣. 後選入宮. 顯宗卽位 以爲貴人. 時賈氏生肅宗. 帝命令養之謂 女人未必當自生子. 但患愛子不至耳. 后盡心撫育 過於所生. 肅宗亦孝性淳篤 恩情天至. 母子慈愛 無纖介之間. 有司奏立長秋宮. 帝未有所言. 皇太后曰 馬貴人德冠後宮. 卽其人也. 遂立爲皇后. 旣正位宮闈 愈自謙肅. 能誦易經 好讀春秋‧楚辭 尤善周官‧董仲舒書. 常衣大練 裙不加緣.
230. 孟光荊𨥁(169)
後漢梁鴻字伯鸞 扶風平陵人. 同縣孟氏有女. 狀肥醜而黑 力擧石臼. 擇對至年三十. 父母問其故. 曰 得賢如梁伯鸞者. 鴻聞而聘之. 及嫁始以裝飾入門. 七日而鴻不答. 妻請罪. 鴻曰 吾欲裘褐之人 可與俱隱深山者. 今乃衣綺縞傅粉墨. 豈所願哉. 妻曰 妾自有隱居之服. 乃更爲椎髻著布衣 操作而前. 鴻大喜曰 眞梁鴻妻也. 字之曰德曜. 名孟光. 乃共入覇陵山中.
231. 顔叔秉燭(171)
毛公詩傳曰 昔者顔叔子獨處于室. 隣人嫠婦又獨處于室 夜暴風雨至而室壞. 婦人趨而至. 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 而蒸盡縮屋而繼之. 自以爲辟嫌之不審矣. 若其審者 宜若魯人然. 魯有男子. 獨處于室. 隣人嫠婦又獨處于室. 夜暴風雨至而室塊. 婦人趨而託之. 男子閉戶而不納. 曰 吾聞之. 男女不六十不閒居. 令子幼 吾亦幼. 不可以納子. 婦人曰 子何不若柳下惠然. 嫗不逮門之女 國人不稱亂. 男子曰 柳下惠固可. 吾固不可. 吾將以吾不可學柳下惠之可. 孔子曰 欲學柳下惠者 未有似於是也.
232. 宋弘不諧(171)
後漢宋弘字仲子 京兆長安人. 光武卽位爲大司空. 時帝妹湖陽公主新寡. 帝與共論朝臣 微觀其意. 主曰 宋公威容德器 群臣莫及. 帝曰 方且圖之. 後引見. 帝令主坐屛風後. 因謂弘曰 諺言 貴易交 富易妻. 人情乎. 弘曰 吾聞貧賤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處不下堂. 帝顧謂主曰 事不諧矣. 弘所得租奉 分贍九族 家無資産. 以淸行致稱. 所推進賢士桓梁三十餘人 或相及爲公卿者.
233. 鄧通銅山(172)
前漢鄧通蜀郡南安人. 以濯船爲黃頭郞. 文帝嘗夢欲上天不能. 有一黃頭郞 推上天. 顧見其衣尻帶後穿. 覺而之漸臺 以夢中陰目求. 見通衣後穿. 夢中所見也. 召問其姓名. 帝悅尊幸之 賞賜鉅萬以十數 官至上大夫. 然無他伎能 不能有所薦達. 獨謹身媚上而已. 上使相者相通. 曰 當貧餓死. 上曰 能富通在我. 於是賜蜀嚴道銅山 得自鑄錢. 鄧氏錢布天下. 其富如此. 上嘗病癰. 通爲上嗽吮之. 上問曰 天下誰最愛我者. 通曰 宜莫若太子. 太子入問疾. 上使齰癰. 太子色難之. 已而聞通嘗爲上使齰之 太子慙. 繇是心恨通. 景帝立 通免家居. 人告通盜出徼外鑄錢. 下吏驗問 盡沒入之. 竟寄死人家.
234. 郭況金穴(172)
後漢郭況眞定槀人 光武郭皇后弟. 帝善況小心謹愼 年始十六拜黃門侍郞. 以后弟貴重 賓客輻湊. 況謙恭下士 頗得聲譽. 遷大鴻臚. 帝數幸其第 會諸侯親家飮燕. 嘗賜金錢縑帛 豊盛莫比. 京師號況家爲金穴. 顯宗卽位 數受賞賜 恩禮俱渥. 終特進.
235. 秦彭攀轅(174)
後漢秦彭字伯平 扶風茂陵人. 自漢興之後 世位相承. 六世祖襲爲穎川太守 與群從同時爲二千石者五人. 故三輔號曰萬石秦氏. 彭爲穎川太守 仍有鳳凰‧麒麟‧嘉禾‧甘露之瑞 集其郡境. 肅宗幸穎川 輒賞賜錢穀 恩寵甚異. 東觀漢記曰 彭去任 老幼攀轅號泣.
236. 侯覇臥轍(174)
後漢侯覇字君房 河南密人. 矜嚴有威容. 家累千金 不事産業. 篤志好學. 王莽末爲淮平太尹 政理有能名. 及莽敗 覇保固自守 卒全一郡. 更始遣使徵覇. 百姓老弱 相携號哭 遮使者車 或當道而臥. 皆曰 願乞侯君復留朞年. 光武時爲大司徒.
237. 淳于炙輠(175)
史記 淳于髡齊人. 博聞强記 學無所主. 其諫說慕晏嬰之爲人. 然而承意觀色爲務. 見梁惠王 一語連三日三夜無倦. 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 髡因謝去. 送以安車駕駟 束帛加璧 黃金百鎰. 終身不仕. 齊人頌曰 談天衍 雕龍奭 炙轂過髡. 劉向別錄 過字作輠. 輠者車之盛膏器也. 炙之雖盡 猶有餘流者. 言髡智不盡如炙輠也. 衍‧奭謂二騶.
238. 彦國吐屑(175)
晉胡母輔之字彦國 泰山奉高人. 少有知人之鑒. 性嗜酒 任縱不拘小節. 與王澄‧王敦‧庾敱俱爲太尉王衍所昵. 號曰四友. 澄嘗與人書曰 彦國吐佳言 如鋸木屑 霏霏不絶. 誠爲後進領袖也. 元帝時爲湘州刺史.
239. 太眞玉臺(176)
晉書 溫嶠字太眞 太原祈人. 性聰敏有識量. 博學能屬文. 少以孝悌稱於邦族. 成帝時爲驃騎將軍始安郡公. 世說曰 嶠喪婦. 從姑劉氏家 經亂離散. 唯有一女 甚有姿慧. 姑屬公覓婚. 公有自婚意. 答曰 佳壻難得. 但如嶠云何. 姑云 喪敗之餘 乞粗存活. 便是慰吾餘年. 何敢希汝比. 後少日 公報姑云 已得婚所. 門地壻身 盡不減嶠. 因下玉鏡臺一枚. 姑大喜 旣交禮. 女以手披紗扇 撫掌大笑曰 我固疑是老奴. 果如所卜. 玉鏡臺是公爲劉越石長史 北征劉聰所得也.
240. 武子金埒(176)
晉王濟字武子 太原晉陽人. 少有逸才. 風姿英爽 氣蓋一時. 好弓馬 勇力絶人. 善易及莊老. 文詞俊茂 伎藝過人 和嶠‧裴楷齊名. 尙常山公主 起家拜中書郞 遷侍中. 坐免官 乃移第北邙山下. 性豪侈 麗服玉食. 時洛京地甚鬼. 濟買地爲馬垺 編錢滿之. 時人謂爲金溝.
241. 巫馬戴星(177)242. 宓賤彈琴(177)
呂氏春秋曰 宓子賤治單父 彈鳴琴 身不下堂 而單父治. 巫馬期以星出 以星入 日夜不居 以身親之. 而單父亦治. 巫馬期問其故. 宓子曰 我之謂任人. 子之謂任力. 任力者故勞 任人者故逸.
243. 郝廉留錢(178)
風俗通 郝子廉飢不得食. 寒不得衣. 一介不取諸人. 曾過妹飯. 留錢席下而去. 每行飮水 常投一錢井修.
244. 雷義送金(178)
後漢雷義字仲公 豫章鄱陽人. 初爲郡功曹 擢擧善人不伐其功. 義嘗濟人死罪. 罪者後以金二斤謝. 不受. 金主伺義不在 黙投金於承塵上. 後葺理屋宇 乃得之. 金主已死 無所復還. 乃以付縣曹. 後拜侍御史 除南頓令.
245. 逢萌挂冠(178)
後漢逢00字子慶 北海都昌人. 之長安學 通春秋經. 時王莽殺其子宇. 00謂友人曰 三綱絶矣. 不去禍將及人. 卽解冠卦東都城門 將家屬浮海 客於遼東. 00素明陰陽. 知莽將敗 乃首戴瓦盎 哭於市曰 新乎新乎. 因遂潛藏. 後光武徵不起.
246. 胡昭投簪(178)
魏志 胡昭字孔明 穎川人. 養志不仕. 始避地冀州 辭袁紹之命 遁還鄕里. 太祖爲相 頻加禮辟. 昭往應命 自陳一介野生無軍國之用 歸誠求去. 太祖曰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 免卒雅尙 義不相屈. 昭乃轉居陸渾山中 躬耕樂道 以經籍自娛. 閭里敬愛之. 建安末民孫狠等叛亂. 自相約言 胡居士賢者. 一不得犯其部落. 一川賴昭咸無怵惕. 後公車特徵. 會卒. 摯虞作昭贊曰 投簪卷帶 韜聲匿跡.
247. 王喬雙鳧(179)
後漢王喬河東人. 爲葉令. 喬有神術. 每月朔望 常自詣臺朝. 顯宗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 密令太史伺望之. 言其臨至 輒有雙鳧 自南飛來. 於是候鳧至 擧羅張之 但得一雙舃焉. 後天下玉棺於堂前. 喬曰 天帝獨召我邪. 乃沐浴服飾寢其中. 蓋便立覆. 葬於城東. 百姓爲立廟 號葉君祠.
248. 華佗五禽(179)
後漢華佗字元化 沛國譙人. 兼通數經 曉養性之術. 年且百歲 猶有壯容. 時人以爲仙. 精於方藥 處劑不過數種. 針灸不過數處. 若疾發結於內 針藥所不能及者 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 旣醉無所覺 因刳破腹背 抽割積聚. 若在腸冑 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 旣而縫合 傅以神膏. 四五日創愈 一月閒平復. 爲人性惡 且恥以醫見業. 曹操累書呼之. 數期不反. 意殺之. 廣陵吳普從佗學. 佗謂普曰 人體欲得勞動. 但不當使極耳. 動搖則穀氣得銷 血脈流通 病不能生. 譬猶戶樞終不朽也. 古之仙者爲導引之事 熊經鴟顧 引挽腰體 動諸關節. 一曰虎 二曰鹿 三曰熊 四曰猨 五曰鳥. 亦除疾 兼利蹏足 以當導引. 體有不快 起作一禽之戱 怡而汗出. 因以著粉 身體輕便而欲食. 普施行之 年九十餘 耳目聰明 齒牙完堅.
249. 程邈隸書(181)
前漢藝文志曰 史籒篇者 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 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 又曰 秦時始造隸書. 起於官獄多事 苟趣省易 施之於徒隸也.
250. 史籒大篆(181)
晉衛恒善草隸書 爲字勢曰 昔周宣王時 史籒始著大篆十五篇. 或與古同 或與古異. 世謂之籒書. 或曰 秦時下杜人程邈爲衙獄吏. 得罪幽繫雲陽十年 從獄中作大篆 少者增益 多者損滅 方者使圓 圓者使方 奏之始皇. 始皇善之 出以爲御史 使定書. 或曰 邈所定乃隸字也. 自秦壞古文有八體. 一曰大篆 二曰小篆 三曰刻符 四曰蟲書 五曰摹印 六曰署書 七曰殳書 八曰隸書. 恒字巨山 爲黃門郞. 與父瓘同遇害.
251. 王承魚盜(182)
晉書 王承字安期 汝南內史湛之子. 爲東海太守. 政尙淸靜 不爲細察. 小吏有盜池中魚者. 綱紀推之. 承曰 文王之囿與衆共之. 池魚何足惜邪. 有犯夜者 爲吏所拘. 承問其故. 答曰 從師受書 不覺日暮. 承曰 鞭撻寗越 以立威名 非政化之本. 使吏送令歸家. 其從容寬恕若此. 渡江爲元帝鎭東府從事中郞 甚見優禮. 承少有重譽 而推誠接物. 衆咸親愛. 名臣王導‧衛玠‧周顗‧庾亮之徒 皆出其下. 爲中興第一.
252. 丙吉牛喘(182)
前漢丙吉字少卿 魯國人. 宣帝時爲丞相. 嘗出逢淸道群鬪者死傷橫道, 吉過之不問. 吉前行 逢人逐牛. 牛喘吐舌. 吉止駐 使騎吏問 逐牛行幾里矣. 掾史獨謂 丞相前後失問. 或以譏吉. 吉曰 民鬪相殺傷 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 歲竟丞相課其殿最 奏行賞罰而已. 宰相不親小事 非所當於道路問也. 方春少陽用事 未可太熱. 恐牛近行 用暑故喘. 此時氣失節 恐有所傷害. 三公典調和陰陽 職當憂. 是以問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 初吉爲廷尉監 治巫蠱郡邸獄. 時宣帝生數月 以皇曾孫坐衛太子事繫. 吉哀其無辜 擇謹厚女徒 令保養之. 武帝疾望氣者 言獄中有天子氣 遣使殺獄繫者. 內謁者令到獄. 吉閉門拒之. 乃劾奏吉. 上寤 因赦天下. 郡邸獄賴吉得生 恩及四海. 曾孫病 吉視遇甚有恩惠. 爲人深厚 不伐善. 自曾孫遭遇絶口不道前恩. 後上問知吉有舊恩不言 大賢之 制詔封博陽侯.
253. 賈琮褰帷(184)
後漢賈琮字孟堅 東郡聊城人. 靈帝時爲冀州刺史. 舊典 傳車驂駕 垂赤帷裳 迎於州界. 及琮之部 升車言曰 刺史當遠視廣聽 糾察美惡. 何有反垂帷裳 以自掩塞乎. 乃命御者褰之. 百城聞風竦震. 其諸臧過者 望風解印綬去. 初交阯屯兵反. 有司擧琮爲刺史. 琮到部訊其反狀. 咸言賦斂過重 民不聊生. 故聚爲盜賊. 琮卽告示 各使安其資業 招撫荒散 鷁復徭役. 百姓以安 歌曰 賈父來晩 使我先反. 今見淸平 吏不敢飯. 在事三年 爲十三州最.
254. 郭賀露冕(184)
後漢郭賀字喬卿 雒陽人. 建武中爲尙書令. 曉習故事 多所匡益. 拜荊州刺史. 到官有殊政. 百姓便之 歌曰 厥德仁明郭喬卿 忠正朝廷上下平. 顯宗巡狩到南陽. 特見嗟歎 賜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 敕行部去襜帷 使百姓見其容服 以章有德. 每所經過 吏人指以相示 莫不榮之. 拜河南尹 以淸靜稱.
255. 馮媛當熊(186)
前漢元帝馮昭儀 左將軍奉世女 平帝祖母也. 拜倢伃 內寵與傅昭儀等. 上幸虎圈鬪獸. 後宮皆坐. 熊佚出圈 攀檻欲上殿. 左右貴人傅昭儀等皆驚走. 倢伃直前當熊而立. 上問 人情驚懼 何故前當熊. 對曰 猛獸得人而止. 妾恐熊至御坐. 故以身當之. 上嗟嘆 倍敬重焉.
256. 班女辭輦(186)
前漢成帝班倢伃越騎校尉況之女. 帝游後庭 嘗欲同輦載. 辭曰 觀古圖畵 聖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 三代末主迺有嬖女. 今欲同輦 得無近似之乎. 上善其言而止. 太后聞之憙曰 古有樊姬. 今有班倢伃. 後趙飛燕譖告 許皇后與倢伃挾媚道 祝詛後宮 詈及主上. 考問倢伃. 對曰 妾聞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修正尙未蒙福 爲邪欲以何望. 使鬼神有知 不受不臣之愬. 如其無知 愬之何益. 故不爲也. 上善其對 憐閔之 賜黃金百斤.
257. 王充閱市(187)
後漢王充字仲任 會稽上虞人. 家貧無書. 常遊洛陽市肆 閱所賣書 一見輒能誦憶. 遂博通衆流百家之言 仕郡爲功曹. 充好論說. 始若詭異 終有理實. 以爲俗儒守文 多失其眞. 乃閉門潛思 絶慶弔之禮 戶牖牆壁 各置刀筆 著論衡八十五篇 釋物類同異 正時俗嫌疑. 刺史辟爲從事 轉治中 自免還家. 肅宗詔公車徵不行.
258. 董生下帷(187)
前漢董仲舒廣川人. 少治春秋. 孝景時爲博士. 下帷講誦 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 或莫見其面. 蓋三年不窺園. 其精如此. 進退容止非禮不行. 學士皆師尊之. 武帝擧賢良對策. 爲江都相 事易王. 王帝兄 素驕好勇. 仲舒以禮誼正. 王敬重焉. 治國以春秋災異之變 推陰陽所以錯行. 求雨閉諸陽縱諸陰. 其止雨反是. 行之得所欲. 公孫弘治春秋 不如仲舒. 希世用事 位至公卿. 仲舒以弘爲從諛. 弘嫉之. 乃言之於上 使相膠西王. 王亦帝兄 尤縱恣. 聞仲舒大儒 善待之. 凡相兩國驕主 正身而率下 數上疏諫爭 敎令國中 所居而治. 及去位 不問家産業 以修學著書爲事. 朝廷有大儀 使使者就問之. 其對皆有明法. 自魏其武安侯爲相 而隆儒 及仲舒對冊 推明孔子 抑黜百家 立學校之官 州郡擧茂才孝廉 皆自仲舒發之. 以壽終家. 徙茂陵 子及孫皆至大官.
259. 平叔傅粉(189)
魏志 何晏字平叔 南陽宛人. 尙金鄕公主 爲吏部尙書‧駙馬都尉. 世說曰 平叔美姿 面至白. 明帝疑其傅粉 夏月令食湯00. 汗出 以巾拭之. 轉皎白也.
260. 弘治凝脂(189)
晉杜艾字弘治 成恭皇后父也. 性純和美姿容. 有盛名於江左. 王羲之目之 膚若凝脂 眼如點漆 此神仙人. 桓彛亦曰 衛玠神淸 杜艾形淸. 仕爲丹陽丞.
261. 楊寶黃雀(190)
續齊諧記 楊寶年九歲時 至華陰山北 見一黃雀爲鴟梟所搏墜於樹下 爲螻蟻所困. 寶取之以歸 置巾箱中 唯食黃花. 百餘日毛羽成 乃飛去. 其夜有黃衣童子. 向寶再拜曰 我西王母使者. 君仁愛救拯. 實感成濟. 以白環四枚與寶 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 當如此環矣. 寶哀平世隱居敎授. 王莽徵之 遂逃遁. 光武高其節 公車特徵不倒. 子震安帝時爲太尉. 震子秉桓帝時爲太尉. 秉子賜靈帝時爲太尉. 賜子彪獻帝時爲太尉 魏文帝時復爲太尉. 震至彪四世太尉 德業相繼.
262. 毛寶白龜(190)
晉毛寶字碩眞 滎陽陽武人. 進征虜將軍‧豫州刺史 與蔘陽太守樊峻以萬人守邾城. 石虎遣二萬騎攻之. 城陷. 寶等率左右突圍出 赴江死者六千人 寶亦溺死. 初寶在武昌 軍人有於市買得一白龜長四五寸養之. 漸大放諸江中. 邾城之敗 養龜人被鎧持刀 自投於水中 如覺墮一石上. 視之乃先所養白龜. 長五六尺. 送至東岸 遂得免焉.
263. 宿瘤採桑(191)
古列女傳 齊閔王之后 頸有大瘤. 號曰宿瘤. 初閔王出遊至東郭. 百姓盡觀. 宿瘤採桑如故. 王怪問曰 寡人出遊 百姓無少長皆來觀. 汝不一視何也. 對曰妾受父母敎採桑. 不受敎觀大王. 王曰 此奇女. 惜哉宿瘤. 女曰 婢妾之職 屬之不二. 予之不忘中心謂何. 宿瘤何傷. 王大悅曰 此賢女也. 命後乘載之. 女曰 父母在內. 使妾不受敎而隨王 是奔女也. 王安用之. 王大慙 遣婦 使使者奉禮加金百鎰 往聘贈之. 父母驚惶 欲洗浴加衣裳. 女曰 如是見王. 變容更服 不見識也. 於是如故隨使者至. 閔王以爲后. 出令卑宮室 塡池澤 損膳減樂 後宮不得重采. 期月之閒化行隣國 諸侯朝之. 侵三晉懼秦楚 宿瘤有力焉. 及死後 燕遂屠齊 閔王逃亡而弑於外.
264. 漆室憂葵(191)
古列女傳 魯漆室邑之女 過時未適人. 當穆公時 君老太子幼. 女倚柱而嘯. 隣婦曰 何嘯之悲. 子欲嫁耶. 女曰 吾豈爲不嫁而悲哉. 吾憂魯君老而太子幼也. 隣婦笑曰 此魯大夫之憂. 婦人何與. 女曰 不然. 昔晉客舍吾家 繫馬園中. 馬佚馳走踐吾葵 使我終歲不食葵. 隣予奔隨人亡. 其家倩吾兄行追之. 逢霖水出溺死 令吾終身無兄. 吾聞河潤九里 漸洳三百步. 夫魯國有患 君臣父子皆被其辱 화급중서. 婦人獨安所逃乎. 居三年魯果內亂 齊楚攻之 連有寇. 男子戰鬪 婦人轉輸不得息.
265. 韋賢滿籝(193)
前漢韋賢字長孺 魯國鄒人. 爲人質朴少欲. 篤志於學 兼通禮‧尙書 以詩敎授. 號稱鄒魯大儒. 宣帝時爲丞相 以老病乞骸骨. 賜黃金百斤 加第一區. 丞相致仕自賢始. 少子玄成字少翁 好學修父業 尤謙遜下士. 復以明經 歷位至丞相. 故鄒魯諺曰 遺子黃金萬籝 不如一經. 玄成相元帝十年 守正持重不及父. 而文采過之.
266. 夏侯拾芥(193)
前漢夏侯勝字長公 東平人. 少好學. 爲人質朴守正 簡易亡威儀. 宣帝時遷太子太傅. 受詔撰尙書‧論語說 賜黃金百斤. 年九十卒官. 初勝授太后尙書. 故賜錢二百萬 素服五日 以報師傅之恩. 儒者以爲榮. 始勝每講授 常謂諸生曰 士病不明經術. 經術苟明 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 學經不明 不如歸耕.
267. 阮間曠達(194)
舊注 引竹林七賢論曰 阮簡咸之從子. 亦以曠達自居. 父喪行遇大雪寒凍. 遂詣凌儀令. 令爲他賓設黍. 簡食之 以致淸議. 廢頓幾二十年.
268. 袁耽俊邁(194)
晉袁耽字彦道 陳郡陽夏人. 少有才氣. 倜儻不羈. 爲士類所稱. 桓溫少時游于博徒 資産俱盡 尙有負進. 思自報之方 莫知所出. 欲求濟於耽. 而耽在艱. 試以告焉. 耽略無難色. 遂變服懷布帽 隨溫與債主戱. 耽素有藝名. 債主聞之 而不相識. 謂之曰 卿當不辨作袁彦道也. 遂就局. 俄頃十萬一賭 直上百萬. 耽投馬絶叫 耽布帽擲地曰 竟識袁彦道不. 其通脫如此. 仕爲從事中郞.
269. 蘇武持節(195)
前漢蘇武字子卿 杜陵人. 武帝時以中郞將持節使匈奴. 單于欲降之 迺幽武置大窖中 絶無飮食. 天雨雪. 武臥齧雪 與旃毛幷咽之 數日不死. 匈奴以爲神 乃徙武北海上使牧羝 羝乳乃得歸. 武杖漢節牧羊 臥起操持 節旄盡落. 昭帝立 匈奴與漢和親. 漢求武等. 匈奴詭言武死. 常惠敎漢使者言 天子射上林中得鴈. 足有係帛書. 言在某澤中. 由是得還. 拜爲典屬國. 秩中二千石 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 武留匈奴十九歲. 始以强壯出 及還鬚髮盡白. 至宣帝時 以武著節老臣 令朝朔望 號稱祭酒. 年八十餘卒. 後圖畵於麒麟閣 法其形貌 署其官爵姓名.
270. 鄭衆不拜(195)
後漢鄭衆字仲師 河南開封人. 精力於學 知名於世. 永平初以明經給事中. 八年遣衆持節使匈奴. 衆至北庭. 虜欲令拜. 衆不爲屈. 單于大怒 圍守閉之 不與水火 欲脅服. 衆拔刀自誓. 單于恐而止. 後復遣衆. 衆言臣前奉使不爲匈奴拜 單于恚恨 遣兵圍臣. 今復銜命 必見陵折. 臣誠不忍持大漢節 對氈裘獨拜. 帝不聽. 衆旣行 在路連上書固爭. 詔追還繫廷尉. 會赦歸家. 後帝見匈奴來者 問衆與單于爭禮之狀. 皆言衆意氣壯勇 雖蘇武不過. 復召爲軍司馬. 終大司農.
271. 郭巨將坑(197)
舊注引孝子傳云 後漢郭巨家貧養老母. 妻生一子. 三歲. 母常減食與之. 巨謂妻曰 貧乏不能供給. 共汝埋子. 子可再有. 母不可再得. 妻不敢違. 巨遂掘坑二尺餘 忽見黃金一釜. 釜上云 天賜孝子郭巨. 官不得奪 人不得取.
272. 董永自賣(197)
舊注云 漢董永少失母養父. 家貧傭力. 至農月 以小車推父 置田頭陰樹下而營農作. 父死. 就主人貸錢一萬 約賣身爲奴. 遂得錢葬父. 還於路忽遇婦人. 姿容端美. 求爲氷妻. 永與俱詣主人. 令永妻織縑 三百匹放汝夫妻. 乃織一月而畢. 主人怪其速 遂放之. 相隨至舊相遇處. 辭永曰 我天之織女也. 緣君至孝 天帝令助君償債. 言訖凌空而去.
273. 仲連蹈海(198)
史記 魯仲連齊人. 好奇偉俶儻之畵策 不肯仕宦. 游於趙. 會秦圍邯鄲 而魏使新垣衍欲令趙尊秦昭王爲帝. 仲連乃見平原君曰 梁客新垣衍安在. 吾請爲君責而歸之. 平原君請爲疏開見衍. 衍曰 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 皆有求於平原君. 今觀先生之玉貌 非有求者. 曷爲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 仲連曰 世以鮑焦爲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 衆人不知則爲一身. 彼秦弃禮義上首功之國也. 權使其士 虜使其民. 彼卽爲帝 則連蹈東海而死耳. 不忍爲之民也. 於是衍不敢復言帝秦. 平原君欲封之. 遂辭去 終身不復見.
274. 范蠡泛湖(198)
史記 范蠡事越王勾踐 苦身戮力 與勾踐深謀二十餘年. 竟滅吳 報會稽之恥. 以爲大名之下難以久居. 且勾踐可與同患. 難與處安. 乃裝其輕寶珠玉 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 終不反. 適齊變姓名 自謂鴟夷子皮. 隱耕于海畔 父子致産數千萬. 齊人聞其賢以爲相. 蠡嘆曰 居家致千金 居官至卿相. 此布衣之極也. 乃歸相印 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鄕黨 懷其重寶 閒行以去 止于陶. 以爲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 可以致富. 自謂陶朱公. 居無何 致貲累巨萬. 天下稱陶朱公. 故范蠡三徙 成名於天下. 老死于陶.
275. 文寶緝柳(200)
楚國先賢傳 孫文寶到洛陽 在太學左右 得一小屋 安止母. 然後入學 編楊柳爲簡 以寫經.
276. 溫舒截蒲(200)
前漢路溫舒字長君 鉅鹿東里人. 父爲里監門. 使牧羊. 溫舒取澤中蒲 截以爲牒 編用寫書 稍習善. 求爲獄小吏 因學律令 轉爲獄史. 縣中疑事皆問焉. 太守行縣 見而異之 署決曹史. 又受春秋通大義. 擧孝廉 爲山邑丞. 宣帝時遷臨淮太守 治有異迹.
277. 伯道無兒(201)
晉書 鄧攸字伯道 平陽襄陵人. 爲河東太守 沒于石勒. 乃斫壞車 以牛馬負妻子而逃. 又遇賊掠其牛馬 步走擔其兒及其弟子綏 度不能兩全 乃謂妻曰 吾弟早亡 惟有一息. 理不可絶. 止應自弃我兒耳. 幸而得存 我後當有子. 妻泣而從之 乃弃之. 朝弃而暮及. 明日繫之於樹而去. 至江東 仕爲尙書右僕射. 攸弃子之後 妻不復孕. 過江納妾 甚寵之. 訊其家屬 說是北人遭亂. 憶父母姓名. 乃攸之甥. 攸素有德行. 聞之感恨 遂不復畜妾. 卒以無嗣. 時人義而哀之曰 天道無知 使鄧伯道無兒.
278. 嵇紹不孤(201)
晉嵆紹字延祖. 父康與山濤善. 臨誅謂紹曰 巨源在. 汝不孤矣. 後濤薦爲秘書丞. 始入洛 或謂王戎曰 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 昻昻然若野鶴之在雞群. 裴頠亦深器之. 每曰 使延祖爲吏部尙書 可使天下無復遺才. 累遷侍中. 及惠帝蒙塵 馳詣行在所 王師敗績 百官及侍衛散潰. 唯紹儼然端冕 以身捍衛. 兵交御輦 飛箭雨集 遂被害於帝側 血濺御服. 帝深哀嘆之. 及事定 左右欲浣衣. 帝曰 此嵇侍中血. 勿去. 元帝表贈大尉 諡曰忠穆 祠大牢.
279. 綠珠墜樓(202)
晉書 石崇字季倫 渤海南皮人. 拜衛尉. 有妓曰綠珠. 美而艶 善吹笛. 中書令孫秀使人求之. 崇時在金谷別館. 方登凉臺臨淸流 婦人侍側. 使者以告. 崇盡出其婢妾數十人以示之. 皆蘊蘭麝被羅縠. 曰 在所擇. 使者曰 受命指索綠珠 不識孰是. 崇勃然曰 綠珠吾所愛. 不可得也. 秀怒 乃勸趙王倫誅崇. 遂矯詔收之. 崇正宴樓上 介士到門. 崇謂綠珠曰 我今爲爾得罪. 綠珠泣曰 當致死於君前. 因自投于樓下而死. 崇詣東市嘆曰 奴輩利吾家財. 收者曰 知財致害 何不早散之. 崇不能答. 遂被害.
280. 文君當壚(202)
前漢卓文君蜀郡臨邛富人卓王孫女. 新寡. 好音. 司馬相如與客至其家. 酒酣鼓琴 而以琴心挑之. 相如從車騎 雍容閑雅甚都. 文君竊從戶窺之 心悅而好之 恐不得當 夜亡奔相如. 相如與馳歸成都. 家徒四壁立. 王孫大怒. 文君久之不樂. 謂長卿曰 第俱如臨邛 從昆弟假貣 猶足以爲生. 乃之臨邛 盡賣車騎 買酒舍 令文君當壚 相如自著犢鼻褌 與庸保雜作 滌器於市中. 王孫恥之 杜門不出. 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 有一男兩女. 所不足者非財也. 今文君旣失身於長卿. 長卿故倦游 雖貧其人材足依也. 王孫分與文君僮百人‧錢百萬. 歸成都 買田宅爲富人. 久之蜀人楊得意爲狗監 侍武帝. 帝讀子虛賦而善之曰 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得意曰 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 爲此賦. 上驚 召問以爲郞.
281. 伊尹負鼎(205)
史記 伊尹欲干湯而無由. 乃爲有莘氏媵臣 負鼎俎 以滋味說湯 致於王道. 或曰 伊尹處士. 湯使人聘迎之. 五反然後肯往從湯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湯擧任以國政.
282. 寗戚扣角(205)
三齊略記 齊桓公夜出近舍. 寗戚疾擊其牛角 高歌曰 南山矸. 白石爛. 生不遭堯與舜禪. 短布單衣適至骭. 從昏飯牛薄夜半. 長夜曼曼何時旦. 桓公召與語 說之 以爲大夫.
283. 趙壹坎壈(205)
後漢趙壹字元叔 漢陽西縣人. 體貌魁梧 望之甚偉. 恃才倨傲 爲鄕黨所擯. 乃作解擯. 屢抵罪 幾至死. 友人救得免. 乃貽書謝恩 爲窮鳥賦. 後擧郡上計到京師. 時司徒袁逢受計. 計吏數百人 皆拜伏庭中. 壹獨長揖. 逢異之 令左右讓之. 對曰 昔酈食其長揖漢王 今揖三公. 何遽怪哉. 逢下堂 執手延置上坐. 河南尹羊陟與逢共稱薦之. 名動京師. 士大夫想望其風采. 後州郡爭致禮命 十辟公府 並不就. 初逢使善相者相壹. 云 仕不過郡吏. 竟如其言.
284. 顔駟蹇剝(205)
漢武故事曰 上至郞署舍 見一老郞鬚眉晧白. 問何時爲之. 對曰 臣姓顔名駟 文帝時爲郞. 文帝好文而臣好武. 景帝好老而臣尙少. 陛下好少而臣已老. 是以三葉不遇也. 上感其言 擢爲會稽都尉. 一本作景帝好美臣貌醜.
285. 龔遂勸農(207)
前漢龔遂字少卿 山陽南平陽人. 以明經爲官. 宣帝時渤海左右郡歲饑 盜賊並起. 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選能治者 以遂爲渤海太守. 年七十餘. 遂至界 移書勑屬縣 悉罷逐捕盜賊吏 諸持鉏鉤田器者皆爲良民 吏毋得問 持兵者迺爲盜賊. 盜賊悉平 民安土樂業. 遂乃開倉廩假貧民 選用良吏尉安牧養焉. 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 迺躬率以儉約 勸民務農桑 民有帶刀劒者 使賣劒買牛 賣刀買犢. 吏民皆富貴 獄訟止息. 後徵遂. 議曹王生素嗜酒亡節度. 從至京師. 會遂引入宮 王生曰 天子卽問君何以治渤海 宜曰皆聖主之德 非小臣之力也. 遂受其言以對. 上說笑曰 君安得長者之言而稱之. 對曰 臣非知此. 乃議曹敎戒臣也. 上以遂老不任公卿 拜水衡都尉 王生爲丞 以褒顯遂云.
286. 文翁興學(207)
前漢文翁廬江舒人. 少好學 通春秋. 景帝末爲蜀郡守. 仁愛好敎化. 見蜀地辟陋 有蠻夷風 欲誘進之. 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 親自飭厲 遣詣京師 受業博士. 數歲蜀生皆成就還歸 爲右職 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學官於成都市中 招下縣子弟 爲學官弟子 爲除更繇 高者以補郡縣吏 次爲孝悌力田. 每行縣 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 使傳敎令 出入閨閤. 吏民見而榮之 爭欲爲學官弟子 富人至出錢以求之. 繇是大化 蜀地學於京師者比齊魯焉. 武帝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 自文翁始. 文翁終於蜀. 吏民爲立祠堂 歲時祭祀不絶. 至今巴蜀好文雅 文翁之化也.
287. 晏御揚揚(209)
史記 晏平仲嬰爲齊相出. 其御之妻從門閒而闚其夫. 其夫爲相御 擁大蓋 策駟馬 意氣揚揚 甚自得也. 旣而歸. 其妻請去. 夫問其故. 妻曰 晏子長不滿六尺. 身相齊國 名顯諸侯. 妾觀其出 志念深矣. 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長八尺 乃爲人僕御. 然子之意 自以爲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後夫自抑損. 晏子怪問之. 御以實對. 晏子薦以爲大夫.
288. 五鹿嶽嶽(209)
前漢五鹿充宗字君孟. 時爲少府貴幸. 爲梁丘易. 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 元帝好之 欲考其異同 令充宗與諸易家論. 充宗乘貴辯口. 諸儒莫能與抗. 皆稱疾不敢會. 有薦朱雲者. 召入 攝00登堂 抗首而請. 音動左右. 旣論難 連拄五鹿君. 諸儒爲之語曰 五鹿嶽嶽. 朱雲折其角. 遂爲博士.
289. 蕭朱結綬(210)
前漢蕭育字次君 東海蘭陵人 哀帝時 爲光祿大夫執金五 少與陳咸‧朱博爲友. 著聞當世. 往者有王陽‧貢禹. 故長安語曰 蕭‧朱結綬 王‧貢彈冠. 言其相薦達也.
290. 王貢彈冠(210)
前漢王吉字子陽 琅邪皐虞人. 少好學明經. 宣帝時爲諫大夫. 與同郡貢禹爲友. 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 言其取舍同也. 禹字少翁 以明經潔行著聞. 仕至御史大夫.
291. 龐統展驥(211)
蜀志 龐統字士元 襄陽人. 少時樸鈍 未有議者. 司馬徽有知人鑒. 稱統當爲南州士之冠冕. 由是漸顯. 先主領荊州 統以從事守耒陽令. 在縣不治 免官. 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 龐士元非百里才也. 使處治中別駕之任 始當展其驥足耳. 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 先主以爲治中從事 親待亞於亮. 遂並爲軍師中郞將.
292. 仇覽棲鸞(211)
後漢仇覽字季智 一名香 陳留考城人. 爲蒲亭長 勸人生業. 農畢乃令子弟就學 剽輕游恣者 皆役以田桑. 賑卹窮寡 朞年大化. 初到 有陳元者 獨與母居. 而母詣覽告元不孝. 覽親到元家 與其母子飮. 因爲陳人倫孝行 譬以禍福之言. 元卒成孝子. 鄕邑爲之諺曰 父母何在 在我庭. 化我鳲梟哺所生. 時考城令王渙政尙嚴猛. 聞覽以德化人 署爲主簿 謂曰 主簿聞陳元之過 不罪而化之. 得無少鷹鸇之志邪. 覽曰 以爲鷹鸇 不若鸞鳳. 渙謝遣曰 枳棘非鸞鳳所棲. 百里豈大賢之路. 以奉資 勉入大學. 學畢歸鄕里. 州郡並請 皆以疾辭.
293. 諸葛顧廬(212)
蜀志 諸葛亮相先主 先主病篤. 召亮屬以後事 謂曰 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國 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 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 效忠貞之節 繼之以死 事之如父. 自是事無巨細 皆決於亮. 嘗上疏. 其略曰 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 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畏自枉屈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諮臣以當世之事. 後常以木牛‧流馬運粮 據武功五丈原 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相持百餘日 卒于事. 年五十四. 諡忠武侯. 亮長於巧思損益 連弩‧木牛‧流馬 皆出其意. 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咸得其要云.
294. 韓信升壇(212)
前漢韓信淮陰人. 家貧無行 不得推擇爲吏. 後屬項羽爲郞中 數以策干羽. 羽弗用. 亡歸漢. 漢王以爲治粟都尉. 上未之奇. 數與蕭何語. 何奇之. 信度上不用卽亡. 何追之. 居一二日來謁. 上罵曰 諸將亡以十數. 公無所追. 追信詐也. 何曰 諸將易得. 至如信國士無雙. 王必欲爭天下 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於是擇日齋戒 設壇場具禮 拜爲大將. 諸軍皆驚. 後封楚王 都下邳. 謀反 赦爲淮陰侯. 卒爲呂后所斬.
295. 王裒柏慘(214)
晉書 王裒字偉元 城陽營陵人. 少立操尙. 博學多能. 其父儀爲文帝司馬見殺. 裒痛父非命 未嘗西向而坐. 示不臣朝廷也. 隱居敎授. 廬于墓側 旦夕常至墓所拜跪. 攀柏悲號 涕淚著樹 樹爲之枯. 母性畏雷. 母沒. 每雷輒到墓曰 裒在此. 及讀詩至哀哀父母 生我劬勞 未嘗不三復流涕. 門人受業者 並廢蓼莪之篇. 家貧躬耕 計口而田 度身而蠶. 或有助之者不聽. 舊本裒作褒非
296. 閔損衣單(214)
舊注云 閔損字子騫. 早喪母. 父娶後妻 生二子. 損至孝不怠. 母疾惡之 所生子以綿絮衣之 損以蘆花絮. 父冬月令損御車. 體寒失靷. 父責之. 損不自理. 父察知之 欲遣後母. 損泣啓父曰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單. 父善之而止. 母亦悔改 待三子平均 遂成慈母.
297. 蒙恬製筆(215)
初學記云 博物志 蒙恬造筆. 又尙書中侯 玄龜負圖出. 周公援筆 以時文寫之. 曲禮云 史載筆. 此則秦之前已有筆矣. 蓋諸哭或未之名 而秦獨得其名 恬更爲之損益耳. 故說文曰 楚謂之聿 吳謂之不律 燕謂之拂 秦謂之筆也. 舊注引博物志云 蒙恬爲秦將 製筆自此始. 今本無之.
298. 蔡倫造紙(215)
後漢宦者蔡倫字敬仲. 和帝時轉中常侍 加尙方令. 監作秘劒及諸器械. 莫不精工堅密. 爲後世法.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 其用縑帛者謂之爲紙. 縑貴而簡重. 並不便於人. 倫乃造意 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爲紙 奏上之. 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從用. 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299. 孔伋縕袍(217)
說苑曰 子思居於衛. 縕袍無表. 二旬九食. 田子方聞之 使人遣狐白裘 恐其不受. 因謂之曰 吳假人遂忘之. 吳與人如弃之. 子思辭而不受. 子方曰 我有子無. 何故不受. 子思曰 伋聞之. 妄與不如遺弃物於溝壑. 伋雖貧 不忍以身爲溝壑. 是以不敢當.
300. 祭遵布被(217)
後漢祭遵字弟孫 穎川穎陽人. 少好經書 家富給而恭儉. 從光武平河北. 拜征虜將軍. 遵爲人廉約小心 克己奉公 賞賜盡與士卒 家無私財 身衣韋袴布被 夫人裳不加緣. 帝以是重焉. 及卒愍悼尤甚 車駕素服臨之 喪禮成 親祠以大牢 旣葬 車駕復臨其墳 存見夫人室家. 其後會朝 帝每嘆曰 安得憂國奉公如祭征虜乎. 其見思如此.
301. 周公握髮(218)
史記曰 武王崩 周公相成王 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 戒之曰 我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 我於天下亦不賤矣. 然我一沐三握髮 一飯三吐哺 起以待士 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子之魯 愼無以國驕人.
302. 蔡邕倒屐(218)
後漢蔡邕字伯喈 陳留圉人. 少博學 好辭章‧數術‧天文 妙操音律. 閑居翫古 不交當世. 後爲中郞將. 獻帝西遷 王粲徙長安. 邕見而奇之. 時邕才學顯著 貴重朝廷. 常車騎塡巷 貧客盈坐. 聞粲在門 到屣迎之. 粲至 年旣幼弱 容狀短小. 一坐盡驚. 邕曰 此王公之孫 有異才. 吾不如也. 吾家書籍文章 盡當與之. 粲曾祖龔 祖暢 皆爲三公.
303. 王敦傾室(219)
晉書 王敦字處中. 少有奇人之目. 尙武帝女襄城公主 拜駙馬都尉. 明帝初 移鎭姑熟 自領揚州牧. 謀逆病死. 割棺戮尸. 初石崇以奢豪矜物. 厠上常有十餘婢侍列. 皆有容色. 置甲煎粉‧沈香汁 有如厠者 皆易新衣而出. 客多羞脫衣. 而敦脫故著新 意色無怍. 群婢曰 此客必能作賊. 又嘗荒恣於色. 體乃開後閤 驅諸婢妾數十人 並放之. 時人嘆異.
304. 紀瞻出妓(219)
舊注引世說云 王導與周顗及諸朝士 詣尙書紀瞻觀妓. 瞻有愛妾 能作新聲. 顗問答之 顔無怍色. 有司奏顗耽荒 詔原之. 今本無載.
305. 暴勝持斧(220)
前漢暴勝之字公子. 武帝末 郡國盜賊群起. 勝之爲直指使者 衣繡衣持斧 逐捕盜賊 督課郡國 東至海. 以軍興誅不從命者 威振州郡.
306. 張綱埋輪(220)
後漢張綱字文紀 犍爲武陽人. 少明經學. 辟爲御史. 時順帝委縱宦官 有識危心. 綱常感激 慨然歎曰 穢惡滿朝. 不能奮身出命 掃國家之難 雖生吾不願也. 漢安初 遣八使徇行風俗. 皆耆儒知名 多歷顯位. 唯綱年少 官次最微. 餘人受命之部. 而綱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曰 豹狼當路 安問狐貍. 遂奏大將軍梁冀等無君之心十五事. 京師震竦. 時冀妹爲皇后. 諸梁姻族滿朝. 帝雖知言直 不忍用. 終廣陵太守.
307. 靈運曲笠(221)
世說新語 謝靈運好戴曲柄笠. 孔隱士謂曰 卿欲希心高遠. 何不能遺曲蓋之貌. 謝答曰 將不畏影者 未能忘懷. 南史 謝靈運晉車騎將軍玄之孫. 學博覽群書 文章之美與顔延之爲江左第一. 襲封康樂公 世稱謝康樂. 爲永嘉太守. 郡有名山水. 素所愛好 肆意遊好. 族弟惠連十歲能屬文. 靈運嘉賞之云 每有篇章 對惠連輒得佳語. 嘗於永嘉西堂思詩 竟日不就. 忽夢見惠連 卽得池塘生春草. 大以爲工 常云 此語有神助 非吾語也. 後爲侍中 免官 尋山陟嶺 必造幽峻. 登躡常著木屐. 起爲臨川內史. 有逆志. 徙廣州弃市. 靈運詩書皆兼獨絶 每文章竟手自寫之. 宋文帝稱爲二寶.
308. 林宗折巾(221)
後漢郭泰字林宗. 辟擧不應. 性明知人. 好獎訓士類. 容貌魁偉 襃衣博帶 周游郡國. 嘗於陳梁間行遇雨 巾一角塾. 時人乃故折巾一角 以爲林宗巾. 其見慕如此. 或問范滂曰 林宗何如人. 滂曰 隱不違親. 貞不絶俗. 天子不得臣. 諸侯不得友. 不知其他. 林宗雖善人倫 而不爲危言覈論. 故宦官擅政 而不能傷. 及黨事起 名士多被害. 惟林宗‧袁閎得免. 閉門敎授. 及卒 四方之士千餘人會葬. 同志者刻石立碑. 蔡邕爲其文. 謂盧植曰 吾爲碑銘多矣. 皆有慙德. 唯郭有道無愧色耳. 其獎拔士人 皆如所鑒.
309. 屈原澤畔(223)
史記 屈原名平 楚之同姓 爲懷王左徒. 博聞强志 明於治亂 嫺於辭令.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 爭寵而心害其能. 因讒之. 王怒而疏平. 後秦昭王欲與懷王會. 平曰 秦虎狼之國. 不如無行. 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 王死於秦 長子頃襄王立 以子蘭爲令尹. 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原於王. 王怒而遷之. 原至江濱 被髮行吟澤畔. 顔色憔悴 形容枯槁. 漁父問曰 子非三閭大夫歟. 何故至此. 原曰 擧世混濁而我獨淸. 衆人皆醉 而我獨醒. 是以見放. 漁父曰 夫聖人不凝滯於物 而能與世推移. 擧世混濁 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衆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啜其醨. 何故懷瑾握瑜 而自令見放爲. 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 誰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之塵埃乎. 乃作懷沙之賦 懷石自投汨羅以死. 後百餘年 賈生爲長沙王太傅 過湘水 投書以弔之.
310. 漁父江濱(223)
前漢魏勃 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 家貧無以自通. 乃常獨早掃齊相舍人門外. 舍人怪之. 因特令閽者而問之. 勃曰 願見相君無因. 故爲子爲掃. 於是舍人見勃曹參 因以爲舍人.
311. 魏勃掃門(224)
晉潘岳爲黃門侍郞. 性輕躁趨世利. 與衛尉石崇等 謟事賈謐 每候其出 與崇輒望塵而拜. 謐與之親善. 號二十四友. 岳爲其首. 謐構愍懷太子之文及晉書限斷 皆岳之辭也. 初岳爲琅邪內史. 孫秀爲小史給岳 而狡黠自喜. 岳惡其爲人 數撻辱之. 秀常銜忿. 及趙王倫輔政 秀爲中書令. 遂誣岳及石崇謀爲亂 同被誅. 謐韓壽子 賈充婦郭槐養爲子. 時賈后淫虐 謐干預國事 權侔人主
312. 潘岳望塵(224)
前漢京房字君明 東郡頓丘人. 治易事梁人焦延壽. 壽曰 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 其說長於災變. 分六十卦 更直日用事 以風雨寒溫爲候 各有占驗. 房用之尤精. 好鐘律知音聲. 孝元時以孝廉爲郞. 與石顯‧五鹿充宗有隙. 出爲魏郡太守. 房自知數以論議爲大臣所非 不欲遠離左右. 及爲太守憂懼 乃上封事言災異. 旣而顯告 房非謗政治 歸惡天子詿誤諸侯王. 遂弃市. 房本姓李 推律自定爲京氏.
313. 京房推律(226)
前漢翼奉字少君 東海下邳人. 明經術 好律歷陰陽之占. 元帝卽位 徵之. 奉上封事曰 治道要務 在知下之邪正. 於是有辰時客主邪正之語. 其略曰 參之六合五行 則可以見人性知人情. 觀性以歷 觀情以律. 明主所宜獨用. 官至諫大夫.
314. 翼奉觀性(226)
吳志 甘寧字興覇 巴郡臨江人. 少有氣力 好游俠 招合輕薄少年 爲之渠帥. 仕孫權 以功拜折衝將軍. 吳書曰 寧輕俠殺人 藏舍亡命 聞於郡中. 其出入 步則陳車騎 水則連輕舟 侍從被文綉 幃帳以珠玉爲飾 常以繒錦維舟 去或割弃 以示奢也. 江表傳曰 曹公出濡須 臨水飮馬. 權率衆應之 使寧爲前部督 勑使夜入魏軍. 踰壘入營 斬數十級. 北軍驚駭. 權曰 孟德有張遼 孤有興覇. 足相敵也.
315. 甘寧奢侈(229)316. 陸凱貴盛(229)
吳志 陸凱字敬風 吳人. 丞相遜族子 孫皓時爲丞相. 世說曰 皓問凱 卿一宗在朝有幾人. 答曰 二相五侯 將軍十餘人. 皓曰 盛哉. 凱曰 君賢臣忠 國之盛也. 父慈子孝 家之盛也. 今政荒民弊 覆亡是懼. 臣何敢言盛.
317. 干木富義(230)
淮南子曰 段干木辭祿而處家. 魏文侯過其閭而軾之. 其僕曰 干木布衣之士. 君軾其閭 不已甚乎. 文侯曰 干木不趍勢利 懷君子之道 隱處窮巷 聲施千里. 寡人敢勿軾乎. 干木光于德 寡人光于勢. 干木富于義 寡人富于財. 勢不若德尊. 財不若義高. 干木雖以己易寡人弗爲.
318. 於陵辭聘(230)
古列女傳 楚王聞於陵子終賢 欲以爲相 使使者持金百鎰往聘之. 子終入謂妻曰 王欲以我爲相. 今日爲相 明日結駟連騎 食方丈於前. 可乎. 妻曰 夫子織屨以爲食. 非與物無治也. 左琴右書 樂亦在其中矣. 夫結駟連騎 所安不過容膝. 食方丈於前 所甘不過一肉. 今以容膝之安 一肉之味 而懷楚國之憂 其可乎. 亂世多害. 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於是子終出謝使者 遂相與逃 而爲人灌園. 高士傳曰 陳仲子字子終 齊人. 辭母兄將妻適楚 居於陵 自號於陵仲子.
319. 元凱傳癖(232)
晉書 杜預字元凱. 旣立功之後 從容無事. 乃耽思經籍 爲春秋左氏經傳集解 又參考衆家譜第 謂之釋例 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歷 備成一家之學. 比老乃成. 又撰女記讚. 當時論者謂 預文義質直. 世人未之重. 唯秘書監摯虞賞之曰 左丘明本爲春秋作傳. 而左傳遂自孤行. 釋例本爲傳設. 而所發明 何但左傳. 故亦孤行. 時王濟解相馬 又甚愛之. 而和嶠頗聚斂. 預嘗稱 濟有馬癖. 嶠有財癖. 武帝聞之謂曰 卿有何癖. 對曰 臣有左傳癖. 終司隸校尉. 位特進 贈征南大將軍. 初預好爲後世名 常言高岸爲谷 深谷爲陵. 刻石爲二碑 紀其勳績 一沈萬山之下 一立峴山之上. 曰 焉知此後不爲陵谷乎.
320. 伯英草聖(232)
後漢張芝字伯英 敦煌酒泉人. 善草書. 衛恒曰 章帝時 齊相杜度號善作篇. 後有崔瑗‧崔寔 亦皆稱工. 杜氏殺字甚安 而書體微瘦. 崔氏甚得筆勢 而結字小疎. 伯英因而轉精甚巧. 凡家之衣帛 必書而後練之.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下筆必爲楷則. 號怱怱不暇草書 寸紙不見遺. 世尤寶其書. 韋仲將謂之草聖.
321. 馮異大樹(233)
後漢馮異字公孫 穎川父城人. 好讀書 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漢兵起 以郡掾守父城. 光武爲司隸 道經父城 卽開門迎. 光武署爲主簿. 及王郞起 光武自薊東南馳 至饒陽無蔞亭. 天寒衆飢疲. 異上豆粥. 明旦光武曰 昨得公孫豆粥 飢寒俱解. 及至南宮 遇大風雨 光武入道傍舍燎衣. 異進麥飯菟肩. 因渡滹沱河 還拜偏將軍. 爲人謙退不伐. 行與諸將軍相逢 輒引車避道. 進止皆有表識. 軍中號爲整齊. 每所止舍 諸將並坐論功. 異常獨屛樹下. 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及破邯鄲 乃更部分諸將 却有配隸. 軍士皆言 願屬大樹將軍. 光武以此多之. 後封陽夏侯 拜征西大將軍. 賜珍寶衣服錢帛. 詔曰 倉卒無蔞亭豆粥 滹沱河麥飯 厚意久不報. 異稽首謝.
322. 千秋小車(233)
前漢車千秋 本姓田侍 爲高寢郞. 會衛太守爲江充所譖敗. 久之武帝頗知太子寃. 千秋上急變訟曰 子弄父兵 罪當笞. 天子之子過誤殺人 當何罪哉. 臣嘗夢見一白頭翁. 敎臣言. 上大感寤 召千秋至前. 千秋長八尺餘 體貌甚麗. 帝見而說之 謂曰 父子之間人所難言. 公獨明其不然. 此高廟神靈使公敎我. 公當爲吾輔佐. 立拜大鴻臚. 數月爲丞相 封富民侯. 千秋無他材能術學 又無伐閱功勞 特以一言寤意 旬月取宰相封侯. 世未嘗有. 初千秋年老 上優之 朝見得乘小車入宮殿中. 故因號曰車丞相.
323. 漂母進食(235)
前漢韓信家貧. 嘗從下鄕南昌亭長食. 亭長妻苦之. 迺晨炊蓐食. 食時信往. 不爲具食. 信自絶去. 至城仔釣. 有一漂母. 哀之 飯信數十日. 信曰 吾必重報母. 母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 吾哀王孫而進食. 豈望報乎. 淮陰少年又侮信 衆辱信曰 能死刺我. 不能出跨下. 信孰視 俛出跨下. 一市皆笑以爲怯. 及信爲楚王 召漂母賜千金 及下鄕亭長錢百. 曰 公小人. 爲德不竟. 召辱己少年以爲中尉 告諸將相曰 此壯士也. 方辱我時 寧不能死. 死之無名. 故忍而就此.
324. 孫鍾設瓜(235)
幽冥錄 孫鍾少時家貧. 種瓜. 有三人 來乞瓜. 鍾引入菴中 設瓜及飯. 飯訖謂鍾曰 蒙君厚惠. 今示子葬地. 欲得世世封侯. 欲爲數代天子. 又曰 我司命. 君下山百步 勿反顧. 鍾下六十來步回看 並爲白鶴飛去. 鍾遂於此葬母. 冢上有氣屬天. 鍾後生堅. 堅生權. 權生亮及和‧休. 和生皓 爲晉所滅 降爲歸命侯.
325. 壺公謫天(237)
後漢汝南費長房 爲市掾. 市中有老翁賣藥. 懸一壺於肆頭 及市罷 輒跳入壺中 市人莫之見. 唯長房於樓上覩之異焉. 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 謂曰 子明日可更來. 長房旦日復詣翁. 翁俱入壺中. 唯見玉堂嚴麗. 旨酒甘肴 盈衍其中. 共飮畢出. 翁約不聽與人言之. 後乃就樓上候長房曰 我神仙之人 以過見責. 今當去. 能相隨乎. 樓下有少酒 與卿爲別. 長房使人取之. 不能勝. 又令十人扛之. 猶不擧. 翁聞笑而下樓 以一指提上. 視器如一升許. 二人終日飮不盡.
326. 薊訓歷家(237)
神仙傳 薊子訓齊人. 擧孝廉 除郞中 又爲都尉. 人莫知其有道. 在鄕里常以信讓與人. 三百餘年顔色不老. 曾求抱隣舍嬰兒 誤墮地死. 兒家素尊子訓. 卽埋之. 二十餘日 子訓自外來 抱兒還之. 家恐是鬼. 子訓旣去 掘視所埋 但泥而已. 又諸老人髮白者 子訓與對坐 共語宿昔 皆還黑. 京師貴人莫不虛心欲見 爭請子訓. 比居大學諸生爲請子訓. 子訓曰 吾某月日當往. 到期 子訓以食時發 日中到. 未半日 行千餘里. 乃見書生問 誰欲見我. 卿盡語之. 吾日中當往. 到日中 子訓果往二十三處. 諸貴人喜自謂 先詣之. 明日相參問 各言子訓衣服顔色如一. 而所論說 隨主人所諮不同. 遠近驚異. 子訓去. 乘靑騾 出東門陌上 徐徐行. 諸貴人走馬逐不能及. 行半日而相去常一里許. 乃止.
327. 劉玄刮席(239)
後漢劉玄字聖公 光武族兄. 王莽末 平林陳牧等聚衆 號平林兵. 聖公往從之. 及破莽軍 號聖公爲更始將軍. 衆雖多無所統一. 遂共立更始爲天子. 更始卽帝位 南面朝群臣. 素懦弱 羞愧流汗 擧手不能言. 初入都宛城. 時漢兵誅王莽 傳首詣宛 懸於市 遂北都洛陽 後遷長安. 初莽敗 惟未央宮被焚 餘宮館無所毁 官府市里 不改於舊. 更始旣至 居長樂宮 升前殿. 郞吏以次列庭中. 更始羞怍 俛首刮席 不敢視. 後赤眉賊入關見殺.
328. 晉惠聞蟆(239)
晉惠帝初爲太子 朝廷咸知不堪政事. 武帝亦疑焉. 嘗使決尙書事. 不能對. 賈妃遣左右代對. 遂安. 及居大位 政出群下 綱紀大壞 貨賂公行. 勢位之家 以貴陵物 忠賢路絶 讒邪得志 更相薦擧. 天下謂之互市. 嘗在華林園 聞蝦蟆聖 謂左右曰 此鳴者爲官乎 爲私乎. 或對曰 在官地爲官 在私地爲私. 及天下荒亂 百姓餓死 帝曰 何不食肉麋. 其蒙蔽皆此類.
329. 伊籍一拜(240)
蜀志 伊籍字機伯 山陽人. 先主以爲左將軍從事‧中郞. 遣使吳. 孫權聞其才辯 欲逆折以辭. 籍適入拜. 權曰 勞事無道之君乎. 對曰 一拜一起 未足爲勞. 機捷類如此. 權甚異之.
330. 酈生障揖(240)
前漢酈食其陳留高陽人. 好讀書. 家貧落魄 無衣食業 爲里監門. 縣中賢豪不敢役 謂之狂生. 沛公略地至高陽. 召食其入見. 沛公方踞牀 使兩女子洗. 食其長揖不拜. 曰 足下必欲擧義兵誅無道秦 不宜踞見長者. 於是沛公輟洗起衣 延上坐謝之. 旣下陳留 號爲廣野君. 韓信東擊齊 又使食其說齊王田廣 罷歷下兵 憑軾下齊七十餘城. 及信兵至 廣以爲食其賣己 迺烹之.
331. 馬安四至(241)
前漢司馬安汲黯姉子. 少與黯爲太子洗馬. 安文深 巧善宦. 四至九卿 終河南太守. 昆弟以安故 同時至二千石十人.
332. 應璩三入(241)
文章敍錄 應璩字休璉 汝南人. 博學好屬文. 魏明帝世 歷散騎常侍. 齊王卽位 遷侍中. 大將軍長史曹爽秉政 多違法度. 璩爲百一詩以諷焉. 其略曰 前者墮官去 有人適我閭 田家無所有 酌醴焚枯魚 問我何功德 三入承明廬. 其言雖頗諧合 多切世要. 世共傳之.
333. 郭解借交(242)
前漢郭解字翁伯 河內軹人. 靜悍不飮酒. 少時陰賊感槩 不快意所殺甚衆. 以軀借交報仇 臧命作姦 剽攻不休. 及鑄錢掘冢 不可勝數. 適有天幸 窘急常得脫. 長更折節爲儉 以德報怨 厚施而薄望. 後坐客殺人. 解實不知. 御史大夫公孫弘議曰 解布衣爲任俠行權 以睚眦殺人. 當大逆無道. 遂族解.
334. 朱家脫急(242)
前漢朱家魯人. 魯人皆以儒敎. 而朱家用俠聞. 所藏活豪士以百數. 其餘庸人不可勝言. 然終不伐其能. 飮其德 諸所嘗施 惟恐見之. 振人不贍 先從貧賤始. 家亡餘財 衣不兼采 食不重味 乘不過軥牛. 專趨人之急 甚於己私. 旣陰脫季布之厄 及布尊貴 終身不見. 自關以東 莫不延頸願交.
335. 虞延刻期(243)
後漢虞延字子大 陳留東昏人. 延初生 其上有物 若一匹練 遂上昇天. 占者以爲吉. 及長 長八尺二寸 要帶十圍 力能扛鼎. 性敦朴 不拘小節 又無鄕曲之譽. 王莽末 天下大亂. 延常嬰甲冑 擁衛親族 扞禦鈔盜 賴其全者甚衆. 建武初 除細陽令. 每至歲時伏臘 輒休遣徒繫歸家. 並感恩德 應期而還. 有囚於家被病 自戴詣獄. 旣至而死 率掾‧官屬 殯于門外. 百姓感悅. 永平中爲三公.
336. 盛吉垂泣(243)
會稽典錄 盛吉字君達. 拜廷尉 性多仁惠 務在哀矜. 每冬月罪囚當斷 其妻執燭 吉持丹筆 相向垂泣.
337. 豫讓呑炭(244)
史記 豫讓晉人. 嘗事范‧中行氏 去而事智伯. 智伯尊寵之. 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 三分其地. 襄子怨智伯 漆其頭爲飮器. 襄曰 士爲知己者死 女爲說己者容. 我必爲智伯報讐. 乃變名姓爲刑人 入宮塗厠中 挾匕首 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厠心動. 搜之則豫讓也. 襄子義而釋之. 又漆身爲厲 呑炭爲啞 使形狀不可知 伏於橋下. 襄子至橋馬驚 曰 此必豫釀. 問曰 子事范‧中行氏 智伯滅之. 不爲報讐 而反臣智伯. 智伯已死. 獨何報讐之深. 對曰 臣事范‧中行氏 衆人遇我. 我故衆人報之. 智伯國士遇我. 我故國士報之. 襄子曰 寡人赦子亦足矣. 子自爲計. 襄曰 臣固伏誅. 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 以致報讐之意. 襄子持衣與之. 乃拔劒三躍而擊之 曰 吾可以下報智伯矣. 遂伏劒而死.
338. 鉏麑觸槐(244)
左氏傳曰 晉靈公不君. 厚斂以彫牆 從臺上彈人 而觀其避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 寘諸畚婦人載過朝. 盾爲正卿 驟諫 公患之. 使鉏霓賊之. 晨往 寢門闢矣. 盛服將朝 尙早. 坐而假寐. 霓退歎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於此 不如死也. 觸槐而死.
339. 阮孚蠟屐(246)340. 祖約好財(246)
晉書 阮孚字遙集 始平太守咸之子. 元帝以爲安東參軍. 蓬髮飮酒 不以王務嬰心. 轉從事中郞. 終日酣縱 常爲有司所按. 遷散騎常侍. 嘗以金貂換酒. 復爲所司彈劾. 帝宥之. 初祖約性好財 孚性好屐. 同是累 而未判其得失. 有詣約. 見正料財物. 客至. 屛當不盡. 餘兩小簏 以着背後 傾身障之. 意未能平. 或有詣阮. 正見其蠟屐. 因自歎曰 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 神色閑暢. 於是勝負始分. 終廣州刺史. 約字士少 豫州刺史逖之子. 蘇峻00京師 矯詔以爲侍中. 爲石勒所殺.
341. 初平起石(247)
神仙傳 黃初平丹谿人. 年十五家使牧羊. 有道士 見其良謹 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 四十餘年不復念家. 其兄初起索之不得見. 後見市有道士善卜 乃就占之. 道士曰 金華山中有牧羊兒. 是卿弟 非邪. 初起卽隨道士尋見. 兄弟悲喜. 問羊何在. 初平曰 近在山東. 初起往視了不見羊. 但見白石無數. 還曰 無羊. 初平曰 羊在耳. 但兄自不見. 便乃俱往 初平言叱叱羊起. 於是白石皆起 成羊數萬頭. 初起曰 我弟得神通如此. 吾可學否. 初平曰 唯好道便得. 初起便弃妻子 留就初平 共服松脂‧茯苓. 至五千日 能坐在立亡 日中無影. 有童子之色. 後還鄕. 諸親死亡略盡. 乃去以方敎授南伯逢. 初平改字爲赤松子 初起改字爲魯班. 其後傳服此藥 得仙者獸十人.
342. 左慈擲杯(247)
神仙傳 左慈字元放 廬江人. 少明五經 兼通星氣. 見漢祚將盡 乃歎曰 値此衰運 官高者危 才高者死. 當代榮華不足貪也. 乃學道術 尤明六甲 能役鬼神 坐致行廚. 精思於天柱山中 得石室九丹金液經 能變萬端. 曹操聞而召之 閉一室中斷穀食 日與二升水 朞年出之 顔色如故. 操欲學道. 左慈曰 學道當淸淨無爲. 操怒謀殺之 爲設酒. 慈乞分杯飮酒. 時天寒 溫酒尙未熟. 慈拔簪 以畵杯酒卽中斷 分爲兩向. 慈飮其半 送餘操. 操未卽飮. 慈乞自飮. 飮畢 以杯擲屋棟 杯便懸著棟 動搖似鳥飛之俯仰之狀 欲落不落. 一坐矚目視杯 已失慈所在. 操嘗會賓. 顧衆曰 珍羞俱備. 所少吳江鱸魚耳. 慈求銅盤貯水 以竹竿釣 須臾引鱸出. 操曰 一魚不周坐席. 慈更餌鉤沈之 復引出. 皆三尺餘. 操鱠之. 恨無蜀薑. 慈曰 易得. 操恐近取之 因曰 吾前遣人到蜀買錦. 可報令增二端. 語頃卽得薑還 使報命. 後返驗問增錦之狀 若符契也.
343. 武陵桃源(249)
陶潛桃花源記云 晉太元中 武陵人捕魚緣溪行 忘路遠近.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 芳華鮮美 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 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得一山. 山有小口 髣髴若有光. 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 復行獸十步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 怡然自樂. 見漁人大驚 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邀還家. 爲設酒 殺雞作食. 村中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亂 率妻子邑人 來此絶境 不復出 遂與外人閒隔.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此人爲具言 聞皆歎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 旣出得其船 便據向路 處處誌之 及郡詣太守說 太守卽遣人隨往 尋向所誌 遂迷不復得路.
344. 劉阮天台(249)
續齊諧記 漢明帝永平中 剡縣有劉晨‧阮肇. 入天台山採藥 迷失道路. 粮盡. 望山頭有桃. 共取食之 如覺少健. 下山得澗水 飮之並澡洗. 望見蔓菁菜葉. 從山復出. 次有一杯流出. 中有胡麻飯屑. 二人相謂曰 去人不遠. 因過水行一里 又度一山出大溪. 見二女. 顔容絶妙 世未有. 便喚劉‧阮姓名 如有舊. 喜問郞等來何晩. 因邀過家. 廳館服飾精華. 東西各有床. 帳帷設七寶瓔珞 非世所有. 左右直 悉靑衣端正 都無男子. 須臾下胡麻飯‧山羊脯. 甚美. 又設甘酒. 有數十客. 將三五桃至云 來慶女壻. 各出樂器 歌調作樂. 日向暮 仙女各還去. 劉‧阮就所邀女家止宿 行夫婦之道. 留十五日求還. 女曰 來此皆是宿福所招. 得與仙女交接 流俗何所樂. 遂住半年. 天氣和適 常如三二月 百鳥哀鳴. 悲思求歸甚切. 女曰 罪根未滅. 使君等如此. 更喚諸仙女 共作歌吹 送劉‧阮. 從此山東洞口去. 不遠至大道. 隨其言. 果得還家鄕. 並無相識. 鄕里怪異. 乃驗得七代子孫. 傳聞上祖入山不出 不知何在. 旣無親屬 栖泊無所. 却欲還女家 尋山路不獲. 至大康八年 失二人所在.
345. 王儉墜車(252)346. 褚淵落水(252)
南史 齊司徒褚淵字彦回. 因送湘州刺史僧虔 閣道壞落水. 僕射王儉驚跳下車. 謝超宗抵掌笑曰 落水三公 墜車僕射. 彦回出水 霑濕狼藉. 超宗先在僧虔舫. 抗聲曰 有天道焉 天所不容. 有地道焉 地所不受. 投畀河伯 河伯不受. 彦回大怒曰 寒士不遜. 超宗曰 不能賣袁‧劉得富貴. 焉免寒士. 儉字仲寶 祖曇首 父僧綽 俱爲侍中. 儉幼篤學. 丹陽尹袁粲見之曰 宰相之門 栝柏豫章 雖小已有棟梁氣矣. 終當任人家國事. 仕至中書監. 寡嗜欲 惟以經國爲事. 少有宰相志. 賦詩云 稷‧契正虞‧夏 伊‧呂翼商‧周. 舊本儉作常誤也. 淵年十餘時 父有牛墮井. 營救喧擾. 淵下簾不視. 有門生盜其衣. 淵見謂曰 可密藏之. 無令人知. 門生慙而去. 宋明帝遷吏部尙書. 有人求官. 密袖一餠金 出示之曰 人無所知. 淵曰 卿自應得官. 無假此物. 若見與 必相啓. 此人懼收金而去. 後爲尙書令 歸心齊高帝. 帝立進位中書監. 世以名節譏之. 百姓語曰 可憐石頭城 寧爲袁粲死 不作彦回生. 粲爲司徒 與尙書令劉彦節貳於高帝 死其事.
347. 季倫錦障(254)
晉書 石崇字季倫. 父苞位至司徒. 臨終分財物與諸子. 獨不及崇. 其母以爲言. 苞曰 此兒雖小 後自能得. 爲荊州刺史 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 後拜衛尉. 財産豊積 室宇宏麗 後房百數. 皆曳紈綉 珥金翠 絲竹盡當時之選 庖膳窮水陸之珍 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尙. 愷以飴澳釜 崇以蠟代薪. 愷作紫絲布步障四十里 崇作錦步障五十里 以敵之. 崇塗屋以椒 愷用赤石脂. 武帝每助愷. 嘗以珊瑚樹賜之. 高二尺許 枝柯扶疏 世所罕比. 愷以示崇. 崇以鐵如意擊碎. 愷聲色方厲. 崇曰 不足多恨. 今還卿. 乃命左右 悉取珊瑚樹. 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 條幹絶俗 光彩耀日 如愷比者甚衆. 愷恍然自失.
348. 春申珠履(254)
史記 楚考烈王以黃歇爲相 封春申君. 是時齊有孟嘗君 趙有平原君 魏有信陵君. 方爭下士 招致賓客 以相傾奪. 趙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 春申君舍之於上舍. 趙使欲夸楚 爲瑇瑁簪 刀劒室以珠玉飾之 請命春申君客. 春申君客三千餘人. 其上客皆躡珠履 以見趙使. 趙使大暫.
349. 甄后出拜(255)350. 劉楨平視(255)
魏志 文昭甄皇后 漢太保甄邯後. 袁紹爲中子熙納之. 熙出爲幽州. 后留養姑. 及冀州平 文帝納后於鄴. 魏略曰 鄴城破 紹妻及后共坐室堂上. 文帝入紹舍 見紹妻及后. 后怖以頭伏姑膝上. 紹妻兩手自摶. 文帝謂曰 劉夫人云何如此. 令神父擧頭. 姑乃捧后令仰. 文帝就視 見其顔色非凡 稱歎之. 太祖聞其意 遂爲迎取. 典略曰 太子嘗請諸文學. 酒酣坐歡 命夫人甄氏出拜. 坐中衆人皆咸伏. 而劉楨獨平視. 太祖聞之 乃收楨 減死輸作.
351. 胡嬪爭樗(256)352. 晉武傷指(256)
晉書 胡貴嬪名芳 父奮家世將門. 爲鎭軍大將軍. 武帝多簡良家女 以充內職 自擇其美者 以絳紗 繫臂. 芳旣入選 下殿號泣. 左右止之曰 陛下聞聲. 芳曰 死且不畏 何畏陛下. 拜爲貴嬪. 時帝多內寵. 平吳後 復納孫皓宮入數千 掖庭殆將萬人. 而並寵者甚衆 莫知所適. 常乘羊車 恣其所之 至便宴寢. 宮人乃取竹葉揷戶 以鹽汁洒地而引帝車. 然芳蒙幸 殆有專房之寵. 侍御服飾亞于皇后. 帝嘗與之樗蒲. 爭失 遂傷上指. 帝怒曰 此固將種也. 對曰 北伐公孫 西距諸葛. 非將種而何. 帝有慙色. 芳生武安公主也.
353. 石慶數馬(257)
前漢石奮趙人. 孝文時 官至大中大夫. 無文學 恭謹無與比. 長子建 次甲 次乙 次慶 皆以馴行孝謹. 官至二千石. 景帝曰 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 人臣尊寵 迺擧集其門. 凡號奮爲萬石君. 慶武帝時爲太僕. 御出. 上問車中幾馬. 慶以策數馬畢 擧手曰 六馬. 慶於兄弟最爲簡易矣. 然猶如此. 後爲丞相.
354. 孔光溫樹(257)
前漢孔光字子夏 孔子十四世孫. 經學尤明. 以高第爲尙書 轉僕射尙書令. 凡典樞機十餘年. 有所言輒削草藁. 以爲章主之過 以奸忠直 人臣大罪. 有所薦擧 惟恐人之聞知. 沐日歸休 兄弟妻子燕語 終北及朝省政事. 或問光 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 光黙不應 答以他語. 其不泄如是. 哀帝立 拜丞相. 及王莽權盛稱宰衡 光固辭位. 太后詔曰 國之將興 尊師而重傅. 其令太師毋朝 十日一賜餐 賜靈壽杖. 光凡爲御史大夫‧丞相各再. 一爲大司徒‧太傅‧太師 歷三世居公輔位.
355. 翟湯隱操(258)
晉書 翟湯字道深 尋陽人. 篤行純素 廉潔不屑世事. 耕而後食. 永嘉末 寇害相繼 聞湯名德 皆不敢犯. 鄕隣賴之. 辟召不至. 子莊字祖休 遵湯之操 不交人物. 惟以弋釣爲事. 及長不復獵. 或問漁獵同是害生. 何止去其一. 莊曰 獵自我. 釣自物. 未能頓盡. 故先節其甚者. 且夫貪餌呑釣. 豈我哉. 時以爲知言. 晩節亦不復釣. 徵命不就. 子矯亦有高操. 屢辭辟命. 矯子法賜 孝武時以散騎郞徵不至. 世有隱行云.
356. 許詢勝具(258)
舊注引世說云 許詢字玄度 好遊山澤 而體便登陟. 時人曰 許非徒有勝情 有濟勝之具. 許隱永興幽穴 每致四方諸侯之遺. 或謂許曰 嘗聞箕山人似不爾耳. 許曰 筐篚苞苴 固當輕於天下之寶. 今本無載.
357. 優旃滑稽(260)
史記 優旃秦倡侏儒. 善爲笑言 然合於大道. 秦始皇時 置酒而天雨. 陛楯者皆沾寒. 旃哀之謂曰 汝欲休乎. 我卽呼女 汝應曰諾. 有頃臨檻 大呼曰 陛楯郞. 郞曰諾. 優旃曰 汝雖長何益. 幸雨立. 我雖短也 幸休居. 於是始皇使得半相代. 嘗欲大苑囿. 旃曰 善. 多縱禽獸於其中 寇從東方來 令麋鹿觸之足矣. 始皇以故輟止. 二世立. 又欲漆其城. 旃曰 佳哉漆城蕩蕩. 寇來不能上. 卽欲就之 易爲漆耳. 顧難爲蔭室. 二世笑而止.
358. 落下歷數(260)
前漢方士唐都分天部 巴郡落下閎與焉. 都分天部而閎運筭轉歷. 其法以律起歷. 曰 律容一龠. 積八十一寸 則一日之分也. 與長相終. 律長九寸 百七十一分而終復. 三復而得甲子. 夫律陰陽九六 爻象所從出也. 故黃鐘紀元氣. 之謂律. 律法也. 莫不取法焉. 贊曰 歷數則唐都落下閎.
359. 曼容自免(263)
前漢邴丹字曼容 琅邪人. 養志自修. 爲官不肯過六百石. 輒自免去.
360. 子平畢娶(263)
後漢向長字子平 河內朝歌人. 隱居不仕. 性尙中和 好通老易. 貧無資食 好事者更饋焉. 受之 取足而反其餘. 讀易至損益卦歎曰 吾已知富不如貧 貴不如賤. 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建武中男女娶嫁旣畢 敕斷家事 勿相關 遂肆意遊五嶽名山 不知所終.
361. 師曠淸耳(264)
呂氏春秋曰 晉平公鑄爲大鐘 使工聽之. 皆以爲調. 師曠曰 不調. 請更鑄之. 平公曰 工皆以爲調矣. 師曠曰 後世有知音者 將知不調. 臣竊爲君恥之. 至師涓果知鐘之不調. 是師曠欲善調鐘 以爲後之知音也.
362. 離婁明目(264)
愼子曰 離朱之明 察毫末於百步之外 下水尺 不能見淺深. 非目不明. 其勢難覩也.
363. 仲文照鏡(264)
晉書 殷仲文陳郡人. 轉尙書. 素有名望. 自謂必當朝政. 又謝琨之徒 疇昔所輕者 並皆比肩. 常怏怏不得志. 忽遷洛陽太守. 意彌不平. 後謀反伏誅. 仲文時照鏡不見其面. 數日而遇禍.
364. 臨江折軸(264)
前漢臨江王榮 景帝子. 立爲太子 廢爲臨江王. 三歲坐侵廟壖地爲宮. 上徵榮. 榮行 祖於江陵北門. 旣上車 軸折車廢. 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 吾王不反矣. 榮至 詣中尉府對簿. 中尉郅都簿責訊王. 王恐自殺. 葬藍田. 燕數萬銜土置冢上. 百姓憐之.
365. 欒巴噀酒(265)
神仙傳 欒巴蜀郡人. 漢帝召爲尙書. 正朝大會 巴蜀後到 頗有醉色. 又飮酒 望西南噀之. 有司奏 巴大不敬. 調問巴. 巴對曰 臣鄕里以臣能治鬼護病 爲臣立廟. 今旦耆老皆入廟致饗. 是以來遲. 適臣本縣成都市失火. 臣噀酒爲雨 以滅火災. 調原罪 卽遺使往驗其言. 答云 正旦失火. 食時有大雨 從東北來 火乃息. 雨皆酒氣. 後一日 大風天霧暗 失色所在. 尋問之 其日還成都 與親戚別去而昇天矣. 巴字叔元. 見後漢書.
366. 偃師舞水(265)
列子曰 周穆王西巡狩. 道有獻工人. 名偃師. 王問曰 若有何能. 曰 臣有所造. 願王觀之. 越日謁見王. 王曰 若與偕來者何人邪. 對曰 臣之所造能倡者. 王視之 趣步俯仰信人也. 巧夫00其頤 則歌合律 捧其手 則舞應節 千變萬化 唯意所適. 王以爲實人也 與盛姬內御並觀之. 技將終 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 王怒欲誅偃師. 偃師立剖散倡者 以示王. 皆傅會革木 膠漆白黑丹靑之所爲.
367. 德潤俑書(267)
吳志 鬫澤字德潤 會稽人. 家世農夫 至澤好學 居貧無資. 常爲人傭書 以供紙筆. 所寫旣畢 誦讀亦遍. 追師論講. 究覽群籍 兼通歷數. 由是顯名. 仕孫權爲中書令‧侍中‧太子太傅. 每朝大議 經典所疑 輒諮訪之. 以儒學勤勞 封都鄕侯.
368. 君平賣卜(267)
前漢嚴遵字君平 蜀郡人. 脩身自保 非其服弗服 非其食弗食. 卜筮於成都市. 以爲卜筮者賤業. 而可以惠衆. 人有邪惡非正之問 則依蓍龜爲言利害. 與人子言依於孝 與人弟言依於順 與人臣言依於忠 各因勢道之以善. 裁日閱數人 得百錢足自養 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博覽亡不通. 依老莊之指著書十萬餘言. 揚雄少時從游學. 已而仕京師 數爲朝廷在位賢者稱君平德. 年九十餘終.
369. 叔寶玉潤(268)
晉書 衛玠字叔寶. 五歲風神秀發. 祖父瓘曰 此兒有異於衆. 顧吾年老 不見其成長耳. 玠舅驃騎將軍王濟雋爽有風姿. 每見玠輒歎曰 珠玉在側 覺我形穢. 又嘗語人曰 與玠同遊 宛若明珠之在側 朗然照人. 玠妻父樂廣有海內重名. 議者以爲婦公氷淸 女婿玉潤.
370. 彦輔氷淸(268)
晉樂廣字彦輔. 年八歲 夏侯玄見之 謂其父曰 廣神姿朗徹 當爲名士. 可令專學. 必能興卿門戶. 衛瓘見而奇之 命諸子造焉 曰 此人之水鏡. 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覩靑天也. 王衍自言與人語甚簡. 及見廣 便覺己之煩. 其爲識者歎美如此.
371. 衛后髮鬢(269)
張衡西京賦曰 衛后興於鬒髮 飛燕寵於體輕. 衛后前漢孝武帝皇后也. 字子夫 其家號曰衛氏 出平陽侯邑. 初爲平陽公主謳者. 武帝祓覇上 還過主. 旣飮謳者進. 帝獨說子夫. 帝起更衣. 子夫得尙衣 軒中得幸. 主因奏子夫 送入宮. 子夫上車 主拊其背曰 行矣. 强飯勉之. 卽貴願無相忘. 後生男據 遂立爲皇后. 而男爲太子. 遭巫蠱事起 江充爲姦 太子與后共誅充 太子敗亡 后自殺.
372. 飛燕體輕(269)
前漢飛燕 孝成帝趙皇后也. 本長安宮人. 初生 父母不擧 三日不死. 遂收養之. 及壯屬陽阿主家學歌舞. 號曰飛燕. 帝嘗微行出 過主. 作樂 見而說之 召入宮. 大幸. 女弟復入 俱爲倢伃. 貴傾後宮. 立爲皇后. 後寵少衰 而弟絶幸 爲昭儀. 姉弟顓寵十餘年. 皆無子. 及帝暴崩 民間歸罪昭儀. 昭儀自殺. 哀帝立 尊后爲皇太后. 西京雜記曰 飛燕爲皇后 女弟在昭陽殿. 后體輕腰弱 善行步進退 昭儀不能及. 但弱骨豊肌 尤工笑語. 二人並色如紅玉 爲當時第一.
373. 玄石沈湎(271)
博物志曰 昔劉玄石於中山酒家酤酒. 酒家與千日酒 忘言其節度. 歸至家當醉. 以家人不知 以爲死也 權葬之. 酒家計千日滿 乃憶玄石前日酤酒醉向醒耳. 往視之. 云 玄石之死三年已葬. 於是開棺 醉始醒. 俗云 玄石飮酒 一醉千日.
374. 劉伶解酲(271)
晉書 劉伶字伯倫 沛國人. 放情肆志 常以細宇宙齊萬物爲心. 常乘鹿車 00一壺酒 使人荷鋤隨之 謂曰 死便埋我. 其遺形骸如此. 嘗渴甚. 求酒於妻. 妻捐酒毁器 涕泣諫曰 君飮酒太過. 非攝生之道. 宜斷之. 伶曰 善. 吾不能自禁. 當祝鬼神自誓. 可具酒肉. 妻從之. 伶跪祝曰 天生劉伶 以酒爲名. 一飮一斛 五斗解酲. 婦人之言 愼不可聽. 仍引酒銜肉 頹然復醉. 嘗醉與俗人相忤. 其人攘袂奮拳而往. 伶徐曰 雞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伶未嘗厝意文翰. 著酒德頌一篇. 嘗爲建威參軍. 太始初對策 盛言無爲之化. 時輩皆高第得調 伶獨以無用罷 竟以壽終.
375. 趙勝謝躄(272)
史記 平原君趙勝 趙之諸公子. 喜賓客 賓客至者數千人. 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 三去相 三復位. 家樓臨民家. 有躄者 槃散行汲. 美人居樓上 見大笑之. 明日躄者至門 請曰 士之不遠千里而來者 以君能貴士而賤妾. 臣不幸有罷𤷬之病. 而君之後宮笑臣. 願得笑臣者頭. 勝笑應曰 諾. 終不殺. 歲餘賓客稍稍引去者過半. 勝怪之. 客曰 以君不殺笑躄者 以爲愛色而賤士. 卽去耳. 勝乃斬笑者頭 自造躄者門謝焉. 後乃復來.
376. 楚莊絶纓(272)
說苑曰 楚莊王賜群臣酒. 日暮酒酣 燈燭滅. 有引美人之衣者. 美人援絶其冠纓告王 趣火來上 視絶纓者. 王曰 賜人酒 使醉失禮. 奈何欲顯婦人之節 而辱士乎. 乃命左右曰 今日與寡人飮 不絶冠纓者不懽. 群臣百餘人 皆絶去其冠纓而上火 盡懽而罷. 後晉與楚戰 有一臣常在前. 五合五獲首 却敵 卒勝晉人. 莊王怪問 乃夜絶纓者顯報王也.
377. 惡來多力(274)378. 飛廉善走(274)
史記 飛廉生惡來. 惡來有力 飛廉善走. 父子俱以材力事紂. 惡來善毁讒諸侯. 武王伐紂 幷殺惡來. 是時飛廉爲紂石北方. 晏子春秋曰 堊來手裂虎兕. 皇甫謐曰 作石00於北方.
379. 趙孟疵面(274)
舊注云 晉趙孟字長舒. 爲尙書令史 善淸談. 面有疵點. 時人曰 諸事不決問疵面.
380. 田騈天口(274)
七略曰 田騈齊人. 好談論 時號曰天口騈. 言其口如天不可窮也.
381. 張憑理窟(274)
晉書 張憑字長宗 吳郡人. 有志氣 爲鄕閭所稱. 擧孝廉 負其才 自謂必參時彦. 初欲詣劉惔. 鄕里及同擧者共笑之. 旣至. 惔處之下坐 神意不接. 憑欲自發而無端. 會王濛就惔淸言. 有所不通 憑於末坐判之. 言旨深遠 足暢彼我之懷. 一坐皆驚. 惔延之上坐 淸言彌日 留宿至旦遣之. 憑旣還船. 須臾惔遣傳敎覓張孝廉船 召與同載 遂言之於簡文帝. 帝召與語 歎曰 張憑勃窣爲理窟. 官至御史中丞.
382. 裴頠談藪(274)
晉書 裴頠字逸民 司空秀之子. 弘雅有遠識. 博學稽古 少知名. 中丞周弼見而歎曰 頠若武庫兵縱橫 一時之傑也. 樂廣嘗與頠淸言 欲以理服之. 而頠辭語豊博. 廣笑而不言. 時人謂頠爲言談之林藪. 累遷左僕射 爲趙王倫所害.
383. 仲宣獨步(276)
魏志 王粲字仲宣 山陽高平人. 除黃門侍郞 以西京擾亂不就. 乃之荊州 依劉表. 表以粲貌寢而體弱 進退不甚重也. 歸太祖 累拜侍中. 曹植與楊脩書曰 今世作者可略而言. 昔仲宣獨步於漢南 孔璋鷹揚於河朔 偉長擅名於靑土 公幹振藻於海隅 德璉發迹於大魏 足下高視於上京. 當此之時 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 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也. 孔璋陳琳字 偉長徐幹字 公幹劉楨字 德璉應瑒字也.
384. 子建八斗(276)
魏志 陳思王曹植字子建. 年十餘歲 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 善屬文. 太祖嘗視其文曰 汝倩人邪. 植曰 言出爲論 下筆成章. 奈何倩人. 時銅爵臺新成. 太祖悉將諸子登臺 使各爲賦. 植援筆立成. 可觀. 太祖甚異之. 每進見難問 應聲而對. 特見寵愛. 文帝卽位 累封陳王. 舊注引謝靈運云 天下才共有一石. 子建獨得八斗 我得一斗. 自古及古同用一斗. 其才博敏 安有繼之.
385. 廣漢鉤距(277)
前漢趙廣漢字子都 𣵠郡蠡吾人也. 遷京兆尹 威名流聞. 其發奸摘伏如神. 政淸 吏民稱之不容口. 自漢興治京兆者 莫能及. 爲人强力 天性精於吏職. 尤善爲鉤距 以得事情. 鉤距者 設欲知馬賈 則善問狗 已問羊 又問牛 然後及馬 參伍其賈 以類相準 則知馬之貴賤 不失實矣. 唯廣漢至精能行之. 它人效者莫能及. 郡中盜賊 閭里輕俠 其根株窟穴所在 及吏受取請求 銖兩之姦 皆知之. 後上書告丞相魏相事失實. 宣帝惡之 下廣漢廷尉獄. 又坐賊殺不辜數罪. 吏民守闕號泣者數萬人. 或願代死. 竟坐要斬. 百姓追思 歌之至今.
386. 弘羊心計(277)
前漢桑弘羊雒陽賈人子. 武帝時 以心計用事. 年十三爲侍中. 與大農丞東郭咸陽‧孔僅三人者 言利事析秋毫. 拜御史大夫. 昭帝時 謀反伏誅.
387. 衛靑拜幕(278)
前漢衛靑字仲卿 其父鄭季 河東平陽人. 以縣吏給事侯家. 平陽侯曹壽尙武帝妹陽信長公主. 季與主家僮衛媼通生靑. 靑有同母兄衛長君及妹子夫. 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 故靑冒姓衛氏. 給事建章 後拜車騎將軍 擊匈奴 以功封長平侯 元朔中將三萬騎出高闕 追匈奴右賢王 得右賢裨王十餘人 衆男女萬五千餘人 畜數十百萬 引兵還至塞. 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 卽軍中拜靑爲大將軍. 諸將皆以兵屬 立號而歸. 李廣傳注 衛靑征匈奴 絶大漠大克獲. 帝就拜大將軍於幕中府. 故曰幕府.
388. 去病辭第(278)
前漢霍去病 大將軍衛靑姊少兒子也. 其父霍仲孺先與少兒通生去病. 及衛皇后尊 去病以后姊子 年十八爲侍中. 從大將軍征匈奴 以功封冠軍侯 驃騎將軍. 後置大司馬位. 去病秩祿皆與靑等. 去病爲人少言不泄. 有氣敢往. 上嘗欲敎之吳孫兵法. 對曰 顧方略何如耳. 不至學古兵法. 上爲治第令視之. 對曰 匈奴不滅 無以家爲也. 上益重愛之.
389. 酈寄賣友(280)
前漢酈寄字況 高陽人. 丞相商之子. 與呂祿善. 及高后崩 大臣欲誅諸呂. 呂祿爲將軍 軍於北軍. 太尉周勃不得入. 乃使人劫商 令寄給祿. 祿信之 與出游. 勃乃得入據北軍. 遂誅諸呂. 天下稱酈寄賣友.
390. 紀信詐帝(280)
前漢紀信爲將軍. 項羽圍漢王滎陽. 信曰 事急矣. 臣請誑楚 可以間出. 於是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 楚因四面擊之. 信乃乘王車 黃屋左纛. 曰 食盡漢王降楚. 楚皆呼萬歲 之城東觀. 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 羽見信 問漢王安在. 曰 已出去矣. 羽燒殺信.
391. 濟叔不癡(281)
晉書 王湛字處冲. 少有識度 龍顙大鼻 少言語. 初有隱德 人莫能知. 兄弟宗族 皆以爲癡. 其父昶獨異焉. 闔門守靜 不交當世. 冲素簡淡 器量隤然 有公輔之望. 兄子濟輕之. 嘗詣湛 見床頭有周易 問曰 叔父何用此爲. 湛曰 體中不佳時 脫復看耳. 濟請言之. 因剖析玄理. 微妙有奇趣. 皆濟所未聞. 武帝亦以湛爲癡 每見濟 輒嘲之曰 卿家癡叔死未. 濟常無以答. 及是又問. 濟曰 臣叔殊不癡. 因稱其美. 帝曰 誰比. 濟曰 山濤以下魏舒以上. 仕至汝南內史.
392. 周兄無慧(281)
左氏傳曰 晉欒書‧中行偃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 是爲悼公. 周子有兄. 而不慧不辨菽麥. 故不可立. 杜預曰 菽大豆. 豆麥殊形易別. 故以爲癡者之候. 不慧蓋世所謂白癡.
393. 虞卿擔簦(282)
史記 虞卿游說之士. 躡蹻擔簦 說趙孝成王. 一見賜黃金百鎰 白璧一雙 再見爲趙上卿. 故號爲虞卿.
394. 蘇章負笈(282)
前漢蘇章字游卿 北海人. 去官不仕於王莽. 舊注曰 章負笈追師 不遠千里.
395. 南風擲孕(283)
晉惠帝賈皇后 名南風. 父充位三公. 初武帝欲爲太子取衛瓘女. 曰 衛公女有五可. 賈公女有五不可. 衛家種賢而多子 美而長白. 賈嫁種妬而少子 醜而短黑. 元后固請. 荀顗‧荀勗並稱充女之美 乃定婚. 南風妬忌多權詐. 太子畏惑之 嬪御罕有進幸者. 性酷虐 嘗手殺數人 或以戟擲孕妾 子隨刃墮地. 武帝聞之 怒將廢之. 荀勗等救得不廢. 及立爲皇后 隨荒淫放恣 專制天下 威服內外. 初誅楊駿及汝南王亮‧太保衛瓘‧楚王瑋等 皆臨機專斷. 天下咸怨. 及太子廢 趙王倫等 因衆怒謀廢后. 后懼遂害太子 以絶衆望. 倫乃率兵 入宮廢之 矯詔齎金屑酒賜死.
396. 商受斮涉(283)
書泰誓曰 商王受斮朝涉之脛 剖賢人之心.

397. 廣德從橋(287)
前漢薛廣字長卿 沛郡相人. 以魯詩敎授. 御史大夫蘇望之薦廣德經行宜充本朝. 爲博士 論石渠. 後拜御史大夫. 爲人溫雅 有醞藉. 及爲三公 直言諫爭. 元帝酎祭宗廟 出便門 欲御樓船. 廣德當乘輿車 免冠頓首曰 宜從橋. 陛下不聽臣 臣自刎 以血汙車輪. 陛下不得入廟矣. 上不說. 光祿大夫張猛曰 臣聞主聖臣直. 乘船危 就橋安. 聖主不乘危. 御史大夫言可聽. 上曰 曉人不當如是邪. 乃從橋. 後乞骸骨 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 懸其安車傳子孫.
398. 君章拒獵(287)
後漢郅惲字君章 汝南平西人. 明天文歷數. 王莽時 寇賊群發. 惲至長安上書. 莽大怒 收繫詔獄 劾以大逆. 猶以惲據經讖 難卽害之 使近臣脅 令自告狂病不覺所言. 惲乃瞋目詈曰 所陳皆天文聖意. 非狂人所能道. 會赦出. 乃南遁蒼梧. 建武中爲上東城門候. 帝嘗出獵夜還. 惲拒關不開. 不受詔. 帝乃廻從東中門入. 明日惲上書諫曰 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 以萬民惟憂. 而陛下遠獵山林 夜以繼日. 其如社稷宗廟何. 書奏 賜布百匹. 貶東中門候 爲參封尉 再遷長沙太守.
399. 應奉五行(289)
後漢應奉字世叔 汝南南頓人. 少聰明. 自爲童兒及長 凡所經履 莫不暗記. 讀書五行並下. 爲郡決曹史 行部四十二縣 錄囚徒數百千人. 及還 太守問之. 奉口說罪繫姓名 坐狀輕重 無遺脫. 時人奇之. 官至史隸校尉. 謝承書曰 奉年二十時 嘗詣彭城相袁賀. 賀時出行 閉門造車. 匠於內開扇 出半面視奉. 奉去後數十年 於路見車匠 識而問之.
400. 安世三篋(289)
前漢張安世字子孺. 少以父湯任爲郞. 用善書 給事尙書. 精力於職 休沐未嘗出. 武帝幸河東 嘗亡書三篋. 詔問 莫能知. 唯安世識之 具作其事. 後購求得書 以相校 無所遺失. 上奇其材 擢爲尙書令. 昭帝立 爲右將軍‧光祿勳 封富平侯. 事武帝三十餘年. 忠信謹厚 勤勞政事 夙夜不怠. 宣帝時 爲大司馬‧車騎將軍. 安世爲公侯 食邑萬戶 身衣弋綈 夫人自紡績. 家僮七百人 皆有手技作事. 內治産業 累積纖微. 是以能殖其貨 富於霍光.
401. 相如題柱(290)
前漢司馬相如字長卿 蜀郡成都人也. 少好讀書 學擊劒. 名犬子. 旣學 慕藺相如之爲人 更名相如. 以訾爲郞 事景帝 爲武騎常侍. 非其好也. 病免. 家貧無以自業 及卓文君從奔 後卓王孫分與財物爲富人. 久之武帝召以爲郞. 邛筰君長聞南夷與漢通 得賞賜多 願爲內臣妾 請吏比南夷. 拜相如中郞將 建節往使 因巴蜀吏幣物 以賂西南夷. 至蜀 太守以下郊迎 縣令負弩矢先驅. 蜀人以爲寵. 於是卓王孫臨邛諸公 皆因門下獻牛酒以交驩. 王孫喟嘆自以得使女尙長卿晩. 相如略定西南夷. 邛筰‧冉駹‧斯楡之君 皆請爲臣妾 除邊關. 邊關益斥. 舊注云 蜀城北七里有昇仙橋 相如題其柱曰 大丈夫不乘駟馬車 不復過此橋.
402. 終軍棄繻(290)
前漢終軍字子雲 濟南人. 少好學 以辨博能屬文 聞於郡中. 年十八 武帝選爲博士. 步入關. 關吏與軍繻. 軍問以此何爲. 吏曰 爲復傳. 還當合符. 軍曰 丈夫西遊. 終不復傳還. 棄繻而去. 及爲謁者 使行郡國 建節東出關. 關吏識之曰 此使者迺前棄繻生也. 後擢諫大夫 使南越. 自請願受長纓 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軍往說越王. 越請擧國內屬. 其相呂嘉不欲內屬. 發兵攻殺其王. 及漢使者皆死. 軍死時年二十餘. 故世謂之終童.
403. 孫信藁席(292)
三輔決錄 孫晨字元公. 家貧織席爲業. 明詩書. 爲京兆功曹. 冬月無被 有藁一束. 暮臥朝收.
404. 原憲桑樞(292)
莊子曰 原憲居魯. 環堵之室 茨以生草 蓬戶不完 桑以爲樞. 而甕牖二室 褐以爲塞. 上漏下濕 匡坐而弦. 子貢乘大馬 中紺而表素 憲車不容巷. 往見憲. 憲華冠縰履 杖藜而應門. 子貢曰 噫先生何病. 憲曰 無財謂之貧 學而不能行 謂之病. 今憲貧也 非病也. 子貢逡巡有慙色.
405. 端木辭金(293)
家語 端木賜字子貢. 魯國之法 贖人臣妾于諸侯者 皆取金於府. 子貢贖之 辭而不取金. 孔子聞之曰 賜失之矣. 夫聖人擧事 可以移風易俗. 而敎導可以施於百姓. 非獨適身之行也. 今魯國富者寡 而貧者衆. 贖人受金則爲不廉 何以相贖乎. 自今以後 魯人不復贖人於諸侯.
406. 鍾離委珠(293)
後漢鍾離意字子阿 會稽山陰人. 顯宗徵爲尙書. 時交阯太守張恢坐贓千金伏法 以資物簿入大司農. 詔賜群臣 意得珠璣. 委地而不拜賜. 帝怪問. 對曰 孔子忍渴於盜泉之水 曾參回車於勝母之閭 惡其名也. 此贓穢之寶誠不敢拜. 帝歎曰 淸乎尙書之言. 乃更以庫錢三十萬賜意. 轉僕射 出爲魯相. 以愛利爲化. 人多殷富. 卒遺言上書陳 昇平之世 難以急化. 宜少寬暇. 帝感傷其意 詔賜錢二十萬.
407. 季札挂劒(294)
史記 吳季札吳王壽夢季子也. 初使北過徐君. 徐君好季札劒 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 爲使上國未獻. 還至徐 徐君已死. 乃解其寶劒 懸徐君冢樹而去. 從者曰 徐君已死. 尙誰予乎. 季子曰 不然. 始吳心已許之. 豈以死倍吾心哉. 札封於延陵. 故號延陵季子. 新序曰 徐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札兮不忘故 脫千金之劒兮帶丘墓.
408. 徐穉置芻(294)
後漢徐穉字孺子 豫章南昌人. 家貧常自耕稼 非其力不食. 恭儉義讓 所居服其德. 屢辟擧不就. 桓帝時 陳蕃‧胡廣上疏薦之. 備禮徵不至. 嘗爲太尉黃瓊所辟. 瓊卒. 乃往設雞酒薄祭 哭畢而去 不告姓名. 時會者郭林宗等聞之 疑其穉也. 遣茅容追及之. 共言稼穡之事. 臨訣謂容曰 爲我謝林宗. 大樹將顚 非一繩所維. 何爲栖栖不遑寧處. 及林宗有母憂 往弔之 置生蒭一束於廬前而去. 衆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 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詩不云乎. 生蒭一束 其人如玉. 吾無德以堪之.
409. 朱雲折檻(295)
前漢朱雲字游 魯人也. 容貌甚壯 以勇力聞. 好倜儻大節 當世高之. 擧方正 爲槐里令 坐廢錮. 成帝時 張禹以帝師位特進 甚尊重. 雲上書求見. 公卿在前. 雲曰 今朝廷大臣 上不能匡主 下亡以益民 皆尸位素餐. 臣願賜尙方斬馬劒 斷佞臣一人 以厲其餘. 上問 誰也. 對曰 安昌侯張禹. 上大怒曰 小臣居下訕上 廷辱師傅. 罪死下赦. 御史將雲下. 雲攀殿檻檻 檻折. 呼曰 臣得下從龍逢‧比干遊於地下足矣. 未知聖朝何如耳. 御史遂將雲去. 於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 解印綬 叩頭殿下曰 此臣素著狂直於世. 使其言是 不可誅. 其言非固當容之. 臣敢以死爭. 慶忌叩頭流血. 上意解 然後得已. 及後當治檻 上曰 勿易. 因而輯之 以旌直臣. 雲自是不復仕.
410. 申屠斷鞅(295)
後漢申屠剛字巨卿 扶風茂陵人. 丞相嘉七世孫. 剛性方直 常慕史鰌‧汲黯之爲人. 平帝時 擧賢良方正對策. 王莽令元后下詔罷歸. 建武七年 徵拜侍御史 遷尙書令. 光武嘗欲出游. 剛以隴蜀未平. 不宜宴安逸豫. 諫不見聽 遂以頭軔乘輿輪 帝遂爲止. 以數切諫失旨 出爲平陰令 復拜大中大夫. 舊注云 以刀斷馬鞅. 未詳所出. 剛轉作綱.
411. 衛玠羊車(297)
晉書 衛玠總角乘羊車入市. 見者以爲玉人. 觀者傾都. 拜太子洗馬. 以天下亂移家 南行 至豫章. 時王敦鎭豫章. 長史謝鯤雅重玠. 相見欣然. 言論彌日. 敦謂鯤曰 昔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 此子復玉振於江表. 微言之緖絶而復續. 不意永嘉之末 復聞正始之音. 何平叔若在 當復絶倒. 玠嘗以人有不及 可以情恕. 非意相干 可以理遣. 故終身不見喜慍色. 玠以敦豪爽不群 好居物上. 恐非忠臣. 求向建鄴. 京師人士聞其姿容 觀者如堵. 會卒. 時謂被看殺.
412. 王恭鶴氅(297)
晉書 王恭字孝伯 太原晉陽人. 少有美譽. 淸操過人. 自負才地高華 有宰輔之望. 爲佐著作郞. 歎曰 仕宦不爲宰相 才志何足以騁. 累遷安北將軍 爲會稽王道子所害. 恭美姿儀 人多愛悅. 或目之云 濯濯如春月柳. 嘗被鶴氅裘 涉雪而行. 孟昶窺見曰 此眞神仙中人也. 恭爲性不弘 闇於機會. 尤信佛法 臨刑猶誦佛經.
413. 管仲隨馬(299)
韓非子曰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 春往冬返 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馬而隨之 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 隰朋曰 蟻冬居山之陽 夏居山之陰. 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 遂得水. 以管仲‧隰朋之智 至其所不知 不難師於老馬與蟻.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師聖人之智 不亦過乎.
414. 倉舒稱象(299)
魏志 鄧哀王沖字倉舒 武帝子. 少聰察岐嶷 五六歲有若成人之智. 時孫權曾致巨象. 太祖欲知其斤重 訪之群下 莫能出其理. 沖曰 置象大船之上 而刻其水痕所至 稱物以載之 則校其可知矣. 太祖大悅 卽施行焉. 時軍國多事 用刑嚴重. 凡應罪戮 而爲沖徵所辨理 賴以濟宥者 前後數十. 太祖數對群臣稱述 有欲傳後意 會卒.
415. 丁蘭刻木(300)
孝子傳 丁蘭事母孝. 母亡 刻木爲母事之. 蘭婦誤 以火燒母面. 應時髮落如割.
416. 伯瑜泣杖(300)
說苑曰 伯瑜有過. 其母笞之. 泣. 母曰 他日笞未嘗泣. 今泣何也. 對曰 他日得罪笞 常痛. 今母之力不能痛. 是以泣. 十二國史 瑜作兪.
417. 陳逵豪爽(301)
世說豪爽篇 晉陳逵字林道 住西岸. 都下諸人 共邀至牛渚. 陳善言理 諸人欲共言折陳. 陳以如意拄頰 望鷄籠山歎曰 昔孫伯符志業不遂. 於是竟坐不得談. 伯符孫策字也.
418. 田方簡傲(301)
史記 魏文侯伐中山 使子擊守之. 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 引車避下謁. 子方不爲禮. 子擊因問曰 富貴者驕人乎. 且貧賤者驕人乎. 子方曰 亦貧賤者驕人耳. 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 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 貧賤者行不答 言不用 則去之楚越 若脫躧然. 奈何其同之哉. 子擊不懌而去.
419. 黃向訪主(301)
舊注云 後漢黃向豫章人也. 嘗行於路 拾得金囊. 乃訪主還之.
420. 陳寔遺盜(301)
後漢陳寔字仲弓 穎川許人. 少作縣吏 爲都亭刺佐. 有志好學 坐立誦讀. 縣令奇之 聽受業太學. 後除太丘長. 修德淸靜 百姓以安. 吏白欲禁訟者. 寔曰 訟以求直. 禁之理將何申. 卒無訟者. 去官吏人追思之. 在鄕閭平心率物 有爭訟輒拘判正 曉譬曲直 退無怨者. 至乃歎曰寧爲刑罰所加 不爲陳君所短. 時歲荒. 有盜夜入其室 止於梁上. 寔陰見之 呼子孫 正色訓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 未必本惡. 習以性成 遂至於此. 梁上君子是矣. 盜大驚 自投於地 稽顙歸罪. 寔曰 視君狀貌 不似惡人. 當由貧困. 令遣絹二匹. 自是一縣無盜. 後累命不起 卒于家. 海內赴者三萬餘人 制衰麻者以百數. 共刊石立碑 諡文範先生.
421. 龐儉鑿井(303)
風俗通 龐儉亡其父 隨母流落. 後居盧里 鑿井得銅 遂富. 因求奴得老蒼頭. 於家數日 蒼頭自言 堂上母是我婦. 母聞乃問之. 奴曰 婦艾氏女 字阿宏. 左足下有黑子. 右腋下有赤誌 如半櫛大. 母曰 我翁也. 遂爲夫婦如初. 時人謂曰 盧里龐公 鑿井得銅 買奴得翁.
422. 陰方祀竈(303)
後漢陰識字次伯 南陽新野人. 光烈皇后兄 封原鹿侯. 顯宗時 拜執金吾 位特進. 其先出自管仲. 世奉其祀. 謂爲相君. 宣帝時 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 臘日晨炊 而竈神形見. 子方再拜受慶. 家有黃羊. 因以祀之. 自是暴至巨富. 田有七百餘頃. 輿馬僕隸比於邦君. 子方常言 我子孫必將强大. 至識三世而遂繁昌. 故後常以臘日祀竈 薦黃羊焉.
423. 韓壽竊香(304)
晉書 韓壽字德眞 南陽堵陽人. 美姿貌 善容止. 賈充辟爲司空掾. 充每讌賓寮 其女輒於靑瑣中窺之 見壽悅焉. 女大感想 發於寤寐. 婢後往壽家 具說女意 幷言其女光麗艶逸 端美絶圇. 壽聞而心動 令爲通殷勤. 婢以白女. 女遂潛修音好 厚相贈結 呼壽夜入. 壽踰垣而至 家中莫知. 時西域有貢奇香. 一著人則經月不歇. 帝甚貴之 唯賜充及大司馬陳騫. 其女密盜以遺壽. 寮屬聞其芬馥 稱之於充. 充意知女與壽通 卽以妻焉. 官至散騎常侍‧河南尹.
424. 王濛市帽(304)
晉書 王濛字仲祖 太原晉陽人 哀靖皇后父也. 少放縱不羈 不爲鄕曲所齒. 晩節始克己勵行 有風流美譽. 善隸書 美姿容. 嘗覽鏡自照 稱其父子曰 王文開生如此兒邪. 居貧帽破. 自入市買之. 嫗悅其貌 遺以新帽. 時人以爲達. 終司徒長史.
425. 勾踐投醪(305)
古列女傳 楚子發攻秦 軍絶粮. 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 子發朝夕芻豢黍粱 大破秦將而歸. 其母閉門而不內. 使人數之曰 子不聞越王勾踐之伐吳乎. 客有獻醇酒一器者. 王使人注江之上流 使士卒飮其下流. 味不及加美 而士卒戰自五也. 異日有獻一囊糗糒者. 王又以賜軍. 軍士分而食之. 其不足踰嗌 而戰自十也. 今子爲將 士卒幷分菽粒 子獨芻豢黍粱何乎. 子非吾子. 無入吾門. 子發謝其母 然後內之.
426. 陸抗嘗藥(305)
吳志 陸抗字幼節 丞相遜次子. 爲吳將. 時晉平南將軍羊祜鎭南夏. 石城以西盡爲晉有 降者不絶. 祜增修德信 以懷初附. 吳人悅服 秤羊公不名. 祜與抗相對 使命交通. 抗稱祜德量 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 抗嘗病. 祜遺之藥. 抗服之無疑心. 人多諫抗. 抗曰 羊祜豈酖人者. 時以爲華元‧子反復見於今. 抗每告其戌曰 彼專爲德 我專爲暴 是不戰而自服也. 各保分界而已. 無求細利. 孫皓聞以詰抗. 抗曰 一鄕一邑不可無信義. 況大國乎. 臣不如此 正是彰其德 於祜無像也. 抗終大司馬‧荊州牧.
427. 孔愉放龜(307)
晉書 孔愉字敬康 會稽山陰人. 與同郡張茂偉康‧丁潭世康齊名. 時人號曰會稽三康. 建興初出爲丞相掾. 後爲討華軼功 封餘不亭侯. 愉嘗行經餘不亭 見籠龜於路者. 愉買而放之溪中. 龜中流左顧者數四. 及是鑄侯印. 而印龜左顧. 三鑄如初. 印工以告. 愉乃悟 遂佩焉.
428. 張顥墮鵲(307)
博物志 張顥爲梁相. 新雨後 有鳥如山鵲 飛翔近地. 民爭取之 卽爲一圓石. 顥令搥破之 得一金印. 文曰忠孝侯印. 顥字智伯 常山人. 漢靈帝時爲太尉.
429. 田豫儉素(308)
魏志 田豫字國讓 漁陽雍奴人. 齊王時 領幷州刺史. 外胡聞其威名 相率來獻. 州界寧肅 百姓懷之. 徵爲衛尉 屢乞遜位. 司馬宣王以爲豫克壯. 書喩未聽. 豫書答曰 年過七十而居位 譬猶鐘鳴漏盡 而夜行不休. 是罪人也. 遂固稱疾. 拜太中大夫 食卿祿薨. 豫淸約儉素 賞賜散之將士 每胡狄私遺 悉簿藏官 不入家. 家常貧匱. 雖殊類咸高豫節.
430. 李恂淸約(308)
後漢李恂字叔英 安定臨涇人. 拜侍御史 持節使幽州 宣布恩澤 慰撫北狄. 所過皆圖寫山川‧屯田‧聚落 悉封奏上. 肅宗嘉之 拜兗州刺史. 以淸約率下 常席羊皮 服布被. 後遷武威太守. 歸鄕潛居山澤 結草爲廬 與諸生織席自給. 歲荒. 司空張敏‧司徒魯恭饋粮 悉無所受. 徙居新安關下 拾橡實以自資. 年九十六卒. 舊本 恂作詢誤也.
431. 義縱攻剽(309)
前漢義縱河東人. 少時嘗與張次公俱攻剽爲群盜. 縱有妹 以醫幸王太后. 上拜縱爲中郞. 遷長安令 直法行治. 不避貴戚. 遷河內都尉 至則誅滅其豪穰氏之屬. 道不拾遺. 爲南陽太守 破碎寗成家. 徙定襄太守 至則掩其獄中重罪 一切捕鞠 殺四百餘人. 郡中不寒而栗. 時趙禹‧張湯爲九卿. 然其治尙寬 輔法而行. 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後以廢格沮事弃市.
432. 周陽暴虐(309)
前漢周陽由 景帝時爲郡守. 武帝立 由居二千石中 最爲暴酷驕恣. 所愛者撓法活之 所憎者曲法滅之. 所居郡 必夷其豪. 爲守視都尉如令. 爲都尉 陵太守奪之治. 後爲河東都尉 與守爭權弃市.
433. 孟陽擲瓦(310)
晉書 張載字孟陽 安平人. 性閑雅 博學有文章. 父收爲蜀郡太守. 太康初 至蜀省父. 道經劒閣. 載以蜀人恃險好亂. 因著銘 以作誡. 益州刺史張敏奇之 表上其文. 武帝遣使 鐫之劒閣山焉. 仕至中書侍郞. 載甚醜 每行 小兒以瓦石擲之 委頓而反.
434. 賈氏如皐(310)
左氏傳曰 叔向適鄭. 鬷蔑惡. 欲觀叔向. 從使之收器者而往 立於堂下. 一言而善. 叔向將飮酒 聞之曰 必鬷明也. 下執其手而上曰 昔賈大夫惡. 娶妻而美. 三年不言不笑. 御以如皐 射稚獲之. 其妻始笑而言 賈大夫曰 才之不可以已 我不能射 汝遂不言不笑.
435. 顔回簞瓢(311)
論語曰 一簞食 一瓢飮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436. 仲蔚蓬蒿(311)
高士傳 張仲蔚 扶風平陵人. 明天官 博物善文 好詩賦. 常居窮素 所處蓬蒿沒人. 閉門養性 不治名利. 淸高時人莫知. 惟劉龔知之. 終身不仕. 三輔重焉.
437. 糜竺收資(311)
蜀志 麋竺字子仲 東海呴人. 仕先主 累拜安漢將軍. 搜神記曰 竺嘗從洛歸. 未達家數十里 路見婦人. 從竺求寄載. 行可數里 婦謝去 謂竺曰 我天使也. 當往燒東海麋竺家. 感君見載. 故以相語. 竺因私請之. 婦曰 不可得不燒. 君可馳去. 我當緩行. 日中火當發. 竺乃還家 遽出資物. 日中而火大發.
438. 桓景登高(311)
續齊諧記 汝南桓景 隨費長房 遊學累年. 長房謂之曰 九月九日 汝家當有災厄. 急宜去. 令家人各作絳囊 盛茱萸 以繫臂 登高山飮菊酒 此禍可消. 景如言 擧家登高. 夕還 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 長房聞之曰 代之矣. 今世人每至九日 登山飮菊酒 帶茱萸囊 是也.
439. 雷煥送劒(312)
晉書 初吳之未滅 斗牛間常有紫氣. 道術者 皆以吳方强盛 未可圖. 惟張花以爲不然. 及吳平 紫氣愈明. 華聞豫章雷煥妙達緯象 乃要煥宿 屛人共尋天文 登樓仰觀. 煥曰 惟斗牛間有異氣. 寶劒之精 上徹於天耳. 華問在何郡. 曰在豫章豊城. 華卽署煥爲豊城令. 煥到縣 掘獄基得石函. 中有雙劒. 並刻題 一曰龍泉 一曰太阿. 其夕氣不復見. 煥遣使送一與華 留一自佩. 或曰 得兩送一. 張公可欺乎. 煥曰 本朝將亂. 張公當受其禍. 此劒當繫徐君墓樹耳. 靈異之物 終當化去. 華得劒 報煥書曰 詳觀劒文 乃干將也. 莫邪何不至. 雖然天生神物. 終當合耳. 華誅 失劒所在. 煥卒 子華爲州從事 持劒行經延平津 忽於腰間躍出墮水. 使人沒水取之 不見劒. 但見兩龍 各長數丈 蟠縈有文章. 沒者懼而反. 須臾光彩照水 波浪驚沸. 於是失劒.
440. 呂虔佩刀(312)
魏志 呂虔字子格 任城人. 遷徐州刺史. 請王祥爲別駕 民事一以委之. 世多其能任賢. 初虔有佩刀. 工相之 以爲必登三公 可服此刀. 虔謂相曰 苟非其人 刀或爲害. 卿有公輔之量. 故以相與. 祥爲三公 臨薨以刀授覽曰 汝後必興. 足稱此刀. 覽後奕世多賢才 興於江左.
441. 老萊斑衣(314)
高士傳 老萊子楚人. 少以孝行 養親極甘脆. 年七十 父母猶存. 萊子服荊蘭之衣 爲嬰兒戱於親前 言不稱老. 爲親取食上堂 足跌而偃 因爲嬰兒啼. 誠至發中. 楚室方亂 乃隱耕於蒙山之陽 著書號老萊子. 莫知所終. 舊注云 著五色斑斕之衣. 出列女傳. 今文無載.
442. 黃香扇枕(314)
後漢黃香字文强 江夏安陸人. 博學經典 究精道術 能文章. 京師號曰 天下無雙 江夏黃童. 官至尙書令‧魏郡太守. 陶淵明曰 香九歲失母 思慕骨立. 事父竭力致養. 冬無被袴 而盡滋味 暑則扇床枕 寒則以身溫席. 和帝嘉之 特加異賜.
443. 王祥守柰(315)
晉書 王祥字休徵 琅邪臨沂人. 性至孝. 繼母朱氏不慈 而祥愈恭謹. 父母疾 衣不解帶 湯藥必親嘗. 母嘗欲生魚. 時天寒水凍 祥解衣 將剖氷求之. 氷忽自解 雙鯉躍出. 母又思黃雀炙. 復有黃雀數十 飛入其幕. 鄕里驚歎 以爲孝感所致. 有丹柰結實. 母命守之. 每風雨 輒抱樹而泣. 篤孝純至如此. 漢末遭亂 扶母攜弟 避地廬山 隱居三十年. 不應州郡之命. 年垂耳順 乃應召. 擧秀才 累遷太尉. 武帝時 拜太保.
444. 蔡順分椹(315)
後漢蔡順字君仲 汝南人. 少孤養母. 母終未葬 里中災. 火將逼其舍 順伏棺 號哭呌天. 火遂越燒它室. 太守韓崇召爲東閤祭酒. 母平生畏雷. 自亡後 每有雷震 順輒圜冢泣曰 順在此. 崇聞輒差車馬 到墓所. 後擧孝廉 不就. 舊注云 王莽末 天下大荒. 順拾椹 赤黑異器盛之. 赤眉賊見而問之. 順曰 黑者奉母 赤者自食. 賊知其孝 乃遺米二斗 牛蹄一隻.
445. 淮南食時(316)
前漢淮南王安 高祖之孫. 好書鼓琴 不喜弋獵狗馬馳騁. 亦欲以行陰德 拊循百姓流名譽 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 作爲內外篇. 又有中篇. 言神仙黃白之術. 時武帝好藝文 以安屬爲諸父 辯博善爲文辭 甚尊重之. 每爲報書及賜 常召司馬相如等 視草乃遣. 初安入朝 使爲離騷傳. 旦受詔 日食時上. 每宴見 談說得失及方技賦頌 昏暮然後罷. 後謀反自殺.
446. 左思十稔(316)
晉書 左思字太冲 齊國臨淄人. 貌寢口訥 而辭藻壯麗. 造齊都賦 一年乃成. 復欲賦三都 乃詣著作郞張載 訪岷邛之事. 遂構思十稔 門庭蕃閫 皆著筆紙 遇得一句 卽便疏之. 自以所見不博. 求爲秘書郞. 急賦成 時人未之重. 自以其作不謝班張. 以示皇甫謐. 謐稱善 爲其賦序. 張載爲注魏都 劉逵注吳蜀而序之. 張華見曰 班張之流也. 於是競相傳寫. 洛陽爲之紙貴. 初陸機欲爲此賦. 聞思作 撫掌而笑. 與弟雲書曰 此間有傖父. 欲作三都賦. 須其成 當以覆酒甕耳. 及思賦出 機歎伏以爲不能加. 遂輟筆焉.
447. 劉惔傾釀(318)
晉書 何充字次道 廬江灊人. 康帝時 爲中書監‧錄尙書事. 充能飮酒 雅爲劉惔所貴. 惔常每云 見次道飮 令人欲傾家釀. 言其能溫克也. 舊本 惔作恢誤.
448. 孝伯痛飮(318)
世說 王孝伯曰 名士不必須奇才. 但使常無事 痛飮酒 熟讀離騷 便可稱名士.
449. 女媧補天(319)
淮南子曰 往古之時 四極廢 九州裂. 天不兼覆 地不周載. 火爁炎而不滅 水浩洋而不息. 猛獸食顓民 鷙鳥攫老弱. 於是女媧鍊五色石 以補蒼天 斷鼇足 以立四極. 殺黑龍 以濟冀州 積蘆灰 以止淫水. 蒼天補 四極正 淫水涸 冀州平 狡蟲死 顓民生.
450. 長房縮地(319)
後漢費長房 旣遇仙翁 欲求道 而顧家人爲憂. 翁乃斷一靑竹 度與長房身齊 使懸之舍後. 家人見卽其形也. 以爲縊死 遂葬之. 長房隨入深山. 群虎中留使獨處 長房不恐. 又臥於空室 以朽索懸萬斤石於心上. 衆蛇來齧索且斷 長房亦不移. 翁曰 子可敎也. 復使食糞. 糞中有蟲 臭甚. 長房意惡之. 翁曰 子幾得道. 恨於此不成. 長房辭歸. 翁與一竹杖曰 騎此任所之 則自至矣. 旣至 可以杖投葛陂中. 又爲作一符曰 以此主地上鬼神. 長房乘杖 須臾來歸. 自謂去家適經旬日. 已十餘年矣. 卽以杖投陂 顧視則龍也. 遂能醫療衆疾 鞭笞百鬼. 後失其符 爲衆鬼所殺.
451. 季珪士首(321)
魏志 崔琰字季珪 河東武城人. 遷中尉. 甚有威重 朝士瞻望 太祖亦敬憚焉. 明帝時 崔林嘗與陳群論冀州人士 稱琰爲首. 林琰從弟. 少無名望. 雖姻族猶輕之. 琰常曰 大器晩成. 終必遠至. 孫禮‧盧毓始入軍府. 琰曰 孫疏亮亢烈 剛簡能斷. 盧淸警明理 百鍊不消. 皆公才也. 後咸至鼎輔.
452. 安國國器(321)
前漢韓安國字長孺 梁成安人. 徙雎陽 事梁孝王 爲中大夫. 後坐法抵罪. 蒙獄吏田甲辱安國. 安國曰 死灰獨不復然乎. 甲曰 然卽溺之. 無何 漢使使者拜內史. 起徒中爲二千石. 田甲亡. 安國曰 甲不就官 我滅而宗. 甲肉袒謝. 安國曰 公等足與治乎. 卒善遇之. 爲人多大略 知足以當世取舍 而出於忠厚. 貪嗜財利 然所推擧 皆廉士 賢於己者. 士亦以此稱之. 唯天子以爲國器. 官至御史大夫 行丞相事.
453. 陸玩無人(322)
晉書 陸玩字士瑤 吳人. 器量淹雅. 累轉尙書‧散騎常侍. 尋而王導‧郗鑒‧庾亮相繼薨. 朝野以爲三良旣沒. 以玩有德望 乃遷司空. 旣而歎息謂賓客曰 以我爲三公. 是天下爲無人. 談者以爲知言. 玩翼亮累世 常以弘重爲人主所貴嘉. 性通雅 不以名位格物. 誘納後進 謙禮布衣. 由是縉紳之徒 莫不蔭其德宇.
454. 賈詡非次(322)
魏志 賈詡字文和 武威姑臧人. 少時人莫知. 唯閻忠異之 謂詡有良‧平之奇. 後拜尙書 典選擧 多所匡濟. 文帝時 爲太尉. 荀勗別傳曰 晉司徒闕. 武帝問勗. 答曰 三公具瞻所歸. 不可用非其次. 昔魏文帝用賈詡 孫權笑之.
455. 何晏神伏(323)
魏志 王弼山陽人. 好論儒道 辭才逸辯. 注易及老子 年二十餘卒. 何劭爲其傳曰 弼字輔嗣 爲尙書郞. 時裴徽爲吏部郞. 弼未冠 往造焉. 徽一見異之. 問曰 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 然聖人莫肯致言. 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 弼曰 聖人體無. 無又不可以訓 故不說也. 老子是有者也. 故常言無所不足. 何晏爲吏部尙書 甚奇弼歎曰 仲尼稱後生可畏. 若斯人者 可與言天人之際乎. 舊云 神伏出世說. 無載.
456. 郭奕心醉(323)
晉郭奕字大業 太原陽曲人. 高爽有識量 少所推先. 見阮咸心醉 不覺歎焉. 山濤稱其高簡有雅量. 太康中爲尙書 有重名. 朝臣皆出其下.
457. 常林帶經(324)
魏志 常林字伯槐 河內溫人. 避地上黨 耕種山阿. 當時旱蝗 林獨豊收. 盡呼比隣 升斗分之. 仕至光祿大夫. 魏略曰 林少單貧. 自非手力 不取之於人. 性好學. 漢末爲諸生 帶經耕鋤. 其妻餉之. 雖在田野 相敬如賓.
458. 高鳳漂麥(324)
後漢高鳳字文通 南陽葉人. 家以農爲業. 鳳專精誦讀 晝夜不息. 妻嘗之田 曝麥於庭 令鳳護雞. 是天暴雨. 而鳳持竿誦經 不覺潦水流麥. 妻還怪問方悟. 後爲名儒. 年老執志不倦. 太守連召請. 恐不得免 乃詐與寡嫂訟田. 後擧直言 到公擧 託病隱身漁釣.
459. 孟嘉落帽(325)
晉書 孟嘉字萬年 江夏人. 少知名. 爲征西桓溫參軍 溫甚重之. 九月九日 溫燕龍山 寮佐畢集. 時佐吏並著戎服 有風至 吹嘉帽墮落. 嘉不之覺. 溫使左右勿言 欲觀其擧止. 嘉良久如厠. 溫令取還之 命孫盛作文嘲嘉 著嘉坐. 嘉還見 卽答之. 其文甚美. 嘉好酣飮 愈多不亂. 溫問 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嘉曰 公未得酒中趣耳. 又問 聽妓絲不如竹 竹不如肉何也. 答曰 漸近使之然.
460. 庾凱墮幘(325)
晉書 庾敱字子嵩 穎川鄢陵人. 長不滿七尺 而腰帶十圍. 雅有遠韻 參東海王越軍事 轉軍諮祭酒. 時劉輿見任於越 人士多爲所構. 惟敱縱心事外 無迹可間. 後以其性儉家富 說越 令就換錢千萬 冀其有吝因此可乘. 越於衆坐中問敱. 敱頹然已醉 幘墮机上. 以頭就穿取 徐答云 下官家故有兩千萬. 隨公所取矣. 輿於是乃服. 越甚悅. 因曰 不可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後石勒亂被害.
461. 龍逢板出(327)
舊注 引論語陰嬉讖曰 庚子之旦 金板00書 出地庭中. 曰 臣族虐王禽. 宋均曰 謂殺關龍逢之後 庚子之旦 庭中地有此板異也. 龍同姓 稱族虐王. 王殺我 必見禽也.
462. 張華召坼(327)
晉書 張華字茂先 范陽方城人. 學業優博 辭藻溫麗 器識弘曠. 初未知名. 著鷦鷯賦. 阮籍見之曰 王佐才也. 由是聲名始著. 晉受禪 拜黃門侍郞. 華强記黙識 四海之內 若指諸掌. 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 應對如流 聽者忘倦. 數歲拜中書令. 贊成伐吳之計 封廣武縣侯. 名重一世 衆所推服 聲譽益甚 有台輔之望. 惠帝時 拜中書監 盡忠匡輔 彌縫補闕. 雖當闇主虐后之朝 而海內晏然華之功也. 進司空 第舍及監省 數有妖怪. 少子韙以中台星坼 勸華遜位. 華不從曰 天道玄遠. 惟修德以應耳. 不如靜以待之 以候天命 卒之以忠正. 爲趙王倫‧孫秀等 矯詔害之. 朝野悲痛. 華性好人物 士有一介之善 爲之延譽. 雅愛書籍. 嘗徙居 載書三十乘. 天下奇秘 世所稀有者 悉在華處. 博物洽聞 世無與比.
463. 董奉活爕(328)
神仙傳 董奉字君異 候官人. 杜爕爲交州刺史 得毒病死三日. 奉時在南方 乃往以三丸藥內其口中 令人擧其頭搖捎之. 食頃爕開目動手足 顔色復 半日能起坐 遂活. 奉還廬山下居. 爲人治病 不取錢物. 使病愈者爲種一株杏 數年有十萬餘株. 鬱然成林 杏子大熟. 奉於林中作倉 宣語欲買杏者 但自取之. 一器穀得一器杏. 每穀少而取杏多者 有虎逐之. 有偸杏 虎逐齧死. 家人知送杏還 死者卽活. 自是買杏者 自平量之 不敢欺. 奉以所得粮穀賑救貧窮 供給行旅. 民間僅百年 乃昇天. 顔色常如年三十時也.
464. 扁鵲起虢(328)
史記 扁鵲渤海鄭人. 姓秦 名越人. 少時長桑君知扁鵲非常人 出其懷中藥 予之飮 乃悉取其禁方書予之 忽然不見. 扁鵲以此視病 盡見五臟癥結. 特以診脈爲名耳. 後過虢. 虢太子死. 扁鵲曰 臣能生之. 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 以取外三陽五會. 有閒太子蘇. 乃使子豹爲五分之熨 以八減之齊和煮之 以更熨兩脇下. 太子起坐更適陰陽. 但服湯 二旬而復故. 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過邯鄲 聞貴婦人 卽爲帶下醫. 過雒陽. 聞周人愛老人 卽爲耳目痹醫. 任咸陽. 聞秦人愛小兒 卽爲小兒醫. 隨俗爲變. 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 使人刺殺之. 至今言脈者 由扁鵲 史扁鵲傳索隱云 案言五分之熨者 謂熨之令溫暖之氣入五分也. 八減之齊者 謂藥之齊和所減有八. 越人當時有此方也.
465. 寇恂借一(330)
後漢寇恂字子翼 上谷昌平人. 光武拜恂河內太守. 行大將軍事 謂曰 昔高祖留蕭何鎭關中. 今吾委公以河內. 堅守轉運給足軍粮. 率厲士馬 防遏它兵 勿令北度而已. 後拜穎川太守 入爲執金吾. 明年穎川盜賊起 帝謂曰 穎川迫近京師 當以時定. 惟念獨卿能平之耳. 從九卿復出 以憂國伽知也. 卽日車駕南征 從至穎川. 盜賊悉降 而竟不拜郡. 百姓遮道曰 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 乃留恂長社 鎭撫吏人. 受納餘降 恂經明行修. 名重朝廷. 所得秩奉 厚施朋友故人及從吏士. 常曰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 可獨享乎. 時人歸其長者 以爲有宰相器.
466. 何武去思(330)
前漢何武字君公 蜀郡郫人. 擧賢良對策 拜諫大夫. 成帝時 累進大司空. 爲人仁厚 好進士 獎稱人善. 爲楚內史 厚兩龔 在沛郡厚兩唐. 及爲公卿 薦之朝廷. 世以此多焉. 然疾朋黨 問文吏必於儒者 問儒者必於文吏 以相參撿. 欲除吏 先爲科例以防請託. 其所居亦無赫赫名. 去後常見思. 後爲御史大夫. 免官 王莽爲宰衡. 陰誅不附己者 見誣自殺. 兩龔爲勝舍 兩唐謂林遵也.
467. 韓子孤憤(332)
史記 韓非韓之諸公子也. 喜刑名法術之學 而其歸本於黃老. 爲人口吃 不能道說. 而善著書. 與李斯俱事荀卿. 非見韓之削弱 數以書諫韓王. 王不能用. 於是觀往者得失之變 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餘萬言. 人或傳其書至秦. 秦王見之曰 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 死不恨矣. 後使秦 秦王悅之. 未信用 李斯毁之. 王下吏治罪. 斯使人遺藥 使自殺.
468. 梁鴻五噫(332)
後漢梁鴻受業大學. 家貧尙節介 博覽不爲章句. 歸鄕里 執家慕其高節 多欲女之 鴻並不娶. 後娶孟氏 隱覇陵山中 以耕織爲業. 詠詩書 彈琴以自娛. 因東出關過京師 作五噫之歌. 曰 陟彼北芒兮噫. 顧覽帝京兮噫. 宮室崔嵬兮噫. 人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 肅宗聞而非之 求鴻不得 乃易姓名. 居齊魯之間 遂至吳 依大家皐伯通居廡下. 爲人賃舂. 每歸妻爲具食. 不敢於鴻前仰 擧案齊眉. 伯通異之曰 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 非凡人也. 乃舍之於家. 鴻潛閉著書十餘篇. 卒於吳.
469. 蔡琰辨琴(334)
後漢蔡琰字文姬 中郞將邕之女. 博學有才辯 妙於音律. 舊注云 琰年九歲時 邕夜鼓琴. 絃絶. 琰曰 第二絃. 邕故絶一絃以問之. 琰曰 第四絃. 邕曰 爾偶中耳. 琰曰 昔季札觀風知國之存亡 師曠吹律 識南風之不競. 以此推之 何不知也.
470. 王粲覆棊(334)
魏志 王粲累拜侍中. 博物多識 問無不對. 與人共行 讀道邊碑. 人問曰 卿能闇誦乎. 曰 能. 因使背而誦之 不失一字. 觀人圍棋. 局壞. 粲爲覆之. 棋者不信. 以帊蓋局 使更以他局爲之. 用相比校 不誤一道. 其强記黙識如此. 性善算 作算術 略盡其理. 善屬文 擧筆便成 無所改定. 時人以爲宿構. 然正復精意覃思 亦不能加也. 典略曰 粲旣才高 辯論應機. 鍾繇‧王朗等 雖爲卿相 至於朝廷奏議 皆閣筆不能措手.
471. 西門投巫(335)
史記 魏文侯時 西門豹爲鄴令. 豹到問民所疾苦. 長老曰 苦爲河伯娶婦 以故貧. 俗語 不爲娶婦 水來漂溺人民. 豹曰 至時幸來告. 吾亦往送女. 至其時 豹往會河上. 三老‧官屬‧豪長者‧里父老皆會. 其巫老女子. 從弟子女十人. 皆衣繒單衣 立大巫後. 豹呼河伯婦 視之曰 是女不好. 煩大巫嫗 爲報河伯. 更求好女. 使吏卒拘大巫嫗投之河中. 有頃曰 何久也. 弟子趣之. 凡投三弟子. 豹曰 巫嫗女子 不能白事. 煩三老 爲人白之. 復投三老河中. 豹簪筆磬折 嚮河立良久. 又曰 三老不還. 欲使廷掾與豪長者一人入趣之. 皆叩頭血流. 豹曰 狀河伯留客之久. 若皆罷去. 吏民大驚恐 從是不敢復言河伯娶婦. 豹卽發民鑿十二渠 引河水灌民田. 皆得水利. 民人足富 豹名聞天下 澤流後世.
472. 何謙焚祠(335)
晉書 何謙字恭子 東海人. 從謝玄征伐 驍果多權略. 舊注云 謙不畏神祠. 遇有靈廟 皆焚之.
473. 孟嘗還珠(336)
後漢孟嘗字伯周 會稽上虞人. 遷合浦太守. 郡不産穀實 而海出珠寶. 與交阯比境 常通商販 貿糴粮食. 先時宰守 並多貪穢 詭人採求 不知紀極. 珠漸徙於交阯郡界 行旅不至. 人物無資 貧者餓死於道. 嘗到官 革易前弊 求民病利. 未踰歲 去珠復還. 百姓皆反業 商貨流通. 稱爲神明. 徵還 吏民攀車請之. 乃夜遁去. 隱處自耕. 隣縣士民 慕德就居止者 百餘家.
474. 劉昆反火(336)
後漢劉昆字桓公 陳留東昏人. 建武初 除江陵令. 時縣連年火災. 昆輒向火叩頭. 多能降雨止風. 稍遷弘農太守. 先是崤黽驛道多虎災 行旅不通. 昆爲政三年 仁風大行. 虎皆負子渡河. 帝異之徵爲光祿勳. 詔問昆 前在江陵反風滅火. 後守弘農 虎北渡河. 行何德政而致是事. 昆對曰 偶然耳. 左右笑其質訥. 帝歎曰 此乃長者之言也. 命書諸策.
475. 姜肱共被(337)
後漢姜肱字伯淮 彭城廣戚人. 與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 其友愛天至 常共臥起. 肱博通五經 兼明星緯. 士之就學者三千餘人. 二弟名聲相次. 皆不應徵聘. 肱嘗與季江夜遇盜. 欲殺之. 兄弟更相爭死. 遂兩釋焉. 桓帝徵不至. 使畵工圖其形狀. 肱臥以被韜面 竟不得見之. 後隱遯 遠浮海濱竄伏 賣卜給食. 還卒於家. 弟子劉操頌德. 謝承書曰 肱性篤孝 事繼母. 年少嚴厲. 肱感凱風之孝. 兄弟同被而寢. 不入房室 以慰母心.
476. 孔融讓果(337)
後漢孔融字文擧 魯國人. 孔子二十世孫. 幼有異才. 十歲隨父詣京師. 時河南尹李膺 簡重不妄接士. 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 皆不得白. 融造門曰 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門者言之. 膺請融問曰 高明祖父嘗與僕有舊恩乎. 融曰 然. 先君孔子與李老君 同德比義義而相師友. 則融與君累世通家. 衆坐歎息. 大中大夫陳煒後至 曰 夫人小而聰了. 大未必奇. 融曰 觀君所言 將不早慧乎. 膺大笑曰 高明必爲偉器. 融家傳曰 兄弟七人 融第六. 四歲時 每與諸兄共食梨棗 輒引小者. 人問其故. 答曰 我小兒. 法當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477. 端康相代(339)
三輔決錄 韋康字元將 京兆人. 父端從凉州牧徵爲太僕 康代爲凉州刺史. 時人榮之. 孔融嘗與端書曰 前日元將來 淵才亮茂 雅度弘毅 偉世之器也. 昨日仲將又來. 懿性貞實 文敏篤誠 保家之主也. 不意雙珠近出老蚌. 仲將名誕. 有文才. 善屬辭章. 官至光祿大夫.
478. 亮陟隔坐(339)
吳錄 紀陟字子上 丹陽人. 吳主孫休時 其父亮爲尙書. 而陟爲中書令. 每朝會 詔以屛風隔其坐. 舊注引宣城記云 隔以雲母屛風. 陟誤作隲.
479. 趙倫瘤怪(340)
晉書 趙王倫字子彛 宣帝第九子. 拜車騎將軍. 謟事中宮. 大爲賈后所親信. 嬖人孫秀構害愍懷太子 遂廢賈后爲庶人. 倫矯詔自爲使持節大都督中外諸軍事 秀封大郡 據兵權. 百官總己聽於倫. 倫素庸下 無智策 受制於秀. 秀威權振朝廷 天下皆事秀 無求於倫. 秀起自琅邪外史 累官於趙國 以謟媚自達. 旣執機衡 遂恣其姦謀. 多殺忠良 以逞私慾. 倫僭卽帝位 以秀爲中書監‧驃騎將軍. 餘同謀者超越階次 奴卒厮役 亦加爵位. 每朝會 貂蟬盈坐. 時人諺曰 貂不足狗尾續. 倫祠太廟. 遇大風. 飄折麾蓋. 時有雉入殿中 又於殿上得異鳥. 問皆不知名. 累日向夕 宮西有素衣小兒. 言是服劉鳥. 倫使錄小兒. 幷鳥閉置牢室. 明日開視 戶扃如故. 並失所在. 倫目上有瘤 時以爲妖. 惠帝復位賜死.
480. 梁孝牛禍(340)
前漢梁孝王武 文帝子. 景帝初入朝. 是時上未置太子. 與王宴飮 從容言曰 千秋萬歲後 傳於王. 王心內喜. 後復入朝 入則侍帝同輦 出則同車 遊獵上林中. 及栗太子廢 太后心欲以王爲嗣. 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說於帝. 王怨盎 陰使人刺殺之. 上由此怨望於王 益疎之. 後入朝 欲留弗許. 歸國意不樂. 北獵梁山 有獻牛足上出背上. 王惡之 病薨. 王不死時 財巨萬. 及死藏府黃金尙四十餘萬斤. 他財物稱是. 贊曰 怙親亡厭 牛禍告罰.
481. 桓典避馬(342)
後漢桓典字公雅 沛郡龍亢人 太傅榮玄孫. 拜侍御史. 時宦官秉權. 典執政 無所回避. 常乘驄馬 京師畏憚 爲之語曰 行行且止 避驄馬御史. 後以牾宦官 七年不調. 獻帝時 爲光祿勳.
482. 王尊叱馭(342)
前漢王尊字子贛 𣵠郡高陽人. 少孤. 牧羊澤中 竊學問. 能史書 略通尙書‧論語大義. 𣵠郡太守徐明薦尊 不宜久在閭巷. 上召尊爲郿令. 稍遷益州刺史. 先是王陽爲刺史行部 至邛郲九折阪歎曰 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 後以病去. 及尊爲刺史 至其阪 問吏曰 此非王陽所畏道邪. 曰 是. 尊叱其馭曰 驅之. 王陽爲孝子. 王尊爲忠臣. 居部二歲 懷來徼外. 蠻夷歸附其威信. 後爲東郡太守 河水盛溢 泛浸瓠子金隄. 尊躬率吏民 投沈白馬 請以身塡金隄. 而水波稍却廻還. 吏民奏狀. 天子嘉之 秩中二千石 加賜黃金二十斤. 卒官 吏民紀之. 舊本尊誤作遵.
483. 鼂錯峭直(343)
前漢鼂錯 穎川人. 學申商刑名於張恢 以文學爲太常掌故. 錯爲人帩直刻深. 孝文時擧賢良 對策高第 遷中大夫. 孝景時 爲御史大夫. 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所更令三十章. 諸侯讙譁. 吳楚七國俱反 以誅錯爲名. 上問袁盎. 盎素不好錯. 對曰 方今計. 獨有斬錯赦七國 復其故地 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 上黙然曰 顧城何如. 吾不愛一人謝天下. 後丞相等劾奏. 錯欲疏群臣. 大逆無道 當要斬. 使中尉召錯 紿載行市. 錯衣朝衣 斬東市.
484. 趙禹廉裾(343)
前漢趙禹斄人. 武帝時 以刀筆吏積勞 遷御史 至中大夫. 與張湯論定律令 作見知. 吏傳相監司以法 盡自此始. 爲人廉裾. 爲吏以來 舍無食客. 公卿相造請 禹終不行報謝. 務在絶知友賓客之請 孤立行一意而已. 嘗中廢 已爲廷尉 以壽卒.
485. 亮遺巾幗(345)
晉書 諸葛亮帥衆十餘萬 壘于郿之渭水南原. 天子遣護軍秦朗. 督步騎二萬 受宣帝節度. 朝廷以亮遠寇 利在急戰 每命帝持重 以侯其變 亮數挑戰. 帝不出. 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 帝怒 表請決戰. 天子不許. 乃遣衛尉辛毗 杖節以制之. 亮復挑戰 帝將出兵以應之 毗杖節而立軍門. 帝乃止. 對壘百餘日 會亮卒. 先是亮使至. 帝問諸葛公食可幾米. 對曰 三四升. 次問政事. 曰 二十罰已上 皆自省覽. 帝曰 其能久乎. 竟如其言. 漢晉春秋曰 楊儀等整軍而出. 百姓奔告宣王 王追焉. 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 王乃退 不敢偪. 於是儀結陣而出. 入谷然後發喪. 宣王之退 百姓諺曰 死諸葛走生仲達. 或以告王. 王曰 吾能料生 不便料死也.
486. 備失匕箸(345)
蜀志 先主劉備字玄德 𣵠郡𣵠縣人. 漢中山靖王勝之後. 少孤 與母販履織席爲業. 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 高五丈餘. 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 或謂當出貴人. 先主少時 與諸小兒於樹下戱言. 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先主垂手下膝 顧自見其耳. 好交結 豪俠年少爭附之. 靈帝末黃巾起 州郡各擧義兵. 先主率其屬 討賊有功. 除安喜尉 累遷豫州牧. 從曹公還許. 曹公從容謂曰 今天下英雄 惟使君與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先主方食失匕箸. 本初袁紹字.
487. 墻翰適意(347)
晉書 張翰字季鷹 吳人. 有淸才 善屬文. 而縱任不拘 時人號爲江東步兵. 旣入洛 齊王冏辟爲大司馬東曹掾. 翰因見秋風起 乃思吳中00菜‧蓴羹‧鱸魚鱠曰 人生貴得適志 何能羈宦數千里. 以要名爵乎. 遂命駕而歸. 俄而冏敗 人皆謂之見機. 或曰 卿乃可縱適一時 獨不爲身後名邪. 答曰 使我有身後名 不如卽時一盃酒. 時人貴其曠達.
488. 陶潛歸去(347)
晉陶潛字元亮 潯陽人. 大司馬侃曾孫. 少懷高尙 博學善屬文. 穎脫不羈 任眞自得. 爲鄕隣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 時人謂之實錄. 爲彭澤令. 在縣公田悉令種秫穀. 曰 令吾常醉於酒足矣. 妻子固請種秔 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 五十畝種秔. 素簡貴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郵至縣. 吏白 應束帶見之. 潛歎曰 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鄕里小人邪. 卽解印綬去縣 乃賦歸去來. 後徵著作郞不就. 又不營生業. 遇酒則飮. 嘗言夏月虛間 高臥北窓之下 淸風颯至 自謂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 畜素琴一張. 絃徽不具. 每朋酒之會 則撫而和之曰 但識琴中趣 何勞絃上聲.
489. 魏儲南館(348)
魏文帝諱丕 字子桓. 爲太子時 嘗與元城令吳質書. 其略曰 每念昔日南皮之遊 誠不可忘. 旣妙思六經 逍遙百氏 彈棊間設 終以博奕. 高談娛心 哀箏順耳. 馳騁北場 旅食南館. 浮甘瓜於淸泉 沈朱李於寒水. 皦日旣沒 繼以朗月 同乘並載 以遊後園. 余顧而言 玆樂難常. 質字季重 濟陰人. 以文才爲文帝所善. 官至振威將軍.
490. 漢相東閤(348)
前漢公孫弘 菑川薛人. 少家貧 牧豕海上. 年四十餘 乃學春秋雜說. 武帝砬 時弘年六十. 以賢良徵爲博士. 免歸. 後復徵賢良文學對策. 天子擢爲第一. 召見 容貌甚麗 拜博士. 待詔金馬門 稍遷至丞相 封平津侯. 其後以爲故事 至丞相封自弘始. 時上方興功業 婁擧賢良. 弘自見爲擧首. 起徒步 數年至宰相封侯. 於是起客館 開東閤 以延賢人 與參謀議. 弘身食一肉脫粟飯. 故人賓客仰衣食. 奉祿皆以給之. 家無所餘. 然其性意忌. 諸嘗有隙. 雖陽與善 後竟報其過. 殺主父偃 徙董仲舒膠西 皆弘力也.
491. 楚元置醴(350)
前漢楚元王交字游 高祖少弟. 好書多材藝. 嘗與魯穆生‧白生‧申公 俱受詩於浮丘伯. 及封楚王 以穆生等 爲中大夫 敬禮申公等. 穆生不嗜酒. 每置酒 常爲穆生設醴. 及元王薨 後至孫戊卽位常設. 後忘設焉. 穆生退曰 可以逝矣. 醴酒不設 王之意怠. 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 先王之所以禮吾三人者 爲道之存. 今而忽之 是忘道也. 忘道之人 胡可與久處. 遂謝病去. 侁公‧白公獨留. 王稍淫暴 二人諫不聽. 胥靡之.
492. 陳蕃下榻(350)
後漢陳蕃字仲擧 汝南平輿人. 年十五 嘗閒處一室. 而庭宇蕪穢. 父友薛勤來候之. 謂蕃曰 孺子何不洒埽以待賓客. 蕃曰 大丈夫處世 當埽除天下. 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淸世志 甚奇之. 後爲樂安太守. 時李膺爲靑州刺史 名有威政. 屬城聞風 皆自引去. 蕃獨以淸績留 郡人周璆字孟玉高潔之士. 前後郡守招命不至. 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 特爲置一榻 去則懸之. 後爲豫章太守 以禮待徐穉爲功曹. 性方峻 不接賓客. 惟穉來 特設一榻. 去則懸之. 靈帝初 爲太傅‧錄尙書事 與大將軍竇武 謀誅中官. 事泄見害.
493. 廣利泉涌(352)
前漢李廣利發屬國六千騎 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 以往 至貳師城 取善馬. 故號貳師將軍. 耿慕曰 昔貳師拔佩刀刺山 飛泉涌出.
494. 王覇氷合(352)
後漢王覇字元伯 穎川穎陽人. 從光武爲功曹令史. 光武曰 穎川從我者皆逝. 而子獨留. 努力 疾風知勁草. 及王郞起 光武在薊 卽南馳. 聞郞兵在後. 從者皆恐. 至滹沱河. 候吏還伯 河水流澌 無船不可濟. 令覇往視. 覇恐驚衆 欲且前阻水. 還卽詭曰 氷堅可渡. 官屬皆喜. 光武笑曰 候吏果妄語. 遂前比至河 河水亦合. 乃令覇護渡. 未畢數騎而氷解. 上謂曰 安吾衆 得濟免者 卿之力也. 又謂官屬曰 王覇權以濟事 殆天瑞也. 以爲軍正 後至上谷太守.
495. 孔融坐滿(353)
後漢孔融好學 博涉多該覽. 爲北海相. 時袁‧曹方盛. 而融無所協附. 負其高氣 志在靖難. 而才疎意廣 迄無成功. 劉備表領靑州刺史. 後爲少府 拜太中大夫. 性寬容少忌. 好士 喜誘益後進. 及退閑職 賓客日盛門. 常歎曰 坐上客恒滿 樽中酒不空 吾無憂矣. 聞人之善 若出諸己. 言有采 必演而成之. 面告其短 而退稱所長 薦達賢士 多所獎進. 知而未言 以爲己過. 海內英俊 皆信服之. 曹操旣積嫌忌而郗慮搆成其罪 遂見害. 魏文帝意好融文辭 每歎曰 揚‧班儔也.
496. 鄭崇門雜(353)
前漢鄭崇字子游 高密大族. 世與王家相嫁娶. 徙平陵. 哀帝擢爲尙書僕射. 數求見諫爭. 上初納用之. 每見曳革履. 上笑曰 我識鄭尙書履聲久之. 上欲封祖母傅太后從弟商. 崇諫. 太后大怒. 又諫董賢貴寵過度. 由是重得罪. 尙書令趙昌佞讇害崇 奏與宗族通. 疑有姦. 請治. 上責曰 君門如市人. 何以欲禁切主上. 對曰 臣門如市 臣心如水. 願得考覆. 上怒 下崇獄窮治. 竟死獄中.
497. 張堪折轅(354)
後漢張堪字君游 南陽宛人. 年十六 受業長安. 志美行厲 諸儒號曰聖童. 世祖卽位 拜蜀郡太守. 又爲漁陽太守. 捕擊姦猾 賞罰必信. 吏民皆樂爲用. 匈奴嘗以萬騎入漁陽. 堪擊破之 郡界以靜. 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 勸民耕種 以致殷富. 百姓歌曰 桑無附枝 麥穗兩岐. 張公爲政樂不可支. 視事八年 匈奴不敢犯塞. 帝嘗召見諸郡計吏 問前後守令能否. 蜀計掾進曰 張堪昔在蜀 仁以惠下 威能討姦. 前公孫述破時 珍寶山積 捲握之物足富十世. 而堪去職之日 乘折轅車 布파被囊而已. 帝聞歎息.
498. 周鎭漏船(354)
舊注 引世說云 周鎭罷臨川 泊淸溪渚. 王丞相導往看之. 時夏暴雨. 船狹小 又大漏 殆無坐處. 王曰 胡威之淸 何以過此. 卽啓用之. 今本無載.
499. 郭伋竹馬(355)
後漢郭伋字細侯. 少有志行. 王莽時爲幷州牧. 建武中復爲牧. 伋前在幷州 素結恩德 及後入界 老幼相携 逢迎道路. 所過問民疾苦 聘求耆德雄俊 設几杖之禮 朝夕與參政事. 始至行部 到西河美稷. 有童兒數百. 各騎竹馬 於道次迎拜. 伋問兒曹何自遠來. 對曰 聞使君到喜. 故來奉迎. 伋辭謝之. 及事訖 諸兒復送至郭外. 問使君何日當還. 伋計日告之. 旣還. 先期一日. 伋爲違信於諸兒 遂止野亭 須期乃入.
500. 劉寬蒲鞭(355)
後漢劉寬字文饒 弘農華陰人. 桓帝時 遷南陽太守 典歷三郡. 溫仁多恕. 雖在倉卒 未嘗疾言遽色. 吏人有過 但用蒲鞭罰之 示辱而已. 靈帝時爲太尉. 帝頗好學藝 每引見常令講經. 寬常於坐被酒睡伏. 帝問太尉醉邪. 對曰 臣不敢醉. 但任重責大 憂心如醉. 帝重其言. 夫人欲試寬令恚 伺當朝會裝嚴已訖 使婢奉肉羹翻汚朝服. 婢遽收之. 寬神色不異. 乃徐言曰 羹爛汝手. 其性度如此. 海內稱爲長者.
501. 許史侯盛(357)
前漢宣帝許皇后 元帝母也. 爲霍光夫人顯所毒崩. 及元帝爲太子 迺封后父廣漢爲平恩侯 其弟舜爲博望侯 延壽爲樂成侯. 許氏侯者三人. 廣漢薨 諡戴侯. 宣帝以延壽爲大司馬‧車騎將軍輔政. 元帝立 復封延壽中子嘉爲平恩侯 後亦爲大司馬‧車騎將軍. 武帝衛太子史良娣宣帝祖母也. 良娣生男進 號史皇孫. 武帝末巫蠱事起. 衛太子及良娣‧史皇孫皆遭害. 皇孫有男 號皇曾孫. 旣登位. 是爲宣帝. 而良娣母及兄恭已死. 乃封恭子高爲樂陵侯 曾爲將陵侯 玄爲平臺侯 及高子丹以功德封武陽侯. 侯者凡四人 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 丹左將軍.
502. 韋平相延(357)
前漢韋賢及子玄成皆爲丞相. 平當字子思 平陵人. 以明經爲博士. 公卿薦當 論議通明. 給事中. 每有災異 輒傅經術言得失. 文雅雖不及蕭望之‧匡衡 然指意略同. 哀帝時爲丞相. 上召欲封當. 當病篤不應召. 或謂當不可强起受侯印爲子孫邪. 當曰 吾居大位 已負素餐責矣. 起受侯印 還臥而死 死有餘罪. 今不起者 所以爲子孫也. 遂乞骸骨. 上賜養牛一‧上尊酒十石. 月餘卒. 子晏以明經歷位大司徒. 漢興惟韋平父子至宰相.
503. 雍伯種玉(358)
搜神記 羊公雍伯洛陽人. 性篤孝. 父母亡 葬無終山 遂家焉. 山高無水. 公汲作義漿於坂頭 行者皆飮之. 三年有一人就飮. 出懷中石子一升 與之云 種此. 玉當生其中. 又得好歸. 言畢不見. 乃種其石. 數歲時時往視 見玉子生. 北平徐氏有女. 人多求不許. 公試求焉. 徐氏戱云 得白璧一雙來 當爲婚. 公至所種石中 得玉五雙 以聘. 遂以女妻之. 天子異之 拜爲大夫. 於種玉處四角 作大石柱. 各一丈. 中央一頃地名曰玉田. 今北平王氏卽其後也.
504. 黃尋飛錢(358)
幽冥錄 海陵黃尋先貧. 因大風雨 散飛錢 至其家. 觸籬園 誤落者無數. 餘處皆拾得 富至數千萬 擅名江北.
505. 王允千里(360)
後漢王允字子師 太原祁人. 郭林宗見而奇之曰 王生一日千里 王佐才也. 遂與定交. 允少好大節 有志於立功. 常習誦經傳 朝夕試馳射. 三公並辟 以司徒高第爲侍御史. 獻帝時爲司徒. 及董卓遷都關中 朝廷大小 悉委於允. 允矯情屈意 每相承附. 卓亦推心不疑. 故得扶持王室於危亂之中. 臣主內外莫不倚恃. 允見卓簒逆已兆 密與司隸黃琬等謀 共誅之. 允性剛稜疾惡. 初懼卓豹狼 故折節圖之. 卓旣殲滅 自謂無復患難. 仗正持重 不循權宜之計. 郡下不甚附之. 反爲卓將李傕所殺.
506. 黃憲萬頃(360)
後漢黃憲字叔度 汝南愼陽人. 世貧賤. 父爲牛醫. 陳蕃‧周擧常相謂曰 時月之間 不見黃生 則鄙吝之萌復存乎心. 及蕃爲三公歎曰 叔度若在 吾不敢先佩印綬. 郭林宗少游汝南 先過袁閎 不宿而退 從憲累日方還. 或問之. 林宗曰 奉高之器譬諸氿濫. 雖淸而易挹. 叔度汪汪若千頃陂. 澄之不淸 淆之不濁. 不可量也. 後擧辟無所就. 奉高閎字. 世說 千作萬 淆作撓 與此小異.
507. 虞비才望(361)
晉書 虞00字思行 會稽餘姚人. 歷吳興太守. 王導常謂曰 孔愉有公才 而無公望. 丁潭有公望 而無公才. 兼之者其在卿乎. 官未達而喪 時人惜之. 舊本 才誤作體.
508. 戴淵峯穎(361)
世說 戴淵字若思. 少遊俠. 嘗在江淮間攻掠. 陸機赴假還洛 輜重甚盛. 淵在岸上 據胡床 指揮左右 皆得其宜. 淵旣神姿峰穎 雖處鄙事 神氣尤異. 機於船上遙謂之曰 卿才如此. 亦復作劫邪. 淵便泣涕 投劒歸機. 辭厲非常. 機彌重之 與定交.
509. 史魚黜殯(362)
家語曰 衛大夫蘧伯玉之賢 靈公不用. 彌子瑕不肖 反任之. 史魚驟諫不從. 將卒 命其子曰 吾在朝不能進蘧伯玉退彌子瑕. 是不能正君也. 生不能正君 死無以成禮. 我死 汝置屍牖下. 於我畢矣. 其子從之. 靈公弔焉. 怪而問之. 其子以其父言告公. 公愕然失容曰 是寡人之過也. 史魚生時恒欲進鎣而退不肖. 及其死 又以屍諫. 可謂至忠矣. 命之殯於客位 進蘧伯玉爲上卿 退彌子瑕遠之. 孔子聞之曰 古之烈諫者 死則已矣. 未有若史魚死而屍諫 忠感其君者也. 可不謂直乎.
510. 子囊城郢(362)
左氏傳 楚子囊將死 遺言謂子庚 必城郢. 君子謂子囊忠. 君薨不忘增其名. 將死不忘衛社稷. 可不謂忠乎. 初楚共王疾. 告大夫曰 不穀不德. 若以大夫之靈 獲保首領以沒於地 請爲靈若厲. 及卒 子囊曰 君命以共. 請諡之共. 楚徙都郢 未有城郭. 築城未訖. 子囊欲訖未暇. 故遺言見意.
511. 戴封積薪(363)
後漢戴封字平仲 濟北剛人. 擧賢良方正 對策第一 擢拜議郞. 遷西華令. 汝潁有蝗災 獨不入界. 時督郵行縣 蝗忽大至. 及去蝗亦頓除. 一境奇之. 其年大旱. 封禱請無獲. 乃積薪坐其上 以自焚. 火起而大雨暴至 遠近歎服. 遷中山相. 諸縣囚四百餘人當行刑. 封哀之 皆遣歸家. 與00期日 皆無違者. 官至太常.
512. 耿恭拜井(363)
後漢耿恭字伯宗 扶風茂陵人. 少慷慨多大略 有將帥才. 永平末爲戊己校尉 屯金蒲城. 匈奴攻城. 恭乘城搏戰 以毒藥傅矢. 傳語匈奴曰 漢家箭神. 其中瘡者必有異. 因發强弩射之. 虜中矢者 00創皆沸. 匈奴相謂曰 漢兵神. 眞可畏也. 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 引兵據之. 匈奴復攻恭. 恭募先登數千人 直馳之. 胡騎散走 遂擁絶澗水. 恭於城中穿井十五丈 不得水. 吏士渴乏 笮馬糞汁而飮之. 恭仰歎曰 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 飛泉涌出. 今漢德神明 豈有窮哉. 乃整衣向井拜禱. 有頃水泉奔出. 乃令吏士揚水以示虜. 虜以爲神明 遂引去. 後復攻恭 恭擊走之. 數月食盡窮困. 乃煮鎧弩 食其筋革. 恭與士推誠同死生 故皆無二心. 虜圍之不能下. 關寵上書求救. 時肅宗用司徒鮑昱議 遣軍迎恭歸. 復奏恭節過蘇武. 宜蒙爵賞 遂拜騎都尉.
513. 汲黯開倉(365)
前漢汲黯字長孺 濮陽人. 其先有寵於古之衛君. 至黯十世 世爲卿大夫. 孝景時爲太子洗馬. 以嚴見憚. 武帝卽位 黯爲謁者. 河內失火 燒千餘家. 上使往視之. 還報曰 家人失火 屋比延燒 不足憂. 河內貧人 傷水旱萬餘家. 或父子相食. 臣謹以便宜持節 發河內倉粟 以賑貧民. 請歸節伏矯制罪. 上賢而釋之. 後爲主爵都尉 列於九卿. 治務無爲 引大體不拘文法. 性倨少禮 面折不能容人之過. 以數直諫 不得久居位. 武帝曰 古有社稷臣. 如黯近之矣. 大將軍靑侍中 上踞厠視之. 丞相弘宴見 上或時不冠. 至黯不冠不見也.
514. 馮煖折券(365)
戰國策曰 齊人有馮煖者. 貧乏不能自存. 使人屬孟嘗君曰 願寄食門下. 君受之. 左右食以草具. 居有頃 倚柱彈其劒歌曰 長鋏歸來乎. 食無魚. 君聞食之比門下客. 有頃復彈鋏歌曰 長鋏歸來乎. 出無車. 君爲之駕 比門下之車客. 後復彈鋏歌曰 長鋏歸來乎. 無以爲家. 君問煖有老母. 使人給其食用. 無使乏. 後君出記 問門下客 誰能爲文收責於薛者. 煖署曰 能. 煖治裝 載券契而行. 辭曰 責畢收 以河市而反. 君曰 視吾家所寡有者. 煖之薛 召諸民當債者. 悉來合券 以責賜民. 因燒其券. 民稱萬歲. 反齊見君曰 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 狗馬實外廐 美人充下棟. 所寡有者義耳. 竊爲君市義 矯命以責賜諸民 因燒其券. 乃臣所以爲君市義也. 後君就國於薛. 民扶老携幼 迎道中. 君顧謂煖曰 先生所以爲文市義 乃今見之.
515. 齊景駟千(367)
論語曰 齊景公有馬千駟. 死之日 民無得而稱.
516. 何曾食萬(367)
晉書 何曾字穎考 陳留陽夏人. 少好學博聞. 仕魏爲司徒. 武帝踐祚 拜太尉. 曾性至孝 閨門整肅 自少及長 無聲樂嬖幸之好. 年老與妻相見 皆正衣冠 相待如賓. 然性奢豪 務在華侈. 帷帳車服 窮極綺麗 廚膳滋味 過於王者. 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 帝輒命取其食. 蒸餠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食日萬錢. 猶曰 無下箸處. 劉毅等數劾奏 曾侈忲無度 帝以其重臣 一無所問.
517. 顧榮錫炙(368)
晉書 顧榮字彦先 吳人. 弱冠爲黃門侍郞. 吳平 與二陸同入洛 號三俊. 歷廷尉正. 及趙王倫簒位 倫子虔爲大將軍 以榮爲長史. 初榮與同寮宴飮 見執炙者 容貌不凡 有欲炙之色. 榮割炙啗之. 坐者問其故. 榮曰 豈有終日執之 而不知其味. 及倫敗 榮被執 將誅. 而執炙者爲督率 救之得免. 元帝時 終散騎常侍.
518. 田文比飯(368)
史記 孟嘗君田文 齊威王孫. 父嬰爲齊相卒. 文代立 封萬戶於薛. 招致賓客 及亡人有罪者皆歸之. 以故傾天下之士. 食客數千人 無貴賤 一如文等. 曾待客夜食. 有一人蔽火光. 客怒以飯不等. 輟食辭去. 文起自持其飯 比之不異. 客慙自剄. 士以此多歸之. 文相齊湣王. 湣王欲去之. 乃如魏. 魏昭王以爲相. 齊襄王立. 而孟嘗君中立 爲諸侯無所屬. 襄王與連和. 卒諡孟嘗君.
519. 稚圭蛙鳴(369)
南史 孔珪字德璋 會稽山陰人. 齊明帝時 爲南郡太守. 珪風韻淸疎 好文詠 飮酒七八斗 不樂世務. 居宅盛營山水 憑几獨酌 傍無雜事. 門庭之內 草萊不翦 中有蛙鳴. 或問之曰 欲爲陳蕃乎. 珪曰 我以此當兩部鼓吹. 何必效蕃. 王晏嘗鳴鼓吹候之 聞群蛙鳴曰 此殊聒人耳. 珪曰 我聽鼓吹 殆不及此. 晏有慙色. 仕至散騎常侍. 舊本作稚圭.
520. 彦倫鶴怨(369)
南史 周顒字彦倫. 宋元徽中 爲剡令. 音辭辯麗 長於佛理 著三宗論 言空假義. 入齊 終國子博士兼著作. 大學諸生慕其風 爭事華辯. 始著四聲切韻 行於時. 初隱鍾山. 及出爲縣令 孔稚珪過鍾山草堂 作北山移文. 其詞有曰 蕙帳空兮夜鶴怨 山人去兮曉猿驚.
521. 廉頗負荊(371)
史記 廉頗爲趙將 藺相如拜上卿 位在頗右. 頗曰 我爲將 有攻城野戰之大功. 而相如徒以口舌爲勞 位居我上. 且素賤人. 吾羞爲之下. 宣言曰 我見必辱之. 相如聞不肯與會. 每朝時 常稱病 不欲與頗爭列. 已而出 望見頗 引車避匿. 舍人諫曰 廉君宣惡言 而君畏匿恐懼. 庸人尙羞之. 況於將相乎. 相如曰 公之視頗 孰與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吾雖駑 獨畏廉將軍哉. 顧念强秦不敢加兵於趙者 徒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共鬪 勢不俱生. 吾所以爲此者 先國家之急 而後私讐也. 頗聞之 肉袒負荊 至門謝罪曰 鄙賤之人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 卒相與驩 爲刎頸之交.
522. 須賈擢髮(371)
史記范睢字叔 魏人. 遊說諸侯 欲事魏王. 家貧無以自資. 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 賈使齊 睢從. 齊襄王聞睢辯口 乃使人賜金及牛酒. 賈怒以爲睢持魏國陰事告齊. 旣歸以告魏齊. 齊怒使舍人笞擊睢. 睢佯死. 卽卷以簀 置厠中. 賓客醉更溺之. 會齊醉. 睢告守者 得出亡伏匿. 更名姓曰張祿 夜見秦謁者王稽. 稽知睢賢 載入秦 言於昭王. 王拜爲客卿. 遂爲相 封應侯. 賈後使秦. 睢微行 夜敝衣步見賈. 賈驚曰 范叔無羔乎. 留與坐飮食 取綈袍賜之. 睢取大車駟馬爲賈御入相府 乃先入. 賈待良久. 問門下曰 范叔不出何也. 門下曰 無范叔. 乃吾相張君也. 賈大驚 乃肉袒膝行 謝罪曰 賈不意 君能自致於靑雲之上. 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 與天下之事. 賈有湯鑊之罪. 請自屛於胡貉之地. 唯君死生之. 擢賈之髮以贖罪 尙未足. 睢曰 汝罪有三耳. 然所以得無死者 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 故釋公.
523. 孔翊絶書(373)
晉先賢傳 孔翊字元性. 爲洛陽令. 置水於庭 得求囑書 皆投水中 一無所發.
524. 申嘉私謁(373)
前漢申屠嘉梁人. 以材官蹶張 從高帝擊楚. 孝文時稍遷至丞相. 爲人廉直 門不受私謁. 時鄧通方愛幸 居上旁 有怠慢之禮. 嘉奏曰 陛下幸愛群臣 則富貴之. 至於朝廷之禮 不可以不肅. 罷朝坐府中 爲檄召通 詣丞相府 不來且斬通. 通恐入言上. 上曰 汝第往. 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 免冠徒跣 頓首謝嘉. 嘉責曰 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戱殿上大不敬. 當斬. 通頓首出血不解. 上度丞相已困通 使使持節召通而謝丞相 是吾弄臣也. 乃釋之.
525. 淵明把菊(374)
南史 陶潛字淵明. 或云 字深明名元亮. 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 潛嘗往廬山. 弘令潛故人龐通之齎酒具 於半道要之. 潛有脚疾. 使一門生二兒擧籃轝. 及至 欣然共飮. 先是顔延之在潯陽. 與潛情款. 後爲始安郡. 經過潛 臨去留二萬錢與潛. 潛悉送酒家 稍就取酒. 嘗九月九日無酒. 出宅邊菊叢中坐. 久之逢弘送酒至. 卽便就酌 醉而後歸. 郡將候潛. 逢其酒熟 取頭上葛巾 漉酒 畢還復著之. 卒號靖節先生. 其妻翟氏 志趣亦同 能安苦節. 夫耕於前 妻鉏於後. 一云 九月九日無酒 坐籬邊叢中. 摘菊盈把而坐. 久之望見白衣人至. 太守王弘送酒也. 飮醉而歸.
526. 眞長望月(374)
晉書 劉惔字眞長 沛國相人. 少淸遠有標奇. 與母寓居京口 家貧織芒屩以爲養. 雖篳門陋巷晏如也. 王導深器之 後稍知名. 惔雅善言理. 簡文作相 惔與王濛並爲談客 俱蒙上賓禮. 累遷丹陽尹. 爲政淸整 門無雜賓. 桓溫嘗問 會稽王談更進邪. 惔曰 極進. 然故第二流耳. 溫曰 第一復誰. 曰 故在我輩. 其高自標置如此. 舊注云 惔夜在簡文座. 愀然歎曰 淸風朗月 恨無玄度. 玄度高士許詢也.
527. 子房取履(376)
前漢張良字子房 其先韓人. 嘗遊下邳圯上. 有一老父 衣褐 至良所 直墮其履圯下 謂曰 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歐之 爲其老 迺彊忍 下取履 因跪進. 父以足受之 笑去. 復還曰 孺子可敎矣. 後五日平明 與我期此. 良跪曰 諾. 及往父已先在. 怒曰 與老人期 後何也. 去. 後五日蚤會. 五日鷄明往. 父又先在. 復怒曰 去. 後五日蚤來. 五日良夜半往. 有頃父亦來 喜曰 當如是. 出一編書曰 讀是則爲王者師. 後十年興. 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 黃石卽我已. 遂去不見. 旦日視其書 迺太公兵法. 良異之 常習誦. 後從高帝過濟北. 果得黃石. 取而寶祠之 良死幷葬焉. 初良數以兵法說高祖 常用其策. 爲他人言 皆不省. 良以爲天授. 遂從不去. 良多病 未嘗特將兵. 常爲畵策臣. 及封功臣 良未嘗有戰鬪功 帝曰 運籌帷幄中 決勝千里外 子房功也 迺封爲留侯.
528. 釋之結말(376)
前漢張釋之字季 南陽堵陽人. 以貲爲騎郞 事文帝. 十年不得調 亡所知名. 後拜廷尉. 持議平 天下稱之. 王生者善爲黃老言. 嘗召居廷中 公卿盡會立. 王生老人 曰 吾00解. 顧謂釋之 爲我結00. 釋之跪而結之. 或讓王生 獨奈何廷辱廷尉. 王生曰 吾老且賤. 自度終亡益於張廷尉. 廷尉天下名臣. 吾聊使結00 欲以重之. 諸公聞之 賢王生而重釋之.
529. 郭丹約關(378)
後漢郭丹字少卿 南陽穰人. 幼孤 孝順. 後母哀憐之 爲鬻衣裝買産業. 後從師長安 買符入函谷關. 乃慨然歎曰 丹不乘使者車 終不出關. 旣至京師 常爲都講. 諸儒咸敬重之. 後更始徵爲諫議大夫. 持節 使歸南陽 安集受降. 果如其志. 建武中辟擧高第 累轉司徒. 在朝廉直公正 與侯覇‧杜林‧張湛‧郭伋齊名相善.
530. 祖逖誓江(378)
晉書 祖逖字士稚 范陽遵人. 博覽書記 該涉古今. 京師亂 避地淮泗. 元帝以爲軍諮祭酒. 逖以社稷傾覆 常懷振復之志. 遷奮威將軍‧豫州刺史. 仍將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江. 中流擊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淸中原而復濟資 有如大江. 辭色壯烈 衆皆慨歎. 屯淮陰起治鑄兵器 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逖愛人下士 雖疎交賤隸 皆恩禮遇之. 由是黃河以南盡爲晉土. 未幾病卒. 豫州士女若喪考妣. 譙梁百姓爲之立祠. 冊贈車騎將軍. 王敦久懷逆亂 畏逖不敢發. 至是始得肆意焉.
531. 賈逵問事(379)
後漢賈逵字景伯 扶風平陵人. 弱冠能誦左氏傳及五經本文. 以大夏侯尙書敎授 兼通五家穀梁之說. 自爲兒童 常在大學 不通人間事. 身長八尺二寸. 諸儒爲之語曰 問事不休賈長頭. 性愷悌 多智思 俶儻有大節. 尤明左氏傳‧國語 爲之解詁 永平中獻之. 拜爲郞 與班固並校秘書 應待左右. 後爲侍中 領騎都尉. 所著經傳義詁 及論難百餘萬言 學者宗之. 後世稱爲通儒.
532. 許愼無雙(379)
後漢許愼字叔重 汝南召陵人. 性淳篤 博學經籍. 馬融敬之. 時人爲之語曰 五經無雙許叔重. 爲郡功曹 擧孝廉. 再遷除洨長 卒于家. 初愼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 撰爲五經異義 又作說文解字. 皆傳於世.
533. 婁敬和親(380)
前漢高祖在洛陽. 婁敬說曰 陛下都洛陽 豈欲與周比隆哉. 然取天下與周異. 臣竊以爲不侔矣. 且秦地被山帶河 四塞以爲固. 卒然有急 百萬之衆可具. 因秦之故資 甚美膏腴之地 此所謂天府. 陛下入關而都之 山東雖亂 秦故地可全而有. 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卽日駕西都關中 賜敬姓劉氏 拜郞中 號奉春君 封建信侯. 是時冒頓單于兵强 控弦四十萬騎 數苦北邊. 上患之 問敬. 敬曰 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單于 厚奉遺之 彼必以爲閼氏 生子必爲太子. 使辨士風諭以禮節. 冒頓在 固爲子壻. 死外孫爲單于. 豈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哉. 上欲遣長公主. 呂后泣曰 妾唯一女. 奈何棄之匈奴. 乃取家人子爲公主 妻單于 使敬往結和親約.
534. 白起坑降(380)
史記 白起郿人. 善用兵. 事秦昭王 號武安君. 秦攻趙壘 數挑戰. 趙將廉頗堅壁不出. 秦使人爲反間曰 秦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 廉頗易與. 趙王旣怒頗數敗 又聞反間之言. 因使括代頗. 秦使起爲上將軍. 括至擊秦軍. 秦軍佯敗走 張二奇兵以劫之. 趙軍分而爲二 糧道絶. 秦發河內民十五以上 悉詣長平 遮絶趙救及糧食. 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 皆內陰相殺食 來攻秦壘 不能出. 括出銳卒自搏戰. 秦軍射殺括. 括軍敗 卒四十萬人降起. 起計曰 趙卒反覆 非盡殺之 恐爲亂. 乃挾詐 盡坑殺之. 前後斬首四十五萬人. 趙人大震.
535. 蕭史鳳臺(382)
列仙傳 簫史者秦穆公時人. 善吹簫 能致孔雀‧白鶴. 居數年 吹似鳳聲. 鳳凰來止其屋. 爲作鳳臺 夫婦止其上 不下數年. 一曰 妻子弄玉. 一日皆隨鳳凰飛去. 故秦人作鳳女祠雝宮中. 時有簫聲.
536. 宋宗雞窓(382)
幽冥錄 晉兗州刺史沛國宋處宗. 嘗買一長鳴雞 愛養甚至. 常籠著窓間. 後雞作人語 與處宗談論 極有玄致 終日不輟. 處宗因此 功業大進.
537. 王陽囊衣(383)
前漢王吉字子陽 子駿 孫崇並至御史大夫. 崇平帝時爲大司空. 自吉至崇 世名淸廉. 然材器名稱稍不能及父. 而祿位彌隆. 皆好車馬衣服 其自奉養極爲鮮明 而亡金銀錦繡之物. 及遷徙去處 所載不過囊衣 不蓄積餘財. 去位家居 亦布衣疏食. 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 故俗傳王陽能作黃金.
538. 馬援薏苡(383)
後漢馬援在交阯 常餌薏苡實 能輕身省慾 以勝瘴氣. 南方薏苡實大 援欲以爲種 軍還載之一車. 時人以爲南土珍怪 權貴皆望之. 援時方有寵 故莫以聞. 卒後有上書譖之者. 以爲前所載還 皆明珠文犀. 吳祐傳 吳恢爲南海太守. 其子祐年十二 隨到官. 恢欲殺靑簡以寫經書. 祐諫曰 大人踰越五嶺 遠在海濱. 其俗誠陋. 然舊多珍怪. 上爲國家所疑 下爲權威所望. 此書若成 則載之兼兩. 昔馬援以薏苡興謗 王陽以囊衣徼名. 嫌疑之間先賢所愼. 恢乃止 撫其首曰 吳氏世不乏季子矣.
539. 劉整交質(385)
南史 劉整仕梁除中軍參軍. 初整兄寅爲西陽內史卒. 其子往整墅 停住十二日. 整就兄妻范求米. 范未還. 整怒仍自取范車帷爲質. 范詣臺訴. 御史中丞任昉論曰 昔人睦親 衣無常主. 整之撫姪 食有故人. 何其不能折契鍾庾 而襜帷交質. 人之無情 一何至此. 實敎義所不容 紳冕所共棄. 臣請免整新除官 付廷尉治罪.
540. 五倫十起(385)
後漢第五倫字伯魚 京兆長陵人. 爲京兆督鑄錢掾 領長安市. 時鑄錢多姦巧 倫平銓衡 正斗斛. 市無阿枉 百姓悅服. 每讀詔書 常歎息曰 此聖主也. 一見決矣. 等輩笑之曰 爾說將尙不下. 安能動萬乘乎. 倫曰 未遇知己 道不同故耳. 建武‧永平間 爲會稽‧蜀郡太守. 肅宗初立 擢司空. 倫奉公盡節 數上書言事 無所依違. 性質慤少文采 在位以貞白稱. 時人方之貢禹. 然少蘊籍 不修威儀 亦以此見輕. 或問倫有私乎. 對曰 昔人有與吳千里馬者. 吾雖不受 每三公有所選擧 甚不能忘. 而亦終不用. 吾兄子病. 一夜十起往 退而安寢. 吾子有疾. 雖不省視 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 豈可謂無私乎. 病乞罷 以二千石俸終其身.
541. 張敞畵眉(387)
前漢張敞字子高 平陽人 徙杜陵. 爲京兆尹. 長安市偸盜尤多. 敞視事 窮治所犯 盡行法罰. 枹鼓稀鳴 市無偸盜. 敞本治春秋 以經術自輔. 其政頗雜儒雅 表賢顯善 不醇用誅罰. 以此能自全. 然無威儀. 罷朝會 走馬章臺街 使御史驅 自以便面拊馬. 又爲婦畵眉. 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 有司以奏. 宣帝問之. 對曰 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 有過於畵眉者. 上愛其能 弗備責也. 後爲冀州刺史 盜賊禁止. 太守原 太原郡淸.
542. 謝鯤折齒(387)
晉書 謝鯤字幼輿 陳國陽夏人. 少知名. 通簡有高識 不修威儀. 東海王越辟爲掾. 任達不拘 坐除名. 鯤淸歌鼓琴 不以屑意. 隣家高氏女有美色. 鯤嘗挑之. 女投梭折其兩齒. 時人爲之語曰 任達不已 幼輿折齒. 鯤聞之傲然長嘯曰 猶不廢我嘯歌. 後爲王敦長史. 嘗使至都. 明帝在東宮見之 甚相親重. 問曰 論者以君方庾亮. 自謂何如. 答曰 端委廟堂 使白寮準則 鯤不如亮. 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終豫章太守.
543. 盛彦感蹧(388)
晉書 盛彦字翁子 廣陵人. 母因疾失明. 彦不應辟召 躬自侍養 母食必自哺之. 母疾久 婢使數見捶撻. 婢忿恨 伺彦暫行 取蠐螬炙飴之. 母食以爲美. 然疑是異物 密藏以示彦. 彦見之 抱母慟哭 絶而復蘇 母目豁然卽開. 仕吳中書侍郞. 吳平爲小中正.
544. 姜詩躍鯉(388)
後漢姜詩廣漢人. 事母至孝. 妻龐奉順尤篤. 慕好飮江水. 水去舍六七里. 妻常沂流而汲. 後値風不時得還 母渴. 詩責而遣之. 妻寄止隣舍 晝夜紡績 市珍羞 使隣母以意自遺其姑. 如是者久之. 姑怪問隣母. 隣母具對. 姑感慙呼還. 恩養愈謹. 其子後因遠汲溺死. 妻恐姑哀傷 不敢言. 而託以行學不在. 姑嗜魚鱠. 又不能獨食. 夫婦常力作供鱠 呼隣母共之. 舍側忽有湧泉. 味如江水 每旦輒出雙鯉魚. 常以供二母之膳. 赤眉散賊經詩里 弛兵而過. 曰 驚大孝 必觸鬼神. 時歲荒. 賊乃遺詩米肉 受而埋之. 比落蒙其安全. 永平初擧孝廉 拜郞中 除江陽令.
545. 宗資主諾(390)
後漢桓帝受學於甘陵周福. 及卽位 擢爲尙書. 時同郡河南房植有名當朝. 鄕人爲之謠曰 天下規矩房伯武 因師獲印周仲進. 二家賓客互相譏揣 各樹朋道 漸成尤隙. 由是甘陵有南北部. 黨人之議自此始矣. 後汝南太守宗資任功曹范滂
546. 成瑨坐嘯(390)
南陽太守成瑨亦委功曹岑晊. 二郡又爲謠曰 汝南太守范孟博 南陽宗資主畵諾. 南陽太守岑公孝 弘農成瑨但坐嘯. 凡黨事始自甘陵周福‧汝南宗資 成於李膺‧張儉 海內塗炭二十餘年 諸所蔓衍 皆天下善士. 伯武‧仲進皆字也. 舊本宗誤作宋.
547. 伯成辭耕(390)
莊子曰 堯治天下 伯成子高立爲諸侯. 堯授舜 舜授禹. 伯成子高 辭爲諸侯耕.
548. 嚴陵去釣(390)
後漢嚴光字子陵 會稽餘姚人. 少與光武同遊學. 光武卽位 乃變名姓 隱身不見. 帝思其賢 乃令以物色訪之. 後齊國上言 有一男子 披羊裘釣澤中. 帝疑其光 乃備安車玄纁聘之 三反而後至. 舍於北軍 給牀褥 太官進膳. 車駕幸其館 光臥不起 帝卽臥所 撫光腹. 良久乃張目 熟視曰 昔唐堯著德 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 何至相迫乎. 帝歎息而去. 復引入 論道舊故 相對累日. 因共偃臥. 光以足加帝腹上. 明日太史奏 客星犯帝坐甚急. 帝笑曰 朕故人子陵共臥耳. 除諫議大夫不屈. 乃耕於富春山. 後人名其釣處爲嚴陵瀨焉.
549. 董遇三餘(392)
魏略 董遇字季直. 性質訥好學. 與兄季中采梠負販. 常挾持經書 投閑習讀. 明帝時官至大司農. 初遇作老子訓注 又善左氏傳 更爲作朱墨別異. 人有從學者 遇不肯敎云 必當先讀百遍. 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從學者云 苦渴無日. 遇言 當以三餘. 冬者歲之餘 夜者日之餘 陰雨者時之餘.
550. 譙周獨笑(392)
蜀志 譙周字允南 巴西西充國人. 耽古篤學. 家貧未嘗問産業. 誦讀典籍 欣然獨笑 以忘寢食. 硏精六經 尤善書札 頗曉天文. 遷光祿大夫 位亞九列. 及魏大將軍鄧艾入陰平 後主使群臣會議 計無所出. 或以爲 蜀與吳本爲和國. 宜可奔吳. 或以爲 南中七郡阻險斗絶. 易以自守. 宜可奔南. 唯周以爲 自古無寄他國爲天子者. 乃上疏諫. 遂從周策. 劉氏無虞 一邦蒙賴周之謀也. 時晉文王爲魏相國. 以周有全國之功 封陽城亭侯. 晉室踐祚 除散騎常侍 不拜.
551. 將閭仰天(393)
史記 秦公子將閭昆弟三人. 二世胡亥信趙高之謀 囚於內宮 議其罪 使使令將閭曰 公子不臣 罪當死. 吏致法焉. 將閭曰 闕廷之禮 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 廊廟之位 吾未嘗敢失節也. 受命應對 吾未嘗敢失辭也. 何謂不臣. 願聞罪而死. 使者曰 臣不得與謀. 奉書從事. 將閭仰天大呼者三. 曰 天乎. 吾無罪. 昆弟三人 皆流涕 拔劒自殺.
552. 王凌呼廟(393)
魏志 王凌字彦雲 太原祁人. 爲征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 累遷太尉 假節鉞 謀廢齊王立楚王彪. 嘉平三年凌詐言 吳人塞涂水. 請發兵以討之. 司馬宣王知其計不聽. 自帥中軍 汎舟到甘城. 凌計無所出 乃迎于武丘 面縛水次曰 凌若有罪 公當折簡召凌. 何苦自來. 宣王曰 以君非折簡之客故耳. 卽以凌歸于京師. 道經賈逵廟 呼曰 賈梁道王凌是大魏忠臣. 唯爾有神知之. 至項仰鴆而死. 六月宣王疾. 夢凌‧逵爲祟 遂薨.
553. 二疏散金(394)
前漢疏廣字仲翁 東海蘭陵人. 兄子受字公子. 宣帝時 廣爲太子太傅 受爲少傅. 太子每朝 因進見. 太傅在前 少傅在後. 父子並爲師傅. 朝廷以爲榮. 後廣謂受曰 吾聞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豈如歸老故鄕 以壽命終. 父子遂乞骸骨. 許之 上賜黃金二十斤 太子贈五十斤. 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 供張東都門外. 送者車數百兩. 旣歸鄕里 日具酒食 請族人故舊賓客 相與娛樂. 輒賣金以供具. 或勸買田宅. 廣曰 吾顧自有舊田廬. 令子孫勤力其中 足以供衣食. 此金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 故樂與鄕黨宗族共饗其賜 以盡吾餘日. 族人悅服. 皆以壽終.
554. 陸賈分橐(394)
前漢陸賈楚人. 有口辯. 時中國初定. 尉佗平南越 因王之. 高祖使賈賜佗印爲南越王. 賈至 尉佗魋結箕踞見賈. 賈因說佗 佗蹶然起謝賈 留與飮數月 賜賈槖中裝直千金. 佗送亦千金. 賈令佗稱臣奉漢約 歸報. 高帝大說 拜太中大夫 孝惠時病免. 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 有五男. 乃出槖中裝賣千金 分其子. 子二百金 令爲生産. 賈常乘安車駟馬 從歌鼓琴侍者十人 寶劒直千金. 謂其子曰 與女約. 過女女給人馬酒食. 極欲十日而更. 所死家得寶劒. 後爲陳平畵數事. 平用其計 乃以奴婢百人 車馬五十乘 錢五百萬遺賈 爲食飮費. 賈以此遊漢廷公卿間 名聲藉甚. 及誅呂氏立孝文 賈頗有力. 以壽終.
555. 慈明八龍(396)
後漢荀爽字慈明 潁川潁陰人. 父淑字季和 擧賢良方正對策 補朗陵侯相. 莅事明理. 稱爲神君. 有子八人. 儉‧緄‧靖‧燾‧汪‧爽‧肅‧00並有名稱 時人謂八龍. 爽幼好學 十二通春秋‧論語. 太尉杜喬見而稱之曰 可爲人師. 爽耽思經書 慶弔不行 懲命不應. 潁川爲之語曰 荀氏八龍 慈明無雙. 獻帝卽位 董卓輔政徵之. 爽欲遁不得. 就拜平原相. 行至宛陵 追爲光祿勳. 視事三日拜司空. 自被命 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因從遷都長安. 爽見卓忍暴必危社稷 辟擧才略之士 將共圖之 會病薨.
556. 禰衡一鶚(396)
後漢禰衡字正平 平原般人. 少有才辯. 尙氣剛傲 好矯時慢物. 遊潁川 乃陰懷一刺. 旣無所之 至於刺字漫滅. 時許都新建 賢士大夫四方來集. 或問衡曰 盍從陳長文‧司馬伯達乎. 對曰 吾安能從屠沽兒邪. 又問 荀文若‧趙稚長云何. 衡曰 文若可借面弔喪. 稚長可使監廚請客. 唯善孔融‧楊脩. 常稱曰 大兒孔文擧 小兒楊德祖. 餘子碌碌莫足數. 融亦深愛其才. 衡始冠 而融四十 遂爲們友. 上書薦之. 有云 鷙鳥累百 不如一鶚. 融數稱述於曹操. 操以其言悖逆 送與劉表. 表不能容. 送與江夏太守黃祖. 祖性急 衡言不遜 遂殺之. 年二十六.
557. 不占殞車(398)
新序曰 齊崔杼弑莊公. 有陳不占者 聞君難 將赴之. 比去 餐則失匕 上車失式. 御者曰 怯如是. 去有益乎. 曰 死君義也. 無勇私也. 不以私害公. 遂往. 聞戰鬪之聲 恐駭而死. 人曰 不占可謂仁者之勇也.
558. 子雲投閣(398)
前漢揚雄字子雲. 年四十餘 自蜀來遊京師. 大司馬王音奇其文雅 召爲門下史. 與王莽‧劉歆並. 哀帝之初 又與董賢同官. 當成‧哀‧平間 莽‧賢皆爲三公 權傾人主 所薦莫不拔擢. 而雄三世不徙官. 莽簒位 談說之士用符命稱功德 獲封爵甚衆. 雄復不侯. 以耆老久次轉大夫. 恬於埶利如是. 及莽誅甄豊父子 投劉歆子棻四裔 辭所連及 便收不請. 時雄校書天祿閣上. 治獄使者欲收雄. 雄恐不能自免 迺從閣自投下 幾死. 棻嘗從雄學奇字. 莽以雄素不與事 有詔勿問. 然京師爲之語曰 惟寂寞自投閣. 爰淸靜作符命. 蓋以雄解嘲之言譏之也. 雄家貧嗜酒. 人希至其門 時有好事者載酒肴 從遊學. 而侯芭常從雄居 受太玄‧法言焉. 劉歆謂曰 今學者祿利 尙不能明易. 又如玄何. 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 雄笑而不應. 年七十二卒. 侯芭爲起墳.
559. 魏舒堂堂(400)
晉書 魏舒字陽元 任城樊人. 少孤 爲外家寗氏所養. 寗氏起宅. 相者云 當出貴甥. 外祖母以盛氏甥小而慧意謂應之. 舒曰 當爲外氏成此宅相. 舒姿望秀偉 飮酒石餘. 遲鈍質朴 不爲鄕親所重. 不修常人之節 不爲皎厲之事 每欲容才長物 終不顯人之短. 年四十餘 對策升第 遷尙書郞. 時欲沙汰郞官 非才者罷之. 舒曰 吾卽其人也 襆被而出. 轉相國參軍. 文帝深器重之. 每朝會罷目送之曰 魏舒堂堂 人之領袖也. 及山濤薨 領司徒. 陳留周震累爲諸府所辟. 辟書旣下 公輒喪亡. 僉號震爲殺公掾. 舒命之 竟無患. 識者稱其達命. 年老遜位. 賜궤丈‧安車‧駟馬 門施行馬. 時論以爲晉興以來 三公能辭榮善終 未之有.
560. 周舍鄂鄂(400)
史記 晉大夫趙簡子有臣 曰周舍. 好直諫. 周舍死. 簡子每聽朝常不悅. 大夫請00. 簡子曰 大夫無00. 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諸大夫朝 徒聞唯唯 不聞周舍之鄂鄂. 是以憂也. 舊本鄂作諤.
561. 無鹽如漆(401)
古列女傳 鍾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 宣王正后也. 爲人極醜無雙. 臼頭深目 長指大節 昻鼻結喉. 肥項少髮 折腰出胸 皮膚若漆. 年四十無所容入 衒嫁不售. 乃拂拭短褐 自詣宣王 願備後宮之掃除. 宣王方置酒於漸臺. 左右聞之 掩口大笑. 王召見之. 無鹽爲陳四殆. 王於是立折漸臺 罷女樂 退諂諛 去彫琢 進直言 延側陋立太子 拜無鹽爲后. 而齊國大安.
562. 姑射若氷(401)
莊子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膚若氷雪 綽約若處子. 不食五穀. 吸風飮露 乘雲氣 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563. 邾子投火(403)
左氏傳 邾子在門臺臨廷. 閽以缾水沃廷. 邾子望見之怒. 閽曰 夷射姑旋焉. 命執之弗得. 滋怒 自投于牀 廢于鑪炭爛 遂卒. 莊公便急而好潔. 故及是. 莊公卽邾子諡 旋小便 廢墮也.
564. 王思怒蠅(403)
魏志 王思濟陰人. 領豫州刺史 思能吏. 然苛碎無大體. 官至九卿 封列侯. 魏略曰 思性急. 嘗執筆作書 蠅集筆端 驅去復來. 如是再三 思恚怒 自起逐蠅不能得. 還取筆擲地 蹋壞之.
565. 苻朗皂白(403)
晉書 苻朗字元達 略陽臨渭氐人 堅從兄子. 拜靑州刺史. 降晉 加員外散騎侍郞. 旣至揚州 風流邁於一時 超然自得. 善識味 鹹酢及肉 皆別所由. 會稽王爲設盛饌 極江左精餚. 食訖問曰 關中之食孰若此. 答曰 皆好. 惟鹽味小生耳. 旣問宰夫 皆如其言. 或人殺雞以食之. 旣進. 朗曰 此雞棲常半露. 檢之皆驗. 又食鵝肉知黑白之處. 人不信. 記而試之無差. 時人咸以爲知味.
566. 易牙淄澠(403)
列子引孔子曰 淄澠之合 易牙知之. 易牙齊大夫 善聞味. 辨淄‧澠二水 但嘗而知之也.
567. 周勃織薄(404)
前漢周勃 其先卷人. 徙沛 以織薄曲爲生. 常以吹簫給喪事. 材官引强. 高祖起 勃以中涓從攻戰 以功封絳侯. 勃爲人木彊敦厚. 高帝以爲可屬大事. 勃不好文學. 每召諸生說事 東鄕坐責之 趣爲我語. 其椎魯少文如此. 舊本薄作畚非
568. 灌嬰販繒(404)
後漢灌嬰雎陽販繒者也. 以中涓從高祖. 及項籍敗垓下 嬰以御史大夫將車騎 別追至東城破之. 所將卒五人共斬籍. 以功賜爵潁陰侯. 文帝時爲丞相.
569. 馬良白眉(405)
蜀志 馬良字季常 襄陽宜城人. 兄弟五人 並有才名. 鄕里爲之諺曰 馬氏五常 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 故以稱之. 先主稱尊號 以良爲侍中. 及東征吳 遣良入武陵 招納五溪蠻夷. 蠻夷渠帥皆受印號 咸如意指.
570. 阮籍靑眼(405)
晉書 阮籍字嗣宗 陳留尉氏人. 爲散騎常侍 轉從事中郞. 聞步兵廚營人善釀 有貯酒三百斛 乃求爲步兵校尉. 籍不拘禮敎 能爲靑白眼. 見禮俗之士 以白眼對之. 及嵇喜來弔籍作白眼 喜不懌而退. 喜弟康聞之 乃齎酒挾琴造焉. 籍大悅 乃見靑眼. 由是禮法之士 疾之若讐. 籍時率意獨駕 不由徑路. 車迹所窮輒慟哭而反.
571. 黥布開關(406)
前漢黥布六人. 姓英氏. 少時客相之 當刑而王. 及壯坐法黥. 欣然笑曰 人相我 當刑而王 幾是乎. 聞者笑之. 布以論輸驪山. 驪山之徒數十萬人. 布與其徒長豪傑交通. 乃率其曹耦 亡之江中 爲群盜. 衆數千人. 後以兵屬項梁. 楚兵常勝 功冠諸侯. 兵皆歸屬楚者 以布數以少敗衆也. 項籍引兵西至關 不得入. 又使布等先從間道破關下軍 遂得入至咸陽. 布爲前鋒. 項羽封諸將 立布爲九江王. 歸漢封淮南王.
572. 張良燒棧(406)
前漢項羽自立爲西楚覇王 王梁楚地. 更立沛公爲漢王 王巴蜀漢中. 漢王就國. 張良辭歸韓. 漢王送至褒中. 因說漢王 燒絶棧道 以備諸侯盜兵 亦示羽無東意. 迺使良還行燒絶棧道.
573. 陳遺飯感(407)
南史 宋初吳郡陳遺 少爲郡吏. 母好食鐺底焦飯. 遺在役 常帶囊 每煮食 輒錄其焦以貽母. 後孫恩亂 聚得數升 常帶自隨. 及敗逃竄 多有餓死 遺以此得活. 母晝夜泣涕 目爲失明 耳無所聞. 遺還入戶 再拜號咽. 母豁然朗明.
574. 陶侃酒限(407)
晉書 陶侃字士行 鄱陽人. 徙潯陽. 早孤貧. 爲縣吏. 孝廉范逵嘗過侃. 時倉卒無以待賓客 其母乃截髮 得雙髲 以易酒肴. 樂飮極歡. 雖僕從亦過所望. 侃至太尉‧都督荊江等諸軍事‧長沙郡公. 侃每飮酒有定限. 常歡有餘而限已竭. 佐吏殷浩等勸更少進. 侃曰 年少曾有酒失. 亡親見約. 故不敢踰. 侃嘗丁母憂 艱辛在幕下. 二客來弔. 儀服鮮異. 遣人尋之 但有雙鶴飛冲天而去.
575. 楚昭萍實(409)
家語曰 楚昭王渡江 江中有物. 大如斗 圓而赤 直觸王舟. 舟人取之. 王怪問群臣 莫能識. 使使聘魯 問孔子. 孔子曰 此萍實也. 可剖食之. 吉祥也. 惟覇者爲能獲焉. 使者反 王遂食之 大美. 久之使來 以告魯大夫. 大夫因子游問曰 夫子何以知其然. 曰 吾昔之鄭 過陳之野. 聞童謠曰 楚王渡江得萍實 大如斗赤如日. 剖而食企 甛如蜜. 此楚王之應 吾是以知之.
576. 束晳竹簡(409)
晉書 束晳字廣微 陽平元城人. 漢疎廣之後. 廣曾孫避難徙居. 因去疎之足 遂改姓焉. 晳博學多聞. 少遊國學 後爲佐著作郞. 初太康二年 汲郡人盜發魏襄王墓 或言安釐王冢. 得竹書數十車. 武帝以其書付秘書 校綴次第 尋考指歸. 而以今文寫之. 晳在著作 得觀竹書 遂宜分釋. 皆有義證. 遷尙書郞. 時有人於嵩高山下得竹簡一枚. 上兩行科斗書. 傳以相示 莫有知者. 司空張華以問晳. 晳曰 此漢明帝顯節陵中策文也. 檢驗果然. 時人伏其博識.
577. 曼倩三冬(410)
前漢東方朔字曼倩 平原厭次人. 武帝擧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 待以不次之位. 四方士上書言得失 自衒鬻者以千數. 朔上書曰 臣少失父母 長養兄嫂. 年十三學書三冬 文史足用. 十五學擊劒. 十六學詩書 誦二十二萬言. 十久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敎 亦誦二十二萬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年二十二 長九尺三寸 目若懸珠 齒若編貝 勇若孟賁. 捷若慶忌. 廉若鮑叔 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爲天子大臣矣. 朔文辭不遜 高自稱譽 上偉之 令待詔公車. 後常爲郞. 與枚皐‧郭舍人 俱在左右 詼啁而已.
578. 陳思七步(410)
世說曰 魏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 不成當行法. 卽應聲爲詩曰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爲汁. 萁在釜底然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慙色. 東阿卽陳思王曹植舊封.
579. 劉寵一錢(412)
後漢劉寵字祖榮 東萊牟平人. 拜會稽太守 山民00朴 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 頗爲官吏所擾. 寵除煩苛 禁察非法 郡中大化. 徵爲將作大匠. 山陰縣有五六老叟. 厖眉皓髮 自若邪山谷間出 人齎百錢 以送寵. 寵勞之曰 父老何自苦. 對曰 山谷鄙生 未嘗識郡朝. 它守時 吏發求民間 至夜不絶. 明府下車以來 狗不夜吠 民不見吏. 年老遭値聖明 今聞當見棄去. 故自扶奉送. 寵爲人選一大錢受之 後官至太尉. 寵前後歷宰二郡 累登卿相. 而淸約省素 家無貨積. 嘗出京師 欲息亭舍 亭吏止之曰 整頓洒掃 以待劉公. 不可得也. 寵無言而去 時人稱其長者.
580. 廉范五袴(412)
後漢廉范字叔度 京兆杜陵人也. 肅宗時遷蜀郡太守 厲以淳厚. 成都民物豊盛 邑宇逼側. 舊制禁民夜作 以防火災. 而更相隱蔽 燒者日屬. 范乃毁削先令 但嚴使儲水而已. 百姓爲便歌曰 廉叔度來何暮 不禁火 民安作. 平生無襦 今五袴. 在蜀數年免歸.
581. 汜毓字孤(413)
晉書 氾毓字稚春 濟北盧人. 奕世儒素 敦睦九族. 客居靑州 逮毓七世. 時人號其家 兒無常父 衣無常主. 少履高操 安貧有志業. 武帝累召不就.
582. 郗鑒吐哺(413)
晉書 郗鑒字道徽 高平金鄕人. 少孤貧 博覽經籍. 躬耕隴畝 吟詩不倦 以儒雅著名. 成帝時爲太尉. 初値永嘉喪亂 在鄕里甚窮餒. 鄕人以鑒名德 傳共飯之. 時兄子邁 外甥周翼並小. 常携之就食. 鄕人曰 各自飢困. 以君賢欲共相濟耳. 恐不能兼有所存. 鑒於是獨往 食訖 以飯著兩頰邊. 還吐與二兒. 後並得存 同過江. 邁至護軍 翼剡縣令. 鑒薨 翼追撫育之恩 解職席苫 心喪三年.
583. 苟弟轉酷(414)
晉書 苟晞字道將 河內山陽人. 爲兗州刺史. 晞練於官事 文簿盈積 斷決如流 人不敢欺. 其從母依之 奉養甚厚. 其子求爲將 晞距之曰 吾不以王法貸人 將無後悔. 固欲之 晞乃以爲督護. 後犯法 晞仗節斬之. 從母扣頭請救 不應. 旣而素服哭之. 流涕曰 殺卿者 兗州刺史. 哭弟者 苟道將. 其仗法如此. 後領靑州刺史 多置參佐 轉易守令 以嚴刻立功. 日加斬戮 流血成川. 號曰屠伯. 晞出屯無鹽 以弟純領靑州 刑殺甚於晞. 百姓號 小苟酷於大苟.
584. 嚴母掃墓(414)
前漢 嚴延年字次卿 東海下邳人. 遷河南太守. 野無行盜. 威震旁郡. 其治務摧折護强 扶助貧弱 貧弱雖陷法 曲文以出之. 豪傑侵小民者以文內之. 衆謂當死者 一朝出之 謂當生者 詭殺之. 吏民莫能測其意深淺. 冬月傳屬縣囚會論府上. 流血數里. 河南號屠伯. 其母從東海來 到洛陽 見報囚 大驚止都亭 不肯入府. 延年之謁 母閉閤不見. 延年免冠頓首閤下. 良久乃見之. 因數責延年. 幸得備郡守 不聞仁愛敎化 以全安愚民. 顧多刑殺人 欲以立威. 天道神明 人不可獨殺. 我不意 當老見壯子被刑戮. 幸矣. 去女東歸 掃除墓地耳. 遂去. 歲餘延年坐棄市. 東海賢其母 延年兄弟五人至大官 東海號曰 萬石嚴嫗.
585. 洪喬擲水(416)
晉書 殷羨字洪喬 陳郡長平人. 爲豫章太守. 都下人士 因其致書者百餘函. 行次石頭 皆投之水中曰 沈者自沈 浮者自浮. 殷洪喬不爲致書郵. 其資性介立如此.
586. 陳泰挂壁(416)
魏志 陳泰字玄伯 司空群之子. 爲幷州刺史 加振威將軍‧使持節‧護匈奴中郞將. 懷柔吏民 甚有威惠. 京邑貴人多寄寶貨 因泰市奴婢. 泰皆挂之於壁 不發其封. 及徵爲尙書 悉以還之.
587. 王述忿狷(416)
晉書 王述字懷祖 東海太守承之子. 安貧守約 不求聞達. 性沈靜. 年三十尙未知名 人或謂之癡. 累遷尙書令 屢居州郡. 淸潔絶倫 祿賜皆散之親故. 但性急爲累. 嘗食雞子 以筋刺之不得 大怒擲地. 雞子圓轉不止. 便下牀 以屐齒踏之 又不得. 瞋甚 掇內口中 齧破而吐之. 旣躋重位 每以柔克爲用. 謝奕性麤. 嘗忿述 極言罵之. 述無所應 面壁而已. 居半日 奕去 始復坐.人以此稱之. 舊本述誤作術.
588. 荀粲惑溺(416)
荀粲傳曰 粲字奉倩. 常以婦人才智不足論. 自宜以色爲主. 驃騎將軍曹洪女有美色 粲聘焉. 容服帷帳甚麗. 專房燕婉. 歷年後 婦病亡. 傅嘏往唁. 粲不哭而神傷. 嘏問曰 婦人才色並茂爲難. 子遺才而好色. 此自易遇 何哀之甚. 粲曰 佳人難再得. 顧逝者不能有傾國之色. 未可謂之易遇. 痛悼不能已. 歲餘亦亡. 世說曰 奉倩與婦至篤. 冬月婦病熱. 乃出中庭 自取冷還 以身熨之. 婦亡 奉倩後少時亦卒. 以是獲譏於世. 見惑溺篇.
589. 宗女愈謹(418)
古列女傳 宋鮑女宗者 鮑蘇妻也. 養姑甚謹. 蘇去仕衛 三年而娶外妻. 女宗因往來者 請問其夫不輟. 賂遺外妻甚厚. 女宗之姒曰 可以去矣. 女宗曰 婦人固以一醮不改 夫死不嫁爲分者也. 吾姒不敎吾以居室之禮 而反欲使吾爲見棄之行 將安用此. 遂不聽. 事姑愈謹. 宋公聞而美之 表其閭號曰女宗. 君子謂 女宗謙而知禮.
590. 敬姜猶績(418)
古列女傳 魯季敬姜莒女也 號戴己. 魯大夫公父穆伯妻 文伯之母. 博達知禮. 文伯退朝 朝敬姜. 敬姜方績. 文伯曰 以歜之家而主猶績. 懼干季孫之怒. 其以歜爲不能事主乎. 敬姜歎曰 魯其亡乎. 使僮子備官 而未之聞邪. 昔聖王處民 男女效績. 否則有辟 古制也. 又出魯語.
591. 鮑照篇翰(419)
南史 鮑照字明遠 東海人. 文辭贍逸. 嘗謁宋臨川王義慶. 未見知 欲貢詩言志. 人止之曰 卿位尙卑 不可輕忤大王. 照勃然曰 千載上有英才異士 沈沒而不聞者. 安可數哉. 大丈夫豈蘊智能 碌碌與燕雀相隨乎. 於是奏詩. 義慶奇之. 賜帛二十匹. 尋擢爲國侍郞. 文帝以爲中書舍人. 上好文章 自謂人莫能及. 照悟其旨 文章多鄙言累句. 咸謂照才盡. 實不然也. 嘗賦擬古詩云 十五諷詩書 篇翰靡不通. 文選照作昭.
592. 陳琳書檄(419)
魏志 廣陵陳琳字孔璋 陳留阮瑀字元瑜. 琳避難冀州. 袁紹使典文章. 袁氏敗 歸太祖. 太祖愛其才 並以琳‧瑀爲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 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 典略曰 琳作諸書及檄 草成呈太祖. 太祖先苦頭風 是日疾發 臥讀琳所作 翕然而起曰 此愈我病. 數加厚賜. 太祖嘗使瑀作書與韓遂. 時從太祖出. 因於馬上具草 書成呈之. 太祖攬筆欲有所定 而竟不能增損. 魏文帝與吳質書曰 孔璋章表殊健. 微爲繁富. 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
593. 浩浩萬古(421)594. 不可備甄(421)
李子言 自史記至晉宋 子史向千卷. 況搜神列異 浩浩雜書. 難可時復見錄. 且古人窮一經明 猶辭皓首哉. 此甄擇恐難全備也.
595. 芟煩摭華(421)596. 爾曹勉旃(421)
今以有限之力 當讀無涯書 徒欲强記洽聞. 終恐脣腐齒落. 所以芟除繁冗 採摭精華. 冀爾曹披尋 儻獲微益也.

댓글 없음: